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寄生虫与昆虫可以导致皮肤病。部分疾病有特征性的表现,部分疾病的表现没有特异性表现。有的疾病还是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在动物界中,能侵犯人体并引起皮肤损害就有七门之多,它们是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扇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侵袭人体,引起不同的类型的皮肤黏膜损伤。第一节 疥疮疥疮是由于疥虫(或称疥螨)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疥虫寄生于皮肤中,挖掘“隧道”中产生机械刺激,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感染者皮肤剧烈刺痒,夜间尤甚(因疥虫在晚间活动力较强)。【流行病学】1.传播途径:疥疮主要传播途径分别为: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同床共被、握手、抱过患病的小孩等,尤其身体的密切接触,更易被传染;间接接触,如接触了被疥虫污染的衣服、毛巾、鞋袜、被褥、浴巾等。疥疮传播速度快且传染性很强,一般疥虫离开人体能存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可被间接传染,因而该病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2.易感人群:三类人员易患疥疮:一是流动人群.如采购员、推销员、业务员、司机等,这些人经常走南闯北.到处住宿;二是住集体宿舍的学生、职工、打工者等;三是监狱中服刑犯或看守所暂时羁押的犯罪嫌疑人。3.季节性:本病多发生于冬季,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迁延数月。【临床表现】疥疮发病部位多见于皮肤皱折处及薄嫩部位(如指缝、腕部、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下腹部、外生殖器和股内侧等部位),故民间有流传说“疥疮像条龙,先在手上行,腰中绕三圈,腿上扎大营”。但成年人头面部和掌跖部不易受累,而婴幼儿任何部位均可受累,尤其是阴部及腋下。1.成人疥疮:主要表现是瘙痒、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结节和结痂。2.老年人疥疮:瘙痒严重,由于对疥虫反应较弱,所以无明显炎症反应。3.婴幼儿疥疮:很难找到“隧道”和疥虫,皮疹形态不典型,好发于头面部,“隧道”色淡而浅在,隐约如线状,基底轻度炎症而呈粉红色,易伴发水疱,且易透过角质层窥见虫点,呈白色小点状突起,患儿常剧烈瘙痒,可严重影响夜间睡眠。4.结节性疥疮:又称为疥疮结节,多见于阴囊、臀、腹及股部,呈红棕色结节,奇痒,病程持续数月到1年以上才逐渐消退。5.挪威疥:又称痂皮性疥疮,是一种严重的疥疮,本型系1848年首先在挪威报告的一种疥疮的异型,故称挪威疥。它是一种免疫异常反应,多发于体弱、精神病、免疫缺陷和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干燥、结痂,出现角化过度的红斑鳞屑性斑块,还可出现糜烂、脓疱、恶臭,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变厚变扭曲、全身淋巴结肿大,鳞屑厚,病情重,传染性极强。此外还有局限性疥疮等。【治疗】一、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最常用的外用药物是10%硫磺软膏(儿童为5%硫磺软膏),用法如下:温水洗澡,换干净衣裤;再外用5%~10%硫磺软膏涂抹(涂抹部位从颈部以下涂遍全身,需要注意无皮疹部位亦要涂遍;有皮疹部位多抹,之后反复按摩),每日需要1~2次.连续3~5天。第5天后洗澡.换上清洁衣裤,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疗后1~2周内如有新疹发生需重复治疗。其它外用药物还有:3%水杨酸、10%克罗米通乳膏、扑灭司林霜、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等。需要注意在用药期间为了充分保持药效,更好杀灭疥虫,涂药期间应不洗澡、不换衣服,保证皮肤及衣物上沾的药物能够充分发挥杀虫作用。另外,患者换下的衣裤、被单、枕巾等需要煮沸消毒.被褥等无法煮沸的物品可在太阳下曝晒消毒,也可用密闭的大塑料口袋密封暂时贮存起来,等2~3周后疥虫饿死才能够继续使用。二、患者必须严密隔离.患病期间不与其他人同睡同卧,以免接触传染他人;家庭或集体宿舍的所有患者必须同时、同步接受治疗才能根治。三、正规治疗后疥虫被杀灭,但皮肤的瘙痒以及湿疹样变可能会持续数周才能逐渐消退,这可能与疥虫引起的超敏反应状态有关,并不是治疗的失败。此时需要加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给予短期口服皮质激素。四、疥疮结节的治疗,液氮冷冻、焦油凝胶外涂、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局部外贴、皮损内注射泼尼松龙或曲安西龙、曲安奈德等。五、内用药物治疗,瘙痒严重者可于睡前口服镇静止痒药,如扑尔敏。【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隔离并治疗患者,对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用开水烫洗灭虫,如不能烫洗者,可在阳光下暴晒后放置1周以上再用。也可浸泡在0.5%煤酚皂液中5分钟即可杀死疥虫。第二节匐行疹匐行疹又称幼虫移行疹,系由钩虫、蝇蛆、丝虫及颌口虫的幼虫在人的皮肤移行掘进所引起的线状损害。多见于热带地区,我国东南地区亦有报告。本病最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受传染的猫、犬粪污染的沙地潮湿温暖地区,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钻入皮肤而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多由巴西钩口线虫(猫钩虫)犬钩虫和寄生于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的蚴虫侵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当人体接触含有此种蚴虫的猫、犬的粪便排泄物所污染的泥土或食未经煮熟的含有此种蚴虫的肉食,即可引起本病,此类蚴虫多寄生于皮肤表皮下或皮下组织,故皮损多见,偶有侵犯肺部及其内脏者,颌口虫的蚴虫尚可寄生于一些淡水鱼和青蛙、鳝鱼等体内,如食用此等未煮熟的鱼类亦可致病。此类蚴虫多寄生于皮肤表皮下或皮下组织故皮损多见,偶有侵犯肺部及其内脏者。幼虫在肺部移行,引起机体对蠕虫的一种过敏反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虫卵发育成第三期幼虫开始感染人体。【临床表现】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幼虫在皮内移行,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有呈现较硬小肿块者,随着蚴虫在皮下移动皮肤出现淡红色蜿蜒曲折的线状损害,微隆起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长度不定一般蚴虫每天移动约数厘米,皮损继续推进,可长达15~500px,旧的损害可趋向消退,蚴虫移动经过中,亦可暂时静止数天甚至数月。有时蚴虫常随指甲搔抓而移动,可因继发感染化脓,自觉间歇性刺痛或瘙痒,多发生于暴露部位,也可见于臀部外阴。可并发Loeffer综合征,肺部暂时性、游走性浸润变化,血中嗜酸细胞可高达51%,痰中可达90%。幼虫在肺部移行,并引起机体对蠕虫的一种过敏反应。【诊断】诊断要点1.有接触含有此种蚴虫的猫、犬的粪便等在皮损处找到猫钩虫)、犬钩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病史。好发部位为手足和小腿。2.幼虫钻入皮肤后在原处潜伏数日,在刺入部位出现丘疹、丘疱疹或红斑等非特异性损害。