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甲状腺炎,因最先由日本人桥本在1912年提出而得名。又因本病患者的甲状腺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故也被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目前已明确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的范畴,与甲亢同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自身免疫病是指人体的免疫系统(淋巴细胞)把自身的组织如甲状腺误认为外来物而施以损害,引发炎症等。该病的患病率约2%,多见于中年女性,是男性的5~10倍。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因即遗传因素。该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常常可以问出病人的兄弟姐妹或父母叔姑中有人患甲状腺炎或甲亢。另一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主要为食碘增多。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率急剧增高的原因被认为与全民食盐加碘过量有关。本病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或甲低)的最常见原因。桥本甲状腺炎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甲状腺肿大,轻至中度,一般不会引起颈部压迫症状如气短或吞咽困难。触之质地坚韧,有橡皮感,没有疼痛和压痛。部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既看不到也摸不到甲状腺肿大。二是桥本甲状腺炎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轻度甲减可以没有症状。明显甲减可表现为怕冷、浮肿、贫血、乏力、胃纳减少、皮肤粗糙发黄、心率减慢,女性月经过多紊乱等。因为这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病,所以初次诊断时的甲状腺功能可以正常,也可以表现为轻度或严重甲减。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的重视,医疗保险的普及,初诊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往往正常。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检测对本病的诊断意义重大。TPOAb阳性较TgAb更常见,且滴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TPOAb的阳性率为80%以上,TgAb的阳性率为60%,同时测定两者时互补结果阳性率可达90%以上。约10%左右抗体阴性者,可通过B超协助诊断,或必要时通过甲状腺穿刺病理学检查以确诊。因为部分病人的甲状腺无肿大,多数肿大不显著,而甲减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故桥本甲状腺炎常常被漏诊。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的。应该特别注意在有家族史者或颈部肿大中筛查该病。因为即使轻度甲减也可引起母婴异常,所以尤其应该重视孕妇甲功和桥本甲状腺炎的筛查,推荐孕前筛查。 桥本甲状腺炎虽不能治愈,但不会转变为甲状腺癌,预后良好。最差的结局即甲减,但甲减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适当减少食用海产品是有益的,但是因为长期坚持低碘饮食是困难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认为禁食海带紫菜,少食海鱼海虾即可。平均每年有2.5%的甲功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进展为甲减,因此对患者进行定期如每年一次的甲功测定是重要的和必要的。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补充硒元素如硒酵母能够减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水平,或可延缓疾病进展,故可适当应用。甲减的治疗是直接补充甲状腺激素,主要为左旋甲状腺素,可以很容易地确保甲功正常,用药后还可见肿大的甲状腺明显缩小。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医生给桥本甲状腺炎病人处方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不论口服还是注射均不科学,糖皮质激素的多种副作用远大于可能带来的短期而轻微的甲状腺缩小。本文系张进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属于自主神经病变,临床发病率较高,约30%-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胃轻瘫,如果通过特殊的检查来确诊,则发病率将更高。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早饱、腹胀、频繁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影响进食,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治疗下降,营养不良,同时由于进食、食物消化吸收的障碍将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加大血糖控制的难度。 