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眩晕门诊上,经常遇到病人会问回家后要注意什么,或者怎么预防头晕再发作?我通常也会在就诊结束时向患者交待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但是,由于就诊患者较多,匆忙间介绍的不那么全面,也不那么具体。因此,有必要在这里把头晕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项总结一下,供广大患者朋友们参考。1、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晚要保证至少6~8小时的连续性睡眠。如果有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情况,建议到神经内科就诊,寻求改善睡眠的方法。如果是经常上夜班或需要经常晚上加班的工作,可向单位申请调换岗位或短时间休假。当然,要坚决避免熬夜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打麻将等不良生活方式。2、避免体力的劳累。劳累的情况包括了体力劳动、长时间或频繁的旅行、剧烈的体育锻炼等等。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比较剧烈的体育活动,如长跑、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跳舞等在健康状态下可能对身体有利,但在前庭功能异常的状态下,可能会引发症状的加重。3、缓解精神压力。精神的过度紧张或者压力过大会对前庭功能的恢复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包括了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等等。除了调整工作和学习节奏之外,自我的精神放松和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也很重要。4、避免情绪波动。这里说的情绪主要是指负面的情绪,如生气、愤怒、悲伤、沮丧等,也包括过度的兴奋。保持平和的心境,避免大喜大悲大怒是前庭功能恢复的良好心理环境。对于脾气比较急躁的人来说,并不容易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生气 、不发怒。关键时候家人朋友的提醒、开导和劝解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5、避免兴奋性饮食。这类饮食主要包括酒、烟、浓茶、咖啡、巧克力等等。这其中,对前庭功能影响最大的是饮酒。同时也要注意,有些人虽然不抽烟,但抽“二手烟”的危害并不亚于自己抽烟。对于有些人来说,不良的生活习惯中可能包括了多种影响头晕疾病恢复的因素。如经常熬夜打麻将,其中就包括了睡眠不足、体力透支、精神紧张、抽烟等多项负面影响因素。6、避免视觉刺激。这一条是最不为大家熟悉的因而也是需要大家重点关注的。这里说的视觉刺激包括了运动的视觉环境和复杂的视觉信号。比如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乘车时窗外环境的移动,巨幕电影画面的快速变换,超市、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等等。尤其典型的是虚拟游戏头盔营造的虚拟场景。这一因素主要基于前庭系统与视觉系统的内在联系。7、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低血压、贫血、骨质疏松、内分泌紊乱等基础疾病对前庭系统有间接的影响,因此在针对前庭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8、适当活动。头晕的发作期或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但在头晕急性期过后的恢复期应该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前庭功能的恢复和代偿。即使是对于头位变换可以导致头晕的耳石症患者,也建议在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而不必长时间的卧床。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因其他疾病长时间卧床的病人中,发生耳石症的机率大于正常活动的人群。这里建议的活动是指正常的走动和一般性的日常活动,并非指体育锻炼。9、规律服药。服药要遵医嘱,不可以自行加减药或随意停药。疾病的恢复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恢复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既不能因为一时的症状好转而自行停药,也不能因为疗效不满意而随意加量。药物的调整一定要经过医生专业的判断。10、定期复查。复查的目的是让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以评估其功能恢复情况和药物毒副作用,从而指导其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的调整。如果不去复查,仅凭自己的感觉自行终止或延长治疗 ,要么因过早停止治疗而导致病情复发,要么因错过调整时机而贻误治疗,或者因无谓的长期用药而引起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后果。
