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呢,会不会发生癌变呢?如果不去手术切除,是不是会很危险的,那么要做手术治疗,风险是不是也很大呢? 要回答以上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分清楚胰腺囊肿的概念,胰腺囊肿通常分为两种,即非肿瘤性的胰腺囊肿和肿瘤性的胰腺囊肿。 非肿瘤性的胰腺囊肿,就是不会发生癌变的囊肿,最常见的是胰腺炎之后的并发症,假性囊肿。假性囊肿没有癌变的风险,但是如果因为假性囊肿产生了压迫症状也是需要积极处理的,因为如果不积极处理,囊肿发生破裂,就会非常危险。 肿瘤性的囊肿,是真性的囊肿,这个囊肿它的内皮是有细胞的,它可以不断的长大,如果大到一定的程度,就有发生癌变的风险。囊肿越大,发生癌变的风险就越高。在医学上,肿瘤性的囊肿,通常有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浆液性囊腺瘤,如果诊断明确,发生癌变的几率极其小。而后两者发生癌变的几率就要相对大得多,医生针对这两种病,治疗的态度也会更加积极。 那么目前治疗的手段,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有一部分患者通过评估,可以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微创手术治疗。超声内镜的治疗方式与外科的整体切除的理念不一样,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微创治疗,主要是通过将一根细针穿刺到囊壁里头,吸出囊液,然后将药物注射到囊内,或者把电流送到囊内,对囊壁的细胞进行毁损,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同外科手术相比,创伤就要小很多,患者术后恢复的也很快,治疗的风险也小很多,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方法。 本文系李惠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消融后胰腺尾部肿瘤消失 消融后胰腺头部肿瘤消失 消融后胰腺体部肿瘤消失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主要是剧烈的腹痛。它是一种急症,也是一种重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危及人的生命。胰腺炎发作之后,通常如果及时治疗能够治愈,但也有一些患者会经常反复的发作,甚至一年之内发作好几次,或者连续数年每年都有发作。每发作一次都要到医院急诊去进行治疗,都要经历一次生死的考验。对于这种经常复发的急性胰腺炎,在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如何才能预防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呢?如何才能让胰腺炎不再反反复复的发作呢?有没有办法呢? 答案是:有办法。 胰腺炎反复发作常见的原因包括胆石症,高脂血症,饮酒,胰腺的先天畸形,胰腺囊性肿瘤,遗传性胰腺炎,吸烟,感染,某些特殊的药物,免疫因素等。 胆石症是指胆囊或者胆管里面有结石。而让胰腺炎反复发作,又不被容易发现的通常都是微小的结石,一般是指小于3毫米的结石,这些小的结石通常用B超,CT或者核磁是很难发现的。发现不了就没有办法去除这些结石。目前发现微小结石最好的办法是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就相当于在人的胃或者十二指肠里面做B超。因为距离更近,所以能更清楚的看到这些微小的结石。找到了原因就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去除这些结石来达到预防胰腺炎反复发作的目的。 高脂血症目前是引起胰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如果怀疑是这个原因,一定要通过控制血脂来预防胰腺炎的发作。 饮酒本身既会诱发胰腺炎,又会直接对胰腺产生毒性作用。长期饮酒的患者需要戒酒。如果不戒酒,胰腺炎反复发作,最终还会导致变成慢性胰腺炎,治疗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而慢性胰腺炎又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吸烟是一种很常见的诱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吸烟的时间越长发生胰腺炎的危险越大。戒烟之后就能够降低胰腺炎的发病率。因此得过胰腺炎的患者需要戒烟。 还有一些先天畸形,比如说胰腺分裂症就会导致胰腺炎的反复发作。这种患者应该通过mrcp及时确诊,确诊之后也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 还有一些胰腺的肿瘤会导致胰腺炎的反复发作,尤其是胰腺囊性肿瘤。那么这种情况要预防胰腺炎就要针对病因,就是要针对胰腺囊性肿瘤进行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目前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或者超声内镜引导下消融术进行治疗。消融术相对于外科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在国际和国内的应用并不普及,在少数的大型医院有此类临床研究,在治疗这种疾病。 其他的还有免疫性的因素,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变得越来越常见,这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经常会被误以为是胰腺癌,而去外科进行手术。术后才发现原来是胰腺的炎症而不是癌。对于患者来说就会比较可惜。所以反复发作胰腺炎,一定要排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通过药物治疗,多数患者效果还是很好的,最终患者并不需要去外科手术治疗。 总之,胰腺炎反复发作都是有原因可查的,到正规的医院找到正确的原因,就能很好的治疗复发性胰腺炎。
