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治疗的必要性:腋臭(俗称狐臭)一直是困扰许多人的敏感问题,尤其是到了夏天,浓烈的特殊臭味严重影响了交友,婚嫁和求职等日常生活。腋臭的非手术治疗:我推荐外用药物,凡是能抑菌、收敛、止汗、防腐、防臭等作用的药物均可应用。勤洗澡、勤换衣,局部搽冰片、西施兰夏露、狐臭香粉、香水精等均应用较广。优点是简单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对症状轻者掩盖效果明显,缺点是等同化妆,需要反复使用,另外部分患者有局部过敏反应。腋臭的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彻底治疗腋臭的方法。古老的接近绝种的手术方式是腋部皮肤切除术,而如今主流的方式是各种名称的腋臭微创手术,其本质就是保留了腋部皮肤。现代腋臭微创手术:局部肿胀麻醉(源于抽脂技术),皮纹切口(整形理念),钝性剥离, 去除大汗腺及伴随组织,皮肤缝合后打包加压包扎(植皮理论)。其优点是:切口瘢痕不明显,疗效显著。缺点是:肩部制动比较难受,一定概率的皮肤坏死可能。治疗效果:目前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达到彻底干净无味(无100%)。手术有效率在90~95%以上,通过手术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做到一次满意。手术治疗过程:术前抽血化验,清洗腋部,剃除腋毛,正常饮食不能空腹,穿宽松上衣。手术时间约2小时,术后应用抗生素5天,每3-5天换药,10-14d拆线。术前注意事项:避免经期手术,一般情况需18周岁以上,有其他疾病需提前说明,留待医生评估。术后注意事项:限制肩部活动,避免上肢用力,戒烟酒辛辣食物,禁止淋浴、出汗等。轻中度腋臭的新希望:肉毒素注射治疗。原理等同于瘦脸和除皱,其治疗过程也一样。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人在一生中都经历过眩晕,真正的眩晕是由于内耳迷路、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或中枢神经核相互联系的径路中,发生病变或其它因素刺激而产生的机能紊乱现象。多因耳病、眼病、脑病引起,也可由于心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药物中毒等诸多原因引起,据统计眩晕患者约占内科患者的5%;耳鼻喉科患者的15%;老年门诊的81%—91%;可见眩晕症多见于成年人,尤以老年人最多,但儿童眩晕也并不少见。眩晕疾病与前庭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有关前庭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请见本项目的专题内容),前庭系统在司理人体平衡功能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的,但前庭系统功能甚为复杂,如前庭代偿作用、前庭习服现象、疲劳现象等等尚未得到准确解释。本节主要介绍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一、眩晕的诊断(一)病史 眩晕是自我感觉的异常,往往感到外景和自身发生运动,重则感到翻滚、旋转或升降,轻则仅为晃动或不稳定感,要客观地掌握眩晕的症状,必须详细地询问病史,询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眩晕的性质:眩晕是否是发病的主要症状。询问中要鉴别出真性眩晕(Vertigo),如“房子转”、“墙要倒”、“我要跌倒”等,从中排除头晕眼花、眼发黑、头沉闷、晕厥等一般头晕的感觉。末梢性眩晕眩晕感重,呈发作性、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耳鸣、耳聋。眩晕程度大体可分三级:头晕尚能活动及自持为一级;闭目静卧,头动则引起自身及环境的运动感为二级;亦有剧烈的运动感,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为三级。(2)眩晕的时间变化:眩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前庭末梢的病变多为发作性眩晕,发病突然,持续数秒钟到十几分钟不等,为一过性眩晕,常有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如梅尼埃病。中枢性疾患往往起病缓慢且持续时间较长,平衡障碍多不能代偿,症状不易完全缓解。(3)眩晕的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多见于精神和体力过劳。儿童眩晕多见于早熟的、神经质的及智能发育出色自尊心很强的儿童。发作前有无感染、发热史、外伤史、用药史、精神紧张、压抑或过于激动等,均应详细询问。老年人多因心血管病引发,患高血压、动脉硬化时易发生脑干、小脑梗塞或供血不足,眩晕可成为脑中风非常重要的“报警信号”。(4)眩晕发作是否伴有平衡功能障碍:一般仅有眩晕症状时,多为耳源性眩晕,为前庭末梢病变。只有平衡障碍而没有眩晕感时多为前庭中枢病变。两者同时存在多为前庭末梢和前庭中枢均有病变。(5)眩晕是否伴有听力障碍:内耳司听觉和平衡功能,两者关系密切,经常同时或先后出现症状,必须详细询问与记录。耳源性眩晕居眩晕发病率中首位,多伴有耳聋、耳鸣的症状。早期耳鸣、耳聋可伴随眩晕发作而波动,日久耳鸣、耳聋会造成永久地损害。