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女孩小云(化名)顺利出院,带着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所有医护人员的叮嘱与祝福,与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返回家乡的归程。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安静依偎在妈妈身边,只有11岁的女孩,一个多月前来到该院求医时,那嘴唇、指尖青紫的模样。更难以想象的是,此前的十年间,她已先后两次来山东接受先心病姑息性手术救治,主刀医生正是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乔彬教授。今年4月初,小云又一次来到山东,乔彬教授与邹承伟教授共同为她实施了第三次手术,幸运的是,这台生理性根治手术为她十年修“心”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次公益、三次手术、十年修“心”。小云出生于美丽的云南怒江,虽然家境普通,但这个可爱的女孩仍在父母的疼爱、哥哥的期待中出生。然而,一家人短暂的幸福很快被一纸诊断书打破,小云被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高压。一家人带着女儿几乎跑遍了当地的医院,却都因小云病情危重且月龄太小等原因,一次次失望而归。正当绝望时,2015年,乔彬教授带领团队再一次赴云南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公益救助筛查活动。“当时,听说来了山东专家,我们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能救女儿的机会。”小云的父亲张先生仍清晰记得10年前带着孩子到筛查现场,当乔彬教授听诊并查看了所有检查资料后,说可以给孩子进行姑息性手术延长生命时的情景。没有任何犹豫,张先生带着不满2岁的女儿第一次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济南,小云在这里接受了一期先心病手术——肺动脉环缩术。一年后,3岁的小云第二次来到济南,由乔彬教授带领团队为她进行了右侧格林手术。“单心室是胚胎期一侧心室窦部发育不全导致的复杂心血管畸形,属于一类复杂先心病。肺动脉下心室旷置术,即方坦(Fontan)手术是此类复杂心内畸形的常用手术方式,但该患儿伴有肺动脉高压,在当时属于该术式的绝对禁忌症。”乔彬教授表示,在当时的医疗技术下,这类患儿只能行姑息性手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儿的病情仍会呈进行性发展。所以,在小云2016年二期手术结束出院时,他便叮嘱小云的父母要让孩子通过药物继续治疗,以及孩子成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正如乔彬教授所述,张先生表示,自2016年起,此后的几年里,小云的心脏状况宛如一颗“定时炸弹”成了全家人的“心头患”,他们如履薄冰地抚养着女儿一点点长大。同时,也看着女儿嘴唇、手指,甚至全身越发青紫。心中始终抱有一线希望的张先生,今年3月份拨通了乔彬教授的电话,他想看看女儿是否有新的治疗机会。在详细了解了小云目前的病情状况,结合前两次手术情况,几经思量,乔彬教授决定让小云第三次来到济南。“我希望凭借近十年的研究突破与临床经验,这一次可以为她实施根治手术。”说起让小云再一次来济南的决定,乔彬教授这样表示。令人欣慰的是,小云入院后,通过完善术前检查发现,她的肺动脉压力经过多年的药物治疗,已下降至目前可以接受“乔氏改良心外管道方坦手术”的标准。据了解,方坦手术由法国学者方坦于1971年首先报道,演变至今已有十余种改良方坦术,而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高压一直是该系列术式的禁忌症。乔彬教授改良的“乔氏改良心外管道方坦手术”,则致力于打破这种禁忌,提出更高水平的“中国方案”。尽管此次手术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但乔彬教授团队反复讨论病例、智能模拟后,一个缜密的手术方案最终确定了下来,“希望与风险并存”成为该手术方案的真实诠释。小云的手术如期进行,术中明确探查,证实了乔彬教授此前的全部诊断。历经十余小时,乔彬教授与邹承伟教授带领心外科手术团队为小云顺利进行了“乔氏改良心外管道方坦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这是一段缘于一次公益,历经三次手术,长达十年的修“心”路。自此,这位中国心血管外科医生为小云彻底摘掉了先心病的帽子。益举不止于此。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起,乔彬教授专家团队连续12年赴云南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公益救助工作,足迹遍布昭通、红河、大理、怒江、文山、临沧、西双版纳、保山、曲靖、弥勒等州市的部分县市,至今已手术救治1000余例先心病患儿,取得了“百姓群众满意、党委政府认可”的预期效果。如今,这位中国心外科医生坚守临床,手执手术刀,在每一个前来就诊的先心病患儿“心”中创奇迹,启“心”生。(摄影:唐克王霜医学摄影:唐克)(为保护隐私,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44年前,26岁的乔彬被分配到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外科工作,看到了时任科主任、我国著名心外科专家汪曾炜教授从事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探索。汪教授的精湛医术和严谨的学术素养让众多患者起死回生,“一定要掌握先心病手术技术”的想法在年轻的乔彬心中逐渐扎根,开启了他“承师愿”为中国心外科事业发展奋斗的征程。10年前,乔彬主编专著《功能性单心室与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Springer出版社SurgicalAtlasofFunctionalSingleVentricleandHypoplasticLeftHeartSyndrome)出版前夕,邀请恩师汪曾炜教授撰写序言时,曾问道“如果有一天,我完善了功能性单心室手术方法,如何为该术式命名?”