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CT技术的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肺部小结节的病人越来越多,我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询问一些有关的问题,他们的困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把它们加以整理,写出来,希望能给患者带来帮助问:肺部微小结节是什么?答:通常指的是肺部CT发现的小结节,大小一般数毫米到1厘米左右,可以是实性的,也可以是磨玻璃样得,可以是一个,有时可以发现多个,可以在一侧肺叶,有时可以同时在两个肺叶。问:我每年都查体,怎么以前没有,这次就有了呢?答:有两个可能,一是前一次的检查没有发现,这和您做检查医院的设备和看片子的大夫有关,简单讲,设备不好,小结节照不出来,大夫水平差些,照出来了,看不出来;另一种可能,新出现的,以前确实没有。问:我也上网查了,怎么好像肺部小结节的病人挺多的呢?答:是的,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薄层扫描及低剂量的应用,微小结节的检出率也呈明显增加,简单讲就是CT越来越清楚了,以前发现不了的病变现在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了。问:这些小结节到底是什么?怎么形成的呢?答: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良性的,病因包括急性炎症、机化性肺炎、出血、局限性肺间质纤维化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另一个就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恶性的,就是肺癌。问:我肺上的结节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答:这个问题是所有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但也经常是医生最不好回答的问题。通常,肺部病变在CT上的表现,良、恶性是有区别的,各有其特征,但微小结节确经常难以判断,原因也简单,病变太小了,很多时候,它在CT上缺少特异性的表现,而且绝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问:我听说有一种PET-CT检查,有用吗?答:PET-CT是用来鉴别良恶性的检查,但对于小于10毫米的病变,它的作用是很小的,且检查是自费的,较为昂贵,不建议做。但常规的检查是有必要的,特别是肿瘤标记物的检查。问:既然发现肺部的结节,可又不知道是什么,那我该怎么办呢?答: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观察,目的就是看肺部结节是否有变化,因为如果是良性的病变,一般结节是不会增大的,甚至可能逐渐缩小或消失,而如果是恶性的,则可以在较短时间里增大;第二种方法是积极一些,采取手术切除。问:如何观察呢?观察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答:通常是每隔三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建议坚持1到2年,每次对比结节的变化与否,同时建议每次抽血做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好处是没有损伤,也比较简单,不好的地方是可能在这期间,会因有这个结节的伴随而心理受到困扰,而如果万一是恶性的,延期治疗对治疗的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问:如果手术,如何做呢?手术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答:手术根据病变的位置,一般都采用胸腔镜的微创手术,做局部的带有肺结节的肺组织切除,切除后立即送快速病理,半小时后即可知道病变的性质,如为良性,手术结束,如为癌,则做扩大的楔形切除或做肺叶切除,同时清扫纵膈的淋巴结。手术的好处是立刻知道病变的性质,同时做出根治性的治疗。不好的地方是,毕竟还是一台手术,损伤、并发症等情况虽然较少,但可能还是存在的。问:我就诊了很多的医生,有的叫我观察,有的叫我手术,我该听谁的呢?答:您一定要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就是对于肺部微小结节,只凭CT诊断,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作为一个医生,不管是建议您观察,还是手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允许的,也没有对错之分。您不要因为观察后是恶性的,而后悔没有做手术,也不要因为做手术后是良性的而后悔被我们大夫切了一刀。问:我很纠结,真的很烦恼,到底如何选择呢?答:如果您的CT报告上对结节的描述有这样的字眼:直径>10 mm,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病变呈磨玻璃样改变等,或观察后结节增大,则癌的可能增大,强烈建议您手术。如果这些都没有……怎么说呢,建议权在我们大夫,而选择权利还是在您。目前,国际上对于肺部的微小结节的治疗,已逐渐趋向于积极的手术,原因一是微创手术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二是癌的治疗,强调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对于癌性的微小结节的手术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已基本等同于良性病变,而如果观察后,病变增大,甚至出现转移,则治愈率会大大降低。问:手术损伤大吗?能治愈吗?会不会有风险?有没有后遗症?答:手术是采用胸腔镜微创方法,就是在患者身上打2个小孔,手术时间如只做肺组织部分切除,用20-30分钟,如是癌需做肺叶切除,则60-90分钟,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饮食不限。恢复好后没有后遗症。问:可我还是害怕手术,还是对手术有顾虑,就没有别的方法吗?答:好吧,这么说吧,发现了肺部的小结节,我们大夫也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办法,既没有损伤,也没有并发症,即能迅速做出明确诊断,也能把它彻底治愈,还终身不复发,但现实是没有,所以我们会和您一起,斟酌利弊,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法,来对抗这个烦人的“小东西”。问:您讲的我都明白,可还是做不了决定,感觉左右为难,怎么办?答:噢,理解您,但是大夫也要疯了!这么说吧,在这个疾病中,您的决定可能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中占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的承受能力,比如我这么描述,这个肺部结节,80%是良性的,20%是恶性的,如果您能够接受20%的恶性可能,如果您不会在观察过程中总寝食不安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可以选择观察。