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屑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如何?主要患病人群是哪些?诱因是什么?答:银屑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是0.47%,低于欧洲和北美,据此推算中国大约有650万的银屑病患者。同时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我国的银屑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没有精确统计,但是一般认为银屑病在北方的发病率要高于南方,这可能和冬季(或日照)时间长短有关系。主要患病人群分布在两个年龄段:20-30岁的青年人和50-60岁的中老年人。尽管如此,银屑病从婴幼儿到80岁老年人均可发生。银屑病的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季节因素,冬季是银屑病最容易复发和加重的季节;此外,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或者昼伏夜出的工作者可能会更容易出现银屑病的病情反复;自身因素包括感染(特别是扁桃体炎)、过度劳累、饮酒、抽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油腻饮食、肥胖,以及服用可能诱发和加重的药物,比如倍他受体阻滞剂等。2、银屑病是遗传病吗?有人说银屑病传男不传女,而且是隔亲遗传,这个说法对吗?答:银屑病是一种具有较强遗传性的疾病,因此银屑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家族聚集情况。不过目前倾向于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而不是我们在高中生物课本学到的单基因孟德尔遗传病,当患者带有易感基因的时候,必须还有环境或者自身其他诱发因素的存在,银屑病才能表现出来。因此,银屑病在家族中有时可以呈现隔代遗传的现象,但这并不代表所有银屑病都是隔亲遗传,更多银屑病在家族中的聚集并不符合严格的隔代遗传的模式。此外,银屑病在男女性发病率基本相当,因此不存在传男不传女或者传女不传男的情况,男女被遗传的概率是相当的。只是男性有烟酒嗜好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可能会略多一些,因此男性若遗传了这个疾病,往往更早发病或者疾病表现更为严重。3、银屑病患者可以备孕吗?如果怀孕,对孕妇和胎儿会有什么影响?需要注意什么?答:银屑病患者是可以备孕的。实际上,银屑病对于男性患者要孩子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于女性而言,只要不是重度银屑病,通常也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在备孕之前,除了尽量避免在银屑病快速加重和皮疹泛发的期间备孕以外,最主要是要仔细评估既往的用药史。如果近2年内口服阿维A、近半年内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建议最好是先不要备孕,等停药时间足够时间后再考虑备孕更安全。尽管怀孕会影响孕妇银屑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比如不能用有细胞毒的药物(甲氨蝶呤、阿维A、维甲酸类外用药以及有细胞毒作用的中药青黛、雷公藤等),但是只要避免这些禁忌的治疗,通常对于胎儿不会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对于孕妇而言,大概60%孕妇的银屑病会在孕期得到自然缓解,但是同时分娩后半年内银屑病会出现加重。银屑病不影响孕妇正常哺乳,不过不建议产后过度卧床,不建议过度油腻饮食,同时要避免产后抑郁情况,这些都会在产后加重银屑病。4、银屑病会传染吗?能不能和银屑病患者共浴?答:尽管银屑病患者皮损的红斑和鳞屑看起来十分显眼,但是银屑病是不具有传染性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必须具备有病原体感染的前提,而银屑病是非病原体感染性疾病,是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因此银屑病是不具备有传染性疾病的特点、不具备传染性的。我们日常和银屑病患者共同生活,一起工作,和他们握手、拥抱,甚至夫妻之间同寝都是不会传染银屑病的。我们皮肤科医生每天接诊大量银屑病患者,经常会用手去为患者进行触诊体检,也从没有皮肤科医生被患者传染银屑病的案例发生。和银屑病患者共浴是可以的,不管是淋浴还是泡浴,都是没有问题的,不会传染这个疾病,不用担心。5、有人说银屑病是不治之症,真的不能根治吗?答:银屑病目前确实是无法做到根治,但是这并不等于银屑病是不治之症。实际上恰恰相反,银屑病是皮肤病里面少有的具有大量有效治疗方案的疾病。因此,银屑病是一种可以治疗,而且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尽管不能根治。实际上,医学上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无法根治的,包括我们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是需要长期用药或者采用其他治疗方案,坚持长期或者终身治疗,才能控制疾病。但同时只要坚持治疗,这些疾病,包括银屑病在内,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缓解的。