一生致力于我国复杂先心病外科事业的汪曾炜教授听后,坚定地回答:“乔氏改良心外管道方坦(Fontan)手术。”而今,现任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首席专家的乔彬带领团队对传统方坦手术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良和创新,在手术生理性根治功能性单心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完成了曾经对恩师的承诺。拜师名家只要提及我国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和心律失常外科治疗,许多人都会说到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现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更会想到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一面旗帜——汪曾炜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心血管外科工作的乔彬,对心外科专业的认识其实还十分青涩懵懂,只是看到不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脸色即由青紫转为红润,而这系列手术的主刀医师正是汪曾炜教授。“我的恩师汪曾炜教授是我国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可以说,闯出了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一条新路子。”虽已年过古稀的乔彬教授回忆起跟随汪曾炜教授学习的时光,语气中尽是敬重,老师的“严”是出了名的,他的“教”也是出了名的。“我在心外科当住院医生时,每周都要进行考试。除了心外科,还有心内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监护、影像等各专业。每次考试内容,多数我都不知道。3个月以后,老师就找我谈话了,他告诉我,认为我不适合做一名心外科医生。”乔彬教授说起初到现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外科的日子,他表示,那次谈话,汪曾炜教授说自己都不能称之为从“零”开始,那他便从“零下”开始吧。在此后的三年里,病房——学习室——食堂,几乎成了他一成不变的生活轨迹。每次周末回家也只是匆匆吃一顿饭,就返回科里。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他才算赢得了汪曾炜教授的认可,也真正成为汪曾炜教授的弟子之一。“恩师常说‘从医先做人’,好的品质永远是一名医者的首要条件;第二是不断提高悟性。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于乔彬而言,汪曾炜教授最好的教导是通过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做医生很容易,做一名好医生不容易”成为他的从医信条,让他对心外科事业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并把这一热爱变成人生自觉。承师医志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统计,我国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约5.6%,先天性心脏病是最高发的一类疾病。其中,功能性单心室又以其复杂性、手术效果不佳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特性,成为埋在患儿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也是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领域一项世界性难题。记者了解到,方坦手术是此类复杂心内畸形的常用手术方式。该术式有着十分严格的手术适应症。“汪曾炜教授正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心外管道方坦手术的医生,并从未停止过对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的研究。衍变至今,全世界范围内已有十几种改良方坦术。”乔彬教授表示,虽然功能性单心室患病人群不多,但在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领域,仍有一群人坚持扎根临床、研究探索。诚然,汪曾炜教授与乔彬教授都是这一群人中的一员。“由于特殊原因,1990年,我离开沈阳来济南前,老师就叮嘱我,婴幼儿复杂先心病领域在我国刚刚起步,尽管前行之路艰难坎坷,但仍希望我继续沿着这条路走。所以,我也就一直走、一直走,在这条路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采访中,乔彬教授多次提及恩师亲自来济南上台指导手术的经历,恩师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与作风影响了他一生,也成为他能坚持一路走来的重要原因,“多少次我想放弃、在失败的痛苦中挣扎的时候,都能想起我的恩师,关键的时候这种榜样的力量让我能重新开始。”“心”路风采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每一种手术方式的改良,都会经历许多次的失败,而教训也伴随着新的经验和积累。40多年来,乔彬教授在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领域的探索完善,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征途上也不例外。“为什么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曾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有过长时间的停滞,甚至想过放弃研究。”