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可避免晒伤(红斑、灼热、水疱),减少色班(老年斑、黄褐斑等)、光老化(皱纹等)。所以防晒霜还是要用的,提前十五分钟涂,毎二小时一次,游泳的注意选非水溶性的,不过在室内还涂防晒,就没多大必要了!
1、含香精、色素、防腐剂的护肤品对皮肤都是不利的。所以有香味的、五颜六色的、广口盖的(含较多防腐剂以防霉变)都要小心选用! 2、油性皮肤过度清洗会越洗越冒油。皮肤过度清洗,皮脂腺会代偿性分泌,容易越洗越冒油,所以注意适当的清洁,用药妆类清洁剂、甚至用温水,以清洗后皮肤没有明显干燥感为度!
湿疹的病因湿疹病因复杂,致敏因素较多,往往不易查清,即使查清,也不易避免或消除,这导致湿疹顽固难治和易于复发,概括起来,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本病有遗传倾向:可出现过敏性皮炎、哮喘、荨麻疹等:不能耐受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对正常人无害的刺激,斑贴试验时可对多种物质发生阳性反应,即使除去某些致敏原,湿疹皮损也不易很快消失。2.内部因素体内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腺炎、齿龈炎、肠寄生虫等;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等;肢体血循环障碍:下肢静脉曲张;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神经受损(患侧易发生湿疹)。3.外部因素食物:鱼、虾、蟹、牛羊肉等吸入物:花粉、尘螨、皮毛、皮屑等微生物:体表的化脓性球菌、浅表真菌的感染物理因素:日光、寒冷、湿热等气候变化化学物品:化妆品、洗涤剂等4.部位不同,原因不同手部湿疹:除特应性素质外,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职业、情绪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洗涤剂等刺激往往使病情恶化。乳房湿疹:常与哺乳和局部刺激有关,停止哺乳和局部刺激,症状可迅速改善。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由于神经分布丰富,局部瘙痒剧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导致长期反复发作。汗疱疹:病因不清,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是一种内源性皮肤湿疹样反应。好发于春夏季节,每年定期发作,入冬自愈。金属镍、铬的系统性过敏及精神因素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总之,湿疹的发病往往是诸多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如何治疗湿疹?湿疹的治疗宜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兼顾患者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部位、是否存在感染、对过去治疗的反应及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 1.寻找和避免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如发病期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类,有鱼虾过敏者忌食鱼虾;避免热水烫洗;消除体内慢性病灶及其它全身性疾患;保持情神愉快,不宜过度劳累,避免紧张。2.内服药疗法1) 急性期可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或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如合并感染者,应加用抗生素。2) 抗组胺药:如酮替芬、赛庚定、羟嗪、苯海拉明等传统镇静抗组胺药主要应用于晚间瘙痒者,第二代较少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或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匹斯汀等)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3)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抗增生及免疫抑制作用,起效迅速而作用肯定,对病重及—般治疗不能控制者,可考虑短期用药,但宜逐渐减量,以免反跳。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尤其是儿童。 4)免疫抑制剂:对病情严重及—般治疗不能控制者,可考虑酌情选用雷公藤制剂、硫唑嘌呤等,需密切监视不良反应。5)免疫调节剂:重组人Y一干扰素、胸腺肽、转移因子或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等。6)抗生素:细菌 (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上繁殖,往往加重湿疹,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中成药丹参酮胶囊也可选用。7)其他:甘草酸二铵、抗白三烯 (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沙利度胺及中医药等可选择应用。3.局部药物治疗 根据皮损形态特点,选用适当的剂型和药物。急性期,红肿明显,渗出多时,可选择溶液作冷湿敷,渗出减少,呈水疱和糜烂时,可用氧化锌油,或用皮质类固醇霜剂;亚急性期,呈红斑和丘疹时可选用洗剂、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1)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 :该类制剂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特性。