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怎么回事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出现不停挤眼、皱眉、清嗓子以及手足不由自主的快速运动时,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眼科、五官科、神经内科就诊,反复检查、治疗都没有效果,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在故意捣蛋,给予严厉批评,结果是越说越厉害。其实是孩子得了抽动症。儿童抽动症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的、快速、反复、非节律性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音。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运动性抽动:常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眨眼被认为是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抽动发作有加重与缓解相互交替的过程。抽动累及部位可以沿头面部、颈部、肩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顺序发展,部位可为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发声性抽动:发声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哼声、吼叫声、吭吭声、尖叫声等。儿童抽动症发作时间持续数周至数月我们叫短暂性抽动障碍,超过一年以上叫慢性抽动障碍。大多数抽动症发生在2-15岁,男孩比女孩发病多。抽动症是怎么发生的小儿抽动症可能是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1、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受惊吓,情感激动,忧伤,儿童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生活中经历不愉快的事件等。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家长对小孩管教过严、不良家庭环境等。2、躯体疾病: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咽炎、眼睛结膜炎、沙眼等局部刺激而产生。水痘、各型脑炎、肝炎等各种感染后,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抽动的突然起病,因此本病又有伴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药源性因素:儿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或中枢兴奋剂者。3、行为模仿:有些孩子对别人的眨眼、抽动鼻子、清嗓子等行为很有兴趣,反复模仿而逐渐行为固定下来。4、遗传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本病的机会要比没有者明显增高,故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抽动症有什么危害孩子发生抽动症时,往往由于外表不雅观,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议论或讥笑。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家长的担心。其实轻度的抽动症是可以自然消失的,也不会留有后遗症,大可不必过于忧虑。对于严重的抽动症或慢性抽动症,则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出现多动、冲动、行为,有些孩子出现逃学及品行问题,甚至于形成人格障碍,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所以要及时治疗。得了抽动症如何治疗抽动症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首先要治疗躯体疾病,如对小儿沙眼、结膜炎、鼻炎、扁桃体炎等原发病。其次,家长要知道孩子出现的症状不是孩子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孩子,也不要总的为些唠唠叨叨,越说孩子越紧张,症状就越重。这个病不会使孩子变傻,也不会使孩子变为精神病。家长要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要给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合理安排好患儿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可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适当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建议尽量不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电影或电视,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他极为反感的事情,如强迫练琴、超额的课外作业等等。当然,症状严重的孩子需医生帮助。本文系刘亦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崔永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小儿多动症有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动症有什么典型的表现?小儿多动症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注意力缺陷型,约占10%~15%。其典型症状就是孩子看起来非常安静,一动不动,但由于注意力差,总是走神。这种类型多发生于女孩子,孩子的智力水平正常甚至高于平均水平,但学习成绩就是差,上课老是走神。