“头晕还与耳朵有关系吗?”我在社区进行科普讲座以及有头晕的患者被转诊至我们科时,常常被问及这个问题。可见老百姓对耳朵的功能并不完全了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耳朵就是用来听声音的。其实,耳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前庭功能,它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当一部分头晕疾病的发病部位。因此,有必要对耳朵的功能及其与头晕的关系进行简单的介绍。一、 人体是怎么维持平衡的?人体平衡的维持依赖于平衡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其间借由神经系统相互联系。简单来讲,平衡感知系统持续监测人体的平衡状态,在失衡的情况下通过神经系统向大脑紧急报告,大脑马上通过神经系统向运动系统下达命令,通过身体姿势的调整而重新达到平衡,避免跌倒的发生。其中,平衡感知系统包括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本体感觉系统这三个主要方面。视觉系统负责直接的平衡感知,前庭系统及本体感觉系统通过分布在全身的众多平衡感受器间接的感知人体的平衡。前庭系统适应性最强,可在人体各种状态中全天候工作。视觉系统在闭眼、失明以及黑暗的环境中不能发挥作用。本体感觉系统在身体缺少稳固着力点的情况下,如脚踩海绵或在水中游泳时,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因此可见,前庭系统是维持人体平衡的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系统的故障与大部分头晕疾病相关。二、 前庭系统前庭系统包括了外周的前庭感受器和中枢的前庭神经核,期间由前庭神经相联系。前庭系统借由前庭神经核与大脑、小脑、视觉系统、运动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相联系。前庭感受器存在于内耳中,也就是我们说的耳朵与头晕相关的部位。三、 内耳结构与功能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大家日常说的“耳朵”其实指的是外耳部分。外耳和中耳起到收集声音以及增强信号的作用,把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内耳是听力及前庭感受器所在部位,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耳蜗、前庭及半规管。耳蜗是感受声音的器官。前庭及半规管则是前庭感受器所在。可见,内耳里面有三分之二的结构是负责前庭功能的,听力功能只占三分之一而已。其中,每侧内耳里面有三个半规管,每个半规管呈大约四分之三环形,其平面互相垂直,可以感受不同平面上的旋转运动;每侧前庭里面有两个囊,可分别感受垂直及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借由这些前庭感受器,人体可以感知所有方向和类型的运动状态,从而达到纠正失衡和维持平衡的目的。当前庭功能障碍时,可出现两种后果,一种是感受功能受抑制,人体不能正常维持平衡而出现不稳感甚至不能站立;另一种是前庭感受信号过强或者出现异常前庭信号而导致头晕或眩晕。
一位患者来看头晕,由其妻子和儿子陪同。妻子进门显得很慌张,说“医生你赶紧给我们看看吧,他已经晕的不行了,已经2天没吃饭了。”我一看,患者是自己走着来的,神志清楚,坐在检查椅上并没有显出痛苦的面容和姿态,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我便开始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患者和他儿子都没有讲话,只有妻子一个人显得异常焦急,连珠炮般几句话算是介绍了患者的情况,最后便是一句“就是这个情况,你抓紧看吧!”但是她的介绍没有条理,也很不完整,我并不能了解其发病过程和治疗经过。于是,我便开始了针对性的问诊。但在这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妻子竟然朝我发火了。“别说废话了,抓紧时间治病!”。我说我得先了解病情才能给病人治病。妻子说,“病情已经告诉你了,还问什么!别耽误时间了,抓紧时间治吧!”妻子越说越生气,开始指责我,甚至威胁要投诉我。这让我又是生气,又是好笑,但也只能耐心的给她解释。经耐心解释并取得她儿子的配合以后,她总算才能稍微心平气和地回答我的问题。后序的诊治才得以顺利进行。这一场经历下来,我当然觉得郁闷和憋屈,我认真的给你看病,你却对我这副态度,真是太莫名其妙了!但是仔细想想是什么导致这位妻子发这么大火呢?我想除了其本身的性格因素以外,对医学常识的不了解是造成其对我的“误会”的主要原因。从她不断报怨和指责的话语中,我可以推测出,她认为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实际上只有她认为患者病情严重,患者本人并不觉得严重,来之前还在工作,她儿子不了解情况,是被她紧急从外地叫回来的),医生应该是赶紧开一些检查或者第一时间用药治疗。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对于医生工作的不了解或者错误的了解。因此,很有必要对于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大家能够对医生有更多的理解。一、医生的诊治是基于自己的专业判断。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疾病诊断的确定都需要医生凭借详细的问诊和仔细的查体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考量。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仅供医生参考。有些人道听途说或者见过一两个典型的病例就以为自己有了丰富的看病经验了。门诊上经常能遇到患者说这样的话:“病都这么严重了,还不用住院吗?