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石月 关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已有许多报道,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患者:她们通常没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发病时还很年轻。遇到这样的患者,医生往往会问:你家里还有谁得过这样的病,有没有人得过胃肠道肿瘤等。 今年30岁出头的小陈前几天联系上了我,苦恼不已,高高瘦瘦的她在29岁患上子宫内膜癌来我院就诊,作为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她有明显的肠癌家族史。在进一步接受了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后,她被确诊为林奇综合征,后来经提醒后,上个月她在瑞金医院接受了肠镜检查,被诊断为早期肠癌。 那么很多听众要问了,小陈运气也太不好了,肠子怎么会和子宫肿瘤扯上关系呢?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往往有AUB(异常子宫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早期临床表现,大多生长较为缓慢,预后也相对较好。然而,有一种子宫内膜癌,可能会使患者本人和家属都与癌症再次交锋————它就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大约13%的子宫内膜癌有遗传性背景,其中最为常见的是Lynch Syndrome,约占子宫内膜癌的2-5%。林奇综合征,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机会与性别无关,男女均为50%,一视同仁。 获得缺陷基因后,如何导致肿瘤发生呢?人体每分每秒都在创造新的细胞,新细胞复制要用到DNA,偶尔DNA的印刷工开个小差,生产出残次品,这些细胞就会越长越歪,最终错误累积,形成肿瘤。但是正常情况下,你的体内有一些“质检员”,负责纠正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来保持基因的稳定性。 而林奇综合征患者的质检员本身就是个不合格产品,无法正确地纠正DNA复制时产生的错误。 携带致病突变的患者,男性一生中有50%的可能性罹患结直肠癌,女性有30-70%的可能性罹患子宫内膜癌,50%的可能性罹患结直肠癌。此外,其他多个系统肿瘤的发生风险也相应增加。 哪些人更可能是潜在的林奇综合征患者呢?当患者已经得了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癌,且病理报告提示MMR蛋白表达缺失,或一级亲属患有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癌(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或一级、二级亲属中已经有人明确诊断为林奇综合征,此时,您需要及早进行遗传咨询,并做进一步的基因检测。 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每周三下午的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可以为您答疑解惑。在完成遗传咨询、综合评估后,将进行基因检测,便于大家确认或排除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患者在完成生育要求后,可选择预防性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未预防性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的患者,建议35岁后,或是家族中相关妇科肿瘤发生年龄-5岁开始,每年进行妇科B超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内膜活检来排除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定期复查B超及肿瘤标志物,以排除卵巢癌的风险。并且在35岁后,或是家族中相关胃肠道肿瘤发生年龄-5岁开始每1-2年接受胃肠镜检查。早期识别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及时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能使患者及家属都尽早获益。
作者:卵巢癌患者家属阿窦“右侧附件区混合瘤,大小74*125*90mm”,当我拿着夫人的姑妈刚刚检查出来的腹部核磁共振报告,心里一阵剧痛,又是一个卵巢癌,八年前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又重现在眼前。2013年10月前,我拥有着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孩子刚刚2岁,长得胖萌可爱。夫人36岁,又漂亮又能干。晚上她常常领着孩子在小区门口等我回家,当她俩远远看到就向我拼命招手和跑来时,我多少次祈求人生的时光能永远停留在那一刻。那时的前几个月,夫人出现腰酸并慢慢的加重,一开始我不以为然,总以为是她电脑面前做的时间长的缘故。她有时多躺躺症状能减轻所以一直就没马上去医院检查。当她觉得症状已经难以忍受时我陪她去了附近医院。本来我们是挂骨科的号,却阴差阳错的又去了妇科。当医生告诉我夫人双侧卵巢都有10cm左右的混合瘤,并有腹水时,我第一次开始知道卵巢癌这个可怕的疾病。我们很快来红房子医院做了检查和手术,手术发现夫人的卵巢癌不仅双侧都有,而且转移到了结肠,肝,膈肌和整个盆腔。当时医生术后和我谈话我每个字都铭心刻骨:“我们尽力手术切除,但肿瘤播散非常广切不干净,之后就得看化疗效果了。你原来是医生,所以我坦率和你说你太太这样的患者平均一年半的生存时间,好的话三年,希望你家里做好思想准备。你太太很年轻乐观,可惜发现太晚了。”我全身像被从头到底浇上了冰水,无法思考。至此之后,我们开始经历了和其他病人类似的漫长和痛苦的治疗历程,化疗、复发、再手术、再化疗、靶向药物维持、再复发、再化疗、再手术、再化疗、最后无药可用,无刀能开。虽然我们都很乐观积极的去治疗和面对生活,但是这几年的治疗对患者和家属肉体和心灵的折磨都是巨大的。卵巢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化疗,我们前后经历过70多次。化疗就是用化学合成药物对全身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治疗方法。但是化疗药物的杀伤往往很难辨敌我,对人体正常生长活跃的细胞比如毛发、口腔和胃肠道黏膜、造血系统等同样有强大的杀伤力。卵巢癌化疗的主要方案紫杉醇加铂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化疗挂水的当天夫人还谈笑风生,胡吃海喝,晚上胃里就像被塞满了石头一样沉重和胀满,没有一丝一毫的食欲了。接着,便开始把面盆抱在身上,不住的恶心呕吐。