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门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医生,我就是想做个乳腺检查,您帮我开个乳腺彩超检查一下吧。” “医生,我们楼下一个邻居前两天做了个乳腺钼靶检查,查出来是乳腺癌,我只想做一个乳腺钼靶检查看看有没有得癌症,别的检查您就别给我开了。”“医生,我的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都做了,您自己也说这些检查没事,我就是乳头有点流水,给我做乳管镜检查还有必要吗?” “医生,您用手帮我摸一摸乳房,看看有没有肿块,没有肿块的话我就放心了。” 也许广大女性朋友们也曾有过同样的想法和经历,对于乳腺检查,是否做个乳腺彩超就足够了呢?仅仅做一个乳腺钼靶检查就能查出是不是乳腺癌吗?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都没事,做乳管镜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如果乳房没有摸到肿块,我们就能高枕无忧了吗?下面给大家讲一下乳房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希望更多女性关注自身健康,远离乳腺癌。 有一种乳房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虽然乳腺彩超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但是乳腺钼靶检查能够发现乳房里有微小钙化病灶,往往呈簇状分布,这些微小的钙化灶就好比是往乳房里洒的盐,如果钼靶片子中在1cm2的范围内见到5颗以上的盐颗粒,那么就应提高警惕,在特定范围内盐颗粒的数目越多的话,其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情况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因此建议这类女性朋友进行乳腺检查时除了做乳腺彩超外,还要进行乳腺钼靶的检查。 有一种乳房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乳腺钼靶检查的作用可能远远不及乳腺彩超检查的作用,这种情况多见于青年女性,由于青年女性朋友的乳房腺体更加致密,乳腺钼靶检查往往不是特别敏感,而乳腺彩超检查更容易发现细小的乳房结节,一般0.5cm以上的结节都能发现。从彩超图像上来看,如果这些小结节有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带有毛刺或者像蟹足一样等等恶性征象, 那么就需要引起重视,甚至选择手术切除了。 还有一种乳房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尽管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但是在我们检查病人的时候发现乳头有溢液,溢液大多表现为血性,少数可为浆液性或水样,多为单侧单孔溢液。对于任何乳头有溢液的患者,我们在排除生理性因素、口服药物、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后,乳管镜检查是必需的,尤其是血性溢液的患者,乳管镜检查更能够直观地发现乳管内的病变。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还有两种乳腺癌亦表现为乳房摸不到肿块。其一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病),又称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本病初起表现为乳头瘙痒感、烧灼感,乳头表面可糜烂、脱屑、结痂,去除痂皮后呈红色肉芽创面及少量渗出物,敷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又复发且向周围扩展,最后累及整个乳晕区,当病变向深处扩展时,乳头开始内陷、破坏,以致消失。其二为隐匿性乳腺癌,临床比较少见,多以腋窝肿大淋巴结为首发症状,但是临床手诊摸不到乳房肿块,同时乳腺彩超和钼靶均未发现阳性结果。 由此可见,乳房摸不到肿块时并不能高枕无忧,有一些“隐形杀手”可能正危害着女性乳房健康,因此,建议广大女性朋友关注乳腺健康,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检查或筛查。乳腺检查因人而异,需根据乳腺专科医生建议,进一步完善乳腺彩超及钼靶检查,或者乳管镜检查,从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居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虽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对于一些新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是早期乳腺癌还是晚期乳腺癌。下面简单谈一谈乳腺癌的分期: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分期是AJ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TNM分期,主要由T(原发肿瘤大小)、N(淋巴结转移情况)和M(有无远处转移)来确定。1.T:为“Tumor(肿瘤)”的缩写,主要看肿瘤病灶是原位癌还是浸润性癌,以及浸润性肿瘤病灶的大小或范围。T0:无法评估原发肿瘤Tis:导管原位癌或乳头Paget病T1:肿瘤最大直径≤2cmT2:2cm<肿瘤最大直径≤5cmT3:肿瘤最大直径>5cmT4:任何大小的肿瘤,直接侵犯皮肤或胸壁,包括炎性乳腺癌2.N:为“Node(淋巴结)”的缩写,主要看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转移的数目和位置。