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红色字体视频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H2hwVlaPf3ADsHSfNxPw
关注微信公众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选择医疗服务---预约挂号--外科门诊---普外诊室---周五---找到孟宪志副主任医师---去支付即可完成预约挂号!(首次就诊需完善相关信息),其余时间可在好大夫网站上与我联系,直接到住院处二号楼15楼就诊,有问题也可直接网上咨询,将尽可能为您解答!从即日起,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可以通过关注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支付宝生活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按照提示挂号就诊。实现门诊自助预约挂号、缴费、就诊排队、报告查询等服务功能。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生活号全天24小时开放,加关注即可直接预约7日内的号源。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就诊的患者,可以出示本人挂号生成的二维码,直接到达相应诊区就诊,在手机中可以查看自己的就诊顺序,就诊时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据检查后,在手机上即可缴费,提示成功后去相关科室登记检查,检查结果可以在手机中查询,也可通过门诊设置的多台自助打片机打印检查结果。此外,其公众号还增加来院导航服务,制定最优化的行车路线,就诊指南将图解看病流程,不定期推送诊疗信息及医学常识,展示医疗成果。具体操作可点击网站介绍https://mp.weixin.qq.com/s/c8dCQS1sO-3IrCro1Cei_Q
2014年05月23日 09:47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上个月单位体检,张女士做B超发现胆囊里长了个东西,从B超看长的东西在胆囊腔内不移动,是长在胆囊壁上。体检报告:胆囊占位病变,胆囊息肉?建议进一步到医院门诊检查。张女士平时身体不错,要不是查体发现胆囊息肉她平时根本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听说得了息肉后非常紧张,这几天吃饭也不香、睡觉也不踏实。李先生发现胆囊息肉快10年了,刚发现那几年一直密切复查,息肉从0.3厘米缓慢长到0.5厘米,由于没有任何不舒服且近3年来工作较忙,一直没有复查。最近2个月来李先生感觉右上腹有时不舒服,到医院做B超发现息肉不知何时已经长到1.2厘米了。胆囊息肉多数是在偶然的B 超体检才发现的,单位组织的查体中约有5%的人检查出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怎么得的?到底要不要治疗……我们将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1 胆囊息肉症状如何?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少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可伴有腹痛,不适或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少数可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息肉位于胆囊颈部可出现胆绞痛,在合并结石时可有胆绞痛发作及急、慢性炎症发作的表现。2 为什么会得胆囊息肉?近些年胆囊息肉检出率有增多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检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发生变化及生活环境等不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等,也有人指出: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与胆囊息肉的形成可能有关系。3 胆囊息肉一定是恶性的吗?其实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变是个笼统称谓,少数息肉和胆囊癌还是有关系的。在临床上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胆固醇性息肉:约占60%,又称为假性息肉。目前理论上认为此类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毫米以内,以多发为主,多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胆囊功能良好。胆固醇息肉和饮食有关,高胆固醇饮食或有脂肪肝的病人容易得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息肉病人建议:禁酗酒、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蛋黄、肥肉、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可加重肝胆的代谢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固醇息肉。此类息肉若小于0.5厘米且数量少,可试试服用药物治疗。对于1厘米以下的胆固醇息肉可以每6个月到一年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形态、数量的变化。