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很多宝宝陆续出现腹泻的情况,这让好多家长都特别担心。因此家长们有必要了解秋季腹泻的特点及简便的防治措施。一、什么是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指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10~12月是该病流行的高峰期,因其最常见的病原是轮状病毒,故又称之为轮状病毒肠炎。该病多发生于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少见,表现为起病急,常伴感冒、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二、轮状病毒经什么途径传播?轮状病毒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最长可达6天,故病毒传播主要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三、临床上如何治疗秋季腹泻?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自然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1、西医治疗原则以止泻、调节肠道菌群、补液为主,必要时予纠酸、维持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治疗等。2、中医拟根据粪便性状与症状表现,分辨寒热,审察虚实,辨证论治。如《幼幼集成·泄泻证治》:“凡暴注下迫属火,水液澄清属寒;老黄色属心脾肺实热,宜清解;淡黄色属虚热,宜调补;青色属寒,宜温;白色属脾虚,宜补;酱色属湿气,宜燥湿;馊酸气属伤食,宜消。”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可予中药处方、穴位贴敷、艾灸及小儿推拿疗法针对治疗。四、宝宝拉肚子了,家长在家中可做哪些简单的小儿推拿手法?古人治疗泄泻采用“止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位于腰骶,属于督脉,腹与脐位于腹部,属于任脉,四穴均位于中下焦,与大小肠密切相关,功能升清降浊,调整肠道气机,适宜于各种泄泻的基本治疗。1、揉龟尾(1)位置:尾椎骨末端(长强);(2)操作:拇指或中指端揉。(3)次数:揉3~5分钟。2、推七节骨(1)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骨尖成一直线;(2)操作:拇指或食中二指腹自上而下(推下七节骨)或者自下而上(推上七节骨)直推。大便臭如败卵或暴注下迫者需推下七节骨,其余者拟推上七节骨。(3)次数:推至局部发热为度。3、摩腹(1)位置:两肋弓以下,耻骨联合以上区域。(2)操作:运用食、中、无名三指做较轻的环形运动。(3)次数:摩3-5分钟。4、揉脐(1)位置:肚脐正中;(2)操作:可用拇指或掌根在肚脐上做回旋运动。(3)次数:3分钟左右。五、针对秋季腹泻,家长们应该注意什么?1、注意卫生习惯,做好隔离措施。饭前便后勤洗手,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对感染患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及时清理粪便消毒便具,生病期间不上幼儿园。2、合理喂养。腹泻期间鼓励继续饮食,补充体液,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但《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生病期间脾胃受损,以清淡饮食为主,不宜强制进食及增加新的辅食。3、警惕脱水。如患儿出现便次多,小便量少,胃口差,哭时少泪,囟门及眼窝凹陷,精神差等症状谨防脱水引起休克,需及时至医院就诊。本文系黄海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有多少爷爷奶奶曾经抱怨过:现在的孩子难养啊,不是容易感冒,就是消化不好,不爱吃饭,长不高,要么便秘要么拉肚子等等......不像他们当年的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尽管我们费尽心思照顾宝宝,但是为何还是不能照顾其周全?!我们可以责怪雾霾、可以责怪食品卫生条件差、可以责怪不够理想的生活环境,可是,自认为照顾孩子尽心尽力的我们,是否用一种正确的方式爱着宝贝呢?今天,我们谈一谈宝宝的饮食习惯问题,元代曾世荣曰: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病不想干。由此可以引出以下几个喂养恶习。NO.1总是喂太多奶奶们热衷于一勺一勺喂,喂一口,扮演一下巧虎、喜洋洋,逗完小孩继续喂一口,唱一小曲喂一口,跟着小孩跑一圈再喂一口,嘴里不停念叨“宝宝乖,再吃一口”,一顿饭一小时,剩下碗里凉嗖嗖的饭和奶奶额头上热腾腾的汗。奶奶喂饭任务艰巨,宝宝吃饭不开心。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摄入较多,而本身胃肠发育尚未健全,相对消化功能有限,长期超量喂养,容易饮食积滞,造成脾虚,脸色发黄,胃口更差,容易生病,更会感染到一个情绪“吃饭是一项艰巨而痛苦的任务”,产生抵触心理。所谓“食贵有节”,强调饮食要有节制,要有一个度。以上家长的喂饭方式,看似爱惜幼儿,实则害了宝宝。海派小儿推拿名家金义成主任曾说过:吃什么家长决定,吃多少小孩决定。正是告知家长不要无节制得给孩子喂饭。“乳食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痰火变作,则为急惊,或成喉痹;痰火结滞,或成痛,或为喘嗽”。