幼虫继续向前直线或蜿蜒爬行,在皮肤上形成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线状损害,一般为一条,少数呈多发性,略高出皮面。幼虫停止前进后可在局部形成硬结,虫体多停留在损害末端附近。3.辅助检查,血中嗜酸粒细胞通常增多,肺部短暂性浸润可借肺部X线检查显示出来【治疗】1.药物治疗:内服噻苯达唑,按25~30ml/㎏计,早晚两次分服,连服2~3天。甲苯达唑100~200mg,2/d,连用3~4天,儿童酌减。2.局部治疗:应用地塞米松乳剂薄膜封包,可减轻痛痒使蚴虫停止移行;用液氮冷冻可杀死幼虫,每次一分钟。手术取出蚴虫,皮损可自愈。阿是穴针刺治疗。3.全身损害或继发感染者进一步对症处理。【预后预防】1.预后:旧的损害可趋向消退,蚴虫移动经过中,亦可暂时静止数天甚至数月。2.预防:避免接触被猫犬排泄物污染的泥土,避免赤足在泥中行走。勿食未煮熟的鱼、肉类。第三节 毛虫皮炎毛虫皮炎是指毛虫的毒毛或毒刺刺伤皮肤后,其上毒液引起的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毛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寄生于松树的松毛虫、寄生于桑树和果树的桑毛虫、寄生于茶树的茶毛虫和寄生于树林、草地的刺毛虫,引起的皮肤病分别称为松毛虫皮炎、桑毛虫皮炎和刺毛虫皮炎。毛虫身体表面都有几万至数百万根毒毛或刺毛,其中央为空心管道,内含激肽、脂酶及其他肽类物质的毒液,刺毛虫的毒液含斑蟊素。本病好发于夏秋季,干燥、大风季节可流行,桑树、松树及各种果树园毛虫较多,野外露营者、在树下玩耍的儿童、森林工人等易患病。当毒毛接触并刺伤皮肤时便释放出毒液,引起刺激性皮炎,皮肤接触被毒毛或毒液污染的物品时也可引起皮炎改变。【临床表现】好发于颈、肩、上胸和四肢屈侧。表现为接触毒毛数分钟至数小时后,首先在接触部位出现剧痒,继而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水肿性红斑、风团、丘疹、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有时可见一针尖大小、深红色或黑色点,皮损可数个至数百个不等,常成批出现。晚间瘙痒更为严重。一般全身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低热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为1周,如反复接触毒毛或搔抓则使病程延长。若毒毛进入眼内或附着于眼睑因揉搓而进入眼内,则可引起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甚至导致失明;部分患者可累及骨和关节,多以单个手足小关节为主,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一般3~7天后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数周或数月,反复发作者可形成关节畸型。【诊断】根据好发季节、好发人群和临床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若用透明胶带反复粘取皮损处并放置于显微镜下查到毒毛即可确诊。合并关节表现者应与风湿、类风湿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炎进行鉴别。【治疗和预防】接触毒毛或其污染物后立即用碱性溶液擦洗,或用透明胶带、胶布反复粘除皮损部位的毒毛,避免反复搔抓和热水烫洗。局部可外用1%炉甘石洗剂;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对松毛虫引起的关节炎可给予抗炎、镇痛治疗。积极消灭成蛾及其幼虫并加强个人防护,野外作业应穿长袖衣裤并扎好裤腿和袖口,必要时应戴帽子、口罩和风镜。第四节 隐翅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是由于接触毒隐翅虫体液而引起的皮肤炎症。本病好发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病程约1周,愈后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病因及发病机制】隐翅虫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一种蚁形小飞虫,种类很多,其中有致病作用的是毒隐翅虫。后者白天栖居于阴暗潮湿处,夜间在有灯光处飞行。隐翅虫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当其停留于皮肤上受压或被拍打、压碎时,即释放强酸性毒液(pH1~2)灼伤皮肤,数小时后可出现皮肤损害。【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可出现糜烂、结痂、少数皮损中央可呈稍下陷的灰褐色表皮坏死;若侵犯眼睑时肿胀明显。自觉灼热、灼痛或瘙痒。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约1周,愈后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治疗和预防】皮损无糜烂、渗出时可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水肿明显或有糜烂渗出时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0.1%雷夫奴尔溶液或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有继发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严重者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新鲜马齿苋捣烂每天1~2次敷于患处也可较快见效。应注意环境卫生,消灭居所周围隐翅虫孳生地;避免直接在躯体上拍打虫体;接触部位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第五节虱病虱病是虱叮咬皮肤所致的疾病,在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较高。虱叮咬皮肤不仅引起皮肤损害,而且又是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等传染病的媒介。虱属于昆虫纲,虱目,是体外寄生虫,种类很多,如人虱、牛虱、狗虱、猪虱、鸡虱、鸭虱、猫虱、鼠虱,分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体表。根据口器构造与取食习性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刺吸型口器,以刺吸人和动物血为食,又称吸虱,如人虱、牛虱;另一类是咀嚼型口器,以皮屑、羽毛为食,称啮虱,如鸡虱、鸭虱等。吸虱均寄生于哺乳动物。寄生于人体的虱属昆虫纲,虱目,虱科,人虱属的人头虱和人体虱,以及阴虱属的耻阴虱。头虱、体虱、阴虱为体外寄生虫,三者形态各异。以吸食人血为生,分别以头发、衣服纤维及阴毛为主要寄生部位,在眉、睫等其他体毛处也可寄生。一、头虱病头虱病是指孩子的头发中寄生了虱子的疾病。头虱寄生于头部,多见于卫生不良的妇女和儿重,尤其是头后部。【流行病学】头虱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常常是因为孩子接触了虱子的携带者,而受到了感染。除直接接触传染外,也可由于借用梳子、帽子等而引起间接传染。患者因共用床铺、衣服(帽子、围巾)、梳子、刷子等而传播。离开人体,虱子只能存活一至二天。有头虱并不表示不清洁。所有的社会经济群体都可感染。只要身体或衣服上有虱子或虫卵,就有传染的可能。【病因】头虱,是一种吸血而引起严重头部发痒的寄生虫病。头虱通常也叫做“VKVS”。头虱是当身体或头部出现成批的虱子成虫、幼虫及虫卵时被普遍应用的术语。本病相当常见,但不会严重危害健康。头虱长约2~4mm,寄生于头皮毛发覆盖部位。喜居部位为枕部、顶部,虫卵粘连在头发上,经5~6日孵出幼虫,再过3周又能产卵。虱子是一种小昆虫,通过接触可以飞落到其他人的头皮上,成虱就在头发根部产卵,两周后孵化成虱子。虱子寄生在头发上,靠叮咬头皮,吸取人体的血液而生长。