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凡是可以做传统肝移植的疾病都可以做活体肝移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一、非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肝实质性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药物及化学毒物等所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先天性肝纤维化,囊性纤维性肝病,巨大肝囊肿,布-加综合征,严重难复性外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二、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各类肝炎及肝硬化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症。包括: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HCV)所致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其中HBV感染相关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是目前我国最多见的肝移植适应证,几乎占到所有病例的80%~90%。三、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糖原累积症,高氨血症,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酪氨酸血症等。此类疾病,患者由于某种物质代谢异常,可导致患儿早年夭折或发育异常,是小儿肝移植中较多见的适应证。四、胆汁淤积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硬化性胆管炎(PSC),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卡洛里氏病,肝内胆管闭锁(Byler氏病)等,这类疾病,患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类患者黄疸可能很高,但肝脏合成功能可长时间保持正常。其中PBC、PSC移植后有复发的风险。五、肝肿瘤:肝脏恶性肿瘤无肝外转移及大血管侵犯时也可做为肝脏移植适应证。2000年世界移植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时,大会建议肝癌肝移植应按米兰标准执行,即单发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cm,多发肿瘤不超过3个,最大不超过3cm,无主要血管侵犯。按此标准肝癌肝移植5年无瘤生存率可达80%,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尤其在我国绝大多数肝癌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有HBV或HCV感染背景,肝脏移植提供了一举多得的治疗效果。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例肝移植是由肝移植之父,美国的Starzl教授于1963年完成。而第一例活体肝移植则是在整整25年之后,即1988年12月8日巴西圣保罗医科大学的Raia医生完成。患者为一4岁半的女童,原发病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供体为患儿23岁的母亲,手术历时18h,术后因出现严重的溶血反应,于术后第6日死于肾功能衰竭,但供体恢复良好,术后第8日顺利出院。第二年7月21日Raia医生又实施世界上第2例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受体为19个月的女性患儿,原发病为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和肝纤维化症,供体为42岁的男性志愿者,手术历时16h,术后第4天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第24天胆汁完全消失,不久死于肝功能衰竭。与此同时,1989年7月澳大利亚Strong开展了全球第3例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并获得成功。接受手术者为一对日本的母子,受体为1岁6个月的先天性胆道闭锁症男性患儿,供体为患儿29岁的母亲。活体肝移植在目前已经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相继开展,主要包括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其中日本发展最快,仅京都大学Tanaka教授就完成1000多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第51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暨国际肝脏大会(The International Liver Congress,ILC 2016)将于2016年4月13日到4月1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EASL秘书长Laurent Castera博士和副秘书长Tom Hemming-Karlsen博士将提前为大家揭晓本届大会的亮点:本次大会重点研究包括:肝脏肿瘤的管理、‘肠-肝轴’领域的治疗进展、治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硬化的研讨会。同去年一样,丙型肝炎(HCV)又将成为今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国际肝病会议的热门主题,大会还将呈现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方案、最新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费用负担以及现实世界的研究数据。新的治疗方案的成本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来自澳大利亚的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突破性研究将吸引一大批患者。临床对照试验中的治疗方案与临床实践的真实世界数据相同,这些数据的呈现为该治疗方案提供了保证。
最近连续做了4天肝移植手术,患者年龄都是30-46岁之间。所以,有乙肝的病人,平时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按时休息,少熬夜!多锻炼身体。
男性29岁,弥漫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黄染,腹水。很多家医院已经建议他放弃了。看到他父亲的无助,年轻妻子的无奈,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我还是决定救他一命。为他做了肝移植手术。植入了大爱捐献的健康的肝脏。但愿他顺利康复。切除的肝脏肿瘤是我从事器官移植工作以来少见的巨大肝癌。
该患为暴发性肝衰合并肝肾综合症,男,51岁。行肝移植手术治疗。上图为切除病肝,下图为移植入新肝。
该病例为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在外院行肝癌切除术,3个月后肿瘤复发,又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介入后出现肝功能衰竭。当时胆红素已经840.当时因为比较急,为他做了不符合输血原则的跨血型肝移植手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以下图片依次是:1.切除病肝及脾脏;2.切除病肝及脾脏;3.移植入新肝;病人第1次肝切除术后的腹部切口。