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人可能因为1%的恶性都愿意积极的选择手术。如果您一定要大夫帮您做决定,在充分的检查和看片子后,如果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的可能,哪怕只是较小的可能,我趋向于建议积极的手术治疗。您能理解吗?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看一下我的下一篇文章,有我临床上遇到的几个真实病例和分析,看看有没有和您相似的地方,可能对您会有些帮助。问:如果我想找您就诊,如何联系?您那里可以做这个手术吗?答:同仁医院是三甲综合医院,有大量的病人就诊。肺部手术是我们胸外科的常规手术,胸腔镜的微创手术已非常成熟。对于肺部微小结节,我们和放射科合作,术前做精确定位,完全能够做到精准的诊治。如有需要我的帮助,可以通过好大夫网站和我联系,或通过好大夫网站预约挂号,也可联系后直接到我门诊加号(每周二全天门诊)。如来就诊,一定把所有检查资料带齐,以免延长检查时间。本文系于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肺部小结节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患者在发现病变后的犹疑、痛苦、纠结、彷徨经常会在其身上表现出来,如何为他(她)们圆满的解决心理和身体上的困扰,也愈发的成为我工作的重点,下面我把近期临床上遇到的几个病例和大家分享,希望患者们能从中对肺部小结节有近一步的了解,从而积极、乐观的面对因涉及患者隐私,我这里把名字都隐去了,请读者理解病例一患者女性,57岁,因查体做肺部CT发现肺结节,没有任何症状。CT报告: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可见磨玻璃密度结节影,边界尚清,边缘毛糙,可见分叶,最大直径约15毫米,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CT病变见下图患者于门诊与我沟通后,没有犹豫,立即入院,完善检查后,我为她做了胸腔镜手术,先做了局部楔形切除,术中送快速病理,回报“肺腺癌”,于是继续在胸腔镜下做了右下肺切除并淋巴结的清扫,术后恢复好。术后病理回报术中清扫的淋巴结发现两枚转移。于是又给予了四个周期的预防性化疗。目前情况良好,定期复查。医生总结:患者的病变呈典型的磨玻璃样病变,且直径大于1厘米,术前评估恶性可能大,患者配合良好,积极接受手术,术后恢复好,病理虽有淋巴结转移,但仍属中早期,医学上叫ⅡA期,治愈率可以达到60-70%。如没有手术而是继续观察,后果不堪设想。病例二患者女性,68岁,因感冒后做肺部CT发现肺部结节,感冒痊愈后没有任何症状。CT报告:左肺下叶背段近胸膜处可见一实性密度小结节,直径约9毫米,密度较均匀,边缘欠规则。纵膈可见多个小淋巴结。CT病变见下图患者与医生沟通后,经考虑,入院治疗。在完善检查后,我为她做了胸腔镜手术,先做了局部楔形切除,术中送快速病理,回报“肺腺癌”,于是继续在胸腔镜下做了左下肺叶切除并淋巴结的清扫,术后恢复非常好。术后病理切除的淋巴结均没有出现转移。病变为最早期,不需要做化疗,出院后定期复查。医生总结:患者病变不十分典型,考虑恶性可能较大,在慎重考虑后建议患者手术,患者得到建议后也经过反复的考虑,下决心做了手术,术后证实为肺癌最早期,医学上叫ⅠA期,治愈率可以达到70-90% 。手术是非常“值得”的。病例三患者女性,56岁,因咳嗽就诊,做CT发现肺部结节。CT报告:右肺上叶胸膜下小结节影,边界清晰,直径约6毫米。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CT病变见下图患者于我门诊就诊后,看片子,考虑良性可能大,建议她定期复查。三个月后,复查CT病变没有变化,建议继续观察。但患者因家里长辈有过肺癌病史,对于肺部病变非常困扰,影响生活、工作,要求手术,明确诊断,经多次沟通后,我为她做了胸腔镜手术,做了局部肺病变楔形切除,术中送快速病理,回报“硬化性结节”,为良性病变,手术于是结束。术后恢复好,5天出院。医生总结:该患者CT发现的病变,考虑良性可能大,原则上是可以观察的,但因不能百分之百的确定不是恶性病变,患者心理压力大,在患者的要求下,经反复沟通后,做了微创手术,术后病理证实是良性的,患者高兴、满意的出院。治疗因人而异,对她来讲也是“值得”的。病例四患者男性,62岁,因查体做肺部CT发现肺结节,没有任何症状。CT报告:右肺中叶外测段可见一结节影,约4*6毫米,边缘可见纤维条索影,牵拉水平裂。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CT病变见下图患者于我门诊就诊后,看片子,考虑良性可能大,建议他定期复查。但患者因长期大量吸烟,惧怕肺癌,对于肺部病变非常困扰,强烈要求手术,明确诊断。经多次沟通后,我为他做了胸腔镜手术,做了局部肺病变楔形切除,术中送快速病理,回报“孤立性纤维瘤”,是良性病变,于是手术结束。术后恢复好,6天出院。医生总结:这个患者和上一个患者有相近的特点,都是良性可能大,但都心理负担重,且不能完全除外恶性病变,故采取了积极的手术。微创手术的成熟发展给这一类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可以用最小的损伤换来确切的诊断。但除外患者心理因素,单从CT表现的病变特点来看,我还是认为这两个病人是可以密切观察的。病例五患者女性,49岁,因查体做肺部CT发现肺结节,没有任何症状。CT报告: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可见一小结节影,直径约5毫米,边缘欠清晰,密度不均。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CT病变见下图患者于我门诊就诊后,看片子,考虑病变较小,建议她定期复查。患者回家后,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坚决要求手术,与医生沟通后,入院治疗。在完善检查后,我为她做了胸腔镜手术,先做了局部楔形切除,术中送快速病理,回报“肺腺癌”,于是继续在胸腔镜下做了右下肺叶切除,并淋巴结的清扫,术后恢复非常好。术后病理报告切除的淋巴结均没有出现转移。病变为最早期,不需要做化疗,出院后定期复查。医生总结:这个患者发现的病变很小,直径只有5毫米,原则上是可以密切观察的。当然患者的积极使得她得到了超早期的及时治疗,术后的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医学上叫ⅠA期,治愈率可以达到70-90% 。但实话实说,如果以后在门诊看到类似特点的病变,我可能还是会犹豫,因为病变太小了,可能还是会建议观察。也说明肺部小结节的诊断确实是较困难的。对于肺部小结节的体会:门诊中我碰到的肺部小结节确实越来越多,但诊断起来经常还是很困难的。对于女性病人,具有磨玻璃样的改变,病变大于7毫米,提示更加要警惕(具体可以看一下我的上一篇文章)。我感觉,对于肺部小结节病变治疗的选择,从患者耐受度而言,因人而异,从病变特点考虑,因病而异。做了手术,如果是恶性的,您应该高兴、庆幸,因为在早期就发现并解决了它;如果是良性的,您更应该高兴,因为您再也不要为它担心;如果医生建议您观察,您应该从心理上接受它,不让它成为负担,定期复查;如果观察期间发生了变化,不要后悔沮丧,积极的治疗战胜它。