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疾病,长期存在。截至目前,哮喘仍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也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患者病情发作时,如果没有立即采取任何抗炎措施,将会导致支气管阻塞或挛缩,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我们熟知的名人,如“交响乐之父”贝多芬和台湾艺人邓丽君皆死于哮喘。相关数据显示,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哮喘发病率非常高,有的甚至高达40%。尽管我国并没有出现如此高的发病率,但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哮喘正在悄悄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中国哮喘联盟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两地哮喘发病率十年间上升了116.5%,增长速度非常快,且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尽管如此,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对哮喘的认知程度非常低,有些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哮喘;已确诊哮喘的患者,在药物规范化使用、定期随访及病情监测方面都非常差,导致病情难以控制,半数患者因此在娱乐、教育、生育和就业中受限,甚至有3.98%的患者想过自杀。 通常情况下,哮喘发病时,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通常发生在晚上或早晨)、喘息(呼气时高音调的哨笛声)、气促(感到空气不够用,呼吸很困难)、胸闷(感觉好像什么东西压在了胸上)、呼吸困难引起失眠、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等。但有些患者并非都会气喘,只单纯地表现为咳嗽,而且症状时隐时现,加大了自我判断的难度。因此,如果你并没有感冒,但又长期咳嗽不止,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哮喘了。诱发哮喘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家族史和个人史。一方面,父母或近亲有过敏性疾病或哮喘的人,则更易被哮喘“盯”上。另一方面,个人如果患有过敏性鼻炎或有过敏性皮肤病,患哮喘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环境因素。冷空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刺激气道,引起气道炎症,诱发哮喘。 可吸入的粉尘。花粉、毛絮、黄梅天的尘螨、动物皮毛中寄生的细菌、霉菌等,都可能诱发哮喘。 食物过敏。有些人吃蛋类、海鲜等食物会过敏,过敏症状或表现在皮肤上,或表现为哮喘。 装修污染。装修使用的油漆、板材、黏合剂等,含有一些有害化学物质,会诱发哮喘。家装污染是哮喘的一个重要诱因,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容易遭殃。当然,不是所有人一接触到这种污染就会引发哮喘,像小刚这类患者属于易感人群。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和支原体感染,可加重或诱发哮喘。职业因素。工作时接触某些化学品而产生“职业性哮喘”,表现为工作期间或工作后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或伴有鼻炎、结膜炎等症状,从事纺织、化工、酿造业、粮食加工、饲养人员等职业的人属高危人群。虽然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很难避免,但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与哮喘“碰面”的机会。首先,保持家居环境清洁。每天开窗通风,勤打扫卫生。如果卧室中铺了地毯,最好保证每周吸尘2~3次。使用地板或地砖的卧室每晚临睡前最好擦一下。其次,如果家里有哮喘病人,尽量不要在家养宠物。再次,不要在房间中吸烟。第四,家中最好配备一个湿度计,每天监测室内湿度。湿度太高会加重哮喘,最好控制在50%以下。最后,尽量不要使用香水、发胶等喷雾剂。此外,林江涛教授表示,虽然哮喘难以根治,但却可以控制。只要患者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发作时需采取的措施,保持与哮喘专病医生密切的联系,制定一项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有效的自我监测,就可以良好的控制哮喘。所谓的“良好控制”,需要满足以下六个目标:没有日间症状,即白天没有症状;夜间也没有症状,晚上不会影响睡眠,不会憋醒;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就是你能出门,能参加户外活动,能出差,能长途旅行等;不需要服用缓解哮喘的药物,只需用平时的维持药;肺功能正常;没有急性发作。而要达到这六个目标需要遵循以下治疗原则:第一,根据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哮喘发作的两个直接病因,主要有两种控制方法,即控制气道炎症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第二,坚持长期治疗和监测。由于哮喘病具有长期性、反复发作性和部分可逆性等特点,因此通常需要坚持长期的抗炎治疗,并进行病情监测和评价。第三,医患配合建立伙伴关系。哮喘病情随时变化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哮喘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需要患者和家属的主动参与,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第四,个体化治疗是关键。