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位于面侧部,易长包块而需要手术治疗。腮腺区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处理不好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完美手术可减少或不留遗憾。如何才能把腮腺手术做得更完美呢?首先,要努力避免术后肿瘤复发,这点最为重要,长肿瘤不可怕,可怕的是术后肿瘤复发,一旦复发,后续的治疗会更加麻烦。很多腮腺瘤本身包膜不完整,具有易复发的特性。要避免肿瘤复发,一定要将瘤体完好无损地切除,不留丝毫残余,术中要求辨别组织精准化,分离组织精细化,切除组织精确化,不误伤,不误切,不误夹,不误扎,全神贯注,耐心细致。其次,要注意面神经的保护,面神经穿行于腮腺内,分支多而细,分支之间互有连接而形成神经网,损伤任何一支神经都会影响面部美观和功能。术中对面神经要轻牵拉,轻分离,轻摩擦,轻压迫,以致术后几乎看不到患者有口角歪斜等面神经损伤表现。第三,要防止术后发生涎水外漏。腮腺不断分泌口水,经导管流进口腔,术中导管受损,唾液会流入伤口,导致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患者会很痛苦。术中如需切断导管,就要将该导管所属腺体小叶完整切除。第四,切口尽量短小且隐蔽。腮腺区组织致密,手术不能采用流行的微创法,而只能靠娴熟的技巧缩短切口,减少创伤,提高缝合的质量,力争手术无痕。第五,注意保护耳大神经,防止耳垂麻木。保护颌后静脉,减少对术区循环的影响,减轻术后水肿。此外,可植入生物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腮腺手术如做好以上诸多方面,堪称较为完美。
我采用改良的短切口切除腮腺肿瘤,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瘢痕不明显。
下唇黏液囊肿是口腔内最常见的瘤样病变,临床上青少年患者多见,其形成原因多是自觉不自觉地咬下唇致黏膜下腺体受伤所致。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黏膜,看上去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像小水泡,大多为黄豆大小,质地软而有弹性。患者无疼痛感,但会有异物感。囊肿很容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蛋清样透明黏稠液体,液体流出后囊肿暂时消失,等破裂处愈合后,又被黏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反复破损后,囊肿看上去就不再像小水泡了,而表现为白色瘢痕状突起,囊肿透明度减低。 黏液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如果患者配合,可在门诊局麻下进行,不必住院。手术虽不大,也要认真对待,避免术后出现不适、复发和唇部变形等情况。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合理设计切口,一般釆用纵向切口,与口轮匝肌肌纤维相垂直,如估计到囊肿表面粘膜难以分离,则可设计纵向梭形切口,这样可避免术后下唇变形,内卷。不建议采用横向切口、圆形切口或菱形切口等。操作时切口要精准,分离动作要轻柔,要完整切除囊肿及与之相连的腺组织,以免术后复发,切除深度要止于口轮匝肌表面,不宜伤及肌肉。因伤口不大,间断缝合2~3针即可,松紧适度,5~7天拆线。操作轻柔术后水肿反应一般不大,伤口愈合后粘膜光滑平整,几乎不会出现不适感。
腮腺是人的一对大唾液腺,位于双侧耳垂下,常因肿瘤和炎症等疾病要手术切除。传统手术方法经典适用,但在术后面侧部会留有较长的瘢痕,影响美观。因此,广大患者十分期待腮腺手术微创化。微创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伤口明显缩短、隐蔽,面神经、耳大神经遭受创伤小,不发生面瘫口角歪斜,肿瘤完整切除不复发,主要血管保留完好,不影响术后局部血液循环,术中出血少,术后水肿反应不明显,疼痛轻微,加压包扎时间短,伤口愈合快等。腮腺区组织致密,分布的神经多,血运丰富,手术微创化主要依赖术者操作的熟练和技术的提高,而不能像胸腹腔手术那样依赖内镜等特殊器械,近来虽有个别单位釆用内镜辅助切除腮腺肿瘤,但看上去并不微创,内镜所起作用有限。 对患者而言,最想看到的微创化就是切口的改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切口有经典的长S形切口,还有各种改良的切口,有短小S形切口、耳前直切口,绕耳垂V形切口、绕耳垂V形向后沿发际延长切口、下颌角后弧形切口等。