还不用输液吗?”,“这病看着不重啊,还用住院吗?还用打针吗?吃点药就能好了吧。”“医生,我得了耳石症,你快给我复复位吧,我听说一复位就能好了。”专业的医生一定不会被患者的这些话干扰,即使是患者的说法是正确的,也要经过自己的判断证实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诊疗处理。因为医学是很严谨的,没有依据的猜测和武断的决定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这方面,一些不专业的庸医甚至是穿着医生外衣的骗子起到了很坏的影响。他们往往以赢利为目的,不仔细诊断或根本不懂得诊断疾病,仅以一些常见病或笼统的疾病应付患者(如头痛病、眩晕症、脑供血不足等等),问不了两句话就匆匆下了诊断结论。或者十分懂得察言观色,往往顺着患者的话进行引导。如患者说“大夫我最近经常头晕,是不是和血压高有关系啊?”那他们就会接着说“是啊,这就是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得吃点降压药啊”。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夸大患者的病情,从而通过开立检查和药物来骗取患者的钱财。二、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除了紧急抢救之外,一般的治疗都要经过明确的诊断或大体诊断后才能进行。不同的疾病,或者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其治疗方案都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症状,也可能是由不同的疾病原因所引起的。比如发热、头痛、头晕、腹痛等都仅仅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其所对应的疾病可能有很多。以头晕来举例,其原因就有小脑卒中,脑干卒中,脑肿瘤,内耳疾病、前庭神经疾病、颈椎病、心脏病、血液病、精神疾病等多种原因。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对症处理以外,更重要的是明确其具体的病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患者在门诊上说,“我这不就是眩晕症吗?给我治疗头晕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问那么多?还要做那么多检查?”,还有人说,“我得的是头晕,应该是头的问题,为什么要给我查耳朵呢?”。这些都反映了老百姓对于医学知识的不了解。三、面对紧急情况,沉着冷静是医生的基本素质。对于确实比较紧急或复杂的情况,如大出血、昏迷、心跳骤停、多发严重外伤等情况,患者的家属或者陪同人员难免会十分紧张或着急,对医生的期望值也会相应地高很多。但专业的医生面对这种情况,一定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思想上保持高度重视的同时,要快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同时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病时的情况、既往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相关信息。结合相关的检验、检查得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还要请示上级医生或联系相关专业医生会诊。在这一过程中,沉着冷静的思考和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医生本身不能慌乱,家属也不能因自己的慌乱对医生的诊治过程造成干扰。正确的做法是,家属或陪同人员积极配合医生的询问、检查和治疗并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从而使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情况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诊治工作中。反复追问医生患者到底是什么病,能不能治好,会不会有后遗症,或者质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都会分散医生的精力或加重医生的心理负担,对于患者的治疗毫无益处。医生明白家属的焦虑心情,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向其进行必要的解释。总之,医生是一个关系到大家生命健康的职业,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这篇文章,是想普及一些必要的医学常识,消除一些人的错误观念和对医生的误会。同时也要告诉大家,在看病的时候要遵从医生的安排,尊重医生的选择,并且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国内眩晕专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知道了“耳石症”这个眩晕病。在眩晕门诊上能遇到不少患者声称自己是耳石症来要求医生给予复位治疗。这其中,一部分是经过其他医生判断为耳石症,但又不是专业的眩晕医生,不懂得治疗的方法;另一部分是身边的人得过耳石症或自已在网上查资料认为自己是耳石症。这些患者往往有个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耳石症是个很简单的病,只要找医生复复位立马就能好了。因此,很多患者来就诊时十分肯切地请求医生“赶紧给我复复位吧,我实在太难受了!”