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蛋白过敏是指宝宝对摄入的一种或者多种牛奶蛋白发生的免疫学反应,是婴幼儿食物过敏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约2~7.5%。开始出现对牛奶蛋白过敏反应的婴儿中90%都小于3月龄,或在接触牛奶蛋白之后2个月内出现过敏,一岁以后,牛奶蛋白过敏症少有出现。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常常有皮肤、胃肠道及呼吸道等过敏症状出现。牛奶蛋白过敏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宝宝今后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影响。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必须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普通婴幼儿配方粉的蛋白质构成是整蛋白,致敏性高;而适度水解配方粉的蛋白质构成是多肽,指南中规定只能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预防。因此,以上两种配方粉都不适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临床上如果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初次使用应选择氨基酸配方进行膳食回避2-4周以进行诊断性治疗;若已经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非母乳喂养),应根据过敏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致敏性的氨基酸配方粉、或者低致敏性的深度水解配方粉,同时完全回避食用牛奶或其他牛奶制品(如奶油蛋糕、奶糖、沙拉酱等)。
根据国内外权威牛奶蛋白过敏指南建议,首先,如果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初次使用应选择氨基酸配方进行膳食回避2-4周以进行诊断性治疗;若已经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轻度—中度牛奶蛋白过敏可以选用深度水解配方喂养,近90%的过敏宝宝可耐受深度水解配方,这样可逐渐地帮助宝宝建立免疫耐受。深度水解无法耐受的过敏宝宝、或者重度牛奶蛋白过敏(10%左右)则须采用氨基酸配方喂养。使用疗程均为至少6个月或至宝宝9-12月龄,重度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可持续至12-18月龄。
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 ,Hp)的感染,尽管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中仍有较高感染率。目前的研究亦证实Hp感染与其人群所在社会经济条件较低呈正相关。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更易发生在幼儿时期,而其感染的来源主要是家庭成员但并不局限于家庭成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何祖蕙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重在预防。由于其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感染Hp的家庭成员及保育人员,尤其是与儿童接触最密切的父母,是儿童Hp 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但面对超过总人口50% 的Hp感染的庞大群体,控制传染源是一很大的难题。目前,预防儿童Hp 感染的重点应放在切断传染途径上,着重在饮食管理、粪便处理、用具消毒、个人卫生等方面。家庭内部有Hp 感染的患者时,要分餐进食,杜绝母亲嚼食物喂给孩子进食的陋习,避免交叉感染;要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和便后要洗手,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注意口腔卫生;努力改善儿童居住环境,加强幼儿园学校的饮食管理,防止环境及水源污染。哪些患儿需要根除Hp治疗呢?2016年欧洲儿科胃肠病指南,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原因不明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患儿行Hp的检测和治疗。在我国的共识意见中,则将慢性胃炎、胃MALT 淋巴瘤、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计划长期服用NSAID以及监护人或患儿强烈要求根除治疗,均作为Hp检测和治疗的指征。根除治疗Hp 的常用药物: 1)抗酸分泌药: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2)铋剂:枸橼酸铋剂(>6 岁)。3)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目前的根除方案,PPI+两种抗生素仍被作为儿童根除治疗一线疗法,其中包括克拉霉素的治疗方案应用于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20%)的地区或克拉霉素敏感菌株的儿童,当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20%)时,推荐PPI+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铋剂的四联方案。虽然根除Hp的四联方案在Hp感染处理的Maastricht 5共识和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被强烈推荐,但是否可以作为儿童根除治疗的首选方案有待进一步循证医学的证实。根除Hp的个体化治疗值得关注,最新的欧洲儿科胃肠病指南推荐基于Hp菌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订根除方案的,如果无法行Hp药物敏感试验,应参考当地儿童和青少年中一线方案Hp根除疗效评估结果,尽可能使根除成功率>90%。此外该指南推荐医师应向患儿家属解释Hp根除的重要性,以提高依从性。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落后等国情,我国专家共识中提及个体化治疗主要是针对Hp 根除治疗失败的患儿,应从依从性、抗生素的耐药性及选择、延长治疗时间或加大药物剂量、抑酸剂的选择等方面再次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Hp的根治方面,优化治疗方案、敏感抗生素的选择、提高依从性等策略均是提高Hp根除率的有效手段,新型药物的研发及新治疗方案仍有待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Hp根除率。因此, 儿童Hp 感染的防治,除了家长重视, 还需要小儿消化专科医生做出努力,才有希望根除儿童Hp 感染和控制Hp 在儿童中传播。