这种类型的孩子容易被忽视,因为很难想像到孩子这么安静、不好动,会被诊断是多动症。第二种是多动冲动型,占10%~15%,典型症状是孩子注意力正常,但是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不停地有小动作。比如在与别人交流时,这种孩子虽然并未注意别人在跟他说话,但是别人说的话他都能够听进去,也就是注意力正常,但是没法安静地听别人讲话。第三种是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混合型,也就是注意力差,又非常冲动,大部分孩子都属于这类,占70%左右。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缺陷具体会有哪些表现?①患儿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没有耐心学习,总是想和同学说话,或者总是走神;②患儿写作业特别慢,还老是出现错误,因为孩子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别的东西,没法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或者总是马马虎虎,想问题不够细致周全;③有的孩子记忆力差,记不住东西,总是丢三落四的,比如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孩子回家就忘了。这些都是患儿注意力差的表现。多动患儿的活动过度、情绪不稳会出现哪些表现?多动患儿的活动过度表现为小动作多,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比如课堂上,老师要求孩子们手背后、脚并齐,坐端正,但是患儿往往做不到,手里经常会摆弄一些东西或者跟别的同学说话;有的孩子甚至在座位上坐不住,总想离开座位到处走动。患儿情绪不稳定会表现为干任何事都非常着急,不能安静等候,比如没有耐心排队而总想插队;或者老师提问时,还没有把问题说完,孩子就已经把手举得高高的了;或者考试的时候经常漏掉一些题目,就以为做完了要交卷;另外就是干任何事都不考虑后果,想起来就干,不会三思而后行,再危险的地方也敢爬,再危险的事也敢做,这类孩子经常出现一些危险的行为而导致不良的后果。对于患儿的这些行为,孩子自己有感知吗?其实孩子自己也不愿意这么做,因为患儿的这些行为和别人不一样,总会受到批评,孩子也希望自己做得很优秀,并不是故意调皮捣蛋的,只是患儿自己控制不住。本文系崔永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有的孩子性格就是马虎大意、丢三落四,是否可以说就是多动症?诊断多动症时不能只看孩子马虎大意、丢三落四,最重要的是要评估孩子注意力缺陷、冲动和多动等症状的程度。可能有的孩子就是粗心大意的性格,这是一种正常的性格特征,但确实部分粗心大意的人就是多动症。与正常的活泼孩子相比,多动患儿有何不同?如果是正常的活泼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其自控能力越来越强,渐渐地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而多动症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其注意力只会越来越差,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糟糕,且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孩子的整体素质都会下降。如何区分孩子是多动还是顽皮好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区分多动和好动。第一,假设家长带孩子到非常陌生、庄重严肃的场合,除了家长,孩子谁都不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人群都是陌生的,那么在最初几分钟之内,孩子正常的心理反应就是带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有些胆怯,紧跟着家长,只有在一段时间后,熟悉了环境、和周围的人混熟了,才会显得轻松活泼一些;而多动患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都不会出现距离感,不管见到谁,第一面就是自来熟,主动翻别人的东西,拿来就玩。第二,顽皮好动的孩子写作业比较快,因为老想着赶紧写完,就可以省出时间玩了,一个小时的作业50分钟就做完,所以作业写得很潦草,但是绝对不拖拉;而多动症患儿写作业非常慢,老是一边写一边玩,中间有许多小插曲。本文系崔永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ADHD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早期的患儿,家长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而心理行为干预无任何不良反应,家长愿意接受和配合,父母行为的改善有益于ADHD治疗;父母或医生对需要进行行为康复的孩子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①支持性心理治疗: 主诊医师与患儿沟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不丧失应有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患儿克服不良行为的信心,与家长配合共同提高患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②行为矫正:医生与患儿父母沟通,并与儿童、家人一起制定个体化、可行的行为干预措施,以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及惩罚的方式矫正患儿行为,使患儿掌握适当的社交技能,以更好地在各种环境下生活学习。