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孩子成长的过程分为不同阶段,最初是婴儿期,孩子没办法跟人进行主动交流,这时的治疗是保护、喂养以及情感关注。 3岁到6岁的孩子是学龄前期,主要是依恋问题,涉及父母情感投入及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关注的相互作用,即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对孩子和家长都非常重要,不能处理好学龄前期孩子的依恋问题,孩子的行为、情绪、人际关系以及以后的学习成绩都会受到影响。 6岁到12岁的孩子是学龄期,行为越来越社会化,这时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业和心理的进一步成长。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不一样,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个基本思路是我们临床中对儿童和青少年必须要有的策略。 12岁到18岁是青少年阶段,孩子要成长,父母也要成长,父母的成长要适合孩子的成长,类似拉锯的动作一样,一边用力,另一边要协助,是一来一往、一进一退、一合一歇的过程。从少年成长为成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不能成长,这个孩子在人格、情绪、行为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上就会有很大问题,这时就需要家庭成员做出改变。 ▌我们应该怎么做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 我们不能把孩子看成一个异常的、有问题的、有障碍的个体,而应该把孩子的问题看作整个亲子关系的问题。如此看来,家庭治疗在儿童心理治疗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家庭治疗解决的问题,就是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互动方法、父母怎样关注孩子、孩子怎样反应回馈给家长等。 做儿童青少年工作,不能单纯地按照传统生物学模式,只根据病史做出诊断、检查精神状况、用药以及愈后康复,还需要考虑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气质特质、与人交往模式和高级情感活动发展等。 现在有些6岁的孩子还不敢自己睡觉,晚上不敢一个人待着和上厕所等,这些问题都是个体在情绪发展过程中没有完全正常发展的表现。社会因素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很多孩子出现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以及严重的强迫障碍,跟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给他的要求以及老师给他的压力有很大关系,属于社会现象。 解决儿童青少年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心理治疗为辅助。药物治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忽略和削弱心理治疗的作用。例如,儿童青少年中非常常见的多动症,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表现: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受影响,但实际上却有生物学基础——多巴胺功能亢进、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下降、五羟色胺功能下降等。基于这样的理论和假设,孩子需要用药物治疗。因此,有些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药物作为基础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后,孩子的行为、症状和情绪问题都会改善,孩子的自身感受也会随之改善,比如,多动症孩子用了药物以后会集中注意力,减少小动作,能听清老师的讲课,讲课的老师也会感受到这个孩子变得安静,注意力也不那么糟糕了,身体也不再那么好动了。看到这些变化,老师就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孩子在鼓励和表扬的基础上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改变,也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改变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而这个认可促使孩子往更稳定、动作更好、注意力更集中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在药物基础上进行的心理治疗。 ▌如何判断孩子的正常成分和异常成分 另外,我们对孩子进行帮助时,无论是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还是家长,都会遇到一个普遍问题——如何判断孩子的正常成分和异常成分。如果不能判断正常成分,一定会将异常成分夸大;如果搞不清楚孩子的异常成分,那么孩子的正常成分也显示不出来。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语言需要发展、情绪需要丰富、行为需要完善,如此才能慢慢地走向社会。在儿童精神病学领域,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是很重要的部分,要知道儿童在什么年龄阶段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这个年龄段出现不同,这个不同会不会是一个问题。认识一个儿童的问题,首先要借助儿童发展的知识,查看儿童的正常发展水平,同时还要识别他们的异常行为。 那么,什么是异常? 