不同的哮喘患者、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其症状和体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一名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其症状和体征也会不同。因此,每一名患者都不能使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根据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即阶梯式治疗方案也就是个体化治疗,使用尽可能少的药物达到理想控制哮喘的目的。需要提醒的是,当哮喘急性发作时,大部分患者仅会通过服用激素和氨茶碱暂时控制气喘,当症状缓解后并未持续正规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对吸入性激素怀着莫须有的恐惧心理,擅自停药。这些不规范的治疗导致很多患者肺功能受损,形成难治性哮喘。因此,提醒哮喘患者千万不要擅自停药。一项全球大型临床试验表明,持续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吸入治疗,约80%的患者可以得到哮喘的良好控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此外,建议患者不要乱用口服激素,这些药物虽然见效快,但由于是全身用药,长期大量服用后容易引起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相对于吸入剂局部用药的危害性要大。本文系林江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或慢阻肺,主要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见。它已经成为我国四大慢病之一,位列死因第三位,目前,我国发病率约为10%。慢阻肺的治疗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以下情况,以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戒烟:国内外研究均表明,控制吸烟是预防和治疗慢阻肺的主要措施之一。2、增强营养支持:慢阻肺患者往往合并有营养不良,而且气道阻塞越严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越高,所以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建议选用优质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宜脂肪饮食。3、家庭氧疗:对于动脉氧分析低于60mmHg,或者指尖氧饱合度低于88%的患者,建议长期家庭氧疗。可以缓解组织代谢缺氧,减缓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4、心理疏导:患者随着肺功能的恶化,心理负担不断增加,并且影响日常生活,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心理抑郁、焦虑状态。通过健康宣教,合理心理疏导,可能极大改善患者在家庭、社会角色关系中的转换,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康复:现国内该病康复仍处于初始阶段,国外已经开展了深入研究。可通过步行、骑行、或脚踏自行车、或使用哑铃锻炼等方式,提示运动耐量,延长患者寿命。所以慢阻肺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在治疗中也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对症治疗,不断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本文系钱国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国内引用最高的肺结节共识本月正式更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白春学对该共识进行第三次修订和更新,形成了《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于2024年8月12日正式发表。 【推荐意见1】 “难定性肺结节”是指无法通过非手术活检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早期肺癌的肺结节。该类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推荐采用多学科团队(MDT)工作模式和医患共同决策(Ⅲ类推荐)。 【推荐意见2】 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Ⅱ类推荐),且具有下述任一危险因素者:(1)吸烟指数≥400年支(或20包年)(ⅠA类推荐);(2)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ⅠB类推荐);(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曾患肺结核者(ⅠB类推荐);(4)曾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ⅠB类推荐)。推荐每年采用胸部低剂量CT(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ⅠA类推荐)。 【推荐意见3】 对于筛查或机会发现的肺结节,推荐对病灶处可行薄层CT扫描或薄层高分辨CT,以便更好地显示肺结节的特征(ⅠB类推荐),并和既往历史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ⅠB类推荐)。 【推荐意见4】 人工智能(AI)辅助影像诊断有助于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不推荐把单一肿瘤标志物作为亚厘米的小结节和微小结节筛查和评估的指标。组合标志物(ProGRP、SCC、CEA、Cyfra21⁃1)在随访中不断升高,或集体升高,以及与临床信息(结节直径、毛刺)等组成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谱(LCBP)模型,其预测肺结节恶性风险优于ACCP模型(Ⅱ类推荐)。 