经典长S形切口应用普遍,显露范围大,便于手术操作,适合腮腺内所有部位的肿瘤切除,缺点是伤口过长,影响美观。绕耳垂V形切口及耳屏前直切口虽较为隐蔽,缺点是显露范围有限,只适合切除特定部位较小肿瘤。为显露更大范围,有的手术者在V形切口基础上向后沿发际延长切口,可显露位于腮腺下极的大部分瘤体,缺点是仍难以完成完整的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耳后区剥离范围大,伤口位于有张力部位,愈合后远期会形成突出表面的瘢痕,短发遮不住。下颌角后弧形切口比经典长S形切口短,但不够隐蔽,只适用于腮腺后下极瘤体切除。短小S形切口,只截取经典长S形切口中间1/3部分,耳垂前部分位于皮肤皱纹内,绕耳垂向后下位于颌后凹陷区,长度最短,也较为隐蔽,愈合后一般无明显瘢痕,适用范围广,可完全替代长S形切口,只是要求术者能在小视野内分离组织,要预判血管部位,不损伤血管,避免出血,保持术野清楚,要具有潜行直视下分离技能,要找准组织间隙,一步到位,不造成多余的损伤,在保证瘤体完整切除的前提下,或分小叶切除腺体,或完整切除浅叶及深叶,避免涎漏发生,与此同时,面神经、耳大神经的损伤也趋于轻微,用6“0”细线缝合伤口,轻加压包扎,无明显压迫感,包扎时间不过一周。 要强调的是腮腺区解剖复杂,重要神经多,血运丰富,传统手术已有难度,使手术微创化更为困难,没有丰富的手术经验,没有扎实的手术基本功,应慎言微创化,以免弄巧成拙,事倍功半,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意外损伤。
腮腺肿瘤种类很多,其中最为多见的就是腮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患者术前会有很多担心,其一就是担心术后面部留有明显疤痕,影响美观。我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做了很多探索,多方面比较,认为采用沿耳垂附近的皮肤纹路小切口切除腮腺混合瘤,可很好地保护面神经,完整切除瘤体避免混合瘤复发,尤其是伤口愈合后疤痕很小,对面部美观影响微乎其微,绝大多数患者也认为可以接受。 左腮腺肿瘤术后,耳垂下微小疤痕。
舌下囊肿是指发生在舌下口底区的囊肿,多数与舌下腺有关,少数还与颌下腺有关。临床上常表现为舌下区呈蓝白色肿胀,柔软,与青蛙肚子相似,所以也称为“蛤蟆肿”,囊肿有时会自动破溃,流出像蛋清样粘稠的液体。舌下囊肿诊断不很困难,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及口腔检查即可作出诊断,一般不必依靠辅助检查。临床上舌下囊肿要注意与口底粘膜溃疡、口底实体肿物等疾病相鉴别。舌下囊肿的发病原因多与局部创伤或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有关。据笔者临床观察,不少舌下囊肿患者还存在舌系带短的情况,舌系带短限制了舌的运动,与舌下囊肿发病有无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个别患者有家族史。上述的是舌下囊肿最常见的类型,也叫单纯型舌下囊肿,诊断相对容易,常采用手术治疗,步骤是首先从口腔内舌下囊肿表面作2~3cm长切口,切开粘膜层即可见舌下腺腺体,舌下腺是囊肿的来源,因此只要完整切除舌下腺就能达到根治囊肿的目的,不强调囊肿和囊壁组织的完整性,术中要注意分离保护颌下腺导管和舌神经,如导管微小损伤破裂会自行愈合,不必作特殊处理,导管断裂则要行改道,不能误扎,否则会引起颌下腺疾病。如损伤舌神经,会导致部分舌体麻木。腺体前缘有无名小动脉经过,应避开或切断结扎,以防出血不止。最后缝合粘膜,不强调引流。舌下囊肿手术治疗效果好,鲜有复发。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方法治疗舌下囊肿一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临床上,舌下囊肿除了单纯型外,还有以下几种特殊类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其特殊性。舌下囊肿口外型和哑铃型:口外型舌下囊肿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柔软无明显界限,口内舌下区无明显异常;哑铃型表现为舌下、颌下均可见囊性肿物。可通过穿刺、彩超和磁共振检查帮助诊断,治疗与单纯型相同,从口内切除舌下腺即可,不因肿物位于颌下区而采用颌下切口。颌下腺导管扩张性囊肿: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颌下腺导管口不畅通,导管扩张增粗如囊状,表现为舌下口底可见囊性肿物,张力往往较大,囊内液体多较稀薄,术中可见颌下腺导管极度扩张,管壁菲薄易破裂,已不能作为颌下腺分泌物排泄通道。治疗除了切除舌下腺和扩张的导管,往往还要从颌下作切口切除颌下腺。部分舌下腺腺体异位:部分腺体先天异位于口底肌下方且形成囊肿,临床表现同口外型。一次手术从口内切除舌下腺,一段时间后,颌下囊肿仍不消除,一般需二次手术从颌下入路切除残留的异位舌下腺。舌下囊肿与颌下腺导管粘连:因种种原因未及时手术治疗的舌下囊肿,舌下区长期存在慢性炎症,导致舌下腺腺体和颌下腺导管严重粘连,难以分离。如粘连部位位于导管前段,则切除舌下腺和前段部分导管,将残留导管改道。如口底段导管完全粘连,则要同时切除颌下腺。口外型囊内容物固体化:舌下囊肿口外型病程过长,囊内大量内容物沉积固化,须辅以颌下入路切除囊肿及其固体内容物。