N0:无淋巴结转移N1:1-3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N1mi为微转移N2:4-9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N3:≥10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3.M:为“Metastasis(转移)”的缩写,主要看有无远处转移,如肺、肝、骨等。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当我们分别确定T、N、M后,按照下面的图表组合就能得到乳腺癌最后的分期,包括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其中,I、II、III期为了分期更加准确,往往会与大写字母进行组合,如IA期、IIB期、IIIC期等。数字越大,说明分期越晚,病情越重。通俗地讲,0期、I期、II期乳腺癌属于早期,III期乳腺癌属于中期或局部晚期,IV乳腺癌为晚期。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有很多,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分期来判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年龄、高危因素等综合判断。除此之外,患者自身状况对预后也有很大影响,所以乳腺癌患者一定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治疗,按时复查,要坚信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男性乳腺发育的情况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男性乳腺发育是男性乳腺腺体组织的良性增生,当男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时,即雌激素分泌增多或雄激素/雌激素比值降低,会引起乳腺导管增生,进而刺激乳腺组织发育。男性乳腺发育的病因较多,既有生理性原因,如婴儿期及青春期男性乳腺发育,也有病理性原因,如睾丸肿瘤、肾上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疾病等,还有药物性原因,如氟他胺、非那雄胺、甲氧氯普胺、螺内酯等。甚至一些未知原因也会导致男性乳腺发育。此外,男性乳腺发育还需要与乳房脂肪沉积鉴别,并排除乳腺癌的嫌疑。临床表现主要为男性出现单侧或双侧可触及的乳腺组织,呈圆盘状结节或弥漫性增大,局部可有隐痛不适或触痛。其临床分型可分为弥漫型、腺瘤型和女性型。婴儿期男性乳腺发育常见,通常在出生后第一年内自然消退。近一半的青春期男孩会受到男性乳腺发育的困扰,但是大部分青春期男性乳腺发育在24个月内自然消退。成年期男性乳腺发育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大约45-50%的乳腺发育成年男性可能存在潜在的病理原因,寻找潜在的病因是关键。药物治疗通常是为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等。对于长期男性乳腺发育不消退者、影响美观者、有疼痛等症状者、有精神负担者及有恶变风险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因此,如果男性朋友发现自己的乳房有肿块,或者肿物逐渐增大,应该提高警惕,切勿存在侥幸心理,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请专科医生协助诊治。
在我们出门诊的时候,经常有病人拿着乳腺超声检查报告单过来询问,“医生,超声检查报告单写的乳腺低回声结节是什么呀?”“医生,我这个乳腺结节严不严重,需不需要手术呀?”“大夫,乳腺结节是不是就是癌啊?”……今天,我们跟大家来简单谈一谈“乳腺结节”这些事儿。严格地讲,我们所说的乳腺结节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乳腺疾病,而是许多乳腺疾病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改变,比如乳腺超声检查报告中的低回声结节和无回声结节、乳腺钼靶片子中的高密度结节和等密度结节等,至于这个结节具体性质尚不清楚。许多乳腺疾病在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中表现为乳腺结节,比如乳腺纤维腺瘤、导管瘤、乳腺癌以及乳腺增生等。打个比方,如果乳腺结节是水果,乳腺增生就是一串葡萄,彼此相连;纤维腺瘤就是橘子,光滑规则;乳腺癌就是榴莲,坚硬带刺。乳腺结节形成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上考虑主要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有关。青年女性朋友体内的雌孕激素分泌旺盛,激素水平不稳定可能影响乳房形成乳腺结节。其次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影响、情绪波动和基因突变等都可能是乳房结节形成的影响因素。相比医院的仪器和医生检查,乳房自查简便易行,我们推荐适龄女性定期做乳房自我检查。乳房自查建议在月经结束后一周左右进行,因为此时的乳房比较松软,乳腺结节更加容易被发现。乳房自查的方法主要包括看和触。看:脱去上衣,对着镜子,看乳房的形态是否正常,看双侧乳房是否对称,看乳房的皮肤有无水肿和发红,看乳头有无凹陷和破溃。触:左侧上肢外展,举过头顶,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指腹自外向内画圈式触摸左侧乳房,顺时针或逆时针皆可,切勿用手抓捏乳房,因为抓捏乳房很容易将正常的腺体误以为是结节。然后轻轻挤压左侧乳头,观察有无液体溢出。最后将手臂放下,彻底放松,触摸左侧腋窝,注意有无肿大淋巴结。同样的手法用左手触摸右侧乳房和腋窝。乳房结节一般不会自行缓解。首先,我们要明确结节性质,如果是良性结节,我们可以遵医嘱动态观察、服用药物或者手术切检;如果是恶性结节,需要尽快找医生就诊。