幼儿往往不会诉说,应给予注意向家长仔细询问。。(6)有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眩晕发作时神智是否清楚,有无眼、口角和四肢的抽搐等小动作,这是与癫痫鉴别的重要依据。(7)有无眩晕病的家族史,晕动病、梅尼埃病等有明显家族史。(二)检查:由于维持身体平衡的前庭迷路系、视觉系及四肢躯干的本体感觉系,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密切,故平衡功能检查极为重要,借此可了解前庭功能的状况,并协助病变定位,一般选择可行的项目进行。(有关前庭系统检查详见本项目的专题内容)1、一般的平衡功能检查:借助于上、下肢深浅本体感觉系统的反应,利用直立反射,偏斜现象观察。一般人和3岁能独立行走的儿童均可采用。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静态平衡试验和动态平衡试验。(1)闭目直立试验(Romberg Test):即昂白试验(2)Mann试验(3)单脚直立检查以上三种为静态平衡试验,正常人无倾倒现象,前庭病变时,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4)步行试验。(5)姿势描记法(重心移动描记)。2、协调试验:测试小脑功能,如指鼻试验、指-鼻-指试验、对指运动、轮替运动等了解是否有小脑病变引起平衡障碍。3、眼动检查:检查时用手指或玩具在距眼球50cm外,齐眉水平,引动眼球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各30o,观察眼球注视及运动情况并予以记录。检查项目有:(1)自发性眼震;(2)位置性眼震;(3)半规管功能试验有:①旋转试验(Rotatory Test):患儿坐在转椅上,身体固定好后进行旋转,主要是刺激外半规管,是用来鉴定双侧前庭功能是否对称或有无下降的检查法。②冷热试验(Caloric Test):用温度刺激前庭诱发眼震,观察每一侧的前庭功能。一般3岁以上儿童可以接受。(4)眼震电图:3岁以上小儿如能合作即可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与成人相同。主要记录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凝视性眼震、温度性眼震、视动性眼震及眼跟踪试验等。眼震电图能在睁眼或闭眼的情况下描记眼动,获得永久性图象记录,可以对眼震情况做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上述几种平衡功能的检查结果,均要结合病史、听力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4、耳部检查:耳部应常规进行检查,注意鼓膜的形态有无异常。外耳道耵聍栓塞与异物堵塞均可刺激外耳道内迷走神经分支而引起头晕。化脓性中耳炎可继发迷路炎、胆脂瘤或迷路瘘管形成,会刺激半规管的前庭感受器而致眩晕。必要时应做瘘管试验检查。近年来文献屡有报告小儿渗出性中耳炎时,因中耳腔积液刺激而诱发眩晕。5、听力检查:前庭与耳蜗解剖关系极为密切,眩晕时往往伴有耳蜗的症状,如有条件对眩晕患者均应做听力学检查。任何年龄均可以做声导抗测听、听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客观测听检查项目,这些检测方法安全可靠、无痛苦,依据所获得的数据可客观分析由中耳、内耳耳蜗毛细胞、听神经到脑干各级听神经核的听觉通路上有无病理改变,给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3岁以上合作的小儿可做纯音测听,学龄的儿童及成人可进一步做阈上听力检查或耳蜗电图。通过上述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耳蜗还是蜗后的病变。6、详尽的全身检查:凡有眩晕主诉之患者,均应尽可能做全面体检。心、肺、血管系的疾患如低血压、高血压、动脉硬化、颈椎病、昏厥、贫血,低血糖、肠蛔虫症、胃肠系统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及内分泌系疾病等均能诱发眩晕。眼科应详细检查视力及眼底,屈光不正与先天性眼震均可导致眩晕。神经系统应做重点检查,如角膜反射、面肌运动、面部感觉、行走步态及共济失调体征等。小脑病变时可呈鸭步,指鼻或跟胫试验时可有颤抖。眩晕经治疗不见好转时应考虑到脑干或颅后窝的病损,特别是第四脑室的肿瘤,需进一步做必要的检查。7、其它:对合并中耳炎的患者,应拍摄乳突X线片,颞骨CT水平位及冠状位扫描。怀疑颅内占位病变时,可拍摄颅底、颅侧位及内听道X线片,必要时做颞骨和脑的CT扫描及MRI检查。根据病情应做相应的生化及血、大便、脑脊液等常规检查。二、眩晕的鉴别诊断确定眩晕存在后,应进一步考虑病变的定位诊断。眩晕症以末梢性眩晕多见。末梢性眩晕为前庭末梢障碍引起,多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冷汗及面部苍白等。发作时间短,多为一过性,易反复发作。常伴有耳聋、耳鸣的听力障碍。不伴意识障碍。自发眼震为水平性或混合性,无垂直性,振幅可以改变,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自发倾倒及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温度诱发眼震多有半规管麻痹,可有和自发眼震方向一致的优势偏向。中枢性眩晕为前庭中枢障碍引起,眩晕一般比较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多不伴有听力障碍。