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有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后有超历史洪水横扫我国南方;最新研究的48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即便在药物血栓预防的条件下,仍然有41例患者(占比85.4%)被检测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新冠患者病亡或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 那到底什么是血栓呢?通俗的讲,血栓就是血液凝固形成的血凝块,如图1、图2;正常情况下,身体里的血液是热乎乎的、流动的状态,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时就会“凝结成冰”,形成血栓,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理论上,只要所有血管都有形成血栓的可能,但是以两条腿的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这里简单说一下什么是深静脉,深静脉是相对浅静脉而言的,我们常说的“青筋”属于浅静脉,像我们的手背、脚背及运动时额头凸出来蓝色的“青筋”就是浅静脉,还包括看病体检时护士抽血、打点滴扎的血管都是浅静脉,这些静脉一般位于皮下,位置比较表浅,所以叫浅静脉;深静脉位置很深,位于肌肉之间或者肌肉里面,不易看到,所以叫深静脉;浅静脉的血液最终是流向深静脉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有哪些表现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突然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肿胀有以下两个特点: 1、血栓的位置不同,肿胀的部位不一样,其中以整个小腿或者整个下肢肿胀最为常见; 2、与凹陷性水肿不同,按压皮肤不会出现一个“坑”样的变化,整个皮肤绷的紧紧的,小腿肚子像是鼓起来了一样,跟健康的那条腿比起来明显增粗,如图3。并不是所有的深静脉都会引起脚肿,有些轻微的血栓仅仅表现为小腿肚子疼痛,有些表现为大腿上段内侧疼痛。血栓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肿胀,肿胀同时加重血液循环,有可能腿部压力会越来越大,张力大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紧急手术切开减压,如图4。 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的静脉血是从肢体远端流向心脏的,然后经过心脏流向肺部,再经过肺部的氧化作用成为动脉血流向身体的远端,如果从心脏流向肺部的通路被堵住的话就会造成肺栓塞了,肺栓塞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是血栓除了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之外最严重的后果。 血栓没有乖乖待在它形成的地方,而是在腿部的血管脱落,顺着血流跑到了胸部,堵塞了肺的血管,造成肺的坏死,从而影响呼吸,试想一下,一个人的呼吸受到了影响会有怎样的后果,最严重的情况会危及生命!肺栓塞有什么表现呢?如果有以下症状就要小心是不是肺栓塞了,突发胸闷、胸痛、呼吸苦难、咳嗽、咯血,严重者可能有心悸、血压降低、晕厥,甚至死亡,大部分患者不会同时发生以上所有症状,可能仅仅出现其中几个症状,如果伴有下肢肿痛不适,肺栓塞的概率就更大了,建议尽早就医哦。 回归到文章开头说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这类患者因为本身处于特殊状态,严重的感染及炎症反应、长期卧床、制动、机械通气及静脉置管都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一旦血栓形成,将严重影响这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除了新冠肺炎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外,还有哪些人比较容易形成血栓呢?日常比较常见的有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者长期卧床、高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产后、肾病综合征、手术与制动、化疗患者、口服避孕药、肥胖、妊娠、恶性肿瘤及重症感染者,这些人因为血液黏稠、身体激素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及胎儿压迫血管,造成血流不通畅,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任何疾病都是重在预防,根据血栓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防止血栓形成,比如:适当的运动、水分的摄入,手术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对于一些血栓高危人群,像肿瘤患者、某些孕妇等,可以采取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到达预防血栓的目的。 以下是一位血栓患者发生肺栓塞的真实经历:郑某某,男,40岁,职业司机,2017年2月底出现右侧腰部疼痛,伴有痰中带血,稍微活动就上气不接下气,患者自诉在当地医院以“胸膜炎”治疗,好转后出院,4月我院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下叶、右肺中叶感染可能性大,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行肺部穿刺,病理结果显示:(左肺)穿刺肺组织见片状坏死,局部肺泡上皮具轻度不典型;5月初一个清晨在自家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半个小时后醒来,发现满嘴巴都是血,门牙掉了5颗,脸上多处擦伤,左下肢轻度肿胀,随后到我院急诊科,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左侧髂股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膕静脉(这些都是下肢的深静脉)内异常实质性回声,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胸部CT检查:双肺动脉广泛栓子,考虑肺动脉栓塞。至此,患者的情况就很明确了,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了,跑到了肺动脉,造成肺栓塞了! 我们分析一下这位郑先生为什么形成血栓造成肺栓塞了呢?他是一位职业司机,持续驾驶数小时,除了右脚踩踩油门刹车,基本上不怎么活动,加上夏天出汗多,如果加上喝水量减少,血液就会变得黏稠、流动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另外,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经济舱综合征”,说的就是坐飞机的时候,在狭小的空间长时间得不到活动,也容易形成血栓。 大部分健康的人群不太容易形成血栓,某些情况下还是要注意一下哦,可以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告诉给你的家人朋友哦!
