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颤是什么?会有什么症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心房的电活动处于紊乱状态,心脏的跳动变得不规则,心率可以加快到100~160次/分。 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小便增多等症状。 心跳特别快的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 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转回窦性心律时,会出现心跳减慢甚至心脏暂时停跳,如果2-3秒钟没有心跳出现,患者会感到眼前发黑,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以致晕倒在地。 还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或者发生中风之后才发现房颤。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的脉搏跳得不规律,“跳跳停停”,就要怀疑有可能是房颤,要到医院做心电图明确诊断。 2. 为什么会得房颤?房颤可以预防吗?有很多危险因素会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主要包括: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2)其他系统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肺动脉栓塞、外科手术等; (3)不良的生活方式:缺乏体育运动(肥胖)、大量饮酒、吸烟、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 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戒酒,可以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减少射频消融后房颤的复发率。 3. 房颤有哪些危害?● 血栓栓塞:房颤时心房失去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流跑到全身各处,堵住血管,导致脑栓塞(中风)、内脏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6倍,而心脏瓣膜病合并的房颤则是17.6倍。 ● 心衰:不规则的、过快的心跳会导致心功能不全,逐渐进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房颤与心衰会相互促进,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预后,因此必须尽早干预。 4. 房颤的治疗原则1) 控制危险因素 (2) 抗凝治疗 每个房颤患者都必须进行栓塞风险的评估(CHA2DS2-VASc评分)。 高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对于抗凝药存在禁忌或不能耐受的高危患者,可以选择左心耳封堵术。 (3) 恢复窦性心律 恢复窦性心律可以缓解症状,恢复心房的功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复律、导管消融术。 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停药后房颤容易复发,长期服用又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详细评估风险和获益。 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可以作为合理选择。 (4) 控制心室率 部分患者房颤很顽固,用各种手段都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这时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心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为
正常的心脏电活动是规律的,每一次心跳之间的间期相等,如果某一次心跳提前出现了,那么该次心跳就称为“早搏”,意思是提早发生的心脏搏动。早搏可以发生在心房或者心室,来源于心室的早搏称为“室性早搏”,简称“室早”。 上图为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示例。 图中第1,2,4,5,7个波为正常心脏跳动产生的波形;第3和第6个为室早产生的波形。 可以看到: ● 室早波宽大畸形,与正常的波形明显不同。 ● 室早与下一次正常心跳之间的间期要比两次正常心跳之间的间期长,我们把这个称为“代偿间歇”,意思是由于提早出现的心脏搏动而代偿性延长了这次早搏与下一个心跳之间的间期。 ● 另外,图中每两次正常心跳后出现一次室早,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室早三联律”。 室早的常见诱发因素室早在临床上很常见,正常人和心脏病病人都可以发生室早。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烟抽多了,咖啡或酒喝多了,或者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都可以诱发室早。 室早的临床表现除了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室早偶尔还会导致心脏漏跳感,也就是感觉心脏突然停跳了一拍,有时候还会出现胸口撞击的感觉。 室早的一般处理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可以去医院做个心电图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室早。 大多数室早是良性的,虽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舒服的症状,比方说心慌、乏力,但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不必为此过于担心。 尽量避免熬夜、加班、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情况,没有了这些诱发因素,室早便会自行消除。 