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自己最近的一顿午餐,仅供参考今日份水果:梨和苹果,用家里最小的碗,总量拳头大小,事实上只吃了一半 素汤:丝瓜豆腐皮 ,真的很好喝 ,汤碗是家里正常吃饭的碗,当然自从我开始减肥后就没正经用它盛过饭 蔬菜:今天没有绿叶蔬菜 就吃青椒炒毛豆 没有肾病和痛风的小伙伴可以日常补充点豆制品 但是也别一次性吃太多 也有副作用 比如 荤菜:虾和猪手,尽量不吃红烧的,因为热量真的很高 ,红烧偶尔吃一点就好了 主食:半根玉米 最后,吃饭顺序真的很重要,按这个顺序吃完,我们吃得饱,还胖不了!
水果何时吃?吃多少?品种有讲究吗?关于吃水果,很多糖友或者胖友都很困惑,到底能吃多少呢? 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在上午和下午均可以吃一次水果,每次拳头大小一份,水果种类不受限制,可以吃多种,但是总体不超过自己一个拳头。 对于没有血糖问题的朋友,可以放在饭前吃,饭前吃水果比饭后吃容易消化,胃肠道感觉更舒适,而且不容易胖哦!当然,每次的量也不要超过自己一个拳头为宜。 重点来了,不要睡前吃水果!不要睡前吃水果!不要睡前吃水果!晚饭后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水果,是不是很惬意?这是个坏习惯哦,晚饭后去小区散散步是最好的选择,去动起来吧!
痛风的原因、诊断与治疗如刀割肉,如锥刺骨,痛风就能这么痛。我有很多的痛风患者,绝大多数是男性同胞,而且大多数是当父亲的人,所以有时候我就忍不住坏想:你们可算是用脚趾头感受到我们女性生育孩子的痛了。但坏想过后,病还是得认真看,今天继续答患者问,科普一下痛风的原因、诊断与治疗。什么原因导致的痛风?痛风是一种关节炎,通常发生于单一的关节,最常见于大脚趾——突然的关节疼痛、红肿和肿胀,严重时会痛得死去活来、瘫倒在床。痛风患者十有八九为40岁以上的男性,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罹患痛风的病例。相信我们的患者对导致痛风的原因都很了解:痛风是由于尿酸在关节滑液中积累导致,它在关节处析出尿酸盐结晶,相当于在关节部位塞了一撮“盐”。那痛风的罪魁祸首就是尿酸吗?我们还可以继续往源头追究。尿酸是食物中嘌呤的代谢产物,海鲜、肉类和内脏都是高嘌呤食物。嘌呤在我们体内代谢产生身体所需的能量,同时也产生了尿酸并通过肾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但是,当人体出现嘌呤代谢紊乱,或是尿酸的运输途径受损,就可能导致尿酸积聚在血液中,进而引发痛风;其他症状还包括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因此,痛风最好先在内分泌科就诊;有痛风性关节炎则要在风湿免疫科就诊;而痛风性肾病还要在肾内科就诊。什么人容易患痛风?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尿酸高就容易患痛风,但其实医学界尚未明确血液中尿酸水平与痛风的关系:有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也有些人血尿酸水平非常高,但是并没有痛风症状。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痛风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高度相关。痛风很早就被发现有家族遗传倾向,现代的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和我们之前科普的糖尿病一样,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罹患痛风,那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具有相同遗传因素的其他家庭成员都应该警惕:我是不是更容易患痛风?同时,痛风也被称作“富贵病”——吃得太好了,鸡鸭鱼肉全不忌,甚至是暴饮暴食,长期摄入过量的嘌呤,尿出来的都是“油”,让身体的循环系统都不堪重负。这种类型的痛风患者通常也会并发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压、肥胖症和肾病等。对于这种“吃出来”的痛风患者,我的问诊过程就是健康教育课,必须先狠狠地教训一通。另外,过量饮酒、肾功能异常、体重突然增加和某些类型的癌症也会增加罹患痛风的风险。所以说,痛风这个病,看天也看人,遗传因素我们还控制不了,但至少在生活方式上我们可以“管住嘴”。痛风怎么诊断?在痛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包括家族遗传史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判断到底是哪种危险因素导致的痛风,以及痛风的病情发展阶段,并为痛风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精准治疗方案。痛风的辅助检查手段很多,血尿酸测定、尿尿酸测定、影像学检查都可能用到。血液检查可用于检查血尿酸水平,同时痛风患者通常还需进行肾功能检查,以防存在肾功能问题。临床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痛风关节部位穿刺,抽取关节滑液检查。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受损关节处的关节滑液里充满了微小的尿酸盐结晶,看起来就像一堆散乱的小针头。看起来都痛。痛风有哪些治疗方法?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医生一般都会给患者开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这也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类药物。我们常见的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都属于此类。在此要特别强调,痛风患者尤其是有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慎重地服药,同时要遵照医嘱定期监测血尿酸和肾功能情况。不能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患者,也可以选择类固醇类药物,在医生的用药指导下注射或口服均可。还有一种药物叫秋水仙碱,可用于痛风的紧急治疗,但是这种药物容易引起恶心和胃部不适,许多患者不能耐受。在痛风的慢性期或发作间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别嘌醇以控制尿酸的生成。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别嘌醇期间需要适当多饮水,以便于排出血尿酸,更好地控制痛风症状。另外一种较新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非布司他,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目前也较常用。但是痛风最有效地治疗不是服药,更不是手术,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自主的健康管理。同时,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也可以协助痛风患者进行有效的慢病管理。