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受过正规医学训练、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皮肤科医生,虽然不搞呼吸,但医学知识是相通的,现就目前收集到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资料整理和分析如下。 1. 武汉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已被WHO命名为2019-nCoV,冠状病毒是RNA病毒。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是外面包裹了蛋白质或脂质、糖蛋白的基因片段,不能自我复制,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完全依赖宿主细胞存活,不能独立生存。) (RNA病毒相较DNA病毒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容易出现新的分型,对生存环境适应性强。) 2. 2019-nCoV:抵抗力低,对热敏感,56℃ 30min可杀灭病毒,75%酒精、含氯消毒剂(如84液等)、乙醚、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 蝙蝠、果子狸、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可感染多种动物,如狗、猪、鸟、牛、马、山羊、鲸、猴子,以及人类。 3. 传播途径:可以在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认为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 (飞沫:通常指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飞行距离一般为1米。 气溶胶:一般认为直径
有朋友看了前面带状疱疹的内容后问我,为啥重组疫苗更安全可靠?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两种疫苗。所谓减毒活疫苗,顾名思义就是用降低了毒性的活物做成疫苗。对于健康人群,活性降低后的病菌不至于致病,但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效果。但这里有一点不能忽视,减毒活疫苗对健康人是安全的,但如果接种人本身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即使是低毒性的,活疫苗也有可能致病!重组疫苗就像药物一样,是人工合成的,所以没有致病性,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免疫低下人群,都不会因为打疫苗而感染疾病,所以更为安全。另外合成的疫苗,往往还有一些辅助措施,比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添加了佐剂,这可以帮助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从而提供更持久有效的保护。所以更安全可靠。
首先明确啊,带状疱疹不是癌症!也不属于肿瘤,而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那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主要是因为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可能会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严重的PHN疼痛可达十级,甚至有人形容比分娩还要痛,而且疼痛的时间可以非常长,几个月、几年、甚至一辈子。想一想余生可能要伴随着没完没了的疼痛折磨,那可真是生无可恋、痛不欲生了。正是由于有些患者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带状疱疹才被称为“不死的癌症”。面对如此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带状疱疹患者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积极治疗,早期给予强效抗病毒药物,病毒被抑制了,神经炎自然就轻了,没有炎症就没有损伤,自然留后遗症的机会就小些,另外积极给予抗炎止痛、营养神经治疗也有帮助。有句俗话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抗炎止痛就相当于扬汤止沸,抗病毒就犹如釜底抽薪,双管齐下当然会更好。其实相对于得病以后积极治疗,更好的办法是不得病。除了规律生活、积极锻炼增加免疫力外,对于高风险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最现实的选择。带状疱疹疫苗分减毒活疫苗和重组疫苗,相对而言重组疫苗更安全可靠。
疫情当前,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没有大病已经不敢去医院。可是湿疹又犯了,痒,好难受!怎么办? 湿疹是个病因不清,具有渗出倾向,容易反复发作,具有多形性损害的炎症性疾病。说白了就是找不到明确原因,无缘无故经常发作,皮疹多种多样而且容易流水的病。但在同一个人身上、在一定阶段,往往以一种或几种皮疹为主,据此我们把湿疹又分为了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由于病因不清,对症治疗是主要手段。 ? 对于不同阶段湿疹,治疗并不相同。 如何区别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1. 急性湿疹:急性发作,以红斑、丘疹、水疱或糜烂渗出为主要表现的湿疹。 2.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可以有少量水疱或糜烂,也可以有轻度浸润。 3. 慢性湿疹:由前两型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转化而来,患处皮肤肥厚、浸润,表面粗糙、脱屑,可以有色素沉着。 ? 以上各型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且可以相互转化。 治疗 内用药 1. 抗组胺药:主要用于止痒,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等。 2. 糖皮质激素:虽然疗效迅速,但不建议自行使用。 3. 其他: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B组维生素等。 ? 不要内用激素,其余有哪种药可以先用哪种,按说明书服用就好。 抗炎药和中成药也可以选择,但需要分析病情和辨证,这里不做推荐。 外用药 急性湿疹 1. 患处有大量渗出:首选溶液做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依沙丫啶溶液、复方黄柏液等,每日2-3次。 ? 没有药物,可以用冷茶水代替。 ? 