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急性心肌梗塞并不陌生,因为其发病率高且易危及生命,而对肺栓塞的认识则显不足,其实它的危害性一点也不低于心肌梗塞,而且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由于肺栓塞的症状不典型,所以很多病人对这个“隐形杀手”的警惕性不够高,导致错失治疗良机。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肺栓塞呢?下面我来帮您了解肺栓塞以减少隐患。多数肺栓塞是由下肢、骨盆腔深部静脉的血栓脱落引起的。静脉的血液流入右心房,再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而这些血栓夹杂其中,随着静脉血液进入肺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进而出现肺动脉高压致急性右心衰。轻度肺栓塞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而严重者则会迅速死亡。对于肺栓塞患者来说,通常有“肺栓塞三联征”(即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的说法,但实际上出现这“三联征”的患者仅占少部分,多数病人会突然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心悸、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痛、晕厥、甚至心脏骤停等,易与急性心肌梗塞相混淆。 有些心房颤动患者、孕妇、服避孕药者、肿瘤患者、外伤骨折、胸腹部及骨折手术患者、家族遗传性高凝血症患者更容易患上肺栓塞。此类人群应避免久坐、久卧。对于卧床的患者,应在卧床期间多活动四肢,以避免血栓形成。对因病情原因无法活动四肢的患者,应通过握拳、钩脚等动作减少血栓的形成。另外,患者应多补充些饮水,防止血液黏稠,也可采用弹力袜、抗血栓泵、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等来预防血栓形成。诊治方面,肺动脉强化CT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术可以确诊肺栓塞。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为患者实施局部溶栓或取栓等治疗以挽救生命。在此提醒那些长时间乘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朋友们,期间要常活动活动腿脚以免下肢静脉形成血栓,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目前冠状动脉ct检查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有些人则发现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冠脉轻度狭窄是指管腔内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度小于30%,冠脉血流一般不受影响。但这种狭窄,并不意味着就是绝对安全的。有研究证实,此种病变,与无明显冠脉病变的患者相比,一年之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死亡的风险增高2到4倍。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首先是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如吸烟,肥胖,酗酒,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者,糖尿病等这些危险因素,都要积极地予以干预,然后确定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为病人选择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降压药,及降糖药等药物治疗。所以说轻度狭窄不等于没有病,很多患者仍然需要接受包括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体检项目也在不断扩展,其中,无创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普遍开展。有些患者或健康体检者被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哪些需要治疗呢?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厚度不超过0.9毫米,如果其厚度大于1.0毫米,定义为内膜增厚。如果大于1.5毫米可定义为斑块。如果厚度大于1.5毫米并向管腔内突出可导致管腔狭窄。有资料研究证明,只要血管发现一处有斑块,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至少有50处斑块存在。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所以,当临床遇到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无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综合考虑。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需要治疗。如颈动脉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其处理原则与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相同,应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并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并且多数患者还应考虑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如果颈动脉仅仅是内膜增厚且斑块未导致明显狭窄,这需要评估,对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及其它危险因素者给予综合治疗。
健康体检已成为人们时尚的健康消费,但体检报告中项目繁多让人难以理解。有些结论本身并不是疾病,有些是需要定期复查随访的,有些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检查明确重要疾病的,有些是需要尽快治疗的。 现在我仅就体检中发现的一个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否需要治疗?谈一谈本人的一点拙见供朋友们参考。 心肌缺血通常可导致病人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症状,如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憋闷,出大汗,濒死感甚至猝死。但也有部分病人发生心肌缺血时并无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等,有的病人即使发生心梗也可不出现胸痛,因心肌缺血而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所以无症状更可怕,当心肌缺血时不能给病人提供预警信号(疼痛等不适)而延误治疗。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您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冠脉CT或造影等检查以指导制定可行治疗方法。 治疗方面:只要有心肌缺血证据(上述检查),不论有无症状都应该给予积极治疗。其措施包括减少心肌耗氧量(美托洛尔)和解除冠脉痉挛(硝酸酯类药),冠脉狭窄严重的可行支架或搭桥术。当然,积极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必不缺少的。
有许多高血压朋友对高血压治疗感到困惑和对服药的担忧。前面已有文章说明高血压患者(这里仅指原发性高血压)一般都需要终生治疗,但不一定都需要终生服药。因治疗包括生活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服药只是治疗的一个方面。如果是近期才发现高血压又经过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生化尿检等)无靶器官损害证据,首先对患者的治疗应该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减肥控制体重,适度增加运动量,纠正不良心境如紧张恐惧疲惫烦躁失眠焦虑等,观察1~3个月看血压能否降至正常,如仍140/90mmHg,则在医生指导下酌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了。有些朋友经过服药后血压控制好可逐渐减少降压药剂量甚至可以停药观察。当然如果您的高血压已出现心脑等器官受损情况就必须终生服药治疗了。 本文系刘金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两种检查都是针对冠状动脉的检查,CT检查门诊就可以做,简单易行,花费少约2000元左右。而冠脉造影则需住院检查属于微创手术了,花费在4000_5000元。CT对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支架术后再狭窄病变会影响血管真实狭窄程度的判断,而造影检查更具优势,且造影过程中发现的严重狭窄可直接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CT则只能大体判断冠脉的狭窄及钙化程度,对疑似严重病变还是需要进一步造影检查及治疗。另外CT还受患者心率等因素影响其准确性,相比造影检查还是有局限性的,如对血流及侧支循环的观察等造影仍有优势。所以我们称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最近遇到几位2~3年前放过心脏支架的病人,最初一年严格遵守医嘱用药,1~1年半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波立维了。但后来因为无任何症状就不再服用阿斯匹林及他汀类药物了,最近又出现心绞痛等不适。停服所有药物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血管的粥样硬化是不可抗拒的病理过程,但通过合理用药是可以延缓其进展的,所以支架术后应终生服药。
