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也是我们团队的研究重点之一,特别是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目前在进行第三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个国家脑小血管病研究的国家重大课题。脑小血管病是一组以小动脉、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微小静脉为主要病变的
帕金森病,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变疾病,病程逐渐进展,后期症状多,用药效果欠佳,如何照料帕金森病人往往家属带来很多烦恼和压力。 1 作为帕金森病人的家属,要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 帕金森病前期,运动障碍不显著,病人往往仅有轻微手颤,动作缓慢不明显,不会摔倒,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家人陪伴。但有些病人会有嗅觉障碍,睡眠障碍,往往会有梦魇现象,这些都是帕金森病不典型症状。作为家属,需要细心观察患者,如果出现向后跌倒、男性性功能障碍、低血压等症状,则需要提防帕金森综合征可能,需要尽快再次就诊,以便尽早确诊。 2 随着病情进展,帕金森病人出现逐渐加重的运动障碍,动作缓慢,转身障碍,易向前跌倒等,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伴。 此外,在此阶段,病人逐渐调整用药种类和药量,往往会增加心理负担,认为“药吃多了减不下来”,而自行停药和减量,造成治疗障碍。家属在这阶段帮助病人要配合医生治疗,督促其按时服药。 3 在帕金森病后期,病人“开”期逐渐减少,且病程5年以上病人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家属要及时观察,必要时需服用相关药物改善认知障碍。这个阶段服药种类多,家属要帮助病人正确服药。有些需要服用一半,或者四分之一的药物,这阶段的病人往往神志清醒,精神压力大,更需要家属的安慰和支持。 4 尽量督促病人坚持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5 督促病友(必要时代替病友)记好帕金森病日记,以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 本文系沈岳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缓解期治疗、对症治疗以及物理康复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可很好的控制MS的病情、预防复发以及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然而,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后遗症状,例如压
耳石症虽然是一种能治愈的疾病,但治疗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1,尽早复位治疗。眩晕症状发作后,复位治疗越早越好。只有尽早复位才能尽快缓解眩晕症状,才能复位更加
重症肌无力乃系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和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局部或全身骨骼肌于活动后出现疲劳无力,休息后减轻好转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常呈晨轻晚重的特点。眼外肌最易受累且常为其早期或唯一症状,也可累及面肌、吞咽肌、颈肌、肢体近端肌群以及呼吸肌,重症病人可呈持续性的全身肌无力状态。新斯的明和溴吡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物和糖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对其有较好疗效。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病人的呼吸和咳嗽肌群严重受损, 导致呼吸、咳嗽困难或不能,极易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一种临床危急状态。常因重症肌无力病程中的某些诱因或用药不当而引发,也可为病情逐渐发展加重的结果, 临床上以前者较为常见。如救治不当或不及时常可导致病人猝死或严重的脑缺氧性后遗症。【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诱因】1.感染(以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分娩、外伤、手术等;2.服用可加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神经阻滞药(安定、冬眠灵等)、麻醉药、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奎尼丁、青霉胺等药物;3.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不够或过量。【重症无力危象的分型和临床表现】根据其发病机理的不同,可分为肌无力型危象、胆碱能型危象和反拗型危象三型,临床上以肌无力型危象最为常见。1.肌无力型危象常因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不足、呼吸道感染或抗生素的应用不当等,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醯胆硷积蓄量不够、呼吸、吞咽肌群的严重瘫痪所致。表现为呼吸微弱或不能、咳嗽无力、吞咽困难、语音低微、烦躁和发绀等临床症状,重症病人常可因急性重症心~脑缺氧而促使病人迅速陷入昏迷或引发呼吸-心搏骤停。2.胆碱能型危象常因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物服用过量,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醯胆硷量积蓄过多引发呼吸、吞咽肌群的持续性痉挛所致。