【推荐意见5】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建议通过定性使用临床判断和(或)定量地使用验证模型评估肺结节恶性概率(Ⅱ类推荐)。(1)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低、中度(5%~65%)者:可考虑PET⁃CT,以便更好地描述结节的特征(Ⅱ类推荐)。(2)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高度(>65%)者:对高度怀疑肿瘤者可直接考虑PET⁃CT,因其可同时进行手术前的预分期(Ⅱ类推荐)。(3)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可推荐CAC辅助评估(Ⅲ类推荐)。 【推荐意见6】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推荐临床医生根据肺结节恶性概率提出肺结节管理策略(影像学随访、非手术活检或手术)的风险和益处,并考虑患者意愿而决定(Ⅱ类推荐)。 【推荐意见7】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建议基于下列情况在3~6个月、9~12个月及18~24个月进行薄层CT扫描随访(Ⅱ类推荐):(1)当临床恶性概率很低时(<5%);(2)当临床恶性概率低(<30%~40%)且功能成像检测结果阴性(PET⁃CT显示病变代谢率不高,或动态增强CT扫描显示增强≤15HU);(3)当穿刺活检结果未确诊;(4)当充分告知患者后,患者倾向选择非侵入性手段管理。 【推荐意见8】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建议在伴有下列情况时采取非手术活检(Ⅱ类推荐):(1)临床预测概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2)恶性肿瘤的概率为低、中度(10%~60%);(3)疑诊为需行特定治疗的良性疾病;(4)患者在被充分告知后,仍希望在手术前证明是恶性肿瘤,尤其是当手术的并发症风险高时。需注意的是,选择非手术活检的手段应基于:①结节大小、位置、和邻近气道的关系;②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③可行的技术及术者的熟练程度。 【推荐意见9】 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直径>8mm者:建议在下列情况下行手术活检诊断(Ⅱ类推荐):(1)临床恶性肿瘤概率高(>65%);(2)PET⁃CT显示结节高代谢或增强CT扫描为明显阳性时;(3)非手术活检为可疑恶性肿瘤;(4)患者在被充分告知后,愿意接受手术来明确诊断。 【推荐意见10】 孤立性实性结节直径≤8mm且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根据结节大小选择CT随访的频率与持续时间(Ⅱ类推荐):(1)结节直径≤4mm者应该接受有经验医生的建议随访,如果不随访,应告知患者不随访的潜在危害;(2)结节直径4~6mm者应常规年度随访;(3)结节直径6~8mm者在2年内应在6~12个月随访,如未发生变化,则改为常规年度检查。 【推荐意见11】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的直径≤8mm的孤立性实性结节者,建议根据结节的大小选择CT随访的频率和持续时间(Ⅱ类推荐):(1)结节直径≤4mm者应常规年度检查;(2)结节直径4~6mm者应在6~12个月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则在18~24个月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3)结节直径6~8mm者应在最初的3~6个月随访,随后在9~12个月随访,其后每6个月随访,如果2年后没有变化,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推荐意见12】 pGGN直径≤5mm者:建议首次6个月随访胸部CT,随后行年度胸部CT随访(Ⅱ类推荐)。 【推荐意见13】 pGGN直径5~10mm者:建议首次3个月随访胸部CT,随后6个月行胸部CT随访,并建议应用AI和人机MDT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可辅以CAC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推荐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Ⅲ类推荐)。 【推荐意见14】 孤立性mGGN直径≤8mm者:建议在3、6、12和24个月进行CT随访,并建议应用AI和人机MDT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辅以CAC评估,无变化者随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Ⅲ类推荐)。 【推荐意见15】 孤立性mGGN直径>8mm者:建议在3个月重复胸部CT检查,适当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若结节持续存在,建议应用AI和人机MDT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辅以CAC或PET⁃CT评估,必要者考虑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进一步评估(Ⅲ类推荐) 【推荐意见16】 评估中发现有1个占主导地位的结节和(或)多个小结节者,建议单独评估每个结节,并建议应用AI和人机MDT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辅以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CAC)或PET⁃CT评估,除非有组织病理学证实转移,否则不可否定根治性治疗(Ⅲ类推荐)。 【推荐意见17】 肺癌的优选局部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ⅠA类推荐)。对于心肺等生理功能不能耐受者,经MDT评估和医患共同决策,可以考虑SBRT或者消融治疗(Ⅱ类推荐)。 【推荐意见18】 基于物联网医学平台,端口开放质控,根据本共识评估肺结节恶性概率和各种替代管理的相关风险,由包括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早期肺癌)诊治分中心在内的各级医院根据肺结节大小,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管理(Ⅲ类推荐):(1)基层医院:肺结节≤5mm者在基层医院管理,或根据患者意愿管理;(2)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肺结节在5~10mm且未明确诊断者建议转肺结节分中心管理;(3)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10mm,肺结节分中心未明确诊断者,可由联盟协助指导管理。
