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儿童烧烫伤仍旧是非致命性儿童伤害中第三大常见原因。儿童皮肤薄,烧烫伤后毁容、残疾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虽然大多患儿能在受伤后及时入院接受专科治疗,但在去医院之前,家长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呢? 普通热液(水、食物等)烫伤—“冲、脱、泡、盖、送”1、冲:冷却受伤皮肤、减小疼痛、避免损伤进一步加深 。在水龙头下用流动自来水冲洗伤处(表皮破损脱落也可以冲洗)至少30分钟。如果受伤部位无法冲洗,则可改用冷敷处理。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不可使用冰块或过度低温物品直接接触降温,否则会造成冻伤。 2、脱:不要在烫伤发生后立即进行。冲洗冷却伤处的同时,安抚患儿,将浸湿的外层衣物脱去之外,还可用剪刀小心剪开内层衣服,黏贴紧密者切勿强行撕扯以免将烫伤的表皮一起撕下形成暴露创面。注意需为患儿除掉可能形成环形束缚的手镯、指环等饰品。 3、泡:浸泡10℃左右的冷水至少30分钟有助于进一步降温及缓解疼痛。但是,幼儿或烫伤面积过大者需警惕失温或休克。切勿将冰块直接敷于创面之上以免使创面加深。 4、盖:覆盖干净的床单或衣服(非绒毛类材料)有利于保护患处皮肤、不受二次损伤及污染。切勿自行涂抹任何物品以免影响医生判断伤情、清理创面。 5、送:送医时,需携带当下服用药物的资料及既往病历。如为特殊液体(化学溶液等)致伤,注意及时记录或留取小份样品一起送至医院。四肢受伤时,需适度垫高患肢以减轻肿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注意:幼儿烫伤面积超过体表约 1/5、成人超过约 1/3 时不宜冲洗浸泡过长时间,以免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和失温,应简单冲洗3-5分钟后迅速将患者送至医院就诊!
儿童对危险的识别、警惕性差自我保护能力低。如发生火焰烧伤意外,家长在救护时需谨记以下几个关键点:停止、倒下、滚动、冷疗! 停止停止救助者立即帮患儿脱去身上着火的衣物,也可使用浸湿的衣服,厚毛毯、桌布等织物等盖灭火焰。 千万不要高声喊叫和奔跑——喊叫会引起严重呼吸道烧伤,而奔跑带来的风势有可能会增加烧伤的严重程度。 倒下如手部没有着火,则用双手护住面部就地卧倒。如手部亦被累及,则可将双上肢垂下、紧贴于身体两侧后卧倒。 滚动为切断火源与助燃物(氧气)之间的联系—可采用就地翻滚或跳入就近浅水池的方式灭火。 冷疗如烧伤面积不大,局部损伤深度为 II 度,可按前述“冲、脱、泡、盖、送”五字原则处理。若烧伤严重,尽快送医治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较大面积火焰烧伤的患者有合并吸入性损伤、休克的可能,运送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1、热液(水、食物)烫伤:统计数据显示,有65%的5岁以下儿童烧伤为接触热液所致的烫伤。烫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 2、火焰烧伤: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多发(住家/学校火灾),其中吸入性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3、虐待性烧、烫伤:病史描述不一致且体格检查有特征性表现(如烟头烫伤、特殊化学液体烧伤、合并有非烫伤部位损伤、边缘整齐的热水烫伤)可能是儿童受到虐待的表现,家长及医护工作人员需警惕并上报此类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