胰岛素瘤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不到1/10万。它的诊断通常非常困难,主要是因为患者和医生对这个病熟悉程度并不高,尤其是对患者的早期的症状,缺乏警惕性。 胰岛素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功能性的。90%是良性的,但是它能够引起明显的低血糖症状群。 在早期的时候它可以表现出来由于血糖低而导致的饥饿心慌,出汗,乏力等这些不典型的症状,一般口服葡萄糖或者进食食物以后就会缓解。这些症状大多数都出现在饥饿的时候,或者夜间。因为进食或者口服葡萄糖以后症状缓解,大多数患者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肿瘤的表现,没有及时到医院找医生看。即使有一部分患者找到了医生,由于医生对这个病的警惕性尚普遍缺乏,很容易漏诊。如果漏诊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这个疾病会继续发展,表现出来严重的症状,比如说昏迷,或者精神行为的异常。有的患者会在夜间出现低血糖以后直接昏迷,清晨家人发现的时候不能唤醒。还有一部分人无缘无故出现了抽搐,精神异常,打骂自己的亲属。有很多患者没有得到早期的诊断,而被误诊为精神病癫痫,长期治疗效果很差。 等患者出现了精神症状或者昏迷的时候,这个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非常大。几乎无法正常的生活。因此我们建议对于出现这种空腹或饥饿的时候,有明显的头晕乏力,心慌,症状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做一下检查,至少应该查一下血糖和血红蛋白。如果怀疑是胰岛素瘤的问题,还要做影像学的检查,比如说CT,核磁,超声内镜等。这些检查相互补充,大多数患者通过这些检查以及相应的化验,是能够明确诊断的。 明确诊断以后首选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能够治愈85~95%的患者。对于一些身体比较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以后再次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做消融术。消融术的原理不同于外科的切除,它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肿瘤内部,对肿瘤细胞进行回损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常用的是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消融术。消融术是外科手术的一个补充治疗,也让患者多了一种更加微创的选择,至于哪一种治疗方法更合适,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决定。 对于有可能是胰岛素瘤的患者,我有以下建议供您参考。 1.平时就有饥饿的时候,容易心慌头晕出汗,甚至出现了意识丧失,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要考虑到胰岛素瘤的可能性。 2.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查体发现血糖低,一定要查一个糖化血红蛋白,如果也低就要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排除胰岛素瘤。 3.还有一些治疗效果差的精神疾病或者癫痫的患者,也应该查一下胰腺的影像学,排除这个病,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被误诊为这两种病的,导致长期不能治愈。 4.还有一部分胰岛素瘤的患者,本身有糖尿病,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是,在吃饭以后出现低血糖或者饭前和饭后都会出现低血糖,很多会被误以为是药物控制血糖没有控制平稳,但实际上隐藏着胰腺的这种肿瘤,所以对于餐后低血糖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必要的时候也应该查一查胰腺影像学。 最后,希望胰岛素瘤的患友,能够及早的找对医生明确诊断,摆脱疾病的困扰,重回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评价)
胰腺癌仍然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因为它一旦发现,几乎都是晚期,即使用尽了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能够生存超过5年的患者也是少之又少。 但是,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胰腺癌,其是在小于一厘米的时候,就能够明确诊断,那么通过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能超过60%。这样巨大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更加说明了早期发现胰腺癌的重要性。 胰腺癌早期会有什么症状呢? 胰腺癌如果位于胰腺头部,常常因为压迫到胆管而出现黄疸,就是患者会有小便发黄,皮肤和巩膜发黄的表现。如果压迫到了胰管,常常出现腹痛。还有一部分胰腺癌位于胰腺的体尾部,这时表现出来的症状经常不典型,一般会有上腹或心口窝疼痛的感觉。对于临床上做了很多检查仍然查不清楚原因的腹痛,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定要排除胰腺癌的可能性。 另外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另外一个高发的人群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最新发现的,刚刚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仔细检查胰腺。 目前检查胰腺癌的手段主要有哪些呢? 最常用的还是影像学检查,加上抽血化验。 影像学检查,目前看的最精确的手段主要是超声内镜(EUS),除此以外,常用的还有腹部超声,CT,核磁和PET-CT。和其他影像学相比,超声内镜不仅能够更近距离更清晰的观察胰腺,还能够通过穿刺取得病理来进行胰腺癌的最终确诊。目前医学上仍然把病理诊断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抽血化验中CA199是目前公认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反映胰腺癌的肿瘤标记物。因此如果发现CA199升高,要及时找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胰腺癌的可怕之处在于不能早期发现。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治愈。因此凡是对于可疑的胰腺癌的症状一定要打破砂锅查到底。发现一例早癌,就可以拯救一个家庭。(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不吝评价) 本文系李惠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贲门失弛缓症,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因为它少见,它的年发病率只有10万分之一。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每年会有新发的病例1万3千人,这可不是一个小的数目。