一开始还有点东西,到后面就是干呕,仿佛要把五脏六腑全部吐出来。这种呕吐可以持续好几天,然后一二周都没有食欲。之后每次当我开车一拐进化疗医院所在的马路,她就开始不说话了,嘴唇紧闭,两眼黯淡下来,食欲全无,呕吐感顿时涌来。有时候她会觉得食物苦或有金属味,连喝水都有喝药的感觉,有时凉水喝下去到肚子里都有被烫到的感觉。掉头发是紫杉醇类药物的又一个副作用。化疗开始前几天她发给我短发的照片,十几年来,夫人一直以拥有乌黑光泽的长发自豪,但为了减少后面脱发整理的麻烦,她先去美发店剪短了头发。虽然我惊艳于她另一种的俏丽和干练,但是心头很酸很酸,但是她宽慰我笑着说,接下来我就按照这个式样挑选假发,短的长的都买几个,让你见识多面的我。第三周开始,头发一缕一缕开始掉在枕头上,之后一簇一簇,一把一把,越来越快。直到床单上要每小时清扫,而头发也渐渐盖不住头皮。最后只剩下了几缕,没办法只能由我狠心挥剪斩残丝,把她变成了一个光头小尼姑。我常常凝视着她说你现在有机会展示世界上最完美的头型,而别人只能用头发遮盖。我为了减轻她的自卑感,曾经豪言说,我也去剃个光头陪你。她虽然为此很感动,但并不想我周围的人因此询问,了解她生重病的事实,就此做罢。化疗还有常见的反应就是虚弱无力,这种累很难通过休息去改善,走路像踩在棉花堆上,轻飘飘用不上力。甚至有时连抬一下眼皮,动一下手指都要用尽精力去争取。健康爱运动的人很难想象化疗的病人有些每次治疗后都得在床上一连躺好几周,每一个站起来动起来的患者真的都是勇士。如果说这些是难受和难看,那化疗对身体最大的伤害就是造血系统。患者白细胞被大量杀灭,为了预防感染,需要经常打升白针。升百针一打白细胞可以由原来的几百个一下窜到10万以上,但是由于把这么多幼细胞赶出骨髓引起全身骨头被抽吸似的酸痛也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晚上整夜的睡不着,服止痛药作用也难以奏效。所以,每三周一次的化疗,就像对我爱人定期的严刑拷打,我每次感觉都是将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的爱人接回。这对家属也是一种历练。每次化疗开始前一天,我都会特意去选择一家环境和味道俱佳的西餐厅,美美的吃上一顿牛排,美味又富含蛋白质,提前补充未来制造血细胞的原料,也可以为之后没有食欲的几周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吃完后她和我笑笑,我又要去刑场了,等着来接我吧。这样的凄美场景我难以磨灭。当然,在治疗间期我们积极去提高生活的色彩,尽量淡化其中的各种痛苦和死神的威胁。我们当时约定,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钟,把一年当作五年来相爱相守。只要她身体情况还可以,引用她的话说就是还能爬起来,她就尽量让我带上孩子和她一起去远方度假。朋友们都说我一直春风拂面,坚定乐观,但这也是在磨难中练就的。每个看似坚强的人都曾经历过至暗时刻,在那些没有退路,没有选择的时候渐渐学会了默默背负,勇敢上路,留给他人一个无坚不摧的背影。但谁不希望人生一帆风顺没有风霜,永远不要长大,但是每个人都难免会在某个时刻陷入困境。来了,就笑颜以对。虽然我以前做过医生,但是对于肿瘤总觉得主要在医院见到,离那时年轻的自己很远,因为这么低的人群发病率比交通事故的概率还小。没想到夫人竟然这么不走运,而且又是得了晚期的妇瘤之王。但在整个求医期间,我也渐渐了解了夫人家的家族史,而在这之前我们都没去关心过。她奶奶是卵巢癌,两个表姑妈是卵巢癌,大姨奶奶是乳腺癌。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如果一位女性的家族中无卵巢癌患者,那么她一生中发生卵巢癌的几率大约为1.4%,如果确定是BRCA突变有关的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则发生卵巢癌的机会增加到40-50%。当我后来知道这些知识时非常后悔和遗憾,如果当时知道就会有早筛查早诊断的意识,而如果早期手术是可以接近治愈的,甚至可以做预防性的切除,就不会面临这些痛苦的治疗和最后的生离死别。我夫人在临终前曾经给她的姑妈女儿电话,告诉她要注意每年去体检,防止和她一样的命运。但是很可惜,她妹妹和姑妈还是没有足够的去重视。而且卵巢癌的起病就是这么隐匿,这次她姑妈几乎没有一点明显的症状,只是偶尔有些腰骶部的酸痛。也碰巧是因为其他疾病住院才偶然发现的。所以在这里,我想作为一个患者家属强烈呼吁。每位妇女,尤其是卵巢癌患者,都一定要去了解家族史,从而发现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靠症状来早期诊断卵巢癌很难,只有从源头上发现基因的问题,从而多随访,多定期检查,甚至早干预,这样就能摆脱所谓家族的诅咒,不再让自己和家人遭受人财两空,亲人离散的痛苦历程。对我夫人来说,她在某种程度上是幸福的,因为她带走了我永生的爱恋和为她将未来人生投身于卵巢癌的预防事业当中,当然其中还因为作为医疗行业工作者的使命感。但作为患者家属,我多么多么希望别人不要或少经历我这样的痛苦。让我们一起重视,一起呼吁,一起努力吧,为我们爱着的人。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康玉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有些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比如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人就容易得乳腺癌和卵巢癌,除了这样单个易感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肿瘤外,肿瘤作为一个复杂疾病,还可能有多基因风险因子共同参与,两者相加差不多可以占到40%左右的致病原因,这些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另外有40%则是后天因素,如生活的环境中空气质量差,吸烟的人就相对容易得肺癌;喜欢食用烟熏食物的家庭中相对容易得食道癌,还有缺乏锻炼、肥胖、感染、抑郁对很多肿瘤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些后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以及加强锻炼等等方法来改善和预防。那么,对于肿瘤的遗传因素,我们进一步该如何认识呢?提到遗传啊,大家首先会想到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子女在长相、智商等方面与父母相近,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遗传决定的。那父母是如何将这些信息遗传给子女的呢?这里就要提到胚系遗传,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胚胎长大的,而这个胚胎的形成,来源于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父母携带的某些基因特征就通过精子和卵子传递给受精卵,当受精卵分裂长大,就会在每一个细胞中都携带上同样的基因特征,并且可以代代相传,这也就是表现出来一个家族中,多个人会发生同一种或者同一类的疾病。