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当然也是最经济、最安全的的食物。只要妈妈或宝宝没有特殊疾病的,我们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都应该接受纯母乳喂养,但是你听说过吃妈妈的母乳也会造成宝宝黄疸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黄疸可能是每个宝宝出生后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原因是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因胆红素呈橙黄色,所以宝宝的皮肤和组织也会被染成黄色。通俗地讲,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宝宝生后早期,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在一定范围内的黄疸,一般生后2-3天皮肤开始黄染,4-5天达到高峰,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也可能持续2-4周)。宝宝黄疸若按这一“时间表”变化,黄疸比较轻,可以观察为主、不用治疗。???? ????那母乳喂养又怎么会造成新生儿黄疸呢? ? ?与母乳喂养有关的黄疸,临床上分为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学说认为:喂养延迟、奶量不足或喂养次数减少,会造成肠蠕动减慢,正常菌群建立延迟,胎粪内未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回收增加与引起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有关,又称为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 ????通常情况下,初乳,即产后4 天以内的乳汁,量少、质略稠而带深柠檬色,其中含有丰富的盐类,具有刺激胃肠道产生轻泄作用,有利于胎粪的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此外,初乳中还含有乳铁蛋白等免疫因子,可增加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但是当早期母乳分泌及喂养不足时就会造成上述的优势无法发挥,出现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因此产妇产后要与宝宝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特别是要重视母亲分娩后30-40小时的泌乳关键时期,提高泌乳量,尽可能增加哺乳的频率与排便次数,可有效降低黄疸水平,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它是由于母乳成分导致间接胆红素增高或消退延迟。通常黄疸于出生1周后出现,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 ???母乳性黄疸属于排他性诊断,诊断母乳性黄疸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长满意; (2)大便颜色金黄,小便颜色不黄; (3)总胆红素水平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4)虽然胆红素水平延迟消退,但大多不超过256.5mmol/L (15 mg/dl)。 ????随着月龄增长,即使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也逐渐回归正常值。以往将“中断母乳喂养3天”作为诊断母乳性黄疸的一个程序,以确定黄疸与母乳有关,但现已不再推荐此法。因为无论是纯母乳喂养还是更换人工喂养,随着日龄增加,胆红素水平均可降低。胆红素水平降低之后,一些潜在的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就被忽视了。比如ABO和Rh血型不合的溶血、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激酶)和红细胞膜缺陷(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肝代谢的遗传缺陷(如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型和Ⅱ型)以及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肠梗阻和幽门狭窄等,这些疾病的处理方式与母乳性黄疸完全不同,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大多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没有必要中断母乳喂养。即使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而接受光疗时,也应允许并安排母亲母乳喂养和照顾新生儿,除非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阈值,准备行换血疗法时,或血清胆红素水平增加速率> 0.5 mg/h,可暂停母乳喂养,但可以将母乳保存起来。并注意保持母亲的泌乳量,为以后恢复亲喂做好准备。 ???虽然母乳喂养可能会造成新生儿黄疸,但是我们依然鼓励母乳喂养为主,针对具体的原因具体分析处理才是最正确的。
