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政策对新冠疫情的放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来临,目前证据显示老年高龄以及具有基础疾病的未接种疫苗人群更易出现症状,为避免更多的重症患者,未接种疫苗人群更应及时接种新冠疫苗。但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更担心接种疫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那么这些人群到底是不是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呢?由于疫情的放开,从目前数据看,这些脆弱人群更应该是新冠疫苗接种的对象!目前新冠疫苗是安全有效的,除非出现以下情况避免接种或暂缓接种,其他情况均应及时接种:1.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过敏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禁忌症,除非对疫苗成分过敏。2.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待急性疾病控制后接种;包括肺结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无急性症状待病情稳定均可以接种。3.严重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进展期或急性期等等建议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可接种,而对于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免疫受损)稳定期,可以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4.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为禁忌症。总体而言,除非对既往疫苗严重过敏,或新冠疫苗成分过敏以及急性疾病或终末期患者;只要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均不是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应建议接种。
2022年12月7日,随着国家发布新的国十条,意味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疫情放开。随着疫情的放开,根据数学模型预测,头两个月感染患者呈指数增长模式暴增,然后慢慢形成一个新常态,有专家预测最终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今天国十条的第三天,面对着感染爆发的开端,网上大量各类正面、负面、带节奏、不带节奏、各类预防、各类治疗、隔离措施的信息,我每天也从各种官方、非官方接受到大量信息,大部分还是正面的科普。但仅仅3天时间,不管是好大夫互联网上、还是亲朋好友都接受了井喷式的就医咨询!所以想了下,今天晚上静下心来针对最近三天咨询相对较多的问题,也表达一下个人观点(可能众多答案和目前互联网主流科普并无太大区别)1.关于对新冠放开的后自己或家人感染新冠的恐慌绝大部分人群没必要,自2020年武汉新冠爆发,亲历三年抗疫,目前流行株奥密克戎与最初的α、β、δ等相比,传染性明显增强,但致病性明显减弱,相信大家从众多信息中获得。当然从家人、亲朋好友以及其他患者患病情况来看,发病出现症状的比例还不少,整体症状较流感也还是重些。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以及全球一体化,社会现代化程度导致清零的几无可能以及社会经济破坏弊大于利,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来一道这么重的“重感冒”。但从目前传染性情况及致病性以及目前疫苗接种情况来看,以及对社会生活经济等影响综合情况下,国家发布国十条是非常及时的。根据国内外对奥密克戎的数据以及亲历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等感染者的经历,奥密克戎绝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侵犯下呼吸道也就是肺部非常少,重症比例非常低,重症患者绝大多数为老年合并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患者,而且重症患者绝大部分为基础疾病重而非新冠重。从这些情况看,大家没必要对放开后感染新冠产生恐慌,当然不少人会经历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般都会在7-10d恢复,对症处理即可,不用太担心。只要大家不恐慌,无症状及轻症患者不蜂拥至医院挤兑医疗资源,大家像既往一样正常医疗,让更多的非新冠疾病得到及时诊疗,我们完全有能力顺利度过这个感染高峰期。2.感染新冠后是否会产生严重后遗症或长时间后遗症(所谓长新冠)?在近几天咨询中,众多病友非常担心感染新冠后会得长新冠,会影响肺功能,会绝育等等后遗症咨询。确实,医学界包括国内外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一直都有新冠后遗症的研究,有些报道出现过长新冠这些新名词。但根据我的经验,即使是最开始原始株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当时我对武汉市肺科医院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随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都非常好,甚至以前担心不少肺纤维化患者都得到很好的恢复,少部分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及非特异性症状(与部分文献报道有出入)。