这个可能是遇到的最好做的二次肝移植了,虽然有些黏连,但是都还是很疏松的,比一些复杂的一次肝移植还容易!#肝移植#二次肝移植#肝硬化
等肝和亲体肝移植各有优缺点。亲体肝移植可以在手术前对供肝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供肝质量更高,手术时间可自由选择,费用低,术后排异反应小。但是,该方法需要供体手术,对供体有一定的损伤。等肝费用高,不能很好地掌握供肝情况(如供肝质量、肝内胆管血管),等待时间不可控,术后血栓的风险较高。在缺血时间方面,亲体肝移植更好。然而,亲体肝移植只能移植一叶肝脏到受体(孩子)体内,而等待肝移植可能是完整的肝脏或一叶肝脏。总的来说,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亲体肝移植和等待肝移植的整体效果差不多。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世界上生存时间最长的儿童肝移植受者是在1970年在匹兹堡大学接受肝移植手术的胆道闭锁患儿,至今已生存了50多年,亦已结婚生子。全世界最小的肝移植受者是英国国王大学Rela教授在1997年为一个刚出生5天、体重仅2.7公斤的血色病女婴,如今,这个女孩已是一名哈佛大学法律系的学生。而国内生存时间最长的是1996年由上海长征医院完成的一例儿童肝移植,术后至今已健康存活25年,其已结婚生子。随着移植外科技术的提高、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及应用,围手术期管理的改进及药物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儿童肝移植受者的存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目前统计,国内儿童肝移植患者1年的存活率达93%,5年的存活率达90%以上,10的存活率达到85%。在日本,据Kasahara教授等人的报道,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30年的生存率达75%以上。中国台湾手术例数最高的移植中心(高雄长庚纪念医院)3年生存率91%,其中胆道闭锁患儿活体肝移植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均是98%。
对于儿童肝病患者来说,选择适宜的移植手术时机非常重要。过早的进行肝移植,由于患者太小,肝移植手术的耐受会较差,手术的难度系统也会增加;若太晚进行,又将可能出现难以接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高病死率,降低肝移植的疗效。由于儿童肝移植的宣传不够充分,老百姓对肝移植存在着恐惧心理,往往是反复内科治疗无效,生命体征不稳时才考虑进行肝移植术,这实际上已经错过了肝移植的最佳时机。一般认为,对于胆道闭锁患儿,如果经过葛西手术失败、胆红素持续在100umol/L以上、反复的胆管炎、肝脏弹性值明显升高、出现门脉高压(大量腹水、脾脏明显增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瘙痒剧烈、生长发育严重滞后等情况,应该尽早进行肝移植。此时手术治疗效果好,风险比较小,手术费用也相对较低。另外,由于胆道闭锁的肝移植是在葛西手术后进行的,腹腔粘连很严重,因此是一个困难的手术。对于多次重复葛西手术或接受并发症手术(如脾脏摘除、食道离断、肝囊脓肿空肠吻合)的孩子,移植手术的难度更大。因此,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时期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混杂果然爱和家庭情况,,并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早期的肝移植可能对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权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胆道闭锁是肝内外胆道阻塞性疾病,导致胆汁无法排出体外,从而使胆汁在肝内积聚,引起肝脏病变和黄疸等症状,是婴儿期最严重的肝脏疾病之一。它于1891年首次由英国的Thompson报道。尽管它在130多年前被发现了,但至今仍不知道原因,其发生率大概在万分之一左右。症状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内出现,包括黄疸、腹泻、食欲不振、大便呈陶土色,生长发育滞留等。如不及时治疗,常在一岁前死亡。胆道闭锁分为三型:胆道闭锁一型、二型、三型。一型是肝外胆管堵塞,二型为肝内胆管堵塞,三型即肝内外都堵塞,85%以上的患者为三型。
儿童肝移植最常见的适应症是胆汁淤积性疾病,其中胆道闭锁是最常见的一种。其它胆汁淤积性肝病包括如阿拉基综合征、Caroli病、PFIC、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等,其次是部分遗传代谢性肝病,包括Wilson病、甲基丙二酸血症、OTCD、丙酸血症、糖原累积症、酪氨酸血症、尼曼匹克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枫糖尿病等;此外还有肿瘤患者,如肝母细胞瘤、朗格汉斯累积肝脏、肝血管内皮瘤,以及血管病变,如布加综合征、先天性门体分流等等。还有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等,只要是累积肝脏的、无法通过药物逆转的疾病,都是需要肝移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