不能根治并不代表是不治之症,不能根治也不代表就应该放任不治疗,因为不治疗有可能会导致银屑病进展加重,发展为红皮病、脓疱型或者是关节型等严重类型的银屑病,同时不治疗也有可能会明显增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尽管不能根治,银屑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而且应该积极应对和治疗。6、常晒太阳可以缓解银屑病,这个说法对吗?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病症? 答:常晒太阳确实有利于银屑病皮损的缓解,减少银屑病皮损的复发。这也是为何生活在纬度越高地区的人,银屑病发生的概率通常会越大,同时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和复发概率也会越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我国东北地区和北方地区有大量银屑病患者到了冬天会到海南或者三亚去进行日光浴,这时病情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当然,日晒也会有一些不良的作用,比如加速皮肤光老化,增加皮肤肿瘤发生风险等。当然,对于那些生活在北方地区,冬天没有条件到三亚进行日光浴的患者,选择到附近医院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办法。为了缓解银屑病,生活习惯要做到:1)饮食方面,尽量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和过多的油脂,建议以清淡饮食为最佳。减少咖啡斑、浓茶的摄入,避免饮酒,抽烟,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2)睡眠方面,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大精神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过度紧张;3) 尽量避免感冒或者感染,如果有感冒,不能撑着,尽量多休息,必要时候积极服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避免感染加重。感染是可以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7、银屑病患者可以勤洗澡吗?平时应该怎样护理皮肤?答:银屑病患者是可以勤洗澡的。不过洗澡方式应该有讲究。其中最佳的方式应该是温水泡澡,在泡澡过程中用软毛巾轻轻擦拭去除表面的鳞屑,泡澡之后擦干身体全身即涂抹大量润肤霜,保持皮肤滋润。洗澡不建议用过热的热水,避免用粗糙的搓澡巾使劲搓皮损部位鳞屑,这样很容易造成皮损和正常皮肤损伤,导致银屑病常见的同形反应(也就是损伤的部位出现银屑病皮损或者银屑病加重)。平时对于皮肤的护理主要以保湿为主,保湿可以明显减少银屑病带来的瘙痒反应,并且减少皮屑的产生。对于保湿,选择医用的润肤霜应该是最好的,根据自己的肤质、环境和季节选择合适油润程度的润肤霜,坚持长期涂抹,同时要在医生指导下与外用药合理进行使用,避免因为润肤霜的使用减弱外用药的治疗效果。8、银屑病患者需要忌口吗?在饮食方面有什么注意事项?答:银屑病患者是需要忌口的,但是并非如传统医学或者普通老百姓所认知的那样,忌讳一切“发物”食品,比如牛羊肉、海鲜。实际上,这些食品都是可以适当的食用的,而且因为银屑病患者皮肤的炎症和脱屑和明显,因此蛋白消耗比一般人要更多,所以如果完全把肉类食品都忌掉的话,很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不少银屑病患者因为过度忌口,来看病的时候出现了腿肿等严重低蛋白血症的表现,这是非常不科学的。银屑病患者讲究的忌口,主要是要忌讳过度油腻饮食,过高比例的高蛋白食物(比如只吃肉类的,蔬菜、水果和谷物吃得很少),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会刺激皮损导致瘙痒加重)。此外,还要避免饮酒,避免抽烟,避免咖啡和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只要营养均衡得当,银屑病患者并不需要忌讳特定的某一种食物。9、银屑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或治疗?答:银屑病主要的并发症包括:关节损害,即银屑病关节炎导致的关节损害,关节面破坏,关节散失活动功能,导致手指变形、残疾;蛋白丢失导致的营养不良,中度或者重度银屑病患者每日脱落大量鳞屑,丢失大量蛋白,如果饮食不能很好补充(比如过度忌口),就会导致低蛋白血症,这时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比如腿肿,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反复感染等;红皮病或者脓疱型银屑病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反复发热,红皮脱水,电解质丢失,如果补充不及时,有可能会有危险,甚至有死亡风险。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主动寻求正规治疗,不要相信偏方和广告,是避免出现银屑病严重并发症的最好办法。如果出现了,应该尽早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不要延误,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银屑病其实在皮肤科非常常见,有些患者不幸罹患银屑病之后会表现得非常沮丧和焦虑,很担心疾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银屑病到底有哪些危害......