长期过量进食容易生痰生火,宝宝易得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痰鸣、抽搐等。一个合格的家长,会努力培养小孩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决定吃多少。NO.2吃饭不定时宝宝正餐吃两口就不吃了,家长就额外准备饼干、糖果及面包等各种零食,甚至专门给宝宝另做糕点以备不时之需,宝宝的胃有一个信号:我什么时候想吃就能吃,我不懂饿是什么感觉。试问这样的宝宝何时才能有主动索食欲?乳贵有时,言下之意是进餐时间需固定。母乳喂养的婴儿按需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定时定量喂养,绝不能养成宝宝一哭就喂奶的习惯。一般幼儿一日三餐,2至3次点心(奶粉和少量水果)。当我们上桌吃饭的时候,请让宝宝一起参与饮食活动,半小时内宝宝若还是没吃完,请您按照时间点下次再喂,坚持一到两周。改正习惯的过程是煎熬的,莫太心疼宝宝肚子饿,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NO.3进餐分心进餐分心不仅容易发生饮食呛咳,更易使宝宝消化不良。孩子进餐时是否要看动画片,是否要玩玩具,是否要下桌玩耍后再吃?然后作为家长的你,在孩子面前进餐时是否看电视、看小说、看报纸?是否玩手机?这些都是一些不良习惯。然而孩子的模仿能力惊人,又逢生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家长有多依赖数码产品,孩子远离数码产品就有多难。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前,家长们应该自己先反省下。NO.4食物过于精细明代文献曾有“故善养子者,似豢龙以调护;不善养子者,如舐犊以爱惜,爱之愈勤,害之愈甚”。孩子一岁以后已正常普食了,家长们担心孩子消化功能欠佳,所有食物一律往精细的做,肉和菜都往碎得切,水果全部榨汁喝,孩子们吃了容易出现便秘,咀嚼功能失于锻炼,牙齿发育不良出现牙齿错位等等。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过度关注宝宝喂养,未必是一件好事。宝宝健康喂养,调理好脾胃这个后天之本,就不容易生病,正如《幼科发挥》所云:“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节制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从今天起,全家齐心协力,一起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吧,还宝宝一个健康的脾胃。
里约奥运会使中国“拔罐疗法”这种“妖术”在全世界火了一把,但是拔罐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哦,下面给大家挖一下拔罐的老底。一、拔罐疗法的历史渊源远古时代,皮肤受伤感染、局部出现脓血司空见惯,最早的抽吸脓血的方法是直接用嘴吸吮,状若小儿吮乳,嘴这种“罐具”是一切拔罐疗法的发展起源。拔罐疗法又称为“角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窍旁,大如枣,小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二斗米顷,而张角,絜以小绳,剖以刀......”“角”即动物的犄角,其中空可以用嘴抽吸,不用直接接触病患,该疗法就被称为“角法”。“角法”逐渐被广泛应用,应运而生各种罐具,如秦汉时期的陶制罐,隋唐时代的竹罐,元代兴起以药方煮竹罐的“药罐煮法”,清代的陶瓷罐、紫铜罐和发展至今的玻璃罐,经现代科学技术研发的真空抽气罐等等。二、拔罐的作用机理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认为拨火罐疗法具有机械性刺激和温热效应等作用,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随即产生一种组胺类物质,刺激有关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机械性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管理功能,使患部组织代谢旺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也能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局部耐受性及机体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三、拔罐适应症拔火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常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如腰背痛、颈肩痛等,另对于小儿及成人感冒发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有较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四、罐印色泽诊断局部瘀斑或血泡色淡为虚证。色深伴局部发热为热毒炽盛或阴虚火旺,色深但局部不发热多为瘀血、寒凝、阳虚、气虚。局部出现水泡、水肿、潮湿者为湿气盛,水泡色清为寒湿盛,色黄为湿热盛。罐中气暖为湿热重;罐中无温热感但有水珠为寒湿重。局部微痒或出现皮纹为受风。五、拔罐注意事项成人拔罐吸拔时间一般控制在5-10min,不宜超过15min,小儿拔罐吸拔时间不等,建议至医院就诊。拔罐时病室温度适宜,拔罐后避免直接吹风,2小时以后才可洗澡。被吸拔的皮肤常会出现瘀血紫斑,或有轻微触痛,都属正常现象,3~4 天后自然消退,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再于原部位重复拔罐。 