请看这张图表,你是不是很清楚了?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呼吸内科肖爱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健康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如今的医疗科技也在不断发展,近两年癌症风险评估(CDA)技术已经有限范围使用,让多种癌症在低成本血液检测中被早发现,让患者得到早期治疗。近来多种靶向治疗药的出现、消融手术的逐步成熟加之免疫疗法即将进入临床阶段,早已不是谈“癌”就色变的时代了。“与癌共存”逐步成为现实。让患者“准确定性,安心随访”做到“术前需谨慎,术时不犹豫”。那么带着问题,我和大家聊一聊肺结节的随访原则。实性结节,实性结节大小是关键,结节大小与恶变概率图,结节大小与恶变概率关系图>30mm,恶性概率85%>20mm,恶性概率50%8-20mm恶性概率18%4-7mm,恶心概率0.9%<3mm,恶心概率0.2%.倍增概念:倍增时间也就是恶性肿瘤从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分裂数量翻一倍做需要的时间。肺癌倍增时间平均为半年,实性结节随访原则:7mm以下小结节,一年一次的CT,做两年随访。如果其在两年期间没有长大,那么也就是99.9%该结节是个良性,不是恶性的东西。8mm-20mm结节该范围的恶变概率是18%。这种情况下也是可以随访两年,但需要提高CT频率。基本上肿瘤倍增的平均时间在半年左右。所以随访策略大致主张3个月—6个月(半年)—9个月—15个月—24个月(两年)。若随访过程中没有长大的迹象,理论上讲它应该仍然是个良性结节。20mm-30mm结节,该范围的结节主张积极处理了,很有可能需要去做活检或者手术。:PetCT对8mm以上实性结节定性具有意义,对尺寸较小的结节意义相对较低。磨玻璃结节该名称的来源是因为CT图像上结节密度增高,比周围黑色影像的肺密度高,但又没完全遮挡肺血管结构的图像。就像我们的磨玻璃一样,能隐隐约约看到玻璃后面的场景,所以叫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随访原则,10mm以下丨随访5年,如果5年随访,该磨玻璃并无进展。其恶化率可以降到1%。10mm以上可以考虑积极治疗,消融或手术干预。部分实性结节,实性成分临界指标随访原则:6mm以下部分实性结节主张随访密切观察,6mm以下存在伪影的可能。6mm以上部分实性结节丨需要积极处理,首先抗炎治疗2周,排除炎症。若2周治疗后结节未消失或长更大了。那应该积极考虑手术。
今天你学到了吗?
慢阻肺是怎样的一种疾病?目前的发病情况如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如吸烟及空气污染等等)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的。患者可有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 目前发病率高,全球第四大死因,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主要的关键是减轻症状和减少急性加重,不少患者发病初期忽视治疗,治疗期间一旦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减药,容易导致再次急性发作住院而越发严重。所以降低发病率的根本办法就是积极治疗。控制疾病发展的根本办法就是积极治疗。慢阻肺这个疾病就如同高血压一样,不控制就会更严重,长期治疗是关键! 目前慢阻肺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哪些? 慢阻肺是一种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支气管扩张为主,抗炎为辅,很多患者以为得了慢阻肺就如同感冒发烧,打两针抗生素就好了,这是错误的,慢阻肺的炎症现阶段没有哪种抗生素或激素能控制治疗,只有持续的支气管扩张才是根本。最常见的就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戒烟。 总而言之,肺的疾病不是单靠吃药打针解决,更多的是需要使用吸入治疗解决问题。 常用药物是抗胆碱能支扩剂,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激素、口服小剂量茶碱等等 干粉吸入剂是日常治疗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小型吸入装置,将药粉吸入到肺部,即安全又又高效,但不同的装置也有区别 为什么慢阻肺需要长期坚持治疗?长期用药有何种利弊? 我们在大小患教活动中反复提倡的就是长期治疗,只有将肺功能控制了才能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用药好处:1持续提高肺功能呼吸更畅快,2减少急性发作住院减少开支,3运动能力提高可以生活自理,4长期影响疾病进程不会继续恶化。 如何早期发现并预防慢阻肺的发作? 8个字,全球慢阻肺治疗倡议中呼吁:及早发现,坚持治疗。 及早发现:一般通过肺功能检查诊断慢阻肺,如果在家发现气促,呼吸困难加剧,咳嗽咳痰严重请立即来医院,在急性发作初期就得以控制 坚持治疗:长期规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是慢阻肺治疗的核心,有资料显示长期吸入支扩剂能显著降低急性发作多达26%。减少住院治疗开支,更重要的是每次急性发作都会加重慢阻肺病情,世卫组织也提出减少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治疗的重要目标。 