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根治,绝大多数患者需终生治疗,多数需服用降压药,才能使血压长期达到或接近目标值[1]。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怎么做呢?⑴要熟悉降压药及其他相关药物的特点,要记住服用药物的种类、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⑵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⑶高血压患者要认识药物治疗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防止发生血压降低过快和过低,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同时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出现,提高生存质量。避免漏服药物的小窍门2.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1)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积极参加社区的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或俱乐部,病友交流,学习防治高血压的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①学习高血压的基本知识,认识高血压的危害;②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应该达到的目标水平,有无其它健康危险因素及自己患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③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适量锻炼身体等;④坚持遵医嘱用药,定期看医生;管理好血压,同时也可有助于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的防治。(2) 学会家庭自测血压要密切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并做好记录,发现了异常变化要及时反馈给自己的主管医生。目前主张高血压病人在家中自备血压计,进行家庭测压,提供医师参考,参与高血压的治疗监测。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要过分计较某次的血压高低,因为血压是波动的,不同时间测量的血压数值有所不同。(3) 定期随访在长期治疗中,要定期看医生,以便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强化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病情较重患者(重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2]应每月随访一次,病情较轻高血压患者(即轻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者舒张压90-99mmHg)[2]每3个月随访一次。(4) 及时就诊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一定不要拖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尤其是当出现血压波动大,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肢体乏力、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时候,更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参考文献1.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科普读本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本文系好大夫在线编辑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脂肪肝的治疗n关于脂肪肝的四个错误认识n第一,脂肪肝不能够逆转。这是错误的,脂肪肝可以逆转。脂肪肝原因很多,脂肪肝是一种可以逆转的疾病,所以我们不要认为脂肪肝不能逆转,你可以从重度变成中度,中度可以变成轻度;n第二,就是得了脂肪肝就不能吃脂肪,这是不对的;n第三,没有症状的脂肪肝就不需要治疗了;n第四,减肥可以治疗脂肪肝。脂肪肝患者的治疗原则n记住16个字:n 合理膳食n 戒烟限酒n 合理运动n 药物辅助 一. 合理膳食n 合理膳食,五项注意:n 第一,一定要限酒,不必戒肉;n 第二,每顿饭二两粮,不当泔水缸;n 第三,三份高蛋白(一两瘦肉、一个鸡蛋、二两豆腐);n 第四:饮食四有:有粗有细不甜不咸;n 第五,每天500克蔬菜和水果(弱碱);n 比例:副食6主食4;粗粮6细粮4;植物纤维6动物4。合理膳食尤需注重质量n “吃饭七八分饱”,不能吃饱了,尤其是肝硬化病人更不能吃饱了,肝硬化病人吃两三分饱就可以了,吃饱以后腹压高会出血的,可以多餐少吃。另外,我们提倡低热量饮食。n 适当地提高蛋白质量,高蛋白膳食(1.5-1.8g),要注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建议岁数大的人吃两种药:一种是多种维生素,第二是卵磷脂和深海鱼油。老年人要补钙,牛奶里面含钙是最多的,对老年人身体是最好的。脂肪肝患者有哪些饮食宜忌?严禁饮酒及含有酒精的饮料;优先保证优质蛋白食物,可食用含蛋白质高、脂肪少的食物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蛋清等;脂肪以植物油为理想,可以食用橄榄油、菜籽油及茶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尽量限制动物油等饱和脂肪酸,如鸡皮、肥肉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也宜限制,如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及蟹黄等;忌食煎炸食品;少喝肉、鸡、鸭和鱼汤等含氮浸出高的食物;控制糖的摄入,如含糖量高的米面主食、土豆、芋头、山药、粉条、巧克力、各种甜食等,特别要禁食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含糖量高的食物;保证足量维生素,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宜进食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品,如粗麦粉、糙米、高粱米、燕麦面、荞麦面及魔芋等;少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菜、咖喱等;适量饮水;二. 戒烟限酒有酒精肝的人一定要戒酒,没有酒精肝的人要少量饮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酒精性肝硬化已形成,戒酒不能逆转,但可改善活动过程。三. 合理运动n 我们提倡有氧运动,缺氧的时候头晕,头晕的时候就缺氧,还有呼吸性碱中毒,不能跑得太快。n 运动量:年龄+心率为170次/分;每周3-5天,每次持续20-30分钟。所以要有氧运动,步行是最好的或者慢跑,而且要持之以恒。脂肪肝患者适宜进行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中速步行(每分钟120步左右)、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体操、跳舞、跳绳、爬山、登楼梯、打羽毛球等,具体可以按照个人身体状态和爱好,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脂肪肝患者一周运动多少次为宜?一般每周3—5次。若为中老年人且体胖者,应增加锻炼次数,每周5—7次为宜,而且,运动一定要持之以恒。