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由于其属于功能障碍性疾病,因此在诊断是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包括肝脏、肾脏功能障碍,胆囊疾病,胰腺疾病,肠梗阻,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同时,由于糖尿病胃轻瘫属于神经并发症,必须找到其他神经损害的证据,如糖尿病导致的下肢神经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静息性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心率变异性下降等)、糖尿病异常出汗等。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排除上述疾病并找到其他神经损害的证据基本可做成临床诊断,但确诊有赖于放射性核素扫描、胃电图、胃排空率测定等特殊检查。由于受到设备及创伤性检查的限制,这些特殊的检查并未在临床普遍开展。 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首先控制血糖是基础,因高血糖本身可抑制胃排空,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其次,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胃轻瘫治疗的关键,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少食多餐,同时避免食用富含纤维素和容易形成胃石的食物,包括大白菜、芹菜、山药、柿子、坚果、草莓等。限制每日蔬菜摄入量,一般每日蔬菜摄入量限制在半斤左右。症状严重患者仅给予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再次,给予促进胃肠蠕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根本原因是胃动力不足,因此治疗时应给予促进胃肠蠕动药物,这些药物包括胃复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上述药物无效可使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但此类药物属于抗生素,长期使用可导致菌群失调,同时可能有一定肝损害,因此不作为首选药物。最后,由于糖尿病胃轻瘫属于神经病变,可使用甲钴铵营养神经、硫辛酸抗氧化等治疗,促进胃肠道自主神经髓鞘的修复。 糖尿病胃轻瘫虽然发病率高,发病者较为痛苦,但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症状大多能得到有效改善。不过,此类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常见反复诱因为情绪波动及饮食不当。大部分患者可能因生气、吵架等导致病情加重,或因长期情绪抑郁导致病情改善困难,因此医生,尤其是家属的鼓励、关心对于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系张吉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一个内分泌医生,我和我的糖尿病患者们都怕低血糖。很多临床研究显示低血糖的发生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群的预后,因为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一次低血糖的发生可能会抵消长时间良好血糖控制给身体带来的益处,也就是说,长时间的努力“功亏一篑”啊!所以,非常有必要了解下低血糖,然后努力预防低血糖!问题1 什么是低血糖?非糖尿病人群:血糖<2. 8mmol/ L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人群:血糖<3. 9 mmol/L问题2 低血糖会有什么表现吗?低血糖发生后,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表现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心悸 焦虑 出汗 饥饿 手抖(二)中枢神经症状神志改变认知障碍 抽搐 昏迷这张图片会更更生动!问题3 糖尿病的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过量、给药时间不当域剂型错误未正常进食,隔夜禁食等大量饮酒运动过度胰岛素敏感性增高:减重后、运动量增加后、或血糖控制改善(看胰岛素敏感也是双刃剑,关键是要认识到自己过去不敏感,现在敏感了,找到那个“拐点”)胰岛素清除能力降低:肾功能不全(肾坏了,胰岛素排出去慢了,在我的身体里停留的时间长了)问题4 呀!“心慌、出汗,头晕”好像低血糖,怎么办?发现症状,意识清醒,可以立即进食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15-20克。快速起效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果、果汁、含糖饮料、葡萄糖片。指南上建议这样吃:(选一种噢)2-5个葡萄糖片(要是能买到,备着点)10块水果糖两块方糖150-200毫升新鲜水果汁、可乐(一次性杯子一般是225毫升;可乐可不是“零度”可乐哦,别喝错了!)一杯脱脂牛奶一大勺蜂蜜或玉米汁进食后15分钟复测血糖,血糖仍<3.9mmol/L, 再进食15-20克快速起效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复测...... 直到血糖>3.9mmol/L当血糖恢复正常,要进餐或者零食来保持血糖稳定。这也是帮助机体恢复糖原储备(比如面包、饼干这些含复杂多糖的食物,在人体内会经过分解再吸收,使血糖得到一定时间的维持)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不是优选低血糖治疗食物。一旦怀疑是低血糖,立即按照低血糖处理问题5 我现在用的药容易引起低血糖吗?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均可引起低血糖(磺脲类经常都叫“格列**” 还有另一类促泌剂“瑞格列奈”或者“那格列奈”)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吡格列酮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但是和别的降糖药联合应用低血糖的风险就有了噢)应用 DPP4 抑制剂和 GLP1 受体激动剂的低血糖风险较小福利: 讲几个生活中容易出现低血糖的例子吧!