倍舒痕/舒痕 质地比芭克稀薄一些,增加了速干的技术。参考价格650/15g。 主要成分:聚氧化硅、二氧化硅。 分类:涂抹型。 产地:美国。 推荐指数:5星。 康瑞保 独特的地方是含有洋葱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的效果。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缺点是使用完后皮肤容易瘙痒。参考价格60/10g。 主要成分:洋葱提取物。 分类:涂抹型。 产地:德国、美国。 推荐指数:3星。 芭克 质地比较粘稠,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产品,也是应用最早的一批具有很好抗疤作用的抗瘢痕药物。参考价格550/15g。 主要成分:聚氧化硅、二氧化硅。 分类:涂抹型。 产地:美国。 推荐指数:4星。 美皮护 比较薄,肉色,使用比较舒适,需要在完全干燥的皮肤表面使用,每天使用前最好清洗一下皮肤表面,可以使敷贴使用的时间更长。参考价格360/10×30cm。 主要成分:有机硅、硅酮。 分类:贴片型。 产地:芬兰/瑞典。 推荐指数:5星。 积雪苷霜软膏 消肿解毒,去热利湿。是中成药抗疤产品的代表。性质比较温和,但见效也相对较慢。参考价格30/15g。 主要成分:积雪草。 分类:涂抹型。 产地:中国。 推荐指数:4星。
面神经的颊支在拉皮手术中比较容易受到损伤,由于交叉分支比较多,一般的临床表现不明显。相比之下,面神经的下颌边缘和额叶分支内缺乏相互连接,使它们的损伤更有可能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问题。额支较多的过渡到颧弓上方约 9.6 mm 的内部 SMAS 平面。额支损伤可导致眉毛下垂。 当额神经从亚 SMAS 位置过渡到 SMAS 内平面时,记录了从颧弓到额神经位置的距离。
人们常说的“多动症”正式的名称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指以持续存在,且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男孩多见,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三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加会有好转。有资料显示60%的患者症状会延续到成年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三项核心症状以外,患者还会同时合并一些继发症状,如1、学习困难,一般学习成绩低下,成绩波动大;2、运动协调障碍、动作笨拙;3、品行障碍,部分多动症儿童会出现违拗性格,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4、情绪问题,自信心不足,易出现烦躁,激惹,甚至自伤,攻击他人的行为;5、人际关系差,社会适应能力差。还容易合并焦虑,抑郁,抽动障碍,睡眠障碍等多种心理行为异常。 该病的起病大部分是在6岁以前,一般症状最明显的时期是9~10岁,随年龄增加症状会逐渐改善。 如果发现有此类症状的儿童可以到医院儿童康复科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恰当治疗。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全身很多部位可被异位内膜侵犯,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腹壁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影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EMT在形态学上虽然呈良性表现,但在临床行为学上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本文解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案。一、临床表现:1)症状:1.疼痛:疼痛是内异症的主要症状,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不典型的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进行性加重。但有27%~40%患者无痛经,因此痛经不是内异症诊断的必需症状。2.侵犯特殊器官的内异症症状:盆腔外任何部位有异位内膜种植生长时,均可在局部出现周期性疼痛、出血和肿块,出现相应症状。例如肠道内异症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少量便血;手术搬痕内异症患者常在剖宫产或会阴侧切术后数月至数年出现周期性疼痛和包块。3.不孕:内异症患者不孕率高达40%。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如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输卵管蠕动异常、和黄体形成不良等。4.盆腔结节及包块:卵巢最易被异位内膜侵犯,形成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周期出血引起的粘连是其临床特征之一,囊肿破裂时可引起急腹症。5.其他症状:可有性交不适,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局部粘连使子宫后倾固定者。月经异常,15%~30%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或经前期点滴出血。体征:典型盆腔内异症双合诊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方可扪及触痛性结节,病变累及直肠阴道间隙时,可在阴道后穹窿触及、触痛明显,或可看到局部隆起的小结节或紫蓝色斑点。