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出门诊的时候,经常有病人拿着乳腺超声检查报告单过来询问,“医生,超声检查报告单写的乳腺低回声结节是什么呀?”“医生,我这个乳腺结节严不严重,需不需要手术呀?”“大夫,乳腺结节是不是就是癌啊?”……今天,我们跟大家来简单谈一谈“乳腺结节”这些事儿。严格地讲,我们所说的乳腺结节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乳腺疾病,而是许多乳腺疾病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改变,比如乳腺超声检查报告中的低回声结节和无回声结节、乳腺钼靶片子中的高密度结节和等密度结节等,至于这个结节具体性质尚不清楚。许多乳腺疾病在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中表现为乳腺结节,比如乳腺纤维腺瘤、导管瘤、乳腺癌以及乳腺增生等。打个比方,如果乳腺结节是水果,乳腺增生就是一串葡萄,彼此相连;纤维腺瘤就是橘子,光滑规则;乳腺癌就是榴莲,坚硬带刺。乳腺结节形成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上考虑主要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有关。青年女性朋友体内的雌孕激素分泌旺盛,激素水平不稳定可能影响乳房形成乳腺结节。其次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影响、情绪波动和基因突变等都可能是乳房结节形成的影响因素。相比医院的仪器和医生检查,乳房自查简便易行,我们推荐适龄女性定期做乳房自我检查。乳房自查建议在月经结束后一周左右进行,因为此时的乳房比较松软,乳腺结节更加容易被发现。乳房自查的方法主要包括看和触。看:脱去上衣,对着镜子,看乳房的形态是否正常,看双侧乳房是否对称,看乳房的皮肤有无水肿和发红,看乳头有无凹陷和破溃。触:左侧上肢外展,举过头顶,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指腹自外向内画圈式触摸左侧乳房,顺时针或逆时针皆可,切勿用手抓捏乳房,因为抓捏乳房很容易将正常的腺体误以为是结节。然后轻轻挤压左侧乳头,观察有无液体溢出。最后将手臂放下,彻底放松,触摸左侧腋窝,注意有无肿大淋巴结。同样的手法用左手触摸右侧乳房和腋窝。乳房结节一般不会自行缓解。首先,我们要明确结节性质,如果是良性结节,我们可以遵医嘱动态观察、服用药物或者手术切检;如果是恶性结节,需要尽快找医生就诊。乳腺结节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得以发现。部分乳腺结节会伴随明显的乳房疼痛,疼痛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经前期疼痛加重,经后疼痛稍微缓解或不缓解,最终形成持续性的疼痛,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虽然乳腺结节大多是良性的,但是当我们检查发现乳腺结节后,也可能碰巧这个结节就是恶性的,切记一定要咨询乳腺专科医生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否则容易导致乳腺癌的漏诊。当我们做乳腺超声、钼靶或者核磁检查发现乳腺结节时,拿到检查报告后会发现结论处都会写上“BI-RADS”字样,那么这个“BI-RADS”是什么意思呢?“BI-RADS”的全称是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1993年由美国放射学会建立,目的是为了规范乳腺相关影像报告,指导临床决策。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BI-RADS0类:无法评估良恶性,需要进一步检查。BI-RADS1类:恶性可能性为0。BI-RADS2类:恶性可能性为0。BI-RADS3类:恶性可能性为<2%。BI-RADS4类:恶性可能性为2-95%。BI-RADS5类:恶性可能性为≥95%。因此,对于BI-RADS分类为3类及以下的结节,考虑为良性可能性大,一般不用治疗,每隔3-6个月定期复查就可以。若病人过于焦虑或者不能按时复查,手术切除也是可以的。年轻女性如果近期有怀孕计划,乳腺结节最好在孕前进行手术切除。此外,BI-RADS分类为3类及以下的结节如果近期增长迅速或者有乳腺癌的家族史,我们建议尽早手术切除。对于BI-RADS分类为4类及以上的结节,怀疑恶性可能,需要进行活检,活检的方法包括穿刺活检和切除活检。一旦确诊为乳腺癌,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具有癌变风险的良性肿瘤,比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叶状肿瘤、非典型增生等,一般也建议手术治疗。对于BI-RADS分类0类结节,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分析。
乳腺不典型增生多认为是乳腺癌前病变,病理特点为肿瘤性导管内病变,以单形性细胞增生、细胞均匀分布。它是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疾病本身不具备恶性特征性改变,但具有不稳定状态,伴有中度升高进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同时它也可保持稳定或退变或逆转,特定因素消失后恢复正常状态。因此乳腺不典型增生是高危的良性疾病。患乳腺不典型增生平均年龄43-45岁,约50%患者为临床不可触及肿块,通过超声、钼靶等检查发现。超声提示触诊阴性的结节,多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等,钼靶提示的触诊阴性病变多为簇状钙化、结节,结构紊乱、钙化+结节等。