这些患者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能确诊为耳石症,经过规范的治疗后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痊愈。但在这里要给大家说明的是,对于耳石症,大家的认识中还存在很多的误区。它的诊断和治疗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一、头晕的疾病有很多,耳石症只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一般人对于耳石症的认识多是“一动头就晕”,在专业上我们称这“头位相关性头晕”,但头位相关性头晕疾病并不只是耳石症一种,而耳石症也远不仅仅是“一动头就晕”这个特点。头位相关性头晕疾病还有颈椎病、体位性低血压、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双侧前庭功能损伤等。耳石症的特点是在特定的头位下可出现头晕,而且头晕的性质是旋转性的,持续的时间是短暂的。特定的头位就是指并不是所有的动头的动作均可引发头晕。旋转性头晕是指看着周围的物体在旋转或者感觉自身在旋转,而一般的头晕、不稳、头重脚轻等感觉不是耳石症的典型表现。耳石症的持续时间一般在数秒种,多时一般不超过1分钟。因此,每次持续时间半小时以上甚至数小时的头晕就可能不是耳石症。二、医生为什么不直接进行复位?要知道,耳石症是由于脱落的耳石颗粒进入到半规管中引起的。而人体每侧内耳中有三个半规管,双侧共有六个半规管,每个半规管中因耳石停留的部位不同又分为管结石症和嵴帽结石症两种类型,再加上多个半规管同时发病或双侧同时发病的情况,大家可想而知一共可以有多少种类型。而每种类型的耳石症其复位的方法都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耳石症的病人来就诊时医生不能直接做复位治疗的缘故了。复位的前提是明确诊断,不仅是诊断是不是耳石症,更重要的是确定是哪一种类型的耳石症,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复位治疗方法。如何确定耳石症的类型呢?这要通过做变位试验来确定。变位试验就是通过将患者置于不同的头位观察患者的头晕反应和眼震情况。实际操作中,由于耳石位置的可变性,并不是每次检查都能诱发出特征性的表现。同时,患者头位变换的速度、颈部活动度、睁眼的大小,眼球集中注视的情况等都会影响医生的观察和判断。因此,并不是每个患者就诊时都能确定为耳石症或者明确其具体类型。如果不能确定其类型,就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复位。因为不恰当的复位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先对症处理并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三、复位治疗并不都是立竿见影的。在临床上的确可以遇到复位治疗效果很好的病例,比如躺在平车上或坐在轮椅上来的患者,经复位治疗后头晕完全缓解,立马可以下地走路了。这让患者和家属感到很神奇,这么严重的病,不用吃药打针,转一转头就好了!简直惊为天人!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这种效果奇好的病例并不多见。但这种很神奇的经历往往会被人们当成异事而广为流传,在使大家了解了耳石症这种病的同时,也使很多人形成了耳石症就是一复位就好的误解。我也遇到过因为一次复位未能治愈而十分不解甚至埋怨医生的情况。实际上,多数耳石症患者往往不能经过一次复位就得以治愈,一般需要2~5次治疗。同时,由于耳石症复发率很高,复位成功后耳石可能再次脱落从而需要反复多次复位治疗。四、耳石症的治疗不仅仅是耳石复位。耳石复位是耳石症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一方面,需要控制好影响耳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如剧烈活动,频繁快速的头部动作,弯腰低头的姿势,缺钙或骨质疏松、睡眠不佳,劳累等。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明确前庭功能损伤情况,必要时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以缓解头晕症状,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如果仅仅是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则可能出现耳石症复发或后遗持续性头昏沉不适等症状。对于有些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住院治疗。总之,耳石症虽然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良性疾病,但也需要比较专业的医生进行精细的诊断和综合的治疗。当大家怀疑自己得了耳石症时,应该到专业的眩晕门诊就诊,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不要盲目相信身边一些非专业人士的所谓经验。同一种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其治疗效果也可迥然不同。但只要找到专业的医生进行系统的规范的诊治,这一疾病最终都能得到治愈。