锋言锋语经常有痛风患者问我为什么自己会得这么痛苦的病,我总说痛风是三分天注定、七分怪吃喝,怪不良的生活方式,怪你自己。大家可以从积极的一面理解我这种说法:只要大家管住嘴,不胡吃海喝,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地预防痛风和缓解痛风症状。大家痛的时候死去活来,痛过以后一定要痛定思痛,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管理好家庭的健康。本文系顾锋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脆弱、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类疾病,常常因为跌倒或轻微的碰撞、甚至咳嗽后发生骨折,拥有健康骨骼的人在这些情况下不会发生骨折,因而叫做“脆性骨折”,发生了“脆性骨折”的患者出现再次骨折的风险很高。这个情况就像高楼用了劣质钢筋水泥,大楼很容易塌陷。2.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危害和后果?直接危害:骨质疏松患者极易发生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受到轻微暴力时,例如摔跤、坐车颠簸、甚至咳嗽都有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胸腰部骨折、髋部骨折、手腕部骨折。骨折可导致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甚至残废。间接危害:骨质疏松的患者骨骼质量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当发生骨折时处理起来是极为困难的,手术内固定难以牢靠固定,骨折愈合慢且强度差。老年患者骨折后的疼痛、活动受限可加重原来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长期卧床还可诱发:肺炎、血栓、褥疮、尿路结石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3.骨质疏松症是否该治疗?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年龄增长的自然变化,没有必要治疗或者补补钙就可以了。实际上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流失速度远远大于增龄引起的骨量减少,如果任其发展或者单纯补钙,脆性骨折风险较大;而通过系统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疼痛等症状,还可以增加骨密度,极大地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这个情况与高血压类似,经过正规降血压治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4.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人种因素,父母有骨质疏松、子女风险增高,白人和亚裔女性高发;2)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3)一些疾病如甲亢、类风湿、糖尿病、长期腹泻等导致骨代谢紊乱引起骨质疏松;4)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皮质醇类激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等导致骨质疏松;5)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长期的低钙高蛋白饮食、碳酸饮料、咖啡,饮食缺乏维生素D,缺乏阳光日晒及户外运动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5.骨质疏松症就是缺钙吗?很多人认为:人到老年,腰背痛,腿脚痛是因为“缺钙”而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但骨质疏松并不单纯是因为缺钙,而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所致。因此,单靠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是远远不够的,补钙必须与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药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6.骨质疏松分为哪几类?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非常多,根据病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等;3)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可能完全不同,病人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查出病因对症治疗才有效。7.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多见。2)身高变矮、驼背: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骨折而引起。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常常为轻微碰撞、跌倒,或者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4)有些病人可能完全没有疼痛或者其它症状,骨折后或者检查骨密度才发现。8.骨质疏松如何自测判断?以下自我测试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请女性回答“是”或“否”:1).您的父母双亲中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会发生骨折的情况?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以上?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8).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9).除了怀孕,您是否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如果答案有部分或者全部为“是”,应该寻求医生帮助进一步检查和治疗。9.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医生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目前国际公认的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这是一种特殊的X线,需要同时做腰部和髋部。手指和足跟部的骨密度检查只能作为筛选,不能用作诊断。专家推荐65岁以上的女性、70以上男性及前面谈到的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做骨密度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早受益。10.骨密度检查已经确定了是骨质疏松症,为什么还要抽血检查?