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走路时两侧脚尖有点儿转向内侧,上网一查是内八字足/内八字步态,网上各种说法都有,最多的是建议穿矫正鞋/鞋垫,反穿鞋也有建议戴矫正器的,使得年轻的父母很紧张、很焦虑。儿童时期的内八字足或内八字步态究竟是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异,不是畸形,也不是疾病,是不需要矫正的,绝大多数儿童10-14岁时会自发纠正的。只有极少数年龄大于8岁严重的内八字足/步态,伴有功能异常才需要矫正的!网上广为流传的反穿鞋、矫正鞋/鞋垫、矫正器等矫正方法是无效的,不科学的,只会增加父母和儿童的心理负担。
最近一段时间,常有家长面诊或通过不同医患交流平台咨询宝宝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说是当地医生根据当地医院髋关节X线拍片报告髋臼角大于25°,甚至医生都不看一下X片,就直接诊断宝宝髋关节发育不良,要求带吊带或支架治疗。有的医生言辞凿凿,说什么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来宝宝如何不好,成年后肯定要换人工关节等等,使得宝妈宝爸们惶恐不已,也有些宝妈宝爸心存一丝疑虑,四方求证,精神压力很大。髋臼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髋臼角大于25°就可以确诊宝宝髋关节发育不良吗?本文采用PPT的形式,从专业的角度,科学的分析,通俗易懂的点评,给宝妈宝爸们答疑解惑。由于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儿童髋关节的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一些儿科医生、儿保医生、甚至一些成人骨科医生和一些年轻的小儿骨科医生都会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接触到儿童髋关节问题,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儿童髋关节问题,本文值得一读。
许多家长在网上咨询时遇到的一些疑惑,上传的骨盆X片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读,甚至观点完全相反,搞得家长无所适从。归纳起来,家长提出了二个很有意义的命题:(1)髋臼发育不良该如何诊断和治疗?(2)如何看待婴幼儿骨盆X片上测量的髋臼指数?这二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即使对于儿童骨科的专业医生来说其实并不简单。 髋臼指数是指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通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顶点画一直线并加以延长,再从Y形软骨顶点向骨性髋臼顶部外侧上缘最突出点连一直线,此线与骨盆水平线的夹角即为髋臼指数。髋臼指数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程度,因此髋臼指数已被广泛用于评估髋臼的发育程度,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与疗效评估最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这一点相信儿童骨科医生都不会有异议。 但为什么专家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呢?这就存在如何解读家长上传的骨盆X片的问题。首先准确地测量髋臼指数要依赖于骨盆正位X片是否标准。因为我们人体的髋关节是三维立体的结构,投射在骨盆X片上则是二维平面结构。同一个孩子摄片时体位的不同,可以测出不同的髋臼指数!因此摄片时人体所处的体位和投照角度对髋臼指数的准确测量有很大影响。最终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同。所以只有标准体位的骨盆X片,才有可能测出准确的髋臼指数。Tonnis描述了骨盆正位X片标准拍片体位:自然平躺,双侧下肢稍微分开,与肩同宽,双侧下肢轻度内旋约20度。 关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好大夫在线的提示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这明确的提示大家,任何疾病的诊疗除了各种检验、检查外,还需要医生和患者面对面的“诊”和“断”。查阅了一下案头资料,美国版的《小儿骨科杂志》(J Pediatr Orthop) 2002第22卷第5期上的文章“Natural History of Hips With Borderline Acetabular Index and Acetabular Dysplasia in Infants”说的很清楚“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处理在过去20年中已经被很好地描述了。然而,对临床上髋关节稳定,但骨盆平片上髋臼指数增大的婴儿的处理仍然是有争议的”。