良性室早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如果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反而会带来副作用。 什么样的室早需要治疗呢?● 首先,如果室早引起了严重症状,比如眩晕、黑矇或晕厥,此时需要采取措施缓解症状。如果本身存在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心脏疾病,也需要留意室早的出现。 ● 另外,如果室早发作过于频繁,每24小时室早超过1万次,或者超过心跳总次数的10%,这种频发室早是有风险的,需要干预,具体的治疗方案要听医生意见。 室早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室早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着重用抗心律失常药控制室早,并改善基础疾病。 早搏的发生是由于心脏中存在异常兴奋点,这个“调皮”的兴奋点没有受正常心脏节律的控制,提前发生了一次兴奋。导管消融术就是要去寻找这个导致室早的异常兴奋点,把它消灭掉,这样室早也就不会发生了。 转载自邵逸夫心电在线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它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等相关疾病。以下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0个问题的解答。 1、为什么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人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必须靠心脏维持心跳,保证所需新鲜血液的供应才能完成。正常心跳次数为60~100次/分,若心跳次数过低(
无论哪个专科,都会碰到心率慢的问题,常引起高度紧张。心动过缓的原因五花八门,有外源性的原因,包括服用减慢心率药物、外科麻醉术后、电解质异常、严重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脑血管意外等等,当然也包括经典的内源性原因,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及其他传导系统的病变。甚至,心动过缓还可能是生理性的,见于高强度的劳动人民和运动员。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讨论哪些患者需要装起搏器,这在指南中已经写得清清楚楚。而是要探讨面对一个心动过缓的病人,如何现场决策。是观察,还是药物处理(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还是需要起搏? 本文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设计了一个诊疗判断的流程。遇到心动过缓,要逐步搞清楚4个问题:(1)是否有猝死风险(2)是否可逆(3)是否有症状(4)是否生理性。分类的方式与指南有所差异,虽有不太严谨的地方,但贵在实用。 一、是否有猝死风险 心动过缓常引起高度紧张,主要是因为有猝死的风险。然而,与猝死相关的心动过缓其实不多见。 窦性心动过缓无疑是最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是有明确起搏器置入指征的。但有指征不代表SSS猝死风险高。相反,SSS的自然预后是比较好的,2013欧洲《心脏起搏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1]提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心脏起搏可以延长SSS患者的生存率,没有起搏治疗的SSS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与无SSS的人群没有差异。起搏只是对改善症状、减少血栓事件、改善心功能等方面有益处[2-4]。因此,窦缓、窦停,作为常见的心动过缓类型,猝死风险极低。 那么,何种心动过缓与猝死相关呢?我们可以从欧洲指南中看出端倪,对于III度或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I级推荐,C级证据)、交替束支传导阻滞(I级推荐,C级证据)、电生理检查提示阻滞在希氏束一下水平(IIa级推荐,C级证据)或窦停超过6s(IIa级推荐,C级证据)的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行起搏。这些患者都有心源性猝死的风险[5],行起搏后猝死风险可明显降低。可见虽然绝大部分SSS患者不会猝死,但对于有严重窦停(大于6s)的患者,还是应该行起搏。 因此,如果病变部位在窦房结,表现为窦缓、窦停,绝大部分情况不需担心猝死的问题。但如果病变阻滞部位位于房室结或以下,就有猝死风险,应该行起搏治疗。 二、是否可逆 相当部分心动过缓是可逆性的,尤其是会诊的病人。 是否可逆,决定了是否置入永久起搏器。指南提出,可逆性心动过缓,无论哪种类型,不需要安装永久的起搏器(III级推荐,C级证据)。 常见的可逆性心动过缓有以下原因: (1)减慢心率药物 包括β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克、比索洛尔、卡维地洛),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地尔硫卓),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西地兰)等。其中,最多见的是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引起心动过缓在心衰,特别是合并房颤的病人中也较常见。处理方法很简单,停药或者减量。 (2)外科麻醉术后 外科麻醉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大概是7.5%~20%,其中心动过速更多,而心动过缓大概占10-20%。这与麻醉镇静药物、电解质紊乱、低体温、机械牵拉(手术操作及术后管道)引起迷走亢进等相关。 (3)电解质异常 说到心律失常,绝大部分医生第一反应会想到要排除电解质异常。但是,电解质异常直接导致心动过缓是少见的,除非十分严重的异常。其次,并不是所有的电解质紊乱都导致心动过缓,要知其所以然。 