作为高血压患者,我们深知高血压的危害,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患了高血压,应该积极接受药物治疗,那么血压达标后,是否就能高枕无忧,可以停药了呢?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根治,绝大多数患者需终生治疗,多数需服用降压药,才能使血压长期达到或接近目标值。服药治疗的患者,血压是在药物的控制下达标的,停药后,血压很快会升高,甚至会急剧上升。盲目或是随意停药,会人为引起血压过大的波动,对心脑肾的损害更严重,有时会成为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导火索,非常危险[1]。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血压达标后,应坚持长期治疗,规律服药,以便保持血压长期达标;此外,还要监测血压变化,坚持定期随访。1.如何坚持长期治疗?除了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少钠盐摄入、注意补充钾、限制饮酒、增加体力活动及减轻体重之外,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一下几点[2]:⑴正确对待药物副作用:在服药之前充分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可能会出现的副反应,做好心理准备,以便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正确对待;⑵优选长效制剂:遵医嘱选择长效降压药如控释制剂,即可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又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⑶不要盲目选择价格高的药物:还要根据自己家庭经济情况,尽可能选用价格可接受、疗效肯定的降压药物。2.定期随访时应该做什么?高血压患者在定期随访时,需要做的基本检测包括血压测量、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脂、血糖、血肌酐、尿酸、血钾钠氯)、心电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血压测量和心电图检查:(1)测量血压测量血压可以到医院,也可以在家里进行,但如果用电子血压仪自测,则需要定期到医院请专科医生复测对照,以免有误。有条件者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获得详细的血压数据,能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以指导和调整用药。(2)心电图检查高血压病患者无心脏并发症时,心电图可以正常。但如果过高的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会使心肌肥厚或发生各种心律失常,此时,心电图检查会有相应异常改变。因此,心电图定期检查可以协助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受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除以上基本检查之外,为了了解重要器官受损害的情况,必要时选择进行下列检查:心脏:胸片、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等。脑:颈动脉超声、眼底检查。肾: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定量。血管:踝/臂血压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参考文献:1.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科普读本2.李维清.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护理措施.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472-473.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心脏收缩时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俗称高压);心脏舒张时,血压较低,称为舒张压(俗称低压)。血压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夜间血压较低,早晨随着苏醒血压开始升高,白天处于较高状态。血压也会随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寒冷,血压高于夏天。运动、洗澡、大便等活动以及兴奋、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都会使血压升高。那么高血压患者自己应该如何测量血压呢?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哪个更可靠?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目前,市场上可以购买的电子血压计分为三类,分别是上臂式血压计、腕式血压计和手指式血压计。自己在家测量血压,首先要使用合适的血压仪,水银血压计操作复杂,而且,由于汞污染的问题,将逐步被限制、淘汰。建议应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并应该定期校准验证。需要注意的是,自己在家测定的血压一般低于医院诊室血压,在家自测血压时,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mmHg,治疗的目标值是<135/85 mmHg[1]。1.做好准备工作,开始自测血压首先准备好高度合适的桌椅、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血压值记录本,然后按照以下步骤测量血压[1,2]:⑴测量血压前30分钟不吸烟、饮酒或喝茶、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5分钟;⑵坐位,双脚自然平放;上臂置于桌上;测压时患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⑶用手触摸肘窝,找到肱动脉跳动处;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必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下缘距肘线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袖带型号要合适,袖带过窄或缠得过松测的血压会偏高,袖带过宽或缠得过紧测的血压会偏低。⑷每次连续测量血压2~3遍,每遍间隔1 分钟,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因为第一遍测量的血压值往往因突然加压刺激而偏高。1.多长时间测量一次血压[1]·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早上在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的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的参考,对少数无法连续测量7天者,至少连续测量3天。·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1天,早晚各1次。·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者或评估降压药治疗效果者:增加血压测量的次数。根据以上知识,您是否学会自己测量血压了呢?参考文献:1.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科普读本2.张纤纹. 在家里如何测量血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1, 1: 34.
有很多老年人患有心脏病,需要进行手术甚至在体内安装植入式治疗装置。我们都知道坐飞机的时候需要将手机关机,以免电磁干扰飞机的安全。既然手机的电磁干扰这么严重,会不会影响配有心脏植入装置患者的健康及安全呢?目前医学研究提示并不受影响。但最好不要把手机长时间装在近靠起搏器的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