一 什么是心脏早搏?人的心跳就像音乐节拍一样匀速规律,心脏之所以稳定的跳动,是因为它有一个控制心脏基本节律的“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叫窦房结,它不断发放电信号,这个电信号经过一套电路系统传到整个心脏,从而带动心脏跳动,假如窦房结意外的部位提前发出电信号,并带动了心脏跳动,我们称之为心脏早搏。根据早搏起源的部位可以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根据早搏的发作频率可以分为频发早搏,偶发早搏。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单形性早搏,和多形性早搏。二 早搏可以会有哪些症状和临床表现?相当多的患者发生早搏没有感觉,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气短,患者时常会有短暂停搏的感觉,部分患者因为早搏改变了心脏收缩的力度对颈部动脉和颅内血管形成了冲击,会有颈部搏动感和头痛。三 早搏容易和心脏哪些问题混淆?早搏在诊断明确之前和明确之后均可能同一些疾病混淆。在诊断明确之前,需要同其他一些引起心慌的疾病混淆,比如生理性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室上性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电图可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鉴别。在早搏明确之后,也存在一些误区。很多人查出有早搏之后会怀疑自己是否有其他心脏疾病,比如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事实上这些想法是不正确的,以上疾病确实可能导致心脏早搏,但大部分早搏并不是上述疾病所引起,判断早搏是否合并有上述疾病还需要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查进行鉴别。四 哪些人容易受到心脏早搏的青睐?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使用心电图在人群中筛查,5%的人可以发现早搏,假如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50%的人可以发现早搏,假如对老年人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筛查,早搏的检出率是80%,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这种检出率可能会更高,所以绝大部分人在一生中总会邂逅早搏。那早搏的机制是什么呢,人的心脏有两套系统,一套血管系统,相当于我们房子里的水管,出了问题会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另一套就是电信号传导系统,相当于房子的电路,出了问题就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早搏。我常把早搏比作电路系统的漏电,比如说我们焦虑,熬夜,过度疲劳,使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或饮品,这样一些人会出现早搏;这就像电路系统的电压过强导致漏电,还有一些人由于发育的不好,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早搏,而且有的时候很多,这就好比电路系统安装的不好,别人可以用50年,60年,而你的使用20年便会漏电。再有一种有心肌炎或心肌缺血导致的早搏,这就好比房子本身被侵蚀了,连累到了电路系统,从而导致了早搏。五 早搏会造成哪些危险?不同的早搏类型造成的危害是不一样的,假如早搏不多,而且没有症状又没有合并其他疾病,早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房性早搏假如较多的话,会有一些人引起房性心动过速,或者心房颤动,一旦引起房颤会引起心衰,脑卒中或者其他血管栓塞等疾病,所以房性早搏如果早起较多要引起重视。而室早的预后主要决定于3个方面,1 室早的数量,假如室早数量较多,24小时超过1万甚至几万,要引起注意,因为过多的早搏会导致心脏结构的改变,部分会有心肌病类似的表现。2 室早的类型,假如室早形态比较多,或者有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发生晕厥,这是有猝死危险的需要及时诊治。3 室早合并的疾病,假如室早合并有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塞,这种情况下,由于心脏整体的电活动不稳定,室早的出现会增加猝死的发生率。当然早搏本身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会抑郁焦虑。虽然不致引起很大危险但仍然会引起人们的困扰。六 早搏如何进行早期诊断需要进行哪些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早搏的检查手段只有“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但是假如诊断有早搏还是要对患者病情评估后进行相应的检查,1 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有助于评价早搏的数量,和起源部位的多少,2 心超可以评价是否合并有心肌病,心衰等情况,3 对合并有冠心 病风险较高的患者,要评价患者有无缺血症状,必要时通过活动平板,冠状动脉CTA,或者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有无血管狭窄。七 早搏该如何进行治疗?假如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早搏较少,症状较轻,可以不进行特别治疗。早搏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初发的早搏,可以先进行药物治疗,不同的患者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反应,所以有的时候要更换药物进行治疗。