患者男,50岁,因双侧腮腺区肿物发现一年就诊。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侧腮腺长肿物,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感,肿物有逐渐长大趋势。一月前发现左侧颈上部长结节。平时体健,无特殊嗜好。 专科检查发现右侧腮腺区隆起,可触及3×3cm包块,质地中等偏软,界限清楚,活动度好,无压痛,右颌下及颈部未触及异常。左侧腮腺区隆起,可触及3×4cm包块,活动度好,左颈上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好。 初步诊断:双侧腮腺包块性质待查,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 治疗及随访:入院后患者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体检未发现手术禁忌证,在全麻下行双侧腮腺及包块切除术,左颈部肩胛舌骨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病理诊断:双侧腮腺淋巴上皮癌伴左颈上部淋巴结转移。伤口愈合后予以两疗程PF方案化疗,局部放疗。至今随访20个月,患者一般情况好,局部及全身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及转移征象。 讨论:在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多发生于腮腺和颌下腺,不属于常见病,也不罕见。据笔者仅有的经验,认为淋巴上皮癌可能是原发病,也可能是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恶变而来。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结合本例,双侧腮腺同时发病,笔者认为淋巴上皮癌可能属于系统病,也可能是转移性病灶。临床上多表现为包块,与周围组织可有界限,也可呈黏连状,其生物学特性类似于其它腺源性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会局部复发,包块与周围组织黏连者术后更易复发,可向颈部淋巴结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发生于腮腺的要将包块和腮腺深、浅叶全切除,保留面神经,术中要保护包块的完整性,彻底切除全部腮腺腺体,这样可有效防止局部复发。本例双侧腮腺及包块切除彻底,未损伤面神经。发生于颌下腺的淋巴上皮癌要将颌下腺及包块切除。发现颈淋巴转移的要行颈淋巴清扫,本例术前发现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术中行左侧颈淋巴清扫。术后辅以放疗或放疗加化疗。从病理学角度看,淋巴上皮癌肿瘤细胞分化差,恶性度高,但经规范手术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淋巴上皮癌在形态学上有时与鼻咽癌难以区别,因此建议定期复查时要关注患者的鼻咽部情况。(孙国洪) 右侧腮腺淋巴上皮癌术后 左侧腮腺淋巴上皮癌及颈淋巴切除术后
舌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发展快,恶性度高,易转移。手术是治疗舌癌的主要方法。 这里所说的舌癌是指上皮来源的舌鳞状细胞癌。舌鳞癌主要表现为舌表面溃疡,经久不愈,范围逐渐扩大,有的会引起疼痛,有的溃疡边缘向外翻卷生长,呈菜花状,有的溃疡向深部浸润生长,呈硬结状。也有极少数舌癌不表现为溃疡。 舌体容易暴露,大张口伸舌就可以直视,因此,舌癌诊断并不困难。有经验的医生仅凭眼看和手摸就可作出初步诊断,经取少量活组织检查验证可确诊。 舌癌的治疗主要靠手术。手术的大致做法是将长癌的那块舌体组织切除,为了切除更为彻底,医生通常会作扩大切除,即离病灶边缘外1厘米或更远一点的部位作切口,像生活中把苹果烂掉的部分去除那样。因为舌体血运丰富,运动频繁,使得舌癌容易发生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颈部淋巴组织,因而,在舌癌手术中,除了要切除舌癌病灶,还要切除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以阻断舌癌的转移路径。 