目前奥密克戎致病性更低,从目前报道甚少侵犯下呼吸道即肺,所以不用担心影响肺功能等,绝大部分患者后期症状得到完全缓解,所以不用担心后遗症。临床中更应注意的是患者感染后焦虑的心态更容易产生长时间的非特异性症状,所以大家应树立一个健康心态,顺利度过这次“重感冒”。3.新冠是否有预防药物?目前来说新冠没有特效预防药,大家未生病无需乱服药,毕竟是要三分毒。包括众多自媒体刷屏的Nature最新研究说熊去氧胆酸可预防新冠,且不怕病毒变异,目前是无临床研究的,有道是药三分毒,在无相关临床研究不建议乱服药,何况未患病的预防用药!至于抗病毒药物预防未患病情况下更不建议!当然不管是媒体、专家、甚至医疗机构对于疫情的放开,中医药的预防方剂也是大力推广,由于我不是中医,不好发表意见,但个人意见对于未患病患者是不主张的,另外,由于疫情放开,我们很有可能长期与病毒共存,一个简单问题,我们需要长期预防吗?预防新冠唯一有效的是接种疫苗,当然接种疫苗无法避免感染及患病,但大大降低重症比例,另外是健康规律的生活饮食方式保证一个健康的体魄即可以及一个健康的心态。4.感染新冠后会再次感染吗?答案是可以的。有些传染病比如麻疹等得一次就不会轻易再得,甚至终身免疫,但新冠病毒则不是,当然再次感染的症状一般更轻,大家不用太担心。
随着国家政策对新冠疫情的放开,第一波感染高峰的来临,越来越多发热患者或者阳性感染患者如何应对措手不及,未感染者面对亲朋好友陆续中招而囤药抢药,国家、政府主流媒体、各大医院、各级专家也陆续发布各式攻略及方案。但3天来的各类咨询,我觉得结合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发病经历也给大家提供点意见(可能与主流意见大同小异):1.还未感染如何预防?三件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目前已放开,感染是个过程(现实是早晚问题),大家无需为避免感染严格居家,非特殊职业(如医护尽可能避免感染发生非战斗性减员导致医疗资源相对挤兑)可回归正常生活。然而仍然建议三件套是可以尽可能少感染,避免重复感染,甚至防治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普通人群至于口罩推荐普通外科口罩即可,不推荐N95、KN95或医用防护口罩,更不推荐全身各式防护用品出门。虽然N95、KN95或医用防护口罩具有更好的防护性,对于奥密克戎具有非常强传染性的疾病这类口罩可以做到更好的防护,但防护性越好,其密闭性越强致呼吸阻力越大,长期佩戴尤其是同时从事体力生产或运动时产生缺氧。另外,健康规律的生活饮食方式,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高于一切预防用药。2.密接者如何预防?由于奥密克戎传染性超强,如无防护情况下的密接者中招概率极高。这时,在确认无防护情况下的与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后,从保护他群角度,有条件建议居家隔离3天,自测抗原阴性可正常恢复,有症状再评估。如无条件,则工作生活中建议佩戴好口罩(此时推荐戴医用防护口罩)、尽可能与他人保持距离以及环境中通风以保护他人!同时自我监测健康状况(发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症状),有症状尽可能居家隔离或自测抗原以利于保护他人。个人不推荐预防性用药。3.是否需要囤药?囤什么药?自从疫情放开,网传各式服药顺序及囤药清单,完全没必要。但面对感染高峰,药店甚至医院常用感冒药品缺货时有发生,对每一个家庭,备药(非囤药)是完全有必要的!针对新冠感染备药,大家要知道,整体来说感染后不少人还是出现发热症状,所以首当其冲的每个家庭应该至少备1盒具有退热作用的感冒药或退热药,如果家庭人数较多,可以备2-3盒,退热药最常见的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备一种即可,如果家里有小孩,注意另备儿童剂型如混悬液);另外考虑到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甚至进食即吐、服药即吐,口服退热药物完全无法吸收发生药效导致持续高热(比如我女儿就出现此类情况),建议每家备一盒双氯芬酸钠栓剂,出现此种情况可采用肛塞栓剂用药退热。由于新冠发病症状除发热外常伴有头痛、肌痛、咽痛、流涕、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我个人倾向于备常用一些复方感冒药比如泰诺(酚麻美敏片)、新康泰克(氨麻美敏片)、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复方感冒药)。再次重申以上备药不需要重复备及合用,不合理联用药、滥用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甚至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时有发生!以上药品强烈建议备用。以下药品可根据情况备用:比如止咳药(右美沙芬、强力枇杷露、苏黄止咳、惠菲宁等)、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桉柠蒎软胶囊、福多司坦片、氨溴索等)、鼻塞流涕(伪麻黄碱等)、打喷嚏(氯雷他定等)、腹泻(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III)等)(再次强调注意复方感冒剂含止咳抗过敏退热成分时避免重复用药);对于中成药,由于不是中医,但也常用中成药比如连花清瘟、金银花口服液等对发热、畏寒、乏力、肌肉酸痛等湿热蕴肺症患者部分有效可推荐。另外强调一点慢性病患者需坚持原慢性病用药不能随意停药!4.此次奥密克戎感染常见症状及病程情况?部分患者无症状,可居家隔离,可5天后自测抗原,抗原阴性接触隔离(有条件最好连续2天核酸阴性);不少患者仍然表现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发病情况为 第1天轻微症状如咽痛乏力;第2天出现发热,部分高热39℃以上,咽痛加重;第3天持续高热,浑身酸痛、咽痛明显,可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咳嗽、头痛、味觉减退等等感冒症状;第4天很多人开始恢复,发热缓解,部分仍然咽痛、咳嗽,可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第5天体温基本正常,仍然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乏力等;第6天咳嗽流涕可能加重,核酸或抗原可能阴转;第7天症状明显好转,核酸和抗原很大可能阴转,部分患者病程达10天。