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动过缓,高钾血症最为常见。血钾大于6.5mmol/L,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等。高钙、高镁也可导致心动过缓,但较少见。血清钙水平达3.60mmol/L 以上,血清镁水平达3mmol/L以上,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心律失常。低钾、低钙、低镁一般引起自律性、传导性增高,引起快速性的心律失常。 谈那么多是想纠正一些误区,发现有电解质异常不等同于找到心动过缓的病因,只有严重的高钾、高钙、高镁血症才能直接导致心动过缓。实际情况是,电解质异常(如高钾血症),常常只能作为心动过缓的一个协同因素,医生万不能掉以轻心不去寻找其他原因。 (4)严重心肌缺血 严重心肌缺血,比如心肌梗死,可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包括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虽因缺血诱发,心动过缓绝大部分是可逆的(7天以内),但也可能随时加重,所以应该积极尽快行临时起搏及血运重建。 (5)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内容较杂,缺乏系统,但心动过缓常有迷走亢进因素的参与。比如迷走神经性晕厥,多见于女性,与高温、通风不良、劳累、排便等相关,分为血管型、心脏抑制型、混合型三种。心脏抑制型可出现一过性的严重心动过缓(窦停、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绝大多数可自行恢复,目前没有证据发现其与猝死相关。又如介入术后病人血管穿刺点出现血肿、疼痛明显,亦可出现迷走亢进引起的心动过缓、血管下降。迷走亢进引起的心动过缓一般为一过性的,不需特殊处理,对药物(阿托品)提升心率的反应也较好。 (6)脑血管意外 急性脑出血、脑外伤可引起脑心综合征,可表现为类似心肌缺血的ST-T改变及各种类型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笔者今年会诊两例,一例为脑出血病人,一例为脑肿瘤术后病人,均表现为窦缓、窦停、交界性心律与房性心律交替出现,对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反应较好。脑心综合征多在脑部病变发病2h到2天内出现(80%-90%),并多于2到7天内消失。如持续存在,需要考虑心源性因素。 其他原因还包括: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低下、颅内高压、阻塞性黄疸、严重缺氧等。 对于可逆性心动过缓的处理原则笔者整理如下: (1)如果出现猝死相关的心动过缓(窦停大于6s,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双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诱因不能很快解除,应行临时起搏。严重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动过缓风险较高,行临时起搏应该更加积极。 (2)如果没有猝死相关的心动过缓,但有心动过缓的症状,或者平均心率小于40bpm,应给予药物(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窦缓可使用阿托品,每次静注0.5-1mg,可重复使用。而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应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因房室结及以下部位迷走神经分布较少,交感神经分布增多。用法为异丙肾上腺素1mg+NS250ml,10ml/h起静滴,根据心率调整滴速。一般使心率维持于40-60bpm。 (3)如果没有猝死相关的心动过缓,无症状,心率大于40bpm,可以暂时观察。 (4)可逆性心动过缓关键点是尽快纠正可逆因素。 三、是否有症状 心动过缓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晕厥、黑曚等脑供血不足表现,不典型的症状包括眩晕、认知障碍、运动耐量下降、突发呼吸困难和胸痛。而问题是,有时难以明确症状与心动过缓的关系。 对于间歇发作的心动过缓,可以使用Holter或者置入小型心电记录仪器,判断心动过缓发作和症状出现时间关系。对于持续的心动过缓,可使用药物提高心率后观察症状是否有好转,反证症状与心动过缓的相关性。笔者曾接诊一例窦缓,心率约40bpm的老年患者,表现为持续的眩晕,予药物提高心率至60bpm后症状马上缓解,从而反证心动过缓与症状的相关性。 笔者对相关的处理策略简单总结为三句话。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都需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临时起搏、永久起搏。 无论何种心动过缓: 有症状,非可逆性,应该置入永久起搏器。 有症状,可逆性,有猝死风险的先行临时起搏,无猝死风险的使用药物。 四、是否生理性 心动过缓可以是生理性的。运动员静息心率可为40-50bpm,睡眠时心率可慢至30bpm。生理性的心动过缓还可以见于运动爱好者、体力劳动者。正常人睡眠时心率可慢至40bpm。因此,当Holter监测到心动过缓时,还需要注意出现的时间,是白天,还是夜间睡眠的时间。 房颤出现长RR小于1.5s,尤其在夜间,是正常现象,并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有研究纳入205例房颤患者,99.02%有出现1.5s长RR间期,多于24:00至凌晨4:00出现。在62例接受房颤射频消融复律的病人中,只有6例有I度房室传导阻滞,未发现II度、III度房室传导阻滞[6]。根据2010年中国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7],清醒状态下,房颤RR间期需大于3s,起搏器置入指证为IIb级适应症、C级证据,如果大于5s为I级适应症、C级证据。因此,房颤患者怀疑合并房室传导阻滞,RR至少要大于3s。 另外,还想谈谈文氏现象和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区别。文氏现象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生理性的。