③疏泄疗法: 让患儿把对父母的不满及对事物的负性情绪讲出来或写出来,使患儿的不满情绪得到释放,进而能与父母一起合作融洽相处,增强亲子关系; 嘱患儿多做户外及躯体训练活动,使其旺盛的精力释放出来,过多能量得到疏泄,在上课和做功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④家庭支持治疗: 父母与患儿一起参与探讨,帮助家长认识到 ADHD 是一种疾病,患儿多动、冲动和自控能力差的行为并非故意; 给予患儿活动的权利和机会,告知父母不能用单纯的惩罚来对待患儿,这样不但不能纠正不良行为,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 父母对患儿的教育方法应一致,多理解鼓励患儿,采取奖励与温和惩罚的方式,多发现优点,树立患儿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长和患儿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本文系常燕群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合理的归因,让孩子远离自我攻击 16岁的小C是从急诊科转来科室住院的,见到她时,小C已经在病区睡了一晚了,睡眼惺忪的她看起来温柔而平静,只是手臂上厚厚的纱布告诉我,她在前一夜发生了严重的自残行为,用美工刀在手臂、手腕划了很多刀。与小C的平静相比,妈妈和爸爸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有这样过激的行为。“听话”、“懂事”、“自觉”,这几个词是我在了解情况时听到最多的词语。在妈妈眼里,女儿从来没有在学习上让自己操过心,每天下班回家,女儿一定是自觉的在自己房间写作业、复习功课。在爸爸眼里,女儿的生活规划的井井有条,几点钟学习、几点钟娱乐、几点钟睡觉,早晨从来不会赖床,闹钟一响就自觉起床了,倒是有时候自己会晚起。在老师眼里,小C是学习踏实的好学生,是可以信赖的好班干部,学校组织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班级里没有人愿意先报名,都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C毅然带头报名,并组织班级排练、比赛。在同学眼里,小C时神一般的存在,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她不能攻克的难题,“有问题,找小C”,是他们班级的口号。当我把这些溢美之词告诉小C的时候,她没有开心的笑,也没有像其他女孩子一般的一脸娇羞,反而是紧缩了双眉。她告诉我,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样,因为稍不留神就会出现纰漏,任何一点点的失误,在小C看来都是无法原谅的,因为她更加渴望自己是一个人人夸赞的好孩子。她敏感、追求完美,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察言观色,小的时候自己洗手不小心把水洒在了洗手间地板上,妈妈打扫时只是皱了皱眉头,就能让小C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她觉得自己错了、自己不应该给妈妈添麻烦;同学之间有时开玩笑,会说别的同学一些闲话,她马上就会借故躲得远远的,因为她觉得说闲话是非常不好的事情,自己绝对不能做。小C一天天长大,烦恼也似乎一天天增多了。从初二开始,几个男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超过了自己;自己的班长职务虽然没有变,可是很多同学更愿意和副班长一起聊天说话;班级里满脸青春痘的女生都收到了男孩子偷偷传的纸条,自己却从来没有男孩子和自己搭讪……用小C自己的话说,她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有哪里是比任何人强的,反而时时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更可怕的是,缺点似乎越来越多了,多的自己都来不及改正,多的让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终于在一次月考没有考出理想成绩的夜晚,她拿起美工刀挥向自己的手臂。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归因的系统,同样是考试失利,有的孩子会外归因为题目出的太难、老师没有提前说要考试等,有的孩子就会内归因为自己疏忽大意了、自己没有认真复习和巩固。合理的归因会提高一个人的自我约束力和能动性,但是如果内归因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就会演变成无休止的自我攻击。我送给小C一本书,书名叫《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她答应我会认真的阅读,尽量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尽量不再对自己进行攻击。出院的日子到了,小C特意为我展示了她已经拆线康复的手臂。她告诉我,如果在原先,她会把伤疤隐藏的严严实实,因为那会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不完美,但是现在她不会了,我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伤疤是她人生的里程碑,她需要换个活法继续下去了。本文系康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失去人生的支点,快乐注定是奢侈的和小A的出场不太一样,小B的出现多少带有一些戏剧色彩,在一个门诊日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在走廊看到了僵在那里的父子俩,父亲拉扯着小B的袖管,明显是已经筋疲力尽,而小B则像一尊雕塑一般伫立在那,表情严肃,紧咬牙关。小B说他自己非常迷茫,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如同过山车一般,有的时候开心的不要不要的。但有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好像无依无靠的苦孩子。说到这里,父亲突然间就发起了脾气:“无依无靠的苦孩子?哪个15岁的苦孩子到现在还要父母亲把早饭端到床边吃?哪个15岁的苦孩子到现在还不会自己系鞋带?又有哪一个苦孩子到现在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小B默不作声,垂头丧气的蜷缩在咨询室的角落,看起来那么的痛苦,那么的无助。父亲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有了说不完的话。