骨密度检查只能确定是否有骨质疏松,但不能确定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抽血和尿液检查的目的有三:(1)通过系统检查找出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排除其它疾病(如骨软化、甲旁亢等),这样才能开展针对病因的治疗;(2)通过评估肝肾功、骨代谢指标,选择最适合于病情的骨质疏松药物,使药物发挥其最大治疗功效而避免其副作用;(3)骨质疏松通常需要数年甚至10多年的长期治疗,而骨密度的变化缓慢,连续动态前后比较血液中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可以监测药物的疗效,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骨质疏松患者第一次就诊时检查血生化2加肾小球滤过率、生化4、血25羟基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PTH)、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常规、血清蛋白电泳、小便常规、尿液轻链、骨密度,有肾脏结石或者尿酸盐结晶同时查24小时尿钙磷,如果身高较年轻时减少4厘米以上同时拍全脊柱正侧位X光片。查血一般1-2天出结果,骨密度需要提前2周预约一般检查20分钟后出结果。这些检查可以到我们医院便民门诊开单。余教授门诊时间:每周二、三下午12:30-16:00;地点:华西医院本部门诊三楼B区内分泌诊断室。预约挂号方式:1.华医通:骨质疏松专科门诊;2.华西医院公众微信号(WestChina_Hospital):骨质疏松症专科;3.现场、114等其它传统途径。4.特殊疾病及疑难疾病如果挂不上号可以通过好大夫网站联系我。本文系余希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位女性患者到门诊就诊,说颈部甲状腺疼痛。第一周是左侧颈部疼痛,第二周疼痛转移到右侧甲状腺。疼痛向双侧耳根放射,同时伴有发热和心慌。这位女士,可能的疾病为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为“亚甲炎”。亚甲炎有以下特点:(1)颈部疼痛,有的很严重,疼得死去活来;有的疼痛轻微。往往先是一侧疼痛,然后转移到右侧。疼痛向耳朵放射,有的患者在吞咽唾沫时疼痛明显。(2)自己一摸,甲状腺体积增大,摸了还有疼痛,感觉硬硬的一块。(3)发热,体温有高有低。(4)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心慌。(5)血沉高;(6)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内部有片状信号异常病变;(7)甲状腺吸碘率明显降低。 在临床中,根据以上的表现,基本可以确定诊断。以上检查的证据越多,疾病的诊断就越明确。亚甲炎是一个自己会痊愈的疾病,但是它需要走过1-2个月的痛苦的过程(60%的患者挺过1-2周就感觉明显好转)。经过煎熬,自然恢复。也就是说,颈部疼痛和发烧会持续2-4周,然后自行恢复。根据以上特点,疾病的治疗有三种方案可以选择。(1)如果症状比较轻,患者可以挺过去,那么就什么药都不吃。一般挺过3-4周,疾病就进入好转期。(2)如果疼痛加重难以忍受,影响生活或睡眠,或者发热难受,可以选择 “解热止痛药物”,比如芬必得,或者扶他林(口服)。一般情况下,退烧药和止痛药往往是同一种药物。选用止痛退烧药物,是绝大多数(90%)患者的选择。(3)如果疼痛实在难受,发烧持续不退,并且止痛退烧药物无效,那么可以考虑最后一条治疗方案: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强的松(又称为泼尼松),一般每天两次或三次,每次10mg;用药后,效果非常显著,发热和疼痛可在短期内明显好转。用药4-6天后,激素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一般情况下,每周减少5mg强的松剂量(比如,第一周每天总量为4片,第二周每天总量为3片,第三周每天总量为2片)。当每天服用药量小于10mg时,要每周减少1.25mg 强的松剂量(也就是说,每周减少四分之一片药量,强的松每片药量为5mg)。整个调药过程需要在医生帮助下完成。用激素治疗亚甲炎,可谓 “杀鸡用牛刀”,效果很好,但存在较高的 “疾病和疼痛复发”的风险。大多数患者,强的松减量后,甲状腺疼痛会再次出现,病情反复,病程延长。有的患者甚至疾病反复3-6个月还没有好。因此,建议患者尽量选择“止痛退烧药物治疗方案”为宜。对于已经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当激素减量症状复发时,可切换到 “止痛退烧治疗方案”。(4)病程中,绝对需要多休息,避免劳累,放松心情。我有位患者,疾病已进入好转期。但因工作熬夜,疼痛复发,又多疼了1周。病程中还需要监测血沉的变化。对于心率快而有心慌的患者,可应用减慢心跳的药物来缓解症状。比如,倍他乐克 每天2次,每次12.5mg;或者比索洛尔(康忻)每天一次,每次2.5mg。 用药2-3周后,亚甲炎疾病自行恢复,这些药物也可以停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疾病不再复发。本文系茅江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做内分泌大夫快10年了,但是这10年里面遇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非常少,拿减肥来说,为了能减肥成功,我们要做到低脂低碳水饮食,锻炼身体,早睡,还要减少应酬,那么同时要做到以上这些方面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我们糖尿病也是一样的,要让患者同时注意饮食,还要坚持运动,还要监测血糖,遵医嘱服用药物,还要去接受糖尿病教育,我相信能够做到以上这些方面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一次改变一个点今天读到一本书,书名叫,为了养成一种习惯了,他不建议一开始就同时要做很多件事,比如说减肥好了,我们要少吃,多动,要减少应酬,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1次只养成1个习惯。比如糖尿病患者的五驾马车,是不是可以从其中的1个方面开始入手,我们先养成1个习惯,大家都说养成习惯需要21天,那么我们就给自己1个月的时间,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先从糖尿病饮食入手好了,其他方面你可以按照之前的生活习惯来,用一个月的时间先做好糖尿病的饮食这一个点。 习惯养成习惯的养成包括3个阶段: 1.反抗期 2.不稳定期 3.倦怠期 关于如何养成一个习惯,这本书里面提供了非常多实用的建议,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先立1个小目标,比如我们用1个月调整自己的饮食,尽可能接近健康的糖尿病饮食,在这个目标达成之后,可以去计划下1个目标,比如说坚持每周3-5次的锻炼,可以考虑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更适合自己,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能够坚持下去。 慢慢来,离成功更近我们先不要着急,一种习惯坚持下去成功了,再去制定下一个习惯。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我们才能离目标更近。祝健康!