病理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可在侵犯的区域出线蓝紫色斑点或小泡,最终发展成大小不等的蓝紫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四型:1.卵巢型内异症,异位内膜最常累及卵巢,异位内膜在卵巢皮质内生长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周期性出血导致卵巢与临近器官、组织粘连。2.腹膜型内异症,异位内膜分布于盆腔腹膜和各个脏器表面,以子宫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端浆膜最为常见。3.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浸润深度≥5mm。4.其他型内异症,包括瘢痕内异症以及少见的远处内异症,如肺、胸膜等。典型的异位内膜组织在镜下可见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纤维素及出血等成分。异位内膜组织可随卵巢周期变化而有增值和分泌改变,可与在位内膜不同步,多表现为增殖期改变。诊断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早期诊断特异性方法。腹腔镜检查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内异症诊断最佳方法。1.临床表现及体征:孕龄女性有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不孕或慢性盆腔痛,妇科检查扪及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或盆腔内有触痛结节,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 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异位囊肿和膀胱、直肠内异症的重要方法,但不能单纯依靠超声确诊。CT、MRI对深部浸润内异症和盆腔外内异症有诊断价值,因费用较高不做为初选诊断方法。3,血清学检查:尚无可靠的生物标记物用于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CA125水平可增高,但在其他妇科疾病中也可升高。不作为独立诊断依据,但有助于检测病情变化、评估疗效和预防复发。4.腹腔镜检查:目前腹腔镜检查结合病理检验是诊断内异症最有效的方法。腹腔镜检查既有诊断作用也有治疗作用,对可疑病灶或典型病灶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但病理学结果阴性不能排除内异症。对疑为内异症的不孕患者、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慢性盆腔痛或痛经进行加重患者和有症状尤其CA125升高患者首选腹腔镜检查。治疗方案治疗的根本目的是:缩减和消除病灶,减轻和消除痛苦,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治疗以药物联合手术为主,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治疗。EMT复发率高,我国的专家共识认为需要制订长期管理计划,鼓励早期干预治疗,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外科手术重复进行,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疼痛。根据需要应用,间隔不少于6小时。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长期应用警惕胃溃疡可能。2.口服避孕药:最早用于治疗内异症的激素类药物,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导致内膜萎缩和经量减少,适用于轻度内异症患者。临床上常使用低剂量高效孕激素和炔雌醇复合制剂,每日1片,连续6-9个月。应注意口服避孕药对于40岁以上或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有血栓栓塞的风险。3.高效孕激素: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形成假孕。地屈孕酮从月经周期的第5天至第25天,每日 2-3次,每次1片(10mg)。地诺孕素:是新一代的合成孕激素,可缓解非经期盆腔痛、痛经、性交痛等,效果良好,每日一次,1次2mg。4.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使卵巢激素水平降低,起到萎缩病灶的作用。不仅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序贯治疗中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常用的有亮丙瑞林3.75mg和戈舍瑞林3.6mg,月经第1天皮下注射后,每隔28天注射1次,共3~6次。对于GnRH-a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及骨质丢失,可以采用反向添加或联合调节管理。一线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 、口服避孕药及高效孕激素,二线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此外中医重要对内异症也有缓解效果。