直播时间:2025年02月20日20:03主讲人:齐淑贞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问题及答案:问题:特应性皮炎(湿疹)痒的厉害,涂药膏(含少量激素)皮肤都红肿,现在只能涂润肤霜,吃抗阻胺类药,怎么办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的脚总是很干十几年了,化验了是阳性,用了各种治菌的药,也用了治角化性的也不管用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您好主任。女孩子掉头发是什么引起的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直播时间:2025年02月20日10:28主讲人:高芸璐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问题及答案:问题:您好医生,我是男生22岁,鼻子上有黄褐色的斑块,请问这是什么啊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能视频门诊买药膏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用了生物制剂2年后,其他部位都还好,小腿和头皮还是部分皮损不消退,建议换用生物制剂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阴囊潮湿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高主任,银屑病日常,运动或者生活习惯应该注意哪些?心里压力是否会加重病情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高主任,银屑病会遗传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头皮银屑病发病2年了,断断续续复发需要注意什么,治疗建议使用生物制剂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高主任好,请问银屑病需要忌口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女性外阴白斑用什么药好?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直播时间:2025年02月17日18:56主讲人:孙忠辉主任医师上海市奉贤区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问题及答案:问题:对,不发紫,红红的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是全身都有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屁股上一大片黑皮肤,天生就有。这是胎记吧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紫癜还有其他症状吗?需要空腹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你好,孙大夫,孩子6岁左耳前侧皮下软组织层内有低回声区,考虑积液或者积脓,这种怎么治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需要把指甲空的部分剪掉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您好,37岁女突然全身起小红疹子,之前几天有低热发烧,不痛不痒,米粒大小分布,和皮肤齐平,怎么回事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年纪人因缺牙咬唇得了唇炎,怎么治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就是怕得灰指甲现在是甲肉分离空了大拇指三分之一,但是不疼不痒也没有变灰变黄,可以自然变好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不痛再皮肤里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你好大夫,儿童6岁脚趾头长了一个斑点有点黑需要切除吗?有癌变的可能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您好,我下巴上长了一个红色的包,在皮下,三个月了也没消失,想问下是什么情况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孙主任你好,银屑病,生物制剂效果很好,开春,天气暖和以后,是否可以进一步减量?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指甲受外伤空甲需要用药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药疹怎么能确定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银屑病可以吃断根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8岁男童银屑病甲建议怎么治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解脲治愈了,就是没有了。