作者提出:“对于临床稳定的髋关节,很多人用外展支架治疗轻度-中度髋关节发育不良,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样做是有效果的”。因此“系统使用外展支架是不合理的。这些病例自然演变成正常髋关节是可能的,因此,一些作者推荐不处理和简单的临床和放射的随访”。作者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在临床和放射上稳定的髋关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会向移位或恶化的方向发展”。实际应用中,选择出需要治疗的髋关节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观点是没有不稳定或移位,仅仅是髋臼指数增大或孤立的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是不需要处理的。对于这些病例,临床和放射方面的随访是必要的。对于不稳定髋关节、X光片上有移位和脱位的病例,是外展支架治疗的适应征”。髋关节是否稳定是不可能从X片上可以解读的,这需要临床体格检查。Barlow氏征是检查髋关节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体征。如果标准骨盆X片上测量髋臼指数(髋臼角)明显增大,加上临床检查Barlow氏征(+),需要外展支架等治疗;如果髋臼指数增大,股骨头有移位或脱位,也需要积极地治疗;仅单纯髋臼指数增大,而髋关节稳定,不需要积极治疗,绝大多数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如何看待婴幼儿骨盆X片上测量的髋臼指数?J Pediatr Orthop1995第15卷第6期上的一篇研究文章“Erros in Measurement of Acetabular Index”值得一读。作者对4具分别为15天,2月,3月和21月大男婴尸体的骨盆,X光摄片机以60KV mAS 在0.8s,在矢状位头部方向倾斜5°,10°,15°,20°,25°,30°和尾部方向倾斜5°,10°,15°,20°,25°,30°透射一系列的X线片进行研究,测量髋臼指数,分析测量误差。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在测量髋臼指数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误差来源。包括观察者误差,和患儿拍X光片时的定位差异”。“如果闭孔比例保持在0.5到2,那么由髋骨旋转导致的误差是±3°。如果骨盆的屈伸限制在±10°,那么由骨盆的屈伸引起的误差为±3°。同一观察者多次观察误差为±2°,不同观察者观察误差为±3°。这样总的误差为±5°。我们还没有找到满意的方法来限制骨盆的屈伸限制在±10°之间。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儿童处于痛苦状态时,骨盆的屈伸可能达到20°,误差甚至能达到10°”。作者进一步指出“即使在X线片上没有任何迹象,也有可能发生非常大的误差(10°)”。作者提醒:“在测量髋臼指数时外科医生应该注意巨大误差存在的可能!”。 最后谈一点我个人感觉,这二篇应该是较权威性的研究性文章,其结论是:(1)婴幼儿骨盆X片测量髋臼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仅凭一次骨盆X片测量的髋臼指数增大就匆忙诊断“髋臼发育不良”,应分析拍片时孩子的体位,排除因骨盆旋转、扭转等造成的误差,并关注其他评判指标,还需要结合临床。(2)使用外展支架治疗“髋臼指数增大”要慎重;如果骨盆X片上髋臼指数明显增大,并伴有股骨头外移或临床检查Barlow氏征(+),需要外展支架治疗。如果X片仅仅是髋臼指数增大,用外展支架治疗要慎重。当然4个月以下小婴儿,采用Pavlik吊带治疗的话,指针可以大大放宽。 对于骨盆X片髋臼指数偏大,临床检查髋关节稳定的孩子,实在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可以做髋关节MRI检查。因为髋关节X片仅显示骨性髋臼的发育情况,忽略了髋臼软骨发育情况。儿童骨骼发育绝大多数是通过软骨成骨模式,如果MRI显示髋臼软骨发育良好,髋臼外缘软骨有足够的厚度,即使骨性髋臼指数偏大,也不构成髋臼发育不良。相反,如果软骨性髋臼发育不良,即使骨性髋臼指数正常,也不能排除髋臼发育不良,需要密切观察,定期复查。
儿童髋关节组成较复杂,有骨、软骨、关节囊、韧带等组成,在X片上只有骨组织显影,软骨和软组织均不显影。孩子越小,髋关节软骨成分越多,拍片体位不正,尤其是当髋关节处于内收外旋位,沈通氏线就会不连,股骨头的覆盖也会减小,这些假象常造成误判,带来不必要的治疗。当然孩子越小,顺应性越差,拍片时很难配合,拍片体位往往摆不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沈通氏线不连续不是判定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唯一指标,甚至算不上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判定X片体位是否比较标准,可以看一下双侧髂骨、闭孔和泪滴形态左右是否对称,Y软骨是否清晰未被遮挡,大转子(股骨上端外侧部分)是否呈角状隆起,股骨上端内侧小转子是否大部分被遮挡。一张正确体位的髋关节X片是准确判断髋关节发育情况的前提,需要儿童骨科医生、家长和影像科技师密切配合。