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改二线药物,若依然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所有的药物治疗都存在停药后疼痛复发。二、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生育功能未恢复、卵巢囊肿≥4cm的患者,腹腔镜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尤其对于深部浸润性内异症,腹腔镜比开腹手术有更好的视野有利于操作。目前认为“腹腔镜确诊、药物+手术治疗”是内异症的金标准治疗。术后复发率较高,可结合药物长期管理,预防复发。不建议术前用药,但对病变较重、估计手术困难者,术前可应用GnRH-a 3~6个月,减少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未合并不孕及附件包块者,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考虑手术治疗。合并不孕或附件包块者,首选手术。对于不孕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后半年内或术后 GnRH-a 药物治疗停药半年内,是最佳妊娠时间,生育指数评分高的患者,也可期待自然妊娠。
灰质异位症定义脑灰质异位症(gray matter heterotopia,灰质异位症)是指在胚胎时期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母细胞移行中途受阻而聚集在室管膜下、脑白质、皮质内的一种先天性颅脑畸形。可单独存在,常合并其他畸形。发病机理灰质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是神经元向大脑皮质异常迁移的结果。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胚胎发育第3~5 个月(10-16周)脑室周围间质中神经细胞的异常迁移或凋亡失败导致皮层下神经元无法迁移到正常位置,因而在白质中异常积聚。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脑灰质异位症详细的发病机制,多认为放射状胶质纤维完整性、趋化因子、细胞外基质粘附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递质均参与脑灰质异位症病理过程。妊娠7周,原始脑室内细胞生成生殖基质,沿放射状胶质纤维自脑室表面向脑表面迁移,促进脑皮质形成,在此过程中放射状胶质纤维完整性是实现神经元移行的基础条件。而促进神经元细胞向远侧移行的趋化因子则为神经元细胞移行的驱动因素。妊娠12周后,感染、辐射、中毒及相关遗传因素均可破坏放射状胶质纤维细胞完整性,降低趋化因子水平,神经元就与胶质纤维分离开来,而在正常颅脑发育过程中,这种分离只发生于大脑皮质中。在这个神经元移行的过程中,导致这种化学接触物质浓度明显降低的原因很多,遗传、感染、中毒、辐射、缺血、缺氧等等,都是灰质异位症的诱发原因。 基因学发现关于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目前已报道的 10 个基因座:FLNA、ARFGEF2、FAT4、DCHS1、NEDD4L、INTS8、EML1、AKT3、MCPH1 和 C6orf70(也称为ERMARD)与其病因有关,这些基因中的变异解释了约 25% 的散发性大脑畸形,其中 FLNA 的变异是最常见。最典型和最常见的 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 是由 Filamin A (FLNA)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位于 Xq28 上,在 100% 的X-连锁的双侧 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 家族患者中可以检测到,散发患者中仅有 26% 可检测到。它是 X 连锁显性遗传。Filamin A 蛋白质通过与质膜上的几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调节细胞骨架重组,从而导致细胞形状和迁移的变化。在散发病例中,有少部分是由 Filamin A 基因突变引起,绝大多数没有检测到已知突变基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 常与多种先天性畸形和认知障碍等相关,心脏畸形是与 Filamin A 相关的 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 最常见的非神经系统异常,包括心脏瓣膜病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在一个家族中发现了的 FLNA 外显子 8 处的无义突变(c.1119C>G),使位于 373 位上的 Tyr(酪氨酸) 改变成Ter(p.Tyr373Ter),导致高度保守的酪氨酸蛋白生成受阻,产生截断蛋白,从而对整个肌动蛋白的生成、结构以及功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了该家族的 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有两个基因证实与SBH 的发生有关,DCX(同时被称为 doubecortin 或者 XLIS),定位于X染色体Xq22.3-q23;为主要的致病基因;该基因在胚胎早期高表达,出生后表达明显降低也提示该基因与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另一个基因为 LIS1(也被称为 PAFAH1B1,编码一个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 bata1 亚单位)位于染色体 17p13.3。