随着人们对遗传问题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走进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实肿瘤也是一种遗传病。所谓的遗传性肿瘤,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可能引起肿瘤发生的胚系变异从先辈传递给子代,导致特定肿瘤在这个家族中出现代代相传的现象。要判断某个人的肿瘤是不是遗传性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有没有明确的肿瘤家族史在与他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中是否发生过多个同样的肿瘤,尤其是一些罕见的肿瘤;2:发病年龄比正常人群要小比如卵巢癌的正常发病年龄是59岁左右,那么一个40岁就发病卵巢癌的患者就要考虑是不是有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一个人同时有一种以上的肿瘤一般人一生中发生一次肿瘤已经是件很不幸的事了,如果先后发生多个部位的不同肿瘤,也提示他在先天因素上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4:癌症双侧对称发生通常情况下,人体上成对出现的器官,比如乳腺、卵巢、肾脏等,发生肿瘤时都是先单侧发病的,如果出现双侧乳腺癌,那么提示与遗传因素相关;5:发生在不常见的性别中,比如刚才提到的乳腺癌,大多数都发生在女性,如果一个家族中有男性发生了乳腺癌,就需要意识到有遗传的可能性。因此,家族聚集、年轻、多发、双侧、罕见,这些都是遗传性肿瘤的特征。要明确诊断,需要依靠血液的基因检测,来确定是否携带有特定的致病基因突变。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康玉大家好!我是康玉,红房子医院妇瘤科医生,今天继续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妇科肿瘤遗传的问题。工作性质的关系,我接触到的都是患有妇科肿瘤的女性朋友和她们的家属,每天都被十万个为什么包围着,最常见的两个问题是:一:“为什么是我?!”这大概是每一个被诊断出肿瘤的患者不约而同的灵魂拷问,很多人甚至愤怒的质问命运的不公。是我做错了什么,吃错了什么,还是被传染了病毒?然而随着手术、化疗、放疗,复发、再手术、再化疗,面对这周而复始的苦难,大多数患者还是会慢慢接受现实,坚强地应对每一个挑战。活着就总有希望,有希望就可能战胜病魔。但面对第二个问题很多人就没那么淡定了,“我的孩子会得这个病吗?”作为一位母亲,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可能和自己一样受苦,这是最难以接受的。因此,有的选择了隐瞒,有的选择了回避,但事实上,我很想告诉他们,如果能通过您的这个疾病,给您孩子带来了预知肿瘤的可能性,并且有机会避免她和她的后代发生这样的悲剧,那是不是也算是一点补偿呢。有的患者曾不以为然地告诉我,我生的是儿子!言下之意,男孩没有卵巢,没有子宫,就不会生这些妇科肿瘤了!在门诊,好几次当我告知陪来看病的儿子也需要去做个基因检测时,经常会看到诧异的眼光“康医生,您这话应该对着我姐说吧,我妈生的可是妇科毛病,但我是男生啊……”那么,男性到底会不会携带妇科肿瘤基因呢?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个名词解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们知道人的遗传物质大多集中在染色体上,每个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是常染色体,一对是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传男也可以传女”。显性遗传是指每一对染色体上,只要有一条染色体出现致病基因就会得病。像我们常提到的肿瘤易感基因BRCA1和2、MLH1,MSH2等都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方式,因此,理论上讲儿子或者女儿遗传到父母突变的几率是均等的。那这些基因突变是不是只会导致妇科肿瘤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与BRCA1和2基因突变相关,在女性,乳腺癌风险提高5倍,卵巢癌风险提高10-30倍,而对于男性,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的多种肿瘤的风险也会提高,比如BRCA2突变时,前列腺癌风险提高2-3倍,胰腺癌提高4-14倍。我治疗过一个卵巢癌病人,血液中查出BRCA2基因突变,她的爷爷、大伯、二伯都是前列腺癌患者,堂兄患了胰腺癌,怎么劝也不相信有可能存在和妇科肿瘤有关的基因突变,眼睁睁的错失了靶向治疗的机会;而前不久她的弟弟因为查出来携带有BRCA2突变,因此体检发现了极早期的前列腺癌,治疗效果就非常的好。再比如林奇综合征,主要的病因是DNA错配修复基因,如MLH1,MSH2等的胚系突变,如果发生在女性,我们会常常见到的妇科肿瘤有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其他器官的常见肿瘤有结直肠癌,如果是发生在男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可高达45%。因此我们经常会让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和她的近亲去做个结直肠镜,也是希望能发现早期病变,这样预后会完全不一样。由此可见,对于遗传性肿瘤而言,无论是男性亲属还是女性亲属,在患者发现了胚系基因突变后都应该接受家系验证,来评估自身的癌症风险、以便进一步讨论随访、监测和干预的方案。男性亲属做基因检测除了能评估自身的患病风险,同时还有助于推测子代的风险。很多男性携带了这类突变基因,本身可能不发病,但他们的女儿仍然有50%的几率会携带这个基因,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隔代遗传的现象,孙女和奶奶一样患有卵巢癌也是经常见到的情况。除此之外,了解自己携带致病突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三代试管婴儿,挑选出不携带这个致病突变的胚胎进行移植,这样的后代无论男女,都不会再受这个基因的祸害了。最后,我想呼吁大家重视自己的家族史,尤其是有遗传性的肿瘤家族史,从源头上发现基因问题,多定期检查,甚至早期干预,这样才能摆脱所谓的“家族遗传”,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享受生活~让我们一起重视,一起努力,一起摆脱肿瘤的魔咒吧~~