部分患者发热及相关症状可能更重。但整体病程7-10天,绝大部分均可恢复正常。5.感染后如何治疗,何处治疗?从上述临床症状及病程看,感染奥密克戎后整体预后良好,且无特效药,主要为对症处理,考虑到疫情放开后感染高峰出现,如大量发热患者医院就诊导致医疗挤兑,个人建议感染后以居家治疗为主。居家期间做好隔离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感染(但如条件不够难免也不用太担心),尤其是家中有老年基础疾病患者,居家以患者单间居住,注意通风及卫生清洁,尽量避免家人接触,与家人接触注意戴口罩。如无单间条件,考虑后期均有感染风险,也无需过度担忧,发病后对症处理即可。治疗策略以对症为主,减轻症状,但严谨避免因自觉症状重而多种药物重复用导致药物性不良反应!轻症包括体温不足38.5℃建议观察,可以多饮水(不建议超量饮水,可根据出汗量情况每天2000-3000ml左右即可)及富含维生素水果(现今季节推荐橙子),保证营养及热量;出现发热超过38.5℃可服用退热药(当然如果自觉症状重低热也可以服用;如伴呕吐明显尤其是服药即呕吐推荐双氯芬酸钠栓肛塞退热),伴其他咽痛、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个人更推荐服用感冒复方药如泰诺(酚麻美敏片),可根据症状用药(备药中详细列出)。新冠为病毒感染,不建议滥用抗生素,当后期有脓痰提示合并细菌抗感染可根据症状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莫西沙星等一种即可。对于重症高危人群,Paxlovid及阿兹夫定等抗病毒药物早期应用可以减轻病毒载量,有条件可在医生指导下可早期应用降低重症率。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心情,绝大部分在7-10天会完全恢复。家人应对感染者加以关心,感染者无需担心传播给家人尤其是老人小孩而不安徒添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康复!6.何种情况下应该就医?理论上患病就医天经地义,尤其不少感染者高热、咽痛难受程度反馈过来症状都是非常重,应该就医,但是考虑到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到来,目前已知数据绝大部分预后良好,医院处置流程与居家类似均为对症处理,如大量发热患者集体至医院就诊必然导致医疗资源挤兑,个人推荐大家尽可能居家治疗为主。但何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呢?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高热超过3天经药物治疗无缓解;呼吸困难,有条件监测脉氧饱和度≤9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不能控制;或原有基础疾病需就诊;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等。7.何种情况应测抗原及核酸?理论上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或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感冒症状者)应及时行抗原甚至是核酸检测明确诊断。但目前疫情放开,新冠大流行背景下核酸检测除非住院就医等特殊情况,由于其无法自测不推荐。有条件推荐自测抗原明确诊断,以及病程第5-7天时可重复自测抗原评估转阴情况,是否恢复正常生活。如难以购到抗原试剂盒无法自测抗原也无需担心,仍然注意居家隔离,以症状及病程指导即可。大流行背景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结核病一般包括原发综合症(I型),血播性肺结核(II型),继发性肺结核(III型),结核性胸膜炎(IV型)和肺外结核(V型)。按照治疗分类可分为初治和复治。一般继发性肺结核初治方案为6个月短程方案2HRZE/4HR(注: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E为乙胺丁醇,Z为吡嗪酰胺,S为链霉素,2代表2个月,4代表4个月);复治方案为2HRZES/6HRE或3HRZE/6HRE。而其他类型肺结核均建议1年疗程。对于病灶范围广泛合并糖尿病等情况在就诊医生的判断下是否延长疗程。另外个体化方案一般多需要延长。肺结核治疗的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的原则。由于肺结核治疗疗程长,不良反应多,而不规则治疗容易导致获得性耐药从而治疗更为困难,所以患者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诊,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对于复诊的频次和监测的项目简单介绍如下:四联强化期(主要指前2月)治疗期间推荐复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巩固期(一般治疗2-3月后)复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月,主要监测的药物不良反应项目含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视力色觉(有条件还需监测视野),如用有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还需要监测心电图,如用有注射类药物(如链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卡拉霉素等)还需要监测听力(卷曲霉素需监测电解质)。