怎么又说人人都有,抵抗力下降就又有了。怎么辩证统一的理解这个矛盾?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为什么荨麻疹医院的教授都治不好,只能缓解症状,不吃药?就犯病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想咨询一下白癜风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荨麻疹该怎样治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被忽视的“第二大脑”:肠道如何掌控身心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常被忽视却极其重要的“第二大脑”——肠道。你可能觉得大脑才是思考和情绪的主宰,可肠道的作用远超想象。 肠道之所以被称为“第二大脑”,是因为它有一套独立而复杂的神经系统,包含超过1亿个神经元,这个数量和猫咪大脑的神经元数量相当。这些神经元不仅能帮助肠道蠕动、消化食物,还能通过“肠-脑轴”与我们真正的大脑紧密沟通。简单来说,肠道和大脑就像两个不停打电话的朋友,时刻交流着彼此的“状态”。 肠道内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也就是肠道菌群。这些小家伙们和我们的饮食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当我们吃高糖、高脂肪、高油的食物时,肠道里那些“坏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像产气荚膜梭菌这类有害菌就喜欢在这种环境里“撒欢”。而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就能给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好细菌”提供充足的“食物”,让它们茁壮成长。肠道菌群还会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渴望。“坏细菌”多了,就可能让我们想吃更多垃圾食品,形成恶性循环。 肠道菌群对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有着深刻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与情绪问题息息相关。比如抑郁症患者,他们肠道中的有益菌数量往往较少,而有害菌增多。肠道菌群能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血清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90%是在肠道中合成的,它能调节情绪、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肠道菌群出问题,血清素水平波动,情绪也就跟着不稳定,容易变得焦虑、抑郁。 在儿童发育问题上,肠道菌群也扮演着关键角色。自闭症、多动症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儿童不同。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进而加重自闭症、多动症的症状。对于躁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同样可能干扰神经信号传递,让情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控制。咬指甲、怪异思维、固化思维等看似奇怪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也可能和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炎症和神经递质紊乱,或许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使这些行为和思维问题出现。而在一些严重的脑疾病方面,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肠道菌群也被发现与疾病的发展存在关联。 想要维护肠道菌群健康,预防这些身心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和高糖高脂食物。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像西兰花、苹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适度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有酸奶、泡菜等,益生元则存在于洋葱、大蒜等食物中。另外,规律作息、减少压力也很重要。熬夜、长期精神紧张会扰乱肠道菌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能让肠道菌群处于稳定的状态。 肠道这个“第二大脑”,默默掌控着我们身心的诸多方面。重视肠道菌群健康,就是在为我们的身心健康筑牢防线。
