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夏天,儿童胃肠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其中,“便血”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短短几天时间就接诊了几例便血的孩子,病史长短不一,次数多少不等,但无一例外的都使家长紧张不安和疑惑不解。现在,就我目前对该病的认知,整理相关资料,希望能给有类似情况的家长提供一些帮助。首先,年龄和性别:儿童便血多为肠炎、直肠息肉、肠套叠等。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发病,多为粘液血便。成年人便血多是内痔、肛裂、炎性等,内痔出血男性多见,肛裂出血则多见于年轻妇女和便秘患者。中老年便血则需要排除结肠癌、直肠癌及结肠憩室等。其次,量、色、质: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暗红色或有血块;血便相混则多见于上位结肠;血色多暗红,粘液血便、脓血便常提示大肠有炎症,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大肠息肉、阿米巴肠病等,亦可见于结肠癌。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柏油样黑便,但当出血量多,在1000ml以上,排出较快,4小时左右排出时,则呈暗红色,甚至为较鲜红的血便。少量便血一般来源于肛门及直肠、乙状结肠疾病,如内痔、肛裂、息肉、肿瘤等;大量便血多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大肠血管瘤、结肠血管扩张症以及痔术后继发性大出血等。进食某些食物及药物亦可令粪便的颜色发生改变,如食用动物血、猪肝等铁含量较高的食物可使粪便呈深褐色或黑色,隐血试验可呈阳性,若避食上述食物几天后粪隐血试验可转阴。再次,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等多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肠癌、直肠癌可出现持续性少量便血,上述病变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急性细菌性痢疾、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等便血起病均较急。另外,是否伴随症状:痢疾、直肠炎症、直肠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则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肛门直肠损伤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射或手术病史;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肠病等多起病急,伴有发热、腹痛。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多伴有皮下出血、发热等全身性症状。常用辅助检查:1、血、尿、粪常规:血常规可以明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情况,明确是否存在贫血、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尿常规可以明确是否合并有血尿等泌尿系情况;粪常规可以明确是否有肠炎、消化不良等情况。2、腹部超声或者CT、核磁共振平扫检查:对腹腔内情况、肠系膜淋巴结、阑尾及肠管炎症、占位性病变等提供帮助。3、X线钡餐或钡餐灌肠检查:气钡双重造影行十二指肠、空回肠检查或行全结肠检查有助于对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息肉、消化道癌症等病快速筛查。4、肠镜检查:对直肠、结肠等肠管构造提供直观的检查,必要时可对病变部位行活检明确病情。
该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toxin,ET)引起的一种泛发性、融合性、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致病菌为噬菌体II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包括对甲氧西林敏感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为皮肤皮损、皮肤疼痛,在治疗期间加强日常皮肤护理可以事半功倍的效果:1、凡与患儿有接触的动作,都要动作轻柔;2、应穿棉质、宽松的衣服,尤其是贴身衣物,需勤洗勤换;3、禁止手撕皮屑,需剪短患儿指甲,避免刮伤受损皮肤,必要时可戴专用的婴儿手套,或者干净的长袜;4、急性期应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冷食、硬食等,幼儿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5、治疗期间有发热时,建议多喝温开水,避免用温水、酒精擦拭皮肤,可用冰袋或盛自来水的矿泉水瓶交替冷敷;6、常用局部外用药是:莫匹罗星软膏、呋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在涂药膏时,家长不能直接用手涂药,需用消毒棉签蘸取药物轻轻涂抹患处;7、加强眼、口腔、鼻腔的护理,避免球菌定植;8、皮肤干燥瘙痒,且无破损的地方,可涂抹润肤霜保湿;9、经过适当治疗,该病疗程在1~2周,常不留后遗症,家长应保持信心,配合治疗;10、建议出院一周内不要洗澡。本文系张汶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3月以下的婴儿出现发热:小婴儿感染易扩散,尤其是血脑屏障差,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情重、治疗时间长、后遗症几率大。二、1岁以内婴儿体温>39.0。C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发吭(喘粗气)、呻吟状、呼吸困难、嗜睡、烦躁、面苍、面青、6小时内无尿等。三、1岁以上儿童发热时伴有咽痛、流涎,多为咽喉、口腔炎症;摇头、抓耳朵,多考虑中耳炎;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多为尿路感染;伴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为肠道感染,外科急腹症也常见;伴胸闷、咳嗽剧烈、有痰,多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发热,尤其是高热超过3天未好转,伴有惊战、干呕、甚至抽搐等,需考虑颅内感染(脑炎)。。。。四、发病3天无好转征象,或出现新症状,需及时就医。本文系张汶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生儿常见的正常现象,如下:生理性体重下降;先锋头(产瘤);脐疝:特大的、嵌顿疝需处理。新生儿鞘膜积液:多为单侧,不伴有腹股沟疝。新生儿隐睾:如在1岁时不下降,需手术。新生儿汗疱疹;新生儿粟粒疹:白痱、红痱、脓痱、深痱(常见于鼻头)。青记(胎生青痣):多在2~3岁消退。新生儿水肿;生理性脱发:头发多为绵细色浅,多在半岁后长出正常发丝。诞生牙(出生牙):没松动的,不建议拔除。皮肤过敏红斑;新生儿乳腺增大:与母亲的雌激素等激素浓度有关。马牙:在上颌中线、齿龈部位的黄白色小颗粒,避免擦破,更不能针刺。假月经;巴氏征阳性;生理性黄疸;螳螂嘴。。。。。
主要方法:(1)牵扯患者破损的水疱壁,尼氏征阳性者可将角质层剥离相当长的一段距离,甚至包括看来是正常的皮肤。(2)推压两个水疱中间的外观正常的皮肤时,尼氏征阳性者角质层很容易被擦掉,而露出糜烂面。(3)推压患者从未发生过皮疹的完全健康的皮肤时,尼氏征阳性者很多部位的角质层也可被剥离。(4)以手指加压在水疱上,尼氏征阳性者可见到水疱内容物随表皮隆起而向周围扩散。(5)在口腔内,用舌添及粘膜,可使外观正常的粘膜表层脱落或撕去。阳性意义:临床上尼氏征阳性的皮肤病有: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等。阴性意义:尼氏征阴性的皮肤病有: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大疱性多形红斑等。
孩子出生后前1~2天白白净净的,精神又好,可是从第3天开始,通身皮肤出现浅黄色并逐渐加重,名符其实的“小黄人”。在第4天的时候,孩子呈深黄色,我的心开始跟吊起来似的,新生儿大夫每天会来查看孩子的经皮测黄疸值,我已经做好了送他去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准备,感天谢地的是,黄疸值最终止步于13~14mg/dl,而且宝宝的精神及进食一直正常,无需治疗,能做的无非是等时间和定时晒太阳。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是因胆红素在体内蓄积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5~7mg/dl即可出现肉眼黄疸,一般<13~14mg/dl时,无需特殊治疗,超过20mg/dl需警惕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该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表现。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出现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是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常见的病理性黄疸主要有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及部分遗传代谢病性黄疸等。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母亲为O型血,宝宝为A型或B型,以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时。感染性黄疸多见于严重病毒、细菌等感染时。阻塞性黄疸则以先天性胆道闭锁常见。母乳性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治疗上:1.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一般<13~14mg/dl时就可停止光疗。2.利胆治疗。常口服熊去氧胆酸、茵栀黄口服液等,且可口服苯巴比妥促进胆汁排泄。3.微生态调节剂。常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协助降低血清胆红素。4.其它:补充微量元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