对于疗效的监测初治患者2-5-6月时需查痰涂片及培养,复治2-5-8月时需查痰涂片及培养,如有条件每月查痰涂片更好(因为部分复学证明需要痰涂片连续转阴才能开具,且每月查痰能更好的评估疗效);影像学(胸片或胸部CT)一般初治在2-5-6月,复治2-5-8月复查,如果菌阴肺结核涉及诊断核实可缩短拍片间隔,一般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月内需核实诊断。比较重要的是2月复查时一定注意取结核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了解有无耐药。症状体征包括体重的评价也是复查相关内容,而对于出现的异常不适(尤其是严重不适)需及时就诊而不是等待到下次需要复查的时间点。对于特殊结核病,如支气管结核需定期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而增加复诊频次由主管大夫定,而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等需额外复查相关超声检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根据主管大夫制定的复诊计划可能缩短复诊间隔。糖尿病医患结核病,和结核病相辅相成,治疗结核病同时一定要控制好血糖。掌握复诊的目的和时间间隔(一般主管大夫会交代下次复诊的时间,以大夫交代为准,而如果无药或异常不适需提前复诊),就需要按时复诊,如能固定大夫并提前联系好复诊最好,一般早晨空腹至医院挂号复诊,医生开具相关检查后待检查结果再找大夫开药,问清楚下次复诊时间及注意事项。遵医嘱停药后仍然需要3月后,6月后,1年后,2年,5年复查。本文系杨澄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那么什么是耐药结核病,什么是耐多药结核病,他们之间有何区别?顾名思义,耐药是指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对用来治病的抗结核药物产生抵抗性,耐药了。那么耐多药是不是就是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就是耐多药结核病呢?其实,耐多药的概念没那么简单。抗结核药物数量不多,种类有限,而且各种抗结核药物的抗结核作用也强弱不等,其中最有效的两个杀菌药物就是异烟肼和利福平。只有当结核杆菌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产生耐药性,我们才称之为耐多药结核病。不管你耐药种类再多,只要不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我们均不能称之为耐多药结核病,而称之为多耐药结核病,而只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我们称之为单耐药结核病,由于利福平耐药患者中极大部分合并异烟肼耐药,目前越来越重视利福平耐药结核病。与单耐药及多耐药结核病相比,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非常困难,治疗的疗程往往长达2年甚至更久,输液强化期长达6-8月,治疗的费用非常昂贵,药物不良反应非常多,而治疗成功率往往又非常低。根据抗结核药物的杀菌活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将抗结核药物分为五组,其中第二组药物主要包括卡拉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第三组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这两类药物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核心药物,我们一般将耐多药结核病中再同时对任何一种注射类抗结核药物和任何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耐药,我们称之为广泛耐药结核病,而广泛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成功率更低,难度更大。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及运动功能障碍,引起粪便淡薄,次数增加,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肠道真菌感染等等,其他如大肠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惹综合征等等均是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但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一种少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容易被漏诊,那就是肠结核。在临床上,我们碰到不少慢性腹泻患者,在消化内科经常被误诊为“肠炎”等,给予相关治疗但效果总欠佳。肠镜、钡餐、腹部CT、腹部MRI等都做了总找不到原因,等突然出现咳嗽症状给患者拍个胸片竟然有肺结核,突然恍然大悟,原因“拉肚子”是结核杆菌在肠子里面闹腾呢,给予抗结核治疗后腹泻就好了。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常见的症状有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疼,腹部包块,以及全身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有些患者合并肺结核有咳嗽,咳痰,咯血,喘气等症状。慢性腹泻如果一般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时,可尝试行胸片检查了解有无肺结核,因为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结核病,肠结核患者多因为肺结核吞痰后出现肠结核,并行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帮助诊断。慢性腹泻患者如治疗效果欠佳可尝试至结核病专科医院排除有无肠结核。