多数眩晕程度和平衡障碍不一致。眼震可以是单一型的垂直眼震,眼震多可以长期存在而强度不变,一般眼震方向和病灶方向不一致。自发倾倒和静态直立试验倾倒方向不一致。温度诱发眼震多无半规管麻痹,优势偏向与患侧不完全一致。此外,发作时可伴有意识障碍,部分可见到伴有其它颅神经的损害,如复视、面神经麻痹、咽下障碍等等。常见的眩晕有下列几种:(一)梅尼埃病 过去称为美尼尔病,为最典型的内耳病引发的眩晕,其病理改变是内淋巴积水,发病以中年人多见,10岁以下小儿少见,老年以后发作逐渐减少。该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有耳聋、耳鸣、耳闷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复听、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耳聋多为单侧,早期有听力波动,可恢复正常,约15-20%患者耳聋可波及对侧耳;耳鸣多在眩晕发作前加重,早期伴随眩晕缓解 耳鸣可消失,反复眩晕发作后耳鸣会经久不息。前庭功能检查温度试验一般为患侧半规管功能低下或消失。听力测试为感音神经性聋,早期典型者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如做耳蜗电图,典型者应记录到一个基底增宽的负相和电位,发作期患者-SP/AP≥40%。(二)前庭神经元炎 此病为末梢神经炎的一种。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两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晕症状可突然发生,持续数日或数月,活动时症状加重。植物神经系的症状一般比梅尼埃病稍轻。无听力改变,即无耳鸣及耳聋的主诉。多数患者两三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仅少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现象。检查时可见有向健侧的自发眼震,患侧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规管麻痹。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三)突发性聋伴眩晕 30~50岁多见,可能因内耳病毒感染或血管病变或窗膜破裂引起。患者突发一侧耳鸣、耳聋,其中部分病例伴眩晕呕吐,病情似梅尼埃病,但眩晕持续时间较长,以后无反复发作。听力检查呈重度感觉神经性聋(多大于60dB),伴眩晕者前庭功能可有损害。.(四)迷路炎 患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感染扩散可波及内耳迷路,发生浆液性或化脓性迷路炎,此时患者除耳漏外,会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可出现向患侧的自发眼震,迷路有瘘孔时,外耳道加压可引起眩晕,眼震更加明显,即瘘管试验阳性。当病情进展为化脓性迷路炎时不仅眩晕严重,持续存在,听力可下降为全聋,自发眼震转向健侧,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反应消失。上述情况发生时,应拍耳乳突X线片,最好做颞骨CT扫描,明确是否存在乳突炎、胆脂瘤、迷路瘘管。病毒性迷路炎多因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继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现眩晕、步态不稳,明显的恶心呕吐,多伴有重度耳聋。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功能低下或消失。眩晕症状由于患者健侧前庭功能正常,经1~3个月左右眩晕症状可逐渐完全消失。(五)迷路震荡 多由于头外伤引起,常与脑震荡同时存在,因爆炸后产生强大的空气气浪冲击,同样可引起内耳迷路震荡。创伤后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受伤耳听力明显下降。耳科检查时部分可见伴有鼓膜外伤,鼓膜出现破裂或出血。听力检查中可见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单侧或双侧的听阈改变,重者可全聋,有的声导抗测听可提示有听骨链损伤,患侧前庭功能低下。在诊断脑震荡患者时,特别是伴有听力障碍和眩晕主诉者,应注意到同时可有迷路震荡存在。(六)前庭系药物中毒 多在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或用奎宁、水杨酸类药物,或用苯妥英那过量后,可引起内耳中毒。一般在用药后数日或数周出现前庭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晕、步态蹒跚,原来会走路的孩子会出现站立不稳、走路困难,成年人会感到脚下没根及步行困难、夜间尤为明显,坐位或卧床时眩晕不明显,活动时眩晕加重,部分人伴有耳鸣、耳聋,耳蜗中毒的症状可与前庭中毒同时或稍后出现。前庭系药物中毒如发生在儿童期,由于儿童尚在发育期,代偿能力强,经数周后步行困难可明显改善,症状消除,一般预后良好。相对老年人来说,年龄越高,恢复越慢。(七)晕动病 俗称“晕车”、“晕船”、“晕机”等。学龄儿童多见,女多于男。表现为乘坐某种车、船、飞机或旋转的玩具时,由于对运动中的加速度刺激不适应,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以乘小卧车引起者居多,可能与汽车速度快、封闭等因素有关。