乳腺结节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得以发现。部分乳腺结节会伴随明显的乳房疼痛,疼痛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经前期疼痛加重,经后疼痛稍微缓解或不缓解,最终形成持续性的疼痛,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虽然乳腺结节大多是良性的,但是当我们检查发现乳腺结节后,也可能碰巧这个结节就是恶性的,切记一定要咨询乳腺专科医生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否则容易导致乳腺癌的漏诊。当我们做乳腺超声、钼靶或者核磁检查发现乳腺结节时,拿到检查报告后会发现结论处都会写上“BI-RADS”字样,那么这个“BI-RADS”是什么意思呢?“BI-RADS”的全称是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1993年由美国放射学会建立,目的是为了规范乳腺相关影像报告,指导临床决策。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BI-RADS0类:无法评估良恶性,需要进一步检查。BI-RADS1类:恶性可能性为0。BI-RADS2类:恶性可能性为0。BI-RADS3类:恶性可能性为<2%。BI-RADS4类:恶性可能性为2-95%。BI-RADS5类:恶性可能性为≥95%。因此,对于BI-RADS分类为3类及以下的结节,考虑为良性可能性大,一般不用治疗,每隔3-6个月定期复查就可以。若病人过于焦虑或者不能按时复查,手术切除也是可以的。年轻女性如果近期有怀孕计划,乳腺结节最好在孕前进行手术切除。此外,BI-RADS分类为3类及以下的结节如果近期增长迅速或者有乳腺癌的家族史,我们建议尽早手术切除。对于BI-RADS分类为4类及以上的结节,怀疑恶性可能,需要进行活检,活检的方法包括穿刺活检和切除活检。一旦确诊为乳腺癌,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具有癌变风险的良性肿瘤,比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叶状肿瘤、非典型增生等,一般也建议手术治疗。对于BI-RADS分类0类结节,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分析。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一些乳腺癌患者会有各种各样地疑问,“医生,我乳腺癌手术都做完了,为什么还要化疗?”“医生,我手术和化疗都做了,怎么还要放疗?”“医生,化疗和放疗是怎么回事?我需不需要做?”…化疗和放疗从字面上看仅有一字之差,那么到底什么是化疗呢?什么是放疗呢?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就是通过化学药物杀死人体内残留或者潜在的癌细胞,但是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部分正常细胞,这也就是化疗副反应的本质所在。乳腺癌病人化疗大部分都是以静脉输液为主,通俗地讲,化疗就是简单地输输液。放疗是放射线治疗的简称,就是应用放射线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从而杀灭残留的癌细胞或者防止保乳术后肿瘤的复发。通俗地讲,放疗就是简单地烤烤电。化疗和放疗有哪些区别?1、治疗手段不同。化疗主要通过化疗药物来对抗癌细胞,常用口服和静脉等途径让化学药物进入体内杀死癌细胞。放疗主要是通过不同能量的放射线破坏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2、治疗范围不同。化疗是以全身治疗为主,化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处,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部分正常细胞。放疗是以局部治疗为主,放疗过程中的靶区,射线相对比较集中,而靶区以外的区域射线相对较少,正常组织不会有太大的损伤。3、治疗适应证不同。术后化疗适应证:①浸润性肿瘤直径>2cm②淋巴结阳性③激素受体阴性④Her-2阳性(对T1a以下患者目前存在争议)⑤组织学分级为3级。以上单个指标并非化疗的强制适应证,术后化疗与否应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生理条件和基础疾患、患者的个人意愿、化疗的可能获益和不良反应等进行决策。术后放疗适应证:①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房皮肤、胸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③淋巴结转移1-3枚的T1-2期,现有证据支持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任何部位的复发及乳腺癌相关死亡。④T1-2期乳腺单纯切除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如前哨淋巴结阳性,在不考虑后续腋窝清扫时,推荐术后放疗。⑤保乳手术患者。4、治疗周期不同。不同化疗方案的周期数不同,每21天为一周期,一般为4-8周期,若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减少化疗周期数。放疗一般每周5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短至1周,长达6-7周。5、治疗时机不同。乳腺癌术后化疗一般建议术后4-8周开始化疗。因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术后辅助化疗,术后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内开始。6、毒副反应不同。