当它用其口器刺入人体皮肤,其唾液注入体内,这些机械和化学刺激造成皮肤搔痒和炎症。由于虱子使人瘙痒不安,而且传染性很强,所以必须及时给予根治。【临床表现】1.头虱较喜爱寄居在干净的头发或皮肤上。患者大多数为女童,头发上可见到深灰色的虱子及白色虱卵。卵甚小,也称虮子,扁圆形,白而光滑,紧贴发上,它不同于头皮屑,不能轻易地将它拨脱。若细心观察,可见头虱在头上爬行。2.被叮咬处开始为红色斑丘疹,发痒,尤其是在剧烈运动或头部受热的时候痒得更加厉害。常被抓破留有抓痕及常见表皮剥脱、出血、结痂,甚至化脓。头发可被浆液渗液粘连,甚至可粘成团而不易分开,发出臭味。日久毛发失去光泽,毛发脱落或形成瘢痕。个别人可寄生在睫毛、胡须上,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儿童或妇女。3.头虱可在后颈部引起严重的湿疹性皮炎及化脓性疾病,如毛囊炎、疖肿、脓肿,重者留下瘢痕和永久性脱发,颈部淋巴结亦可肿胀发炎。【治疗】1.患者应被隔离直到活的虱子和卵被消灭为止。患者应在用药后24小时内隔离。2.消灭头虱最好剃头。3.不愿剃者可用50%百部酊、25%苯甲酸苄酯乳剂等搽遍头皮及头发,2/d,第3日用大量热水肥皂洗头,用密篦子将虱及卵篦尽,然后将用过的梳子、篦子和帽子、头巾、枕套等同时进行消毒。亦可用煤油与植物油等量混合,取20ml涂头皮上并用手揉搓,再以毛巾包扎,每晚1次,连用3日,第4日用温水肥皂洗头,第5.6日用稀醋酸搽头皮和头发,治疗中应远离明火。【预防】1.不与患头虱的人共用衣服、帽子、梳子或床单。2.用清洁剂和热水(华氏130度,浸20分钟)冲洗患者用过的衣服和床单,或干洗衣服,以便杀死虱子和卵。这些措施应在头虱治疗的同时进行。3.定期检查儿童,或其他较拥挤的社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4.虱病患者治愈后,其接触用品,如帽、头巾枕套、内衣、浴巾、被褥、梳子等均应用热水洗烫,以消灭寄生虫。二、体虱病体虱病是虱子病的一种,主要是在人身体上,寄生在毛囊里面,靠吸食血液为生。体虱离开人体后可存活10天左右,体虱还可传染回归热和斑疹伤寒。体虱和虱卵隐藏在内衣衣缝或被褥的皱折里,多见于冬季;常在肩胛部、背部及腰部等处吮吸人血,产生出血性红点、丘疹或风团,甚痒。久后抓痕遍及全身,杂以血痂和渗液,可有继发感染。多因性接触传染。各型虱病的主要症状为刺痒感根据局限性瘙痒,皮肤上有丘疹、血痂、抓痕,同时在内衣和毛发上发现虱和虱卵,即可确诊。本病需与疥疮、湿疹和皮肤瘙痒症鉴别。治疗药物与头虱相同,多用5%~50%百部酊、煤油与植物油等量混合、2%煤皂酚溶液及一些杀虫剂。注意用药后应及时将死虱篦出,并充分洗净。或者直接外擦纯中制剂治疗。三、阴虱病阴虱是虱病的一种,是由寄生在人体阴毛和肛门周围体毛上的阴虱叮咬附近皮肤,而引起瘙痒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通常由性接触传播为主,常为夫妇共患,而以女性为多见。中医推荐纯中药制剂的虱立舒治疗。【流行病学】一、易感人群阴虱病多发生在那些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拥挤的人们身上。阴虱通常由性接触传播,夫妻往往同患阴虱病,因此,阴虱病也属于性传播疾病。此外,它也可以通过内裤,床垫或坐式便器间接传播。近年来还发现有人因穿短裤骑马而传染阴虱的。二、流行特征本病在美国、西欧流行,主要由性行为传播,特别是未婚青年,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从15~19岁。中国农村,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农村更多见,但常见的是体虱与头虱,个别也有阴虱,其流行原因主要因为卫生条件差所造成,但性病的复燃,阴虱的传播也不能除外性的接触传染。三、传播途径一般讲阴虱病有三个传染途径,即性接触传染、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三种。而通过性接触传染的阴虱病最常见,约占95%以上。1.性接触传染:性行为时常造成阴虱寻找新的宿主的机会,传染于新的宿主,故阴虱病常在性乱者之中流行。2.直接接触传染:指的是非性接触的其他直接接触性传染。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住房拥挤,卫生条件差,与患有阴虱病的患者同床共寝,密切接触,也可传染该病。3.间接接触传染:阴虱、虱卵常随着阴毛的脱落而污染内裤、毛巾、床单、马桶等,其他人接触阴虱污染的这些物品而受到传染。【临床表现】主要的发病部位在阴毛区和肛周附近,也可见于腋毛、胸毛区。阴虱聚居在阴部及会阴毛上,具有一定的游移性。1.瘙痒:瘙痒是主要的症状,但是瘙痒的程度则因人而异。瘙痒是由于阴虱用爪勾刺向皮肤打洞或穿洞,虱觜叮咬和注入唾液时才发生瘙痒。阴虱在吸血时注入唾液是因为唾液能防止血液凝固,有利于吸血。阴虱每天吸血数次,故瘙痒为阵发性的。2.皮疹:在阴虱叮咬处常有微孔(肉眼看不见),局部发红,有小红斑点,其上有血痂;微孔处约经5天,局部产生过敏反应,常隆起出现丘疹。因搔抓常出现感染,见脓疱、渗液、结痂。3.青灰色斑:在患处附近可见到0.2~50px大的青灰色斑,不痛不痒,压之不褪色,可持续数月,这种青灰色斑也可见于胸腹部、股内侧等处。这种青灰色斑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阴虱叮咬时的唾液进入血液所引起有关。【诊断及治疗】根据有性接触史或其他感染史,阴毛区瘙痒,皮损主要为抓痕、血痂、继发性脓疱疮、毛囊炎或灰青色或淡青色斑等可作出诊断。在耻骨部皮肤或阴毛区查见阴虱或虱卵即可确诊。(一)一般疗法剃除阴毛,内衣、内裤、月经带及洗浴用具应煮沸消毒,保持清洁卫生。患者应避免性生活,以免传染他人。外用药物擦拭患处。(二)药物治疗1.林旦(1%)(γ-六氯苯,γ-666):剂型有洗剂、香波和霜剂。该药有杀灭阴虱成虫和虫卵的作用。使用方 法是将该药涂于患处,8h后洗净药物,观察3~5天,如未愈,可重复治疗1次。因该药过度吸收后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甚至有报道林旦(γ-666)对人造血干细胞有毒性,故该药应禁用于孕妇、儿童、患处大片表皮脱落和阴囊上有多个皮损者。2.马拉硫磷洗剂:该药有杀灭阴虱成虫和虫卵的作用。使用方法是将该药涂于患处,8~12h后洗净。3.扑灭司林(1%):使用该药对感染部位充分洗涤后10min再用温水慢慢洗净,观察7~l0天,如未愈,可重复治疗1次;4.硫磺软膏(6%):局部涂搽,2次/d,连用l0天为一疗程。该药适用于婴儿。5.25%苯甲酸苄酯乳剂:外用,应隔天洗浴,并于1周后重复1次。6.中药也可彻底根除。7.0.01%二氯苯醚菊脂溶液。这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虫剂,一次外搽使阴毛全部湿润,3天后洗净即可。此药对阴虱卵也有杀灭作用,对人体无害。但应注意防止误食或误入眼睛及黏膜。(三)对症疗法若瘙痒剧烈可用抗组胺剂以缓解瘙痒。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应用抗生素。(四)性伴侣的处理患者的性伴侣也应接受检查,必要时进行治疗,以防再感染。(五)注意事项1.首先治疗期间要禁止性生活,避免反复交叉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2.治疗阴虱期间贴身衣物必须每天换洗并开水烫洗,个人床上用品枕巾、被罩、床单等开水烫洗或熨斗熨烫。3.如发现虱虫虫卵,除患者需及时治疗外,还应追踪传染来源,特别是对其性伴侣,应予以检查治疗。4.由于虱虫从虫卵到成虫需要8~9天的时间,因此,在治疗期间阴虱净一定要用够3天,这样可以确保虫卵彻底清除,避免治疗不彻底再次复发。5.夫妻一人患阴虱病必须俩人同时治疗,性生活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避免夫妻双方交叉感染。同时被感染的家人需必须同时治疗。6.阴虱患者要及早治疗,以免继发其他疾病增加治疗难度或因治疗不及时传染给他人。7.患者在饮食上需注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海鲜发物、忌烟、忌酒。【预防】预防阴虱病首先是要杜绝卖淫嫖娼和性乱,还要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如发现阴虱病人除及时治疗外,还应追踪传染来源,特别是对其性伴侣,应予以检查治疗。