目前国内未见该类患者相应基因检测的详细报道。本研究对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发现患者的 DCX2号外显子 c.451A>G 突变,相应氨基酸突变为 p.K151E(赖-谷),为新发现错义突变,可能为致病性突变。临床分型和影像学表现Jacob(1936 年)将灰质异位症分为室管膜下(结节)型和板层型,后者病灶位于皮层或深部脑白质中。 自 1988 年 Barkovich 等发现带状灰质异位(又称双皮质综合症)后,把灰质异位症分为室管膜下型、局灶型和弥漫型,后两者与室管膜不相连。局灶型相当于板层型灰质异位症。弥漫型为带状灰质异位症,带状灰质异位症亦称为双皮质综合征,该类型在皮层下白质内形成一层灰质带,与皮层平行,表现为病灶处的灰质带内、外各有一层白质,将其与脑室及皮层分开,整个皮层从软脑膜至室管膜之间可分为皮质-白质-灰质带-白质四层结构。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分为3 个亚型,典型(双侧对称型)、双侧不对称型和单侧型。经典型双侧侧脑室旁结节样灰质异位症MRI 表现为双侧对称的灰质结节沿着侧脑室缘分布,特 别 是 额 角 和 体 部,并有限地延伸至枕角,不累 及 颞 角,或仅轻微累及颞叶,不 伴 海 马 结 构 异常。临床表现小的灰质异位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典型的脑灰质异位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两大基本特征(1)反复癫痫发作,发作间隔频率高。大多数癫痫发作患者为全身强直性发作,且药物难以控制;(2)全面性发育迟缓表现为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又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精神缺陷、智力发育障碍等。运动系统受损,表现为单为单侧或双侧肢体运动能力减退及局部运动障碍等。灰质异位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癫痫发作、智力低下和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是灰质异位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文献报道约 80%的脑灰质异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多样,包括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跌倒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发作等,其中以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最为常见。有研究发现,灰质异位症合并癫痫发作的 20 例患者中,有 15 例(75%)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颅脑发育异常, 因此该作者认为 灰质异位症 患者是否引起癫痫发作, 不能完全依靠脑灰质异位的分型和发病部位,是否合并其他脑发育畸形是引起 灰质异位症 患者癫痫发作的另一重要原因。一些针对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的文献指出,双侧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 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癫痫发作常始于10-20 岁,且发作频率低;单侧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患者的癫痫发作较早,通常在10 岁前起病,且发作频率较高,甚至达到每日多次发作,具有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特征。有一项针对单侧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的研究,纳入36例,发现局灶性癫痫发作可见于所有患者,大多数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持续较高。仅7例患者(19.4%)发作频率较低经过联合使用AEDs治疗后达到癫痫无发作。多数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无论是双侧还是单侧,大多数癫痫患者均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 中大多数异位结节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上覆皮层连接,所连接的最常见的灰质部位是同侧上方皮层的离散区域,其次是同侧区域的非上覆皮质和对侧皮质,最常见的部位是颞叶、顶叶和枕叶。一项基于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患者全脑高分辨纤维束成像的研究显示,异位结节和大脑皮层之间有异常神经纤维的存在,并且癫痫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异常纤维连接强度更高。异常纤维连接可能是神经功能障碍的关键结构基础,在癫痫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一是没有适当的抑制性作用,二是异常反馈回路引起异位的皮质区域和上覆皮质可能存在过度兴奋性。