夫妻两人都是普通工人,收入有限,但是为了孩子,他们借钱贷款买了学区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小B也很争气,顺利考进了高中重点班。看见自己的儿子挺争气,小B父母打心眼里开心,默默盘算着儿子将来顺利考上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再也不用像自己一样在车间累死累活。可是事与愿违,自从上了高中,小B的情绪就真的坐了过山车,今天回来活蹦乱跳,开开心心的,明天回来可能就闷闷不乐,动不动就发脾气。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小B不开心的频率越来越高,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终于在两天前,小B死活也不肯去学校学习了,任凭父母劝说、打骂,就是不愿改变决定。小B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我的人生除了学习,没有别的任何事情,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我爸妈生我出来就是为了学习的”。在一个人整个人生的轨迹当中,学习绝对是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事情,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本应还需要学习很多方面的技能,比如生活技能、比如交往的技能,这些领域的技能就像一根根柱子,支撑着孩子的整个人生,他们在每一件事的成功完成后享受自己的生活,而我们的家长如果拆掉了孩子其他的那些人生的柱子,无形中剥夺了他们的其他成长机会,也剥夺了孩子们寻求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小B在咨询两个月以后,突然有一天发给我一个图片,那是一盘一半已经有些焦糊的煎蛋,我问他好吃吗?他回我:“糊了,就吃了一小口”,隔了很久他又发来一条信息:“但是,挺开心的”。本文系康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让人快乐的过程,其中的辛酸和汗水,每个人恐怕都深有体会。在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太多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学海无涯苦作舟”,即便是这样,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失去快乐的理由。1,客观地评价自己,是寻找快乐的基础小A是和妈妈手拉手进入到咨询室的,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妈妈难掩对自己女儿的宠爱。小A上的是重点高中,又因为成绩不错被调进了年级的重点班,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她乐观开朗,体育成绩也挺好,与人友善,很多老师都很喜欢她,只是在重点班,因为人才济济,她的考试成绩一直在班级中游徘徊,在妈妈眼里,女儿一直是令他骄傲的好孩子。可是自从进了重点班,小A的笑容就越来越少了,总是觉得不开心,原先的田径社团也不想再参加了,甚至学习委员的职务也让她自己辞去了,和妈妈的关系原先一直是亲如姐妹,现在也开始出现了问题,小A动不动就会冲妈妈发火。说到伤心处,妈妈也是眼泪婆娑,自己多年来都是对孩子没有特别的要求,她自己也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自认为是一个开明的妈妈,每次孩子考试欠佳回来,都会报以鼓励和夸赞。就拿最近的一次月考,小A考了班级中下,自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妈妈也觉得考的不太理想,但是又觉得不能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从旁劝慰:“我们女儿聪明又伶俐,一直都是好学生,妈妈相信你下次能够考好的。”本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孩子却有了强烈反应,小A马上开始烦躁起来,抱怨妈妈不理解自己、不支持自己,摔门而出,很晚才回家来。客观的评价,是寻找快乐的基础,小A的妈妈恰恰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们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容易走极端:一方面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的太紧、太全面,另一方面是有的家长更愿意完全相信孩子的自主能力。这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看看人家孩子”型和“我们相信你”型。相对于低年级的循循善诱,高年级孩子开始养成各自独立的学习方法,家长应当教会孩子客观的评价自我,而不是盲目的自我否定或者自我肯定。小A的怒气就是源于母亲对于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反映,在妈妈来看,多鼓励多表扬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调整情绪迎接后面的学习;而在孩子看来,无论自己考试好或者坏,妈妈都会鼓励和安慰自己,那说明妈妈没有真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因此她会觉得不被理解,会觉得失望和无助。小A告诉我,她更想听到的是妈妈能客观的评价她的考试情况。本文系康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上多动症的孩子会出现: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协调动作缺陷等特点。即使他们知道上课要专心听,却控制不住自己,很难自觉、持久地集中注意力。而我们之所以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是因为大脑的神经细胞之间有足够的神经介质传递信息,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大脑细胞间这种神经介质的则浓度不够,使得信息不易传达,因此出现上面这些问题。