头晕病人决定到医院看病前,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以免到医院后才发现没准备好,不但增加了麻烦,也耽误了治疗。在这里,提醒大家以下几点:1、提前预约。现在各大医院都开通了门诊医生的网上预约系统,大家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提前预约。预约的方式都会在医院的官方网站上查到。或者通过114查号台,找到医院的联系电话询问也很方便 。如果不提前预约,也可以直接去医院现场挂号,但是很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网上预约号已满,现场挂不上号,或者前面预约患者较多,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2、带好病例资料。对于因同一疾病多次就诊的患者,或者考虑和其他既往疾病相关的情况时,就诊时应携带相关的病例资料,方便医生查看和参考。这些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复印件、检查检验报告单、影像学资料(CT,MRI,B超等)。这些资料最好按时间顺序分门别类的放好。对于病史较长,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来说,最好提前自己写好一份简单的病情介绍。这些都有助于医生方便快速地掌握您的病情和诊治经过。现在大医院门诊的患者都很多,留给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有限,如果能在采集病史阶段节省时间,医生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向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3、要有人陪同。医院是个人员密集的场所,挂号、就诊、拍片、化验、取药等流程需要频繁的上下楼或乘坐电梯,有时难免推挤和碰撞,这对于头晕的病人来说尤为危险,很容易造成跌倒从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另外,看病时有时需要等待时间较长,有些患者考虑到可能需要抽血化验是空腹来的,可能会造成低血糖从而加重头晕甚至造成晕倒的情况。还有,头晕病人很可能需要做一些前庭功能的相关检查,有些检查会诱发一过性的头晕或不适感。为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头晕病人来就诊时最好有家人朋友陪同。4、最好提前在网上与医生沟通。如果方便的话,患者可以通过好大夫网站等方式提前与医生取得联系,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病情。有些较轻的病症可能不需要当面诊治就可以得出诊断结论,从而避免了去医院的麻烦。较重的病情也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比如先做些什么检查,以免就诊时耽误时间。
在众多的眩晕疾病中,有一类比较特别的疾病,表现为在听到强声或用力情况下出现的头晕,这种疾病叫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这类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其具有非常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别于其他眩晕疾病,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大家遇到类似的症状时可以想到这一疾病,从而有针对性的诊治,避免走弯路。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是强声或耳内压力变化诱发的眩晕。这种眩晕多是天旋地转样的感觉,也可表现为晃动感,严重时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依据诱发因素的持续时间而定,可以是较长时间的持续发作,也可以是数秒钟的短暂发作。可诱发眩晕的强声包括一切外源性的高强度声音,比如汽笛、喇叭、音箱、叫喊、婴儿哭声、金属摩擦声等,也包括患者自己的高声说话或叫喊。可引起耳内压力变化的因素包括直接的按压耳道、用手挖耳、捏鼻摒气等,也包括体内压力变化传导至耳内的情况,如用力、咳嗽、喷嚏、排便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非常惧怕外界的声音,耳道内经常性地放着隔声耳塞以阻挡外界的声音,同时也不敢大声讲话。由于惧怕咳嗽、排便等动作诱发的头晕,有些患者会刻意避免这些动作,从而继发肺部感染、便秘,甚至需要定期灌肠排便。另外,这一疾病还有另一个典型的表现,即内源性声敏感,表现为患者对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比较敏感。身体内部的声音除了上述提到的患者自己的说话声外,主要是指一些正常情况下听不到的身体内部的细微的声音,包括心跳声、关节的摩擦声、甚至眼球转动的声音。有些患者也会对吃饭时的咀嚼声比较敏感。这些症状会使患者时时刻刻受到内部噪音的折磨,严重影响其休息,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二、发病的原理这一疾病发病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内耳器官中上半规管顶部的骨质部分缺损,形成骨裂,从而引起的一种内耳“第三窗”效应。多余的“第三窗”使得声波的振动和压力更容易进入内耳引起内耳感受器的兴奋。简单的可以解理为内耳骨质的局部缺损使得内耳感受器(包括感受声音的耳蜗和感受平衡的半规管)对声音和压力的敏感性增强从而呈现的一种过度敏感的状态。而造成上半规管骨质缺损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可能原因包括头部的外伤、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及长期的颅内压增高等。之所为在上半规管顶部发生骨质缺损,是由于此处位于颞骨的边缘,较内耳的其他部位更为薄弱。