总之,有了肺部小结节,不可怕,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治疗,充分的沟通是必要的,让我们医生和您一起去面对它吧!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询问一些有关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的问题,他们的困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把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写出来,希望能给患者带来帮助。问:反酸、烧心是怎么回事呢?进食后如何产生烧心症状?答:反酸、烧心是一种症状的描述,是胸骨后烧灼感的一种常用术语。正常情况时,食物经食管进入胃,被胃酸和酶消化,但胃里的东西不会反流到食管。当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胃里的东西---胃酸和酶便会在食管里为所欲为,产生刺激和炎症,于是患者就有了反酸、烧心等不适,有的病人还可有咳嗽、进食哽噎、哮喘、咽喉炎、心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问:产生这些反流并引起症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答:原因很多,比如食管功能障碍、胃功能障碍、糖尿病、免疫疾病等等,我这里要和大家讲的是,罪魁祸首之一,食管裂孔疝。为什么只说裂孔疝呢?因为裂孔疝引起的疾病,目前是研究最清楚的,也是能通过外科手术根本解决的。其他病因引起的反酸、食管炎,一般只有靠药物才可能控制。问:食管裂孔疝是怎么回事?它是如何引起食管炎的呢?答:如果我用医学术语,恐怕您会看晕的!好吧,通俗的说,正常人,胃在肚子里,而食管裂孔疝的病人,胃确任性的让自己的一部分跑到了胸腔里,于是,问题出现了,由于部分胃到了胸腔,胃里的东西可以自由的反流到食管,我们知道胃里有胃酸,它们反流到食管,就会烧灼食管引起食管炎,进而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问:反酸伴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是否都需要手术治疗?答:当然不是,必须要查清楚反酸的原因,到正规的大医院做检查,我们现在也困惑的问题是不但是病人,很多时候还是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认知也是不足的,即使是做了相应的检查,比如胃镜等,操作的大夫也可能看不出来,就是咱们所说的漏诊。所以我们只能建议患者去有经验的医院就诊。原则上有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建议手术治疗,如没有,还是采取保守治疗。问:有食管裂孔疝是否都需要做手术治疗?答:当然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有食管裂孔疝,但并不一定有症状,只有那些有裂孔疝,而且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并伴有反流的症状,如反酸、胸骨后痛、咳嗽、哮喘等时候,才考虑手术治疗。当然,手术前我们还要给病人一个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问:我有裂孔疝,也有反酸的症状,但我吃药就可以控制症状,还需要手术吗?答:简单讲,这种反酸是由裂孔疝引起的,药物治疗只能强行抑制胃酸的分泌,让你无酸可反,当然就没症状了,但咱们胃内的酸是每天都要正常分泌的,它是参与消化的重要成员,好了,问题来了,不能停药,一旦停药,症状马上复发;不停药,长期服用,消化功能必然受影响,且可能带来胃上长多发的腺瘤、贫血等很多副作用,这就是咱们老百姓所说的,治标不治本。而手术呢,可从根本上治愈裂孔疝,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就是咱们医生所说的,病因治疗,一劳永逸。问:我明白了,但是害怕手术,要在我身上切口,是不是损伤很大呢,手术是不是有风险呢答:坦率的讲,所以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开车是有风险的,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可为什么只要条件允许,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开车呢?其实很好解释,因为什么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但我们的选择一定是利大于弊的一面。手术是有一定的风险,但首先我们有点倒霉的得了这种病,为了治好它,有时候就要冒些风险,而且这些风险从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把它降到最低的。所以,有病不能躲,而是要选择能打败它的最佳方法,哪怕付出一些代价,比如身上被大夫切开几个小口。问:那到底手术有多大损伤呢?答:治疗裂孔疝的手术损伤是很小的,还是举个例子,阑尾炎手术,我们大家都还知道吧,小手术,但即使是所谓的小手术,还是要切除我们身体的东西---阑尾,而裂孔疝的手术任何东西都不切除,我们大夫所作的只是用微创的方法在您肚子里适当的部位缝合几针,手术就完成了,所以损伤可以说是很小的,但解决的问题对患者来讲确是很大的。问:那手术是如何做的呢?答: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如果我用专业的术语解答,恐怕您会如听天书。好吧,通俗的说,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裂孔疝简单讲就是胃从它正常的位置—腹腔(肚子),十分任性的跑到了胸腔,那我们外科大夫要做的就是把胃请回它该好好呆的地方-----腹腔,还没有完,我们要缝合几针,把胃固定住,使它再也不能随意的活动给主人带来病痛。通常我们是缝合4针。问:微创手术是怎么回事?答:微创手术这里指的是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是一种光纤可视设备,它可以穿过腹壁对腹腔内的器官进行检查。这种设备可将体内的信息传输到显示器上,外科医生通过屏幕就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相对于传统手术或开放性手术而言,后者需要做很大的切口来暴露术野,而腔镜手术则不需要做这种大切口,通常我们会在病人肚子上切4-5个数毫米的小孔,然后使用特殊的外科器械就可以完成手术了。 问:手术大约多长时间?术后恢复要多长时间?答:手术一般30-60分钟。术后第一天病人就可以下地,一般2-3天就可以进食,5-7天就可以出院了。问:手术的副作用有哪些?术后注意些什么呢? 答:术后患者会感到小切口部位有些疼痛,但通常是可以忍受的,而且几天后就会消失。术后吞咽困难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其表现多样。这种情况会持续几天至几个月,平均1个月左右,会逐渐好转。患者能进食流质食物时仍然要小心,应当避免冷冻食品,以防食管痉挛的发生。 患者出院后几周内还应避免食用面包、肉类以及未经加工过的蔬菜。