冷湿敷:用4~8层纱布或棉布浸泡于冷的溶液,拧至半干后敷在患处,待饱和渗液或温度上升后取下投洗,重复上述步骤共20~30分钟,面积大的皮损要交替进行,以免外用药物吸收过量引起中毒。 2. 患处有少量渗出:局部外用上述溶液清洁后,涂抹氧化锌油剂或糊剂,每日2~3次。 ? 没有药物,可以用香油调和淀粉代替。 3. 患处明显红肿无渗出: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 4. 患处红斑丘疹无渗出:乳剂或霜剂外用,每日2次,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吡美莫司乳膏等。 亚急性湿疹 1. 患处有少量渗出:同急性湿疹第2条。 2. 患处无渗出:乳剂、凝胶、软膏等都可选用,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 ? 越偏急性外用药越要轻薄,越偏慢性外用药越需厚重。 慢性湿疹 选择乳剂、软膏、硬膏(膏药)等渗透性好、作用强的外用药,如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软膏等。 ? 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1. 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止痒作用,在皮肤科外用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只要不是在敏感部位或长期使用,是安全的,根据药物强弱不同使用期限不同,一般推荐连续使用不超过两周。 2. 如需使用,应早期用强效激素控制,然后逐渐向弱效激素或非激素类药膏过渡。 ?? 既不要依赖,也不用恐惧。
皮炎湿疹是平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接触性皮炎是皮炎的重要类型。我们平时熟悉的染发皮炎、化妆品皮炎、漆皮炎等等都属于接触性皮炎。 那什么是接触性皮炎呢?简单来说,就是皮肤、黏膜因为接触外源性物质而发生的炎症反应。不过请注意,是炎症,不是感染。 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大致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最常见也最重要的是化学性接触物,比如:水、洗涤剂、化妆品、染发剂、酸、碱、油漆等。 这些接触物都可引起接触性皮炎,但机制不完全相同。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接触性皮炎分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分别由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引起。 原发性刺激物通过直接损伤皮肤黏膜致病,可以破坏表皮屏障功能,引起炎症介质释放。这类接触物具有以下特性:刺激性强,任何人接触后都可发病,无一定的潜伏期。举个例子:如果谁不小心把硫酸洒到身上,凡是酸流过的地方,都会出现界限清晰的红斑,甚至皮肤直接变性坏死。没有谁能幸免。也有一些物质刺激性较弱,例如:水、肥皂,一时接触不会有明显损伤,长时间反复接触,可以造成双手干燥、发红、脱屑,出现所谓的“主妇手”,专业点的叫法就是: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由接触性致敏物造成。这些致敏物没有刺激性,对绝大多数人无毒无害,只有少数人接触后会发病。它们本身大多是半抗原,人体接触后,在皮肤中转化成完全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这大约需要4天时间,称为诱导期。通俗说来就是从接触致敏物,到被机体当做“坏东西”认识并记住,大约需要4天。这个时候并没有发病。如果此时机体不再接触致敏物了,就进入了潜伏期。当任何时候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物质,免疫系统立刻就会认出它来,并马上进入战斗状态,产生抗体和炎症介质,试图把进入皮肤的“坏东西”清除掉。这时候皮肤就变成了战场,红斑、肿胀、水疱、瘙痒,等等依次展开,表现为典型的接触性皮炎,此称为激发期,一般在再次接触后24小时内就会发生。 出现了接触性皮炎怎么办?首先要彻底清除接触物,并避免再次接触。这既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炎症反应轻的接触性皮炎,仅仅去除接触物就可以自愈。对于炎症反应强烈的,应该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药、抗炎药,局部对症处理即可。 避免接触,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有时候却很难。 致病源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有时也很难发现。一般我们可以借助斑贴试验找出原因,再不行的,可以记生活日记。把每天用过的、吃过的东西,到过哪些地方,接触过什么样的环境等等,一一记录在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很多被我们平时忽略的因素可能就会浮出水面。找到致病源了,下一步就是针对性地避免。 对于不是非用不可的,比较好避免的,比如染发剂、化妆品,不再使用就好。 但有些东西,即使知道接触了不好,也不容易完全避开,例如:清水、肥皂。很多人会讲,我总不能不洗手吧?或者,我不可能不干活呀!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首先要做到尽量不接触。一定要接触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比如带手套洗衣、做饭。 但就是有一些情况不能完全避免,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护皮肤。一些很简单的措施就有效,比如随身带一只护手霜,经常涂抹,维护双手皮肤屏障。当刺激的强度足够弱时,就不足以累积出接触性皮炎了。 对于气态的,或者一些肉眼不可见、悬浮在空气中的有害物,首选避免进入这样的环境,其次可以穿长袖衣、戴口罩等等。 以上这些不管是否容易做到,但至少容易被我们意识到。还有些情况比较隐匿,不太容易发现。举两个例子。 有些人皮肤一接触了金属扣,或佩戴一些电镀饰品后,就会出很痒的疹子,斑贴试验提示金属镍过敏。好,我们以后不接触含镍的物品了,这回应该没事了吧?但当他们吃了大量海鲜后,周身可以出现对称性皮疹,临床上看起来很像湿疹,这其实是系统性接触性皮炎。这是因为海鲜中含有多量镍,通过食入接触仍然可以致病。如果意识不到这是因为镍过敏引起的,没能彻底避免,病情很难控制,有时会误以为是顽固性湿疹。 再比如,有些人喜欢吃野菜。平时吃了都很好,但如果大量食用野菜后日光暴晒,曝光部位可以红肿脱皮,出现日晒伤的表现。这是因为野菜中含有光敏成分,大量食用后使皮肤对光变敏感,导致的光毒性反应,也是一种接触性皮炎。除此以外还有光变应性皮炎,表现为日晒部位红斑、丘疹、水疱。很多药物也有光敏性,比如常用的四环素。所以,使用过这类物质后一定要很好防晒。 综上所述,接触性皮炎虽然很常见,但仍需要我们仔细辨别。做好防护,远离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