乔彬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思索和总结,他认为,大家被框在了原有的标准里,没有跳出这些规则,或许是改良方法没有达到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变换思路后,乔彬教授团队有了一些新的启示,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吻合技术、材料学等方面对方坦手术进行改进探索,并运用计算血流动力学数值方法对手术方案模拟和仿真。2012年,在多方面条件成熟后,乔彬教授团队开始将自己改良后的方坦手术方法运用于患者临床治疗。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乔彬教授团队已成功实施了33例功能性单心室生理性根治手术,术后十年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I级,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在日常生活、运动锻炼及整体生活质量方面都与健康人保持一致。多年临床研究证实,乔彬教授在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的老师已经102岁高龄,毕生致力于我国心外科事业发展。我告诉老师,我们看到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有了好的方法和结果,我终于完成了当初的承诺。”乔彬教授说,下一步,他将在全国性会议上,乃至国际同行面前,用当年与恩师汪曾炜教授谈及日后完善功能性单心室手术方法该如何命名时,他曾提及的“乔氏改良心外管道方坦手术”这一手术名称,介绍生理性根治功能性单心室的成功经验。
近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完成国内首例低龄、低体重患儿的严重心脏畸形疾病的一期手术矫正,现患儿已康复出院。来自山东枣庄的患儿航航,出生不到24小时就被当地医院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病情十分危急,需要立即转院送至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抢救。当天晚上十点,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到紧急抢救电话,心外科专家团队严阵以待,做好患儿的抢救准备。在转院途中,新生儿出现严重缺氧,呼吸衰竭,当地医生对患儿进行了紧急抢救。晚上11点,患儿到达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通过绿色通道急诊入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乔彬介绍,患儿在入院后1个半小时,就被确诊为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永存动脉干、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多处畸形,心功能Ⅲ级。患儿病情极其复杂,手术空前困难。当夜凌晨,患儿进入手术室。在患儿抵达医院之前,专家团队就已做过术前模拟预案,但手术难度比想象的还要困难和复杂。在重建主动脉时,患儿必须要处于18度深低温停止循环的状态,这一阶段要在规定的30分钟内完成,时间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在乔彬教授的带领下,心外科团队历时7个小时,一次性根治了所有心脏和血管畸形,孩子被成功救活,重获“心”生!术后患儿被送至ICU,乔彬教授整整24小时没有合眼,在婴儿病床前守候近6小时,不敢离开半步。医院同时安排有经验的值班护士、值班大夫为小宝宝进行24小时监护。40天后,孩子平安出院。乔彬教授说,这么小的患儿,病情如此严重,国内还没有报道有存活的,也没有治疗成功案例可参考。但是患儿来到你这,是抱着满心的希望。作为医生,只要生命有一线希望,也要尽力去挑战一下,也是在挑战自我,也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幸运的是成功了,完成了国内首例低龄、低体重患儿的严重心脏畸形一期手术矫正所有心脏问题。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党委这些年对重点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心血管外科中心专家团队在乔彬教授的带领下勇于创新研究,在困难面前敢于挑战,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拯救患者的生命,以崇高的医德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婴儿左前胸微创切口右室双出口一期矫治术
走近科学-歧路的心脏
左前胸微型切口一期矫治法洛四联症
左前胸微创小切口矫治右室双出口
三岁小儿功能性单心室乔氏改良心外管道一期方坦手术
近日,我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为一名6岁男性患儿成功实施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第四天,可下地行走,恢复良好。患儿,于某某,6岁,出生后当地医院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但未进一步治疗,平素易感冒,现求进一步治疗,于我院就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心功能III级。7月12日,由我院心血管外科中心首席专家乔彬主任和宁岩松主任主刀,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前胸第三肋间切口进行手术。手术历时3小时,并获得圆满成功。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后上腔静脉加宽成型患儿术后第四天,右前胸3cm小切口肺静脉异位引流是指肺静脉未能直接与左心房相连而是与体静脉或右心房连接的一类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1-3支肺静脉与体静脉或右心房异常连接称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0.67%。