例1李大爷每天早上有锻炼身体的习惯,知道患了糖尿病,锻炼地更为起劲,今天锻炼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心慌、出汗、一下子瘫软下来。旁边的同伴觉得他可能是饿的,赶快给他吃了点东西,过了一会儿李大爷感觉好多了。切记:不要空腹锻炼! 锻炼前先吃点含碳水化合物的东西。最佳锻炼时间是:饭后1小时!例2小李是糖尿病患者,口服格列美脲一天一次控制血糖。今天他没注意,早上吃了两次药。上午10点钟他就饿地发慌,出冷汗!切记:格列美脲是磺脲类药物,这一类药物为胰岛素促泌剂,容易引起低血糖。如果服用这一类药物,饮食减少、运动突然增加都容易导致低血糖。这样服了2次更危险。一旦服了两次怎么办? 福利来了,就多吃点东西吧! 然后随身带点糖!例3老王是糖尿病患者,应用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今天他和老朋友们去爬山。爬到半山腰瘫软无力、浑身出汗,幸亏朋友带了瓶可乐。喝了可乐、吃了几块饼干,好多了。切记:对于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这类降糖药的患者,在预计到运动量会增加或者饮食可能延迟的时候,适当减少药量,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不时之需!了解了这么多有关低血糖的知识,你一定知道怎么赶走“低血糖”了吧!本文系李颖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分1型和2型,但有一种令医生头疼,患者惊慌的糖尿病--脆性糖尿病,恐怕很多病友都不知道。前不久我们病房里就来了个病友,69岁,156厘米的个子,90斤的体重,因低血糖昏迷被送进了医院,患者糖尿病10余年,每天早晚两次餐前预混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基本满意。然而,近半年来,患者的血糖变得越来越难控制,老是忽高忽低,低血糖也频频发生,病人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担心低血糖的发生,睡觉也睡不好。入院前一天的晚上患者正好生日,非常兴奋,比平时稍微多吃了点东西,第二天的空腹血糖就达到15.6mmol/L,患者自行在早餐前多加了4u的胰岛素,就出现了低血糖昏迷。通过入院检查,诊断为脆性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泵治疗,生活方式指导和心理调节,患者的血糖波动明显减小,十天后病情好转出院。那么什么是脆性糖尿病,它有哪些表现?又有什么危害,该如何治疗呢?“脆性”往往是易碎的,“脆性糖尿病”就是指那些病情极不稳定、血糖波动范围大且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其又被称之为“不稳定型糖尿病”。以往人们将“脆性糖尿病”归为1型糖尿病,现在人们认识到“脆性糖尿病”也可见于某些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2型糖尿病晚期患者。因为这些患者的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所以他们的血糖完全依赖于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调节,而外源性的胰岛素在药代动力学以及血糖调控方面与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很容易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大幅波动的现象。“脆性糖尿病”不是糖尿病的一个新类型,而是根据其临床特点来命名的。它具有血糖波动大,不易控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极分化现象的特点。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己是否有脆性糖尿病的可能,除了表现为血糖波动大,较易出现低血糖外,还可以请专科的医生检查确诊。通常脆性糖尿病有下面三个临床特点,其一:病人通常体型比较消瘦,胰岛功能极差或接近衰竭。其二:患者病情极不稳定,即便是在饮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剂量几乎恒定不变的情况下,血糖也会出现莫名的显著波动,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其三:对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调节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例如2个单位)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弄清了这三个问题,糖尿病患者就可判断自己是否是“脆性糖尿病”了。脆性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发生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低血糖昏迷。而1次严重低血糖可抵消一生血糖维持正常带来的益处;另外,脆性糖尿病的血糖波动非常大,而临床研究也发现,频繁发生的低血糖及高血糖(血糖波动)能够加速动脉硬化,增加糖尿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所以脆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非常棘手。脆性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通过精确设定泵的基础输注率和餐前大剂量,提供最接近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输注,从而使患者的血糖得到相对平稳的控制。