应广大宝妈宝爸的要求,在这里简要的谈一下支具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s,包括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发育不良,英文缩写是DDH)中的正确应用。支具有多种多样,人类使用支具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治疗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支具也有多种,历史亦有数百年了。今天要谈的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几种治疗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支具。 一、Pavlik支具,又称Pavlik挽具,俗称布吊带。最初由捷克骨科医生Arnold Pavlik提出来的,开始由马革制成,质地较硬,不舒适,现在多由棉布制成,柔软角舒适。Pavlik吊带是目前治疗年龄小于6个月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首选、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Pavlik支具与后面所谈到的支具不同,它除了有固定孩子双侧髋关节处于屈曲外展位,促进髋关节发育的功能外,还有独特的自动复位功能。对于髋关节脱位及髋关节半脱位的孩子,保持双侧髋关节处于屈曲100°-110°,外展50°-70°,持续24小时佩戴3周,佩戴后金陵让孩子平躺,双侧膝下悬空,不宜垫物体,借助下肢重量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并维持复位,达到治疗目的。屈曲、外展髋关节时,股骨头的轴线更加指向髋臼底部,并借助自身重力使髋臼与股骨头进一步贴合紧密,在两者相适应的相对活动中促进髋臼与股骨头的共同发育。如果3周后带吊带检查(做髋关节B超或拍髋关节X片)证实脱位脱位的髋关节复位了,就继续24小时带吊带,直至髋关节复位稳定后,再根据复查的具体情况,每天逐步增加脱吊带的时间,直到髋关节B超检查或X片检查显示脱位侧髋关节完全恢复正常为止。如果持续24小时带吊带3周后带吊带情况下拍片或做B超没能复位,则需要改其他治疗方法。Pavlik吊带一般适合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6个月以上的婴儿由于腿部力量增加,布吊带难以维持髋关节屈曲外展角度,就不适合使用了。对于单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孩子,初始带吊带就可以每天脱吊带不超过1小时,用于给孩子洗澡更衣。 二、人类位支具,也有称为人类位支架。首先要明确的是人类位支架和人字形支架不是一回事儿,前者要求髋关节屈曲也是在100度-110°,外展不超过70°;后者髋关节处于伸直状态,只是髋关节外展30°,外形如同“人”字形。人类位支架是在蛙式支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早起采用蛙式支架(髋关节屈曲90°-100°,外展90°,如同青蛙腿型)治疗髋关节脱位,发现并发股骨头坏死的比率较高,带来股骨近端生长发育异常。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髋关节外展有个安全角度,一般在30°左右,(因人而异),髋关节外展在不超过70°的情况下能大幅度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所以目前国内外均采用这种体位的支具治疗髋关节发育异常。通常对于髋关节单纯性发育不良的孩子可以直接带人类位支具治疗;对于髋关节半脱位可以试带支具后拍片明确髋关节能否复位,如果复位良好就可以继续带支具治疗,如果不能复位就须立即脱架,改其他治疗方法。对于髋关节脱位的孩子一般是在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至髋关节稳定后再改人类位支架继续治疗;也可以用于Pavlik吊带治疗后髋关节复位了,但孩子长大了Pavlik吊带难以维持髋关节屈曲外展位置了,改用人类位支架继续维持髋关节屈曲外展位治疗髋关节发育异常。三、奥托博克(Otto Bock)支具,又称为串珠式吊带,28L10支具,是由德国奥托博克公司研制的婴儿髋关节屈曲外展支具。它有人类位支架固定牢靠的优点,适用于6个月龄以上孩子,又有Pavlik支具柔软、舒适,具有一定活动度的作用。但它又不如人类位牢固,1岁以上孩子已不适合;自动复位功能亦不如Pavlik支具。四、佩戴支具的注意事项。Pavlik吊带主要有两个肩带、一个胸带、两个髋部前侧带和后侧带组成。穿戴时,胸带齐孩子乳头线或稍低于乳头线,松紧以吊带和胸壁之间有一横指的距离为宜;前侧带维持大腿屈曲约100°-110°,使股骨近端指向髋关节中心;后侧带保持大腿外展约60°,不宜超过70°,膝关节至身体中心线距离约3-5cm,过度外展,有发生股骨头坏死风险,但总体发生率很低。