对病人使用的衣物、床上用品和污染物应煮沸灭虱或用熨斗熨烫。第六节螨虫性皮炎螨虫性皮炎是由螨虫叮咬或接触其分泌物引起的皮炎。被叮咬后先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甚,为持续性剧痒。治疗可局部涂搽消炎止痒药。【病因及发病机制】螨虫常寄生在小麦、棉花、稻草、豆类等农作物上,还可寄生于青草、树木、花卉等植物上,以及鸡、鸭、狗、猫、牛、羊等动物皮毛上,同时还好孳生于阴暗潮湿的墙角边、水泥地、地板缝里,以及粉尘、土尘中。螨虫可随风飘扬到人的皮肤上,也可以与人的皮肤直接接触。螨虫以其口器叮螫人的皮肤,将其腺体分泌物注入人体皮肤,引起人体皮肤过敏反应。螨虫皮炎好发于人体颈、胸腹、背及四肢皮肤,皮疹形态为蚕豆大水肿性鲜红色斑疹,中间有一小水疱(为螨虫叮咬痕迹),奇痒难忍,夜间尤甚,使人一夜不得安宁。【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在夏秋温暖潮湿季节,先发生于身体接触部位或暴露部位,以后侵及衣服被覆部位,以颈、躯干多见,上肢次之,面和下肢少见,重者可泛发全身。1.被叮咬后先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尤以夜间为甚,为持续性剧痒。2.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风团,中央常见有虫咬的瘀点。3.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气喘、腹泻等.4.约1周左右皮疹开始消退,瘙痒减轻,留下色素沉着斑,常因搔抓出现抓痕、血痂、湿疹样变或继发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程迁延数日不愈。5.患者白细胞及嗜酸细胞增高,个别患者可出现蛋白尿,结合膜充血,哮喘等。6.粉螨常随污染的食物被吞食可引起肠黏膜溃疡,称之为肠螨症,出现腹痛、腹泻、消瘦,病程可达数月,大便中常能查到螨或虫卵。粉螨亦可引起尿路感染,血液中性粒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亦可增高。【诊断】一、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接触谷物杂草之后,先在暴露部位发生瘙痒性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停止接触污染物后,病情可较快得到控制,根据其特点不难诊断,若在接触物和宿主体上发现虫体则可证实本病的诊断。二、疾病鉴别1.丘疹性荨麻疹:皮疹突然发生,表现为风团样丘疹,与季节关系不大,不一定有谷物、杂草接触史,不易查出虫体。2.疥疮: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有典型的好发部位,在指缝、腕部、腋下等皮肤较薄的皮损处常能查到疥螨或虫卵。3.水痘:发病多在春季,多见于儿童,有接触传染史,皮疹以水疱为主,向心性分布,可见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及结痂等疹型,可累及黏膜,发疹前常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无谷物、杂草接触史。【治疗】1.首先要脱离有螨虫的环境,及时更衣洗澡。2.局部涂搽消炎止痒药,如1%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20%蛇床子,乙醇等。3.如皮疹广泛炎症显著,可给予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4.由粉螨引起的肠螨症、肺螨症或尿路感染可口服氯喹。【预防】1.居室、仓库、贮具、货柜、容器和谷物要保持通风干燥,经常在强光下暴晒,如发现螨虫应及时喷洒消毒杀虫毒物。2.不要直接使用新草席、竹席、毛毯、床等,使用前先用开水烫洗,或者喷洒灭害灵、雷达、必扑、敌敌涕等杀虫剂,然后再太阳暴晒。对存放在潮湿处的上述物品使用前也要按照上述方法处理。3.在有螨虫场所工作时应穿长袖上衣,加强个人防护,工作后要及时洗澡更衣。4.皮肤上可涂5%萘酚硫磺膏或疥疮搽剂,苯甲酸苄酯搽剂,既可以防止螨虫的侵袭,也可杀灭螨虫。宠物的皮毛要经常清洗和喷洒杀虫剂。第七节 皮肤黑热病皮肤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小体(LD小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为黑热病的皮肤表现,大多继发于内脏黑热病,少数原发于皮肤。主要侵犯皮肤淋巴网状系统。【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病犬,少数野生动物如狼、狐等亦可为传染源。在内蒙古、新疆等荒漠地区,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而称为“自然疫源型”或“野生动物源型”。(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白蛉作为传染媒介进行传播。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白蛉叮咬而传播。(三)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四)流行特征本病为地方性传染病,但分布较广,遍及亚、非、欧、美各洲。我国7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不断出现新感染病例,内脏利什曼病犬亦可见,山东、河北、苏北、皖北及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还出现了皮肤型黑热病。【发病机制】白蛉叮咬后,原发性皮肤病变很难见到。利什曼原虫进入人体后即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原虫被吞噬后,在吞噬细胞中寄生分裂并繁殖。寄生的细胞破裂后,原虫释出,又被新的巨噬细胞吞噬。由于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肝、脾、淋巴结等均呈现肿大,骨髓增生。【临床表现】潜伏期是2~8个月,病变常发生在暴露部分的皮肤,病灶为单发或多发。包括限局性的和弥漫性的,主要表现为单发的丘疹、结节,一般不形成溃疡。黏膜病变少见,多在皮肤限局性病变后出现,为鼻咽黏膜部位的结节。(一)皮肤型黑热病多数患者有黑热病史,亦可发生在黑热病病程中,少数为黑热病病史的原发患者。皮肤损害有如下几种:1.红斑或斑块:先发生于面部以后波及躯干及四肢。初时为淡红色斑片后变为棕黄色或黄红色斑片或斑块,稍有浸润;有的斑块表面发亮甚至出现“免疫区”,类似界线类麻风;有的病例在斑片表面有密集之米粒大结节组成的斑块,触之柔软,表面有鳞屑,病程较长,病人一般无全身症状。2.结节:黄豆大至核桃大,淡红色或紫红色,以后可变成棕红色,呈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柔软或带有弹性,不化脓,不破溃,结节大小、数目不等,常密集融合成大的斑块,类似瘤型麻风的“狮面”,常对称成群分布于头、面、躯干、阴囊、鼻腔、口、舌、唇缘、咽喉、食道黏膜、直肠黏膜。有的皮疹长期不退,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和全身症状,皮损表面感觉正常,结节内刮取组织液能查到LD小体,此型最为常见。3.色素减退斑或浅色斑: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较正常皮肤色素稍有减退的斑片,可互相融合,主要分布于面、颈、前臂伸侧或大腿内侧,少数患者可遍及全身,很类似花斑癣的浅色斑,斑内刮取组织液一般找不到LD小体,但当白蛉叮咬这种皮疹后,可在白蛉体内发现原虫的鞭毛体。4.溃疡型:这一型损害见于东方疖,在感染后两个月至1~2年内,在面、颈、上肢等露出部位初起时为一红色硬丘疹,数月后发展成结节,再经1~数月出现1~4cm浅表溃疡,表面覆有污灰色薄痂,经半年至一年自愈,留下瘢痕。有的可逐渐扩大,在溃疡边缘出现多发性隆起的硬结区,有时数个溃疡可融合成巨大溃疡。5.其它损害:有的表现为色素沉着斑、风团样皮疹以及乳头瘤样或黄色瘤样损害。在同一患者身上可有多种皮疹同时存在,一般病情发展较慢,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6.