和自闭症一样,不了解的常人往往会把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当成没有教养的熊孩子,而实际上,多动症是一种有神经生理基础并且遗传度高达76%的综合症。据国际统计数字显示,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7%。以此推算,在中国大约有2000万这样的孩子,在自闭症孩子中,也存在不少同时合并多动症的情况。[ 听医生的话 ]如果自闭症合并多动症,如何正确处理?Q&AQ:国内目前儿童多动症的普遍性如何?A:我认为国际上公认的5%左右的数据在国内也是适用的,估计中国有2000万这样的孩子,但是实际到门诊来寻求帮助的并不多,一个是因为家长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也许觉得就是长大了就好了,不愿意去治疗,又或者是症状比较轻微,没有意识到这是种病,觉得只是孩子调皮。Q:多动症是用什么方式来诊断的?A:虽然多动症是有神经生理基础并且遗传度高达76%(遗传度是指疾病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的一种综合症,但是其中导致障碍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依然复杂,现在的医学器材还无法通过客观测量数据来诊断多动症。所以仍然是要通过对临床症状的主观评测来诊断,但是这也并不是说自己填一张量表那么简单,还是要通过专业人士的综合评量。Q:如果被诊断为多动症,会建议进行哪些治疗?A: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多动症治疗指南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都是建议综合治疗方案,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还要运用行为矫正的一些方法、给予社会心理支持、包括家长老师对孩子的管教方法和态度都要有所调整。如果孩子症状比较轻,年龄比较小,比方说幼儿园阶段,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方法作行为治疗,但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那么结合药物治疗也是有必要的。Q:对于自闭症合并多动症的情况呢,该如何治疗?A:如果asd(自闭症谱系障碍))合并有多动或注意缺陷,达到了adhd诊断标准,也可以同时诊断asd和adhd。治疗adhd的方案同样适用asd共患adhd,除了用专注达和择思达治疗外,也可以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asd合并的破坏性行为和多动行为,但其副作用比前二者要大。除药物治疗必要外,家长老师接纳理解和包容孩子同样重要,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对于adhd会否共患其他心理障碍非常重要。Q:对于“孩子长大就好了”的说法,您怎么看?A:并没有那么乐观,现在的观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能是持续一生的一种慢性病,70-80%会持续到青春期,30-50%甚至会持续到成年,但是在成年时期和儿童时期的症状是不一样的,不一定表现为多动冲动,注意缺陷持续可能表现为做事没有条例,没有组织,感觉这个人很难静下心,日常生活丢三落四,容易健忘。另外大概70%的多动症儿童成长后会合并一些其他的心理障碍,比如说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焦虑,强迫,抑郁等等,所以必须加强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课外了解几个重要特征分辨多动症一般来说,分辨孩子是否为多动症(ADD/ADHD)有以下几个特征:1.专注力弱容易分心难于听从指令和难以集中精神时常不能自发地完成工作不留意细节,常犯不小心的错误未能留心别人的说话常常遗失书本、文具及其他物件2.过分活跃总停不下来难以安静地坐着或玩耍说话过多3.运动在游戏或其他活动时不能安静地轮候做事不经思考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或活动这些症状在很多场合多有出现,不光是在学校或家里。如果孩子只是在家中有表现,我们更应该考虑孩子是否有抑郁,或是孩子与家长相处的问题。另一点,症状在7岁前明显表现出来,由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学方面的紊乱,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个体应该是出生是就带有此种紊乱,甚至有报告称在胎儿期就显示出胎动较多。该量表仅供大人参考,是否确诊ADHD必须经过专业人士评估诊断。
抽动症孩子不自主的抽动和异常发声常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评论,使患儿产生自卑、敏感和多疑,情绪稳定性差,控制性差,易激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易表现出违纪和攻击行为。他们也不愿出头露面,社交退缩,越紧张越自卑,症状就越严重,症状越严重就越容易紧张自卑和敏感,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痛苦不堪却又无助,如果此时此时父母还唠叨、过分限制,没完没了的指责,就会像伤口上撒盐。所以,必须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指导患儿和父母正确认识症状,可以比喻其就像患了感冒突然打喷嚏一样,自己是控制不了的,并不是多么恶劣的行径,也不会出现令人恐慌的未知的后果,这非常有利于减轻患儿出现秽语和猥亵动作时造成的周围人的不安和恐慌,应帮助患儿的家长和老师理解患儿疾病的性质和特征,说明是疾病的问题而不是孩子调皮捣蛋、故意做作,特别是不自主的秽语和猥亵行为,不要归于品行或道德问题,同时要通过老师教育同学不要歧视患儿,区别对待,以取得他们的合作和支持,从而耐心帮助。