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的一篇热文“可怕的蝴蝶效应,女大学生酒吧感染艾滋病”(没看过的病友可自行搜索),引起很多人的恐慌。无法否认,艾滋病在全世界呈快速蔓延的趋势,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感染人数不断增加。但如果正确的了解HIV,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总结了常见的十个问题: 1. 感染了HIV病毒就是得了艾滋病吗? HIV指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指AIDS。感染HIV代表你是携带者,但不代表一定会发展为艾滋病。所以,感染HIV的人,只要按时服药,不要让病毒增生,发展为艾滋病的机会就会下降。所以,感染HIV跟患有艾滋病是不一样的。 2. HIV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性传播(肛交风险最大);经血传播(血液污染,吸毒共用针头等);母婴传播(母亲传染给婴儿)。感染者的体液,包括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羊水和宫颈分泌物等均有HIV存在;尽管泪液和唾液中也有HIV,但因为含量少,无传染性(无相关病例报道)。粪便、鼻涕、痰、汗液、尿液、呕吐物均无传染性。完整皮肤接触含有HIV的体液等不会被传染。黏膜表面接触后感染的概率为0.09%。如果皮肤或者黏膜有伤口,接触患者血液,精液以及阴道分泌物则有可能被感染(感染几率跟伤口大小、深浅有关,为0.3%~3%)。 3. 被HIV感染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会被感染吗? 被感染的概率是0.3%。但吸毒共用针头概率可达0.67%。但均远低于乙肝(sAg+ 1-6% eAg+ 22-31%)和丙肝(1.9%)的概率。 4. 跟HIV感染者有性接触,会被感染吗? 没有保护的性交,男同性恋肛交的概率为0.5%~3%。异性性交,男性传给女性在约0.1%~0.2%;女性传给男性约0.03~0.1%。 5. 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染艾滋病吗? 正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同工作、卧具、咳嗽、公共浴室、公共浴池、蚊虫叮咬。所以正常照顾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也不会传染。这是因为艾滋病毒很脆弱,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而且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吸血节肢动物也不传播,如蚊虫叮咬。 6. HIV的窗口期有多长? 感染到查血HIV抗体阳性的时间称为“窗口期”,为2~12周,一般4~6周。因为“窗口期”因人而异,跟检测的方法也有关。可以在高危后2~4周做初检,满4周结果是阴,则可排除感染率为98%左右;满8周后复检,结果是阴,可排除感染率99.99%;只有约万分之一的人窗口期在8周到3个月,为了彻底排除感染的可能性,最好满3个月做最终复查,阴性即可完全排除。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检测窗口期分别为抗体检测方法3周至12周、抗原抗体检测方法2周至6周、核酸检测方法1-4周。 7. 如何预防HIV感染? 洁身自好!!!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在不能保证自己与对方是绝对一对一的性关系情况下,就应该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头(吸毒),少用血液制品等。 8. 一旦HIV暴露怎么办? 如果确定HIV暴露,应在72小时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HIV阻断治疗,越早越好。72小时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几率大概为5/1000左右。 9. HIV阻断药在哪里买? 可以联系当地的疾控中心或者传染病医院。HIV的阻断药物是免费提供给职业暴露人群的。如果是非职业暴露(性暴露或其他原因的暴露),需要自己花钱买。一个疗程大概3千到6千不等,不同方案费用不同。 10. HIV阻断药有什么副作用? 常见的阻断药物有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定,克力芝。副作用如下: 齐多夫定: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头痛,失眠等; 拉米夫定:副作用少,偶尔出现乳酸酸中毒伴肝脏脂肪变性; 奈韦拉平定:皮疹多见,肝损伤; 克力芝: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