若佩戴得当,Pavlik吊带很少出现并发症。较常见的是因护理不当,或未能及时复查调整等出现的皮肤擦伤;偶尔可出现因过度屈曲髋关节致股神经麻痹,多发生于肥胖孩子,表现为患侧下肢不能主动伸直膝关节、刺激足底时亦无明显的踢腿等反应,可在调整或去除吊带后2-3周内自行恢复。同样人类位支架如果髋关节外展角度过大(大于70°)也会导致股骨头坏死,其发生率角Pavlik吊带明显要高。其他治疗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支具还有Von Rosen支具和Craig支具,目前国内使用较少,在次就不意义介绍了。另外,髋关节外展行走支具用于治疗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作用,目前仍不是很明确,宜慎用。孩子出生前在母体内髋关节和膝关节处于屈曲位,这个体位有利于髋关节的发育。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孩子仍会表现为一定的髋、膝关节屈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Pavlik支具和人类位支具就是利用这种生理现象,以促进髋关节的发育。由此,在佩戴Pavlik吊带或人类位支具一段时间后,孩子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可能会伸不直,但在脱吊带或支架后1个月左右,这种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的。
最近查阅到美国儿科学会骨科分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Section on Orthopaedics , AAP ) 和北美儿童骨科学会( PediatricOrthopaed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POSNA)联合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医生和患者均应关注的五个儿童骨科临床问题”,且由英华儿童骨科医生集团翻译成中文了。这五个问题也是我们国内家长经常面对,咨询最多的问题,也是临床医生(包括儿保医生、儿童骨科医生、儿内科医生、儿外科医生、骨科医生)日常诊疗中遇到最多且诊治意见很不一致,给家长造成困惑的问题,该文既是对医生的建议,也是对孩子家长的建议,值得一读。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解读,纯属个人观点,供参考。(附原文和译文) 一、关于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诊断与治疗问题。(1)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DDH)的发病与人种、地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有一定关系,北美地区的发病率在7‰,国内的发病率大概在1-2‰上下,即使是超声筛查数10 万例大样本数据也在2-3‰之间。目前国内根据超声或X 线片检查,过度诊断和治疗的现象不在少数,甚至仅根据超声检查α 角和β 角与Graf 标准正常值得微小差别,以及X 线片髋臼角略大于25°,就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并予以治疗。(2)关于国内髋关节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由于国内目前对髋关节超声检查暂无准入标准,不少医疗机构的医生经过简单的培训或学习就开展髋关节超声检查,导致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的同质化水平很低,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反,以及不同医生对超声报告的解读不同,也给家长造成很大的困惑。髋关节超声检查有较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对孩子检查时的体位,超声探头的技术参数、探头接触孩子的部位、方向、角度,超声图像截取的标准,测量指标等,均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3)关于X 线片上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问题可以参阅我在“好大夫在线”的文章“髋臼指数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 如何看待婴幼儿髋关节X片上沈通氏线不连续”,需要强调的是,标准的髋关节X 线片是诊断6 个月以上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前提,髋关节X 线片偏离标准越大,产生的误差就越大,误诊(特别是过度诊断)的可能性就越大,随之带来的过度治疗也就越多。(4)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发病危险因素,医学界的认识上存在分歧。