应根据患者年龄、皮损部位及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强效如新适确得软膏、中效如芙美松、艾洛松、澳能软膏。婴幼儿宜选用中、弱效,成人多使用中、强效。对于眼睑、面部和皮肤皱褶部位宜选择较弱效的糖皮质激素。2)免疫抑制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疗法反应不佳或不适宜应用糖皮质激素的2岁以上湿疹患者,常用的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软膏等。 3)中药制剂:除湿止痒软膏、羌月软膏、铍宝软膏、舒肤特擦剂、冰黄肤乐软膏等可选用。4)止痒剂:5%多塞平霜、辣椒辣素、艾迪特软膏等外用均有减轻瘙痒作用。5)抗生素制剂 :由于细菌或真菌可通过产生超抗原的作用,诱发或加重皮炎或湿疹,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可有利于加快控制炎症。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6)其他:有些大医院的自配药如复方锌糊、硼酸溶液等。4.其它疗法对于顽固限局肥厚性损害可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中波紫外线 (UVAB)、长波紫外线 (UVA)、浅层X线照射和放射性同位素贴敷。中医中药及针灸有辅助疗效。通过上述干预治疗措施,一般能够控制其症状,延长缓解期,减少合并症,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上图中哪些是痣?哪些不是痣?不是痣,又会是什么?该如何处理? 本文所讲的痣是指色素痣,是黑色素细胞的良性肿瘤,几乎人人都有,不处理也没问题,很多名人面部都有大“痣”;但如果恶变,则为人人闻之色变的“恶性黑色素瘤”,即黑素瘤。我国黑素瘤的发病率相对偏低,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但增长速度远超过其它恶性肿瘤,2004年统计结果显示已增至1/10万,是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黑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随着肿瘤厚度的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成倍增加。【《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解读.中国处方药.2008(1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痣出现变化,要考虑是否恶变,其实,跟痣容易混淆的皮疹更常见的是良性的病变“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和恶性程度很低的“色素型基底细胞癌”。下面讲讲如何分辨这四种疾病,鉴别方法主要通过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皮肤镜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病理活检;皮肤镜被称为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为无创检查手段,通过放大、观察到皮肤深层的原理进行诊断。? 1、色素痣:一般出现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可以逐渐增大,面部、躯干、四肢都可出现,过度日晒可诱发痣的发生及生长。40岁以上还出现“痣”,要考虑脂溢性角化、色素型基底细胞癌及黑素瘤的可能。出于美容目的,痣小于3mm可以激光治疗,建议一次性做干净,不能反复刺激,否则可能出现恶变,因此,不建议进行点药水、冷冻治疗;大于3mm建议手术切除,术后当然可能会有瘢痕,但一般用细线缝合,瘢痕不会很明显,即使出现瘢痕,也可用激光治疗进一步修复。 此2例为色素痣,右侧为皮肤镜照片,细节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 ? 2、脂溢性角化:一般30岁以后出现,也称老年疣,其实也不是老年人才有。表现为棕色、褐色甚至黑色的丘疹,逐渐增大,多见于头面部,因为晒多了容易长,也可见于躯干部,1年内大量出现的话,要注意胃肠道肿瘤的可能,最好做胃肠镜检查。治疗上可以激光、冷冻或者手术切除,激光、冷冻治疗简单方便些,手术切除可做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 此病例为脂溢性角化,看起来令人担心,但经皮肤镜检查,排除基底细胞癌及黑素瘤,经冷冻治疗 2 周后,皮疹脱落 ,2月后红斑消退 。 此病例躯干部位有黑色、褐色丘疹,且短期内增多明显,皮肤镜观察到有少量的色素痣及大量的脂溢性角化,可进行激光或冷冻治疗,同时建议行胃肠镜检查及排除肿瘤。 ? 3、基底细胞癌:一般出现于中年以后,可表现为肉色、淡红色、黑褐色丘疹,生长较快,容易溃疡、出血,表现为黑褐色是容易与色素痣、脂溢性角化混淆,治疗上建议切除、切干净并行病理活检。 此病例为基底细胞癌,患者以为是色素痣, 经 皮肤镜检查并行手术切除确诊。若行激光治疗容易复发、扩散。 此病例为较典型的基底细胞癌表现,皮肤镜显示典型特征,经手术切除活检确诊。 4 、黑素瘤: 儿童、青少年少见,多见于中老年, 常常是色素痣恶变引起, 如果色素痣出现ABCD表现, 即 皮损不对称 ( Asymmetry )、 皮损边缘不规则 ( Border irregularity )、 皮损色泽多样 ( Colour variegation )、 直径大于6 mm ? ( Diameter ) ,需要警惕恶变, 另外,经常摩擦部位的色素痣,也要多加小心。 治疗上需要根据肿瘤的深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扩大切除, 必要时需加用 大剂量干扰素、生物制剂等治疗, 并要 随访 观察有无复发 、 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 此病例为足底色素痣恶变引起,皮疹不规则、不对称、颜色不均匀,直径大于6mm;皮肤镜见多种颜色、蓝白幕、边缘放射纹、皮嵴模式。 ? 5、小结:简单地记住要点,有助于正确认识色素痣,减少恐惧,出现问题时及时求医,皮肤镜的描述就留给医生掌握吧!