乳腺不典型增生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仅做穿刺活检可能因为采样误差导致真正肿瘤为漏诊,NCCN推荐对于发现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进行切除活检。有文献报道,进行乳腺活检证实为不典型增生患者中,25年的随访之后发展为乳腺癌的比例为30%(原位癌和浸润癌),与癌变率呈正相关,不典型增生发生浸润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4—5倍。而且不典型增生诊断时患者的年龄越小,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我们重视需要乳腺不典型增生,做好乳腺筛查。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促进乳房健康,不仅仅是每年做一次体检,更需要的是把乳房健康管理起来,是一项规范的、长期的、定期的工程。乳房与子宫、卵巢的健康是连贯的,不可厚此薄彼。重视乳腺癌前病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乳腺疾病进程。本文系史立晖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乳头乳晕是乳房的“中心”,没有乳头乳晕的乳房是没有“生机”的乳房,甚至不能称之为乳房。正常乳头乳晕复合体,位于乳房前方,乳头一般为黑褐色,圆柱形,突出于乳晕,高约1.5-50px,宽约1-37.5px,有15-20个乳导管汇集于乳头根部,乳头表面有4-18个(平均9个)乳导管的开口,称为乳孔。在乳头周围皮肤有一色素较深的环形区域称为乳晕,直径平均100px,颜色浅褐。乳头和乳晕的皮肤较薄,易于受损而感染。乳头和乳晕无皮下脂肪组织,而有许多螺旋走向和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机械刺激或者冷刺激时收缩,乳晕缩小,乳头勃起,变小而硬,称为立乳反射,有利于婴儿吸吮。该区域真皮的生发层内含黑色素细胞较多,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也较多,受损伤以后其修复能力极强,能很快恢复原样,而且不留瘢痕。乳头炎(thelitis),顾名思义,是乳头发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该病的特点就是小儿哺乳时乳头部有刀割样痛,乳头表皮的皲裂,长期不愈,逐渐出现乳头表面裂口、糜烂、溃疡等皮肤损伤。发生乳头炎一般是因为婴儿的含接姿势不好造成,此时婴儿吸吮时位于舌和硬腭之间的乳头皮肤受到强力的负压-如果乳汁不容易流出,婴儿会更用力吸吮,来回牵拉乳头,用舌摩擦乳房,乳头顶部出现水疱,这时常常可以自愈,但如果反复损伤,尤其当乳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造成了软化,病变会进展为典型的裂隙,通畅称为乳头皲裂。继续损伤,继之出血或流黄水及表面结痂,如再吸吮,痂脱复结,裂口逐渐扩大。病情发展,在乳晕下形成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织炎或乳头局部脓肿,破溃后溢出油脂豆渣样物,如不能排出,则继续发展,甚至引起乳房脓肿。有时母亲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婴儿吸吮过猛,咬破乳头等使皮肤破损。如果婴儿口腔有感染,也常会引起此病。因此,根据疾病发展过程可以有不同类型的表现,这些类型乳头炎可以共同表现在一个乳房上,或者依次发生。如水泡型,裂痕型,糜烂溃疡型,脓肿型,白疱型。其中白疱型是比较特殊类型的乳头炎,由于乳汁粘稠、乳头局部有损伤等原因发生。乳孔被一层“奶皮”覆盖,该处常有疼痛,同时乳汁排出不畅,乳房局部有明显的积奶块。将白疱表面的白膜挑开,再将乳孔内的“奶栓”排出,乳汁会喷射状排出,积奶块随之消失。不过,乳头表面也常因此反复发生“白疱”堵奶,或者发展成乳头溃疡等。乳晕炎(areolitis)是乳晕区域出现炎症表现,多见乳晕腺的发炎。乳晕上多个突起,是乳晕区特殊的皮脂腺,也叫蒙哥马利腺(Montgomery’s glands),一般有10-15个,环绕在乳头附近,位置表浅,在乳晕处形成小结节样突起。其分泌物具有保护皮肤、润滑乳头及婴儿口唇的作用。妊娠期间,乳晕腺显著增大,导管扩张,皮脂腺分泌增加,乳晕导管容易发生堵塞,该处皮肤较薄,容易损伤和引起激发感染,最后出现多个白色脓头形成脓肿。预防和治疗乳头炎与乳晕炎,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认识诱发因素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卫生和正确的清洁方法很必要,注意妊娠期乳头卫生,保持乳头乳晕清洁,干燥,尽量不要牵拉乳头。如果乳头有干燥、色黑、质硬的结痂,分娩后可以用温水清洗乳头,以植物油润滑乳头,去除表面干燥的分泌物结痂。哺乳时要注意保护乳头,有乳头凹陷者注意乳头清洗。过度肿胀的乳房不易排空且内陷或短小的乳头可能导致婴儿过度用力吸吮。如果一测乳房疼痛,哺乳应该从健侧开始,这样当婴儿吸吮患侧乳房时,出乳反射会让乳汁更容易流出,哺乳后,用一滴乳涂抹乳头,并尽可能保持干燥,直至下一次哺乳。哺乳期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睡眠。对于乳晕炎的发生,主要是不要对Montgomery’s腺在妊娠期、哺乳期的增大持“否定”态度,即不要抠、挤、搓等动作刺激结节,避免出现感染。如果出现乳头乳晕炎,及时到医院诊疗。本文系史立晖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居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虽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对于一些新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是早期乳腺癌还是晚期乳腺癌。