如不及时手术,会造成血液淤积、梗阻、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复杂先心病,目前的手术方法只有正中开胸。但开胸手术会带来的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伤口愈合慢、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等因素。随着病人需求增加,患儿家长都希望能给孩子造成更小的创伤。乔彬团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自主创新微创治疗各种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只有3cm左右大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并且3岁以上的孩子手术过程中不需要输血。微创小切口手术得到患者及家长的认同,消除了他们心理及社会压力,是患者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的自信。乔彬团队在心脏微创手术领域近8年的临床工作中,成功完成微创手术1000余例,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得到国际认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巡视员、云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吴静波,云南省委宣传部传播管理处处长王静等领导来到山东省立医院西院,与乔彬教授专家团队沟通交流救治项目开展情况并表示感谢。同时,还来到心血管外科中心病房走访慰问正在接受救治的先心病患儿和家属。 今年4月10日,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启动2019年“云南省爱心使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项目”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以乔彬教授为核心的心血管外科中心专家团队已先后救治了4批云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得到了云南当地政府部门、患儿家属以及新闻媒体的高度称赞和广泛认可。 近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巡视员、云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吴静波,云南省委宣传部传播管理处处长王静等领导来到山东省立医院西院,与乔彬教授专家团队沟通交流救治项目开展情况并表示感谢。同时,还来到心血管外科中心病房走访慰问正在接受救治的先心病患儿和家属。 领导专家走进病房看望慰问云南先心病患儿 6月25日下午,吴静波一行在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副院长韩其政,心血管外科中心首席专家乔彬教授、主任宁岩松的陪同下来到病房走访慰问云南当地先心病患儿和家庭,并针对复杂重症的先心病婴幼儿病情和活动展开讨论和分析。 此次走访慰问,充分体现了云南省委宣传部和省立医院西院领导非常重视贫困地区先心病患儿的救治情况,希望孩子们可以早日恢复健康,返回家乡。 吴静波表示,为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中国卫生法学会、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开展了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当地广大患儿家庭积极报名参加此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治了先心病患儿,造福了当地贫困地区家庭,避免了他们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为他们送去了健康和温暖。非常感谢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心血管外科中心乔彬专家团队的辛勤付出,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做了这件大实事、好事。 韩其政表示,作为三甲综合性公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心血管外科中心乔彬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先后深入边疆贫困地区开展先心病患儿救助活动,为广大患儿成功实施了先心病手术,为他们送去了健康和欢乐。作为亮点活动、品牌项目,接下来,医院将继续支持心血管外科中心团队一如既往的开展先心病患儿救助活动,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保障服务。 此外,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心血管外科中心还与国内外先心病领域知名专家共同研讨复杂先心病诊治的前沿技术,为云南贫困地区的先心病患儿提供国际一流的检查、诊断技术,从而帮助更多的先心病患儿恢复健康。据了解,心血管外科中心还邀请了费城儿童医院儿科心脏病专家、心脏磁共振主任Mark Fogel教授亲自为患者做检查,针对每一例复杂的患者病情展开探讨、交流。 运用运动心脏磁共振成像为患者开展检查 据悉,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引进了国内首台磁共振功率车。心脏磁共振是国际公认的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而运动心脏磁共振成像是一项新的心脏检查技术,将心脏磁共振成像与脚抬车的运动信息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患者心脏在运动负荷状态下的心室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