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由高等动物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经抗原的诱导可以转化为抗体。因结构不同可分为IgG、IgA、IgM、IgD和IgE 5种,多数为丙种球蛋白可溶性免疫球蛋白存在于体液中,参与体液免疫;膜型免疫球蛋白是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从正常成人血中提取,缺点是价格昂贵,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较罕见),可能传播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3-6月内不能预防接种等。
1、丙种球蛋白注入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力是被动给予的,不是自身主动产生的,一般3周就被排泄掉一半,之后体内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要长期保持体内所含丙种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须每隔3周注射1次。2、应用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适应症,因为该药随所含抗体量的不同而预防效果各异。普通的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麻疹、甲肝、流行性腮腺炎等,想用丙种球蛋白来预防各种疾病是不可能的。3、如果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因其本身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一种对抗丙种球蛋白的抗体,即抗抗体,一旦再注射丙种球蛋白,就会被抗体中和,不能发挥其抗病作用。4、人体自身能够合成丙种球蛋白,如经常使用外来药品,就会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5、由于丙种球蛋白是血液制品,万一在来源上把关不严,反而造成血源污染,使健康人体传染上疾病,况且对人体来说,外来的丙种球蛋白毕竟是“异物”,个别人注射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把丙种球蛋白作为强化剂、补药来使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想通过反复注射该药来长期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也是不可能的。
IVIG含有丰富的 IgG 型抗体,具有迅速提高体内抗体水平的作用,因而是抗体缺陷免疫替代治疗的首选药物。其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据文献报道,IVIG 对儿童败血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感染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副作用较轻,儿童耐受性好。 但亦有观察发现使用大剂量IVIG对患败血症的儿童死亡率并无影响,亦不能缩短其抗生素治疗及住院时间。研究发现500~700 mg/ kg 和 1 000~1 200mg/ kg IVIG对新生儿肺炎患儿仍无明显疗效,提示对不同病种、不同情况新生儿 IVIG 疗效亦可能有较明显差异。大剂量或短期内反复使用 IVIG 不仅对新生儿肺炎无明显疗效,而且可能加重其暂时免疫功能障碍,故我们建议, IVIG在新生儿的使用应以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依据,确有抗体功能缺陷者应积极、合理使用;而对无抗体功能障碍者则应慎用。新生儿免疫功能处于暂时低下状态,因此在新生儿时期大剂量使用 IVIG 时,应考虑到 IVIG 会加重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参考文献:1.《大 剂 量 静 脉 注 射 免 疫 球 蛋 白 对 新 生 儿 肺 炎》赵晓东 杨锡强 罗洪琦 李世红 王莉佳 李永柏,中华儿科杂志 2001 年 1 月第39 卷第1 期 Chin J Pediatr ,January 2001, Vol 39 , No. 1。2. 《IVIG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吞噬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王美红, 陈同辛 , 朱亚忠 , 李庆生,《现代免疫学》 2006 年第 26 卷第 1 期。
“医生,我家孩子最近一直说晚上腿痛,睡不好觉,这是不是生长痛?”“医生,我家孩子一开始还好好的,这几天突然反复高热,伴多个关节疼痛,不肯走路,也没磕着碰着,这是怎么回事?”“医生,我家孩子膝关节疼痛半年了,爸爸有强直性脊柱炎,小孩会不会也是关节炎?”门诊经常遇到骨关节疼痛患儿,除了外伤引起骨折、韧带损伤、脱位等外科疾病外,儿童骨关节痛还有哪些疾病?01常见良性疾病(1)生长痛生长痛发病的高峰年龄为2-13岁。生长痛是由于孩子的身高增长迅速,骨骼生长过快以及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慢一些,因而产生一种牵拉疼痛,生长痛的原因并不在于骨头而是软组织疲劳。儿童生长痛是一种生理现象,不需特殊治疗。疼痛发作时可以局部按摩,合理运动,补充营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疼痛会逐渐减轻,到青春期后都能自然痊愈。注意:不少儿童诉说关节痛,家长不要轻易认为是生长痛,需要至医院就诊,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后才可考虑生长痛。(2)晚发性佝偻病晚发性佝偻病好发于冬末初春的季节,发病年龄是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日晒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速度比较快,以及身高增长得比较快有关系。临床表现:行走乏力,下肢疼痛,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或足跟有疼痛感,患儿常常说自己腓肠肌有痉挛,也就是小腿抽搐的感觉。此外,还会有多汗,睡眠不安的症状,治疗: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3)髋关节滑膜炎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由外部损伤、过度疲劳、异常的或过度的免疫反应等刺激因素导致的无菌性炎症,或者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炎症,有时也会病因不明。临床较为常见,常表现为髋关节的疼痛、肿胀感以及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如跛行、行走困难,髋关节处可有按压痛。若为感染所致,则还可出现髋关节处皮肤温度升高和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期需减少或停止活动,站立、行走时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减少关节负重,休息后部分可自愈,较重者需针对病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经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髋关节功能可较为完整地保存,但控制不佳会影响关节功能。(4)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又称关节松弛症,是四肢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功能。本病征患儿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数2~3岁甚至学会走路时,即有关节松弛现象,疼痛多发生在下肢关节,膝关节尤其多见,上肢肩、肘等关节也有发生。一般为两侧对称,无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在运动后更明显。疼痛虽不十分严重,但足以影响儿童正常的游戏和活动。治疗:关节疼痛明显时,可采用对症治疗,如口服布洛芬等,适当休息。平时应锻炼身体,以增强肌肉张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本病预后良好,大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关节松弛现象逐渐好转,可有自身缓解可能。