从抽动症患儿常见的诱发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培养患儿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减少对抽动症状的关注和引导患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总是拖到不能再拖了才开始写,不盯着就不做,边写边玩,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没有耐心……这哪里是“别家的多动症儿童”,分明就是自己家孩子么。一些描述儿童多动症的宣传文章,总是以这些现象来形容小患者的症状,于是一大批焦虑的妈妈们频频中招,开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患上了多动症。的确,正如北京大学妇儿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韩颖的介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英文缩写为ADHD)患儿比例不算低,在我国学龄儿童中目前为4.31%-5.83%,即全国约有1500万患儿。但是,好动不等于多动。如何区分二者呢,不妨看看以下几点。首先,有无场合性和时间性:ADHD孩子的多动和冲动是不分场合的,比如大家非常安静地在教室里上课,他会突然发出怪声。而天性好动的孩子,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就会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其次,有无目的性:ADHD孩子的多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他们往往意志力薄弱,做事有始无终,常常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去换另一件事情。而好动儿童具有较强的意志力,他们的活动常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第三,有无真正的兴趣爱好:ADHD孩子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好动儿童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能全神贯注,并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第四,是否可被理解:ADHD孩子的多动和冲动往往没有原因,常常使人难以理解。而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也往往事出有因。第五,与伙伴的关系:ADHD的孩子往往伙伴关系不好,常常说“他们不和我玩”。而好动儿童的伙伴关系一般较好。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难以安坐,经常插话,难以听从命令,别人和他讲话时,经常心不在焉,经常出现冒险行动而不顾后果,老师、家长就应警惕是否是ADHD。韩颖特别强调,ADHD症状是由些过度活动、行为冲动、维持注意困难三个根本问题组成的,而这常常又会引发学习问题、对抗和品行问题、情感不稳等一系列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问题。尤其小学“三年级”,是ADHD儿童最常“触礁”的时间,因为三年级的孩子需要独立完成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ADHD儿童会逐渐至完全不适应。所以常常主动违抗大人的要求、易激怒、发脾气、破坏学校纪律、家规和小伙伴交往的规则,甚至升级为攻击行为。据统计,约20%的ADHD儿童可能出现更为严重激烈的情感发作,冲动不顾后果,爆发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目前国内外的专家指南均将药物治疗作为ADHD的治疗首选,最快且最有效的。对大多数ADHD患儿来讲,单纯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效果不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直接针对病因,使脑内重要化学物质恢复正常水平,直接控制疾病症状。韩颖的一个小患者彬彬在服药后多动症状明显减轻,注意时间延长,能够专心听课,主动做作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出错率降低。自尊心提高了,也不再跟同学打闹了,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一次,他还对妈妈说——“我感觉好像现在自己能管得住自己了!”有些家长担心药物对孩子的副作用,不积极治疗,韩颖提醒,如果不经治疗,学龄期多动症儿童70%症状将持续到青春期。尽管大多数孩子的多动水平会降低,但可能出现学习困难、和家长老师对抗、违纪、攻击、逃学或被停课,约有35%的人开始酗酒,甚至吸毒。而且,30%的多动症儿童症状将一直延续到成年。他们常有不良的工作记录和低靡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上显得力不从心,无法独立工作,不能守时并按时完成任务,不能持续、高效地工作,无法与同事友好相处。因此频繁更换工作,社会经济地位常常低于其他人,出现反社会行为、药物成瘾、违法犯罪的危险性也是一般人的5-10倍。所以,家长不但不应排斥药物治疗,还应在孩子服药期间,积极配合,严格遵循大夫提示——监督服药,加强药物保管,不让患儿自己取用,以免发生意外,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变化——比如,注意力方面,做作业是否比以前专心,抗干扰情况,主动性,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时间,正确率;是否注意听别人讲话,生活的秩序性,物品的保管与携带;活动量方面,小动作、大动作、精力、语量、语调;反应性方面,有无抢话、插话、突然的行为,耐心;其它方面,如心情、伙伴关系、亲子关系是否越来越好;副反应方面,饮食、睡眠等有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最不能忽视的是,还要与老师更频繁地交流患儿在学校的表现,提醒、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