约半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检查时听力正常,前庭功能可比较敏感或低下。晕动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每个患者症状轻重不等。一般通过多次的逐步的乘车训练,晕车的程度可以减轻或消除。(八)位置性眩晕 与上述梅尼埃病不同,位置性眩晕系指眩晕的发作不是自发性,而是诱发性的,即仅在一个或几个特定头位时发生眩晕,有周围前庭性及中枢性两种。周围前庭性者称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最可能是由于外伤、血管疾患、感染等引起耳石器病变,变性的耳石、细胞等沉积在后半规管壶腹胶顶,致密度增加,头位改变时引起胶顶偏斜,诱发眩晕。临床表现仅在取某种头位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持续时间很少超过30秒钟,无耳鸣耳聋。取眩晕发作头位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眩晕及旋转性眼震,重复实验时反应减弱以至不复出现,隔一段时间检查又可诱发。前庭功能多正常。中枢性者见于后颅窝疾患,取诱发头位时出现的眼震持续时间长,多为垂直性,无潜伏期及疲劳现象。(九)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多见于中年女性,神经较敏感易激动或性格内向者容易发病。病前可有精神刺激,出现突然发作眩晕、外景旋转、不敢睁眼,一般伴有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发作后恢复正常。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均正常。(十)幼儿良性阵发性眩晕 该病由Basser氏1964年首先报告。临床特征是单一出现的眩晕,无听力改变的症状。发病多为1-4岁儿童,男女均等。发病突然,多无明显诱因,发作时间短暂,很少超过几分钟,发作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不敢动。缓解后活动正常。发作无定期,可间歇几日至数月,发作间歇期正常。患儿全身检查正常,听力正常,前庭的温度试验可有单侧或双侧中度或完全的半规管麻痹,脑电图及头颅的CT扫描正常。往往可追问到阳性家族史,该病预后良好。(十一)先天性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 自1978年Valvassori首先报告,现国内已很多见。该病多在儿童期发现,患儿自幼听力差,伴言语障碍,双耳听力可不对称,常因头部外伤、感冒等诱因而有听力波动,部分患儿有典型的眩晕发作史,发病极似梅尼埃病,眩晕发作后多有听力下降,反复听力波动后,可造成听力重度损伤难以恢复。该病诊断主要依颞骨CT检查呈现前庭导水管扩大为据,有时可伴有前庭和半规管或耳蜗的先天畸形。患儿可有阳性家族史,同胞易同样发病。(十二)前庭性癫痫 眩晕可成为癫痫的先兆,突然发作,伴意识丧失,一过性记忆力缺失,可有幻听或幻视,发作后不能诉说发作时的感觉。多数听力及前庭功能正常,脑电图可有不正常图形。追问病史时多有产伤或头外伤史,部分有阳性家族史。(十三)颈性眩晕:为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引起的眩晕。常见的颈椎器质性损害及颈部软组织病变,如颈椎病、环枕畸形、颈部外伤、颈肋、颈肌损伤、关节囊肿、椎间盘突出、前斜角肌压迫、韧带损伤等,刺激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等。眩晕多在颈部转动时发生,一般无耳蜗症状,可伴有颈、枕部疼痛,颈椎旁有深压疼,手臂部麻木、无力。(十四)中枢神经系病变的眩晕 中枢系统疾病常伴发眩晕。1至3岁的小儿脑膜炎常以十分突然的不稳定开始,一周后出现无规律的舞蹈样不同步眼震。约3/4的脑肿瘤有前庭功能紊乱的现象,应引起高度警惕。小脑桥脑角肿瘤(包括听神经瘤),起病多伴有耳鸣、耳聋的症状,眩晕多为摇晃感,伴有平衡障碍。肿瘤长大后可侵及第Ⅶ、Ⅸ、Ⅹ和Ⅺ对颅神经,出现相应症状。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眼震多为水平方向的自发眼震,向患侧者多。听力下降早期仅患侧听阈提高,声导抗测听时,镫骨肌声反射半衰期阳性。脑干听性反应在诊断上极有价值,多表现为阈值提高、波间期延长、波潜伏期延长,肿瘤较大者可仅能记录到波Ⅰ,以后的波消失,更严重者记录不到波形甚至波及到对侧。前庭功能检查早期低下,晚期消失。眼震电图可记录到中枢性损害,视跟踪可出现有明显的不正常。肿瘤较大时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视乳头水肿。肿瘤侵犯小脑可有明显的共济失调。X光摄片、颞骨CT及MRI可见内听道扩大、骨壁变薄或破坏等征象。脑脊液化验蛋白量增加。小儿的神经胶质瘤比较多,可发生在颅内不同部位,第四脑室附近的肿瘤多伴有眩晕症状,做CT及MRI等项检查可明确诊断。三、眩晕的治疗经全面认真的检查分析做出诊断后,应积极地治疗,给予药物控制或减轻症状,减少发作;加强功能练习,促进前庭功能恢复与代偿;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一)以控制症状为主 急性眩晕发作时有恶心、呕吐,患者很痛苦,应给予镇静剂、适当使用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药物;维生素B6、B1、C,谷维素;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如颠茄、654-2、乘晕宁、敏使朗、飞赛乐(苯环壬酯)等及中药眩晕宁等。