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 脑电图具有正常的背景活动和正常的睡眠特征,并且存在多焦点的脑电图异常和双侧放电。一项使用电极接触室管膜下灰质异位症 患者异位结节和上覆皮质的研究显示,73.4%的患者异位结节和功能连接的皮质同时发生癫痫发作,而只有 20.3%的患者仅发生在异位结节,仅 6.3%的患者发生在远离结节的大脑皮质。在多发灰质异位结节中,一些结节可能是活动的,并且能够产生癫痫发作,而另一些结节则不是。影像学表现室管膜下型脑灰质异位时,病变多位于室管膜周围或室管膜下,病变可单发亦可多发,形态多样,呈结节样、波浪样、锯齿状或带状,病变有占位效应邻近脑实质可受压变形,异位的脑灰质可深入胼胝体。局灶性皮下型病灶位于皮层下与脑室之间,表现为异位脑灰质与皮层相连并向白质区域过度延伸,并可见不规则的团块状呈岛状、桥梁状或鸟喙样突入脑白质内。结节型病灶多位于脑室周围,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紧邻侧脑室可多发表面或突入侧脑室,病变可单发亦可多发。弥漫性或带状脑灰质异位临床最少见,该类型在层下白质内形成一层灰质带与皮层平行,表现为病灶处的灰带内、外各有一层白质将其与脑室及皮层分开。整个皮层从软脑膜至室管膜之间可分为皮质-白质-灰质带-白质四层的结构称为双皮质综合征。此外,灰质异位症常合并脑裂畸形、巨脑回畸形、多微小脑回畸形、透明隔缺如和胼胝体发育不良、小脑发育异常等。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典型MRI表现,诊断并不困难,需注意鉴别诊断问题。室管膜下型脑灰质异位应与结节性硬化及瘤细胞室管膜种植相鉴别。结节性硬化也常发生于室管膜下,但常伴有钙化,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MRI图像T1W1、T2W1均为低信号,有时结节周围被厚薄不均的高信号环所包绕,增强后非钙化部分可见强化:瘤细胞室管膜种植结节增强后有强化,并有原发肿瘤病史。局灶性皮下型脑灰质异位应与闭唇型脑裂畸形及肿瘤相鉴别。闭唇型脑裂畸形侧脑室壁有典型的尖角状裂隙,在形态上可以相区别。脑肿瘤的信号改变与灰质信号不同,且常伴有瘤周水肿,而异位的灰质与正常的灰质信号相同。弥漫型脑灰质异位应与无脑回畸形相鉴别,无脑回畸形影像表现与灰质异位相似,但并不具有典型的皮质一白质一灰质带一白质的“双皮层”结构,鉴别不难。评估与治疗来康复科就诊的灰质异位症,多合并智能与运动发育落后,根据患儿病情,需行Gesell、韦氏、语言评估等,需定期复查长程脑电图。康复治疗采用对症康复治疗,改善患儿发育水平,如有癫痫发作,及时应用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等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神经内科就诊。病因治疗对于癫痫发作的患儿,对于合并难治性癫痫的患儿,可考虑立体定向结合射频热凝术手术治疗。
有患者询问禁欲半个月了去医院检查精子质量是否准确? 精液检查的指标主要分为液化时间、精子数量、精子活动力、正常精子形态,如果超过半个月不排精,主要影响精液中的精子活动力和正常精子形态2个指标。所以如果保证精液检查所有指标的准确,一般建议禁欲至少两天但是不超过7天的范围内检查会比较准确。
癫痫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癫痫脑电图特点也不同。有些癫痫,即使做脑电图期间没有发作,也很容易发现异常,比如BECTS、失神发作、婴儿痉挛症等;还有一些癫痫,在非发作期多数没有脑电图的异常,但是根据临床表现,做了相关的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导致惊厥的病因后依然也可以诊断癫痫。所以,不能认为:脑电图正常就可以排除癫痫;当然也不能认为,脑电图有了癫痫波就一定是癫痫,这需要专业的癫痫科医师进行评估分析诊断。每一个疑似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均应该到正规的医院找专业的医师进行诊治。
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属,因为孩子发育落后一直在康复,从来不注重查找病因,在这里我提醒广大患儿家属,对于不明原因的明显发育迟缓,一定要注重病因的检查,下面我举几个例子:1 我们科最近来复诊的一个小宝宝,小的时候发育落后比较多,康复效果不好,后来我们查到是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给予多巴后进步快,复查已正常;2 宝宝,因为发育倒退康复一个月效果不好,来就诊后发现是婴儿痉挛症(癫痫性脑病,导致发育倒退),给予控制婴儿痉挛症后发育好转快;3 宝宝,因发育落后就诊,2月龄因反应不好,追视差,体重增长少就诊,检查发现是甲基丙二酸血症,给予改善代谢的治疗后逐渐好转,后发育正常,否则会越来越差;4 宝宝,反应慢,孤独症行为,癫痫发作,最后确诊为大脑肌酸缺乏症,补充肌酸后比康复效果均明显;~~~~类似的病例还有很多,比如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B6依赖症、戊二酸血症、脂肪酸代谢异常、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等等,均有其特有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康复。因此,对于不明原因发育迟缓、体重增长不良、容易呕吐、孤独症、不明原因癫痫等,要注重病因的分析查找。
