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和您的家人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难以言说的时刻:突然有了尿意,可是完全憋不住,裤子马上就湿了?一趟又一趟地起夜,连一觉睡到天亮都觉得奢侈?小腹总是胀胀的,小便很难解出来,排尿结束仍然感觉没解干净?神经系统出现损伤后(如卒中、脊髓损伤等)感觉膀胱“失控了”,甚至影响了肾脏功能? 这些问题不仅总是让人陷入“尴尬时刻”,还会对情绪和工作生活带来不少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并正视排尿功能障碍问题,关爱身边的排尿功能障碍群体,及时就医,别再让“失控”影响美好生活。 不容忽视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如果您出现过尿频、尿急、尿失禁,可能是得了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OAB)被国际尿控学会(ICS)定义为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尿急: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抑制排尿冲动尿频:日间排尿次数≥8次,每次尿量低于200ml急迫性尿失禁:伴随突发的、强烈的尿意,出现不能自主控制的尿液漏出。夜尿:夜间排尿≥2次 研究显示,全球约20%的人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扰,其中,女性尿失禁患病人群多于男性,成人女性尿失禁发生率更是高至25%~45%。在我国,膀胱过度活动症总体患病率达6%,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高。40岁以上人群中,男女性患病率更是皆超20%,膀胱过度活动症就在我们身边。尿失禁及OAB患者人数众多,然而我国的整体就诊患者不足半数,很多患者面对“难言之隐”选择一再忍受,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这类疾病虽不似癌症一样致命,但若不及时就医,会长久地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更是会造成极大的干扰。因此,了解疾病,重视疾病,积极寻求科学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 原来是神经源性膀胱让我“失控”如果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在经历脊柱等外科手术后时出现“膀胱失控”的困扰,可能是得了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如脊髓损伤、卒中、多发性硬化)等导致的神经系统调控紊乱,从而对膀胱控制能力不足的疾病,膀胱不能受自己控制储存和排出尿液。临床上,根据病因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如: 频繁排尿,在不想上厕所时排尿;膀胱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膀胱充满尿液后漏尿;排尿困难,且排尿时难以排空尿失禁和尿潴留同时并存……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失眠、抑郁、性功能障碍等),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引起上尿路损害、肾积水、尿路感染等问题,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焦虑状况,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因此,我们呼吁广大患者正视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远离“失控”困扰。在治疗原则上,需要首先着重保护上尿路及肾脏功能,其次才是恢复或部分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小小的“膀胱起搏器”,助力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重获“自由”人生!对于尿频、尿急等频繁排尿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而对于膀胱难以排空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间歇导尿、药物治疗等,然而一部分患者经历药物治疗或其他保守治疗后无效,或出现不耐受,往往只能逐渐放弃治疗或终身与导尿管、尿袋为伴。如今,骶神经调控疗法(SNM)为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等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植入的“膀胱起搏器”可有效保护上尿路功能,并改善多种排尿障碍问题。 行为治疗:饮食调整(减少咖啡因和酒类摄入)、减肥、膀胱训练(延迟排尿等)、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等。 药物治疗:当行为治疗得不到改善时,可以选择采用药物治疗,目前最为常用的药物是托特罗定和索利那新。然而药物可能会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副作用,长期服用还可能耐药性。因此患者放弃药物的比例很高。 骶神经调控疗法(SNM):对于以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择骶神经调控疗法。这一疗法通过将小小的“膀胱起搏器”(约两枚硬币大小)植入体内,利用弱电脉冲刺激骶神经,起到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及其他盆底神经的反射,最终改善下尿路功能障碍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不仅是尿失禁、OAB等症状的改善,该疗法对于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排便障碍的症状,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骶神经调控疗法自1994年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累计造福全球35万名病患,正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认可。这一疗法具有微创、可逆、安全、有效的特点,对患者的排尿症状起到改善,减少导尿次数或不再需要导尿,同时避免接受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创伤较大的手术。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王阳贇医生表示,自2001年引入中国以来,骶神经调控疗法在国内已经十分成熟。并且,该疗法分为一期测试和二期手术两个阶段,患者在采取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后,可尝试一期测试预知疗效,如疗效呈现改善的趋势即可进行二期植入手术,将“膀胱起搏器”植入体内并长期使用,达到生活质量的长期可持续改善。术后,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行动,如奔跑、行走、游泳等。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常规开展骶神经调控手术,为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找回希望!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已建立盆底及男科疾病诊疗中心,在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疼痛及其他下尿路功能障碍治疗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盆底及男科疾病诊疗中心被授予"国家级电生理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全国培训基地"。该中心是上海率先开展骶神经调控疗法的中心之一,骶神经调控手术在五院的成功开展,为五院及周边地市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盆底中心是闵行区区级第一家盆底治疗中心,作为一个多学科中心,覆盖泌尿、妇科、肛肠、整形等多学科,形成一站式诊断及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该中心配有尿动力学检查、盆底肌群超声、盆底功能检测、盆底影像学功能脑成像、红外线成像仪等精准诊断方法,帮助患者全面完善疾病治疗方案,助力患者找回自信,享受自由,重返健康生活!