28岁的石女士近一年反复咳嗽、喘气,严重时自己可听到肺部像吹哨子的声音,一直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在医院给予支气管哮喘治疗起初有一定的效果,但咳嗽、喘气仍然反复发作,行胸片等检查又都正常。11月份,石女士喘气又加重了,因为按照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不好,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就诊,听诊器听诊患者右肺可闻及像吹哨子一样的哮鸣音,而左肺不明显,这种不对称性的哮鸣音在支气管结核中非常常见,门诊就非常肯定的告诉石女士你是支气管结核,做纤支镜后一目了然。入院做纤支镜后患者右侧严重的支气管结核,大量的干酪坏死物将右主支气管堵塞的严严密密,已经蔓延到主气管了,给予了及时的抗结核治疗及反复纤支镜介入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气管内病变明显好转。如果再不及时治疗,右侧支气管严重狭窄可引起右肺不张,右肺毁损,可引起反复感染,咯血,喘气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支气管结核多发生于年轻女性患者,一般合并肺结核,但近年来发现,单纯的支气管结核也不少见,这些患者拍胸片并无异常,只有行纤支镜才能明确诊断。当你反复咳嗽,咳痰,喘气而一般常规的按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专科医院行相关检查排除有无支气管结核可能,以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来自温州的64岁施女士,应女儿好心邀请坐飞机来武汉玩,谁知一下飞机,本来还能做家务的施女士一下子被送进ICU。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施女士30年前得过肺结核,造成了左肺完全毁损的后遗症,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发展为肺心病,虽然一边肺没了,剩下的一边肺也好多地方坏了,要是普通人立即变成这样多半活不成,但因为施女士是慢慢变成这样的,所以也就适应了这种危险情况。而飞机在接近上万米的高空,氧气的稀薄,气压的变化让本来非常累的肺及心脏都受不了了,所以一下飞机就呼吸困难。还好经过十几天的抢救目前病情稳定。飞机是非常便利的交通工具,但医学研究认为以下人群不适合坐飞机:1.传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患者。2.精神病患者3.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空中轻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及严重高血压病人,通常认为不宜乘飞机。4.脑血管病人。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这类病人,由于飞机起降的轰鸣、震动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禁止乘飞机。5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因不适应环境,如果有气胸、肺大泡等,飞行途中可能因气体膨胀而加重病情。6.做过胃肠手术的病人,一般在手术十天内不能乘坐飞机。消化道出血病人要在出血停止三周后才能乘飞机。7.严重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量水平在50克/升以下者,不宜乘飞机。8.耳鼻疾病患者。耳鼻有急性渗出性炎症,及近期做过中耳手术的病人,不宜空中旅行。9.临近产期的孕妇。由于空中气压的变化,可能致胎儿提早分娩,尤其是妊娠35周后的孕妇,更不宜乘飞机。
人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大量养生节目及医疗科普的普及,百度等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及体制导致的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导致现在很多人民群众生病后喜欢自己给自己“看病”,自己给自己开处方药,导致药物滥用,耽误病情,严重的害了自己的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的公众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两成调查对象生病后喜欢“自己看”,并根据以往经验去选择药品。同时,滥用抗生素现象依旧普遍,在感冒后,23.9%的成人偏爱使用抗生素,8.9%的居民腹泻后马上使用抗生素。在生活当中,不少人容易顺从习惯,不去医院,选择自行购买药品,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相关对症药物,有咳嗽就服止咳药,发热就用退热药,疼痛就用止痛药,甚至不少人利用百度的搜索引擎根据自己的症状给自己诊断疾病,然后根据自己的诊断结果自己给自己买药治疗,或借用别人的经验用药。也许一些小病诸如感冒等可能服用一些药物后均治愈了,但是不少患者更因此耽误了病情,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丢掉性命,而且造成了药物的滥用,最常见的就是抗生素的滥用,容易造成耐药的产生,导致将来无药可用。这种情况临床上经常碰到。就在我们结核科,就经常碰到患者自己给自己“看病”,导致疾病长时间不能痊愈,甚至恶化,同时因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性过敏、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等对以后的治疗产生严重影响。