在有继发性细菌感染时出现发冷、发热等全身症状。无合并症者可在2~12个月内愈合,遗留一个下陷的瘢痕。(二)内脏黑热病表现1.发热,起病多缓慢。典型热型为双峰热,约占1/3,多为不规则热;病程较长,可达数月,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有些病人发热数月仍能劳动。2.脾、肝及淋巴结肿大脾明显肿大,起病后半个月即可触及、质软、以后逐渐增大,半年后可达脐部甚至盆腔,质地硬。肝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软;偶有黄疸腹水。淋巴结亦为轻至中度肿大。3.贫血及营养不良在病程晚期可出现,有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浮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黑热病(kala—azar即印度语发热、皮肤黑之意)。亦可因血小板减少而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点等。在病程中症状缓解与加重可交替出现,一般病后1个月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及血象好转,持续数周,以后又可反复复发,病程迁延数月。【检查诊断】一、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白蛉季节(5—9月),在流行去居住过。2.临床特点:起病缓慢,长期反复的不规则发热,脾明显肿大。晚期可有鼻、牙龈出血,贫血等。3.皮肤损害特征: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唇黏膜。4.实验室诊断:全血细胞减少,尤以白细胞减少最显著。球蛋白明显升高。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有致密、弥漫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LD小体,HE染色呈灰蓝色的圆形小体。姬姆萨染色更清楚,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核圆形并附有一杆状副核。5.确诊:主要依据病原体检查,从患者的组织或血液中查到利什曼原虫。常用的方法是行骨髓、肝、脾、淋巴结穿刺活检进行涂片或病理切片检查。应尽早进行骨髓涂片检测,是避免误诊的关键。二、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伤寒、结核病、疟疾、布氏杆菌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相鉴别。【并发症】1.走马疳或称坏死性口腔炎:患者口腔黏膜及其附近组织呈快速坏死,常由齿龈与颊黏膜开始,迅速波及鼻、上腭、下颌、眼眶及咽部,甚至可能穿孔。2.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的出现,与黑热病病程长短,严重程度,肝脾肿大程度,或已经存在的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程度均不呈平行关系。3.肺炎:多见于儿童患者。临床表现虽如一般肺炎,但起病多凶猛,发热可达4l℃。呼吸困难、紫绀、循环衰竭、昏迷、惊厥皆不少见。【治疗】1.一般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应加强口腔卫生及护理。严重并发症病人需隔离,居室紫外线消毒以防交叉感染。一般情况差者可予输血。2.化学治疗:⑴锑剂:常用葡萄糖酸锑钠,又称斯锑黑克,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有很强的杀虫作用。疗效迅速而显著。①6日疗法:总剂量成人一般100mg/kg(90~130mg/kg),儿童150~170mg/kg,平分6次,1/d,肌内注射或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用药后体温可迅速下降、脾逐渐缩小,血象恢复正常。病原体消失率93%—99%。②三周疗法:感染严重或体制衰弱者总剂量成人15mg/kg,儿童200mg/kg,平分6次,每周2次,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疗效与上法相似。③重复治疗:感染严重一疗程未愈或复发病人,可增加剂量重复治疗,在6日疗法剂量基础上加大1/3量。(2)非锑剂:本药疗效差,疗程长,复发率高,毒副作用亦较大,故仅用于锑剂过敏、无效或并有粒细胞缺乏症者。有戊腕脒、戊腕脒等。(3)利福平:口服应注意肝脏副作用。可能对皮肤黑热病有效的药物有:吐根碱,1%酒石酸锑钾液,抗真菌药物:如二性霉素B或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大剂量可致永久性肾损害,小剂量毒性低。目前认为<20mg/kg对黑热病患者是安全的。WHO推荐的总剂量是1~3g。3.并发症的治疗:凡有走马疳,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肺炎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足够的抗生素治疗,需要时可多次少量输新鲜血并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1.在白蛉季节到流行地区活动,要重视个人防护,防止白蛉叮咬。2.黑热病是我国“传染病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等6个省、自治区。当地的流行情况,当地的防疫部门最了解,当地医疗机构的医疗经验也比较丰富,患者最好及时在当地治疗。3.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白蛉。发现病犬,应予以杀灭。
目前青霉素仍是世界上治疗梅毒最有效的药物。青霉素皮试阳性受影响因素很多:不同规格、批次的药物可能含有的杂质不同,护士的判断也有主观性、身体状态也有影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有以下措施:换个时间或换个医院多做几次皮试,皮试前不要太劳累、注意休息;如果多个时间或多个医院皮试均为阳性,那很抱歉,青霉素是不能用了,只能红霉素或四环素类药物口服。
皮肤也是身体的窗口,一些比较常见的指甲反常现象,医生们往往能藉此诊出重要的疾病。 ●杵状膨大 指甲显著地向上拱起,而且围绕指尖弯曲。指甲杵状膨大可能表示患有肺气肿、结核病、心脏血管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肝硬化。 ●蓝新月 指甲根部的新月形白痕若有一层蓝晕,表示可能有下列病症中的任何一种:血液循环受阻、心脏病、雷诺氏症状 ——手指和脚趾的血管痉挛,通常是由于曾受严寒冷冻所致,但有时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自体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有关。 ●匙状甲 指甲中间下陷,整片指甲变平坦或匙状。这种指甲与铁质不足性贫血病、梅毒、甲状腺障碍、风湿热有关。 ●林塞氏指甲 指甲近甲的一半呈粉红色或褐色,近甲状表皮的一半则呈白色,这种指甲又名两截甲,可能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迹象。 ●博氏线 指甲上出现横沟,是表示营养不良或得了某种会暂时影响指甲生长的严重病症,如麻疹、腮腺炎、心脏病突发和其他毛病如腕管征候簇等。 ●泰利氏指甲 指甲面下的皮肤大部分变成了白色,只剩下近指甲尖处的一小部分仍然呈现正常的粉红色。这可能表示肝脏硬化。 ●黄甲征候簇 指甲的生长速度减慢,而且变得厚和硬,呈黄色或黄绿色。成因包括慢性呼吸器官病、甲状腺病或淋巴病等。 ●裂片形出血 指甲上如果出现这些纵向红纹,是表示微血管出血。如果有多条这种血线出现,可能是表示患了慢性高血压、牛皮癣或一种名叫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可能致命感染。 ●不规则凹点 很多牛皮癣病人有此现象。 ●成行的凹点 指甲的表面如果变成如打铜师傅捶成的铜铅表面,有时是因患了簇状秃发症所致。