若局部如有烫伤时,可涂龙胆紫、湿润烧伤膏等药物。吸拔时间过长,局部起水泡时,小的不需处理;大的则建议至医院外科规范换药处理。 六、拔罐疗法的禁忌症 皮肤过敏,皮肤溃烂处,皮肤水肿,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 重度失血及皮肤有出血倾向者,如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妇女月经期以及妊娠妇女的下腹及腰骶部。肺部慢性病、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七、真实案例分享上周,董医生不慎感冒,咳嗽咳痰,鼻塞清涕,偶有气急,关键是还不爱吃药(嘘...小朋友不要学哦...),甚觉苦恼。故借门诊下班之余,请同行帮董医生于背部膀胱经、督脉走罐-----让罐滑行于背部,至背部皮肤充血、瘀血为止,当晚气急症状消失,咳嗽好了一半,次日便无明显咳嗽,无鼻塞流涕,仍有咳痰,病情得到很大的缓解。拔罐疗法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小朋友或者家长如果感冒、咳嗽、扁桃体炎初期不妨也试试拔罐这种绿色疗法,也许会有奇效。但,董医生认为拔罐疗法是一种泻法,因肌肤腠理开泄,阳气易随之外脱,故不辨体质频繁拔罐易伤正气,使患者卫外能力不足,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易感冒等,并不建议不辨体质长期反复拔罐。本文系黄海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门诊经常碰到妈妈说,我家宝宝又不爱吃饭了,经常口臭,大便又干又臭,有时候还有低热,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在中医属于食积发热。一、什么是食积发热小儿食积发热为小儿腹中过多乳食消化困难,随之出现食欲不振、口臭、腹胀、大便干结酸臭、夜间睡不安稳及舌质红苔黄厚腻等症状,久而久之,乳食积滞还会产生低热。《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伤饱候》就有详细记载: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而黄腹大是也。说的就是小儿进食过多,伤了脾胃不能消化引起食积发热的症状。二、为什么会食积发热呢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时期,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对较成人多,消化系统的负担较重,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自己饮食不知饥饱,没有节律,或过食生冷及难以消化的食物,都可能造成食积发热。正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所以避免食积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喂养要定时定量,不应过饥过饱。三、中医治疗食积发热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小儿食积发热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很多宝宝不喜欢吃药,更难以接受中药的口味,相对来说,小儿推拿疗法更容易被小儿及家长接受。小儿推拿疗法治疗食积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代,按摩手法就用于脘腹疾病,春秋时代的导引图有引“积”法,《黄帝内经》谓按摩可以“按积抑痹”,晋代葛洪创立捏脊术和抄腹法,可治疗食积,流传至今。小儿推拿疗法治疗食积效果显著,如果宝宝因食积引起发热,我们还可以采取相应的穴位进行点刺放血疗法,效果立竿见影。四、如何采用小儿推拿保健手法预防食积预防宝宝食积,除了要养成喂养定时定量,少吃零食不吃生冷的习惯,家长平时也可采取以下小儿推拿保健手法预防宝宝食积。1)揉板门取穴: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方法:可揉2-3分钟或捏挤10次。2)补脾经取穴:拇指桡侧缘。操作方法:由指尖向指根方向推动,约3分钟。3)揉四横纹取穴: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横纹。操作方法:每指依次捻揉3-5次,每指揉约10遍。4)揉腹取穴:整个腹部。操作方法:掌心置于脐心,手掌平铺腹部,顺时针揉腹3分钟/晚。温馨小贴士:如果宝宝出现食积或食积发热症状,建议及时带宝宝至医院就诊。本文系董海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年7月17日是头伏第一天,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经贴过一次膏药了,然而,个别小朋友背部会出现皮肤潮红、浮现深红色印子、脱皮甚至起泡等!!!家长们看到,万分着急,其实这都是三伏灸的一些正常反应,为此董医生特地整理此文,以便大家对贴敷后的注意事项有更多的了解。一、起泡是正常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复习下三伏灸的原理:是采用辛温祛寒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由此可以推断,三伏灸起泡是正常的反应。正常贴膏药后我们会感到局部发热、发痒,说明药物已起作用。不同的人,体质不同,免疫力也不同,会不会有起泡的反应以及起泡的穴位都会不一样,而这种贴膏药后出现起泡的治疗方法又称之为发泡疗法,早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发泡疗法的详细记载。