第二种是导管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就是通过腿上的静脉或者动脉,将标测导管送到引起早搏的异常放电病灶,对这些部位进行放电,将这些组织或者细胞烧死,从而达到根治早搏的目的,对于早搏24小时>10000次,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需要考虑消融治疗。95%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导管消融达到根治早搏的目的。此外对于合并有其他心脏疾患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其他病症,比如冠心病的患者需要尽早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心肌病的患者要考虑适当的药物治疗。八 心脏早搏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对于早搏,大家要放松精神,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轻视它,避免焦虑,兴奋,抑郁等负面情绪,尽量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刺激性的饮食,按时休息,适量运动,对于没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不要因为恐惧而不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有助于内在神经的调节,改善早搏的症状。本文系代世摩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注意休息,避免感冒、避免情绪激动,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并保持大便通畅;支架植入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至少联合使用12个月,阿司匹林建议长期服用,服用期间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牙龈有无出血点及大便有无带血,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他汀类药物也建议长期服用,因他汀类药物有肝脏损害、肌溶解等副作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脏功能、肌酶,建议出院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肝功能、肌酶及血脂,如出现明显肌肉酸痛或者乏力及时就医;低密度脂蛋白(LDL)在1.8mml/L以下,才算达标;倍他乐克如无禁忌症也建议长期服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肌耗氧,达标心率为55-60次/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心脏彩超,以了解心脏功能变化及心腔有无附壁血栓。本文系艾永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的加剧,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也与发达国家看齐了,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已达20%以上,并将继续增长。高血压是造成脑血管意外、心梗心衰、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基础性病变,因此高血压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了。然而很多人对高血压治疗存在许多错误认知,亟需加以澄清。错误认识之一: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可以不治疗。的确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很高,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即使有一些头晕头痛等症状,也没有特异性,很多高血压患者因此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其实高血压程度和症状之间没有相对应关系,不是血压越高、症状越严重,只要高血压达到需要治疗程度,就必须治疗,不是根据有无症状而定。错误认识之二:经过治疗血压降下来了,就不需要继续治疗。很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降血压治疗后,血压监测到达正常水平后,就认为高血压好了,就可以停药了,不需要长期治疗。可常常停药不久血压反弹,甚至出现严重高血压并发症,后悔莫及!事实上,很多人发现血压升高已经不是早期,血管的病理变化已到不可逆程度,造成高血压因素也没有去除,一旦停药血压必定反弹,甚至更严重!我们建议高血压治疗必须坚持早期治疗、长期治疗。错误认识之三:长期吃降血压药物有危害,治疗期越长副作用越大!正是基于这样观点,很多高血压患者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敢长期治疗,时常自行停药。而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我们已经将许多副作用大的降血压药物淘汰了。目前常规使用的各类降血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这几大类药物,都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很长时间了,循证医学的事实是,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对人体器官功能并无不良影响,副作用基本都是可以耐受,而且长期治疗后,才能逐渐显现这些降血压药物对心、脑、肾及大血管的保护作用,防止这些人体重要器官因血压升高而受损。纠正了上述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后,我们提出高血压治疗的几个原则:高血压必须坚持早期治疗、长期治疗。只有早期治疗、长期治疗才能避免人体血管因长期压力升高而发生器质性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并避免发展成为血管硬化。保护了血管就就保护了我们人体重要器官,良好的血管弹性是预防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延续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高血压治疗必须坚持联合治疗。这里联合治疗侠义的观点是指,高血压治疗中的两种或以上药物的联合使用,因为高血压发病机理复杂,每个高血压患者身上就可能存在几种不同致病因素,而每种降高血压药物都只针对一种发病机理,因此往往几种药物联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尤其是严重高血压患者。联合治疗广义的含义是,高血压治疗需要综合性治疗,既要选择合适的降血压药物,也要针对造成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否则一味依靠药物是不行的。