本文系张建初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有很多患者朋友在门诊问我,睡眠呼吸暂停能治愈吗?带呼吸机能治愈吗?今天就想给大家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通常最多见的睡眠呼吸暂停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无论病情多重,阻塞的部位基本都在上呼吸道的咽喉部这一段由软组织围成的通道(见下图),打呼噜也是这个部位的软腭振动造成的。引起OSA的原因很多,除了上呼吸道软组织多或有新生物造成局部狭窄外,年龄、肥胖、长相(颌面部骨骼发育,如天生的小下颌等)、一些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等许多因素都可能一起作用、共同引起打呼噜、呼吸暂停。所以,不管采取哪种治疗,都难以解决所有因素。因此,除了由特殊疾病造成的以外,睡眠呼吸暂停和所有的慢性疾病一样,理论上是不能治愈的。即便是有些人经治疗暂时好转,也可能随诊年龄、体重的增加而复发。不过,没有关系,正规的治疗可以把症状控制得很好,对心脑血管和重要内脏也具有一定的保护。睡觉时带呼吸机就是多种治疗方法中对中重度OSA疗效最理想的方法。它的原理就是通过鼻罩或面罩持续给气道一个正压,将上呼吸道撑住,消除软腭振动和防止上气道塌陷(见下图),理想状态下可以基本消除打呼噜和呼吸暂停,从而消除夜间的缺氧。但这也是一种对症治疗,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每天定时吃药一样,OSA的患者每天睡眠时也要带呼吸机,而且每晚带呼吸机时间越长,对身体的保护越好。一般要求平均每晚带4个小时以上。另外,几乎每一位患者都问过:带呼吸机会依赖吗?别哪天一不带还不能喘气了!其实,OSA患者并不是不会喘气了,他们的呼吸暂停只是因为上呼吸道堵塞,治疗OSA的呼吸机就是靠一股气流提供一个压力撑住上呼吸道,让它不要塌陷或堵塞,呼吸本身还是要靠患者自己来完成,并不依赖于机器,所以不会有呼吸机依赖。呼吸机使中重度OSA的患者睡觉时“高枕无忧”,它也是一件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与呼吸机一起生活的日子变得更轻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马靖
咳嗽是人体一种很常见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如吸烟的气道刺激、有气味的呛咳,同时也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而痰中带血,医学归之为咯血,却并不常见,因此,对于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非常担心害怕,会不自然地联想到肺癌。下面小工就带大家认清一下痰中带血究竟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痰中带血?医学上指的痰中带血是指痰液中混合有鲜红色的血液,以至于少量的咯血,即是来源于咽喉部及以下呼吸道的出血经口腔咯出。所以,口腔中的出血混合在痰中或是呕出来的血混合在痰中都不能算痰中带血。有哪些原因会引起痰中带血?引起痰中带血的原因非常多,根据出血的来源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咽喉疾病引起的出血咽喉部属于上呼吸道,粘膜比较脆弱,毛细血管丰富。当出现炎症、异物刺伤(鱼刺、骨刺等)和咽部肿瘤(如鼻咽癌)时,小血管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在炎症的刺激和剧烈咳嗽下,容易破裂而出血,经口咯出。一般咽炎不易出血,即使出血,量也非常小。年纪大者,出现痰中带血,尤其是伴有鼻中出血者,有患鼻咽癌的可能,必须加以注意。2、下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当声带闭合时,下呼吸道处于密闭状态,气道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多属于病变所引起。因此,咯血多表明气管、支气管、肺等出现病变。常见原因有三种: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在我国,首要原因为肺结核,其次为支气管扩张和肺癌。年青人痰中带血,如伴有咳嗽、盗汗、消瘦等症状,多考虑结核;老年人则以肺癌可能性大,特别是出现刺激性咳嗽和有长期吸烟史者。如果是有咯脓痰史者,则以支气管扩张多见。另外,肺炎、支气管炎也有痰中带血的现象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肺炎也可出现痰中带血,但量一般较少。支气管扩张3、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出血心血管系统与肺循环系统密切相关,当心血管出现疾病时,常可造成肺的淤血和支气管毛细血管的破裂。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其次为先心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另有肺栓塞、肺血管炎、高血压病等也可引起痰中带血或咯血。此类多伴有长期心血管疾病史,其咯血症状量少,以粉红色泡沫痰多见,一般不用恐慌,将心血管疾病控制即可消失。4、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由于凝血功能的异常,气道粘膜容易破裂而导致出血,另外还有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韦格纳肉芽肿等。可见,引起痰中带血的疾病非常之多,既有上呼吸道原因,也有下呼吸道的原因,还有其他多个系统疾病引起。因此,出现痰中带血,既不用过于恐惧,也不要掉以轻心、轻视。要结合自身其他伴随症状作相应的就诊选择,要高度重视,及早就医,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吴晓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咳嗽对机体有哪些影响?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有助于将气道的分泌物排出体外。