作者:健康传递者小南大家好!我是红橙行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红橙行动健康传递者小南。健康传递,关爱身边女性,关注家族遗传性疾病预防,从我做起。(“红橙行动”由喜马拉雅携手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重磅推出的公益项目,传播肿瘤知识,关爱女性健康,呼吁女性群体关注遗传筛查,预防妇科肿瘤。)我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发起这次红橙行动,这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既不幸又幸运的故事。说不幸,是因为我在我妈妈健康的时候不了解brca基因突变背后乳腺癌与卵巢癌的关联性,她在得了乳腺癌之后的4年又患上了卵巢癌,后来因卵巢癌去世;说幸运,是因为正是这一系列经历让我了解到brca基因突变背后的关联性,在自己得了乳腺癌之后,果断的做了预防性干预,对卵巢做了预防性切除。我想,是妈妈,是天上的妈妈,给了我这份勇气。所以,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要回到2012年,有一天晚上,在老家工作的妈妈突然打电话给我,问我上海肿瘤医院有没有熟悉的朋友,说她有个朋友需要住院开刀,描述了一番她一直没告诉我是哪个朋友,只是说没什么事,但我挂了电话却心里极为不安,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位医生,我听得出她语气中的不确定和欲言又止。然后我给家里的表哥打了电话,表哥叹了口气说,你妈不让我告诉你,其实是她自己生病了,初步怀疑是乳腺癌。我妈妈是一个非常果断且总是一个人承担所有的人,我知道她是怕我担心,想到最后再告诉我。我记得我当时都不敢给她打电话,怕自己哭影响她心情,我一边掉眼泪一边给妈妈发消息,我说,“妈妈,生病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你快过来,无论生什么病都不怕,有女儿在身边,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也有一些积蓄,你什么都不用担心。我明天来接你。”第二天,妈妈就到了上海,然后,我们就是各种检查。手术确诊是乳腺癌后,妈妈做了右乳全切手术,我记得那个刀疤真的很可怕。手术后就是化疗,即便妈妈自己是一位医生,她也对化疗有所畏惧,那时候我对化疗放疗的认知也比较浅,她手术后化疗2次就不愿意再继续做化疗了,后来也没有做任何治疗,只是回老家养着身体,每年我们陪她到处去旅行玩一玩,那几年倒是很开心,乳腺癌也并没有复发。故事到这里其实才刚刚开始,时间转到2016年的一天,妈妈打电话说最近肚子疼消炎针打了一个礼拜还没好,说可能是阑尾炎要去市里做个阑尾炎手术。我和弟弟赶忙赶回老家市里,医生有告诉我们说她除了腹痛还有腹水,要我们有癌症复发的思想准备,需要先手术再看实际情况。手术当天我和弟弟焦急地等在手术等候区,你们知道,病人手术的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可是期间我们被传唤进去,医生让我们看了手术拍到的照片,说:“可能是乳腺癌转移,已经没办法了,癌已经扩散的到处都是,我们只能先做缝合,切部分病灶做病理分析。”我看到照片上密密麻麻到处是一个个的小病灶,自己也觉得可怕。当时,我全身发抖,后悔没能早点陪妈妈检查。我们并没有告诉妈妈她的实际情况,只说阑尾切除了,但作为一位医生这其实是瞒不住她的,因为她的腹痛并没有改善,她的病理报告出来了,当地市医院判断是乳腺癌转移。冷静下来后,我把妈妈的照片、症状、检查经过和病理等一一发给我认识的几位研究肿瘤的医生老师,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这个情况不像是乳腺癌转移,这种种植性的病灶极有可能是妇科肿瘤,需要明确排除妇科肿瘤才能做下一步治疗。我的人生中第一次那么快的做决断,我告诉妈妈我公司有很急的事情需要赶回上海一趟,两天就回来,当下我立刻调了她的病理切片赶回上海,把病理送去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新做会诊分析。后来的结果是,果然她并不是乳腺癌转移,而是原发性的卵巢癌。但我们那时候并不知道卵巢癌病人普遍都是这样的情况,因为满腹腔的病灶,妈妈已经不抱治疗希望,医生建议先化疗后考虑手术她也拒绝了,那个时候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无望。期间我又咨询了很多老师,有一位老师甚至到我家里给妈妈做思想工作,说卵巢癌对化疗可能很敏感,可以试试看,没有效果再停也不晚,但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妈妈终于答应化疗两次试试看。正如老师的判断,卵巢癌对化疗药水非常敏感,两次之后ca125的指数就几乎已经恢复正常,妈妈非常开心,也重燃了生命的希望,但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继续手术+化疗,而手术+化疗后的半年复查,它又复发了。卵巢癌的可怕之处其实在于一旦发现就是晚期,且癌病灶种植性地到处疯长,手术切不干净,化疗也不能完全控制,这感觉就像杀一波永远打不死的敌人,你打一仗它退几步,你休息一下它们又上来了。那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两种家族病史可能对我的危害,可是,家族遗传性基因突变已经埋下了种子。2017年初,我体检发现了乳腺结节,后被诊断为早期乳腺癌,我在住院手术前被要求做了基因筛查,结果显示我有brca2基因突变,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都比常人高很多倍,做乳腺癌手术之后,医生同时建议我在40岁之后可以考虑预防性切除卵巢。因为有妈妈的先例,我当时其实并不怕,也没觉得乳腺癌这个病会有生命危险,只是听医生的建议,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等,我生的是早期乳腺癌,切的也比较干净,所有治疗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未来复发率。我记得当时我笑着说自己在一步步打怪升级,这期间当然很痛苦,比如无法抑制的恶心呕吐,比如头发一把一把的掉,比如打完升白针后无法忍耐的骨头痛等等,但我觉得能挺得住,是正常人能够承受的治疗。而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失有得的,因为生病,我感受到特别多的温暖和感动;因为掉头发,我有机会尝试无数顶各种颜色很潮的假发;因为这段长长的休息,我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和家人相处。那种感觉是生命给的,你只用接受和经历就好了,会有磨难,但也总有喜悦。而我妈妈这个时候变得无比刚强,忙前忙后的照顾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比我病情更重的病人,那段时间她精神和身体反而比之前更好,好像是为了给我做榜样,也不再拒绝化疗。就这样,我们在同一间医院轮流化疗,母女两个一起走上抗癌之路。