首先,我来问大家几个行为:1.喉咙痒痒的,不是很舒服,咳嗽一下2.鼻子感到不舒服,打喷嚏了3.去超市买东西,拎了很重的东西4.做跳绳的动作5.跳广场舞时请问,你在平日生活中做以上这几种行为时,是否有出现漏尿的现象?如果有,那要注意了,你很有可能得的是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等)的情况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女性分娩后或更年期,这通常是因为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损伤或功能退化所造成,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松弛,解剖结构异常,使得膀胱受到压力时无法有效控制尿液。通俗来说,就是咱们控制小便的开关坏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在腹压增加时是否有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现象来识别压力性尿失禁。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频繁遭遇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家附近盆底中心就医。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盆底组织和肌肉支撑力量减弱,导致膀胱、子宫或直肠等器官发生移位或下垂的现象。根据脱垂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前盆脱垂(膀胱脱垂)、中盆脱垂(子宫脱垂)和后盆脱垂(直肠脱垂),以膀胱脱垂最为常见。常见。脱垂的程度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对于已经确诊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的症状是外阴部有块状物脱出,有些还伴有排尿、排便的异常,下坠感,腰酸等症状,还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脱出物摩擦,会导致出血、炎症,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简单来说就是下体出现赘肉,如果您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问自己8个问题:1.您经常感到下腹坠胀吗?2.您经常看到或感到阴道有肿物脱出吗?3.您是否需要推压阴道或直肠周围来协助排便?4.您是否经常有尿不尽的感觉?5.您曾经不得不手指托起阴道的膨出部分来协助排尿吗?6.您是否行走时感到阴道有摩擦感呢?7.您是否有咳嗽/打喷嚏/提重物漏尿?8.您是否有尿急/尿意后来不及上厕所漏尿?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明确的病理改变。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稍有刺激就会造成膀胱逼尿肌收缩,从而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活动过度症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您频繁上厕所,尤其是夜间,且尿量不多,可能是膀胱活动过度症的信号。【常见临床表现】1.尿急:是指一种突发、强迫性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延迟排尿。2.急迫性尿失禁:尿液不能控制地漏出,伴有尿急或出现尿急后立即发生的尿失禁现象。3.尿频:为一种主诉,指患者自觉每天白天或夜间排尿次数过于频繁。在主观感觉的基础上,成人排尿次数达到:日间≥8次,每次尿量少于200ml时考虑为尿频。4.夜尿:指每夜≥1次,因尿意而排尿的主诉。为了描述绝经期对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专家们在2013年提出了绝经期泌尿生殖系统综合征(GSM)的概念。他们并发现大约50%的绝经后妇女有GSM症状。60岁以上的妇女中有10%~15%的人患有复发性尿路感染。即在12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在6个月内至少有2次发作。GSM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现的一系列泌尿生殖道症状,包括阴道干燥、瘙痒、疼痛、尿频尿急、反复的尿路感染等。大约5%的绝经后妇女在一年内会复发泌尿道感染。8%~10%的妇女会出现妇科疾病的症状,29%的妇女报告会影响睡眠,27%的妇女称生活质量降低。GSM不仅影响女性的生理健康,还可能对心理和情感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您在绝经后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绝经后妇女反复发生尿路感染是一个烦人的问题如果女性预期寿命以80岁计算那么绝经后的时间将占到整个生命期的大约40%再加上一些因素导致提前进入“更年期”尿路感染问题不可忽视女性一生中至少患一次尿路感染的概率为50%—70%。不同年龄阶段发病率也有一定差异,数据显示15—29岁女性的发病频率最高接近20%,这可能与性生活、月经、妊娠等有关,随着年龄继续增长,到绝经期,由于雌激素下降的影响,此时期也是女性泌尿道感染的高发时期可达到10%。此外,对于既往有过一次尿路感染人群,6个月内第二次发作的风险是24%,既往多次尿路感染病史治愈后,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的风险可达70%。