龚先生,68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的时候在老家务农生活,现在跟随子女来到深圳生活,本来可以安享晚年,好好享受一下人生,然而,2021年01月底无缘无故的突然出现左侧大腿疼痛不适,当时小腿没有不舒服,整个下肢没有肿胀,坚持一下还是可以缓慢行走的,家人担心病情很严重,拨打了120,由救护车送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后来证实家人的决定是正确的),到了医院后,龚先生的疼痛由大腿转移到了整个小腿,伴随小腿温度发凉、感觉麻木皮肤发紫,甚至有点发黑(图1)。 脚背摸不到跳动的血管,不能下地走路;左腿乏力,仅能抬高离开床面,不能对抗阻力;根据患者的表现,很明显是一个下肢动脉栓塞的症状,紧急完善相关检查,影像资料证实了我们的诊断,CT显示血管内被血栓堵塞,接下来就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问题了,结合患者切实情况,当机立断急诊做手术,行“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术中可见血管腔内大量血栓堵塞,经过一番努力,完整的取出了血栓(图2 、图3);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下肢血液复通,皮肤颜色正常,皮温由凉变暖,足背血管跳动非常强劲! 下肢动脉栓塞的发病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心脏病(心房颤动)、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等 其次跟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关系,抽烟的人发病率较高,包括吸二手烟; 下肢动脉栓塞属于发病急、危害大,而且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疾患;并发症也是多种多样,重者可能需要截肢,轻者后遗症有足部麻木不适,但不影响走路,其他并发症包括下肢瘫痪、足部下垂、不能正常行走,感觉异常、疼痛不适等;手术时机是关键,最好在下肢肌力正常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这四点非常主要,因为这些是疾病的发病基础,在这些基础上规律服药、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恢复的更好。
溶栓后第二天
白奶奶?是一位74岁的老人家,三天前突发做下肢的肿胀,当时没太在意,今天觉得越来越肿,属于整个下肢异常肿胀疼痛,皮肤张力很高,皮肤发红,用手触碰一下皮肤的张力,你会感觉硬邦邦的,不像有些心脏、肾功能、肝功能不好的那种水肿,按下去会有个凹陷,白奶奶的这种肿胀不但没有凹陷,甚至皮肤紧致的会发亮,来到医院后,紧急做了个下肢血管超声,跟我们预想的一样,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造成肺梗塞,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于是我们急诊给白奶奶做了微创手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溶栓治疗,后续报道溶栓效果。展示几张术前跟术中治疗照片。
2025.3.27上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坐诊(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专科门诊)
2024年最后一天(2024.12.31)在龙华分院出门诊,预防方式及就诊地点见图👇(福田老院区还是常规每周五坐门诊)
答案是:最好不要🙅,为什么呢?我们腿部的静脉血是由脚趾端流向心脏🫀,本来我们坐着的时候腿部的血由于重力作用需要靠腿部的肌肉收缩、挤压回流到心脏已经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如果我们跷二郎腿,大腿🦵根部的血管就会弯曲,像是一根水管被打弯、扭曲了,小腿的血液上行的阻力大大增加,自然就会加重静脉曲张了。
相信大家对“脑梗”、“心梗”很熟悉了,但是听过“腿梗”吗?,其他它们的发病机制基本一样,前者是脑子🧠的动脉血管出了问题,而后者是腿部的动脉血管出了问题,它们都是因为动脉血管硬化,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 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血压;2、高血脂;3、糖尿病;4、抽烟🚬;发病人群主要以65岁以上男性居多。 “腿梗”在医学上的疾病名称叫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根据发病的早晚,症状由轻到重,轻者有腿麻,感觉异常;走路时出现小腿肚子疼痛,休息片刻后好转,可以继续行走,接着又出现疼痛,如此反复;继续发展下去会出现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甚至不行走时也会疼痛,以夜间或者天气转凉时加重,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腿部出现溃烂,可能需要截肢。 “腿梗”的病人往往合并“脑梗”、“心梗”的风险,所以手术风险较高。
静脉曲张有什么危害?瘙痒、湿疹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危害之一,患者往往以为是皮肤病,用了皮肤药后会很短暂的好转,症状很快会复发,解决静脉曲张导致的血液淤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腿肿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需要仔细鉴别原因,只有找到庐山真面目,才能对症下药。常见原因有1、下肢静脉曲张;2、下肢静脉血栓;3、心脏疾病;4、肾脏疾病;5、肝脏疾病;6、甲状腺疾病。以上是腿部肿胀常见原因,不同疾病导致的肿胀会伴随其他相关症状,要医生面诊体格检查及借助相关辅助检查才能彻底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