有些医生把“臀纹或大腿皮肤纹理不对称”、“髋关节外展达不到180°”作为危险因素,甚至等同于髋关节发育不良告知家长,引起家长不必要的恐慌。目前较为共识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女婴,阳性家族史,臀位产,羊水过少;临床体格检查Ortolani 征与Barlow 征阳性应高估怀疑有髋关节脱位。臀纹或大腿皮肤纹理不对称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的婴儿中较多见,但在正常婴儿中也并不少见,而少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儿臀纹或大腿皮肤纹理是对称的。因此臀纹或大腿皮肤纹理不对称目前在国内只能作为髋关节筛查指标,即臀纹或大腿皮肤纹理不对称的婴儿可以去做髋关节筛查。对于婴儿髋关节外展度,因不同性别、不同月龄、不同关节松紧度等会有一定差别,有许多正常婴儿双髋外展是达不到180°的,只有髋关节不对称外展受限的婴儿,需要进一步做髋关节检查。二、行走内八字的现象,在学龄前儿童非常多见,特别是刚学会走路半年内的幼儿,也是儿童骨科门诊就诊的常见原因,也是引起家长焦虑的原因之一。对于绝大多数学龄前孩子来讲,内八字行走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和活动受限,反而是我们的家长常常表现的很紧张,总感觉孩子的腿和脚哪儿出问题了,疑惑、惊恐与不解。家长们,特别是临床医生们应该明确,8 岁以内孩子出现内八字行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孩子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骨关节的正常表现,不同个体表现的程度会有不同,但随着生长发育至8 岁前多能自行“纠正”的,不需要任何的矫正和治疗。各种矫正支具、矫正鞋及矫正鞋垫,不大可能改变这类自然演化的过程,因而也是是不需要的。对于存在严重的绊倒、摔倒或左右发育不对称的情况,在排除脑瘫、肌肉神经性疾病外,也仅需要随访观察,不做特殊处理。 三、与学龄前儿童行走内八字的现象一样,这个年龄段孩子有柔韧性扁平足,同时伴有姿势性足外翻、轻度膝外翻(俗称X 型腿)也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刻意矫正,不需要定制矫正支具或鞋垫,也不需要刻意调整坐姿等。可以参阅我在“好大夫在线”的文章“浅谈小儿扁平足”、“浅谈儿童膝内翻和膝外翻”。有些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轻度膝外翻,热衷于通过“盘腿坐”、“M 坐”或“W 坐”等坐姿纠正,可以确切的告诉家长,这些即无必要,也无作用,更是徒劳的。 四、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仍然是儿童骨科的主要诊断方法,也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因为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大多数儿童骨骼肌肉疾患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我们的许多年轻医生对此已不削一顾,在面对就诊的孩子不去详细的询问病史,不去做仔细的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就开出一堆各种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单,甚至连X 线平片都不仔细阅读,仅对照实验室和影像学报告就做出临床诊断了;有时连X 线平片都不拍,直接做高级别的影像学(CT 或MRI)检查。这些缺乏病史、体格检查的各种检验、检查,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究竟有多大作用,即使有些作用,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占用医疗资源大,效率低下,不宜提倡。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后X 线平片检查完成之前,对儿童大多数的骨骼肌肉系统的问题,不要做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只有当指征明确时,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才能表现出更好的价值,用于回答完善的临床和适当的普通影像学检查所不能解释的特定问题。所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阅读X 线平片是接诊和处理儿童骨科常见问题的基础。五、竹节样骨折和青枝骨折是儿童特有的骨折类型,对于没有成角畸形的病例仅需要简单的石膏托或夹板外固定3-4 周即可,轻微的上述骨折也可以颈腕悬吊,3-4 周后疼痛消失,局部无触痛和压痛,可以不复查X 线片。考虑到国内实际情况,及幼儿依从性差,推荐简单石膏托、夹板或硬塑支具外固定3-4 周。