房室结有文氏点,超过一定频率就会出现P波下传的阻滞,QRS波脱落。心率100bpm以内的文氏现象诊断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没有问题,但是心率130bpm以上出现文氏现象,则很可能是生理性,房室结传导没有问题。 五、心动过缓实用攻略 遇到心动过缓的病人,可参考一下处理流程: (1)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查心电图,判断是否存在猝死相关的心动过缓(窦停大于6s,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双束支传导阻滞)。如不能短时间纠正,应行临时起搏。 (2)寻找可逆因素,包括询问用药史、完善电解质、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等。并尽快纠正可逆因素。 (3)询问是否有症状并通过药物或起搏改善症状。 (4)运动爱好者、体力劳动者及睡眠期间出现的心动过缓需考虑生理因素。房颤RR间期小于1.5s,或心率130bpm以上出现文氏现象,不能诊断房室传导阻滞。 参考文献: 1.2013 ESC Guidelines on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2.Survival in sinoatrial disorder (sick-sinus syn-drome).Br Med J1980;280 :139 – 141 3.The natural history of sick sinus syndrome.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1986;9 :1110 – 1114 4.Effects of permanent pacemaker and oral theophylline in sick sinus syndrome the THEOPACE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irculation 1997;96:260 – 266. 5.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heart block or arrhythmic syncope who were not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pacemakers.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101 patients. Acta Med Scand 1976;200 :457 – 46 6.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年第21卷第4期 7.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年修订版)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 14(4):245-259 作者:麦憬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 转载自医脉通心血管
前几日,我院心脏中心来了一位胸闷病人,是一位中年发福的大叔。话说,大叔从2年前开始,反复在劳累或紧张时出现心前区的闷胀感,感觉有双无形的大脚把自己踩在下面,但休息3-5分钟,或是含服速效救心丸之后,又都能神奇的缓解。由于反反复复的发作,影响到了生活,经邻里的推荐后,住进了我院心内科。 由于大叔的胸闷症状发作频繁,且和劳累、紧张等因素相关,因此冠心病的可能性较高,于是安排进行了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大叔的冠状动脉仅有粥样斑块,没有明显意义的狭窄,但是存在着冠状动脉肌桥,也就是常说的心肌桥。 心肌桥,又称壁冠状动脉,是指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致使心脏收缩期该段冠状动脉受到心肌的挤压而出现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正常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不受心肌收缩的挤压。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并不少见的解剖学变异,以前降支多见。心肌桥在人群中发生率为5%-12% ,文献报道尸检中检出率5.4%-85.7%,但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率0.5%~2.5%。 患者多无临床表现,部分在中年以后才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为活动后胸闷、胸痛等不适,也有患者心肌桥部位出现粥样硬化,导致狭窄加重,出现严重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情况。 治疗: 1、对于没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无需药物治疗。 2、已经出现症状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如倍他乐克、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减轻心肌的收缩力,进而缓解收缩期肌桥对壁冠的压迫。 3、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采取手术治疗。 有两种术式即心肌桥切除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1)心肌桥切除术:适用于表浅型,在常温全麻下找到心肌桥予以切除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恢复其远端血流。单纯型心肌桥切除术者很少,往往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进行。 (2)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纵深型或合并动脉硬化性狭窄者。