二、起泡了治疗效果如何?答案肯定的!穴位起泡说明药物渗透吸收得好,这类人反而疗效更好!具体分析如下:1)局部组织及经络穴位的强刺激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而运用发泡疗法强刺激于某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对相应脏腑的治疗作用。2)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发泡疗法提示了药物已较大限度地经过穴位透皮吸收,发挥其药理效应。3)神经调节作用:现代医学也认为发泡刺激皮肤神经感受器,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4)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力。三、起泡了该怎么处理?1)无论水泡大小,请不要自行挑破水泡,以免造成感染。2)如果遇到小水泡,可局部涂一点麻油或者湿润烧伤膏等,待水泡自行吸收,一般经5至7天便可吸收。3)如果出现大水泡,水泡透亮,含液量多,疼痛难忍,建议至医院外科规范换药处理,平均一周左右,起泡处会结痂脱落。4)水泡局部保持干燥,夏天可避开起泡部位予温毛巾擦澡。5)起泡期间禁食辛辣刺激之物。四、起泡了还要继续三伏灸吗?如果局部皮肤起泡,建议您等皮肤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进行下一次三伏灸贴膏药,也可以根据医生辨证的处方,选择其余穴位进行三伏灸,疗程需连续进行3-5年。五、起泡了下次贴敷膏药需要注意什么?接受三伏贴治疗后,一般应按规定时间把药撕除,如果贴敷局部的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须及时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冲洗局部。PS:虽然发泡疗法治疗效果好,但是由于起泡后仍存在皮肤感染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患儿贴敷后的局部反应,如有以上描述不适,请及时取下药物。本文系董海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三伏天即将来临,又到了冬病夏治的时间,近日在微博上读到某医生批驳冬病夏治的博文,并且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朋友们对冬病夏治存在认识误区:冬病夏治能强身健体,是补药!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深觉自己有责任向大家介绍下我眼中的冬病夏治。一、冬病夏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冬病夏治是在三伏天(三伏天是指每年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进行治疗的一种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疾病,以及体质虚寒者,在夏季仍表现出阳气不足的症状者,如哮喘、慢性泄泻、怕风畏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并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艾灸或内服药物等等方法来达到散寒驱邪,增强机体之阳气的目的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法则:“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借天之阳而补人体内虚之阳,在治疗疾病上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坊间流传一段关于冬病夏治话就是: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阳气正旺,这时积寒最易被赶出来。正如清·张志聪所言:“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中提到“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长夏宜加辛温之药”。二、冬病夏治并非补药,运用不当,适得其反冬病夏治疗法就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宿疾得以恢复。如果对一些阳亢或虚热的患者进行“冬病夏治”,犹如在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体内阳气偏盛,虚火上炎,此时三伏天药物助阳的作用就犹如火上浇油,耗伤阴液,损伤人体的正气。三、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常见的西医适应症如下,但是否可治疗必须经中医医师辨证确认。呼吸系统疾病:鼻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冬季反复感冒;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食冷腹痛;其他:冻疮、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妇女痛经遇热则缓,平素畏寒肢冷等。四、冬病夏治应该怎么操作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穴位贴敷法、灸法、中药内服法等,在此简单阐述下小儿冬病夏治之穴位贴敷法。