《医生和患者均应关注的五个儿童骨科临床问题》译文 一、如果宝宝没有危险因素和存在临床髋关节不稳定征象,不要为了排除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DDH)而做髋关节超声筛查。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相对少见,其发病率大约在千分之七。研究显示,采用超声方法对于髋关节发育不稳定进行全面筛查,以评估没有其它异常表现的髋关节,其阳性发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存在存在明显的假阳性率,从而伴随治疗率增加,即对那些髋关节不存在病理问题的宝宝进行了治疗。对于没有体检阳性发现或存在潜在期在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关节超声检查不仅增加了费用、消耗了时间,而且可能会误导家长和医生。这一建议与2016年AAP有关采用超声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报告所提出的建议一致。 二、对于年龄小于8 岁、单纯行走内八字的孩子,不建议拍片检查,也不建议支具或者手术治疗。轻度的行走内八字通常是生理现象,反映正在进行的骨骼成熟过程。跖内收、股骨前倾和胫骨旋转,都是内八字的成因,并且随着生长发育得到改善。除非存在严重的绊倒、摔倒或左右发育不对称的情况,在正常发育的孩子,定期检查评估仅仅监测步态,看看其是否不断改善直到7-8 岁,是恰当的选择。采用物理治疗支具或者鞋垫,不大可能改变这类自然演化的过程。三、对于临床症状很轻或者没有症状的扁平足,不建议采用定制支具或者鞋垫治疗。柔韧性的扁平足在儿童和成人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变异。疼痛或僵硬的扁平足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评估,而柔韧性扁平足在踮起脚尖站立时出现足弓,这样可能只需要观察随访或者采用非处方的支具试试。采用定制的矫形器具以提供对足的支撑,对足弓的发育没有帮助。四、在所有适当的临床、实验室和平片检查完成之前,对儿童大多数的骨骼肌肉系统的问题,不要做高级别的影像学(MRI 或CT)检查。病史、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仍然是儿童骨科的主要诊断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大多数儿童骨骼肌肉疾患的诊断和判断预后。这些疾患包括但不限于损伤或疼痛(脊椎、膝和踝)、潜在感染和畸形。MRI 检查和其它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费用昂贵,对于年幼(5 岁或以下)的孩子经常需要镇静,如果临床上不能确认其相关性,也许不能对其发现做出恰当的解读。许多疾患需要特殊的核磁共振成像序列或协议,这些最好是由负责患者治疗的专科医生做出建议。否则,盲目获得的核磁共振影像,往往需要重复检查。另外检查会对患者带来明显的辐射,其用于特定情况,在建议检查前应予以明确。因此,只有当指征明确时,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才能表现出更好的价值,用于回答完善的临床和适当的普通影像学检查所不能解释的特定问题。进一步讲即便相信增加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会有所发现,也应与骨科医生讨论,确认做这项检查是最合适。五、对于竹节样骨折,如果随访时,患儿不再有压痛或疼痛,不要采用X 线检查。竹节样骨折在年幼儿童非常常见,尤其是发生在棁骨远端。该骨折属压缩骨折,即千骺端骨的叠加,实际上局部骨骼更致密了。这类骨折本身是稳定的,不需要常规石膏治疗,如果疼痛严重或者存在骨折不稳定,需要石膏固定四周。经常采用简单的腕部吊带或可拆卸的夹板固定。轻度的皮质成角畸形多随时间而得到可靠的塑形,不需要干预或监测。如果伤后四周,骨折部位触压没有疼痛,不需要随访拍片,可恢复日常的活动。
关于孩子特别是出生不久的小婴儿腿纹和臀纹不对称,很多宝妈都非常担心,加上一些初级儿保医生的夸张,使得家长忧心忡忡。其实孩子有臀纹及大腿皮纹不对称只是个皮肤的皱褶,一个表面现象,与髋关节发育不良没有必然的联系,仅仅提示家长要关注一下宝宝的髋关节,需要及时找儿童骨科专业医师检查一下,特别要检查孩子髋关节的稳定性。对于4-6个月以下的孩子还需要做髋关节的B超筛查,6个月以上的孩子需要拍张髋关节的X片,明确髋关节有无发育不良(包括脱位、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仅此而已。孩子臀纹及大腿皮纹不对称不一定髋关节就有问题,正常孩子中有20-40%的宝宝可以有臀纹或大腿批文不对称现象,臀纹或大腿皮纹不对称不等于髋关节有问题!家长不必过于惊恐。 另外,髋关节发育不良一般男女比例为1:8-9,也就是说这个毛病女宝宝多见。对于女宝宝,如果有臀纹或腿纹不对称,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所有宝宝最好在出生后的常规体检时,做个髋关节B超筛查,明确有无髋关节发育不良,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