化疗一些常见的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骨髓抑制、脱发、静脉炎等。放疗的毒副反应相比化疗要小一些,像放射线皮炎、放射线肺炎等。由此可见,化疗和放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乳腺癌治疗方式,但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利用两种治疗方式的互补性和协同性,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战胜乳腺癌,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和妇女生育年龄的增长,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孕期女性发现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情况并不少见。孕期乳腺癌就是我们说的妊娠期乳腺癌,准确来说,包括妊娠期间确诊的乳腺癌以及分娩后1年内确诊的乳腺癌。妊娠期乳腺癌相对非妊娠期乳腺癌来说,早期诊断更加困难,主要因为孕妇或产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出现乳房腺体充血肿胀、密度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会干扰临床医生的判断,致使一些较小的肿块不易被发现。那么孕期或哺乳期能通过什么检查方法来发现乳房的病灶呢?1.乳腺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没有辐射,对孕妇和胎儿没有伤害,可重复进行操作,特别是对致密性乳腺更加敏感,可作为优先推荐的检查。2.乳腺钼靶检查:研究表明当X线的辐射剂量超过0.1Gy时,可能对胎儿产生致畸作用。乳腺钼靶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为0.004Gy,要远低于胎儿的致畸剂量,因此,钼靶检查对孕妇来说不是绝对禁忌,但是考虑到我国青年女性的乳腺多为致密型腺体,妊娠期又进一步增加了腺体的致密程度,这样就显著降低了钼靶检查对乳房病灶的敏感性,所以钼靶检查不作为优先推荐的检查。3.乳腺核磁检查:由于乳腺核磁平扫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往往需要进行乳腺增强核磁检查,而增强核磁的钆类造影剂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因此孕期妇女不建议做乳腺增强核磁检查,但是哺乳期妇女接受乳腺增强核磁检查是相对安全。4.穿刺活检:对于妊娠哺乳期女性,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乳房病灶(RI-RADS分类≥4类),建议进行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孕期发现乳腺癌后,有的人认为应该终止妊娠,一是为了孕妇自身的安全,应该专心治疗自身的乳腺癌,二是担心乳腺癌本身或者治疗乳腺癌的过程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有的人认为应该继续妊娠,历经千辛苦怀上的孩子要打掉觉得有太多的不舍。那么到底能否继续妊娠呢?根据《中国妊娠相关乳腺癌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0版)》,建议孕周<13周的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终止妊娠。对孕13-34周的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可根据病情实施手术和化疗,并尽可能在孕35周后分娩。对孕≥35周的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建议分娩后进行规范治疗。当然,是否选择终止妊娠永远都是个人的选择,我们要尊重个人的意愿,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孕妈妈们得知确诊乳腺癌后也不应该为了孩子而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要及时与自己的主治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女性朋友对美的追求,当女性朋友们罹患乳腺癌后,跟以往的观点不一样的是她们不再单纯地选择切除乳房,而是更加期望能够保留住乳房,这种期望往往在年轻女性朋友们中最常见。但是有一部分女性朋友仍然对此顾虑重重,担心保留乳房的手术会增加乳腺癌的复发风险,也担心对乳腺癌的治疗不够彻底。那么当我们不幸罹患乳腺癌时,是选择乳房全切手术还是保乳手术呢?保乳手术到底会不会增加复发的风险呢? 什么是保乳手术? 顾名思义就是在我们根治乳腺癌的同时,保留住了患者的乳房,跟传统的乳房全切手术相比,切除的范围更小,手术出血更少,创伤也更小,在保证完整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住了患者的乳房外形。乳房就像是一个橘子,当我们发现其中的某一瓣果肉坏了,我们将坏的果肉去掉,同时确保坏的果肉周围都是正常的果肉,那么从外表看,这个橘子的外形跟正常的橘子也就相差不大。 保乳手术的复发风险? 保乳手术要达到乳房全切手术的治疗效果,保乳术后必须接受放疗,也就是说保乳手术+术后放疗才与乳房全切手术等效。经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和乳房全切手术后的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相似。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EBCTCG报道了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和乳房全切手术的荟萃分析结果: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9%和6.2%,也就是说10年的局部复发率相似。 