贴敷对象:2至3周岁以上儿童,或经医生认可的部分2周岁以下儿童。贴敷穴位:根据病情不同,常用的可选穴位有肺腧、心腧、膈腧、定喘、天突、膻中、神阙、足三里等。贴敷时间: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天气晴朗的上午为佳,15点前。贴敷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3-5年。五、什么情况下不适合冬病夏治呢?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因此应该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因使用助阳的药物,耗伤阴液,引发其他问题。中医辨证为实火证,如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风热或痰热咳嗽等),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证,对贴敷药物过敏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严重心肺功能患者,妊娠期妇女及2周岁以下幼儿均不适合做冬病夏治。六、注意事项1.注意贴敷时间不要过长,如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感或小儿哭闹不止可提前取下,避免起泡。2.贴敷期间不要剧烈运动,以免汗出太过,气阴两伤。3.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虾等发物。4.不要贪凉,少吹或不吹空调。5.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比如肥肉、奶油、蜂蜜等。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无论躺着还是抱着头都始终偏向一侧,脸和下巴朝向对侧,当宝宝哭吵剧烈或头部偏斜时歪头侧颈部会隆起一个包块,大者甚至有鹌鹑蛋一般大小,摸起来质地偏硬。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小儿肌性斜颈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认为主要与胎儿发育有关,多见于胎位不正,难产儿,尤其是臀位产儿,部分与遗传有关。中医认为,小儿肌性斜颈归为“筋缩”范畴,由筋脉失养,寒凝瘀滞所致。小儿肌性斜颈的危害小儿肌性斜颈如果不及早干预,随着宝宝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颅面部发育畸形,如单侧扁头、大小脸、大小眼等头面部不对称的表现,进一步可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小儿脊柱侧弯,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方法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是一种传统的矫形治疗,历史悠久,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一定的手法施于小儿穴位,达到疏肝健脾,理筋解痉,软坚散结目的。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操作简单,纯绿色无创伤,无副作用,是目前临床最为有效的保守疗法。推拿手法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坚持治疗”,3个月以内越早发现,越早采用小儿推拿手法效果越好,每周推拿3次以上,每次15~20分钟,一般坚持2~3个月颈部包块可较前明显缩小,颈部活动受限好转,病情不同,疗程不同。2、手术矫型方法小儿肌性斜颈保守治疗1岁后未得到改善,出现面部肌肉不对称,可考虑手术治疗。早期发现小儿肌性斜颈的自察法1)首先从宝宝日常表现上:头偏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或伴有对侧扁头;颈部可触及硬块;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④颈部活动受限制。2)医院B超:双侧胸锁乳突肌B超对比,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厚于对侧,回声增强。小儿肌性斜颈的家庭护理方法1)睡觉时:2个月以内的宝宝睡卧时可在其头部两侧,各放置一个小沙袋以纠正头部姿势。2)喂奶或怀抱时:宝宝喂奶、怀抱时,可以让有颈部包块的一侧面部向上向外,训练宝宝颈部肌肉。3)玩耍时:可以在有颈部包块的一侧用玩具吸引他,或者发出声音、叫宝宝名字,让宝宝寻找,使宝宝将头部转向相反的方向。但愿宝宝的小儿肌性斜颈都能早发现、早治疗,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就诊时间及挂号科室(滨江院区):周一至周五全天小儿推拿普通门诊。另外请届时关注本网页的相关停诊信息。 二、挂号途径:1、现场挂号:当日挂号窗口或者手机app直接挂号;2、预约挂号:1)门诊一楼可现场预约一周以内的号子;2)就诊时及时告知我帮你电脑预约;3)手机app预约;4)12580、114电话预约;5)浙江省挂号预约平台的网站上预约。手机app下载二维码:三、就诊顺序:原则上按照挂号顺序排队就诊,若延迟就诊,则顺延。四、就诊建议:1、勿过饥过饱;2、就诊前请排空大小便;3、就诊时可随身携带宝宝用的小床单,斜颈患儿请妈妈另备滑石粉或者油剂等润滑介质;4、就诊期间可携带宝宝爱玩的一些小玩具,避免宝宝的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