对于没有条件装胰岛素泵的患者,可以采取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或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每日1-2次注射胰岛素相比,这种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式更接近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模式,对减少血糖波动的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考虑加用某些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拜唐苹及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减少血糖波动也有一定的帮助。然而,鉴于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中我们应注意以下6点:首先血糖控制不宜过严。由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极不稳定,低血糖风险极其高,因此,对此类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不宜太严,空腹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3.0-14.0 mmol/L即可,以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其次,胰岛素调整幅度不宜过大。脆性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胰岛素血药浓度的微小改变,也会引起血糖的显著变化。因此,对胰岛素剂量的调节应十分谨慎,以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大幅波动。其三,应尽量选用胰岛素类似物。在实施强化治疗时,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中、长效胰岛素,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短效胰岛素,可以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其四,脆性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生活有规律,应做到吃饭定时定量、少吃多餐。运动也要定时定量,每天固定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其五,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在脆性糖尿病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情绪变化可以引起血糖波动;血糖波动又可导致情绪改变,二者互为因果。因此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睡眠,这也是确保血糖平稳的前提。最后要加强监测,最好自备血糖仪,经常多点的血糖监测,尤其是夜间2~3点的血糖监测。“脆性糖尿病”真的很脆,所以无论是平时的饮食运动还是药物调整都需格外谨慎,要想和普通糖尿病患者一样血糖稳定且达标是不可能的,并且可能是危险和有害的。所以患者应严格遵守生活作息的规律,谨慎调整胰岛素剂量,稳定情绪,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尽可能多地摸索血糖波动的原因及规律,对血糖的控制目标不苛求,并与主治医生多沟通,寻求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叶林 陆颖理本文系陆颖理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性早熟是内分泌及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但对于性早熟患者的家属往往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在平时生活中不重视孩子的发育情况,导致错过治疗时机;另一种情况是对孩子早熟情况过分担心,过度治疗。下面我就性早熟的诊断、分类及病因、治疗原则做一个简述。 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之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女孩在10岁前月经初潮。主要表现为女孩出现乳房发育、阴毛出现、卵巢及子宫增大、月经来潮,男孩出现睾丸增大、阴毛出现、遗精等表现,且男孩、女孩均出现身高增加加速,骨骺闭合提前,骨龄提前,从而导致最终身材矮小。 性早熟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从而导致发育提前。根据其性激素分泌增高的发生机制不同,我们把性早熟可分为真性性早熟(又称为中枢性性早熟,GnRH依赖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又称周围性性早熟,GnRH非依赖性性早熟)、青春期发育的变异(又称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 对于一个性早熟的患者,我们首先是判断是否存在性早熟,其次是需区分真性性早熟还是假性性早熟,再进一步明确性早熟的病因。对于真性性早熟,从临床表现上与假性性早熟的最大不同在于存在性腺的发育,即女孩出现卵巢增大,男孩出现睾丸增大。而假性性早熟虽然出现第二性征提前,但性腺仍处于未发育状态。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由于真性性早熟是GnRH依赖性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性激素升高(男孩为睾酮,女孩为雌激素)的同时促性腺激素(LH,FSH)亦升高,而假性性早熟性激素升高,促性腺激素仍低下。但是,由于促性腺激素是脉冲式分泌的,基础的性激素测定往往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GnRH兴奋使用是区别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的必须检查手段。 