2013年我国第七次慢病调查数据显示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0.9%,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糖尿病,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人很可能就是糖友,或者你的家人、身边的朋友就有糖尿病病人。 很多糖友来医院说的最多的就是:医生,你配的药吃了没用嘛!血糖还是高! 稍微问一下他的饮食习惯就发现端倪,早餐喝了小米粥(很多医院食堂认为小米粥是杂粮粥,被列入了糖尿病饮食,但是糖友一碰小米粥血糖必高),睡前吃了很多水果,更别提一天三顿的饮食了,很多糖友说着自己真的没多吃,一旦住了院之后开始正规糖尿病饮食血糖自然下来了。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吃呢?糖尿病的科普文章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很多了,比如按照各自的理想体重算出每天所需卡路里,再分配到一天三餐,食物重量精确到克(g),一般人真没这个功夫,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版本,需要减肥的胖友们同样适用,亲测有效! 首先,给大家一个一日三餐的范本,见下图 三餐的碳水化合物每次控制在2两以内,大概自己一个拳头大小,面条、馒头、米饭(最好是杂粮饭)均可,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升糖指数(GI)的概念,对于糖友和胖友来说,进食GI指数越低的食物越好,主食中全谷物类比如全麦面包或者糙米饭的GI指数是比较低的,而白米粥、糯米、白面包的GI是较高的。土豆、玉米、红薯、山药、南瓜等淀粉类蔬菜同食需减少主食,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蔬菜代替主食。 蔬菜可以多吃,每天400-500g蔬菜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很少能吃到足够的量,通常买来1-2斤的蔬菜一家人一起吃,每人夹了几筷子草草了事,很多时候蔬菜都吃不完呢。 很多上了一点年纪的朋友都不太吃荤菜,认为自己血脂高或者血糖高就必须少吃,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肌肉在逐年萎缩,肌肉量的下降也就意味着身体基础代谢率的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脂肪堆积和骨质疏松等问题。所以该吃的肉还是要吃的,推荐鸡蛋蛋白、鱼肉、虾肉和家禽类,红肉比较推荐牛肉,蛋白质含量高,猪肉的脂肪含量较高,有高血脂的朋友建议少吃。每顿吃手掌大小的一块红肉或者2个手掌大小的白肉均可。 饭菜准备好了,吃的顺序很重要,建议按照汤→蔬菜→荤菜→主食的顺序,既可以平稳控糖,还可以避免进食过多,造成肥胖。 关于吃水果,很多糖友或者胖友都很困惑,到底能吃多少呢?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了,这次再重复一下。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在上午或者下午可以吃一次水果,每次拳头大小一份,水果种类不受限制,可以吃多种,但是总体不超过自己一个拳头。 对于没有血糖问题的朋友,可以放在饭前吃,饭前吃水果比饭后吃容易消化,胃肠道感觉更舒适,而且不容易胖哦!当然,每次的量也不要超过自己一个拳头为宜。重点来了,不要睡前吃水果!不要睡前吃水果!不要睡前吃水果!晚饭后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水果,是不是很惬意?这是个坏习惯哦,晚饭后去小区散散步是最好的选择,去动起来吧! 喜欢吃点零食的朋友可以选择在两餐之前吃一把坚果,注意一定选择原味的。 另外,做菜的时候还要注意不放糖少放盐,每天多喝水。 以上这些是不是很好执行呢?最后给大家总结一句口诀一二三四五六七: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者豆浆;每顿2两主食;每天保证3两荤;每天400-500g蔬菜;每天6g盐;每天7-8杯水。小贴士:两餐之间来一个水果或者一把坚果,晚餐后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水。 本文系蒋晓鸣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