肠道:隐藏的内分泌“指挥官”——揭秘它对全身健康的隐秘调控一、被忽视的“内分泌巨头”:肠道如何指挥全身? 1.庞大的内分泌细胞网络 肠道黏膜展开面积达300平方米(超过一个网球场),其中散布着超过20种内分泌细胞,数量远超甲状腺、肾上腺等传统内分泌器官。这些细胞像“微型工厂”,每天分泌血清素(70%在此合成)、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等激素,直接调控食欲、代谢、情绪甚至皮肤状态。2.肠黏膜的“智能筛选器”功能 肠道绒毛表面覆盖着致密黏液层(含抗菌肽和免疫球蛋白),下方排列着紧密连接的上皮细胞。这种结构既能吸收营养,又通过“肠-内分泌轴”传递信号:例如,当脂肪进入肠道时,L细胞分泌GLP-1,促使大脑产生饱腹感;而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可刺激5-羟色胺合成,影响皮肤屏障修复。3.激素的“远程操控”能力 肠道激素通过血液和神经(如迷走神经)影响全身: -血清素:不仅调节情绪,还能激活皮肤角质细胞,促进伤口愈合; -YY肽: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堆积引发的炎症因子释放(与痤疮相关); -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失衡时可能诱发酒渣鼻。二、肠道内分泌失调的“蝴蝶效应”:从痤疮到慢性病 1.皮肤病背后的激素“失衡密码” -痤疮:高糖饮食→肠道GLP-1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雄激素升高→皮脂分泌过剩; -湿疹/皮炎:肠漏导致脂多糖(LPS)入血→激活皮肤TLR4受体→释放IL-6、TNF-α等促炎因子; -皮肤老化:肠道菌群紊乱→血清素合成不足→胶原蛋白再生减缓,紫外线修复能力下降。 研究提示:约40%慢性皮肤病患者存在肠道激素分泌异常。2.全身健康的“多米诺塌方” -代谢疾病:GLP-1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情绪障碍:肠道血清素减少→抑郁、焦虑→压力激素皮质醇升高→加剧肠漏; -自身免疫病:SCFAs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减少→免疫攻击自身组织(如银屑病关节炎)。三、谁在破坏肠道的内分泌“生产线”? 1.饮食刺客 -精制碳水:糖分过量→抑制GLP-1分泌→血糖波动加剧; -反式脂肪:破坏黏液层→内分泌细胞暴露于毒素; -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如聚山梨酯-80)可削弱紧密连接,干扰激素信号传递。 2.昼夜颠倒的作息 夜间光照抑制褪黑素分泌→扰乱肠道内分泌细胞昼夜节律→血清素合成减少(褪黑素与血清素共用合成原料)。 3.菌群“叛变” 抗生素滥用→产丁酸菌减少→SCFAs不足→GLP-1分泌下降; 有害菌过度增殖→分解胆汁酸生成次级胆汁酸→损伤肠黏膜内分泌细胞。四、重建肠道内分泌平衡的“四重奏” 1.饮食:给激素“加油”的智慧 -膳食纤维:每日30克(如燕麦、菊芋)→喂养产SCFAs菌→刺激GLP-1分泌; -色氨酸食物:香蕉、火鸡肉→提供血清素合成原料; -Omega-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抑制LPS引发的炎症,保护内分泌细胞。 2.睡眠:修复激素“生产线” -22:00-2:00深度睡眠:促进褪黑素分泌→间接提升血清素水平; -睡前2小时禁食:避免食物刺激胃泌素分泌,维持昼夜节律。 3.中医:调和“脾胃”以固本 -健脾益气:党参、黄芪煎服→增强肠黏膜营养吸收,改善激素合成; -疏肝理气:柴胡、玫瑰花茶→缓解压力对肠道内分泌的抑制; -通腑泄浊:大黄、决明子(短期使用)→清除毒素,恢复黏液屏障。 4.西医:精准调控的“工具包” -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等药物→模拟肠道激素,改善代谢和皮肤炎症; -益生菌干预:补充青春双歧杆菌→增加SCFAs,促进血清素合成; -粪菌移植(FMT):严重菌群失调者→重建产激素刺激物的微生物环境。 ---####五、总结:从“肠”计议,解锁健康密钥 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指挥部”。它的激素网络如同隐形的手,悄然调控着皮肤状态、代谢平衡和情绪健康。通过科学饮食维护菌群、规律作息修复黏膜、中西医结合调节功能,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这具“隐秘的指挥中心”转化为健康之源。下次面对顽固的皮肤问题,不妨多问一句:我的肠道激素,是否在发出求救信号?
肠道:人体最大的免疫堡垒——揭秘它的重要功能与健康之道一、为什么肠道被称为“最大的免疫器官”?1.庞大的免疫细胞数量 肠道黏膜面积可达3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小),其中分布着人体约70%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形成密集的免疫防线。例如,肠道上皮细胞能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直接中和病原体,保护黏膜屏障。2.微生物与免疫的共生关系 肠道内寄生着约100万亿微生物,它们与免疫系统形成动态平衡。有益菌如乳酸杆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并通过代谢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强化肠道屏障,减少“肠漏”(即肠道通透性增加),防止毒素进入血液。一旦菌群失衡(如艰难梭菌增多),可能引发全身炎症,甚至皮肤病。3.双重防御系统 肠道免疫分为固有免疫(快速反应)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识别)。