这个群体值得关注。贲门失弛缓症的可以发生在刚出生几天的婴儿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古稀老人身上。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吞咽困难,反食和呕吐。尤其是成年人,因为患者的食管蠕动功能很差,想把食物从嘴里面吞咽到食管再进入胃中,对他们来说竟然是非常痛苦的。食物因为贲门紧闭而大量存留在食管腔内,食物的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从食管反流到口腔,引起呕吐。患者也因此吃饭的速度变得特别慢,稍微吃点固体食物就得喝大量的水才能够咽下去,于是患者开始不与别人共同进餐,甚至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分开吃饭,慢慢开始变得自卑和孤僻。最终还将会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消瘦,影响工作和正常的生活。令人惋惜的是,因为是罕见病,在县市级的医院里面,医生都很少能够见到这种病,因此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以至于发病多年,才辗转来到我们的门诊而被确诊。这种病目前来说是可以治疗的,如果长期不治疗,会导致并发食管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并且,早期治疗的效果要优于晚期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依靠症状、食管钡餐、胃镜和食管测压。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消化科医生,通过简单的问诊就可以基本判断是不是这种病。我这里说一下医生判断的几点依据,也给怀疑此病的患者朋友提供一些参考。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点:(1)第一次发生吞咽困难时大多数都是有明显的诱因的,比如与某人发生争吵后,看到车祸现场后,亲人离世后等,也有的是慢性的持续的心理压力比如很多患者是高三的学生或者是单亲家庭的子女;(2)吞咽困难的症状一开始都是间断发生的,好几天,坏几天,好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坏的时候喝水都困难;(3)虽然患者症状很明显,但是当地医院第一次胃镜检查一般都是正常的或者是慢性胃炎,因为很多医生不认识这种病。如果有吞咽困难的症状,又符合上述标准的两条以上,就要高度怀疑这个病了。贲门失弛缓症是可以治疗的,并且能够被很好的治疗。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肉毒素注射术、球囊扩张术、外科手术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肉毒素注射非常安全,但是复发率非常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球囊扩张5年的有效率可达75%以上,但是有一种叫做穿孔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可达3%。外科手术的长期疗效是最好的,但是创伤会比球囊扩张更大。球囊扩张和外科手术到底哪个最好,目前最新的研究结果还存在争议,有的认为连续两次球囊扩张的效果与外科手术一样,有的认为外科手术更好。事实上,两种方法的远期疗效都是能够明显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的,只是不明确谁更好。POEM是2010年才诞生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通过胃镜来做的微创手术,皮肤表面没有刀口,并且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当的肌切开的程度。目前国内已经有上千名患者接受了这种疗法,目前来看,效果要优于球囊扩张。虽然理论上POEM创伤较外科手术更小,但是否真的事实上优于外科手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记住一点,贲门失弛缓症是可以被很好的治疗的,不要放弃希望,不要再生活在常人无法理解的“吃饭”的痛苦中!大声说出,贲门失弛缓症,再见!后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有两点:一是看到很多患者得了病非常自卑痛苦和绝望,不知何处求医,另一点是看到一些健康咨询网站的咨询记录里面,大多数医生还在向患者推荐一些错误的理念(比如这个病没法治)和几乎被淘汰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有感于此,遂写此文。 本文系李惠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我们拟招募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患者30名,参与超声内镜引导的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临床研究。以前,IPMN多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的缺点是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明显。消融术的治疗原理不同于外科手术,不是切除肿瘤,而是将药物注射到肿瘤内部,达到消除肿瘤细胞,治疗疾病的目的。但,IPMN消融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很少,少量的研究初步显示它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如果患者朋友愿意参加此项研究,可以到我的门诊就诊进一步了解详细信息。出诊时间和地点:胰腺囊性疾病专病门诊,每周三下午和周五上午,在门诊楼5层消化科诊区15诊室。