呕吐严重时可肌肉注射爱茂尔或灭吐灵。眩晕严重不能进食者,可静脉注入5%碳酸氢钠,50%葡萄糖,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卧床休息。成年人可同时用些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葛根素、丹参、银杏叶制剂等。针灸及中草药均可配合使用。针刺内关、合谷、足三里、人中、风池、曲池等穴位。中草药可用丹参、黄精、五味子、葛根、太子参、枸杞子、女贞子、山药、神曲、生麦芽、炒枳壳、藿香、半夏、泽泻、炒槟榔等配方。小儿以补益、滋阴、利水和止吐为主。(二)功能练习 眩晕症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极有益处的,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药物中毒性眩晕等。练习太极拳、按摩、体操、适当的头部运动都能收效。晕动病者可逐步由短距离的乘车、慢速转椅、原地踏步转动等开始,反复多次乘坐该交通工具,逐步加大活动量,要持之以恒,症状可明显减轻。如训练与自我放松,生物反馈训练相结合效果更好。(三)去除病因 中耳炎有胆脂瘤及迷路瘘管等合并症者,应手术清除病灶或予以修补。颅内肿瘤如明确诊断并定位清楚,适应症适合者应手术摘除肿瘤。如因肠蛔虫症、贫血、屈光不正等症诱发眩晕,应针对病因矫治。(四)解除精神顾虑 反复发作眩晕,会使患者及家属精神都十分紧张。医生应态度亲切,给予必要的安慰。患者应有充分的睡眠、规律的生活、舒适的环境及少油腻易消化的饮食,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部分精神过于紧张者应给予少量镇静剂。四、小结眩晕在儿科、耳科、眼科和神经内科均常见到,对这类患者我们应做全面细致的检查,给予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得到良好的预后。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使普通老百姓的就诊需求明显提高;医生感觉患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片子也拍了、B超也照了、甚至CT都做了,怎么连个肚子疼的原因都找不到呢?的确如此,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因此,为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朋友的这种困惑,促进你们对急性肚子疼的医学诊断过程有所了解,我想就急腹症的诊断问题尽可能以比较通俗的语言与广大的患者朋友聊一聊,并告诉患者朋友医生是如何对急腹症进行诊断分析的。急腹症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肚子疼”,临床上非常常见,医学定义为“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发病率约占腹部外科病人的25%以上。与一般意义的平诊病人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带来相当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在医学上,我们常将急腹症分成多种:1.按原因分成:创伤性急腹症、非创伤性急腹症;2.按治疗方法可分为:外科急腹症(多需要手术治疗)、内科急腹症(禁止手术治疗);3.按专科则分为:外科急腹症、内科急腹症、妇科急腹症、儿科急腹症、其他专科急腹症(如神经科、皮肤科、眼科等);4.按照病因则可分为:感染/炎症性、急性空腔脏器穿孔、出血性、空腔脏器梗阻性、血管栓塞等。5.还有罕见的急腹症,如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产生的剧烈腹痛,既危险又难以归为哪一类。很显然多个医学学科以及全身疾病都可以急性腹痛为表象,也就是说急性“肚子疼”的患者其病情也许在“肚子之外”,因此急腹症的诊断需要全面广博的临床知识,同时需要获得患者充分的配合与理解。就是讲,如果一位医生只了解腹腔内病变,而对整个人体系统没有全面深入的掌握,那么他在急性肚子疼的诊断中很可能会犯错误;若患者强调病变在“肚子”而拒绝腹腔以外的检查,往往也会导致犯错误。随着社会进步及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医学专科化越来越深入,虽然急腹症中的某些疾病如胰腺炎、血管栓塞等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急腹症涵盖病种很多,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缺乏特异性,而且不能完全依赖于现代化的诊疗设备,急腹症的误诊依然常见。我想,这一点患者朋友可能更难理解:现在医学技术这么发达,怎么还会这样呢?因此,我们将从专业的角度对急性肚子疼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做如下讨论。医生在急腹症的诊断中首先会抓住最核心的关键问题:1.