但是,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可使胸腔及腹腔内压力增高,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可致咯血、气胸、肌肉骨骼疼痛、肋骨骨折、疝及尿失禁等。2.频繁咳嗽会得肺癌和慢性支气管炎吗?咳嗽并不会导致肺癌和慢性支气管炎,反而,肺癌和慢性支气管炎都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以及其他相关症状。3.咳嗽是如何分类的?按咳嗽持续时间可分为: 急性<3 周 ;亚急性 3-8周 ;慢性 ≧8周。按性质可分为:干咳和湿咳。4.普通感冒引起的急性咳嗽需要使用抗生素吗?普通感冒的治疗原则: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可以使用的药物包括:(1)减充血剂:盐酸伪麻黄麻碱等。(2)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3)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等。(4)镇咳药物:咳嗽剧烈者,必要时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中成药等。5.急性支气管炎的引起的咳嗽、咳痰该如何治疗呢?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剧烈干咳者可适当应用镇咳剂,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祛痰药。如有细菌感染,如咳脓性痰或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6.慢性咳嗽都是慢性支气管炎吗?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慢性支气管炎是其最常见的一个病因。慢性支气管炎指的是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咳嗽、咳痰一般晨间明显,咳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加重期亦有夜间咳嗽。7.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该如何治疗?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以控制感染、止咳、祛痰等为主;对临床缓解期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为主。吸烟的患者要自觉戒烟,在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时减少户外运动的时间。8.什么是不明原因慢性咳嗽?它指的是咳嗽症状持续8周以上,咳嗽是现有的主要症状,无咯血,有痰或无痰,胸部放射影象正常,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史。9.慢性咳嗽需要考虑哪些疾病?需要考虑的常见疾病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其他少见的疾病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结核、变应性咳嗽(AC)和心理性咳嗽等。10.为什么因为咳嗽去看病,医生要我做胸片检查呢?因为X线胸片能确定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形态,甚至可确定其性质,得出初步诊断,指导经验性治疗和相关室检查。所以X线胸片可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11.为什么有时候做了胸片医生还要我继续做胸部CT检查呢?这是因为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边缘肺野内较小的肿物,而这些部位的病变往往在胸片上难以发现或辨认。高分辨CT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12.咳嗽和哮喘是什么关系呢?哮喘的病人常常在控制不佳时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表现。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13.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该如何诊断呢?诊断主要依靠以下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常伴有夜间刺激性咳嗽;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喘息、气促等症状;气道反应性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异率≥20%;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14.CVA该如何治疗呢?CVA治疗原则与支气管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2激动剂(支气管扩张剂)即可,很少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6~8周。15.为什么慢性咳嗽去看病时,医生常常会安排做肺功能检查呢?这是因为肺功能检查中的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帮助诊断和鉴别气道阻塞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大气道肿瘤等。而如果常规肺功能正常,激发试验阳性可诊断CVA。16.支气管舒张试验是一种什么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bronchial dilation test, BDT)是肺功能检查中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常用吸入型的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等来测定气道可逆性,有效的支气管舒张药可使发作时的气道痉挛得到改善,肺功能指标好转。