很多患者拿着一张报告单忧心忡忡来找我,上面赫然写着:HPV(+)高危型。HPV这个病毒,不知道使多少人夜不能寐,夫妻反目。那么HPV阳性到底是什么意思,HPV阳性真的意味着性病或者宫颈癌吗?HPV指的是人乳头瘤病毒,它包含100多种亚型,人类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只会感染皮肤和黏膜,并不会进入血液(有些医院竟然通过血液检测HPV,呵呵)。根据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密切关系,人为的将HPV分为高危型与低危型。目前高危型HPV包括13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HPV不仅会引起宫颈癌,而且会引起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和尖锐湿疣。寻常疣:”俗称“刺瘊”、“瘊子”、“休子”。多由HPV-2 引起。当皮肤出现微小破损,你可能没有察觉,但HPV病毒会通过这些微小破损进入皮肤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引起表皮增生出现良性赘生物。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背、足侧缘、甲周等处。 数目不等,少则一两个,多则数十个。寻常疣表面呈粗糙的角化性丘疹,呈灰黄、灰褐或污灰色,界限清楚,质地稍硬(见图)。跖疣: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容易被误诊为鸡眼。跖疣多由HPV-1所致,与压迫、摩擦、外伤、多汗有关。可自觉疼痛,也可无任何症状。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粗糙,若将表面角质层去除,可见小黑点(见图)。扁平疣:好发于面部、手背,多由HPV-3所致,为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可自觉瘙痒(见图)。尖锐湿疣:发生于肛门及外生殖器部位,属于性病,男女均可被传染,多由HPV-6、11、16、18引起,图片可能会引起读者不适,故省略。宫颈癌:几乎所有(>99.9%)的宫颈癌病变中都有 HPV 高危亚型的感染,其中 16、18 型约占 70%,所以HPV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但反过来,HPV感染并不代表一定会得宫颈癌,80%的妇女一生中都可能感染HPV,幸运的是其中大多数是一过性感染,能够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因而并不产生病变,也就是说感染不等于病变。长时间的持续感染,才会有机会诱发宫颈癌的可能,从感染 HPV 病毒到发展为宫颈癌的时间大约是 8~15 年左右。男性没有宫颈(有没有小朋友不知道?),因此不存在宫颈癌的问题。但也不要有恃无恐,毕竟还是可能传染给你的妻子。70%以上的人一生中都发生过 HPV 感染,但往往没有任何症状。70% 的 HPV 感染会在 1 年内消退,90% 的会在 2 年内消退。 这个消退时间的长短主要由 HPV 的亚型决定,低危型 HPV 需要 5~6 个月,高危型则需要 8~24 个月。HPV一定是由性行为传染的吗?不一定。HPV 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的直接接触传染,性行为只是其传染途径之一。HPV阳性也不代表你的伴侣不忠,正常生活的一夫一妻也有可能感染HPV,千万不要因为HPV阳性就责怪你的配偶。HPV阳性怎么办呢?目前来说,HPV 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免疫力清除病毒。千万不要盲目相信中药或者有其他特效药,秘方可以转阴、治愈等谎言,不然你的钱包可就遭了哦!女性如果还没有错过时间,及时接种HPV疫苗(9~25岁)。如果已经错过了时间,在 30 岁前,如果有性生活,每 1~2 年都应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的筛查;每 3 年进行一次 HPV 和 TCT 的联合筛查。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进行冷冻或者激光治疗即可,外阴生殖器的尖锐湿疣则进行激光或者光动力治疗。单纯HPV阳性,但没有症状的则不需要处理。注意个人卫生、洁身自好、增强体质就是最好的治疗办法。
银屑病静态临床医生整体评估采用静态PGA确定某一给定时间点患者银屑病总体损伤情况。根据下述量表评定浸润、红斑与鳞屑的整体损伤情况。然后,将这三个量表之和除以3,便得到最终PGA评分。