在临床工作中,人们还常听说要做皮瓣治疗舌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知道,舌体被切除一部分后,体积变小,且缺少一块表皮(粘膜),皮瓣就相当于一块补丁,用这块补丁,可以修补舌体表皮和肌肉的缺损,使得舌体积接近原来大小,伤口也容易缝合。皮瓣本身起不到治疗舌癌的作用,只起到一块补丁的作用,用不用皮瓣并不直接影响舌癌的治疗效果。 那么这样的补丁(皮瓣)从哪里来呢?皮瓣一定是来自患者自身的皮肤,可以从患者的下颌骨下方、颈部、肩部、手腕或大腿等部位皮肤切取而来,皮瓣制作好后,再移植到舌的伤口处,整个过程就像栽树一样,把一棵树从一个地方挖起,移栽到另一个地方。 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皮瓣修补呢?根据舌癌患者就诊早晚,以及病情发展情况,舌癌大致可被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中期患者,病灶范围较小,手术切除舌体不大,手术后剩余舌的体积和功能接近于正常,这时,可利用舌体组织本身的弹性,直接将伤口拉拢缝合即可,不需要移植皮瓣修补,这样的手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医疗费用也相对低。中晚期舌癌患者,舌癌病灶较大,切除后,舌缺损也较大。这样的患者,根据病灶的部位不同,癌生长的深浅,以及残余舌的形状,有一部分,可直接拉拢缝合伤口,不需要皮瓣修补,另一部分,则需要用皮瓣打"补丁"。因皮瓣是从身体其它部位切取过来的组织,移植后本身并没有运动功能,主要作用是修补缺损,便于缝合伤口,有的情况下对说话发音有一定帮助。与直接拉拢缝合伤口相比,采用皮瓣修复的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因为增加了切取皮瓣部位的伤口,出血相对多,手术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术后为保证气道畅通,要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要求患者有一定的耐受力,医疗费用也相对高。此外,皮瓣移植如同栽树,有不成活的可能,有时要二次手术。 总之,早中期舌癌切除后缺损小,伤口易被拉拢缝合,不必用皮瓣修补。中晚期舌癌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皮瓣移植修补。
人们常听说胆道结石、尿路结石,却很少听说颌下腺导管结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的口腔内有很多口水,使口腔保持湿润,方便说话、进食等,这口水的一部分就是由颌下腺分泌来的。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内侧,左右各一,正常情况下,颌下腺分泌的口水通过颌下腺导管顺利流到口腔,不知不觉,如果导管内长结石,人就感到不舒服了。 问题来了,导管内为什么会长结石呢?谈到病因,还没谁能说得很确切。有人说导管很长,开口朝上,口水在管内滞留时间长,食物残渣易掉进导管内,有人说个别人口水成分特殊,等等。找不到具体原因,也就不知到怎么预防了。 颌下腺导管长了结石,会有什么异常感觉呢?微小结石,没有明显异常感觉。结石大了一点,就会把管腔部分堵塞,进食时,口水分泌突然增多,不能顺利流入口腔,口水淤积在颌下腺内,此时下巴下方就有肿胀不适感,停止进食,等口水慢慢流出,感觉就好了。结石继续长大,官腔几乎被赌死,颌下腺可能会长期肿胀,甚至反复感染,疼痛,流脓。 如怀疑颌下腺导管长了结石,如何诊断确认呢?首先,如发现颌下腺反复肿胀,且与进食有直接关系,就可怀疑有导管结石。用手指触摸舌下口底,可摸到硬的结石,X线片或CT能显示结石的所在位置。如怀疑腺体内有结石,可申请彩超探查以明确诊断。当然也有症状不典型,给诊断带来困难的情况。 如何治疗颌下腺导管结石呢?早期,结石体积不大,在口腔内做一小手术,取出结石就可解决问题。后期,因颌下腺反复感染化脓,成了炎性病灶,或颌下腺发生纤维化萎缩,失去分泌口水的功能,还有的结石长在颌下腺腺体内,以上几种情况,除了取出结石,还要切除颌下腺。 说起切除颌下腺,有人会有些顾虑。切除颌下腺是治病需要,对人体没有明显影响。经过多年摸索,手术已近乎微创,在颌下隐蔽处设计短至3厘米长的小切口,不影响美观,术中也不必切断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等大血管,术后无明显疼痛感,短期内可康复。 总之,有病早就诊,治疗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