舒张试验阳性诊断标准:①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用药前增加12%或以上,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或以上;②PEF较治疗前增加60L/min或增加>20%。17.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一种什么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肺功能检查中的一种检查方法,它使用乙酰甲胆碱等刺激药物,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再用肺功能做指标,判定支气管狭窄的程度,从而用于测定气道高反应性(AHR)。其临床应用主要为协助哮喘诊断、做为哮喘治疗的参考指标、研究哮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激发试验阳性诊断标准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用药前降低20%或以上。18.呼气峰流量变异率指的是什么?呼气峰流量( 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指用力呼气时的最高呼气流量(L/min) 又称最高呼气流速、最大呼气流量等。呼气峰流量变异率( PEFR ) 指一定时间内(如24h)PEF在各时间点的变异程度。19.为什么有时候医生还会安排做支气管镜检查呢?这是因为,有些慢性咳嗽的病因仅通过胸片、CT或肺功能还无法确定病因,而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可有效诊断气管腔内的病变,如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结核等。2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一种什么疾病?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由于目前无法明确上呼吸道相关的咳嗽是否由鼻后滴流刺激或炎症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咳嗽感受器引起。它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除了鼻部疾病外,它还常与咽、喉、扁桃体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喉炎等。UACS的诊断标准是:①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鼻后滴流感;②鼻部、咽喉基础疾病史;③针对鼻部、咽喉疾病治疗后咳嗽缓解。21.UACS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患者常有的症状有:除咳嗽、咳痰外,可有感冒表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可有、频繁清嗓、咽后粘液附着、鼻后滴流感。过敏变应性鼻炎表现:鼻痒、喷嚏、水样涕、眼痒等。鼻-鼻窦炎表现:粘液脓性或脓性涕、可有疼痛(面部、牙痛、头痛)、嗅觉障碍等。变应性咽炎以咽痒、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特征。非变应性咽炎常有咽痛、咽部异物或烧灼感。喉部炎症、新生物通常伴有声音嘶哑。22.UACS该如何治疗呢?需要使用抗生素吗?UACS的治疗要根据其病因而定。如果是全年性鼻炎,应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等)+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等);如果是变应性鼻炎,则应使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如丙酸倍氯米松等),口服或吸入新一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为首选。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刺激是控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措施,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主要依靠抗生素。如果不伴有细菌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23.咳嗽敏感性检查是一种什么检查呢?它是通过雾化方式使受试者吸入一定量的刺激物气溶胶颗粒,刺激相应的咳嗽感受器而诱发咳嗽,并以吸入物浓度作为咳嗽敏感性的指标。常用辣椒素吸入进行咳嗽激发试验。咳嗽敏感性增高常见于变应性咳嗽(AC)、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4.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一种什么疾病?它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惟一的临床症状。患者多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一般没有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无异常。肺功能检查时肺通气功能及峰流速变异率(PEF)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AHR)的证据。25.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该如何诊断呢?它的诊断主要依靠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它的诊断标准如下: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X线胸片正常;肺通气功能正常,AHR阴性,PEF变异率正常;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3%;排除其它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26.