这是一种医学家还不甚了解的人体免疫病,会造成头发部分或全部脱落。(图5—5) ●褐斑或黑斑 这些色斑,特别是那些由指甲扩展到周围的手指组织的,可能是表示患了黑色瘤。它们也许是单一的一大块,也可能是一堆小斑点,最常见的出现地方是拇指和大脚趾。 所以,仔细观察一下你的手指甲吧。它们可能正在向你提出警告。 ●厚硬指甲 指甲肥厚变硬,不透明,失去光泽,常见于外伤、霉菌感染、银屑病、先天性厚甲症和先天性外胚叶缺陷。若指甲变厚、变黄、侧面弯曲度过大,失去光泽,且生长缓慢,常见于呼吸系统、淋巴系统或甲状腺方面的疾病。 ●指甲剥离 指甲与甲床分离,分离部分呈黄色或白色,多见于日光性皮炎、血卟啉病。指甲呈云母片样层状分离,可见于严重的低血色素性贫血。甲板自由游缘处起逐渐与甲床分离,一般不超过甲板的一半,甲沟炎、湿疹病或长期浸泡热水和肥皂液的人,可以出现这种情况。 ●萎缩、变薄 为局部营养不良所致,可见于肢端动脉痉挛、脊髓空洞症或麻风病等。 ●倒三角形 即甲前端大、甲根部狭小,提示有患中风及麻痹性疾病的倾向。 ●橄榄状指甲 即两头小、中间大,提示心血管功能较差,或有患脊髓病的倾向。 ●生长明显缓慢 提示患有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以及某些脏器有病或指甲本身病变。 ●出现横嵴 有人观察到,当人体受到一次打击后,受伤或患重病,在指甲根部即可出现一横嵴,随着时间的推移,横嵴渐人指甲远端生长,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横嵴可长到指甲的末端而消失。因此,指甲出现横嵴,提示你可能正在患病,应引起注意。 ●出现竖条纹 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或表明机体某部分组织器官存在慢性炎症。如十指指甲同时出现纵纹,提示可能是肝病征兆。如只有一个指甲出现,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如纵嵴明显者,见于周围循环障碍,扁平苔癣和毛囊角化症,纵嵴成患珠状者为类风湿关节炎特征。 ●五指甲 出生时就没有指甲,称为先天性缺甲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性缺甲往往是甲板损伤、烧伤,或反复的炎症所引起的。 ●半月弧比例 正常人占全甲1/5者,表明其健康状良好。半月弧没有或过小,提示消化功能较差,太大或超过比例,提示血压偏高或有中风的可能。十指完全看不到半月弧的人,多半患有贫血、神经衰弱、低血压等症;寸指半月弧同时过大者,提示机体内已失去代偿功能,已有慢性病的存在。 在指甲之前缘轻加压力,如指甲底部的组织出现随心博而节律性地充血的现象,叫指甲毛细血管博动,多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甲状脉机能亢进等疾病引起。 ●甲廓变化 甲廓部发生变化。若轻度甲廓红肿(常在侧面的甲廓发生),多见于皮肌炎初期、红斑狼疮和硬皮病。若甲廓局限性发红肿胀,伴指甲凹凸、甲廓缘退缩,可见于部分糖尿病患者。 ●两根横贯白色线 往往提示血中的白蛋白减少,多见于慢性肾病的低蛋白血症。 ●点状或丝状白斑 常为营养障碍,多为慢性肝病、肝硬化、肾脏疾患的象征。 ●灰白色指甲 指甲平时为灰白色,可能是肺结核晚期和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征兆。 ●横向红色带 指甲前端出现横向红色带,提示胃肠道有炎症或心瓣膜脱垂、房室间隔缺损。 ●指甲呈紫色 这是心脏病、血液病的一个特点,反映血液内缺氧或某些成分异常。若紫色与苍白色交替出现,可见于肢端动脉痉挛症。 ●指甲呈青色 急腹症患者四肢厥冷,指甲会突然发青,胎儿死于腹中的孕妇,指甲会持续性发青。此外,有人曾观察到,指甲出现青色瘀斑,可提示中毒或早期癌病。指甲呈青紫色,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大叶性肺炎、重度肺气肿等肺脏疾病。 ●指甲呈绿色 甲板部分或全部变绿,多与长期接触肥皂水、洗涤剂的职业有关,有时也可因传染上绿脓杆菌或绿色曲菌所引起。 ●指甲呈灰色 可见于全身性疾病、粘液水肿、类风湿关节炎或偏瘫患者?营养不良,指甲会变厚或萎缩,且有色素沉着或呈灰色。当拇指甲下端呈灰色波浪状时,常见于青光眼。 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指甲反常现象,医生们往往能藉此诊出重要的疾病。
头部是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皮肤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种正常生理功能,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排出过多,在皮肤上堆积,在堆积处就会出现慢性皮肤炎症。头皮脂溢性皮炎是指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面覆盖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 临床表现: 典型皮损为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覆油腻性鳞屑,严重时伴有渗液;或干性红斑上有灰白色糠秕样鳞屑。 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渗出性红斑片,上有厚的黄色油腻性屑痂。 形成原因: 炎症使本来就存在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如糠秕孢子菌)大量繁衍侵犯皮肤。大量增多的皮脂通过痤疮丙酸杆菌等的作用,分解出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精神过度紧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也可造成脂溢性皮炎。 常规治疗: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急性期采取对症处理,使用一些抗菌消炎的洗剂或者乳膏消除炎症。对于皮脂腺的治疗最好的选择是物理方法,通过对头皮的磁疗和按摩刺激头皮,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环境减少皮脂腺的分泌旺盛作用。 注意:目前认为脂溢性皮炎与雄性激素无关 治疗原则:是去脂、止痒、袪屑和抗炎。 1.轻的可口服去脂抗炎的药物,外用复方吲哚美辛溶液及含安体舒通的乳膏。重的口服维甲酸类药物抑制皮脂分泌,但有一定副作用,不作为首选。 2.头皮脂溢性皮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药物,但面部最好不要使用含激素的药物,容易反弹,而且副作用大。因为头皮脂溢性皮炎与糠秕孢子菌有关,可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洗发产品(常含2%酮康唑),有一定效果。面部炎症重者可以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软膏,控制炎症后逐渐减量,作用好,副作用小。 系统治疗: 1. 复合维生素B,2片,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6,10-20mg,每日3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ml,每日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 2.抗组胺类药物:可选择1-2种口服以达到止痒目的。 3.糖皮质激素:主要在炎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他治疗不能控制时短期应用,可予泼尼松,20-40mg/d,分2-3次口服。 抗生素类药物:重症皮脂溢性皮炎或有明显渗出时,选择米诺环素50-100mg,每日2次口服或红霉素口服或抗真菌剂如依曲糠咗0.1-0.2,每日2次口服。疗程1-2周。 脂溢性皮炎容易复发,所以特别要注意预防:生活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精神不要太紧张。要多食蔬菜,少食油腻食物和甜食,忌饮酒,禁食辛辣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少用过热的水、刺激性强的肥皂洗头,避免各种机械性刺激。
