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报告单上的血脂正常范围是没有意义的,千万不要觉得没箭头就是正常的!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风险来具体评估 2.脑梗塞和冠心病发生的核心原因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而胆固醇是斑块的原材料。他汀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一线用药。除了降脂,他汀还有稳定粥样斑块,使其不易破裂的作用。因而对于脑梗塞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指对已经发生疾病的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哪怕LDL-C合格了(<1.8 mmol/L),也还是有必要长期服用他汀 3.至于LDL-C最低可以降到多少,目前还缺乏共识。一般认为只要不低于1 mmol/L,就不需要停药或减量 4.服用他汀期间,监测肝功能,肌酶(肝酶超过3倍参考值上限,肌酶超过5倍时应停药观察) 5.此外,脑梗塞的二级预防还包括控制血压(<140/90 mmHg),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戒烟,如有OSAHS(睡眠呼吸暂停)可考虑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可考虑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如有房颤则考虑抗凝,如有大动脉中重度狭窄可考虑介入治疗 本文系尤闻道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铋剂的说明书明确指出铋剂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很好起到胃黏膜保护的作用 2.但我国幽门螺杆菌共识明确推荐抗Hp治疗时铋剂和PPI在饭前半小时一起口服就可以了 3.可以这么理解,平时用铋剂当做胃黏膜保护剂时(临床上胃黏膜保护剂基本不用铋剂),应该和抑酸药分开使用,但是抗Hp治疗时,其实需要铋剂起到的作用是抗菌的一面,至于能不能起到多强的黏膜保护作用,并不是那么重要,如果非要分开服用,需要先吃铋剂,然后隔个把小时再吃PPI,然后再隔半个小时吃饭,然后再吃抗生素,一天两次,十四天天天如此,显然医从性会很差。因此其实抗Hp治疗时,饭前半小时一起吃铋剂和PPI也是合理的 本文系尤闻道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正常情况,早6点到晚6点的尿量>夜间尿量(2:1左右),老年人两者比例可为1:1,如果夜间尿量>白天尿量称为夜尿增多 2.晚饭过后尽量少喝水,白天适当多补充水分 3.有的人失眠或者精神紧张也会觉得老是想上厕所 4.次数多不一定量多,如果量不多,考虑前列腺增生,排尿功能障碍,或有没有尿路感染,存在刺激症状 5.如果确实是量多,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残存肾单位数量少,需不停工作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从尿中排出 6.心功能不全时平躺肾脏灌注较好,也会夜尿增加,关注有无活动后胸闷气促 7.关注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 8.可查尿常规,生化肾功能,前列腺B超
先列举几个关于血脂的严重误区 1.三高里面高血压、高血糖比较重要,血脂稍微高一点没啥关系 2.化验单上没箭头,自我感觉血脂控制得倍儿棒 3.只看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这两个比较有名 4.胆固醇高就吃他汀呗,甘油三酯高就吃贝特呗 然后通俗介绍一下血脂吧还是 我们可以简单点把高血脂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前者在化验单上就孤家寡人一个——甘油三酯(TG),后者家族里人丁比较兴旺,老大和老二分别叫做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小兄弟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加起来就是总胆固醇(TC)。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提问 碰到这么一个临床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是: 1.乍一看好像就一个甘油三酯比较高,还有个高密度脂蛋白稍微低一点,那么是不是就直接给吃点专业降甘油三酯的药——贝特类的呢?不是! 2.事实上我们降血脂,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意外,除了一种情况——甘油三酯特别高,直接>5.65mmol/L时,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立即启动专业降甘油三酯的程序,使用贝特类或烟酸来降低甘油三酯,这是因为当甘油三酯特别高的时候,有一定的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而急性胰腺炎凶险起来有多可怕,不用我赘述了吧。 3.那么该怎么办?评估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4.比如这位朋友,没有冠心病,没有糖尿病,LDL-C 2.25 mmol/L,TC 5.14mmol/L,并不能直接归类于极高危或高危,那么再看,也没有高血压,危险因素中有低HDL-C和年龄≥45岁两项,但不吸烟,评估下来应该是一个低危的情况。 5.这种低危风险下(中危相同),按照最新的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调脂目标应为LDL-C<3.4mmol/L。(另附:极高危者<1.8mmol/L,高危者<2.6mmol/L)有没有发现,我们首选的要控制的目标不是TC,也不是TG,而是LDL-C,因为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LDL-C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6.那么对于这位朋友来说,LDL-C 2.25 mmol/L,是符合调控目标的,也就是说控制的相当不错啊!