由于关节过度活动,少数患儿长大后易发生退行性关节炎。02其他引起关节痛疾病感染性疾病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等感染性疾病也是引起儿童关节痛常见原因之一。1.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直接感染,并引起关节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关节炎,又称细菌性关节炎或败血症性关节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好发于儿童、老年体弱和慢性关节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受累关节有红肿热痛。血液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可阳性,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RP、血沉、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可升高。2.结核性关节炎:多见于年长儿,常有密切结核接触史,起病缓慢,可伴有低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多为单一关节,常见部位为膝、髋、脊柱等关节,其特点为病变关节多有肿胀,但不红、不热,若形成窦道多经久不愈,经抗感染治疗可好转。3.风湿免疫疾病风湿热、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混合结缔组织病、白塞病、反应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也可引起关节痛。(1)风湿热: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的免疫性疾病。发热和关节疼痛是最常见的主诉,累及大关节,常呈多发性、游走性,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较明显,不遗留畸形。(2)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特点:1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复杂,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持续6周以上者,并且需要排除感染、白血病、肿瘤等其他疾病后,才能诊断。全身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是其中一种分型,可伴有发热、皮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浆膜炎等症状,关节炎症状可为首发症状,又可在急性发病数月或数年后出现。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其严重的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危及生命。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等。注意: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因缓慢起病,未引起家长重视。但是该病可造成关节畸形、合并葡萄膜炎导致视力受损。所以需要及时至小儿风湿免疫科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3)恶性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疾病,也可引起关节疼痛。约25%的白血病患儿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白血病骨浸润常表现为骨、关节痛,长骨呈弥漫性锥刺样疼痛,局部红肿现象多不明显,并常伴有胸骨压痛。多有夜间痛醒症状。该病需要经血液及骨髓穿刺检查明确诊断。(4)其他其他不常见却很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关节痛有:炎症性肠病、幼儿结节病等系统性疾病,Turner综合征、Marfan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03总结小儿关节痛病因较多,不可轻视,如果孩子诉关节疼痛,家长也不要轻易认为是生长痛,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尽早治疗。
孩子是模仿者。如果有时候,你自己不喜欢孩子身上的某些东西,内观自己,你会发现这些东西自己身上也有,它被映照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只是一个敏锐的回应,他们只是在吸收你、重复你、模仿你。所以如果孩子身上有什么不对的东西,与其纠正他身上不对的东西,不如把纠正你内在的,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慢慢地自动把它放下了。每当有父母抱怨他们的孩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如果孩子身上出了什么错,那一定是来自父母。孩子越小,这个比例就越大。
《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总结了10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明确指出这10种方式会把孩子惯坏:1、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2、过分关心、过分注意孩子,以孩子为中心。3、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轻易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4、允许孩子生活懒散、不做家务、睡懒觉、挑食等等。5、一旦孩子犯错,就爱当面袒护,以“孩子还小"为理由,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6、家长放低姿态,哄孩子吃饭、睡觉、写作业等,家长的威信也会耗尽。7、替孩子做决定,代替孩子做大多数本应由本人来做的决定,帮他们定制“完美人生"。8、孩子生病,全家如临大敌,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这样只会让孩子依赖父母,变得胆小。9、害怕孩子哭闹,为了让孩子不哭,答应孩子任何要求,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自私。10、很多事孩子都能独立完成,但当父母总觉得孩子做得不好,自己包办,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
对于乳糖不耐受,我整理了常见的宝妈们想问的问题,总结如下:1问:乳糖酶吃多了会产生依赖吗?有不良反应吗?答:乳糖酶是一种膳食营养补充剂,属于食品类,所以不存在依赖性。也不会有不良反应或副作用。2.问:乳糖酶吃了多久才有效果呢?答:这要根据每个人的个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2-3天就可以缓解症状,症状严重的,可能要4-5天可以缓解症状。消化和吸收系统功能强的宝宝,可能服用1-2次就可以缓解症状。3问:除了吃乳糖酶,还需要吃其他的吗?答:乳糖酶可以消化掉摄入的乳糖,从而改善宝宝症状,但是对于有肠道粘膜损伤或者肠道发育不完善的宝宝来说,建议同时补充锌剂促进肠道粘膜修复。由于乳糖不耐受会影响宝宝微量元素尤其是钙的吸收,所以建议同时补充钙剂。4问:是吃乳糖酶好,还是吃益生菌好?答: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单纯吃益生菌肯定效果不好,同时补充益生菌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益生菌的品种,可以选择双歧杆菌(必须要有菌株类别)。5问:吃乳糖酶期间可以打疫苗吗?答:当然可以打,乳糖酶是一种膳食补充剂,并非药品,不存在对预防针有影响。6问:乳糖酶需要放冰箱吗?答:不需要,一般放在干燥、同分、避光、常温的地方保存即可。7问:宝宝乳糖不耐受,妈妈饮食需要注意什么?答:因为乳糖是不若动物乳汁内特有的糖,妈妈的饮食建议先暂停牛奶、羊奶、配方奶。其他饮食没有特殊注意。8问:宝宝吃完乳糖酶似乎更喜欢睡觉了?答:乳糖酶没有安眠作用,宝宝吃了乳糖酶消除了乳糖不耐而引起的腹泻、腹胀、呕吐等现象,肠道变的舒服,睡眠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很有可能睡眠时间更长了,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