浸润 (I) (平均整体损伤)0 =无斑块突出之证据1 = 斑块极轻度隆起 = 0.25 mm2 = 斑块轻度隆起, = 0.5 mm3 = 斑块中度隆起, = 0.75 mm4 = 斑块明显隆起, = 1 mm5 = 斑块严重隆起, = 1.25 mm或以上红斑 (E) (平均整体损伤)0 =无红斑证据,可能存在色素过度沉着1 =微弱红斑2 =颜色为淡红色3 =颜色为中度红色4 =颜色为亮红色5 =颜色为暗红色至深红色鳞屑(S) (平均整体损伤)0 =无鳞屑证据1 = 极轻度;偶尔见细鳞屑于5%以下的损伤处2 = 轻度; 主要为细鳞屑3 = 中度; 主要为粗糙鳞屑4 = 明显;主要为非粘性厚鳞屑5 = 严重;主要为粘性极厚鳞屑I + E + S = ______ / 3 = ________(总均值)临床医生基于上述总均值的静态整体评估结果0 = 除有残留颜色外,完全清除1 = 极轻度 – 多数损伤有各自评分,I + E + S / 3=均值为 12 = 轻度 -多数损伤有各自评分, I + E + S / 3 =均值为 23 = 中度 -多数损伤有各自评分, I + E + S / 3 =均值为34 = 明显 -多数损伤有各自评分,I + E + S / 3=均值为45 = 严重-多数损伤有各自评分, I + E + S / 3=均值为5注意:应将评分四舍五入为最接近整数值。如果总值 ≤1.49, 评分=1; 如果总值 ≥ 1.50, 评分 = 2.
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的症状,称为梅毒疹。梅毒疹的出现提示已经进入二期梅毒。很多患者(一般有过高危性接触史)一旦身上出现皮疹,就寝食难安、夜不能寐,所以有必要讲讲梅毒疹的一些问题。 1. 梅毒疹出现的时间:常发生于硬下疳消退3~4周后(感染9~12周后),少数可与硬下疳同时出现。 2.梅毒疹的分布特征:通常呈泛发型、对称性分布。由于梅毒螺旋体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所以梅毒疹的分布呈现出泛发性、对称性的特征。 3.梅毒疹呈多形性,但单个患者在一定时期常以一种类型皮损为主。虽然梅毒疹的形态各异(估计有几十种表现),但具体到某个人,往往呈现出单一的形态,比如张三表现为玫瑰色的斑疹(摸起来是平的);李四则表现为铜红色的丘疹或者结节(摸起来是凸起的);王五却表现为脓疱。手掌和脚掌部位的梅毒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铜红色的斑疹或丘疹,常伴有脱屑(如图所示)。 4.梅毒疹容易误诊为其他皮肤病。由于梅毒疹的形态多样,所以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临床上经常遇到很多患者辗转多地就诊,钱花了一大把,结果越医越严重,一查梅毒血清呈阳性,最后几针青霉素就解决问题了。据本人经验以及病例报道,最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体癣、银屑病、麻风。 5.梅毒疹往往没有自觉症状。梅毒疹跟其他皮肤病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绝大多数人通常没有瘙痒或者疼痛等症状。因此,瘙痒明显的皮疹,梅毒疹的可能性不大。 6.梅毒疹可以自行消退。梅毒疹即使没有治疗,数周后往往也能自行消退。所以很多人出现了皮疹并没有在意,加上不痛不痒,过一段时间自然消退了,也就没有检查和治疗。日后的体检才发现梅毒检测阳性,这也是很多人自认为没有得过梅毒,但是血清学检查阳性的原因。 7.梅毒疹不能作为梅毒的确诊依据。梅毒的最终诊断只能是通过抽血化验进行确诊或者排除,梅毒疹只能作为一种线索,提醒医生进行梅毒检测。 因此,老司机们如果在发车后9~12周出现皮疹,并且符合上述表现者,有必要进行梅毒的血清检测。 本文系李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湿疹的发病率有多高? 全世界统计的发病率为10-20%,但据我个人对身边朋友以及同事婴幼儿的观察,几乎每个小孩都长过湿疹(科学的角度,不敢说100%),不过很多人症状很轻,呈一过性的发作,很快就消退了,因此湿疹的发病率远比统计的高。 2.湿疹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湿疹的原因仍有争论,与婴儿皮肤还没有发育完善,受到过敏原及物理刺激有关。部分人与遗传体质有关。 3.湿疹与食物的关系?(母乳妈妈是否忌口及宝宝辅食添加) 究竟是湿疹导致食物过敏,还是食物过敏导致的湿疹,目前的看法并不一致。但食物跟湿疹的相互关系可能是家长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中医认为很多“发物”(鱼虾蟹海鲜牛羊肉、刺激性食物)等可以引起湿疹加重,但西医并没有“发物”这个概念。通常建议的做法是:一种一种的试吃。如果一种食物吃了几天(超过3天),宝宝的湿疹并没有明显的加重,则没有问题;反之,出现了湿疹的明显加重,则提示该种食物过敏。 4.有必要做过敏原检测吗? 如果怀疑某种东西过敏,比如(尘螨、花粉或者鸡蛋、牛奶),可以进行检测,但不要为了检测而去检测,一定要有针对性。 5.湿疹能自己好吗? 我经常安慰宝宝的家长,婴儿湿疹就像青春期的痘痘,过了这个阶段自然也就好了。虽然极少数人人会一直长到成年,但这种情况往往是特应性皮炎(另外一种类似于湿疹的皮肤病),而且有家族过敏性疾病的情况(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6. 既然湿疹既然能自己好,为何要积极治疗? 临床上经常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的时候,症状已经非常的严重了。问及原因,家长往往都是担心孩子太小,药物有副作用,所以等着自然恢复,结果越来越严重。这种家长想法固然可以理解,但是极其错误的。首先,如果不治疗,孩子会很不舒服。