如长期精神紧张造成高血压,就需要联合进行心理行为治疗;严重打鼾患者造成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常常造成严重高血压,单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就需要针对呼吸睡眠暂停这个根本诱因进行治疗。怎么样的血压需要降血压治疗呢?根据欧美国家大量临床研究结论,综合各方利弊分析,最近专家们提出,无论男女,无论收缩压舒张压,如果年龄小于60岁,只要血压大于140/90mmHg,就需要进行治疗;如果年龄大于60岁,那么血压大于150/90mmHg,才需要进行治疗。何种高血压药物是最好的降血压药物呢?只有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因素,选择合适的降血压药物,才是最好的降血压药物。根据大量临床经验汇总,我国居民采用钙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这四大类降血压药物,都是合适的选择,当然一旦使用之后,还是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某些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a、老年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大、血压波动大,尤其是高龄老人,因此很多老年人顾忌很低的舒张压而不敢用降血压药物。需要指出的是,降血压治疗既要考虑舒张压,也要关注收缩压,过高的收缩压(大于160mmHg以上)也需要治疗,因为不治疗危害也很大。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特点,选择利尿剂为基础,加上其他几种药物,以缓慢降压、小剂量起步,不追求过度降压、快速降压为宜。b、青少年高血压:现在青少年患上高血压其实不少见,但很多家长不接受不愿意小孩子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对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我们建议先要做全面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即排除某些疾病造成高血压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如果最后确定是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的话,治疗是必须的。当然治疗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首选,如缓解学习压力、适当活动、限盐、减肥等,但如果效果不佳,药物治疗就必须考虑。c、孕产妇高血压:其实由于怀孕关系,生理状况发生很大变化,血压容易升高,而孕高症更是一种严重疾病,威胁母子安危,需要小心处理。当然,对于高血压孕妇,药物选择需要格外小心,尤其是早孕期。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孕妇是不合适的,至于其他几类降血压药物,目前尚无依据对于孕妇有特别禁忌,具体选择药物,可根据不同孕期,咨询产科及内科医师再定。本文系许之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早期避免起搏器植入侧剧烈活动起搏器植入的病人,术后生活基本可以恢复到病前的水平,生活、工作、旅行都不受影响。但是在起搏器植入的前3个月,为了减少电极脱落风险,建议起搏器植入侧的肢体尽量保持休息,可有小范围活动,但应当避免提重物、大幅度或者快速、短促的运动(比如打球、游泳、跑步等);3-6个月后,活动量可逐渐加大并恢复到病前水平。通常6个月后可以做大部分普通运动。二.防止社会环境对起搏器的影响起搏器在体内可受到在外部电场或磁场的影响而发生功能障碍,如不慎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1.家庭及工作环境:多数家用电器在保证良好接地状态前提下都是可以安全使用,比如洗衣机、电吹风、电熨斗、冰箱、电视机等。而手机、耳机等建议起搏器植入的对侧使用,比如起搏器装在左侧,可以选择右手接打电话。但应避免电磁炉使用;电热毯、电按摩器等有漏电风险的电器应避免使用;高压电场、雷达等均对起搏器有影响,应避免接触。2.出行:起搏器植入患者可安全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机场安检设备不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但起搏器可触动安检的金属探测报警器,这就需要提前向工作人员解释,提前出示起搏器ID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雷雨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逗留。3.医疗环境:许多医疗操作可能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就医时,务必提前告知医生自身装有起搏器,可尽量避免磁疗、热透疗法、磁共振、手术电刀、除颤仪、超声碎石、射频消融术等对起搏器有干扰的操作或设备。尽管目前大部分起搏器植入患者并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但随着可兼容核磁共振的新行起搏器问世,这一限制将逐渐打破,未来起搏器植入患者可安全接受磁共振检查。4.起搏器的保护:注意起搏器植入处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直接撞击,避免按摩,洗澡时避免用力揉搓,建议一手固定起搏器,另一只手清洗皮肤。三.起搏器植入后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后仍需服用治疗心脏疾患的药物,起搏器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起搏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带来少些许不便,但这些不便大多都可以克服。起搏器的植入并非限制了您的生活,而是带给您更好的生活体验以及更优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不适。最后提醒广大起搏器植入患者,外出和就诊务必随身携带起搏器随访卡,方便您的随访和诊疗。本文系樊晓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血压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进入医院和家庭。但经常能听到人们在问:“电子血压计连续几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电子血压计与水银柱血压计测量结果不同,电子血压计准吗? ”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血压”和“血压计”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相应有“收缩压”(俗称 “高压”)和“舒张压”(俗称“低压”)。