唇炎以唇黏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包括光化性唇炎、剥脱性唇炎、腺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浆细胞性唇炎等。这些类型的唇炎均具有唇部肿胀、糜烂、脱屑、渗出等症状,临床需要仔细辨别。 一、光化性唇炎 又称日光性唇炎、夏季唇炎、光线性剥脱性唇炎,是由于对紫外线过敏而导致的唇部炎症性皮肤病。 原因:发病与日光照射有直接关系。 临床表现: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发病,多有日光暴晒史,表现为下唇部急性肿胀、充血,甚则起疱、糜烂。自觉灼热不适。慢性光化性唇炎多由急性转化而来,表现为唇部反复脱屑,局部肿胀、肥厚、皲裂。继发感染者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自觉唇部干燥不适。 治疗:避免局部光照,局部使用防晒剂。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系统用药可给予羟氯喹、烟酰胺等。 二、剥脱性唇炎 又称单纯性唇炎,以唇部慢性反复脱屑、粘膜浸润、增厚为表现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疾病。 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不良习惯有关(咬唇、舔唇),部分与情绪有关。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唇部反复脱屑,以下唇红缘处明显,轻度表现为口唇潮红、干燥、脱屑,严重者口唇可见黄色痂皮,痂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自觉局部灼热、刺痛。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治疗:改正不良习惯;局部外用凡士林、氧化锌或糖皮质激素软膏;系统给予羟氯喹、抗组胺、维生素类药物,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 三、腺性唇炎 又称唇部粘液腺炎。 病因:病因不明,有遗传和家族发病倾向。后天发病可能与牙龈炎、牙周炎、牙根病灶及长期局部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本病分单纯性和化脓性,多见于青春期后,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下唇内侧,可见局部充血、水肿、肥厚。长期反复发作者可触及唇内侧粘膜下有鹅卵石样感觉,为增大的腺体。夜间唇部粘液分泌较多,晨起上下唇黏连在一起,重者下唇肿胀形成巨唇。自觉唇部发胀、紧皱不适。 治疗:去除诱因,避免诱发因素;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感染者加抗生素软膏,严重者局部长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系统用药可给予10%碘化钾溶液口服,感染者应用抗生素。 四、肉芽肿性唇炎 又称肥大性唇炎、口面肉芽肿病。 病因: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为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部分与遗传、感染、使用金属牙冠有关。 临床表现:中青年多见,上唇发病多于下唇,表现为突发性弥漫性肿胀,常反复发作,导致局部肥厚、粗糙。部分患者伴发面神经麻痹。病程慢性、反复发作。 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系统给予抗生素(有感染灶者)、糖皮质激素、氨苯砜等。 五、浆细胞唇炎 为唇部病变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发病原因: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可能为局部长期刺激引起的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以唇部出现水肿性斑块为主要表现,水肿性斑块可疼痛,也可无感觉,下唇多见。斑块逐渐肥厚、浸润,可糜烂、结痂。后期可出现萎缩性改变。病程慢性。 治疗: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口服灰黄霉素等,但疗效不佳。可尝试外用他克莫司软膏。
湿疹很常见,病因不简单,简单来概括下:多种多样、内外结合、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的病因复杂多变,因此极易复发,且易慢性化。 湿疹的治疗已寻找诱因为基本出发点,过敏是重要的一种,但过敏性体质并非伴随终生、一成不变, 可随环境、年龄、生理状态而改变。确有些患者通过锻炼、环境改变等 使机体状态变化,不再发生湿疹。 通过实验室检查来寻找湿疹的原因作用有限,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饮食、职业、生活习惯 、基础疾病,同时配合过敏相关检测如斑贴试验等 ,可以给寻找病因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总体来讲,确有一部分患者找不到病因, 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和减缓症状。 治疗1、尽可能的寻找病因,避免接触病因。辛辣刺激食物可能对病情会有加重,急性期应少食; 忌烟酒;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加强保湿、预防感染;适当锻炼;促进良好睡眠,保持心情愈合。 2、药物治疗:可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不可长期使用,否则容易反跳加重;外用以糖皮质激素药膏为主、面部、黏膜可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 3、最后提醒大家,如有严重湿疹,建议还是早点来正轨医院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 本文系皇幼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2激光治疗为光热效应,为热损伤,一般治疗次数较少,会有皮肤破损,治疗后需外用消炎药膏预防感染;液氮冷冻治疗为低温损伤,一般需多次治疗,相对损伤小,周期较长。
什么是痤疮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皮脂腺炎症相关性的皮肤病。发病原因主要有毛囊口角化过度、皮脂腺分泌旺盛、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激素水平异常。 痤疮疤痕分类痤疮治疗不及时,会遗留疤痕,痤疮疤痕主要分类由一下四种: 治疗痤疮根据不同分级机程度选择的不同治疗方法;但需谨记的是痤疮治疗非一蹴而及、切不可急功近利,不然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造成遗憾。治疗原则要遵循及早、规范、规律。及早是要求早控制早治疗,规范是要求根据不同分级及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规律是要求遵医嘱用药,一般用药起效都要至少8周,总疗程可能要数月甚至1年,不可私自减药。 痤疮疤痕的分类红斑性疤痕、增生性疤痕、萎缩性疤痕、疤痕疙瘩。 红斑性疤痕:早期可选择PDL或IPL,每月1次,一般3-4次可明显改善。 增生性疤痕:易发生在下颌角处,红斑明显时可选择染料激光或强脉冲激光;增生期可糖皮质激素疤痕内注射治疗;外用硅酮凝胶或辅料;点阵激光;以上方案疗效不佳时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疤痕疙瘩:少见,但最严重,下颌角、前胸后背易发,治疗手段包括疤痕内注射、手术核切配合浅层放疗 萎缩性疤痕:最常见,治疗手段包括点阵激光、化学剥脱、磨削同时配合PRP、生长因子等,另外也可以选择脂肪、玻尿酸填充等,有些还可以选择手术手段进行治疗。 