当吞咽障碍完全解除时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了。问: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有多少? 答:这是患者最常提出的问题,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影响手术的因素非常多,没有一个医生可以在术前向患者打保票……噢,您可能不想听这些,好吧,这么说,对于手术的成功我们有很大的把握,近3年的数百例手术没有失败的病例。但是,如果您准备做手术,我还是不能在术前百分之百的向您保证,您能理解吗?问:裂孔疝术后还会复发吗?答:坦率的讲,有。术后复发较为少见,我们科里统计,复发率为1-2.5%,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食管受损程度,对于巨大裂孔疝、食管狭窄、肥胖症和脊柱畸形的病例更容易复发。我们认为术前的评估、精准化的手术可使复发进一步降低。问:既然会复发,为什么还要手术?答:噢,大夫要疯了!好吧,这么说,我们大夫也希望有一个治疗方法,即没有损伤,也没有副作用,还能彻底治愈,终生不复发,但现实是———没有,所以我们会尽力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法,使患者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且即使复发,我们还可以进行射频消融等方法来治疗。问:我想到同仁医院看病,什么程序呢?答:北京同仁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食管反流病是胸外科的特色之一。我每周二全天门诊,可以直接到我院挂号就诊;如号不好挂,也可在好大夫网站上预约我的门诊;或通过网站和我沟通联系后,直接到门诊找我加号;如为外地患者,一定把已经做得检查带来,以免延长就诊时间。本文系于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近两年,可能很多人会发现,肺小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自新冠肺炎流行以来,由于做肺部CT的人大量增多,使得肺小结节也随之增多,肺小结节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得的?发现后该怎么办?到底会不会是肺癌?能治好吗?这些相似的问题困扰着患者。日前,我应邀进行了一次相关问题的讲座,并在腾讯等网站上播出,希望能给肺小结节的患者带来帮助,并使他们在仔细聆听后能够不再纠结,因为肺小结节真的并不可怕点击下面链接即可观看https://v.qq.com/live/p/topic/110455/preview.html
由于CT技术的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肺部小结节的病人越来越多,我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询问一些有关的问题,他们的困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日前受“大医在线”邀请,录制了一期节目,就肺部微小结节、磨玻璃样结节等问题进行了通俗的解答,希望能给患者带来帮助。“大医在线”的授课医生均来自于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和爱家早查联合主办的“医普汇”平台,旨在汇聚全国的科普大医,向民众传递权威的医学科普知识。看后如您有疑问,可通过网站与我沟通,也可来我门诊就医。肺部磨玻璃病变、微小结节的诊治观看方法:单击上面红字后即可观看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询问一些有关胸腺瘤的问题,他们的困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把它们加以整理,写出来,希望能给患者带来帮助。问:胸腺瘤是什么?答:简单讲就是胸腺上长了一个肿物,医学上我们叫它瘤。多见于成年人。问:胸腺在身体什么部位?有什么作用?答:胸腺位于人体正中胸骨的后方,大家自己用手摸自己的颈部,在正中间脖子的最下面会摸到一个骨性的半圆弧状的边缘,它就是胸骨的上缘,胸腺就在这个上缘下边胸骨的后方。胸腺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但在18岁左右它就会逐渐退化萎缩,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变成了没有功能的脂肪组织。问:我为什么长了这个肿瘤?它是怎么形成的?答:经常有病人很无辜的问,为什么别人没得,而我就得了这个病了呢?很遗憾,实际情况是目前胸腺瘤的病因是不清楚的,形成的机制也是不清楚的,我觉得既然得了这个病,您也不必纠结原因了,需要做的就是和医生一起正视它,配合医生用最好的方法治愈它。问:胸腺瘤有什么症状呢?答:主要分三大类1.胸腺瘤相当多的病人是没有症状的,很多人是查体或因其他疾病做检查时无意中发现的。2.还有一部分病人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这组症状表现较多,有四肢无力、咬东西无力、眼皮下垂、看东西双影、呼吸困难等等,具体如想了解,可以看一下我网站上的相关文章,有详细的描述。3.肿瘤较大引起的压迫症状,简单讲就是肿瘤挤压了它附近的正常组织或器官引起的不适,如面部及上肢的浮肿、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咳血等。问: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是什么关系?怎么有人得了重症肌无力就没有胸腺瘤呢?答: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是伴随的疾病,但又不总是一起出现,胸腺瘤的患者大约有30%-70%伴有重症肌无力,而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中大约有10%-30%伴有胸腺瘤,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往往是有重症肌无力的病人因有症状而较早发现胸腺瘤。问:胸腺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癌吗?答:用医学描述,胸腺瘤是良性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有潜在的恶性,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但又和癌不完全相同。这么讲恐怕您不太明白,通俗地说,胸腺瘤虽然是良性的,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治疗后是可以复发的,但治愈的几率比癌要高很多,复发的几率比癌要低很多。可能您还是不太明白,那您可以这么简单理解,胸腺瘤是介于良性和癌之间的一种疾病,恶性度要比癌低很多。问:发现胸腺瘤后需要做什么检查?答:胸部CT多数情况下能够帮助诊断,最好做增强CT,如有肌无力的症状,还需做肌电图、新斯的明试验等检查,当然,如准备做手术还需做术前的相关检查。有一少部分病人,肿瘤较大,与淋巴瘤难以鉴别,这时就需要做穿刺或胸腔镜的活检。问:胸腺瘤如何治疗?