第二种:非胆固醇性良性息肉:约占3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症、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炎性息肉是长期胆囊结石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形成的。胆囊腺瘤就是一种良性肿瘤,是癌前病变,癌变率在30%左右。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也有癌变危险。此类型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不建议保胆及药物治疗,建议胆囊切除手术。第三种:息肉型早期胆囊腺癌:约占5-10%,其实这种类型严格意义来讲已经不是我们所说的胆囊息肉的范畴了。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有时仅靠B超难以鉴别,必要时要做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约80%以上大于10毫米且单发;约70%位于胆囊颈部;约有一半伴有胆囊结石。一旦怀疑此种病变应尽早手术治疗。4 吃药可以治疗胆囊息肉吗?对于多发胆固醇息肉,有些药物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对于有些小于5mm以下胆固醇结晶或预防新发可能有一些效果。药物对于真性息肉无效。5患有胆囊息肉如何检查和复查?多数情况下,B 超检查能够早期判断胆囊里的东西是结石还是息肉,对于数量、形态、大小的敏感度甚至高于CT和核磁。但要进一步明确息肉的类型和性质,特别是上边提到的后两种类型,就需要超声造影、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帮助肿瘤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诚然,有时靠这些检查也不能100%确定,需要医生综合患者情况判断,但完全准确诊断还要依靠切除息肉的病理。有些息肉性质不能确定,甚至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B超,密切观察。6 胆囊切除以后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胆囊切除患者的年龄从十几岁到80岁不等,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常见的腹部手术。有些人切除胆囊后短期内有轻度腹泻和腹胀,特别是进食大量油腻、高脂食物后易发生,这种现象可逐渐通过肝脏分泌和胆总管扩张来代偿胆囊缺失的功能,多数腹泻腹胀可在手术后几个月减弱或消失。目前循证医学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胆囊切除后可引起人体其他疾病,目前医学水平认为切除胆囊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影响。7 什么情况的胆囊息肉要做手术?胆囊息肉是常见病,既不能过于担心,也不能大意。现在大家健康意识增强了,单位或个人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多发的,感觉长了好多个息肉一定不好,未免害怕紧张。从临床经验上来看,一般而言多发的息肉可能比单发的好,多发息肉多数是良性胆固醇息肉;而如果是单发的反倒要高度警惕。如果是多发小于1厘米,建议病人观察,但不是就不管它了。大约半年做次B超,观察期间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这是最重要的。若有不舒服症状可以试试服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一般认为直径小于1厘米的多发胆囊息肉可以暂不手术。胆囊息肉的手术治疗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癌变或癌的漏诊,这主要是指前面提到的后两种息肉类型。另一方面是针对症状,若不舒服症状用药不缓解,继发慢性胆囊炎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可以除外胃病等其他因素引起可以考虑胆囊切除。简而言之:短时间生长迅速的息肉;大于1厘米的单发或多发;广基底胆囊息肉;伴有胆囊壁局部或整个增厚;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B超、CT及核磁不除外癌变可能,通常建议手术。二十多年前,胆囊切除需要腹部开大刀口手术,现在99%都可以腹腔镜完成手术。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是三四个孔完成胆囊切除术,医生通过2D监视器完成手术。现在我们可以在3D显示器下进行腹腔镜手术,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两维腹腔镜手术立体触觉不足的缺陷,使得手术更立体、更安全、更精细而准确;而且我们现在还可以经过肚脐一个孔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得患者术后创伤更小、伤口更美观。文/计嘉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肝胆外科)