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看到小朋友的橡皮很漂亮,自己却没有,于是把它放在口袋里拿回家,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时孩子的意识还没有分化,不清楚所有权,不知道橡皮是你的还是我的,也不知道我把别人的东西放在口袋里是否合适;如果是6岁的孩子,意识已经分化,他知道橡皮的所有权,清楚自己是否可以拿回家。由此可见,3岁孩子跟 6岁孩子的行为判断标准完全不一样,我们不能认为 3岁孩子把橡皮拿回家的行为是偷窃,因为不同年龄阶段行为发展的意义不同。因此,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正常,需要依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标准。 大家在学习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时候,只看一本书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习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即异常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儿童精神病学,从这些领域可以学到孩子的异常行为标准。例如,4岁的孩子人来疯,家里来客人很开心,喜欢表现自己,说话、唱歌等,这是正常表现;到了6岁,孩子会有害羞感,不会表达自己,更不愿意在陌生人面前勉强表达,这导致孩子不主动迎接客人或见面打招呼,而是躲在房间里面,对 6岁的孩子来说,这也是正常的表现。 还有一些情况可判断行为的正常和异常。比如,孩子发脾气、小动作多、话多、玩网游和手游等,这些行为常被认为是异常,但这真的是所谓的问题、障碍和疾病吗?未必是这样。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玩手机、查看信息、聊天、发消息等,无论是坐公交还是走路,甚至开会间隙都在玩,这跟青少年玩手机和电脑没有区别,只要不影响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这样的行为就是正常的。我们通常会把孩子的问题看得比较严重,认为这是网络成瘾,其实这只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我们要从正常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 另外,从异常角度判断哪些行为是正常的,要看《精神病学》等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员。(宜昌心理医生)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亟须关注,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7岁以下人群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与严峻形势反差强烈的是就诊人数有限,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家长带患儿去医院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建议家长不要只想着望子成龙,更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要从小抓起,教育方式也要有所调整,从“早期教育”转变成“早期关心”。(@柳橙小桔灯)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快乐成长,宜昌知名心理医生@柳橙小桔灯专门成立了宜昌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可以实现图文咨询,电话咨询、面对面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团体训练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及其家长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该站以“倾听青少年心声,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陪伴青少年快乐成长”为服务理念,重点开展青少年心理疏导:针对青少年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疑似心理障碍、成瘾问题、情绪行为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中心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未成年人,还包括家长、老师等。通过亲子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家长、老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度,达到了有效降低及尽早发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工作措施,给予青少年走出心理阴霾,完善自我,重获生活及学习的信心。该站拥有强大心理专业团队及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了心理治疗服务项目,帮助青少年改善心理疾病,调整行为方式,逐步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宜昌市青少年心理辅导站愿竭诚为广大青少年及家长提供热情服务,欢迎大家扫描二维码,关注后可阅读大量心理科普文章,直接咨询、辅导!