“激素脸”临床上称为激素依赖性皮炎,与玫瑰痤疮、敏感性肌肤、痤疮等疾病有类似表现,常常出现瘙痒、灼热、干燥、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皮肤变薄等不同程度的表现。(密集恐惧症者慎往下看) - - - - - 一、哪些东东可能含有激素? 1、“三无”护肤品,特别是面膜(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证)。其实有时不仅仅是“三无产品”,临床医生很难识别。 2、自制的中药药膏。 3、标明又治疗“癣”(真菌感染)、又治疗“湿疹”(过敏)等疾病的复方外用药。 4、含有“XX松”成分的外用药(这种往往是正规的治病药膏,只是有些人把它当护肤品或使用时间太长)。 二、如何早期自我识别可能中招激素脸? 1、用了短期见效、感觉效果特别好的护肤品,特别是面膜! 2、停用常用的护肤品,面部容易出现红斑、瘙痒、干燥、灼热、红斑点、丘疹;停用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发病时间越来越长。 3、面部皮肤容易敏感,遇到风吹、日晒、干燥环境、某些未使用的护肤品(这种情况容易以为是刚使用的护肤品过敏),就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三、中招激素脸怎么办? 1、找医生、找皮肤科医生、找正规的皮肤科医生! 2、千万不要听信三姑六婆、亲朋好友随便介绍的偏方、秘方,把自己的脸当试验场! 3、不要随便相信什么“纯天然”、“包治百病”产品。 4、停用含“激素”的产品,有些会出现“反跳”症状(如上图),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治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康复(如下图),有时需要半年以上。 另外:本文“激素”指的是糖皮质激素,这是个治病救人的好药,临床常用于治疗某些面部皮肤病,无需过度恐慌,出问题的是滥用!
郑利雄 深圳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一、什么是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以青少年为高。 发生于青少年的也叫“青春痘”,中医也称“粉刺”,其实痤疮包括粉刺(黑头、白头),还包括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多种皮疹。 二、 为什么会长痤疮? 痤疮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免疫炎症反应、内分泌、情绪、饮食、化妆品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解读一下: 1)遗传:一般指较为严重的痤疮(结节、囊肿、瘢痕),偶尔长几个粉刺、丘疹,可能就没什么关系;临床上常见严重痤疮的年轻人,父或母也有较严重的痤疮。 2)雄激素:这也是年轻人容易发病的原因,女生也是有雄激素的,青春才有“青春痘”(少数与疾病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症等除外),年纪大了,自然就“根治”了(不要随便相信什么根治的偏方)。 3)皮脂分泌增多:油脂多了,容易堵塞毛孔,细菌就容易生长,因此,油性皮肤的人,选用护肤品就不能“火上浇油”,不能选用油腻或粉末基质的护肤品。 4)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简单理解就是出油管变硬,出油不通畅,容易堵塞,所以临床上会使用抗角化的维A酸类药物。 5)痤疮丙酸杆菌增殖:这是跟痤疮密切相关的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出现脓疱、囊肿等,所以临床上会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类抗菌素及清热解毒类中药。 6)免疫炎症反应:很多疾病都可跟免疫扯上关系,免疫相关不等于抵抗力下降,千万别随便吃“补品”,乱吃补品就是交“智商税”。 7)内分泌:前面提到的雄激素就是内分泌相关的范畴,但临床上验血往往难以查出,治疗上有时会用到抗雄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螺内酯等。 8)情绪:临床上往往会被忽视,部分痤疮患者与紧张、焦虑、烦躁等有关,治疗需配合心理疏导,中医常用疏肝解郁,调理冲任为治疗原则。 9)饮食:临床上常被提及,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或地区,痤疮的发病率是很低的,饭都吃不饱,摄取的食物都提供给机体的重要器官,哪有多余的油脂从脸上分泌出来!所以,想少长“痘”,少吃点,不过千万别矫枉过正,节食过度,造成营养不良哦。 10)化妆品:很多化妆品(包括所有涂在脸上的护肤品)都有导致微粉刺的成分,因为油性或粉末基质的化妆品容易堵塞毛孔,因此痤疮皮肤的患者以清洁控油为主(温水是最简单的去油产品,省钱还不伤皮肤),出现皮肤干燥时建议以选用修复保湿抗粉刺类功效性护肤品为佳。 三、如何治疗痤疮? 1)外用药: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抗菌素等。 2)系统用药:抗菌素、异维A酸、抗雄激素药物等。 3)光疗:红蓝光(轻中度痤疮)、强脉冲光(中重度痤疮)、光动力(结节囊肿性痤疮)、点阵激光或离子束(痤疮瘢痕)。 4)其它:果酸(粉刺等)、中医中药等。 如此众多的治疗方法,该用哪些,交给专业的医师帮你选择! 四、 如何预防痤疮? 上面痤疮发病原因的解读部分,多读两遍,应有利于预防! 简单归纳一下: 1)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高糖(奶茶挺甜的)、高脂、奶制品(这个容易被忽视哦)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荔枝、榴莲等可不能多吃)。 2)日常生活:避免熬夜、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3)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皮损。 4)避免长时间日晒,尽量不用粉质类化妆品。 五、如何不长“痘”? 做好预防、积极治疗! 本文资料主要参考: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皮肤性病学》第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年)、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