是必须手术吗?可以用药物治疗吗?答:胸腺瘤原则上一经发现,都需要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的结果,一部分患者还需要做预防复发的放疗。化疗目前作用不是很明确,大多数病人是不需要的。同时如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还需同时进行溴吡斯的明等的药物治疗,在这里需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如果有肌无力的症状,即使手术切除胸腺瘤后,也一定在神经内科大夫指导下,坚持长期的治疗,切不可在手术后,自行停药。问:我发现了胸腺瘤,但瘤子不大,我也没有任何症状,是否可以不管它呢?答:当然、绝对不可以。因为肿瘤一定是在生长的,随着瘤体的增大,各种症状或早或晚都要出现,包括肌无力的症状。既然发现了它,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晚做不如早做,疾病一定不是躲好的,是治疗好的。问:手术如何做?可以微创手术吗?费用是多少?答:我科胸腺瘤患者,除极少数恶性胸腺瘤侵及大血管外,均已采用微创胸腔镜的方法进行手术,在患者侧胸壁打2-3个1-1.5厘米的小孔进行包括胸腺瘤的胸腺切除加纵膈脂肪清扫。费用要看患者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及症状的轻重,看病不像咱们平常买东西费用是可以很清楚的,针对每个病人的费用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只能说大概3-5万,您能理解吧。问:手术有风险吗?术后病人恢复的快吗?有后遗症吗?答:任何手术均有风险,但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使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手术时间1-2小时,术后一旦拔管,病人就可下地活动及正常饮食。术后5-7天就可以出院。但这里我还是建议患者去有经验的大医院接受治疗,因为很多医院这种手术并不成熟,只能做开胸手术,有些医院能够做胸腔镜,但这种手术的关键,不但要切除肿瘤,还要做全胸腺的切除及彻底的清除纵膈(就是胸腺附近)的脂肪组织,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胸腺瘤不复发。问:我听说微创手术切不干净,只有开放能做干净,是这样吗?答:目前的微创技术已十分成熟,一个有经验的胸外科医生通过胸腔镜完全可以做到彻底地切除,包括胸腺及脂肪的清扫,目前在胸外科专业领域已经公认是首选术式。当然开放手术也可以做到,但要做胸部正中切口,把胸骨切开,损伤相对要大的多。问:如何就诊呢?答:同仁医院为三甲综合医院,针对各型重症肌无力及胸腺瘤,由胸外科、神经内科、眼科、检验科、放射科组成完善的团队医疗,有大量的患者来我院就诊,使我们具有了极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胸外科胸腺手术的手术量在北京据第一位。我每周二全天门诊,可以直接到我院挂号就诊;如号不好挂,也可在好大夫网站上预约我的门诊;或通过网站和我沟通联系后,直接到门诊找我加号;如为外地患者,一定把已经做好的检查带来,以免延长就诊时间。
重症肌无力是一个少见病,确诊有一定困难,导致很多患者耽误病情。日前,我接受了健康新时代传媒的采访,回答了患者们常见的问题和困惑,希望通过科普,让大家了解重症肌无力的诊疗方法,使患者能得到早诊早治的机会,提高治疗的效果。观看内容请点击下面链接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询问一些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问题,他们的困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把它们加以整理,写出来,希望能给患者带来帮助,下面是手术治疗篇。问:重症肌无力有哪些治疗方法呢?答: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有1.抗胆碱脂酶药物治疗,即口服溴吡斯的明,为常规的临床首选药物。2.皮质激素治疗3.免疫抑制剂疗法4.手术治疗,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是多数患者需要同时采用的方案。5.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通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接受2种或2种以上的治疗方法,就是所谓的综合治疗。问: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呢?效果怎么样呢?答:当疾病确诊后,通常首先要给与溴吡斯的明的药物治疗,如症状控制不满意,或者在治疗期间症状加重,就需要加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在这里需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一定要在正规的医院,在神经内科大夫指导下,坚持长期的治疗,切不可在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在经过神经内科和胸外科大夫的专业评估后,大部分患者还要进行手术治疗。经过以上正规的综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较好的控制症状、减轻症状,甚至治愈。问:既然药物能够控制症状,为什么还要手术?答:我在前一篇文章讲了,导致重症肌无力疾病的原因是由于患者血液内产生了异常的抗体,那么产生这些可恶的抗体是谁呢?答案是胸腺。胸腺是位于咱们人体胸腔内的一个组织,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而在该病中,胸腺确扮演了一个不好的角色。通俗的说,在重症肌无力中胸腺就像是一个工厂,它在不断的生产对人有害的产品---抗体,这些抗体进入血液后,干着各种“坏事”。我们药物治疗所用的溴吡斯的明的功能是对抗这些抗体(即产品),但是它对于“工厂”---胸腺确没有任何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对胸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是有限的,同时其严重的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困扰。简单的理解,目前的药物治疗很大程度上只是对症治疗,不是病因治疗,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讲就是除不了根。手术治疗的方法就是切除胸腺,同时把其周围的可能存在异位胸腺的脂肪组织彻底切除,等于就是把工厂连锅端掉,达到釜底抽薪的作用。问:是不是只要做了手术疾病就治愈了呢?答:这里一定要大家知道的,做了手术后疾病不是马上就治愈了。因为我们虽然把胸腺切除了,但是在手术前胸腺产生的抗体(即产品)已经在体内存留,由于很多病人手术前的病程都较长,散布在血液中的抗体积聚存留较多,在手术后仍然发挥着作用;还有一部分的病人手术前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体内会有一些组织逐渐和胸腺一样开始产生抗体,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出现了“分厂”。