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保乳手术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乳腺癌患者,为了保证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前提是患者要有强烈的保乳意愿,并且手术医生要完善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彩超、钼靶和核磁等),严格控制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这样才能在根治乳腺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美容效果。《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提出了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保乳手术的适应证: 1、 临床I、II期的早期乳腺癌:肿瘤大小属于T1和T2分期,且乳房有适当体积。肿瘤与乳房体积比例适当,术后能保持良好乳房外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于多灶性乳腺癌患者(同一象限的多个病灶),也可尝试进行保乳手术。 2、 III期乳腺癌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经术前治疗降期后达到保乳手术标准时也可以考虑保乳。 保乳手术的禁忌证: 1、 妊娠期间放疗。对于妊娠期妇女,保乳手术可以妊娠期完成,而放疗可以在分娩后进行。 2、 病变广泛,且难以达到切缘阴性或理想保乳外型。 3、 弥漫分布的恶性特征钙化灶。 4、 肿瘤经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者。 5、 患者拒绝行保留乳房手术。 6、 炎性乳腺癌。 哪些人群需要谨慎选择保乳手术: 1、 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硬皮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胶原血管疾病者,对放疗耐受性差。 2、 同侧乳房既往接受过乳腺或胸壁放疗者,需获知放疗剂量及放疗野范围。 3、 肿瘤直径大于5cm等肿瘤与乳房体积比值较大者,易出现满意外型与充分切缘之间的矛盾。 4、 多中心病灶(多中心病灶指在2个或2个以上象限存在1个及以上病灶,或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完全不一样的2个乳腺病灶) 5、 侵犯乳头(如乳头Paget病) 6、 切缘接近,墨染切缘与肿瘤的距离小于2mm时(浸润性癌,除外表面、基底等不可能再次补充切除者)。 7、 已知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强(如BRCA1/2基因突变),保乳后同侧乳房复发风险增加的患者。 乳腺外科医生提醒各位乳腺癌朋友们,特别时年轻女性,在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时候,不要过于担心会失去自己的乳房,一定要寻求乳腺专科的医生帮助,乳腺专科医生会根据你的肿瘤特征和个体化表现制定出最优的手术方案,有可能你在根治乳腺癌的同时保住了乳房,留住了美。
1.发生原因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肿瘤,它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体内性激素的水平失衡有关。年轻女性由于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分泌较高,调节失衡,在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的刺激下,引起乳腺上皮组织过度增生,于是形成肿瘤。 2.临床表现 乳腺纤维腺瘤善于“隐蔽”,肿块通常是无痛性的,较少伴有乳房疼痛和乳头溢液等,因此,常常是在洗澡时或无意中发现它的存在。 乳腺纤维腺瘤一般发生在单侧乳房,而且单发者居多,也可以多发或累及双侧乳房。肿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大小,大的像鸭蛋一般,而且,活动良好,和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楚,没有粘连。 3. 是否会发生“癌”变,如何处理?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女性都会问:自己的乳腺纤维腺瘤会不会恶变,变成“癌”呢?在这里告诉大家,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瘤,极少恶变,恶变率不足1%。它的治疗也非常简单,及时手术切除就OK了。 当然,如果肿瘤近期增长迅速,超声检查提示恶性征象,更要毫不犹豫地切之。如果有的年轻女性已经有了准备生育小宝宝的计划,那么,建议您在怀孕之前就选择手术切除。因为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肿瘤增大,而妊娠期和哺乳期又不适宜手术。如果青春期女性患巨大纤维腺瘤,则亦积极选择手术切除,因为肿瘤巨大可压迫周围的腺体组织,影响正常腺体。 乳腺科医生提醒年轻女性,在发现乳房肿物时切勿惊慌,更不可讳疾忌医,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青春期的女孩子,当面对身体异样变化时,由于自己羞于启齿,而家长对孩子又缺乏关注,常等形成巨大肿瘤后方来医院就诊,这样往往会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