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判断他如果要用药,首选的应该是贝特或烟酸,而不是他汀(假如他的LDL-C这个时候不达标,那么对应的就应该首选他汀!)。 7.但是呢,到了这一步,是不是就非得吃药不可呢?不是的!甘油三酯轻中度增高(2.26-5.64mmol/L)时,可以先改善生活方式,试验2-3个月,方法包括①控制体重(BMI<24kg/m2或减重10%)②合理饮食(限总热量限碳水化合物限脂肪、增加新鲜蔬菜和优质蛋白)③限酒!!④每日中强度有氧运动30分钟⑤戒烟。 8.如果坚持了两三个月复查血脂还是不行,那么是时候启动药物降脂治疗了,如上分析,这个时候就吃点非诺贝特吧,注意每一两个月检测肝肾功能(顺便看看血脂降下来没),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以什么指标为目标呢?amazing!依然不是甘油三酯.......指南建议这个时候当LDL-C在目标范围内时,次要目标应为非HDL-C达标。 9.非HDL-C是什么鬼?其实就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这位朋友的非HDL-C就是5.14-0.94=4.2 mmol/L。那么目标是什么?就是LDL-C的目标值+0.78 mmol/L,对于这位朋友而言也就是应当小于3.4+0.78=4.18 mmol/L,恰好他的这项数据也就高一点点而已... 10.最后,我给他的建议是:进一步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红肉摄入,稍增加活动强度,如慢走调整为快走,限酒,若两三个月后TG还是很高,可以再考虑服用非诺贝特。 11.至于服用降脂药,效果好是好,就是一停还是比较容易反复,所以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还是最根基的部分。 本文系尤闻道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医医未病 1.体检最好还是去综合医院的体检中心,一来靠谱,无意义的体检项目相对少,二来许多辅助检查项目如今都可以在医院电脑系统里详细看,比如常常有患者拿了外院的胸部CT片子来问肺上的小结节有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在印出来的片子上常常很难分辨究竟是不是结节,还是只是血管,而在电脑系统上连贯起来详细阅片,就可以分辨出来。 2.目前基本常规体检的意义除了筛查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更多的是去发现我们脏器的功能是否已经有了明显问题,比如血常规可以筛查有无贫血,有无血液病可能,大便隐血筛查消化道肿瘤(敏感度低),尿常规筛查尿路疾病(肾病,尿路感染、结石等),生化可以反映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如出现明显异常,多半说明疾病已经较为严重),腹部B超筛查肝胆病变(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心电图初筛心脏问题。 3.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常规体检内容真的覆盖不了太多内容!这也是很多人做了体检还是防不胜防大病来袭的根本原因。那么要想预防想早发现早治疗大病的话,究竟还应该做些什么体检呢? ①根据2014年美国人群死亡原因排行,心脏病以23.4%位居首位,那么在体检时除了血压血脂心电图,再做两种B超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心脏B超可以看心脏大小,室壁有无增厚,有无斑块,有无瓣膜病,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颈动脉B超可以监控血管壁斑块的形成。 ②导致死亡的原因中和心脏病并驾齐驱就是肿瘤,据《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肺癌,胃肠,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在此建议体检年龄及体检项目可参照: 肺癌:40岁以上体检常规查低剂量胸部薄层CT。 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潜血阳性等)40岁起,普通人群50岁起(提前几年也没有坏处)查胃肠镜,可涵盖最频发肿瘤前5中的3种! 肝癌:腹部B超,甲胎蛋白。 乳腺癌&妇科肿瘤:建议成年女性,体检时加个乳腺B超。40岁后,两三年做一次钼靶X线,它对不表现为肿块,仅仅表现为钙化的肿瘤,也会发现,比B超更敏感。结婚1年以上或者有性生活史两三年以上的女性,定期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妇科B超排查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此外,甲状腺B超,双肾B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也很有意义 以上除了胸部CT,乳腺B超,并不是说每年体检时都必须要从头到尾做一遍,但是如果到了一定的年纪,从来没做过的,一定要做一次,如果没有问题,那再隔个几年再去筛查也不是不可以。至于肿瘤标志物,可以当做参考,但一旦发现明显增高,往往肿瘤已经不早了。 ③女性45岁后,男性50-55岁后,要查骨密度 ,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因骨质疏松非常常见,骨质疏松严重的后果便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而这种骨折则是导致老年人病残或死亡的直接原因。 ④老年人特别是抽烟男性,建议查肺功能,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肿瘤),和高血压一样也是需要被慢病管理起来的,但目前往往极其忽视这方面的问题,而很多患者平时自我感觉很良好,一旦发现的时候肺功能已经差到一定境界了,那么这种情况预后就不是太好了。 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筛查并发症,血糖高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⑥口腔护理,从小开始 本文系尤闻道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