下面简单谈一谈乳腺癌的分期: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分期是AJ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乳腺癌分期系统TNM分期,主要由T(原发肿瘤大小)、N(淋巴结转移情况)和M(有无远处转移)来确定。1.T:为“Tumor(肿瘤)”的缩写,主要看肿瘤病灶是原位癌还是浸润性癌,以及浸润性肿瘤病灶的大小或范围。T0:无法评估原发肿瘤Tis:导管原位癌或乳头Paget病T1:肿瘤最大直径≤2cmT2:2cm<肿瘤最大直径≤5cmT3:肿瘤最大直径>5cmT4:任何大小的肿瘤,直接侵犯皮肤或胸壁,包括炎性乳腺癌2.N:为“Node(淋巴结)”的缩写,主要看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转移的数目和位置。N0:无淋巴结转移N1:1-3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N1mi为微转移N2:4-9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N3:≥10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3.M:为“Metastasis(转移)”的缩写,主要看有无远处转移,如肺、肝、骨等。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当我们分别确定T、N、M后,按照下面的图表组合就能得到乳腺癌最后的分期,包括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其中,I、II、III期为了分期更加准确,往往会与大写字母进行组合,如IA期、IIB期、IIIC期等。数字越大,说明分期越晚,病情越重。通俗地讲,0期、I期、II期乳腺癌属于早期,III期乳腺癌属于中期或局部晚期,IV乳腺癌为晚期。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有很多,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分期来判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年龄、高危因素等综合判断。除此之外,患者自身状况对预后也有很大影响,所以乳腺癌患者一定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治疗,按时复查,要坚信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一些乳腺癌患者会有各种各样地疑问,“医生,我乳腺癌手术都做完了,为什么还要化疗?”“医生,我手术和化疗都做了,怎么还要放疗?”“医生,化疗和放疗是怎么回事?我需不需要做?”…化疗和放疗从字面上看仅有一字之差,那么到底什么是化疗呢?什么是放疗呢?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就是通过化学药物杀死人体内残留或者潜在的癌细胞,但是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部分正常细胞,这也就是化疗副反应的本质所在。乳腺癌病人化疗大部分都是以静脉输液为主,通俗地讲,化疗就是简单地输输液。放疗是放射线治疗的简称,就是应用放射线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从而杀灭残留的癌细胞或者防止保乳术后肿瘤的复发。通俗地讲,放疗就是简单地烤烤电。化疗和放疗有哪些区别?1、治疗手段不同。化疗主要通过化疗药物来对抗癌细胞,常用口服和静脉等途径让化学药物进入体内杀死癌细胞。放疗主要是通过不同能量的放射线破坏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2、治疗范围不同。化疗是以全身治疗为主,化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处,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部分正常细胞。放疗是以局部治疗为主,放疗过程中的靶区,射线相对比较集中,而靶区以外的区域射线相对较少,正常组织不会有太大的损伤。3、治疗适应证不同。术后化疗适应证:①浸润性肿瘤直径>2cm②淋巴结阳性③激素受体阴性④Her-2阳性(对T1a以下患者目前存在争议)⑤组织学分级为3级。以上单个指标并非化疗的强制适应证,术后化疗与否应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生理条件和基础疾患、患者的个人意愿、化疗的可能获益和不良反应等进行决策。术后放疗适应证:①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房皮肤、胸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③淋巴结转移1-3枚的T1-2期,现有证据支持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任何部位的复发及乳腺癌相关死亡。④T1-2期乳腺单纯切除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如前哨淋巴结阳性,在不考虑后续腋窝清扫时,推荐术后放疗。⑤保乳手术患者。4、治疗周期不同。不同化疗方案的周期数不同,每21天为一周期,一般为4-8周期,若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减少化疗周期数。放疗一般每周5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短至1周,长达6-7周。5、治疗时机不同。乳腺癌术后化疗一般建议术后4-8周开始化疗。