健康的生活来自于良好的睡眠。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睡眠之中,可见睡眠对人类的重要性。 医学研究发现:人类学习、记忆、情绪等与睡眠质量有直接关系。儿童睡眠与儿童学习、模仿能力息息相关,睡眠不足7小时的成年人工作效率下降40%,情绪化严重,家庭矛盾多发。大脑自动清除代谢废物多个有相关过程就是在睡眠中进行的。 如何预防失眠症的发生? (1)养成科学的有规律的睡眠时间;养成每晚按时就寝,最好不超过晚上11时,每日早晨按时起床的优良习惯。逐步形成一个科学的“生物钟”,且坚持下去,不能轻易打破它,长久以后,到必须时间便会产生睡意,可很快入睡。 (2)医院、警务、交通运输及制造业的轮班工作者,要为睡眠作好思想上与身体上的准备,调整好睡眠生物钟,为了避免下夜班时的早晨阳光激活你体内的“日间时钟”,在回家的路上应戴上墨镜,在卧床拉上窗帘。睡觉时也可戴上眼罩。在家中,要求家人与朋友给您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3)睡前喝1杯牛奶有助于入睡,但对于牛奶过敏的女子,吃一个苹果或吃一片面包作用均是一样的。平日多食用某些可以提升睡眠质量的食物:红枣、百合、小米粥、核桃、蜂蜜、葵花子。 (4)睡前勿猛吃猛喝。在睡觉前大概两个小时吃少量的晚餐,不能喝太多的水,由于晚上不断上厕所会影响睡眠质量;晚上不能吃辛辣的富含油脂的食物,由于这些食物也会影响睡眠。 (5)不能在睡前吃喝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与饮料,如巧克力、咖啡、茶、可乐等。 (6)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提升夜间睡眠质量,下午体育锻炼(暮炼)是帮助睡眠的最佳时间,就寝前1小时要防止激烈运动。 (7)大睡要放在夜间,午睡要严格控制在1小时以内,并不要在下午3点后还睡觉。 (8)要防止经常打瞌睡。如果实在要打瞌睡,应在下午的中间时段进行,且以15~30分钟为宜。 (9)营造一个凉快与较暗的睡眠环境。卧室温度稍低有助于睡眠。 (10)保持居室安静,关掉电视与音响,必要时可考虑拔掉电话线。由于安静可排除干扰,提升睡眠质量。 (11)每晚睡前要泡脚,但水温应稍高,在50℃左右;水溶液应稍多,超过内踝关节;泡脚时间应稍长,每次可在20分钟左右。也可于睡前洗一个热水澡,有助于肌肉放松,带动入睡。 (12)选择一张舒适的床,提供一个宽敞的睡觉空间,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13)选择一个高矮适中的、软硬得当的枕头,有利于睡眠质量。 (14)就寝前既要防止胃中空空有饥饿感,又要防止吃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胃部不适而难以入睡或早醒。 (15)晚餐进食不宜过咸,以防止饮水过多,造成夜间小便次数频繁而影响睡眠。 (16)睡前不能吸咽,以防尼古丁使大脑清醒而难以入睡;不能经常依靠酒精饮料来帮助睡眠。 (17)不能依靠催眠药度日,严重失眠者可采取“小剂量间断”与“按需治疗”使用催眠药物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应与行为治疗及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相结合,应与心理和环境的自我调试相结合,从而改进睡眠质量。 目前公众对健康睡眠的认识不足,睡眠质量还是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长期睡眠不足促使机体加速衰老,对大脑和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一旦出现失眠的情况,超过1个月,就要接受专业的诊断、咨询,及时调整治疗,切不可为求短期疗效,私自胡乱用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抑郁症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儿童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左右,少年大约在4%-8%之间。而在我国的研究中,有文献表明10-12岁儿童抑郁障碍的发病率约为3.1%,由此可见,儿童抑郁症并不少见,100个孩子里面就有3个,平均下来,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的孩子。但是,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有多少得到正规治疗?实际上,能够被家长和老师识别出来,并且得到规范治疗的比率很低。 01、儿童青少年抑郁和成人抑郁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少年期抑郁发作和成人有类似的核心症状,但在不同发育阶段,症状可能有所变化。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相对于成年人常见的抑郁情绪,他们常表现出愤怒、与父母疏远、社会退缩、攻击、逃学、躯体症状以及学习成绩下降、自残,以上这些外在表现,比情绪低落更为常见。同时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抑郁表现也有所不同。 学龄前儿童(3~6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没有完全发育完善,对抑郁的体验和表达能力有限,主要通过外在的表现来观察。主要表现特点为不快乐、哭泣、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不与小朋友玩耍、活动减少、食欲减少、睡眠不好等; 学龄期儿童(6~12岁),主要表现有不愉快、空虚无聊、悲伤、容易哭泣、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失眠及躯体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等;其他有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等。 青春期孩子(12~18岁),他们的症状类似于成人,除了抑郁情绪之外,但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破坏行为、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身体各种不适,睡眠增多或减少,自伤及自杀行为明显增多等。 02、儿童青少年抑郁了,怎么办? 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专科看医生,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不是自我调理就能治愈的病症。