可在常温全麻下、常温体外循环下或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移植材料可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 转载自浙江医院心脏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心脏一生要跳动几十亿次,在满负荷状态下,心脏每小时就能让血液流动70~80公里,满足人活动时的所有要求。 但是,如果供应心脏的血管通路堵塞,心脏没法得到血液供给,心脏泵的功能就会丧失。这个时候,心塞,真不是玩笑了。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台开通“心路”的手术——冠脉狭窄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一个小小的孔洞,一根导线进进出出,就在严重堵塞的心脏血管内,放入了一个支架,疏通了拥堵的生命通道。 病人资料65岁男性病人吕继兵(化名),反复心绞痛好多年,去年年底,老吕再次因为心绞痛,在老家住院一个多月,他被医生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心脏造影显示:老吕心脏左边血管的总干以及多个分支堵塞,每条血管的堵塞程度都在90%以上。 多知道一点急性冠脉综合症是冠心病中一种严重的类型,发病急、病情重,往往导致患者因急性心肌缺血而死亡,我国每年要新增100万例ACS患者,约50%的冠心病人心血管死亡可能归因于这种情况。 ▲手术前老吕的血管状况。做介入手术时,医生要依靠一种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机的设备,观察病人的血管影像。所以做这个手术,辐射量很大,相当于一次CT的辐射剂量,医生要穿着30斤重的铅衣手术,背那么重的衣服,一天好几台手术下来,那是相当累的,还有吃射线的风险。 ▲血管堵上了,就要把它打开,这是关于手术步骤的简易示意图,送入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打开。 ▲ 手术做好了,再来看看血管情况,原先狭窄的地方用支架撑起来啦! 医生支招:保护心血管,基本不吃肉“防止心血管毛病,最主要要拒绝‘三高’,远离肥胖,实现的关键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像傅国胜和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的39名大夫,就是很好的榜样。他们每天两顿正餐基本吃全素餐,每个人至少保持长期做一项运动。 对于普通老百姓,傅国胜也教给大家很好操作的方法—— 如何“管住嘴”? 低脂低盐饮食,尽量不吃肥肉(傅国胜自己基本已经不吃肉),少吃螃蟹膏、鸡蛋黄、黄油等高胆固醇的食物,食盐少于6克/天,油25克/天,瘦肉类50~100克/天(相当于巴掌大一块)、蛋类3~4个/周、奶类250克/天。 ▲每天6g盐,这相当于用一个去掉胶垫的啤酒瓶盖舀盐,然后用手抹平,一瓶盖差不多就是 很多人家里都有那种瓷汤勺,满满两勺,差不多就是25克油 “迈开腿”对于白加黑都坐在电脑前的人,好像很奢侈。 医生建议,尽量少开车、少乘电梯,晚饭后散步一小时,这些不用花太多时间的锻炼方式,能使血压、血糖、血脂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烟和酒最好都不要沾边,尤其一定要戒烟。 来源:钱江晚报 邵逸夫医院官方微信
炎炎夏日,本该是水份最易流失的时期,可有这样一类人,即使在这一时期,身体却依然排不出水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近期,79岁的祝老奶奶再次出现胸闷气急、无法平卧,双下肢严重水肿情况,心急如焚的子女再次将母亲送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分院。 老奶奶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衰竭反复在医院住院治疗,此次因消化道出血停用相关药物后再次出现胸闷、双下肢水肿、纳差及尿量少等症状,大量的液体由于心脏功能的衰竭无法排出体外,积聚在肺组织间隙内,导致出现相应症状。 入院后,医生以常规药物治疗后毫无起色,患者饱受疾病折磨,一度想放弃治疗。考虑到祝老奶奶全身状况及耐受性差,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傅国胜主任、黄翯副主任医师、杨莹副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为其进行了床边心衰超滤治疗。 经过超滤脱水后,3天共脱水12368毫升,患者胸闷气急及双下肢水肿情况明显好转,数天后即可下床活动。 据悉,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的床边心衰超滤新技术,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据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等诸多心血管病的最终共同归宿,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心功能失代偿需要反复住院治疗,社会与经济负担巨大,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水钠潴留和容量负荷增加是心衰的标志,大多数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均与此相关,简单的说就是心脏这台人体的超级水泵出现了问题,无法把身体里的水份泵出去,导致多余的水份聚集在了肺、组织间隙里,导致肺淤血症状和全身静脉充血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水肿等,是大多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药物治疗中的利尿剂是目前纠正心衰患者容量负荷过重、缓解肺充血症状最常用的药物,也是指南推荐的首选药物,但顽固性心衰患者往往存在肾功能不全、利尿剂抵抗等因素导致利尿效果不佳,同时利尿剂还存在较多副作用,很难充分纠正液体潴留,因此寻找到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 在这种背景下,心衰超滤治疗应运而生。