宝宝吃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粉几天后症状消失了,是不是就能转成普通婴幼儿配方粉了?这是很多家长问的问题。牛奶蛋白过敏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使用氨基酸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几天后发现症状缓解了,有的妈妈就给宝宝自行转成普通婴幼儿配方粉,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此时宝宝的体内还是“致敏”状态,若立即转成普通婴幼儿配方粉或者适度水解配方粉,很可能导致过敏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甚至更加严重,整个疗程也将从头开始,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具体何时转奶请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能吃豆奶或者羊奶吗?不能。牛奶蛋白过敏宝宝中,有40%-60%对大豆也过敏。美国儿科学会从1983年起就明确指出不推荐大豆蛋白作为牛奶蛋白过敏宝宝的营养来源,最新的2012年欧洲儿科营养学会儿童喂养指南也明确指出豆奶配方粉不能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其他动物来源的奶制品(如羊奶)中存在某些相似的致敏物质(如蛋白质或多肽),牛奶和羊奶的基因同序性甚至达到了94%,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食用后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不适宜吃羊奶,喝羊奶宝宝后期也更容易出现贫血现象。
很多妈妈会问到这个问题,牛奶蛋白过敏宝宝饮食中需要完全回避乳糖吗?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完全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牛奶蛋白过敏是宝宝机体对牛奶蛋白这种过敏原产生的免疫反应,而乳糖不耐受指的是宝宝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乳糖酶活性降低,不能消化乳糖所导致的,根据流行病学调研反馈,婴儿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是极低的;乳糖是母乳中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有助肠道有益菌群生长,改善过敏宝宝肠道微生态。多国专家指南建议,对于没有严重胃肠道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其饮食中完全回避乳糖是没有必要的。当然,如果宝宝有腹泻、有肠粘膜损伤需要暂时回避含有乳糖的食物。
吃了特殊配方奶粉以后,发现长的不好,是奶粉的营养不够吗?其实不是特殊配方奶的营养不够,很有可能是吃的量不够。特殊配方奶粉的味道有些苦涩,宝宝不太容易接受,吃的量相对较少。氨基酸配方和深度水解配方的营养成分和普通配方一样,仅仅是把牛奶蛋白通过工艺转化成了过敏宝宝可以接受的氨基酸或短肽,所以特殊配方可以满足0-12个月过敏宝宝的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只要奶量达标,营养元素是完全足够的。此外,过敏宝宝一般比较多动、睡眠欠佳,体重增长缓慢还可能跟宝宝的睡眠状况以及其他疾病情况有关。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换特殊配方粉以后,家长会发现宝宝大便颜色变了,大便往往是墨绿色甚至黑色,所以有的家长会非常紧张。其实,氨基酸配方或者深度水解配方粉在生产时都是经过预消化处理的,这样过敏宝宝吃的时候会比普通配方奶粉更好消化和吸收,也是这个原因,配方粉进入胃肠道后会使宝宝的肠道蠕动功能增强,肠道中的胆绿素尚未被转换成胆红素,就随粪便排出了,所以宝宝的大便会呈现绿色。
如何添加辅食,这是所有妈妈都关注的问题。即使是正常的非过敏的宝宝,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逐渐将液体食物转变成固体食物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而言,继续避免摄入牛奶蛋白是非常重要的。妈妈可能还会担心鸡蛋、鱼等易过敏食物也会诱发过敏,其实不必太过于担心,宝宝6个月后可以像其他正常宝宝一样添加固体食物,但关键在于一次只能添加一种新的食物,且速度不宜过快,并且注意观察宝宝有无症状出现,万一宝宝出现了过敏反应,也能知道是哪种食物出了问题。在添加辅食时亦应按照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原则,另外注意先添加性质平和的食物,随着月龄增加再尝试着逐渐添加容易过敏的食物。
孩子腹痛的原因非常之多,有些比较复杂的往往诊断上有一定难度。因此腹痛的患儿来就诊,医生除了详询病史,根据所怀疑的疾病,需选择性地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来帮助确诊。首先,家长尽量提供详细的病史,医生会根据家长提供的情况作出初步判断,比如:腹痛发生的时间,是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还是突然的急性腹痛,有无伴随症状、饮食变化、情绪变化以及有无过敏体质等等。医生会做必要的体格检查,腹部的体检包括视诊、听诊、叩诊、触诊。此外要观察皮肤出血点、瘀斑、黄疸,心肺检查,腹股沟、肛指检查。其次,根据病史选做一些必要的化验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清和尿淀粉酶,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或13碳呼气试验、或大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粪便寄生虫检测、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等;对于怀疑腹膜炎,内出血,腹腔脓肿及某些腹部肿块可行诊断性穿刺,并对穿刺物作常规涂片,细菌培养或病理检查。有些病人还需做一些影像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X线检查:根据需要可选择胸腹透视,常规拍片,空气灌肠以及钡剂灌肠检查。此外,B超检查、内镜检查、CT、磁共振及核素扫描检查等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应用。对于怀疑心肌炎或心肌病的患儿,应作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最后要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就诊当天让孩子最好空腹去医院,因为很多检查是必须空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