现在肝胆外科医生看门诊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能否做“保胆取石”手术。保胆手术的愿望非常好,是最容易让病人接受的观念,因为既能“成功保胆”又能清除结石,似乎是最接近医学以人为本的目的。但不是任何胆结石或胆囊息肉都可以做保胆手术的,现在由于网络信息发达,病人就医前都会在网上自己查询信息,加上有些医院和医生的大力推广和宣传,病人看病前就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让医生看病时百口难辩,你说不能保胆病人还可能会误认为医生本身不能做这个手术。在这里,我对有关胆囊结石的治疗谈谈我个人的观点,供病友们参考!以下有10条,如果耐心不够,可以参考关于是否有胆囊的好处大小不等式:正常胆囊>无胆囊>功能不良的病变胆囊,也就是,没有胆囊(胆囊切除)要比保留一个有病的功能不良的胆囊更好!1、保胆手术是新手术吗保胆手术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手术,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1867年最早创立的手术就是切开胆囊取石,病人症状得到缓解,但是并不代表治愈了胆结石,十有八九病人胆囊结石复发,那时候的医生也就无能为力了,直到1882年德国的外科医生Langenbuch才第一个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直至现在胆囊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胆囊结石及其它胆囊疾病的最主要的方法。到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改变了胆囊切除手术的历史,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广为开展,在我国县一级医疗中心就能施行。在这100多年期间也有不少老前辈探索过保胆取石的做法,但仍然是面对结石复发的难题无法解决,所以胆囊切除术仍然是胆囊结石的标准治疗措施。2、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各个病人不能一概而论,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了,因为说也无法说清,反正不是把石头拿了就能好的事。很简单的想想就可以明白,大家出生的时候都是没有胆结石的,好好的胆囊以后才长出来的结石。而长了结石之后,胆囊粘膜多少都会有炎症改变,或结石的残渣沉积,就算把结石拿得干干净净,复发结石的比例肯定还是很很很高的。原来没有结石的胆囊都能长出结石,取出结石后又没明确病人的长结石的原因而控制结石的复发,所以结石的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并不是说把结石全部拿干净就行了。不否认肝胆外科医生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可以把结石拿干净,但是绝不是把结石生长的机制拿干净了,所以再复发也就可以理解了!(有点绕口,不知道你能明白否!)3、胆囊结石的危害胆囊结石最常见的害处就是经常引起右上腹部的不舒服或疼痛、胆囊炎发作,严重者可能导致胆囊化脓,坏死,穿孔,弥漫性腹膜炎,长期的胆囊结石还有一定比例的致胆囊癌,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非常高,结果很差,在临床上还是可以经常见到由于胆囊结石没有治疗最终成为胆囊癌的病人。在这里我更要强调的就是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细小的胆囊结石还可能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继发胆总管结石,还可能继发急性胰腺炎,严重的话也是非常痛苦的病,甚至危及生命。4、胆囊结石如何选择手术方法之我见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有过炎症发作或是泥沙样结石的,建议行胆囊切除,因为保胆取石的复发率太高,甚至可达到80%以上,最后还是要行胆囊切除的,只不过是本可一次手术解决的问题分为两次手术而已。保胆取石手术:对于孤立性或数量少的的无症状性结石,而且胆囊功能良好,超声检查和手术中所见胆囊外观正常的,本人保胆意愿强烈并且有一颗准备结石复发的心(指结石复发的心理准备)是可以施行保胆取石手术,但是手术后还是要坚持复查。现在还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胆囊结石可以做保胆手术,只是又掀起一个研究的阶段,有些医生迎合病人的心态有些过高称赞了保胆手术的效果。病人本身并不懂这些,一厢情愿认为既保住了胆囊,又拿掉了石头,以为就治好了胆结石,我个人认为需要慎重。 建议只是在以上情况下,病人个人愿望坚持要保胆的情况下,医生可以考虑,但必须与病人交代复发的可能性很高,以后可能还需要胆囊切除。从医生的角度,我觉得还是建议胆囊切除为妥。有人说结石还小不需要手术,其实胆囊结石如果大超过10mm了反而相对比较“安全“,一般只是引起单纯的胆囊炎,而小于10mm的结石最容易引起胆囊管嵌顿,或排出到胆总管引起胆管炎甚至急性胰腺炎,相对来讲害处更大,更需要尽快处理。还要强调的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的问题:很多医生包括现在的教科书都认为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不手术,但不手术必须严密观察,而不是置之不理。其实如果胆囊结石有症状表现的,病人可能总免不了经常看医生或及时做胆囊切除手术了,反而解决了问题,相反,正因为无症状所以病人不去关注,往往结石存在时间很长,10年、20年或30年,等到有症状时再查发现成胆囊癌了,而且往往就是晚期,这就会彻底改变整个人生过程,我在临床上见得太多例子了,实在可惜。我的观点是如果你是体检非常及时和认真的人,至少每半年能做一次肝胆超声检查,可以选择继续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变化及时手术,如果做不到这点最好尽早行胆囊切除吧,以绝后患!5、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与结石不同,一般胆囊息肉并不伴有胆囊炎症,胆囊功能是正常的,如果胆囊息肉是单发的,或多发数量较少局限于胆囊的某一局部的,可以施行保胆切除息肉,但是如果息肉散发胆囊多处,或者处于胆囊颈管处的,可能保胆并不容易,需要具体情况看,因为胆囊息肉不能单纯把息肉摘除了事,而是应该连息肉的根部一起切除才行,多个散发的息肉不可能在胆囊各处挖除。而胆囊颈管细小,切除之后就难以修复,也是需要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切除,如果息肉体积大或可疑癌变应该术中活检,如果有恶变可能,及时加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癌根治术。