总结痤疮的疤痕重在预防、早期治疗控制炎症、多种手段综合治疗疤痕 健康教育1.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食辛辣,油腻,甜食,饮酒等,部分人与喝牛奶有一定关系,特别是脱脂牛奶,这个有时也要注意 2.护肤习惯: 选择合适的洗面奶彻底清洗+控油保湿霜或舒敏保湿霜+清爽的防晒霜,特别是睡前一定最好面部清洁,少用包括粉底、BB霜等易堵塞毛孔的物质 3.规律作息,心情愉悦 本文系皇幼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什么是慢性荨麻疹?病程大于6周,每周发作大于2次,可以称之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病因复杂,3/4的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基本上找不到病因。流行观点认为感染(多为潜伏性的,很难找出)、药物、自身免疫、情绪及精神状态是常见的原因,但国内外尚没有大样本研究能够这些因素与这些疾病发生有直接的关联。 慢性荨麻疹作为十分常见的疾病,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健康,甚至心理状态,甚至有部分患者逐渐会发展成为一种身心疾病。因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寻找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遗憾的是,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解释纷纭,苦苦寻求各种治愈手段,结果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精神、经济负担甚至身体的损害。我觉得皮肤科专家郝飞教授的观点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了好的见解和方案: 1.慢性荨麻疹追求断根治疗是很难的 很多患者跑到大医院,寻找大专家,多数是想寻找“断根治疗”的方法,希望治疗后再也不复发,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治愈”。但要知道,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而模糊,很多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多数情况下很难找到明确的病因或诱因,这样也就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显然就不能“断根”。很多医院开展过敏原等检查,这些检查结果仅仅为排除过敏因素有一定的意义,但检查出的阳性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阳性结果与发病的关系是否密切,其实,绝大多数是没有关联性的。国外的研究和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显然很难用过敏原来解释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原因。其他如感染、药物等也缺乏十分可靠的证据,来证明一定与某一个患者的发病有关联。事实上,如果一个慢性荨麻疹患者十分肯定其发病的原因,常常不是荨麻疹。因此,至少目前缺乏明确有效地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因此追求“断根”治疗也就是治愈疗法是很难的。 2.慢性荨麻疹病程是有自限性的 没有可靠的“断根”治疗,不等于一辈子被疾病困扰。国外和我们的大样本研究证实,慢性荨麻疹可以自行缓解,甚至不再复发,也就是自愈。不同类型的荨麻疹,以及荨麻疹的不同病情,其自行消失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医学说的病程)是不一样的。如皮肤划痕症、自体血清试验阳性(一种特殊的用于检测慢性荨麻疹的自身免疫方法,很多医院包括西南医院都在开展)、病情较重等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多数在1-2年,甚至2-10年,大约1%的患者可能发作持续10年以上。因此,很多患者经过1-2年后就会自己好,这种情况并非药物能改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一定能缩短病程。 3.慢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是现实的治疗方法 慢性荨麻疹病因治疗十分困难,基本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那些所谓的“脱敏”治疗或免疫治疗并非明确有效,治疗以抗组胺药为基本治疗。患者常常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其实第二代抗组胺药(临床医生通常选择的药物)是十分安全的,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起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等副作用小得多,而且通常只需要服用3-6个月,很少服用更长的时间。抗高血压药或抗糖尿病药通常服用终身,甚至药物越吃越多,而抗组胺药通常起效后就可以减少品种或减量维持,为什么很多患者顾忌抗组胺药的副作用呢?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患者应该与医生想到一起,目前治疗的现状就是选择抗组胺药作为慢性荨麻疹现实的治疗方法,遵照医嘱,坚持规则服药。顺便说一句,慢性荨麻疹不要轻易使用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更容易复发并更难治。 总之,慢性荨麻疹是可以自愈的,但不是可以治愈的。不要盲目到处求医,合理规则的使用抗组胺药是现实的治疗。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检测梅毒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但临床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化验单,有些化验单需要我们临床医生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出结论? RPR-,TPPA+该如何判读?我就它可能存在的情况作一个详细的分析及进一步的处理措施做如下概述。 1、已治愈的梅毒患者(做这个判断需要患者提供至少2年的化验单) 2、很早期的梅毒感染者(早期感染者,血清学检查还不能检测处,需要2-4周再进行检查) 3、假阳性(像结核、结缔组织病、肿瘤、老年人有可能出现假阳性,需要做确认试验,如果梅毒特异性抗体TPPA稀释后滴度很高,可能就不是假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滴度很低,应该就是假阳性) 4、前带现象(梅毒的高度活动期会出现前带现象,需要血清稀释检测,稀释后RPR滴度会很高) 5、三期梅毒(三期梅毒表现很多,可以是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骨梅毒、眼梅毒、消化道梅毒等,需要既往史、既往化验单、临床症状相结合) 6、潜伏梅毒(特别是出现需要既往病史、多种的检测方法、是否使用青霉素病史) RPR-,TPPA-是否能排除梅毒呢? 答案是否定的 1、首先任何一种检测方法都有一定的漏诊率,如果患者有不洁性行为病史或可以皮疹表现,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检测方法或多种检测方法检测 2、晚期梅毒:结合既往病史和目前临床症状 3、早期梅毒:2-4周再行检测 4、 AIDS艾滋病患者:需要HIV检测、病毒载量、CD4计数,需要多次梅毒检测。 梅毒血清学检查单位重要的诊断手段,但需结合症状、病史、最好谨慎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