国际上通常采用听诊法(柯氏音法)或有创法(心导管检查法)测量血压,并把听诊法间接测量血压作为“参考标准”,而把有创法测量血压作为“金标准”。1905年俄国科学家柯罗特柯夫发现了在体表对应处能听到动脉内血流冲击血管壁产生的脉动音——为纪念他,把这种声音称为“柯氏音”。人们在体检和平时保健监测中所说的“血压”,通常是指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的体表动脉压。用来测量血压的器具称为“血压计”。血压计分为三种:水银柱血压计、气压表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现在常推荐使用水银柱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二、电子血压计的种类 目前市售电子血压计有半自动式和自动式两种,手动充气者为半自动式,不需手动充气者为全自动式。根据袖带充气加压部位,分上臂式、手腕式与指套式。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可靠性较好,推荐使用。手腕式因低于心脏水平,而指套式受动脉弹力回波的影响明显,致使血压测量不够准确,其手腕、手指同上臂的血压测量值相差较大(10mmHg),不适于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或末稍循环障碍的病人。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指套式血压计”仅能称作为“指端脉搏压力计”,“腕式电子血压计” 称为“腕动脉脉搏压力计”,故后两者不推荐使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已经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并得到医学界认同的“电子血压计”,都是采用袖带法,在上臂肱动脉处进行测量的。按照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推荐仪器设备评级标准,A级为80%的测量值<5mmHg,90%的测量值<10mmHg,95%的测量值<15 mmHg,目前市售的经过计量部门检测过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都能达到A级标准,并且国际上已有大型临床试验采用电子血压计来测量观察血压的变化。三、影响电子血压计测量准确的因素 1.适用人群 电子血压计多数利用袖带内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采用示波法进行血压测量,它可以自动记录动脉中的血液流动状态并把其转化成数字形式,测量时不需使用听诊器,非常方便;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是利用柯氏音方法进行血压测量的,但它的测量值稳定,影响因素小。由于电子血压计采用的原理与水银血压计采用的原理不同,因此,它不适合下例人群使用:(1)过度肥胖者;(2)心律失常者;(3)脉搏极弱,严重呼吸困难和低体温病人;(4)心率低于40次/分和高于240次/分的病人;(5)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等血压急剧变化的病人;(6)帕金森氏症患者。 2.血压自身变化 人每时每刻的血压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健康人在一天内会有15~30 mmHg的变动,高血压病人的波动则更大。它随人的精神状态、时间、季节、体温等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1)精神状态:生气、紧张、恐惧、害怕、兴奋及疼痛等可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没有变化。(2)时间和睡眠:正常健康人血压的节律呈两峰一谷,长柄勺型,即白天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晚8时起血逐渐下降,至夜里2~3时降至最低谷,凌晨血压急剧上升,至上午6~8时达到最高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至下午4~6点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3)季节:受寒冷刺激血压会上升,在高温环境中血压可下降。(4)吸烟、饮酒、饮咖啡、洗澡后血压会降低。(5)一般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两者相差2~4mmHg,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0~40mmHg。因此,人体的血压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每次测量血压的不同属正常现象,两次测量到同一血压值是十分罕见的。 3.“白大衣高血压” 有些患者来医院看病,见到医护人员穿着白色工作服给自己量血压时,会不知不觉的产生不安、紧张,致使“血压”测量结果升高,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而在家中,自己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测出结果偏低。因此,自测血压的正常值为130/85mmHg,而不是140/90mmHg。 4.袖带尺寸 一般情况下,电子血压计的袖带都是标准成人型的,它使用于臂周为22~32cm 的患者。使用者的臂周大于或小于袖带的使用范围,测出的血压值就会出现误差:大于袖带范围时会给出错误的收缩压值,小于袖带范围时会给出错误的舒张压值。 5.袖带位置 测量位置偏低时,测出的血压会偏高;位置偏高时,测出的血压会偏低,高度每相差10cm,血压值就相差8mmHg左右。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充气袖带的位置应与心脏的高度在同一水平上,袖带胶管的末端(内置传感器)应放在肱动脉的搏动点上,袖带的下缘距离肘窝2~3cm,袖带卷扎的松紧以刚好插入一指为宜,袖带过紧,会使血液流动不畅;袖带过松,会使血液振动不能彻底传递到袖带。 6.测量范围 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范围是有差异的。如有的电子血压计收缩压的测量上限为200mmHg,舒张压的测量上限为150mmHg,患者的血压值超出这个范围,电子血压计就可能测量不准或测量不出来。 7.环境影响 不要在测血压时使用移动电话,也不要在电子血压计工作的附近使用移动电话。使用环境的电磁干扰,噪音干扰,测量期间病人的肢体移动、颤抖痉挛,袖带的移动和摩擦等,都会影响电子血压计的测量准确。8.其他因素 水银血压计通过医生用听诊器来测量血压,由于每个医生的听力、使用习惯、读数时的视差、观测误差、估读误差等不一样,造成每个医生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另外,电子血压计要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四、电子血压计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1) 先休息15分钟。