据心内科杨莹副主任医师介绍,90%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容量负荷过重所致,通俗地讲就是水和钠过多地积聚在体内,导致呼吸困难及水肿等症状。治疗的主要目标即排出体内过多的钠和水。 指南首选的利尿剂治疗,却要面对利尿剂抵抗、利尿剂效果不佳、损害肾功能、电解质紊乱及神经内分泌激活等难以避免的缺陷。体外超滤则可认为是一种平稳可控的抽水机,将身体内聚集的多余水份排除体外。超滤可以根据液体潴留程度,可控可预测地清除过剩的体液,是纠正钠水潴留的新方法,特别是近10年来心衰超滤技术的进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工具,显示了极具希望的临床前景,成为慢性心衰利尿治疗的重要补充或替代。 心衰超滤治疗目前主要针对的人群为:明显的容量超负荷患者,以缓解淤血症状和液体潴留;对利尿剂抵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着邵逸夫医院第一例心衰超滤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相信今后会有更多难治性心衰患者从这项治疗中获益。
患上高血压之后,养成下面这十个生活习惯,对于控制病情,延缓高血压对身体伤害有重要意义。 1. 防止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可以让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导致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加,全身小动脉持续收缩或者痉挛,从而引起血压波动以及升高。 2. 戒烟戒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造成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酒精则可以使心跳加快,情绪波动,也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3. 预防便秘。 大便结密可以造成腹压增高,加大了腹腔大血管的阻力,可以让血压短暂升高,从而引起血压的波动。 4. 避免摄盐过多。 过多摄盐可以使得体内水钠潴留,还可以导致小血管收缩,引发血压波动 5. 减少脂肪摄入。 饮食清淡是高血压患者饮食的基本原则。所谓清淡饮食,不是指单纯的低盐饮食,还包括控制食物中的脂肪来源,避免吃含脂肪太多的食物。摄入脂肪过多可以引起高血脂,诱发或者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变硬,管腔变窄,增加血流动力,从而升高血压。 6. 防止过度饱食。 饱食可以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还可以使得腹压升高,加大血管阻力,容易引发血压的骤然升高和剧烈波动。 7. 不可剧烈运动。 高血压患者应当积极运动,但不可以剧烈运动。因为任何强度过大或活动量过大的运动都可以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使得血压升高。 8. 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电脑屏幕。 长时间注视电视或电脑,会让大脑皮质持续紧张工作,导致体内肾腺素分泌增加,造成血管的收缩和痉挛,引发高血压。 9. 节制性生活。 高血压患者虽然可以有性生活,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疲劳不堪,心率和呼吸加快,对控制血压不利。 10. 不随意中断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坚持降压药物治疗,方能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减少波动和预防心血管急症发作。停药不仅会引起血压波动,还能让血压反弹,造成心脑血管事件。 转载自邵逸夫医院官方微信
中国现有心衰患者约1000万,可能已经成为拥有全球最大心衰患者群的国家。定期监测症状对于心衰的早期发现和管理非常必要,专家总结了7个心衰的预警信号,凡是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患者都值得关注。 信号1:连遛狗的力气都没有了气短和体力差是两种常见的心衰症状。事实上,许多病人在活动了短短的几分钟后就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这是由于心脏功能降低,使流通到肌肉和组织的血液减少所致。对于许多心衰患者来说,舒缓的身体运动是有益的,能够加强心脏活力。心脏越强劲,输送越有力。 信号2:感到情绪低落你知道吗,心衰患者患抑郁症是正常人的2-3倍!这主要源于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忧虑,担心拖累家人、朋友,并终日受到浑身乏力等心衰症状的困扰。建议要多与医生交流。研究表明,有规律地做舒缓的身体运动,不仅对心脏好,也会让病人心态更加积极正向。 信号3:鞋不合脚了脚和脚踝肿胀也是心衰的常见症状。这是由于心衰和肾功能减退导致的液体积聚引起的。一般这个时候,平躺休息一会儿就可以缓解。对于持续肿胀,或者体重莫名增加(24小时内增加1~2公斤),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信号4:睡觉要再加一个枕头心衰患者躺着的时候,因为肺部有液体积聚,会感觉呼吸困难。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建议多加一个枕头,支撑身体到一个相对垂直的位置,这样有助于呼吸并使患者感觉舒适。 信号5:感到难以入睡高达一半的心衰患者经历着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一种睡眠障碍,因睡眠中大脑无法向呼吸肌发出指令而引发的。这种疾病会打断正常呼吸,阻止大脑供氧。这会使大脑迅速将患者从深度睡眠唤醒,使患者惊醒。这种感觉通常会在坐起来几分钟后消失。 信号6:想在屋里也戴上手套心衰患者会感到浑身犯冷,手脚冰凉。这是因为他们体内大多数可用血液都流向了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穿上更保暖的衣服,短途行走和有规律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信号7:止不住地咳嗽心衰常常伴有持续地咳嗽和气喘,这也是肺部液体积聚的另一个结果。咳喘的加剧通常是心衰加重的表现,也是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的警示。 来源:健康时报 邵逸夫医院官方微信