一系列治疗之后我和妈妈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手术后8个月我恢复了工作,因为离家比较远,我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小房子和妈妈一起住,工作之余,我们一起在小区散步,一起去商场看电影,一起附近骑车踏青,一起去体育中心游泳……那一年,两个人身体都相安无事,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可其实,我并不知道,妈妈当时已经放弃治疗了,在经历了3次大手术,20多次化疗后,妈妈身上已经到处都是长长的刀疤了,她真的是非常坚强,从来没有在我面前喊过一声痛。后来再复查结果ca125升高她瞒着我,医生建议她再手术她没去也瞒着我,她觉得卵巢癌这个病需要一直重复化疗手术、化疗手术,似乎永不见天日,这个过程太痛苦了。于是后来,她特别痛的时候开始偷偷吃止痛片,等我们知道的时候已经都没办法化疗了。再后来,她走了。今年,我终于满40岁了。我特别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做了多专家会诊,之后接受了专家建议,在今年年初做了卵巢预防性切除手术,没错,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做的那个手术,手术很顺利,我也已经康复恢复工作。这之前,很多人劝我不要做,有人说卵巢是女人的根,保养都来不及千万不能切;也有人说,你切了这个不生这个病难道能保证不生别的病吗?我当然不能保证不生别的病,可是,我肯定不会生可怕的卵巢癌了,做完手术后我无比轻松,我看过妈妈经历的痛苦过程,记得那满身长长的刀疤,我想,与其背负着心理负担一直担心自己陷入心理暗示,不如果断勇敢迈向新选择。我后来也在想,如果当初我早一点知道brca基因突变背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关联性,在我妈妈生了乳腺癌之后就帮妈妈做预防性卵巢切除,她也许就不会吃那么多苦头,她也许,现在还在我身边笑。当然,切除卵巢也是有很多副作用的,如果有相关情况,还是建议要去专业医院找医生老师确认个体情况再判断,但我的确是无比确信我当下的选择是正确的。最后,我不想说命运有多么不公,我的爸爸因患肝癌在我19岁去世,我的妈妈患卵巢癌在我39岁去世,这样看,我似乎是不幸的;然而,我又是幸运的,他们虽然离开的早,却给了我一个无比乐观和坚韧的性格,让我能够面对这样一重又一重的人生考验,而妈妈,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了我无比大的勇气,一步步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去面对人生的选择。你们看,你们也是幸运的,如果你今天听到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乳腺癌与卵巢癌的关联性,也知道了brca基因突变的概念,还会知道有家族病史的家族遗传疾病的可能性。所以,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类似病史,一定记得多留心它的遗传可能性,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可以做到可预防可控制,我们应该也必须相信科学的力量。
我是康玉,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妇瘤科医生,在妇科肿瘤的抗癌一线工作了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很多的生离死别,也见证了不少生命的奇迹。这里,我想从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妈妈的角度,和大家来聊一聊关于妇科肿瘤的那些事儿。大家都熟悉的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她的母亲因卵巢癌过世、姨妈因乳腺癌过世,她自身也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突变,因此她在2013年接受了预防性的双侧乳腺切除,2015年又预防性的切除了双侧输卵管和卵巢。当她在时代周刊上发表感言,她的孩子不会再担心因为乳腺癌、卵巢癌而失去母亲,一时间让很多人为之动容,同时也有很多的人在质疑,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取呢?再来说说我身边的一个病人。2020年疫情爆发的隔离期刚刚过去,我就在门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小美。在过去的两年里,小美陪着她患有卵巢癌的姐姐进进出出我们化疗病房很多次,姐妹两个形影不离,40岁不到的样子,总是打扮得青春洋溢。在每次化疗之前,病房里都少不了两个人的欢声笑语,小美会把姐姐漂亮的假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摆在床头柜上。查房时得知两人的母亲在两人很小的时候就因为乳腺癌去世了,于是我们取了姐姐的血液做了基因检测,发现了与朱莉同款的BRCA1基因突变,在治疗的过程中,我曾多次提醒小美也应该去验证一下这个基因,理论上她也有一半的几率会和她姐姐一样,但每次她都只是笑笑,总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吧。去年疫情时,小美有些腹胀,也没有在意,今年初去消化科一查,才发现已经有一肚子的腹水,再到我门诊时,肚子里的瘤已经长到了十几公分,又是晚期卵巢癌!记得那天她拿着报告,眼里噙着泪光,欲言又止,我眼见新一轮的惨剧再次上演,又一个家庭从此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其实如果小美能更早认识到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已经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避免卵巢癌的发生。只要注意到了,就有可能防患于未然。而另一方面,我想说的是,我们重视肿瘤会遗传这个问的同时,并没有必要过分的担忧。因为,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遗传,也不是有了肿瘤家族史,患癌风险就比肯定比常人高,即使携带了突变基因也不一定会发病!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往往容易有过度的心理负担。我就见到过很多妈妈担心自己的肿瘤会遗传给女儿,因此深深自责、夜不能寐;也见过女儿一边害怕失去患病的妈妈,一边又担心自己也会像妈妈一样,结果得了应激性焦虑症,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有些患者的亲属在基因检测之前表现得惴惴不安,得知有突变后又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的健康携带者,一听说自己有基因突变,立刻连班也不上了,每天都担心自己要得病了。还也有些则表现得像个鸵鸟,拒绝检查,拒绝提及此事。他们内心的忧虑往往无处诉说,连最亲的人都不敢提起,生怕被人嫌弃,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婚姻和生育的选择。有时也会偷偷在网络上搜索,获得一纸只言片语的解释,也无法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就连我的一个医生朋友,自己患了乳腺癌后也走了很多弯路,才得以了解预防,她一直在感叹,当前这方面正确、权威的科普知识真的太少了!而事实上,老天在堵上一道门的同时,往往会留下一个扇大大的天窗!如果他们有机会能更多了解到遗传,如果得到了正确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指导,就有可能比正常人还要幸运,因为他们更有机会去做预防和精准的治疗。因此,我们在这里呼吁:关注女性遗传筛查和预防,降低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从我做起。