本文转载自妇产科在线,作者:蟹先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李灿宇咱们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新发宫颈癌10.6万例,死亡4.77万例。在女性所有的癌症排名中,宫颈癌发病率已上升至第六位,在15-44岁女性中排名更是排在第三位。HPV疫苗作为目前唯二能“预防”癌症的疫苗。那么,关于HPV疫苗,你了解多少呢?01每个女人都要打HPV疫苗吗?答:HPV疫苗对没有性生活的女性是最好的,因为2价、4价、9价这三种疫苗已经引进到国内了,现在可以应用。应用以后,认为可以减少90%宫颈癌发病率,是比较好的。但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够用药,特别是9价疫苗,只适用于16-26岁之间的女性,超过45岁的女性,2价和4价的疫苗也是不能再注射了,因为有禁忌。2价疫苗适用于9-45岁之间的女性。有人说检查时发现HPV有感染,疫苗还能打吗,也是可以打的,并且对疫苗里HPV病毒有预防作用,是很好的。(注:图表根据我国内地的规定总结,不含国外、境外)02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有什么不同?如何选择?答:国产的馨可宁是2价疫苗,针对的是16、18两种高危型HPV病毒。要说区别,主要是接种的次数和价格不同。进口的2价需要接种3针;国产的馨可宁,9~14岁接种2针,15岁以上接种3针。进口2价疫苗单支价格约600元,接种完毕需要花费1800元左右;国产的馨可宁单支价格329元,接种两针需要花费658元,接种3针需要花费987元。便宜了将近一半,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二价疫苗=HPV16、18(约70%的宫颈癌)四价疫苗=HPV16、18、6、11(约90%的生殖器疣和后两者有关)九价疫苗=四价疫苗+HPV31、33、45、52和58(约19%的宫颈癌和这五种高危亚型相关)看到这儿,您是否有疑问:这摆明九价好于四价好于二价。实际上,疫苗没有那么简单。其一,研究证明二价疫苗,还可以对HPV16/18外的亚型产生保护作用,这叫“交叉保护”;其二,疫苗能否产生100%的保护作用?理论上,九价疫苗能保护89%的和宫颈癌相关的HPV感染,但保护作用并非100%。一看年龄!目前,我国内地不同年龄女性可以接种到的HPV疫苗种类如下图:在什么年龄段内,就只能打该年龄段内的疫苗。建议尽早接种。这里的N岁,是指年满N周岁生日到N+1周岁生日的前一天,以此类推。二看供应!如果有接种需求,请尽早向当地的疫苗接种门诊咨询各类HPV疫苗的供应及预约情况。一般来说,目前二价HPV疫苗比较充足,四价和九价HPV相对紧缺。在年龄符合的前提下,能打到什么就打什么,不要挑,不要等!接种疫苗就是为了“预防”疾病,就是在和疾病的发生“赛跑”。毕竟,你永远不知道,感染病毒和疫苗产生的抗体,哪一个会先来。如果刻意等待、盲目追求更高价的HPV疫苗,可能会让自己错过最好的接种时机。三看需求!如果您当地各类HPV疫苗都供应充足,任您挑选,那么恭喜您!①只担心自己会得宫颈癌:二价HPV疫苗的性价比最高。②除了宫颈癌还想预防生殖器疣+不差钱:选择四价HPV疫苗。③追求最好的保护效果+真的不差钱:选择九价 HPV 疫苗。03怎么打?答:不论是几价疫苗,都需要打三针:2价:第一针随时打,第二针间隔1个月打,第三针与第1针间隔6个月打(与第2针间隔5个月),遵循016规律。4价和9价:第一针随时打,第二针间隔2个月打,第三针与第1针间隔6个月打(与第2针间隔4个月),遵循026规律。注射期间,一般没有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有可能会出现打完局部红、肿、痛、麻等不适情况,无须担心。04没有性行为就不会感染,是不是就不用接种疫苗?答:HPV病毒是主要靠性传播的病毒,但并非只有“性交”才能传播。伴侣间的边缘性行为,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比如使用了患者被污染的内裤、毛巾、坐便器等等。虽然间接接触导致的感染几率比较小,但还是建议接种HPV疫苗,多一层保护总不是坏事。更何况,在发生性行为前接种疫苗效果是最好的。05已经接种过四价HPV疫苗了,还可以再接种九价吗?答:建议使用同一种HPV疫苗完成所有的剂次。国外研究表明,已全程接种过四价疫苗的女性,再接种九价疫苗是安全的,并且之前接种的四价疫苗不会干扰后续接种九价HPV疫苗的效果。06接种疫苗是否百分百安全?答:宫颈癌疫苗已上市10余年。大部分人只出现轻微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疹、肿胀、疼痛、淋巴结肿大或者发生过敏反应等,但近年来,再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都有报道严重不良反应,如躯体疼痛、感觉异常、记忆障碍甚至出现瘫痪和死亡等。国家药监局将会同国家卫健委,对疫苗的流通、配送和使用各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公众接种安全。而另一方面,HPV疫苗的长期安全性问题,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待时间告诉我们答案。07接种疫苗是否一劳永逸?答:很遗憾,并不是!1)疫苗仅能覆盖几种亚型;HPV亚型的分布有地域差异。2)是否完全起效?缺少评估疫苗效果的可靠指标。HPV疫苗滴度水平和保护能力是否相关?目前还没发现。3)疫苗的预防保护作用能维持多久?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和医生都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但现有临床试验研究提示疫苗作用约能持续8年以上;但更准确的时间,目前尚不得知。接种疫苗后,仍需常规进行宫颈癌防癌筛查!这是非常重要的,宫颈癌防癌筛查(定期做宫颈涂片和HPV检查)是基础,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