伴随着阵阵尖锐而急促的鸣笛声,救护车呼啸而至……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传统医疗急救场面。急救就是与病魔拼速度,然而愈发拥堵的城市交通却常常为这样的生命竞速蒙上阴影。 单一的地面急救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急救服务的要求,更多地开展空中急救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为了提高突发医疗事件及危重疾病救治的快速反应能力,2016年10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空中救援基地医院战略合作协议,自此邵逸夫医院成为浙江省首家空中救援基地医院。 省内首家直升机救援基地医院2016年10月11日下午13时30分,签约仪式在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隆重举行。仪式由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利民主持。蔡秀军院长携部分院领导与上海金汇通航公司赵焰总经理、浙江分公司冯云龙总经理等共同出席仪式。杭州市急救中心袁轶俊副主任、杭州市卫计委经开区卫计分局吴波局长、百年人寿浙江分公司胡煜副总经理、农银人寿浙江分公司樊朝晖副总经理、人保健康浙江分公司夏建鸥副总经理等嘉宾受邀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并为空中救援基地医院揭牌。 此次合作,将以邵逸夫医院丰富的医疗急救资源为基础,结合金汇通航的直升机运营部署,强强联合,打造浙江省首家空中救援基地医院,迈出了构建杭州及周边地区立体化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一步。蔡秀军院长表示:“双方的合作将为浙江医疗急救插上羽翼,我们将以更快速、高效的救援方式为生命争分夺秒。” 拥有自己的机库 救援直升机24小时待命!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作为省内首家直升机救援基地医院,将建设直升机机库并提供配套办公用房。届时,一架医疗构型的直升机将24小时停在下沙院区。所谓医疗构型,是指这架飞机的结构是专门为医疗救援设计的,跟汽车里的救护车是一个道理,拥有特殊配置。 这架从意大利进口的直升机,型号为“阿克斯特-AW119”,价值2000万。内有专门的担架放置区域,可以平躺身高1.85米以内的病人,它还自带供氧系统和支架,除颤仪、呼吸机、吸痰机等急救设备,一应俱全,且都是国际认证的直升机上可使用的标准仪器。它的救援半径为150公里,接到空中急救中心急救任务后,能够随时搭载医护人员即刻奔赴抢救第一线。 成为基地医院要具备怎样的条件?航空救援的顺利开展,除了齐备硬件设施,更离不开强大的医疗资源支持。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自开院以来就积蓄了雄厚的医疗实力,足够为航空救援提供坚实后盾。正如蔡秀军院长所说:“建设浙江省内的空中救援基地医院,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是因为医院从建院设计开始就考虑到了飞机急救通道,停机坪离急救中心仅20米,从飞机降落点到急诊、到DSA检查、到手术室,一条线无缝衔接,更能实现飞机急救的价值。同时,医院急诊中心软硬件配备也属于全国一流水平。” 邵逸夫医院自建院以来,重视急诊医疗的安全和质量以及急救工作的开创性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急诊医疗。下沙院区急诊中心规模宏大,占地3500平方米,软硬件配套齐全。同时,医院急诊中心采取全科医生首诊诊疗、整体学科群共同支撑的全新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当病人送入急诊时,由急诊全科医生按照疾病严重指数分级,分诊到专科医生或者直接抢救,让救治流程更加快速、准确,赢得抢救时间。 医院普外科、心内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放射影像科、头颈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处于国内一流水平,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生殖医学、心血管介入治疗、眼科等学科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下沙院区腔镜中心、脑科中心、肿瘤中心、康复医学中心、血透中心、健康促进中心这“六大中心”的建立,更好地结合了专科优势,也为急救工作的更好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外,为了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航空救援队伍,医院面向全院具备急救资格的医护人员,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拔航空救援后备人选,经过专业培训、严格考核后,持证上岗,确保航空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们该如何启用直升机救援?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副院长兼急诊科主任周道扬说,作为浙江省的空中救援基地医院,直升机救援以后主要用于三个途径: 一是重大天灾人祸发生时,该直升机会接受政府派遣,直达最需要救援的地点。 二是由下级医院和邵逸夫医院联系,转运当地处理不了的危重病人。比如心梗的病人送到当地医院后,当地医院没有能力做冠脉支架植入,抢救时间又非常迫切,那么可以由该医院的医生联系邵逸夫医院,请求直升机转运。 三是个人救援,个人拨打直升机24小时救援热线4009120999,也可以像呼叫救护车一样呼叫直升机救援,接线人员会根据病人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直升机救援,如果确实需要也可以派机。 邵医肩负使命助推航空救援全面铺开转载自邵逸夫医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