变应性咳嗽是一种什么疾病?某些慢性咳嗽的患者,具有一些特应症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又不能诊断哮喘、变应性鼻炎或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我们将此类咳嗽称为变应性咳嗽。患者常常对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敏感,伴有咽喉发痒。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不高。具有下列指征之一:过敏物质接触史、变应原皮试阳性、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咳嗽敏感性增高、排除CVA、EB、PNDs等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7.降血压药物也会导致咳嗽吗?咳嗽是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等)常见的副反应。咳嗽的发生率约在10%~30%,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停用ACEI后咳嗽缓解可以确诊。通常停药4周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如果确实是因为这一类降压药物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其他类别的降压药物来代替。28.镇咳药能随便用吗?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具有促进呼吸道的痰液和异物排出,保持呼吸道清洁与通畅的作用。在应用镇咳药前,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剧烈无痰的咳嗽,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或者经对因治疗后咳嗽未见减轻者,为了减轻痛苦,防止原发疾病的发展,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的并发症,应该采用镇咳药物进行治疗。若咳嗽伴有咳痰困难,则应使用祛痰药,慎用镇咳药,否则积痰排不出,易继发感染,并且阻塞呼吸道,甚至可能引起窒息。29.为什么不主张对4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咳嗽感冒药?美国不推荐给4岁以下的儿童用单纯控制症状的咳嗽感冒药,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推荐使用此类药物的年龄为6岁以上。这里的“咳嗽感冒药”是指含多种有效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如氨酚黄那敏,氨酚烷胺,酚麻美敏等等市售的一系列感冒药。国外不推荐幼儿使用此类咳嗽感冒药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咳嗽感冒药在幼儿身上做的研究很少,通常根据成人剂量推算幼儿剂量,无法保证用药安全;二,咳嗽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市面上不同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通常会含相同有效成分(如抗过敏的扑尔敏,减充血的伪麻黄碱、止咳的右美沙芬,抗病毒的金刚烷胺等),若同时服用含相同成分的药品,容易发生药物过量引起中毒;三,幼儿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可自愈。病程一般5-7天,咳嗽感冒药不会缩短病程。4岁以下孩子咳嗽感冒,一般建议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饮食。不应该急着用单纯缓解症状的药。首先推荐使用温和的物理疗法,如吸入热水蒸气湿润气道(但要注意避免烫伤),以及睡觉时抬高床头30度角避免鼻腔分泌物对咽喉部的刺激等。不推荐用单纯控制症状的复方感冒药,不代表生病了就不吃药。如果孩子咳嗽等症状较重,或者使用物理疗法仍不能缓解时,应当及时就诊,明确发病的原因。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不同的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因此控制咳嗽不能靠缓解症状的咳嗽感冒药,需要治疗引起咳嗽的疾病本身。如果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果咳嗽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则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目前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但可喜的是,我们身体自身可以清除感冒病毒,我们要耐心等待身体形成对抗病毒的免疫力。如果一定要选用缓解症状的药的话,可以区分下列情况对症选择单一成分的药:如孩子的咳嗽伴痰多,可以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口服或者雾化吸入的化痰药;如咳嗽伴气喘,可以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使用雾化的支气管扩张剂。30.什么是心理性咳嗽?心理性咳嗽是由于患者严重心理问题或有意清喉引起,又称为习惯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心理性咳嗽在小儿相对常见,在儿童咳嗽病因中占3%~10%。其典型表现为日间咳嗽,患者专注于某一事物及夜间休息时咳嗽消失,常伴随焦虑症状。但是心理性咳嗽的诊断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只有其它可能的诊断排除后才能考虑心理性咳嗽。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