因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术后辅助化疗,术后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内开始。6、毒副反应不同。化疗一些常见的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骨髓抑制、脱发、静脉炎等。放疗的毒副反应相比化疗要小一些,像放射线皮炎、放射线肺炎等。由此可见,化疗和放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乳腺癌治疗方式,但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利用两种治疗方式的互补性和协同性,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战胜乳腺癌,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和妇女生育年龄的增长,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孕期女性发现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情况并不少见。孕期乳腺癌就是我们说的妊娠期乳腺癌,准确来说,包括妊娠期间确诊的乳腺癌以及分娩后1年内确诊的乳腺癌。妊娠期乳腺癌相对非妊娠期乳腺癌来说,早期诊断更加困难,主要因为孕妇或产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出现乳房腺体充血肿胀、密度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会干扰临床医生的判断,致使一些较小的肿块不易被发现。那么孕期或哺乳期能通过什么检查方法来发现乳房的病灶呢?1.乳腺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没有辐射,对孕妇和胎儿没有伤害,可重复进行操作,特别是对致密性乳腺更加敏感,可作为优先推荐的检查。2.乳腺钼靶检查:研究表明当X线的辐射剂量超过0.1Gy时,可能对胎儿产生致畸作用。乳腺钼靶检查的辐射剂量大约为0.004Gy,要远低于胎儿的致畸剂量,因此,钼靶检查对孕妇来说不是绝对禁忌,但是考虑到我国青年女性的乳腺多为致密型腺体,妊娠期又进一步增加了腺体的致密程度,这样就显著降低了钼靶检查对乳房病灶的敏感性,所以钼靶检查不作为优先推荐的检查。3.乳腺核磁检查:由于乳腺核磁平扫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往往需要进行乳腺增强核磁检查,而增强核磁的钆类造影剂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因此孕期妇女不建议做乳腺增强核磁检查,但是哺乳期妇女接受乳腺增强核磁检查是相对安全。4.穿刺活检:对于妊娠哺乳期女性,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乳房病灶(RI-RADS分类≥4类),建议进行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孕期发现乳腺癌后,有的人认为应该终止妊娠,一是为了孕妇自身的安全,应该专心治疗自身的乳腺癌,二是担心乳腺癌本身或者治疗乳腺癌的过程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有的人认为应该继续妊娠,历经千辛苦怀上的孩子要打掉觉得有太多的不舍。那么到底能否继续妊娠呢?根据《中国妊娠相关乳腺癌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0版)》,建议孕周<13周的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终止妊娠。对孕13-34周的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可根据病情实施手术和化疗,并尽可能在孕35周后分娩。对孕≥35周的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建议分娩后进行规范治疗。当然,是否选择终止妊娠永远都是个人的选择,我们要尊重个人的意愿,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孕妈妈们得知确诊乳腺癌后也不应该为了孩子而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要及时与自己的主治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女性朋友对美的追求,当女性朋友们罹患乳腺癌后,跟以往的观点不一样的是她们不再单纯地选择切除乳房,而是更加期望能够保留住乳房,这种期望往往在年轻女性朋友们中最常见。但是有一部分女性朋友仍然对此顾虑重重,担心保留乳房的手术会增加乳腺癌的复发风险,也担心对乳腺癌的治疗不够彻底。那么当我们不幸罹患乳腺癌时,是选择乳房全切手术还是保乳手术呢?保乳手术到底会不会增加复发的风险呢? 什么是保乳手术? 顾名思义就是在我们根治乳腺癌的同时,保留住了患者的乳房,跟传统的乳房全切手术相比,切除的范围更小,手术出血更少,创伤也更小,在保证完整切除肿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住了患者的乳房外形。乳房就像是一个橘子,当我们发现其中的某一瓣果肉坏了,我们将坏的果肉去掉,同时确保坏的果肉周围都是正常的果肉,那么从外表看,这个橘子的外形跟正常的橘子也就相差不大。 保乳手术的复发风险? 保乳手术要达到乳房全切手术的治疗效果,保乳术后必须接受放疗,也就是说保乳手术+术后放疗才与乳房全切手术等效。经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和乳房全切手术后的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相似。