对于合并泌尿系结石、畸形、盆腔器官脱垂等人群,尿路感染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1.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而宽驰,长度仅有4—6cm,这就给了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2.女性会阴结构呈半包裹状态,容易藏污纳垢,分泌物不易快速清除,而分泌物是一种较好的细菌培养基,使细菌大量繁殖。3.女性尿道口与阴道、肛门距离很近,也是感染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少部分轻微的尿路感染症状在大量饮水,尿液冲刷后可以缓解。但是大部分尿路感染是病原菌造成,所以药物才是治疗的核心环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下尿路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注意服用抗生素的种类及治疗的时间,不可自行停药,有条件的应进行尿培养检查。泌尿道感染是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内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炎症的反应,最为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占所有泌尿道感染的60%-80%,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头孢类(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是尿路感染的常用药物,对于初次感染,有效率可达85%,适当服用抗生素,对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起到消灭的作用。但对于反复的泌尿道感染,容易造成细菌耐药,应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最佳药物治疗。遵医嘱服药、复查及停药时间的掌握很重要。1.适当多喝水,不要憋尿2.避免吃药以后症状消失就立马停药3.讲卫生,勤洗澡、勤更衣,丈夫也要注意个人卫生4.加强户外运动5.规律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戒烟戒酒6.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盆腔器官脱垂、结石、畸形、糖尿病等为了描述绝经期对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专家在2013年提出了绝经期泌尿生殖系统综合征(GSM)的概念。他们并发现大约50%的绝经后妇女有GSM症状。60岁以上的妇女中有10%—15%的人患有复发性尿路感染。即在12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在6个月内至少有2次发作。绝经期的泌尿系统变化主要有: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反复尿路感染等。大约5%的绝经后妇女在一年内会复发泌尿道感染。8%—10%的妇女会出现妇科疾病的症状,如阴道不适导致58%的妇女忌讳性行为,30%的妇女完全停止了性交。29%的妇女报告会影响睡眠,27%的妇女称生活质量降低。首先,绝经期后妇女若经常出现尿路感染应当引起重视,要及时就医。其次,对出现性功能障碍的妇女,可以先在妇科进行诊治。必要时测定阴道内pH值及细菌学等相应的检查。如果阴道内pH升高且乳酸菌降低,则可以选择阴道内局部应用雌激素,以抑制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粘附,调整阴道内菌群,预防性尿路感染复发。但激素的使用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滥用。此外,还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保证足够的饮水、避免频繁性交、性交后排尿、由前向后的擦便习惯、避免盆浴、避免长时间憋尿、避免透气性能差的紧身内裤、减肥等。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有尿失禁和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到区盆底中心进行诊疗及随访。另外,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也很重要。愿每一位女性都能优雅、体面地老去,活出自己的精彩。
生长激素(GH)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重要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常常听到儿童缺乏生长激素(GHD)可能会出现个子矮小的情况,却不知道成人也可能会缺乏生长激素,对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成人生长激素缺乏(AGHD)最常见原因是下丘脑-垂体肿瘤和(或) 相关治疗后遗症,其他还有创伤性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AGHD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群,表现为体力和精力下降,对体型不满及记忆力下降,情绪易低落,肌肉力量下降和运动能力降低等。