铂耐药是卵巢癌病友最关心的话题,虽然铂耐药的情况在初始治疗中只占15%的比例,但随着复发转移、肿瘤的进展,铂耐药的几率越来越大。那么,遇到铂耐药难题的时候,患者应该怎么做呢?铂耐药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为了解决疑惑,互助君提前收集了几个病友们感兴趣的问题,在12月7日暖巢行动上海场的讲座后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康玉主任,希望能给铂耐药病友们一点帮助。本次采访将分为两期推送分享给病友,这是第二期推送文章,主要内容有:6、铂耐药患者可以进行二次减瘤术吗?7、PD-1免疫治疗效果怎么样?8、毒副作用太大,我要不要停药?9、什么情况下要考虑姑息治疗?暖巢行动名医简介:康玉,妇科肿瘤学博士,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卵巢癌化疗耐药、慢性应激心理干预、肿瘤遗传咨询。 铂耐药患者可以进行二次减瘤术吗?互助君:我们都知道在确诊为卵巢癌的时候,能手术的尽量做手术,肿瘤切得越干净,复发几率就越低。但是,如果不幸进展了,特别是对于铂耐药情况的患者,还可以进行二次减瘤术吗?康玉主任: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做法是针对“铂敏感”患者做二次减瘤术。医生做二次减瘤术甚至是三次减瘤术,目的也是要达到R0切除,效果才会好。如果你的肿瘤病灶是比较孤立的,有条件做到R0切除,这种情况的肿瘤切掉以后预后会很好。除了评估肿瘤是否为“孤立病灶”来决定要不要手术以外,还要结合化疗方案考虑。如果术后没有很好的化疗方案,特别是对于铂耐药患者来说,不知道对于哪些药物敏感,尤其是那些开不干净的,我们就不建议做二次减瘤术,因为术后没有有效的化疗药物控制,肿瘤很快又会长出来。但是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对于国内外一些水平较高的妇瘤专家来说,铂耐药患者二次减瘤不再是禁忌症。比如说臧荣余教授、吴小华教授、尧良清教授等,他们为很多铂耐药患者做了二次、三次减瘤术,这种情况下,手术的目的就是减负荷。因为如果是很大的肿瘤包块,化疗没有办法起到很好的作用,就需要先把肿瘤去掉,后面加上有效化疗方案才有用。最后,评估能不能做手术还要考虑到患者术后的恢复周期。像一些创伤性太大的手术,肝脏实质性大肿瘤包块或者肠系膜上大的肿瘤包块,如果要把肿块拿干净,患者需要三四个月后才能恢复到可以打化疗药的状态,这当中的复发率就非常高,即使手术了,预后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能不能做手术需要手术医生来进行评估,根据手术水平、医疗条件、影像学检查情况,根据有没有侵犯别的脏器,侵犯的程度等综合判断。 PD-1免疫治疗效果怎么样?互助君:其实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病友们能够主动掌握的医疗资源并不少,像觅健平台上,就有不少病友一直在关注很多新药的临床试验,比如说PD-1抑制剂。关于免疫治疗,康主任怎么看呢?康主任:我觉得免疫治疗是未来主流的方向之一,肯定会不断有突破性的进展让更多癌症患者受益。但目前,PD-1并未在卵巢癌适应症上获批,临床上可以提供给大家的信息很少,只能说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从临床试验的情况来看,患者需要了解到:①PD-1需要用到3-4个周期才会起效果,在这过程中(比如说1-2个月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个假进展。②免疫疗法可能会使自身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刺激,对心脏或者正常细胞的攻击太强,这比超敏反应还可怕。因为它可能最终让病灶缩小了,但副作用先把患者整个人都击垮。所以,患者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一要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用免疫疗法,二要在一个能够很好监控副作用的条件下进行治疗,最好找有用药经验的医生,而不是私自去用,采取“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办法。 毒副作用太大,要不要停药?互助君:有些病友对药物的反应很大,身体各项指标下降得很厉害,这种情况下,该不该停药呢?康玉主任:一般医生会根据药物的毒副反应来调整用药。首先,会有一些预防性的措施,比如说3-4度的骨髓抑制频繁出现,下一次化疗结束,隔一天就开始预防性的升白,来避免副作用的出现。但如果预防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比如说白细胞降得特别低,或者血小板降低已经有出血倾向,那就要减量甚至停药,或者换方案,经常会因为毒副作用不能承受而换方案。什么情况下考虑姑息治疗?互助君:在无法承受化疗副作用的折磨,或者没有治疗方案可用的时候,姑息治疗成为大部分患者的选择,怎么进行姑息治疗呢?康玉主任:姑息治疗的目标缓解症状,而不是治愈,能做到不进展就已经很好了。对症治疗,比如说,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就给止痛药,口服的不行就静脉,静脉的不行就加大剂量或增加频率。如果是腹水为主的问题,就放腹水,配合支持治疗,等等。在姑息治疗阶段,缓解症状,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才是关键。结语采访结束后,康玉主任还跟互助君分享了一些课题研究的初衷,为了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康玉主任整天为病人忙碌着,经常为某一个病人的治疗方案而查看文献到半夜三更,对于这样有医术又有仁心的负责任的医生,互助君很受感动。另外,康玉主任也非常认可卵巢关爱圈的工作,欣慰我们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为病友们争取医疗资源,科普疾病知识。当然,康玉主任和互助君们的努力是希望能够给病友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尽可能帮助病友们解决问题,即使是铂耐药也不要太恐惧哦,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相信一切用药难题都会有办法解决的!