同时此处上面紧邻大脑,长时间的颅内高压也可能使得骨质吸收变薄。另外,除上半规管裂之外 ,内耳的“第三窗”也可能发生在内耳的其他部位,如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或耳蜗等,可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但这些部位骨裂的发生机率显著小于上半规管。三、诊断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指通过高分辨率的CT检查直接显示上半规管的骨质缺损。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上半规管的尺寸极小,目前的CT检查技术的分辨率尚不能达到清晰显示半规管骨壁的要求,很多情况下通过CT检查不能完全区分骨质的缺损和较薄的骨质,最终的确定需要手术探查在显微镜下直接看到骨质的缺损。四、治疗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的原理是通过修补骨质的缺损或者阻断骨裂部位的半规管与其他内耳结构的联系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选择从上方经颅内的修补或者 从下方经耳后乳突的修补或阻塞。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对内耳的结构有一定的扰动,可能会导致内耳功能的轻度损伤,表现为术后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或头晕和不稳。同时,全身麻醉以及耳内的手术操作也存在麻醉意外、面瘫、脑脊液漏、感染等风险。因此,对于诊断尚不明确的患者,不建议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可首先选择改善眩晕症状、减轻内耳压力、避免诱发因素等保守治疗方式。
图片引自医学文献,转载请标明出处。W. T. Kao, L. S. Parnes and R. A. Chole, Otoconia and otolithic membrane fragments within the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i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Laryngoscope, 2016.这就是在电镜下观察到的正常人的耳石的样子,是不是很像大米粒!这些耳石是极小的,长度仅有两微米多一点,显微镜下都看不到。耳石的主要成分其实是碳酸钙结晶,正常情况下这些结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与下方的基底膜牢固连接。在病理情况下,耳石之间以及耳石膜与基底膜之间的连接变的松散,耳石易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引发耳石症。耳石的脱落往往不是单一的结晶的脱落,而是多量的耳石颗粒组成的耳石膜碎片的整体脱落。
很遗憾,耳石症不能根治。首先,目前医学上对耳石症的认识仍然没有明确其根本的发病机制,可以理解为其真正的病根仍未找到。其次,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可以保证耳石症再不复发。另外,耳石症虽不能根治,但是可以治愈的。治愈是指这一次的发病能够得到完全的控制。至于后期是否会复发会受到多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根治通常是针对外科疾病而言的,比如肿物的切除、畸形的矫正、炎症病灶的去除等等。而内科疾病由于不能将发病部位去除,只能将其治愈而不能根除。举个例子,就像感冒是上呼吸道的感染,每次都可以治愈,但是做不到根治。总的来说,耳石症并不可怕,绝大部分患者的预后都是很好的。只要进行正规的治疗,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治愈后做好耳石症的预防措施(参见
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它的主要表现是反复发作的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以及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是指旋转性头晕,感觉自身旋转或者周围环境的旋转,常伴随恶心、呕吐、心慌、出汗、排便等反应。每次发作时间在20分钟至12个小时不等。波动性听觉症状是指头晕发作前后听力有下降,耳鸣加重、耳闷加重,头晕缓解后这些症状可部分或完全恢复的现象。听觉症状可出现在头晕发作之前或与头晕一同出现。少数病人表现为头晕发作前后的听力好转或耳鸣、耳闷的减轻,这也是听觉症状波动的表现。发作的频率个体差异很大,轻症患者数年发作一次,重症患者一周可发作数次。发作间期患者可完全无症状,或者仅有耳鸣或听力下降。梅尼埃病目的病因不明,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耳积水,目前尚没有根治性手段。疾病的自然发展一般会出现听力的逐渐下降直至全聋,早期为反复的眩晕发作,后期因前庭功能的受损而逐渐出现平衡障碍。另外,部分病人后期可发展为双侧梅尼埃病,即双耳受累,出现双耳严重听力下降。在治疗方面,虽然没有根治的办法,但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的使用和手术的干预可达到控制眩晕发作、延缓耳聋进展的目的。生活方式的调整可参考我的文章《头晕病人的注意事项》,药物和手术的选择要依据病人的病情、听力和前庭功能的情况等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