对照着AGHD-生活质量量表(QoL),看看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吧!AGHD生活质量量表下列是一些人们关于自己的陈述,请仔细阅读。如果这些说法符合您的情况,请在标有“是”的方框内划勾;如果这些说法不符合您的情况,请在标有“否”的方框内划勾。请回答每一个问题。如果您不确定回答“是”或“否”,请在您认为总的来说相对正确的选项方框内划勾。 注:QOL-AGHD评分为受试者回答“是”的数量。“是”为1分,“否”为0分 注意:当您的总分数≥8分的时候,说明您的生活质量不高,可能缺乏GH,请就医咨询是否患上了AGHD。除了生活质量下降,AGHD还会出现: (一)代谢紊乱成人GHD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包括血脂谱异常 和脂肪向心性分布。表现为内脏脂肪增多,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还可表现为骨骼肌和瘦体重减少,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二)心脑血管风险增加成人GHD患者表现为颈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增多、主动脉扩张性降低、左心室质量减少、射血分数下降以及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异常等。成人GHD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这些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致死率增加有关。 (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成人GHD患者存在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原因尚不清楚,成人GHD骨折风险为正常对照人群的2~5倍。生长激素治疗可改善以上症状和生活质量。另外,由于生长激素受体广泛存在于男性生殖器官的各种组织细胞表面,生长激素在男性生殖、性功能和肌肉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补充生长激素可提高男性性功能,改善勃起功能,提高性欲,精子活力和男性生育功能。对中老年男性提高性满意度,肌肉耐力等也有显著效果。如果你出现了性欲下降,性生活不满意,没有明显病因的勃起功能障碍,生育困难等等情况,也要警惕生长激素缺乏,及时就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rFgb38guHd4sfpHqnTJnA 提取码:71rh
1、包茎和包皮过长是什么? 男孩在出生后,阴茎的头部(“小脑袋”,也就是龟头)是被阴茎包皮(“帽子”)包裹住的,把包皮向上推,“小脑袋”才会探出头来。 如果因为包皮口狭小,龟头不能露出来,称为包茎。 这种情况即使包皮能够翻至冠状沟,翻开后也会形成包皮崁顿。 正常情况下,男孩子青春期以后,阴茎体发育长大,包皮退到冠状沟附近,“小脑袋”就彻底出来见阳光了。 如果发育后“小脑袋”疲软状态下仍旧被包皮包裹,就是包皮过长了。 当然,包皮过长分为真性与假性: 1.真性包皮过长是指阴茎勃起后阴茎头也不能完全外露; 2.假性包皮过长是指平时阴茎头不能完全外露,但在阴茎勃起后阴茎头则可以完全外露。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要注意,阴茎被埋藏于皮下或皮下脂肪之中,从外表看来阴茎非常短小者,临床上称之为“隐匿性阴茎”。 其中假性隐匿性阴茎在小胖墩中最为多见,治疗首选要减肥,而不是手术。 2、几岁可以“整理帽子”? 男宝宝1岁左右,爸爸妈妈就可以在每天洗澡时,帮“小丁丁”来“整理帽子”。 轻轻向上推,每次能露多少是多少。 不要盲目暴力地想一次完成,循序渐进,既能让宝宝接受这份痛,也不至于因暴力操作而损伤柔嫩的肌肤。 3、切还是不切,这是个问题 能不切就不切,必须要切的不要耽误。 对于保守治疗无改善的包茎、包皮过长以及系带过短、阴茎侧弯等各类外生殖器畸形患者,做手术当然是有好处的,可以预防包皮感染; 预防和治疗因包皮垢或反复炎症刺激引发的龟头敏感、早泄; 预防因感染导致的精子质量下降,提高优生率; 预防因包皮过长或包茎而引起的性伴侣泌尿生殖道炎症,进而还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当然,除了功能和健康,也可以在本身基础上提升美观度,增强自信心。 包皮手术? 包皮手术主要包括四种: 经典的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包皮套环术,俗称“套环”; 一次性包皮切割吻合术,俗称“打枪”; 改良袖套式包皮切除术。 根据患者对于美观、恢复时间的不同要求,进行选择术式。 根据劳动强度和术式的不同,在术后6小时-7天开始上班不等。 术后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并口服一点抗生素以预防伤口感染。 手术后可能会有一点疼痛,尤其在晚上入睡后,会因为阴茎勃起牵拉到伤口造成疼痛,可以适当口服一点止痛片或雌激素类药物。 尽量避免性刺激引起阴茎勃起,饮食禁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穿衣要宽松,避免剧烈运动。 目前有术后专用包扎设备,我们团队专利的转化产品可减轻伤口水肿及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为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c0zpppswNlXwVw2lXtrB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