在真性性早熟的病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颅脑肿瘤导致,因此对于真性性早熟的患者垂体核磁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其次,真性性早熟中,女孩发病率较高,但其中2/3的患者是特发性的,也就是非器质性病因导致的,所以肿瘤少见。而在男孩中恰恰相反,2/3的患者是因为肿瘤导致,因此对于男孩的真性性早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进行病因的寻找。 在假性性早熟的病因中,主要是由于卵巢、睾丸肿瘤、摄入外源性激素导致,其次,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亦是常见病因,因此需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 对于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的治疗,病因明确者需针对病因积极治疗,但对于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使出现的第二性征退化,抑制骨骼的过快成熟,改善成年后的终身高。因此,在治疗前需评估是否能达到上述目的,如果患儿目前身高与骨龄身高相当,预测终身高在平均成人身高,或者女孩骨龄已达12.5岁,男孩骨龄已达13.5岁,预期治疗后改善成年终身高效果不显著者可不给予治疗。 青春期发育的变异,包括单纯乳房发育、单纯月经初潮提前、单纯阴毛早现,此类情况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患者临床表现单一,无明显身高增长过快,无明显骨龄提前,对于成年后的最终身高无明显影响,且大部分患者症状属于自限性,可自行好转,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定期随诊观察即可。本文系张吉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痛风是人体内血尿酸浓度过高,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的组织异物炎性反应。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特征,其中5%-15%患有痛风。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umol/L,绝经后女性血尿酸>360u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伴有特征性关节炎、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时应考虑痛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和糖尿病一样,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 近10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了10倍。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50-59岁最高)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加重。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较其他地区高,与该地区生活水平提高快,进食海产品和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较多有关。 治疗: 营养治疗原则: 1.限制嘌呤摄入,采用低热量、低脂和低蛋白饮食。饮食控制可以降低血尿酸30-90umol/l。在痛风急性期,急性发病3天内基本不进食含嘌呤食物或进食含嘌呤很少的食物,缓解后可以适当增加。在痛风缓解期,给予正常平衡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禁用含嘌呤高的第一类食物,有限的选用第二类食物,可自由选用第三类食物。烹调时先将肉类煮开,这样可使50%左右嘌呤溶进汤中。 第一类食物(急性期及缓解期禁用):内脏和瘦肉(肉馅、肉汁、肝、肾、胰、心、脑),鱼类(鱼卵、沙丁鱼、鲮鱼、小虾、牡蛎),禽类(鹅、鹧鸪),浓肉汁(肉汤、鸡汤、火锅汤)。 第二类食物(在缓解期,根据病情可每日(或一周五日)选用,肉、鱼、禽,要用水煮后食用):粮豆类(粗粮、杂豆、大豆、豆腐干),鱼肉(畜肉、鸡肉、兔、鸭、鸽、火腿等肉类,鳝鱼、鳗鱼、鲤鱼、草鱼、鳕鱼、鱼丸、虾、龙虾、乌螃蟹等海产品),菇类(鲜菇),四季豆、海带、芦笋菠菜。 第三类食物:谷薯类、蔬菜(除第二类以外的蔬菜)、水果类、蛋乳类、硬果类。 2.控制能量:肥胖的痛风患者,减轻体重应该循序渐进,切忌减重过快,否则容易导致机体产生大量酮体,与尿酸竞争抑制尿酸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3.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其中,菠菜、木耳、苋菜等高草酸蔬菜,用水煮过后可以去掉大部分草酸,可以治疗和预防痛风。酸奶经过发酵嘌呤含量高,且乳酸干扰尿酸排泄,只能少量食用。 4.多喝水(白开水、淡茶水均可),不喝各种含糖饮料。每天饮水2000ml;心肺肾功能不全者,根据病情决定饮水量。 5.避免饮酒和酒精饮料。禁忌啤酒!白酒、白兰地、威士忌、葡萄酒等最好不饮。 6.不应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烟酸等。 7.定食定量,也可少食多餐。暴饮暴食,或一次进食大量肉类常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 8.坚持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9.药物治疗: 急性期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西乐葆等)、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3类止痛药应及早、足量使用,见效后逐步减量至停药。急性期不用降尿酸药物,已经应用降低尿酸药物的不建议停用,防止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和转移性发作。 间歇期和慢性期药物治疗旨在长期有有效的控制血尿酸水平: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醇,小剂量开始,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丙磺舒等,用此类药物注意肝功能、24小时尿酸排泄量。 3)碱化尿液。乙酰唑胺和碳酸氢钠。维持尿液PH 6.2-6.9。如果尿液PH 大于7.0,勿碱化尿液!