通俗的说,手术后“总厂”---胸腺虽然被端掉了,但可能还有一些小的“分厂”无法手术切除,还有一些“产品”在体内长期存在。因此术后还需要继续药物治疗,直到把体内的“产品”和“分厂”都消灭掉,才能达到治愈,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通常要1-3年,甚至更长。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一旦确诊重症肌无力,越是早期治疗,效果会越好,因为越早,血液里存留的“产品”就越少,体内可能生成的“分厂”就越少,术后治愈的可能就越大,治愈的时间就越短。问:既然术后还需要药物治疗,那手术有什么用呢?答:手术一定是有用的!我们病人对重症肌无力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就是它是一个复杂的免疫疾病,任何一个单一的治疗都难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手术和药物治疗的机理不一样,我们上面已讲了,手术是针对“工厂”,药物是针对“产品”,只有两者双管齐下,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综合治疗,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病人还要意识到,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有坚韧、耐心、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它,并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才可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我这里要和大家强调,手术治疗只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漫长过程中的一环,是一部分,绝不是全部,联合药物治疗才是完善的综合治疗。问:胸腺切除后对患者有什么不好的作用吗?答:胸腺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但在18岁左右它就会逐渐退化萎缩,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变成了没有功能的脂肪组织。而在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胸腺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还在不断的干着坏事。因此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的切除,只能带来益处,是没有副作用的。但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对于幼小的患者,通常指的是小于14岁手术的患者,利弊目前还有争议,手术需谨慎。问:是不是所有的重症肌无力都需要做手术呢?答:当然不是!目前对于大于70岁和小于14岁的单纯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我们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其余各型患者,只要身体无手术禁忌,如心梗、急性脑梗等,大部分均建议采用手术及药物的综合治疗;胸腺瘤患者,不管有否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均需采用手术治疗。当然,具体是否手术,何时手术,我们患者还是一定要到较大的综合医院,经过我们专科医生的全面检查评估后,才能决定。问:手术如何做?手术时间多久?有风险吗?手术费用是多少?答:我科重症肌无力患者,除极少数恶性胸腺瘤侵及大血管外,均已采用微创胸腔镜的方法进行手术,就是在患者胸部侧面打2-3个1-1.5厘米的小孔,通过特殊的器械经孔进入胸腔进行操作,进行胸腺切除加纵膈脂肪清扫。手术时间大约60-90分钟。任何手术均有风险,但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使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术后一旦拔管,病人就可下地活动及正常饮食。费用要看患者重症肌无力症状的轻重,看病不像咱们平常买东西费用是可以很清楚的,针对每个病人的费用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只能说大概5万左右,但如果是症状很重的全身型的重症肌无力,术前的药物冲击,和术后可能出现的肌无力危象,较长时间的呼吸机维持则会使费用大大增加,可能要10万左右,甚至更多,这就要看具体病情了,您能理解吗。问:我明白了,但还是害怕手术,要在我身上切口,是不是损伤很大呢?答:好吧,坦率的讲,所有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开车是有风险的,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可为什么只要条件允许,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开车或坐车呢?其实很好解释,因为什么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但我们的选择一定是利大于弊的一面。手术是有一定的风险,但首先我们有点倒霉的得了这种病,为了治好它,有时候就要冒些风险,而且这些风险从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把它降到最低的。所以,有病不能躲,而是要选择能打败它的最佳方法,哪怕付出一些代价,比如身上被大夫切开几个小口。问:如何就诊呢?答:北京同仁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拥有病床1600张,由于眼科为知名科室,有大量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因不知病情而就诊,经过多年的合作,我们建立了由胸外科、眼科、神经内科、检验科、放射科组成的团队医疗,近十余年有大量的各型重症肌无力及胸腺瘤患者来我院就诊,使我们具有了极为先进的治疗经验和技术,胸外科胸腺手术的数量在北京据第一位。我每周二全天门诊,可以直接到我院挂号就诊;如号不好挂,也可在好大夫网站上预约我的门诊;或通过网站和我沟通联系后,直接到门诊找我加号;如为外地患者,一定把已经做得检查带来,以免延长就诊时间。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询问一些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问题,他们的困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把它们加以整理,写出来,希望能给患者带来帮助,下面是症状篇问:什么是重症肌无力?