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从强到虚熬夜劳累耗损气血,气血不足,身体逐渐虚弱,从而出现乏力,稍一运动就气喘,爱出汗,吃多不消化肚子胀。第二阶段——从虚到寒气血不足,阳气也开始不足,阳虚则寒,身体变冷,阳气不能温煦四肢百骸,出现手脚欠温,肚子怕风怕凉,容易浮肿,喜欢吃热的,吃凉的拉肚子。第三阶段——从寒到湿寒主收引、主凝滞,人体脏器寒冷,运化无力,水湿凝滞,湿性重浊粘腻就会出现湿气重,头昏脑胀,四肢沉重,胃口不好,肚子却越来越大,舌体胖大,有齿痕第四阶段——从湿到滞湿气一重,重浊粘腻,阻碍气机,脾胃运化变慢,就会聚湿生痰,出现胸闷,气短,嗜睡,身胖,嘴里黏,但不想喝水,舌苔厚腻第五阶段——从滞到瘀阳虚,气虚,湿重,这些都会引起气血运行缓慢,从而出现了凝结成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等,血不能滋养身体会感觉到疼痛,麻木,痛点固定,舌暗、有瘀点,舌下脉络淤青。第六阶段——从淤到堵湿,寒,瘀互驳结在一起,就会堵塞经络,就会出现胸痛,肿瘤,四肢麻木,大便干结,甚至出现偏瘫、失语等,舌体偏暗,或者发黑。此阶段需要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西医的手术等等治疗所以到了前五阶段时,就要及时调理,改变生活方式,调整作息,心态,身体自身完全可以修复。如果出现身体的疼痛,不要一味服用止疼药物,以免掩盖症状,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这个恰恰就是中医所谓的未病的范畴,上医不知已病治未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疼痛科医生,可以介入一到六各个阶段,但是这对于一个医生的业务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发生关节强直和畸形,功能严重受损。发病年龄大多在16-55岁,男女比例为1:4;15%-17%的患者足部受限受累,拇趾跖趾关节是最常受累位置。多种病原体感染遗传免疫紊乱生活环境与身体状况影响此疾病的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炎,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一般症状:RA常缓慢起病,有乏力,食欲缺乏,体重减轻及发低烧等症状。关节表现:①最常见双手近端之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出现症状②其次为足跖趾关节与后足的关节出现症状,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指关节呈梭形肿胀,晚期可畸形。③晨僵,早晨起床后出现关节僵硬,持续时间常与病情活动程度一致。足部类风湿导致前足发生拇外翻、跖趾关节脱位和半脱位并发爪形趾,突出的跖骨头形成痛性胼胝甚至溃疡,趾间关节屈曲挛缩,形成背侧痛性鸡眼和趾端鸡眼,穿鞋困难,行走后足部肿胀。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受限,晚期表现为关节破坏,僵硬,难以行走。RA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阻止不可逆的骨损害,尽可能的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严重者可功能位石膏固定;在固定期间,坚持进行肌肉的收缩训练,并定期拆去固定物,做关节的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抗风湿药物联合非甾体药物抗炎治疗。理疗:促进局部血循环,促进代谢,消肿止痛。前足RA的手术治疗:前足重建术(拇趾跖趾关节融合,其余趾关节切除成形术)中足RA的手术治疗:第一跖楔关节受累最常见,可选择跖楔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后足RA的手术治疗:主要表现为跟骨外翻,中足足弓塌陷。常合并踝关节破坏。可选择截骨融合等骨性稳定手术,即可矫正畸形和减轻症状。
患者男,71岁,腹部疼痛不适3天,加重6小时。检查腹主动脉CTA提示右髂动脉破裂。急诊局麻下行lifestream带膜支架(10-58mm)修复球囊扩张术,破口到分叉5mm,精准释放支架,毫米不差,复查CTA无内瘘,病人腹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