固有免疫通过物理屏障和吞噬细胞清除病原体;适应性免疫则通过T/B细胞“记住”病原体特征,长期维持免疫力。二、肠道免疫失衡的“多米诺效应”:从皮肤病到全身疾病1.皮肤病与肠道的隐秘关联 -痤疮:肠漏导致毒素入血,触发炎症反应,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 -湿疹与银屑病:菌群失调削弱免疫调节,促炎因子(如IL-17)增加,加重皮肤炎症。 -酒渣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肠漏加剧面部红斑。 研究显示,50%以上的慢性皮肤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2.其他全身影响 肠道免疫失调还与过敏、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代谢综合征甚至抑郁症相关。例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递质平衡。三、哪些因素会破坏肠道免疫?1.饮食不当:高糖、高脂饮食促进有害菌增殖;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可能损伤肠黏膜。 2.滥用抗生素:不分敌友地杀灭细菌,导致菌群多样性下降。 3.慢性压力与睡眠不足:压力激素(皮质醇)抑制免疫细胞活性;睡眠不足减少肠道修复时间。 4.环境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可直接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四、改善肠道免疫的“四维方案”1.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如菠菜、西兰花)为益生菌提供“燃料”。 -补充发酵食品:酸奶、泡菜、纳豆富含益生菌,帮助恢复菌群平衡。 -避免促炎食物:减少精制糖、反式脂肪,限制酒精和辛辣食物。2.生活方式干预 -规律睡眠:每天7-8小时睡眠促进肠道细胞再生,增强免疫球蛋白分泌。 -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可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 -压力管理:冥想、深呼吸或瑜伽可降低皮质醇水平,缓解肠漏。3.中医调理 -健脾祛湿: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常用茯苓、白术、山药等中药增强消化功能,修复黏膜。 -清热解毒:金银花、黄芩可抑制肠道有害菌过度生长,减轻炎症反应。4.西医措施 -益生菌补充:针对性补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可改善肠屏障功能,缓解湿疹和痤疮。 -免疫调节剂:严重自身免疫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孢素等药物调控免疫应答。 -肠漏修复:补充谷氨酰胺(一种氨基酸)可促进肠黏膜修复,减少毒素入血。五、总结:从肠道出发,守护全身健康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免疫系统的“指挥中心”。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皮肤、代谢甚至心理健康。通过科学饮食、规律作息、合理用药等多维度干预,可有效维护肠道免疫平衡。若长期受皮肤病困扰,不妨从肠道入手,或许能发现“治本”的新路径。
湿疹科普词赋·后赤壁赋(西医篇) 巍巍生科,免疫纵横;屏障崩解,红斑狰狞。 探其源: 基因突变,丝聚蛋白合成受阻,砖墙颓倾; Th2细胞亢进,IL-4咆哮,IgE漫天如鹰; 菌群迁徙,母体肠道微生态,定植即成胎盟; 神经肽P物质乱舞,瘙痒-搔抓恶性循环永无宁。 析其理: 表皮屏障若长城溃,金黄色葡萄菌破关; 树突细胞举烽火,淋巴细胞挥干戈; 组胺激肽掀血海,角蛋白碎若飘萍。 疗之术: 激素软膏,氢化可的松镇免疫烽烟;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守局部太平; 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直取IL-4命门; 窄谱紫外线,311nm重整皮肤山河; 粪菌移植,引益生菌定鼎肠道,以安天下苍生。 防之策: 查过敏原,忌牛奶鸡蛋,避尘螨镍铬; 用无泡洁肤,涂神经酰胺,筑脂质长城; 婴儿早触微生物,宠物毛发养免疫精兵; 孕母调肠菌,益生元哺喂,防患于未萌。 ---赋尾缀语 中西医道,各展峥嵘: 中医溯六淫,调脏腑阴阳,药浴针刺止顽痒; 西医剖基因,控免疫风暴,菌群移植修长城。 双法合璧,湿去疹平; 护得肤若凝脂日,笑看春风拂玉屏! (全文综合引用文献:1.《外科正宗》湿疹论治;2.NatureImmunology特刊皮肤屏障研究;3.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湿疹指南;4.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规范) --- 注解: 1.中医意象:"玄府"喻汗孔,"太和之气"借《周易》天地调和概念,"濯缨"化用《沧浪歌》清洁之意 2.西医隐喻:"砖墙"指皮肤屏障结构,"单抗命门"借武侠术语喻精准治疗,"定鼎肠道"用青铜器文明象征菌群重建 3.时空对照:将母体菌群迁移比作"胎盟",生物制剂拟作"度普利尤单抗挥戈",糅合古今战争意象 4.防治创新:提出"孕母调肠菌"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