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EBCTCG报道了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和乳房全切手术的荟萃分析结果: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9%和6.2%,也就是说10年的局部复发率相似。 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保乳手术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乳腺癌患者,为了保证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前提是患者要有强烈的保乳意愿,并且手术医生要完善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彩超、钼靶和核磁等),严格控制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这样才能在根治乳腺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美容效果。《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提出了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保乳手术的适应证: 1、 临床I、II期的早期乳腺癌:肿瘤大小属于T1和T2分期,且乳房有适当体积。肿瘤与乳房体积比例适当,术后能保持良好乳房外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于多灶性乳腺癌患者(同一象限的多个病灶),也可尝试进行保乳手术。 2、 III期乳腺癌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经术前治疗降期后达到保乳手术标准时也可以考虑保乳。 保乳手术的禁忌证: 1、 妊娠期间放疗。对于妊娠期妇女,保乳手术可以妊娠期完成,而放疗可以在分娩后进行。 2、 病变广泛,且难以达到切缘阴性或理想保乳外型。 3、 弥漫分布的恶性特征钙化灶。 4、 肿瘤经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者。 5、 患者拒绝行保留乳房手术。 6、 炎性乳腺癌。 哪些人群需要谨慎选择保乳手术: 1、 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硬皮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胶原血管疾病者,对放疗耐受性差。 2、 同侧乳房既往接受过乳腺或胸壁放疗者,需获知放疗剂量及放疗野范围。 3、 肿瘤直径大于5cm等肿瘤与乳房体积比值较大者,易出现满意外型与充分切缘之间的矛盾。 4、 多中心病灶(多中心病灶指在2个或2个以上象限存在1个及以上病灶,或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完全不一样的2个乳腺病灶) 5、 侵犯乳头(如乳头Paget病) 6、 切缘接近,墨染切缘与肿瘤的距离小于2mm时(浸润性癌,除外表面、基底等不可能再次补充切除者)。 7、 已知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强(如BRCA1/2基因突变),保乳后同侧乳房复发风险增加的患者。 乳腺外科医生提醒各位乳腺癌朋友们,特别时年轻女性,在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时候,不要过于担心会失去自己的乳房,一定要寻求乳腺专科的医生帮助,乳腺专科医生会根据你的肿瘤特征和个体化表现制定出最优的手术方案,有可能你在根治乳腺癌的同时保住了乳房,留住了美。
1.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以及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2.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3.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以及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4.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5.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现已知的是BRCA1、BRCA2。
母乳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史立晖1、母亲方面:乳房比较软,没有胀满的表现同时奶水相对比较稀薄排出5分钟左右即没有奶水2、婴儿方面:当婴儿的嘴巴接触到乳头的时候不能很快的吸出乳汁,吮吸好几口之后才能够听到咕咚咕咚的吞咽声;宝宝吸允奶水时间增长,吸允次数出现明显的增加母乳不足,婴儿多数会吃不饱,平时就会出现哭闹、烦躁的现象,睡觉也会睡不安稳。宝宝在吸了母乳很久之后还一直没有吃饱,在那里哭闹,或者说吃母乳之后,睡了不到半个小时又醒了宝宝的大便和小便都特别的少宝宝的体重不能够正常的增长母乳喂养乳汁不足怎么办?1、确保产妇和新生儿采用正确哺乳姿势、含接和有效吸吮。哺乳时两侧乳房交替哺乳两次,配合按摩和挤压乳房2、增加哺乳次数,缩短两次哺乳的间隔时间,保证每天至少8-12次有效哺乳,保证夜间哺乳3、鼓励母亲保证充分休息,和婴儿同步休息也有利于乳汁分泌4、哺乳后用吸乳器增加乳房刺激,一般刺激10分钟,并将吸出的乳汁用喂杯或手指喂奶器哺乳5、母亲服用适当中药调理6、如果根据医嘱需要加奶,采用辅助哺乳期进行乳旁加奶,或使用喂杯、手指喂奶或辅助哺乳管。如果婴儿体重继续下降,建议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