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针刀,那可是有故事的。是创始人朱汉章于1976年在古代九针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在1976年,还是江苏沐阳县一名中医骨伤科的医生,在几经琢磨与实践的基础之上,他使用一支普通的9号注射器针头,为一名外伤所致的手指屈伸障碍的患者进行了软组织松解,并且获得了成功,他解决了困扰医学界许久的关节经络粘连问题,并由此受到启发,设计出了一个新的治疗器具--小针刀,经过逐渐的经验积累,他最终发明了“小针刀疗法”。小针刀是“针”,还是“刀”?小针刀,形如针灸针,但前端平口带个刃,刃的宽度也就0.8毫米左右,是毫米哦,所以根本不用怕。之所以称之为小针刀,是因为它结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两种器械的优势,并兼具二者的治疗特点,达到“不是刀,胜似刀”的效果。针刀与针灸针、常用肌肉注射的5号注射器针头比较“小身躯,大作为”小针刀是一种介于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对炎性、粘连及变性的组织进行松解,切割和剥离,使阻滞得以疏通,气血得以流畅,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针刀治疗不需要像外科一样切开皮肤,所以也无须缝合,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但对操作小针刀的医师,有着严格的要求,虽然是微创手术,但必须有外科基础、临床资质和手术经验,还需要懂中医及针灸基础。点击观看视频:厦门五院小针刀学术渊源、小针刀治疗顽固性呃逆案例针刀的治疗作用1.“针”与“刀”结合,通过激发经气、疏通气血,达到止痛作用。2.直接松解病灶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降低周围组织压力,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3.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正常生理结构,为周围组织重建创造条件。4.操作过程中的机械刺激,可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物质,发挥止痛作用。针刀疗法的适应症1、骨关节炎所致关节疼痛、膝关节下蹲困难、足跟疼痛;2、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肢体麻木胀痛、腰腿疼痛、下肢乏力;3、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导致关节功能受限;4、腰肌劳损、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腱鞘囊肿;5、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6、脊柱相关性内科疾病,如中风后遗症、截瘫、脑瘫、痛风、顽固性打嗝、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等,病程越长,疗效越好。 我跟随卢教授学习小针刀多年,用小针刀治疗包括顽固性呃逆在内诸多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慢性盆腔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疗效非常可靠。为方便患者就诊治疗,现每周一下午、周五上午在厦门第五医院7号楼4楼门诊开设门诊,欢迎广大患者前往咨询就诊。
相信大家对中风这种疾病并不陌生。中风,又叫脑卒中,在老年人中很常见。55 岁之后,每增加10岁,中风的风险会增加一倍。今天,就来讲讲中风瘫痪的中医诊疗思路。点击观看视频:中风瘫痪,怎么治?知 识 点小续命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九十七引庞安常方。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思昏乱,头目眩重,痰诞壅盛,筋脉拘挛,屈伸转侧不便,涕唾不收。麻黄(去根节)一两(气实者全用,气虚者一半,以威灵仙代一半),木香一两(不见火),缩砂仁一两,人参(去芦)一两,川芎、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炒)一两,汉防已一两,桂心(去粗皮)一两,北防风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川乌(炮)三分,白芍药一两,黄芩七钱,独活一两。孙思邈“续命煮散”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已、甘草、杏仁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 各60克,透明生石膏150克、生白术120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用法: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地黄饮子中医方剂名,别名地黄饮。为补益剂,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两虚者。四君子汤中医方剂学。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二陈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三阴煎【功用】补肝脾,养气血,益阴精。【主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神疲乏力,头昏目眩,面色萎黄,夜寐少安,及营虚失血,中风血不养筋,疟疾汗多邪散但未热犹不能止者。八珍汤中医方剂名,别名八珍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寄生、牛膝、黄芩、栀子、茯神、益母草、夜交藤这11味药组合在一起,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安神的功效,治疗阴虚阳亢的效果很好。
2020年4月7日,厦门市第五医院领导和中医科为4月8日出发援疆林友益主治医生召开欢送座谈会。点此链接关注泰标聊中医康复文章:学科动态 | 为援疆医生召开欢送座谈会