导语:提起甲状腺疾病,也许你会想到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等一系列名称,殊不知亚急性甲状腺炎(以下简称“亚甲炎”)也是一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的甲状腺疾病。很多患有亚甲炎的病友常辗转多次方被确诊,说来都是辛酸泪! 一、颈部疼痛、发热,原来是亚甲炎惹的祸王女士近3周反复咽喉部疼痛,伴有发热,曾在内科、耳鼻喉科就诊,先后按照“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但她的体温降而复升,很显然之前的治疗效果欠佳,以致她无法全身心投入完成手头工作,王女士心急如焚,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紧接着她出现了心慌、乏力、多汗等症状,整个人都不好了,最终只能请病假。当天接诊时,王女士自诉颈部疼痛,我注意到其双侧甲状腺竟然已有Ⅱ°肿大,触压痛明显,心率110次/分。考虑王女士3周前有感冒病史,目前甲状腺有明显压痛,加之伴有心悸、发热等表现,高度考虑“亚甲炎”。接下来完善C反应蛋白、血沉提示异常增高,甲状腺激素提示FT3、FT4明显升高,TSH明显降低,甲状腺摄碘率明显降低,这一切的线索均支持“亚甲炎”的诊断。治疗上给予口服强的松、普萘洛尔,王女士颈部疼痛、发热、心悸等症状逐渐消失。二、甲状腺:美丽的蝴蝶结,人生若只如初见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位于喉结下方,颈部中下方,呈“H”型,如同美丽的蝴蝶结一样包裹于气管两侧,甲状腺很容易被触及,也很容易受伤。甲状腺重量仅20-30g,看似“微不足道”,其实“举足轻重”!我们的基础心率和体温,胃肠道蠕动快慢等方面,甲状腺激素均参与个中环节。毫不夸张地说,甲状腺影响着我们身体内多个系统和细胞的代谢。甲状腺由众多大小不一的滤泡组成,而滤泡上皮细胞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的场所。换言之,每个滤泡上皮细胞就是甲状腺激素储存的小仓库。三、亚甲炎:没有硝烟的局部战争 亚甲炎是病毒感染后所致的甲状腺变态反应性炎症。一般典型的亚甲炎分为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和恢复期。在疾病初期,病毒感染侵及甲状腺滤泡时,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如同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枪林弹雨,但机体与病毒之间“暗流涌动”,病毒像钥匙一样打开了很多仓库的大门,甲状腺激素溢出而释放入血,从而引起破坏性甲状腺毒症,此刻T3、T4水平升高,TSH降低,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等甲亢症状。与此同时,甲状腺本身因频繁遭到病毒袭击而疲惫不堪,一度表现为摄碘率降低,出现了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功能的“分离现象”。这是亚甲炎区别于其他甲状腺疾病的重要特征。随着病情的演变,甲状腺局部战争造成滤泡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消耗殆尽,放眼望去甲状腺满目疮痍,各项修复工程、援建任务亟待进行,甲状腺摄碘及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严重不足,由此进入了人生的低谷期即甲减期。T3、T4下降,TSH高于正常水平,此阶段的患者往往出现畏寒、乏力、嗜睡等症状。紧接着甲状腺滤泡细胞完全修复,进入恢复期,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摄碘功能均恢复正常,患者症状也随之消失。四、亚甲炎的治疗:缓解症状,消除病因由于亚甲炎本身是病毒感染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期间对于甲状腺滤泡是摧毁性的打击破坏,一般会引起颈部疼痛,这成为亚甲炎患者的共有症状。因此需要给予对症处理,改善疼痛症状,可以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但目前采取的处理措施治标不治本。我们深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甲状腺大致可以分为3个地带。部分地带战火连连,部分地带毫发无损,还有一部分地带受到破坏同时进行灾后重建。“神器”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炎症、稳定腺体细胞膜结构等作用,当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能有效控制疼痛、发热等症状时,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控制全局。