测量血压时,安静、舒适地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两腿自然分开,全身自然放松。(2)脱去上臂衣袖,气囊袋紧缚于上臂,其△标记应对准肱动脉处;袋的下缘应在肘窝上2~3cm。(3)上臂应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冬日注意保暖防止颤抖。(4)上臂周经>32cm,应换用16cm×65cm的大号气囊袋。(5)自动测压过程,患者不能有动作,否则因肌肉运动出现的假波,使测压失败。(6)测量2~3次,取平均值。两次测量中间间隔3分钟以上,并且部位、体位要一致。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袖带式”半自动或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合格产品时,不但测得的“血压”值是准确的,而且与“汞柱式血压计”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①比办公室偶测血压获得更多的测量数据,能较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病人实际血压的波动情况:②可以避免相当一部分(约20%~30%)的“白大衣效应”引起的血压值偏高。③比动态血压监测费用便宜。④能提高病人坚持服药和积极治疗的依从性。⑤可以减少汞柱血压计自测血压观察者偏倚所致误差。⑥仪器轻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直观,绿色环保,杜绝汞污染。
什么是房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或者通俗的说是一种心跳紊乱、不规则,它是心房快速而不协调的乱颤,致使整个心脏的跳动失去了原有的规律性 。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房颤有哪些症状?并不是所有的房颤患者都有症状,但大多数房颤患者会因为心跳快、心跳不整齐不规则而产生不适的感觉,称为“心悸”。不少房颤的患者还会感觉到头昏、气短、虚弱、疲劳。如果是冠心病的患者,出现房颤而心跳快是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发作。房颤和中风有什么关系?中风是房颤的严重后果之一。房颤时心房内的血液流动性发生变化,血液中的成分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这些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到脑动脉中并堵塞脑动脉就会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产生中风。因此,防止血栓的形成进而预防中风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房颤患者如何预防中风?防止房颤患者血栓形成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方法。使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从而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中风的发生。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使用华法林可以大大降低房颤患者中风的危险,是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治疗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新型药物对于房颤患者预防血栓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应用逐步增多。预防血栓的药物,尤其是华法林等,应该在专科医师的严格指导下使用。本文系廖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2年5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了关于肺动脉高压的科学研讨会,经过22个患者组织、10个罕见病及其下属机构以及8家科研机构共同商讨,倡议每年的5月5日为“世界肺动脉高压日”。“蓝嘴唇”是肺动脉高压宣传的标志,因为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缺氧导致嘴唇呈现紫蓝色。肺动脉高压不同于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主动脉压力的升高,而肺动脉高压是指一组导致肺血管进行性阻塞,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疾病,诊断的标准是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平均肺动脉压力≥25 mmHg。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率为1.1/100,000(百万分之十一,英国 ),其中2/3的患者既往有肺动脉高压。而1/3的患者怀孕前无肺动脉高压,怀孕期间发现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妊娠合并肺高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0-50%,所有的死亡发生在产前或产后35天内,是妊娠合并心脏疾病中最危险的情况,所以欧洲和美国的指南均把肺动脉高压列为妊娠禁忌!我们抢救过很多严重的妊娠心衰、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很高,但是对于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很多时候我们束手无策,经历的孕产妇死亡多是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可以分为五类: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2.继发于左心疾病的肺动脉高压;3.继发于肺部疾病和/或低氧血症;4.慢性血栓栓塞和其他肺动脉阻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5.其他不明原因和多重因素机制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如果妊娠合并了肺动脉高压,结局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病例1:18岁产妇,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产后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出现明显右向左分流,艾森门格综合征,失去手术机会,死于缺氧。病例2: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这位孕妇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直在风湿科医生的控制下。