会!但不是全部10%~20%的妇科肿瘤与遗传因素有关。常见的遗传性妇科肿瘤包括: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林奇综合征中的子宫内膜癌等。就卵巢癌而言,母亲或姐妹得过卵巢癌或者乳腺癌的,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的2-4倍;但遗传有BRCA1基因突变时,终身患乳腺癌风险可达87%,患卵巢癌的风险为44%。以妇科典型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为例,导致该综合征通常是患者携带可遗传的 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该基因突变的家族成员有一半的概率将这种突变遗传给后代,而且就算携带者的伴侣是健康的也无济于事,这种突变引起的肿瘤易感效果会“盖过”另一半正常基因的效果。而被遗传的后代又有一半的可能把突变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以此类推。如果子代中的女性获得了该基因,那么患乳腺癌、卵巢癌的概率将会明显上升。那生儿子是不是就妥妥安全了?生了儿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可以!首先,就算生儿子,肿瘤易感基因也不一定会从家族中销声匿迹。如果男性从母亲那里获得了易感基因,还是有一半的机会传给女儿。其次,男性就算没有女性生殖系统,不会得妇科肿瘤,但是肿瘤易感基因仍然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当男性携带BRCA基因突变仍会造成他们患这些恶性肿瘤的概率升高数倍:如果提早发现了自己是BRCA基因突变携带男性,他们就能按医生建议,比普通男性进行更为频繁、精细的体检,包括血液肿瘤标志物筛查、乳腺钼靶及B超、前列腺核磁共振、胰腺核磁共振等检查,从而有可能发现癌症发生的早期征象,在病情刚有苗头时就能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病情发展、为时已晚才追悔莫及。所以,我们仍然建议卵巢癌患者进行基因筛查(不仅仅限于BRCA基因),如果确定患者携带有可遗传的致病突变(通过血液鉴定,而非肿瘤组织),其子女无论男女也应进行检查。面对遗传性妇科肿瘤怎么办?遗传咨询!除了典型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还有如林奇综合征等疾病也通过遗传威胁着后代的健康。所以,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具备以下情况之一,都建议进行遗传咨询:· 较年轻患者(通常小于50岁)·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多发性或双侧性肿瘤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可以:①对肿瘤病人,实现精准治疗,筛选靶向药适用人群、预测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预测肿瘤治疗后的复发风险等。②对于患者亲属,检测相关肿瘤易感基因,可以进行风险预警和提示,制定个性化遗传性肿瘤监测、管理及预防策略(如女性子代在完成生育功能后进行风险降低的双附件切除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③在其子女生育时,还可以通过可行基因选择的试管婴儿技术,真正将肿瘤易感基因“围追堵截”,使它再也不能困扰后代。红房子医院妇科肿瘤遗传咨询红房子医院杨浦院区已经开设了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妇科肿瘤及遗传咨询师会定期出诊。有需要的患者请线上预约“专科门诊—妇科肿瘤遗传咨询”,以免现场挂不到号哦~。就诊时间:卵巢癌(周三上午,康玉主任医师),子宫内膜癌(周三下午)就诊地点:杨浦院区沈阳路128号3楼专科门诊诊区1诊室携带资料:既往病历资料、出院小结、检查报告、病理报告、及基因检测报告(如有)。注明:本文原文载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公众号。
作者:李妙然,胥婧,原载: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公众号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科肿瘤易感基因被发现,基于分子特征的肿瘤分子分型也逐渐从科学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基于分子特征的靶向治疗和有效预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并且部分成功地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这使得遗传相关的妇科肿瘤防治有了“专用钥匙”。突破瓶颈:被判了“死刑”的女孩重见曙光 两年前,当20多岁的玲玲(化名)正沉浸在初为人母喜悦中时,一个诊断打破了所有的幸福,她患上了罕见的晚期PSTT(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这是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生育年龄,多数不发生转移,预后良好。但是玲玲的肿瘤却已经转移到肺部、外阴,手术难度高,术后也没有敏感的化疗方案,按照经验结局会很差。玲玲辗转多地,依然没有找到希望。 2018年初,玲玲慕名找到红房子医院的鹿欣主任,鹿主任立刻组织了妇科肿瘤科胡卫国主任、病理科周先荣主任、超声室孙莉主任等多学科团队(MDT)一起为玲玲精心治疗。与常规MDT不同的是,为了突破常规化疗方案对PSTT的疗效不佳这一瓶颈,康玉教授领率的妇科肿瘤咨询团队从基因分析结合个体化药物敏感筛选,几经实验后为玲玲寻得个体化敏感方案。最终,胡卫国教授、鹿欣教授、康玉教授分别从手术、化疗、肿瘤遗传学的角度通力合作,在精湛的手术、全面的化疗管理下,玲玲的肿瘤竟然痊愈了,“诅咒”得以打破。 今年10月,鹿欣教授团队将研究成果带到了第二十届国际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大会上,其团队的胥婧医生因此被授予最佳发言奖,这也是该奖自设立以来第一次颁发给中国人。防治一体:为健康女性的肿瘤预防量体裁衣 今年7月,红房子医院开设了妇科肿瘤遗传门诊,除了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以外,另一个重心工作是为妇科肿瘤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遗传性肿瘤监测、管理及预防策略(如女性子代在完成生育功能后进行风险降低的双附件切除术),以降低妇科肿瘤发生的风险。 痊愈后的玲玲又担心自己所患的肿瘤会不会遗传给自己的孩子,于是带着孩子再次来到红房子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经评估后孩子无患该肿瘤风险,玲玲这才放下心来。玲玲是敏锐的,也是幸运,因为她所患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遗传可能性很低。而对于常见的遗传性妇科肿瘤,包括: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子宫内膜癌中的林奇综合征等,肿瘤家族史这一关键信息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预防警示,大部分健康人往往是等到患病后才会想尽办法治疗。 