除出现与无力型危象的呼吸和吞咽困难等相同症状外,尚表现有下述中毒症状。如:(1).蕈碱样中毒症状瞳孔缩小、流涎、腹痛、呕吐、多汗、心率减慢等;(2).烟碱样中毒症状全身肌肉震颤、痉挛和紧缩感;(3).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意识不清、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等。3.反拗型危象系指难以区分性质的危象,即不能通过停用或加大抗胆碱酯酶药量来改善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危象症状。常在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发生,其发病机理尚不明。【诊断与鉴别诊断】1.重症肌无力的既往病史,为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病基础;2.近期内存在感染、抗胆碱酯酶和皮质类固醇等治疗药物用量不足、抗生素药物应用不当等病史,有利于肌无力危象的诊断;3.近期内存在抗胆碱酯酶药物应用过量病史,同时出现明显的流涎、腹痛、肌肉震颤和痉挛等乙酰胆碱蓄积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有利于胆碱能型危象的诊断;4、腾喜龙(Tensilon)药物试验,该药为胆碱酯酶抑制剂, 与新斯的明作用相同,但起效快而短暂(仅维持数分钟)。将Tensilon10mg稀释至1ml,先静脉注射2mg(0.2ml),若无不良反应且45s后肌力无提高,将剩余8mg(0.8ml)约1min缓慢注入。先改善后再恶化者为肌无力型危象,症状加重者为胆碱能型危象,无改善者为反拗型危象;5、注意与急性多发性肌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和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等疾病的鉴别.【处理】一、急救治疗1、首应尽快地改善呼吸功能是本病能否抢救成功和减少后遗症的基础和保证。对通气量不足者,应立即先行无创的口鼻式辅助性机械通气和持续的低流量给氧治疗。如无效或病人已陷于昏迷者可予以气管内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尽快地恢复有效呼吸,以减免缺氧性心搏骤停和缺氧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或瘁死的发生。如估计病情严重且短期内难以康复,且痰多而排出困难者,可考虑气管切开术进行有创的机械通气或ECMO(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治疗,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工作和并用咳痰机帮助咳痰,为以后的急救提供有利条件和宝贵时间。2、如确诊为肌无力型危象者,可根据病前服药情况(可适当加量)一次性肌注溴新斯的明0.5~1.0mg或溴吡斯的明1~5mg, 缓解和消除碱胆碱酯酶对无力型危象的毒性作用,如病情较轻常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后据情应用适量溴吡斯的明缓释剂口服维持。如确诊为胆碱能型危象或反拗型危象者,应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72小时,缓解和消除乙酰胆碱对胆碱能型危象的毒性作用,72小时后可再据情开始以有效而小剂量的抗胆碱酯酶药物予以维持。二、辅助治疗可据情选用:1、大剂糖皮质类固醇静脉滴注冲击疗法对肌无力型危象常可获明显效果,如以地塞米松10~20mg/日静滴,5天~10天为一疗程,也有人介绍静滴甲基强的松龙500~2000mg(儿童为15~3Omg/kg)/天,连续3~5天为一疗程,以后改为泼尼松等口服维持;2 、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静滴对肌无力型危象的治疗机制尚不明了。将0.4g/kg剂量溶于生理盐水中,每日缓慢静滴一次,连续3~5次为一疗程;3、血浆交换疗法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有人认为可应用于肌无力型危象发作或其它治疗无效的肌无力型危象发作,隔日一次,连续3~5次,每次交换血浆量至少以1000~1500毫升为好。在治疗中应注意失血性休克和低血钙症等并发症的防治;4、血液免疫吸附疗法通过血球分离机和免疫吸附棒将血液中的循环抗体、免疫复合物等有害免疫物质予以清除,血浆可重新回输而不造成血浆的丢失故较安全,对各型危象均有效,但费用较贵和技术条件要求较高;5、维持必需的营养和水分,保证电解质的平衡,加强对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等,为危象病人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三.危象解除后的处理1.对肌无力型危象,可继续选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细胞免疫抑制药或糖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因后者的不良反应较多较大现多不建议长期服用;2.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外,望不要乱减药、乱换药或乱停药,切不要轻信未经过临床验证过确实有效的所谓验方、秘方、单方和民间土方,以保安全。3.对伴有胸腺增生或肿瘤(特别是全身型重症)患者,可考虑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4.忌用降低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药物;5.加强对感冒、肺炎、过劳、精神创伤等诱因的防治;6.重症肌无力病人平时一旦出现气急、语音低微、咳嗽和呼吸乏力等病情时,应及时住院就医,以免引发危象发作,以保安全。本文系粟秀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