所以,获得专业治疗是帮助您的孩子处理抑郁症的最佳和最有效的方法。医疗干预可以治疗80%以上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告诉你的孩子他可能患有抑郁症,并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关心。向孩子说明:“你感觉心里不舒服,控制不住哭,爱发脾气,可能是抑郁了。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就像是情绪的感冒,没有什么可以羞愧的,看医生可以帮助你的。” 03、儿童青少年抑郁了,治疗方法是什么? 现实中有很多父母都比较后知后觉,即使是到了自杀这样严重的程度,他们还不愿意接受现实。殊不知,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是心理疗法和抗抑郁药物的组合。 首先对孩子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如果评估中重度抑郁,服用抗抑郁药可以减轻他的抑郁症的症状,并促使他恢复。在早期服用有些药物,可能会增加青少年自杀行为,特别是在首次开始服药后或服用剂量变化后的前几周风险最高,请家长要仔细观察您的孩子的行为。一般情况抗抑郁药可能需要两到四周才能见效,需要坚持服药,家庭成员务必在这段时间内提监督或督促。一般情况可能在6到12个月后逐渐减少抗抑郁药剂量甚至停药。 提倡心理治疗,根据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点及抑郁的影响因素,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庭治疗等。 04、儿童青少年抑郁,家长该怎么做? 首先,要多和孩子沟通,乐于和孩子保持沟通,确保你的孩子能和你谈论任何事情,并且让他们相信,你会以任何方式帮助他们。用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们所说的一切,接受孩子的感受。无论这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能让孩子感觉到你重视他,否则,孩子会认为你不认真对待,所有心事对你闭口不谈,这可能会加重病情。 然后,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意思就是,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怎样、不管孩子情绪状态怎样,他始终是被父母接纳的孩子,父母永远不会排斥他、遗弃他。给予您的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这有时候很困难,孩子经常会让父母大发雷霆,但也要坚持,这可以帮助他们治疗抑郁症。并要经常加强你的支持的力度和频率。例如,你可能会说,“我知道你很不舒服,我很关心你,如果你需要什么,你可以随时来找我。你希望我怎么帮到你,直接告诉我。”你的孩子可能不相信这些话,但经常提醒他们很重要。 其次,家长要减轻带给孩子的压力。奥斯卡·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是使孩子愉快地长大。父母对青少年的要求过高,大量参加各种辅导与补习班,会青少年的负担与压力,非主动学习时间过多可能导致过大的学习压力,他们疲于应对,消极怠工,用显现的和隐形的方法攻击父母,这可能导致抑郁问题的发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且,每天要有放松的时间,要给孩子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在他的空间里,孩子拥有“我说了算”的权力。 最后,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等活动和兴趣爱好类课外活动,减少久坐不动类的休闲活动,如看电视、上网及玩电子游戏等,业余时间父母多陪伴孩子。
什么是抑郁症? 1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 研究发现,人类社会3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一阶段会患抑郁症。有些人病情轻、承受能力强,靠自我调节就痊愈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得过抑郁症;而有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抵抗能力,无法逃出抑郁困境,只能默默承受抑郁情绪的持续积压,最终走上极端的不归路。 那么,不盲目信任网络自评测试,而是去了解临床上科学有效的抑郁症诊断方法,进而反省自身并趁早实施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临床上对抑郁症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 2临床上对抑郁症精神症状的描述 目前认为抑郁症有三大核心精神症状: 1、精力减退 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 2、思维迟缓 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 3、持续的情绪低落 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 除了三大核心精神症状外,抑郁症还有一些伴随的症状,如: ①食欲不振 负面情绪过多,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的情绪中,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胃液的分泌,让食欲下降。 ②睡眠需要减少 心理状态不好、精神持续紧绷,就很难进入深度睡眠阶段。 ③注意力下降 抑郁症会伴随一定的人脑脑区异常,而注意力是我们大脑筛选信息的过程,所以不可忽视的有一定的损失。 ④自我评价低 自我贬低,心灰意冷责怪自己。 ⑤自罪感 常常自责,总觉得自己没用,认为自己有罪。自罪感每个人都有,但是抑郁症患者自罪感过于强烈,才会让自己极度苦闷。 ⑥悲观心态 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 ⑦自伤行为 在个体意识层面没有明确的自杀意图;对身体的损害程度为轻或中度。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描述初步区分下抑郁症状程度: 3抑郁症常见的八大躯体症状 1、兴趣丧失 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2、缺乏情感反应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对自己的遭遇漠不关心,整日呆坐。 3、早醒 表现为较自身睡眠规律的苏醒时间提前醒来且不能再入睡(比平时早醒2小时以上就更有意义),最为常见是在后半夜的2点钟到4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早醒是身心健康的大问题,是抑郁的一个信号。 4、清晨抑郁加重 患者常早上天不亮就醒,此时将正经历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这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使一些患者选择了自杀来逃避。 5、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迟滞: 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 激越:烦躁不安,紧张激越,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但又不知道自己因何烦躁。 6、体重明显减轻、缺乏能量 7、食欲变化 感觉不到饿/需要不停的吃。 8、性问题 情绪低落,失去对性的兴趣。 以上属于大致的评估过程,然而真正的疾病诊断并没有那么简单。 4真正的精神科医生问诊流程 医生问诊要做定性定量分析,要掌握病人的典型症状,具体步骤是: ①首先要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区分物质及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所以,问诊之前都要做心电图和脑电图的检查。 ②病程、持续时间 抑郁症状持续存在两周以上才算抑郁发作。根据许又新的标准分为三级。三个月内才出现抑郁发作,评1分;一年之内持续出现抑郁发作,评2分;病程大于一年,评3分。 ③生理症状 心慌胸闷、眼干口干、头晕头胀、背痛肩痛、肌肉关节痛、胃痛恶心、身体异样感...... ④过往史、家族史 ⑤精神痛苦程度 情绪状态上(社会事件中问题的关键点、原因和严重程度)和心理上的内心冲突。根据许又新的标准分为三级:能够主动设法摆脱这种内心冲突,评轻度;自己摆脱不了、需他人帮助,评中度;几乎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助也无济于事,评重度。 ⑥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可控性) 指的是心理学范畴对变形冲突的评判,根据许又新的标准分为三级。轻微妨碍学习,评1分;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评2分;严重影响学习与工作,导致休假退学,评3分。 ⑦行为异常 ⑧是否主动寻医
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四五十岁的女性处于一个动荡、变更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女性激素也是波动、失衡、紊乱的,因而身体很容易出现问题,更年期综合征就是这一时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 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一般发生于45~55岁中年妇女身上,有90%的妇女出现轻重不同的潮热、潮红、出汗、健忘、焦虑、多疑等症状。这些症状,有人持续到绝经后2~3年,有人持续到绝经后5~10年。更年期是每个中年妇女必须要面临和经历的一道坎。症状严重的更年期抑郁症妇女,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家人、子女、丈夫的关爱、重视,发生了一些自杀身亡的悲剧”。 更年期综合征的精神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病人精神鼓励,解除疑虑,建立信心,恢复健康,建议病人采取以下措施延缓心理衰老。 科学地安排生活保持生活规律化,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少食动物脂肪,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饮食无节,忌烟酒。为预防骨质疏松,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量蛋白质和含钙食物。 充实生活内容如旅游、烹饪、种花、编织、跳舞等,多参加集体活动,给自己营造快乐的氛围,调整好心情,改善睡眠,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年的到来。 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坚持劳动可以防止肌肉、组织、关节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不间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科学文化新知识,使心胸开阔,防止大脑发生“废用性萎缩”。 注意性格的陶冶,更年期易出现急躁、焦虑、抑郁、好激动等情绪,要善于克制,并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善用宽容和忍耐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以保持心情舒畅及心理、精神上的平静状态,有利于顺利渡过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