康玉教授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具备以下情况者均建议进行遗传咨询:1、患者发病年龄低(通常小于50岁)2、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3、多发性或双侧性肿瘤患者 以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为例,该病患者主要是由于携带了可遗传的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而对于患者的家族成员,肿瘤遗传咨询可以利用不断进步的基因组检测技术,通过BRCA1/2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对患者肿瘤罹患风险进行评估,让携带突变的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肿瘤预防。应势而生:让肿瘤的可防可治成为可能 如何用好基因组检测数据?如何将患者的肿瘤基因突变信息融入临床精准治疗方案中?如何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法?康玉教授坦言,这在传统的妇科肿瘤教学体系中是缺乏的。如何补上这一课?需要跨界融合! 在《实用妇科肿瘤遗传学》新书发布会上,康玉教授团队公布了一份全国妇产科医生对于妇科肿瘤遗传学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临床医生对于这一知识体系依然缺乏,另一方面对于精准治疗和遗传性肿瘤的咨询又都有极大的学习需求。这也是《实用妇科肿瘤遗传学》一书撰写的初衷。该书汇聚了一支跨学科、多领域的编写团队,包含临床一线工作的妇科肿瘤专家、遗传学学者、遗传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统计师、生物信息分析学家等多个领域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全书不仅涵盖了肿瘤遗传学基础、肿瘤遗传咨询和个体化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还涉及临床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以及临床研究的具体方法。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选取十个典型的遗传性妇科肿瘤病案实例,包含临床处理、遗传咨询要点,以及专家前瞻性的点评,使得更多妇科肿瘤的防治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面对妇科肿瘤,传统医学以手术,放、化疗为主,治疗效果只是冰山一角。现代医学是基于对人类遗传信息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有更广阔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这本由贺林院士主审,徐丛剑教授、康玉教授主编的专业书籍,旨在促进基于基因层面的肿瘤精准治疗和有效预防紧密相连,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实用范本,推进遗传咨询在妇科肿瘤临床工作中的普及应用,为广大妇科肿瘤患者及其亲属带来更多的希望。
作者:康玉、李可转载自红房子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疫情形势还不明朗,但下一个化疗周期要到了,可不可以推迟化疗?”“身在外地,但之前一直在红房子医院化疗,一定要再去上海吗?”“化疗期间发烧了,我该怎么办?”当化疗遇上新冠,您可能会手足无措。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妇科康玉主任医师提醒:此次新冠对所有人群都易感。而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合并症,一旦感染新冠,可能会比正常人治疗更困难。因此,尽量选择在居住地化疗,避免城际间往返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Q1: 疫情期,化疗时间能否推迟?康玉:大部分化疗每个疗程间隔为2-4周,最初几次根治性化疗时不建议推迟,以免影响疗效;巩固化疗期后,可征得主诊医生同意后适当延后。Q2: 出现发热怎么办?康玉:新冠肺炎发热特点:发热为主,可合并咳嗽、腹泻等症状,有疫区或新冠肺炎病人接触史。肺部CT检查或核酸检测是否为新冠病毒阳性。而化疗病人发热常见的原因主要有:(1)粒缺性发热: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缺乏)引起发热:体温多≥38.3℃且持续1小时以上;伴有中性粒细胞<0.5*10^9/L。粒缺性发热的病人极易感染,不及时处理也会危及生命。(2)癌性发热:常见于终末期肿瘤患者,中低度发热为主,发病慢,病程长,以对症治疗为主,但需要注意排除其它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发热后方能诊断。因此,化疗病人出现发热,首先排查有无疫区或新冠肺炎病人接触史;其次需行肺部CT或血常规检测;然后根据上述结果,(1)有疫区接触史的去当地发热门诊就诊;(2)发现肺部CT异常的去指定地点医综合院隔离治疗;(3)已排除新冠发热,仍可由肿瘤专科医生治疗,必要时联合感染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会诊。Q3: 疫情期间,血常规也要定期做吗?康玉:化疗后建议当地就近医院监测血常规,每3天一次复查(尤其是第一次化疗后,对个体骨髓抑制的发生规律尚不清楚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Q4: 白细胞偏低,怎么预防?康玉:曾有过III-IV度骨髓抑制者,建议化疗后48小时,皮下注射长效升白针;或注射短效升白针连续5天,但需要每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0.0*10^9/L、或见幼稚粒细胞时停药。轻度偏低可口服升白药物(医生推荐可用)。Q5: 化疗后胃肠道不适,怎么办?康玉:化疗后2-3天有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乏力等反应,可口服欧贝片止吐;另注意清淡饮食,保证充足饮水,每日尿量达2000-3000ml以上。Q6: 化疗后出现便秘,怎么办?康玉:既往有便秘史患者,可使用乳果糖,必要时用开塞露。注意饮食,室内散步。如遇停止肛门排气、腹痛不缓解则需要至医院就诊。Q7: 疫情期间,常规肿瘤随访可否推迟?康玉:化疗治愈或病情缓解期/部分缓解期患者可以适当推迟复诊时间,如原定每3月/6月随访可适当延期1月,具体可通过主诊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指导。在此期间,如出现各种肿痛、胃肠道症状、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要引起警惕,及时复诊。Q8: PICC置管的维护可以推迟吗?康玉:PICC导管置入中心静脉便于长期静脉输液。PICC需要每7天维护一次,不能推迟,否则有堵管、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具体情况可通过红房子医院PICC维护群与医护人员沟通。Q9: 疫情期间,去医院如何防护?康玉: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N95口罩,戴护目镜优于眼镜;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机会;途中戴手套,接触眼睛和嘴巴前一定洗手;备好消毒湿纸巾擦拭手机等物品;回家后注意及时处理外出衣物。Q10: 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在家怎么养护?康玉:合理休息,加强营养,保持通风,适度室内散步,简单体操,严禁聚会,避免外出(医院除外)。放松心情,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