比如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轻微咳嗽,而患者一般认为轻微咳嗽就是感冒,自己服一些感冒药及止咳药,而给予止咳药对症治疗后一般情况咳嗽可短期好转,但病因未根除,仍然症状反复,而经过半个月甚至几个月的耽误,等患者就诊时,肺部病灶已经非常重了。而肺结核不像肺炎,肺结核就算治好了,也会遗留一些纤维化钙化病灶影响呼吸功能,结核病治疗原则第一条就是早期治疗,病灶重会遗留很严重的后遗症,影响一生。我曾碰到过一例年轻的足球教练,因为咳嗽6年,自己一直认为感冒,最后突然不行了,路也不能走,饭也不能吃,送到医院拍胸片竟然呈“白肺”,当天晚上就死亡了,非常可惜。还比如发热,有不少患者自以为是感冒,口服一些感冒药或退热药,再发热再服,实在熬不住了去医院,须不知感冒药和退热药中大部分含有非甾体抗炎药,长期大量服用不仅伤胃还伤肝,再等来到我们医院诊断结核准备用结核药时,肝功能明显异常,而我们抗结核药物大部分对肝脏有损害,所以等需要治疗时肝脏不能耐受了。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长期的实践学习才能掌握,现在网络发达,可以轻而易举查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但是您千万不要完全依靠这些来为自己诊断甚至治疗,同病异症,同症异病是疾病的特点。如果疾病都像教科书上些的那些组合,那也不需要医生了,一切百度都可以解决。很典型的感冒症状可自购非处方感冒药,若1-3天无好转仍然需及时至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误诊误服药,耽误病情。而有些急性病仍然需及时就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作者:武汉市肺科医院 杨澄清本位为原创,转载请注明联系并著名作者
Jung SS, Park HS , Kim JO,et al.Respirology,2015,20(3):488–495.PMID:25620110.背景和目的 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是指气管支气管树的管壁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它是肺结核(PTB)的主要并发症。EBTB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肺部实质性病变直接播散和纵隔淋巴结核入侵气道相关。EBTB在PTB患者中报告的发病率差异很大(从6%~50%)。大部分PTB合并EBTB是回顾性研究,而且研究的病例数较少,EBTB的确切的发病率尚未见报道。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目前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发病率和预测因子仍然未知。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活动性肺结核(PTB)患者合并EBTB的发病率和预测因子。方法 2003年至2005年在韩国大田三级转诊医院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所有PTB患者常规行支气管镜检查,检测是否合并EBTB,并根据临床资料和支气管镜结果进一步阐明EBTB的预测因素。结果 在韩国的三级转诊医院对429例PTB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33(54.3%)患者同时患有EBTB。女性性别(比值比(OR)4.35,可信区间(CI)1.78~10.63),症状时间长(>4周;OR 1.86,95%CI 1.05~5.46),和无结核病史(OR 4.16,95%CI 1.22~14.18)是活动性PTB患者合并EBTB的独立预测因子。大部分EBTB/PTB患者在最初诊断时即伴有有轻度的管腔狭窄,其中超过20%的患者有重度管腔狭窄。对EBTB患者进行后续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评估持续气道狭窄的进展状况,其中有20.7%(30/145)的患者发生永久性的支气管管腔狭窄,狭窄程度超过了1/3。气管狭窄的长度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的减少是永久性支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活动性PTB患者中,有50%或更多合并EBTB。其中女性和疾病病程长是合并EBTB的主要预测因子,应考虑对这部分活动性PTB患者尽快进行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判断是否合并气道内的病变。学习心得 其实当时想翻译此文时主要是越来越感叹目前TBTB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女性重症支气管结核非常多,漏诊后易引起严重后果。我们国家结核科及呼吸科相关专家也认识到此,连续出台了TBTB的指南,然而我看了指南的参考文献,并无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很多都是回顾性的小样本研究,且很多是年限也久远。正好发现这样一篇前瞻性的研究,而且其报道发病率高于既往的10-40%指南所指,感觉结果更贴近目前我们临床观察(无严格统计),且其提及的几个独立预测因子觉得可以推介给同道们了解。﹡注 按原文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直译为EBTB,按我国《2012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其命名为TBTB,在此尊原著仍译为EBTB。PMID:25620110翻译:杨澄清武汉市肺科医院审校:曾 谊 南京市胸科医院注:本文首发于2016.223 胸科之窗(原结核之窗)微信平台,此为转载,欢迎大家关注胸科之窗微信平台(搜索公众号胸科之窗)了解更多结核病及胸科相关知识。↑为胸科之窗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