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士来自于北京大兴,是个乐观的大姐,10年前突然出现阵发性的张口困难,当时仅仅是2-3年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也仅1分钟左右,未在意,2018年前她发现症状发作的频率增多,并且出现不自主的咬牙和磨牙,尤其在情绪紧张的时候,严重的时候根本无法进食,甚至牙齿都被磨碎了一小块,为了缓解牙齿的磨损,她想了一个招数,随手带着胡萝卜或者黄瓜,每当发作的时候就吃上一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后来她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做了肌电图,确诊为右侧咬肌痉挛,咀嚼肌功能紊乱,给予了口服安定 治疗,但效果甚微。2020年1月她又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医生给予了卡马西平,巴氯酚以及劳拉西泮等药物治疗,缓解也不明显,寝食难安,经多方打听得知航空总医院陈国强院长及王晓松主任团队是国内颅神经疾病的专家,慕名来到我院就诊,她听到王晓松主任对该疾病的详细介绍后,信心十足,打消了众多顾虑,看到了治愈的曙光,虽处于新冠肺炎严控时期,但她当即办理入院手续,在王晓松主任的安排下,很快的完善术前检查,肌电图检查确认右侧咬肌及颞肌痉挛发作时,表现为高频率及高放电,无正常的节律性。核磁共振检查排除其他病变,但三叉神经根部没有血管压迫,故选择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切断三叉神经运动根。 术前姜女士剧烈的咬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术前MRI未见血管压迫 术中选择性切断三叉神经运动根(M) 右二为姜女士,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 王晓松主任对咬肌痉挛进行了综述,咬肌痉挛(hemimasticatory spas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单侧三叉神经运动支功能异常的颅神经疾病,目前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三叉神经运动根被血管压迫,但也有学者发现三叉神经周围神经压迫以及脑干出血也会导致咬肌痉挛。临床表现为严格的单侧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的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劳累受凉及紧张等情绪变化可加重,起病早期多累及单一肌肉,进展期可累及多块肌肉,收缩严重时可导致张口困难或受限,咬舌,牙齿损坏,多数病人有肌肉酸痛感,少数患者伴有面部放电样疼痛,早期可表现为肌肉肥大,病程长者可出现咬肌萎缩。肌电图可明确诊断。临床上需要与口下颌型肌张力障碍,面肌痉挛,多发性硬化痛性痉挛,局灶性癫痫等相鉴别。早期药物治疗有效,肉毒素短期疗效较好,但需反复注射,近年来手术治疗逐渐受到重视。文献报道微血管减压术,咬肌剥离,咬肌神经撕脱术,选择性三叉神经运动根切断术等均可有效缓解或治愈该疾病,我们于近10年内共收治了6例咬肌痉挛患者,并给予微血管减压术和/或高选择性三叉神经运动根切除术,疗效良好。虽然咬肌痉挛的发病率较低(目前无大宗病例报道),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仍有很多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我们不断总结,针对不同分型,逐渐开展更多的治疗方式,包括咬肌剥离及咬肌神经撕脱术,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福音。 (本文所用照片均得到患者授权)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偏头痛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内科药物治疗为主,但对特定类型的偏头痛,外科微创手术是目前最有效,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且安全有效,副作用最小,尤其是对于有明确“扳机点”的偏头痛患者。(扳机点是指偏头痛有明确的起始的部位)目前偏头痛最主流的手术方式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特点在简单,安全,微创,局麻下手术,伤口隐秘(手术部位位于发际线内,长度1-3cm),手术有效率高达90%以上(疼痛完全缓解或显著降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服药剂量)。
三叉神经痛的常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非毁损性手术治疗和毁损性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二线药物为奥卡西平,最后可选择加巴喷丁,毁损性手术包括的球囊压迫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感觉根部分切断,最理想的治疗放射为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在70-80%左右,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运动皮层刺激(MCS)和深部脑刺激(DBS)进行的神经调节,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指征,但在文献中已被描述为再发病例的可能治疗方法。 MCS的使用已被证明可以使接受神经性疼痛综合征治疗的患者中的75-100%有效缓解疼痛。但是,研究的患者大多数是患有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只有少数患者患有经典的TN。自1997年以来,DBS还被实践为医学和手术方法难以治疗的疼痛治疗。假设下丘脑后部可充当疼痛行为和神经营养系统的神经心理回路的总开关;因此,它已成为DBS止痛治疗的目标。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DBS是难治性TN的唯一疗法。虽然周围神经/场刺激被用于治疗各种情况下的慢性,神经性和难治性疼痛,但涉及TN的文献却很少。但是,已经进行了一些有希望的小样本研究。 Abd-Elsayed等人发表的病例报告,描述了一位对保守医学治疗以及三叉神经阻滞无效的TN患者。植入眶上,眶下和额顶引线的周围神经刺激器后,患者可完全缓解疼痛并显着提高生活质量,本案例研究表明,周围神经刺激可能是难治性TN的有希望的替代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我们近年来也在逐渐扩展三叉神经痛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于三叉神经痛一定要注重个体化治疗,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式,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某种手术方式或者利益,而损坏患者健康,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年龄因素并不是不能选择开颅手术的主要原因。
37岁女性,反复右侧头痛2年,加重1周 肿瘤与脑组织界面间隙存在,后侧紧贴大脑中动脉,内侧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 经额颞入路完整切除肿瘤。48小时复查核磁肿瘤无残留,右眼视力无减退,视野同术前,术后1周顺利出院。 蝶骨嵴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部位,约占15-20%,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全切除仍存在许多困难,因其常邻近海绵窦,第Ⅲ、Ⅳ、Ⅵ脑神经,视神经,视交叉,垂体,下丘脑;主要由眼动脉(和筛前动脉)供血,并常压迫、包绕颈内动脉,必要时需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再切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