某日晚上8:00,李泰标主任按例到中医科病房巡视住院患者,此时,值班医生突然叫起来:"李主任,消化科请您为"打嗝""患者急会诊"(怪哉!)。 原来,会诊对象是消化科一个顽固性打嗝患者,经规范治疗5天,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消化科值班医生听说李泰标主任擅长小针刀和中药调理治疗呃逆,便来了个中医会诊(急!) 李泰标主任看过别人后对病人和家属说"别急,我先用小针刀松解双侧耳朵下方的迷走神经,看看疗效如何,明天再开几副中药调理",说完,叫护士推来治疗车,准备好无菌手套、口罩、消毒棉签、无菌纱布、小针刀及碘伏。只见李泰标主任戴上口罩,穿无菌手套,常规消毒后,用小针刀在耳朵下方的"茎突前缘"扎了2针,数分钟后顽固性打嗝居然停下来了......类似情况其他科室重复多次,疗效达到90%。 "茎突前缘迷走神经针刀松解术"是厦门五院柔性引进国内著名的卢胜春教授治疗呕吐,打嗝,哮喘等疾病的独门绝技。李泰标主任跟随卢教授学习小针刀多年,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小针刀开展包括顽固性呃逆在内诸多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慢性盆腔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疗效非常可靠。李泰标主任常常开玩笑说"这是虎狼之药,勇武之师,有夺关斩将之功",取效后配合中药、针灸调理,疗效持续巩固。
患者,李某,牙齿疼痛2天。 平素便溏,容易感冒。有牙周炎及右上第二磨牙根管治疗术史2年。嗜食辛辣食物。近有口腔溃疡,双眼发痒干涩。2周前受凉感冒,至今鼻塞流涕。天2天前突发右侧压痛,组织逐渐加减,面颊肿胀,头晕,头痛,畏冷,全身酸疼。 诊断:1.牙周炎 2.上呼吸道感染 3.慢性肠功能紊乱。辨证:平素便溏,容易感冒,素食辛辣,口腔溃疡,眼痒干涩,提示水寒土湿木郁木枯。近2周受凉鼻塞流涕,畏冷,全身酸疼,卫闭营郁,表症未解。营血热盛致牙齿疼痛。是上热下寒,卫闭营郁之证。治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大青龙汤加生地,丹皮,知母,防风,白芷,枸杞。一剂而按。 医者按:中医是慢郎中,不能治疗急性病?非也。本患者素有内伤杂病,脾肾阳虚,水寒土湿,大便溏泊。加之素食辛辣制之品,木失畅达,郁而化热,热盛伤津耗血,致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发痒。因受凉感冒,卫闭营郁,加剧营血分热,故牙齿疼痛。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散表寒,内温脾腧,大青龙汤,解表清里。生地,丹皮,知母清气分和血分热。防风祛肝风。白芷止疼痛。脉证相符,故能够一剂而安。
25岁女性,因抱孩子左侧肩胛骨疼痛,左侧肩关节外展上举困难3天。伴左侧颈项酸痛。查体:左侧肩胛冈,冈上窝压痛,左侧上斜方肌起点和止点压痛,左侧提肩胛肌起止点压痛。考虑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左侧冈上肌,提肩胛肌,上斜方肌损伤)。 处理:左侧斜方肌,提肩胛肌,冈上肌起止点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拉伸治疗10分钟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左侧肩关节外展上举170度。进一步予超短波,低周波和磁振热治疗善后。
患者,88岁老年女性。以“头晕头痛,颈项酸痛15天,加剧伴发作性枕颞顶部剧痛2天”为主诉就诊我院急诊科。无呕吐,眩晕,耳鸣,无肢体麻木乏力。查体:极度痛苦面容,头颈椎左侧侧屈,旋转,屈曲。右侧乳突,第一颈椎横突压痛。颈椎正侧位平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性,颈椎骨质疏松,第四颈椎轻度滑脱,颈椎张口位平提示寰枢关节脱位。诊断:1.寰枢关节脱位2.第四颈椎滑脱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因88岁高龄,颈椎退变滑脱又有老年性骨质疏松,手法整复风险大。予收住康复科,先予中药热热熏,理疗,再予手法松解枕后肌群,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头夹肌,颈夹肌,提肩胛肌的基础上配合缓慢牵拉,小幅度旋转,屈曲等手法治疗。30分钟后患者疼痛缓解,安然入睡。 按语:本患者88岁高龄,又存在骨质疏松,颈椎滑脱,骨科会诊不建议手术,低龄住院医生予消炎镇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法治疗又担心出问题,处理比较棘手。
患者,23岁女性,不慎扭伤导致腰背疼痛2小时,无腹痛,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查体:痛苦面容,弯腰护背,同事扶持就诊,平卧困难,右侧第三腰椎横突压痛,右侧髂嵴上缘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虚,加强试验阴虚性。考虑急性腰方肌损伤。与局部痛点强刺激推拿,腰方肌拉伸,髂胫束拉伸处理,10分钟后腰背疼痛完全消失。
近5年来,随着燕铁斌教授的加盟,厦门市第五医院把康复医学科作为医院发展的重点科室,在人员招聘,设备购置,场所改造方面予大力支持。目前科室已有正高职称医师3人名,副高职称医师2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医师10名,其中有11名;有经颅磁刺激仪器,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双下肢康复机器人;平衡评定治疗系统,悬吊训练系统等系列康复设备。床位60张,康复训练中心2000余平方米。 学科已经前面康复神经康复,肌骨康复,中医康复,儿童脑瘫康复及工伤康复。
大家知道,卢胜春教授是我国针刀治疗实战专家,也是厦门市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柔性引进专家。他经常跟我们说,失眠症与枕后肌群紧张,特别是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痉挛,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导致脑干网状结构系统缺血有关。治疗:把枕后肌群松解即可,特别是第一颈椎横突。第一颈椎横突位于乳突下一横指,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相关联。 安眠穴位于翼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中点,刚好在第一颈椎横突尖。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失眠、心悸、惊恐。 治疗点的选择,恰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