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状况,如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造血系统危象、腹主动脉夹层破裂等,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其根本原则是保命第一,实施的方案是救治与诊断同时进行;如果误诊发生在这个层面,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发生意外死亡;2.区分外科急腹症或非外科急腹症;3.如果是外科急腹症,是否存在急诊手术指征(即尽管还没有具体的诊断,但是要正确判断是否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医生进行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具体过程:急性肚子疼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开始于病人就诊的瞬间,包括三个基础和一个分析。基础1:收集详细而准确的病史;基础2:全面和细致的物理检查;基础3:合理且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元化病因”(所谓一元化是指本次腹痛发作的所有表现由一种原因引起)的分析解释。由于导致急腹症发生的诸多疾病中,多数是常见病多发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溃疡病急性穿孔之类,在外科急诊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因此,医生在进行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时均会按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等三个方面进行,也即完成上述的3个基础工作,具体如下:1.医生会询问病史:我们会耐心询问包括现病史(本次急性肚子痛的发生发展过程)、既往病史(以前的疾病状况,包括与肚子痛有关或无关的)、外伤史、近期用药的情况、家族史等多方面的内容,女性病人还包括需询问月经史及婚育史。出于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们会警惕年轻未婚女性隐瞒性生活史、毒品瘾君子隐瞒药物滥用史等特殊情况,并注意从就诊者的言谈举止中发现端倪,并做出正确判断。当既往史提示有高度危险的潜在疾病存在时,医生会注意围绕这点进行,如有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史者,应把这种病人列入高度危险的急腹症,予以重点关注,以尽快肯定或排除。著名外科专家夏穗生教授曾指出“完整的病史是急腹症正确诊断的一半”。现病史的采集应围绕急性腹痛为核心,关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分布、不同宗教信仰人群对疼痛反应/耐受的差别,从疼痛发生的诱因、缓急,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有无放射或转移,以及伴随症状的种类等几个方面进行,育龄女性患者还会询问与月经的关系;不能忽视地方病、流行病等的收集;当然从患者的角度,应该有义务主动提供详细完整的病史,尤其注意不要自己做判断、下结论;2.接着将进行细心的物理体检: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实际上常常是从患者就诊的那一刻开始的,医生从这时就开始通过“望诊”收集关于患者步态、体位、容貌、体型、表情、言谈、精神状态等多方面信息,这些信息的变化往往可反应患者病情的危重,是非常重要的线索;进一步还需检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以及意识、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内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通过这些简单的物理检查即可确定一个急腹症患者是否危重、是否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还是容许患者进行常规程序的深入检查,从而避免急腹症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意外死亡的恶性事件;当患者进行常规体检时,医生会强调腹部体征的全面收集,在充分暴露整个腹部的情况下,检查整个腹部,甚至扩大到胸部、骨盆、腰背部,尤其是可能存在腹股沟或盆底的疝所致的肠梗阻,或腹腔内脏疝入胸腔的情况。优势甚至会进行直肠指诊,女性病人行双合诊等,以充分了解盆腔内病变引起急腹痛的原因。当然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会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同时要求患者配合体检,客观的反应病变的真实面貌。3.然后选择常规的及针对性的各种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及粪常规)检查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多数还会选择淀粉酶检测等,结合病史体检,它们有重要的意义,比如阵发性腹痛腹胀伴淀粉酶轻度升高,多为肠梗阻;持续性腹痛腹胀伴淀粉酶显著升高则多为急性胰腺炎。