湿疹时,孩子痒的难受,睡不好觉,还有可能脾气非常暴躁。儿童如果睡眠不好,时间长了就要影响生长发育了。此外,湿疹持续不好,皮肤的屏障功能会破坏的更加严重,过敏原等会更容易的进入体内,过敏等逐渐加重,随着孩子长大,过敏性鼻炎、哮喘可能就随之而来的。所以,还是要积极治疗湿疹。 7.湿疹怎么治疗? 目前治疗湿疹的药物大致分为三类:激素类药物、非激素类药物、中草药类。激素类药物很多比如地塞米松乳膏、艾洛松、尤卓尔、地奈德乳膏等;非激素类药物比如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等;中草药软膏比如紫草软膏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中草药膏虽然含有激素,但成分上并没有标明。另外一些海淘的湿疹膏,里面可能也含有激素,不过由于是洋文,很多人看不懂罢了。 8.婴幼儿能用激素软膏吗?会不会有依赖性? 事实上激素类药膏在国内外都是治疗湿疹的一线药物,包括婴儿湿疹。激素类药物能够迅速控制症状,减轻瘙痒,快速有效的治疗湿疹。婴幼儿可以使用中弱效的激素(指外用,不推荐口服或者注射)。躯干、四肢一直用到好就行,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面部和外阴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有依赖性,面部连续使用激素软膏最好不超过2周,会阴部连续使用激素软膏最好不要超过1周。 对于轻度的湿疹,我个人习惯先用保湿剂或者氧化锌软膏。中重度湿疹,先短期使用激素控制住症状,在逐渐过渡到氧化锌软膏,最后保湿剂维持治疗,避免了长期使用激素的情况。 9.激素类药物有什么副作用? 长期使用高强度的激素软膏,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局部感染加重,但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一般不会使用高强度的,所以基本没见过这些副作用。 10.湿疹的复发跟使用激素有关吗? 湿疹的复发是让很多家长头痛的一个问题,甚至很多人把复发归咎于使用了激素。但激素确实不该背这个黑锅。因为湿疹本身是一种复发性疾病,跟有没有使用激素并没有必然关系。湿疹讲究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治疗用药只是促进症状的消退,减轻不适症状。预防复发要靠家长的日常正确护理(激素成功甩掉锅)。 11.如果已经超过使用疗程,湿疹还不好怎么办? 很简单,可以间隔使用,不连续使用就行了。 12.湿疹可以洗澡吗? 可以洗,而且一定要洗,因为洗澡可以去掉皮肤上的污垢、分泌物和细菌。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温不要超过40摄氏度,因为温度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加重。水温推荐在37摄氏度以下,最好在30摄氏度左右(国外指南推荐27-30摄氏度)。在孩子不着凉的前提下,推荐水温尽量低些。 ②洗澡时间不要太长,5-10分钟就行,不要超过10分钟,推荐使用盆(浸)浴而不是淋浴。 ③洗澡的时候,不要使用肥皂,肥皂多是碱性的,对儿童皮肤的损伤较大并加重湿疹。沐浴露可以使用,但是只能用到没有湿疹的皮肤处。皮肤损伤的地方,不要使用。选择沐浴露的时候,要使用偏酸性或中性的的,沐浴露中不要含有香精,选择无泪配方(Tear-Free)的,防腐剂尽量少的。 ④夏天可以隔天洗一次,冬季每周1-2次就可以了,洗的太多皮肤更容易缺失、干燥。 ⑤洗澡的时候,不要给宝宝擦澡太用力,轻轻冲洗干净就行。 ⑥洗完澡立即给宝宝蘸干,不要用力擦干,当皮肤表层感觉润润的时就要给宝宝涂上药膏和保湿霜。 13.湿疹患者可以游泳吗? 可以。但应该避免氯在皮肤上残留刺激皮肤,游泳后立即冲澡和使用保湿剂。 14.怎么护理才能预防湿疹的复发? ①一定不能受热,包括日常穿的衣服、洗澡水的温度、睡觉时盖得被子(有一种冷叫你妈感觉你冷!)。在不受凉的情况下,宁少勿多。室内通常在22-26摄氏度之间,具体的温度根据自家情况定,目的是让孩子不出汗。 ②湿度:空气太干燥会刺激皮肤,建议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 ③保湿!保湿!保湿!当然是在湿疹症状消退之后,因为保湿剂是不能治病的。 ④避免诱发加重的因素,包括宠物、地毯、尘螨、织物(如羊毛)、抽烟、气味产品(如香水、洗衣液、空气清新剂等)、氯、游泳池和温泉、刺激性化学品以及香皂等。 ⑤衣服:建议使用纯棉、宽松、透气、无领宽口、单色、无拉链的衣服,减少孩子衣服对皮肤的刺激,减少出汗。 15.怎么使用保湿剂? 儿童保湿剂选择原则: ●选择软膏(ointment)或者乳膏/霜(cream),不要选择洗剂(lotion); ●不含香精的; ●防腐剂和添加剂少的; ●给孩子试用后没问题的; ●欧洲2012年指南:对于儿童湿疹,推荐每周使用150-200g保湿霜; ●建议每天使用次数至少是2次; ●洗澡或者洗脸后3分钟之内使用。 16.湿疹期间能接种疫苗吗? 接种疫苗后湿疹可能会暂时加重,因此,严重的湿疹可以在治疗好转后再及时补种;症状较轻的湿疹不影响接种。此外,一些重要的以免如果不及时接种,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会很严重。 