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近视知多少
近视是一种眼的异常屈光状态,是指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在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前,从而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导致视物模糊。近年来,近视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累及人数预计到2050年将达47亿。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6.00D的近视。我国是近视眼大国,据估计,我国5岁以上人口中近视的人数高达4.5亿,高度近视人数约为8700万,占总人口的6.3%,预计到2050年,高度近视人数将超过1.75亿,占总人口的13%。近视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是一个关系国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最新的征兵要求就不得不降低裸眼视力的标准。而高度近视患者会出现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出血、黄斑劈裂、黄斑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一系列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眼底并发症,即使行准分子或者全飞秒激光手术也并不能阻止眼底病变的发展。去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近视眼防控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一、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 1.遗传性因素遗传因素在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近视眼父母的孩子比非近视眼父母的孩子患近视的危险高1.6倍。我们要认识到高度近视眼的危害,提倡优生优育,尽量避免高度近视眼之间通婚。 2.获得性因素大部分的近视眼属于后天获得性近视眼。包括近距离工作、户外活动、环境照明、饮食习惯等等,其中近距离工作过多和户外活动过少是目前认为与后天获得性近视眼关系最密切的两大环境因素。近距离工作时间较长且休息时间较短的儿童的近视发生率远高于儿童近视患病率的平均水平,目前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比如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使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面对对电子产品及书本,加速了近视的发展。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研究表明户外活动的时间越长,近视的度数越低。而室内运动与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无关,在户外即使没有进行体育运动,仍有助于减少近视眼的发生。这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眼的一个独立性保护因素。同时不良的坐姿,光线过强或过弱,营养不均衡等都是造成近视的不良因素。 二、预防方法 1.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用眼习惯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增强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建立学校、家庭及社会联防机制。 2.户外活动目前普遍认为户外活动时间增加与近视患病率下降密切相关,研究证明每天40~80分钟户外活动可减少20%~50%的近视发病率。 3.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改变角膜形态以减少屈光不正。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儿童,通过晚上配戴进行矫正,可以实现白天无需戴镜目的。虽然角膜塑形镜对近视进展的控制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但多数研究认为,角膜塑形镜可减缓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发展的速度。 4.阿托品滴眼液近年来研究发现0.01%的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有效减缓近视进展。但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此制剂目前仍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 5.其他合理安排饮食,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营养不良,做眼保健操等也可以减少近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