进一步可采用腹部超声、立位X线平片、甚至CT/MRI扫描等影像学手段以及内镜、腹腔镜等技术。还存在困难时将采用有创的血管造影、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以及后穹隆穿刺等手段。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生的诊疗手段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比如CTA(CT血管造影)对肠系膜血管栓塞以及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肠缺血性病变有确定的诊断价值,弥补了多谱勒彩色血管超声检查的不足,同时无创、无射线暴露及快速检查等优点是血管造影不具备的,有利于肠缺血类急腹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并大大降低了该类急腹症的死亡率。谈到这里,是值得注意的是,与普通专科疾病对大型综合性辅助检查手段的依赖性不同,询问病史和体检是诊断急腹症最重要的基石,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对急腹症患者急性临床资料(病史及体检)收集后,在多数情况下,会形成一个方向性的初步诊断,而选择相应辅助检查的价值多在验证已形成的初步诊断,需要谨记在心的是所有的辅助检查均是仅供临床参考。这些话仍然是专业性较强的说法,对患者朋友而言,需要理解的是急性肚子疼的诊断过程可能简单,也可能很复杂。急性腹痛诊断的确立前述的是相关资料的采集,急腹症的诊断只有在鉴别诊断完成(即医生对各种可能进行充分分析、排除)后才能确立,这个过程要求医生专心于医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在进行鉴别诊断时特别强调对常见急腹症,尤其是典型急腹症的特点必须详细了解,对其病变的特点、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等要了如指掌,同时在肯定和/或排除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这样才能做到充分分析、全面考虑,不致遗漏重要的病史和体征以及有意义的线索,我们一般按如下的程序进行:1.明确是否腹腔以外疾病引起的腹痛,也即急腹症仅仅是其他系统疾病的牵涉痛或放射痛,原发病变不在腹腔,如气胸/大叶性肺炎、急性心肌梗塞、带状疱疹等;或系统性疾病在腹部的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是否内科急腹症,一般按照“一元论”的观点,先有发热后逐渐出现的急性肚子疼,多为内科急腹痛,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是若肚子疼在先,而发热在后,则说明发热是肚子疼的一个伴随表现,预示多为外科急腹症,且往往需要手术治疗;3.是否妇科急腹症,在女性患者,注意是否存在宫外孕、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附件炎、盆腔炎、妊娠子宫破裂等妇科情况;4.小儿科急腹症的鉴别:小儿的急腹痛疾病谱与成人不同,注意肠套叠、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急性情况,尤其要注意腹型紫癜的误诊;5.外科急腹症之间的鉴别:一般遇到的外科急腹症的约3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依次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或胆总管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等。这几种病几乎占全部外科急腹症的80%以上。虽然病种繁多,这些外科急性肚子痛大致可归于以下五大类:①感染和炎症;②空腔脏器的急性穿孔(自发性/外伤性); ③腹腔内出血(自发性/创伤性);④空腔脏器梗阻;⑤脏器缺血。根据各自的特点,典型病变不难鉴别,但是疑难病变多为表现不典型、不充分,诊断困难,这时一方面需要医生注意仔细循证分析,同时请经验丰富的医师协助诊治,给予必要的观察及对证治疗,适当复查(包括补充追问病史、再次查体、重复某些化验或影像检查等),另一方面请患者朋友及其家属理解配合,尤其在病情观察过程中,不要轻易干扰医生的诊治过程,这样,经过医患双方协作,达到正确诊断治疗的目的。受限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医学总体水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存在这样一大类病人,他们因急性肚子痛而就诊,经非手术治疗而痊愈或缓解,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仍未确诊,据国外大宗病例统计,这部分病人约占急腹症病人的1/3,世界胃肠病学会把这类诊断不明的急腹症称之为非特异性急性腹痛(non-spepcific acute abdominal pain,NSAP)。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急腹症的准确诊断依然会是一个长期有待解决的问题,依然是医学界的一个挑战。最后还有一点应注意,从医生的角度来讲,是否所有的急腹症都应按照“一元论”来分析呢?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本身就可能存在复杂的基础疾病状态。