6、胆囊结石能否药物治疗很多病人问这个问题,但是很不幸,胆囊结石一旦形成,至少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将结石缩小或消除,如果有医生说能,那只能是这个医生对胆囊结石的形成和结构还不太清楚或是个单纯卖药的“医生”(注意:这里的医生是带引号的,其实可能根本不是医生),当然,如果几年,至少几十年或百年后是否有这种可能,这是我们医生和病人共同的愿望。例外的是有些早期少量的泥沙样结石或胆固醇沉积应用利胆药或熊去氧胆酸有可能减少或暂时性消除,但长期效果不确定,如果存在胆囊炎还是建议手术为好。7、胆囊结石能否碎石排石还有些病人问碎石治疗是否可行,胆囊结石与输尿管或肾的泌尿系结石不同,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碎了可以随尿液排出。胆囊结石如果碎石排石,则是排到胆总管里,胆总管结石比胆囊结石的危害更大,手术也更复杂,也就是说,把胆囊结石碎石排入胆总管似乎是把小病变大病的做法。因为结石如果堵塞了胆总管,那就可能会造成黄疸,形成胆管炎、胰腺炎,危害很大,甚至是要命的病了,所以建议病家有胆结石千万别听有些“医生”忽悠能用药排石或什么新方法碎胆石(我觉得真的医生一般都不会这么说的,这么做的基本都是假医生骗钱的,比如通过百度竞价排名靠前的PT系医院,当然也有真的“医生”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药效的)。8、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毫无疑问现在90%以上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但是腹腔镜手术除了与病人病情和解剖结构有关外,也与医生的技巧还是有关系的,自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发生胆道损伤的比例大概是1~5‰!9、胆囊切除后有什么危害胆囊做为一个人体器官肯定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功能的,是储存、浓缩胆汁,以备在不进食的时候将肝脏排泌的胆汁储存备用,在进食时再一次性排出来以利消化食物。这也明白了为什么做胆囊超声时需要早上空腹,让胆囊充盈起来才好观察,进食后胆囊内胆汁排出去了就不好看清楚了。所以在胆囊切除后就失去了胆囊的储存胆汁的功能,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胆囊切除后不能大吃大喝,以免胆汁排泄不够而致消化不良。如果这就是你想保胆的原因,那请你想想你现在有这个含有结石的胆囊是不是就能大吃大喝呢!10、保胆的理由(1)胆囊结构和功能良好;(2)病变能完全去除:息肉切除或结石能完全清除;(3)如果是结石自己愿意承受再次手术的可能风险。这三条如果齐全,你可以试试,当然还要你的医生愿意做这种手术!以上仅供病友们参考,如果同行专家有不同观点或更好建议,希望讨论或批评指正,一切为了病友的利益!本文系冷建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七十五岁的老杨不会想到胆囊切除术后九年的他,还会再次患上胆石症。老杨七天前晚饭后感到腹胀,紧接着出现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发黄,尿色加深,于是来我院就诊。经过初步检查,杨老的主要病症确定是在胆总管,几颗鹌鹑蛋大小的结石阻塞整个胆道系统的最终通道。同时,CT检查还发现杨老的胃也长了肿瘤,老杨和家人都焦急万分,情绪低落。微创胆道外科孟宪志副主任接诊后告诉老杨先不要着急,住院后详细评估一下再决定手术方案。入院后经过超声胃镜检查,发现胃上的肿瘤倾向良性的可能性大,但杨老以前做过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而且回忆当时胆囊炎症较重,预计腹腔粘连严重、组织解剖结构不清,胆总管不好暴露,易发生胆道损伤,同时还要将胃部的肿瘤一并切除,手术难上加难,微创手术面临不小的问题,但老杨高龄,基础疾病多,开刀手术更是危机重重。微创还是开刀,手术的方式选择是术前讨论的重点内容。最后,综合考量了各种因素后,为了减小患者创伤,微创胆道外科孟宪志副主任决定应用荧光腹腔镜技术辅助进行微创手术。手术中,按照既定方案,孟宪志副主任经过细致地解剖,同时得益于荧光技术的支持,顺利找到已经完全脱离原来解剖位置的胆总管,老杨的胆总管结石被顺利取出。之后,老杨胃部肿瘤也一并切除,经腹壁1cm的小切口取出。在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配合下,老杨的微创手术顺利完成。术后7天,老杨康复出院。荧光腹腔镜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手术技术。术前,在患者的血液里注入荧光剂,荧光剂随着血液进入肝脏代谢然后进入我们的胆囊、胆总管等肝内外胆道系统。术中,应用特殊的荧光镜头充当医生的眼睛,就能看见闪闪发光的充满荧光剂的胆管,为医生的手术操作提供了导航。术后,荧光剂从患者的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无任何毒副作用。微创胆道外科孟宪志副主任提醒大家,胆石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胆囊结石,主要表现为进油腻饮食后右上腹疼痛不适,可以伴随肩背部疼痛,严重时可有高热、皮肤发黄等症状。胆石症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甚至引起癌变。随着包括荧光腹腔镜技术等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很多复杂的二次的胆道手术都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既减少了创伤,同时也保证了更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