答: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NMJ)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俗的说,由于体内的异常抗体,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分别的或单独的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产生不同的相应症状。这些抗体大部分是由我们人体的器官---胸腺产生的问:胸腺在哪里?对人有什么作用?答:胸腺位于人体正中胸骨的后方,大家自己用手摸自己的颈部,在正中间脖子的最下面会摸到一个骨性的半圆弧状的边缘,它就是胸骨的上缘,胸腺就在这个上缘下边胸骨的后方。胸腺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但在18岁左右它就会逐渐退化萎缩,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变成了没有功能的脂肪组织。问:重症肌无力有哪些症状呢?答:.按照疾病累及的部位所产生的症状我们把它分为三型:眼肌型、延髓肌型和全身型。肌无力症状通常早晨轻而下午、晚上会逐渐加重,当然也可有不同的表现。(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就是病变累及支配眼睛的肌肉,轻者表现睁眼无力,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出现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固定不动。(2)延髓型(或球型)重症肌无力:就是病变累及头面部的肌肉,可出现闭眼不全,额纹及鼻唇沟变平,笑时口角后缩肌比上唇提肌更无力,提唇露齿如怒吼状;咀嚼无力,吞咽困难,舌运动不自如;软腭肌无力,发音呈鼻音;谈话片刻后音调低沉或声嘶。(3)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就是病变累及颈肌、躯干及四肢肌也可罹病,表现抬头困难,常用手托住头颅;胸闷气短,行走乏力,不能久行;洗脸、梳头、穿衣难于支持;腱反射存在,无感觉障碍;偶见肌萎缩。危象是指肌无力突然加重,特别是呼吸肌(包括膈肌、肋间肌)以及咽喉肌的严重无力,导致呼吸困难,喉头与气管分泌物增多而无法排出,需排痰或人工呼吸。可危及生命。以上分型并非绝然分隔,往往混杂存在,而以某类症状较为突出。本病病程稽延,其间可缓解、复发或恶化。感冒、腹泻、激动、过劳及月经、分娩或手术等常使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危象危及生命。问:这些症状太多,看着不太清楚,和其他疾病有什么区别呢?答:重症肌无力难诊断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病人对此病的早期症状一无所知,出现症状时不知道应该看哪一科。如果病人对重症肌无力早期症状的各种表现有所了解,一旦出现了某种症状,就会及时就诊,在专科医生的帮助下,一定会较早地作出正确的诊断。所以,好吧,让我把最常见的症状一个一个的给大家说一说。问:眼睑下垂是怎么回事呢?答:眼睑下垂又称耷拉眼皮。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者高达73%。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儿童多见。早期多为一侧,晚期多为两侧,还有不少病人一侧的眼皮瞪上去时,另一侧的眼皮又耷拉下来,即出现左右交替睑下垂现象。有患者开始认为是需要美容来处理,还有患者无所谓,看东西时就用手拽着眼皮,或者抬着头看人,更有人用胶布把眼皮黏上去。问:复视是怎么回事?答:复视即看东西重影。用两只眼一起看,一个东西看成两个;若遮住一只眼,则看到的是一个。年龄很小的幼儿对复视不会描述,常常代偿性地歪头、斜颈,以便使复视消失而看得清楚,严重者还可表现为斜视。问:全身无力是怎么回事?答:从外表看来好皮好肉的,也没有肌肉萎缩,好像没病一样;但病人常感到严重的全身无力,肩不能抬,手不能提,蹲下去站不起来,甚至连洗脸和梳头都要靠别人帮忙。病人的肌无力症状休息一会儿明显好转,而干一点活又会显著加重,好像是装出来似的。原来能走1里地,现在走半里就要歇口气。这种病人大多同时伴有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问:咀嚼无力是怎么回事?答:牙齿好好的,但咬东西没劲,连咬馒头也感到费力。头几口还可以,可越咬越咬不动。吃煎饼、啃烤肉就更难了,看着好吃的东西确无法仔细品尝。问:吞咽困难是怎么回事?答:没有消化道疾病,胃口也挺好,但好饭好菜想吃却咽不下,甚至连水也咽不进。喝水时不是呛入气管引起咳嗽,就是从鼻孔流出来。有的病人由于严重的吞咽困难而必须依靠鼻饲管进食。如果再伴有咀嚼无力,患者就只能“望食兴叹”了,非常痛苦。问:头面部肌肉受累会是什么表现?答:说话鼻音,声音嘶哑,就像患了伤风感冒似的。有的病人开会发言或读报时,头几分钟声音还可以,时间稍长,声音就变得嘶哑、低沉,最后完全发不出声音了。打电话时一开始还可以,时间一长别人就听不清他说的什么。这是由于咽喉肌的无力所致。还有的患者由于整个面部的表情肌无力,病人睡眠时常常闭不上眼。平时表情淡漠,笑起来很不自然,就像哭一样,又称哭笑面容。这种面容使人看起来很难受,病人也很痛苦。问:颈部肌肉受累会是什么表现呢?答:严重的颈肌无力表现比较突出,患者坐位时有垂头现象,用手托着下巴才能把头挺起来,若让病人仰卧(不枕枕头)他不能屈颈抬头。问:呼吸困难是怎么回事呢?答:这是重症肌无力最严重的一个症状,在短时间内可以让病人致死,故又称其为重症肌无力危象。这是由于呼吸肌严重无力所致。患者感到喘气很困难,夜里不能躺平睡,只能坐着喘。有痰咳不出,既不像心脏病,也不像哮喘病,更不像肺部肿瘤所致。有患者形容就像有一座山压在胸口,非常痛苦。有这种呼吸困难的病人大多同时伴有吞咽困难、四肢无力或眼睑下垂等。问:是什么原因导致重症肌无力呢?答: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已经研究出来的是所有患者的血内都有异常的抗体,正是这些罪魁祸首导致了重症肌无力的各种症状。问:如何确诊呢?答:如果患者出现上面所讲的症状,就需要到正规的神经内科就诊,大夫一般会给予常规的相应检查,如抽血查某些抗体、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胸部CT等