也许这次的急腹痛是基础疾病的腹部表现,勿需特殊处理,但也许情况恰恰相反,本次发作确属于外科急腹症,而且诱发原有的基础疾病加重,如空腔脏器急性穿孔,诱发患者发生急性心脏意外事件(如心肌梗塞等),若仅仅按照穿孔治疗,就一定会进一步加重基础疾病,并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某些非常规情况下,更应该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不能满足于仅仅得到一个所谓正确的诊断。综上所述,患者朋友可能对急腹症的医学诊断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希望患者对此有所了解是希望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得到患者的充分配合与理解,并籍此强调医生的耐心问病史、细心体检及专心于医学知识掌握的重要性,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使患者朋友得到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早期可以有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紧张烦燥、疲乏等不典型症状。很多人都是在偶然的体检中发现血压高,然后被确诊为高血压的。 很多人认为血压高无大碍,因此即使确诊了也不重视,其实高血压的危害性非常大,长期高血压会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时会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因并发脑血管意外而导肢体活动障碍或突然死亡。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引起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行为和长期药物治疗。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确定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因为原发性高血压目前无根治方法,所以学会自我管理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自我管理就要从改善生活行为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 一、生活行为自我管理 1.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低胆固醇食物,避免吃油炸食品及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和烧烤,饮食要清淡,做菜不要多放盐。 2.精神情绪。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悲过喜,都会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大,血压骤然升高。因此要保持平静愉悦的心境和情绪。 3.控制体重。减重可以减轻循环系统负荷和压力,同时降低高血脂,高血糖发生几率,从而预防和延缓动脉硬化,避免高血压对重要脏器的损伤。 4.戒掉不良嗜好。提倡戒烟限酒,绝对不能吸烟,可以少量饮酒,但是不能喝白酒和啤酒,可以喝红葡萄酒,葡萄酒可以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5.适当运动。应该选择那些有全身性的、有节奏的、容易放松的有氧锻炼。较长时间的步行、慢跑、太极拳、大妈广场舞、游泳等,长期坚持适当的运动后,血压会明显下降,症状也随之改善。但是不适宜进行剧烈的体能测试和运动。 6.保证睡眠。如果睡眠时间很短,活动状态与睡眠状态相比较,血压偏高和心率偏快,由此可能会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 二、服药自我管理 1.坚持每天用药。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以长效降压药为主,能保持血压一天波动不大。把每天服药和日常生活行为比如晨起刷牙关联起来就不容易漏服。 2.睡前不要服降压药。不要吃完降压药就马上睡觉,因为入睡后血压下降,脑血量减少,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脑血栓。所以有些人需要早、晚两次服的降压药要在晚饭后服用。 3.夏季血压波不能停药。有的高血压患者夏天血压明显低于冬天,就自己停药了。建议这样的患者要自我监测血压并记录,如果连续几天持续低,是需要减量的,但是不能停药,如果停药,血压会反复升高或降低,对身体重要脏器损伤会很大。 4.降压一定要达标。有的朋友每天吃药也很积极,可是降压不达标,这样吃药如同安慰剂,失去服药降压的实际意义。因此一定要经常测量血压,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是否得到了控制,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底,肾功,血离子等。 通过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伤害。 http://www.magge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