本文系李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定义:按照教科书的定义:持续六周以上的荨麻疹称为慢性荨麻疹。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深受慢性荨麻疹折磨的患者,大家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慢性荨麻疹究竟能不能治好?什么时候能好? 国内某知名专家有一句著名的话:慢性荨麻疹可以自愈,但不可以治愈。因此,很多患者可能要问了:既然治不好,我为什么还要治疗呢?其实目前的医学虽然已经很发达了,但距离人们的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拿最常见的疾病来说,感冒、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最常见的疾病,目前也只能对症处理,无法根治。不能因为这些病不能根治,就不治疗了吧。 下面我们看一组数据: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进行的一个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90%的荨麻疹患者可以在5年之内痊愈,仅有10%的患者病程超过5年。以色列的一个长期随访调查发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25%左右的患者在1年之内自愈,48%的患者在2年内自愈,57%的患者在3年内自愈,高达86%的患者在5年内痊愈,只有14%的患者会超过5年病程;泰国的一个关于物理性荨麻疹自然病程的随访数据发现,只有13%的患者会在1年内自愈,而50%的患者自然病程超过5年。虽然国内外的数据稍有不同,但都提示慢性荨麻疹能够自愈。 慢性荨麻疹治疗的目的: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瘙痒难忍的患者,需要治疗控制症状。对于偶尔发几颗皮疹,不影响生活的患者,治不治疗其实问题不大。 治疗方式: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西医治疗。但对于西医已经失望或者绝望的患者,不妨考虑中医治疗,很多人反映效果不错,但找一个靠谱的中医医生很重要,因为现在伪中医太多了。 因此,慢性荨麻疹患者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坚持就是胜利。 本文系李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荨麻疹作为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人群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这辈子至少得过一次。荨麻疹被很多人称为“风丹、风疙瘩”。也难怪,那一块块凸起的疙瘩,来无影去无踪的,真像风一样任性。 虽然皮肤科医生害怕患者问荨麻疹的病因,但并不代表我们逃避这个问题,有些人是可以找到确切的病因的,归纳起来如下: 1.食物 主要包括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植物性食品(如蕈类、草莓、可可、蕃茄和大蒜等)以及某些食物调味品和添加剂。 2. 药物 常见的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和磺胺等,有些药物可为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罂粟碱和多粘菌素B等)。 3.感染 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细菌感染(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等)、真菌感染(包括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疟原虫、血吸虫、蛲虫、丝虫和溶组织阿米巴等。 4.物理因素 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 5.动物及植物因素 如动物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素、荨麻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 7.内脏和全身性疾病 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疾病均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荨麻疹就是生活中的过客,像一阵风一样很快痊愈了,所以是否能找到确切的病因意义不大。但对于反复发作的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可以按照上述的病因逐条查找。避免过敏原可以减少荨麻疹的复发。 本文系李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