什么是胃食管返流疾病?顾名思义就是胃内的酸胆汁和部分已经消化的食物向返回到食管里的部分消化的食物含有强烈胃酸和多种化解食物的酶,当进入食道酸与消化酶即与食道接触,引起刺激,发炎,疼痛和其他症状。胃的内衬有一层特殊的保护膜使胃免遭胃酸的破坏,但是食道里就没有这层保护膜,这使它易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损害。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有什么?烧心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那是一种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又叫酸性消化不良,疼痛可以放射到咽喉部。它通常在餐后更加剧烈,半卧或仰卧位可使烧心加重。直立位可有所缓解,烧心通常发生在睡前。许多人感觉象食物反倒嘴中产生的酸涩感。烧灼、压榨或烧心似的疼痛可以持续2个小时,常在餐后恶化。平卧或弯腰也可以导致烧心。多数人通过直立或服用抗酸药来缓解症状。烧心样疼痛可与心源性疼痛混淆,但二者是有差别的。运动会加重心脏病引起的疼痛,休息可以缓解。烧心痛很少与体力活动相关。胃食管反流病的其他症状包括:返酸、嗳流、酸水吞咽困难、疼痛咽痛、声音嘶哑哮喘患者出现喘鸣什么原因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病?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无法正常工作时便会产生胃食管反流病。括约肌为环状肌可同时收缩或舒张。人的机体有许多类似的括约肌。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作用类似于单向活瓣用以关闭食道。它允许食物自由的通过进入胃,防止宿食反流。通常情况下食管下段括约肌在人们吞咽事物后立即关闭,来阻止胃酸和消化酶进入食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吞咽时,食管下段括约肌不正常的关闭或不适当地松弛,都会使胃酸和部分宿食反流并烧灼食管下段,导致烧心和其他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持续存在会出现什么情况?一些病例,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仅出现很短的一段时间然后消失。比如说女性在妊娠期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病之后再不会发生。过度肥胖的人在持续减肥后症状也会完全消失。然而胃食管反流病通常是一种慢性病,会持续存在。幸运的是大多数人只是产生一过性的轻微症状,不会对机体带来严重而永久的损害。轻度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以通过了解诱发症状的食物,从而避免胃食管反流病的伤害。然而对持续多年、未经适当的治疗严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而言,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食管炎是一种食管内膜的炎症,能导致溃疡和出血.食管狭窄是由食管瘢痕组织形成的食管腔内的狭窄.吞咽困难即吞咽困难,是由于食管紧缩或狭窄引起的食管梗阻,最终导致食物和唾液的咽下困难。当吞咽食物,特别是肉类,患者会感到食物潴留在胸中部。Barrett食管是指胃黏膜的上皮细胞蔓延至食管的一种情况,这种状况会增加转变为食管癌的危险性。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X线钡餐X线钡餐又叫“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步骤如下:病人吞下含钡的饮料,这种材料可在X线下显影。钡剂覆盖食管和胃的内壁并呈现白色高密度影。接受检查的患者需要禁食几小时以便胃排空并清晰显影。放射科医生观察病人吞咽时钡剂流动的形态,判断食管和胃的形态是否正常。裂孔疝、食管狭窄、溃疡以及其他的问题都可以清楚显示。放射科医生可以将检查平台稍微倾斜使患者处于头高脚低位。这一体位可促进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以便清楚显示病变。胃镜检查食管和胃的内镜检查是由医生用一条细而柔软的管子经口进入食管和胃来操作。这种管子叫做内窥镜,是一种末端安装可视镜头以便医生直接观察食管和胃的腔内情况。医生还可以通过此设备获取组织样本。24小时胃酸测定和食管测压目的是检查是否有病理性的反流及食管的蠕动功能胃食管反流病如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药物以及外科手术等治疗。许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通过消除日常生活中诱发反流的因素来使症状得到大幅度改善。生活方式改变通常与非药物或药物治疗相结合。然而在少数病例中,如上方法无效时,可借助外科手术来缓解症状。改变生活方式当人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稍做改变,胃食管反流病便很少发生或症状消失。这些改变包括消除引起反流的诸多因素。一些普通的事物和饮料通过松弛食管下段扩约肌增加反流的危险。反流的诱因包括酒精性饮料、巧克力、碳酸饮料、咖啡、茶、含咖啡的软报饮料、辛辣食品以及富含脂肪的食物。.香烟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经肺吸收入血也可以松弛食管下段扩约肌引起反流肥胖可使腹压增加,阻止食物通过食管下段扩约肌。一些患者在减肥10至15斤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完全消失。睡眠习惯也可诱发胃食管反流病。平卧时胃内容物会压迫食管下段扩约肌。当人暴饮暴食后2-3小时内上床,再加上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食品,例如辛辣食品、酒、咖啡以及巧克力甜点,将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紧束腹部的衣服会压迫胃。这会令食物对食管下段扩约肌加压。不健康装束包括过紧的皮带和紧身内衣。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抑制胃酸的分泌及促进胃的排空。包括H2受体阻止剂雷尼替丁、西米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胃肠动力药如西沙比利等。药物治疗在多数患者是有效的,但因不是病因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需终生服药,停药后症状即复发,且长期服药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外科治疗当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症状依然存在,则需借助外科手术。以前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需行腹部的大切口,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腹腔镜的使用和腹腔镜外科的发展,使得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变得简单。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壁打孔进行操作,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缩短,很快康复。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常见术式。手术通常被称作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主要通过将胃底包绕食管下段来加强食管下段括约肌,使之关闭有力。同时合并裂孔疝则需附加抗反流手术。本文系于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