值得一提的是,在甲亢期,患者一旦出现心悸、手抖等甲状腺毒症表现,可以口服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以调控心率,此期不宜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如果甲状腺滤泡破坏过多,而后期没能完全修复,极少数亚甲炎患者会出现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要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从这个角度来看,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甲状腺受破坏范围,加速滤泡修复进度,可以防治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五、亚甲炎防治小妙招亚甲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可以自行康复,这也是内分泌众多疾病谱中为数不多可以治愈的疾病。对该病早期识别至关重要,规范化治疗可以减少复发率。在此提醒大家平时注意加强运动锻炼,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避免呼吸道感染,从而预防亚甲炎发生。本文系刘光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病人都有这样的疑惑,胰岛素会上瘾吗?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吗?等等这样的疑问,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胰岛素没有依赖性也不会上瘾,当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的时候,就有打胰岛素的指征,对于初发的糖尿病病人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保护胰岛贝塔细胞的功能。因此胰岛素没有那么可怕。 本文系袁俊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节假日后这一周痛风发作就诊者明显增多,网上咨询也增多,有一个患者网上咨询:血尿酸600umol/L,胱抑素C明显增高,血肌酐值正常,如何处理? 急性痛风发作时表现为受累关节严重的疼痛、肿胀、红斑、僵硬、发热,且症状发生突然。发作期一般持续数天到1周。一般发病时没有诱因,但可以继发于轻度创伤或是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之后。痛风经常在手术后急性期内发作。常可伴肾脏损害,并可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升高及动脉硬化。 实际上此类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已经发生痛风和肾脏早期损害,建议检查肾脏早期损害指标,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是非常简单但必须坚持的:1.血尿酸必须控制300umol/L,建议选用非布司他每天半片,或苯溴马隆每天一次,十-十四天复查即可;2.尿常规看尿中酸碱度即PH,通过碳酸氢钠每天3-6片,每次2-3片,一天三次,基本上可以达标即PH维持在6.2-6.9之间;3.每天饮水2000毫升,帮助排泄尿酸盐结晶;4.急性期外用我院经验方:加味金芙膏外敷,服秋水仙碱。 高尿酸血症或伴发痛风治疗基本上这么简单!若仍不能达标,中医辨识加用中药,如果您的高尿酸血症没有控制好,肯定是没有坚持服药治疗或选择治疗方法不对。痛风可以1-2天立刻缓解止痛,慢性痛风石造成关节损害却治疗艰难,血尿酸达标非常重要,高尿酸血症却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治疗。本文系张妮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问:准备二胎原来还跟内分泌有关啊?医生答:是的,并且是密切相关,须不知民间一直都有“内分泌失调”的说法,也就是说内分泌激素的正常与否可反应机体全身的情况,与生殖系统更是息息相关。要想有个好宝宝,当然得把身体调到最佳状态!患者问:是不是真的?内分泌不就是糖尿病吗?难不成得糖尿病也会影响生孩子?医生答:首先,糖尿病只是内分泌的一种,其他所有跟腺体分泌有关的病,都属于内分泌疾病系统。其次,糖尿病真的会影响生育能力,也与胎儿的发育密切相关。为什么怀孕期间都要做糖尿病筛查的检查,就是因为血糖过高,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甚至流产、早产、死胎可能性。患者问:那除了糖尿病外,还有哪些内分泌疾病会导致生育异常呢?医生答:除了糖尿病外,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肥胖、多囊卵巢综合症。其次,高雄激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垂体肿瘤、库欣综合症等少见疾病都可以导致生育能力异常或胎儿发育异常。患者问:那是不是只要女性检查就可以了,男性需要吗?医生答:除了女性外,男性也需要评估其内分泌功能。很多的内分泌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及肾上腺疾病,以及外源性的服用某些药物,都会导致男性的精子数目减少或活力下降。患者问:这么多内分泌病都跟生孩子相关啊,那怎么才能检查出来我的内分泌激素是不是正常呢?医生答:进行内分泌激素的初步筛查在内分泌门诊检查即可,抽血检查项目可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六项。若这些检查项目,都基本正常,可初步排除存在内分泌疾病。若检查项目存在异常,则可能需要住院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当然,具体的检查项目,内分泌科医师会根据每个就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所以最好是本人就诊,而不是代诊。患者问:为什么怀一胎时,不知道要做这么多检查呢?医生答:其实内分泌疾病与我们繁衍后代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直都存在的,只不过某些疾病的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概率明显增加,胎儿异常的风险亦增加。因此,借这个二胎时代的大背景,跟大家宣传下相关的知识,望大家在了解这些知识后,能更好的备孕,生一个健健康康的宝贝!本文系张曼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