因为肺动脉高压表现的气喘、水肿等表现,在正常孕妇中也可以出现,容易被忽略。当患者到我们医院待产时,已经出现明显的肺动脉高压,临产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失败。病例3:妊娠4个月左右时出现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胸闷气喘、双下肢水肿,心脏超声测肺动脉压力90mmHg,最初怀疑是先天性心脏病,经多次心脏超声检查未发现先天性的缺损和各种异位引流,通过肺动脉CT血管成像和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经过抗凝治疗后患者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胸闷气喘和水肿的症状明显缓解。最后终止妊娠,保住了孕妇的生命。病例4: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孕妇,孕7个月时胎死宫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30%,肺动脉压力50mmHg左右,严重心衰、肺动脉高压,不能平卧,情况非常危急,一般利尿效果不佳,使用在强心的同时降低肺动脉压力的药物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引产成功。为什么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妊娠的结局这么悲惨呢?这与怀孕后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怀孕期间心血管方面最显著变化的是血容量增多,正常孕20-32周血容量可超过非孕期50%以上。心率增加和心脏搏出量增加,至心排量增加,同时体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下降,分娩时心排出量进一步增加,正常阴道分娩心排出量增加34%,剖宫产和脊麻时心脏指数增加47%。危险期在妊娠第5-8月到产后48小时。正常怀孕由于生理、激素和血液成分改变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所以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到医院进行产前咨询时,医生会建议终生避孕,禁止妊娠。如果患者孕前没有肺动脉高压,怀孕期间才出现肺动脉高压,那怎么办呢?1.首先要识别症状:劳累后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但是正常妊娠的孕妇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容易混淆。起初的运动耐量的下降、疲乏和虚弱比较轻微,但是随着妊娠的进展,会出现下肢水肿、胸腹水等,严重时会出现血压降低晕厥等表现,同时胸痛也是肺动脉高压的典型症状,跟心肌缺血有关。2.必要的检查:(1)心电图心电图可以表现为:肺性P波、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和压力负荷过重、右束支传导阻滞和QTc延长。(2)心脏超声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平均收缩圧、右心室大小和功能,同时可以找到一些可以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比如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3)右心导管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平均圧≥25mmHg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同时可以计算肺血管阻力和右心输出量,同时可以行肺血管扩张试验,对使用降肺动脉压力药物作参考。3.处理:一旦发现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一定要尽快到有肺动脉高压综合诊治能力和危重产科的医院就诊,经多学科协作,包括肺动脉高压的专业医生、ICU护士、有危重产科救治能力的产科医生和护士、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医护人员,根据孕妇的症状、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妊娠的月份、胎儿的情况、肺动脉的压力和右心功能综合因素来决定是继续妊娠,还是紧急终止妊娠。(1)一般处理:控制液体和盐的摄入,低氧血症者可以吸氧,如果有右心功能下降、液体潴留,可以使用利尿剂。(2)药物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的药物,如果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可以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其他可以使用的药物如曲前列尼尔,持续静脉或皮下注射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孕妇可以使用,但价格昂贵,一般剂量一个月大概1万元。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有致胎儿毒性,妊娠禁忌。西地那非(伟哥)妊娠可以使用。(3)麻醉方式和分娩方式最佳分娩方式是经阴道分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小,但是大多数的肺动脉高压孕妇需要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局部麻醉如脊髓麻醉首先考虑使用,而全身麻醉因气管插管会增高肺动脉压力、呼吸机的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可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加重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为医者,我们经历了种种妊娠悲剧,这是我们不愿忆起的痛。希望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女性朋友,珍惜自己的生命,终生避孕,禁止妊娠。如果怀孕后才发现合并肺动脉高压,一定要到有肺动脉高压综合诊治能力和危重产科的正规大医院就诊。声明:本文为@刘燕荣医生 原创,首发于微博,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腹痛,晕厥等症状时建议积极手术治疗;没有症状但心脏结构改变,左室收缩功能逐渐下降者建议手术治疗。 无症状且心脏结构尚可时可观察,轻度关闭不全可每年复查心脏彩超,中重度建议半年检查一次心脏彩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感染,尤其是口腔等容易进入血液或心脏的感染等 本文系聂少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