胆囊息肉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很多患者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做腹部B超就能够发现。 一般来说,如果胆囊息肉的直径大于1厘米或者在形态上侧向生长,怀疑有癌变的时候,需要外科手术切除胆囊。现实中,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手术治疗,大部分的患者在手术后才发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换句话说,良性的本来可以不用做手术切除,可以继续选择随访观察。问题在于目前通过B超,CT,核磁等影像学诊断胆囊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准确率还是非常有限,常出现诊断不足或者诊断过度。 如何在手术之前就精确的区分胆囊息肉和胆囊癌?是有办法的。病理学检测是金标准,如果能够在手术之前通过超声内镜(EUS)穿刺拿到病理学,我们就可以精确的指导胆囊息肉的治疗方式,如果病理学认为是良性的息肉,可以继续进行随访,如果病理学认为怀疑胆囊癌或者重度异型增生,则需要外科积极手术治疗。 但是因为超声内镜技术在我国普及的程度还比较有限,导致相当一部分胆囊息肉的患者不能够拿到病理学诊断,就直接进行了外科手术切除,才会导致一部分良性息肉的患者接受了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后,会有不少患者出现消化不良另外,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和结肠癌发病率的升高是相关的。 所以对于有胆囊息肉的患者,最好能够在手术之前精确的诊断是良性的息肉还是胆囊癌。如果要精确的进行病理学的诊断,则可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术。
胆结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有的患者查体发现,有的患者是因为引起了严重的腹痛等症状而发现。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来治疗呢?一定要切除胆囊吗? 胆结石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一方面是它可以引起急性的胆道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胆道感染还会诱发脓毒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非常的危险。另外一方面胆结石也是癌症的危险因素,及时的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癌症的发生。 胆结石根据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结石因为部位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胆囊结石目前主要靠外科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外科手术有分为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这两种在临床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胆管结石又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而肝外胆管结石,首选消化内镜下治疗,也就是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下的治疗。 ERCP治疗的理念与外科不同,他是把一根镜子送到十二指肠,而胆管在十二指肠有一个开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正常的开口,把一些类似于爪子的网篮或者球囊送进胆管儿,将结石取出抓出或者拖出,这种方法对人体造成的创伤非常小,也能达到治愈胆结石的目的。他是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最佳选择。但是对于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目前的ERCP技术,还无法对他们进行很好的治疗。 技术在进步,人们的理念也在更新。胆结石以前主要依靠外科手术,而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胆结石能够通过更加微创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得了胆结石,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评价)
胆结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它的危害包括引起胆囊炎,胰腺炎,胆管炎,甚至胆囊癌和胆管癌。胆结石主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通常发生在吃油腻食物,饮酒之后。多数是间断性的疼痛,一阵一阵的。到医院检查,一般通过做B超都能够明确诊断,但是B超有一定的漏诊率,尤其是结石非常小的情况下,最容易漏诊。有的结石像沙粒一样小,也叫做微结石。微结石,通过腹部B超,CT或者核磁,都很难发现。很多有微结石的患者,因为没有明确诊断,导致病情延误,甚至直到发生了胆管炎,胆囊炎甚至胆囊癌才被明确诊断。因此,对于有右上腹疼痛或者右上腹有说不出来的不舒服的感觉的人,如果通过以上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微结石的!目前诊断微结石最好的方法是超声内镜(EUS)。超声内镜通俗的讲,就是在人的胃里面做B超来观察胆囊,胆管和胰腺等。与普通的通过腹部皮肤做B超相比,超声内镜图像更清楚,分辨率更高,发现微结石的能力更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管对什么疾病,都是如此。(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不吝评价)本文系李惠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以前内镜技术普及不够,很多食管癌发现以后,已经是晚期了,即使采用手术,放疗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疗,效果也很有限,仍然有大部分患者被病魔过早夺去生命。 现在,情况变了。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患者被发现,越来越多的癌前病变的患者被发现。食管早癌,如果没有转移,胃镜下就可以做创伤很小的微创手术,达到和以前外科开胸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能够治愈! 食管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它本身不是癌,是一种良性的疾病,但是需要进行随访观察,尤其是定期复查胃镜,如果是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可以继续观察。如果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是需要及时内镜下手术的,因为重度不典型增生伴发癌变的几率超过60%。 所以,不是所有的不典型增生都会癌变,不是所有的不典型增生都需要手术。 本文系李惠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