一种杀伤性白血球细胞可以抵御器官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器官排异反应或许将因此成为历史。 该白血球细胞可以抑制实验鼠肝内的免疫反应,但不会影晌其他部位免疫系统的工作。由于人体内也有这种细胞,因而有望解决器官移植过程常出现的排异反应难题。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马尔塔·蒙泰罗及其同事对实验鼠体内的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一类NKT细胞内含有的基因可控制调节性T细胞,而凋节性T细胞的作用是抑制生物体内免疫反应。与其他的调节性T细胞不同,这种名为调节性NKT的细胞重新注射入实验鼠体内后直接进入肝脏,并抑制了肝脏的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路易斯·格拉萨说:“这些新细胞可以让我们在不妨碍其他免疫系统工作的情况下顺利实现肝脏移植。”
全球现已完成的2000多例次小肠移植中,绝大部分是在少数几个移植中心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中心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要远远高于全球小肠移植患者平均水平,这反映了小肠移植技术具有明显的学习曲线特征。在11届国际小肠移植会议(ISBTS)上,全球最主要的几个小肠移植中心总结了各自宝贵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在全球73 个实施小肠移植的医学中心中,只有25%的完成例数>10 例,其中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完成的例数最多,已超过520 例,几乎占全球小肠移植总例数的1/4,其完成的成人小肠移植例数占全球总数的1/3。其次是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中心和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均超过300 例。另有几家移植中心完成的例数达100 例次左右。这些中心的经验代表了小肠移植的最新进展。 1. 美国Pittsburgh大学医学中心:免疫抑制的进步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该中心对453例病人接受500次单独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免疫抑制方案,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4),FK506+激素传统方案62例;第二阶段(1995-2001),环磷酰胺或赛尼哌(IL-2受体单抗)诱导方案106例;第三阶段(2001-2008),Thymoglobulin或Campath 1H诱导、术后单用FK506维持方案285例,其中在2003年后将Campath 1H取代Thymoglobulin。结果显示,随着免疫抑制方案和其他关键技术的进步,小肠移植术后病人和移植物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2. 美国Miami大学: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占主导,且远期生存率高 Miami大学报告了一组从1994年至2009年的15年内完成的成人小肠移植的资料分析。这组110例病人共接受121次小肠移植,其中单独小肠移植44例(40%)、肝小肠联合移植5例(5%)、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14例(12%)、腹腔多器官簇移植47例(43%),可见本组病例以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为主。 单独小肠移植病人的1年、5年、8年、10年和12年生存率分别是75%、48%、31%、25%和12%,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的1年、5年、8年、10年、12年和13年生存率分别是57%、41%、41%、41%、41%和41%,对于生存期长于8年的小肠移植病人观察发现,不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人在单独小肠移植为11%,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为32%。结果显示了Miami大学在腹腔多器官簇移植方面的卓越工作,本组超过半数的接受腹腔多器官簇移植的病人长期生存率在移植术后5-13年稳定在41%。 3. 美国Nebraska大学医学中心:儿童患者占多数,免疫抑制亦有心得Nebraska大学总结了1990年以来19年内完成的282例小肠移植的经验,其中儿童为238例,占大多数,成人仅为44例。 根据免疫抑制剂方案不同分3个阶段:第1阶段(1990年-1999年),无诱导、大剂量FK506+激素方案87例;第2阶段(1999年-2002年),舒莱(basiliximab)诱导、大剂量FK506(术后第1个月20-25ng/ml)+激素方案34例;第3阶段(2002年-现在),舒莱(basiliximab)诱导、低剂量FK506(术后第1个月15-20ng/ml)+激素方案161例。第3阶段的病人生存率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76%、64%和59%。 4.其它的主要移植中心:患者近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报告了1991年以来83例病人接受98次移植的经验,其中单独小肠移植占30%、肝小肠联合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占68%、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占2%,2000年后完成的小肠移植病人生存率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达70%。 美国另一个在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小肠移植中心——Indiana大学医学中心报告了6年来完成的102次小肠移植的成功经验,其中单独小肠移植28例(占27%)、腹腔多器官簇移植64例(占63%)、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10例(10%),Indiana大学免疫抑制方案也较特别,包括Thymoglobulin、Rituximab(CD20单抗隆抗体)、低剂量FK506(10ng/dl)和逐渐递减的激素。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的一些中心也报告了他们的经验。英国的Birmingham儿童医院总结了1993年到2009年完成62例病人接受的68次小肠移植,2002年的应用舒莱诱导方案,2006年以来完成的24例小肠移植病人的2年生存率显著提高到80%。西班牙的La Paz医院总结11年来对46例病人完成的52次小肠移植经验,目前平均生存期达39±29个月,仍有27例病人存活,其中25个病人摆脱TPN。东道主意大利总结9年来对42例病人完成的43次移植的经验,早期的移植应用赛尼哌(Zenapax)诱导方案(占28.5%),后期应用Campath 1H诱导方案(占66.7%),病人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59%和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