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关系着人体言语表达、进食咀嚼、情绪表现[吐舌头H]等等,因此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后,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然而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经常在做一些伤害颞颌关节的事情,当这些伤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颞颌关节就会通过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等症状来警告你了[扯脸H]!如果你还意识不到一些的习惯仍然在伤害你的颞颌关节,可能会导致进一步严重的关节退化!!!🚑常见的不良习惯包括以下几个:[一]、偏侧咀嚼。长期习惯一侧牙齿咀嚼食物;还有些人是因为一侧牙齿缺列,没有及时补种,导致双侧颞颌关节不均衡受力![二]、紧咬牙。在安静时候(除咀嚼、说话、睡眠等时候),上下牙列经常处于接触状态,甚至紧咬状态,导致咀嚼肌过度持续收缩导致疲劳,关节过度受挤压![三]、趴着睡觉或者托下巴(托腮)。容易将头部的重量加压颞颌关节![四]、经常吃耐咀嚼或者硬的食物;喜欢嚼口香糖、牛肉干、甘蔗……[五]、喜欢大张口吃东西或者经常打哈欠,使颞颌关节过度活动![六]、玩下巴。经常有下巴的小动作,如晃动下巴。还有患者发现自己关节有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后,会花很多时间去尝试不同的动作[自拍R],看看这些症状是否能消失或者减轻。往往导致关节过度使用,或者情绪过度紧张,加重病情!!一般建议尝试两三天后无明显改善,应该找专业的医生咨询或者现场评估。[七]、颈椎姿势经常处于头前伸的状态伏案坐姿或者站姿。颈椎是颞颌关节运动的底盘,很多颈椎肌肉参与和间接影响颞颌关节的运动![八]、经常作息不规律或者熬夜。睡眠不足或者紊乱会使身体修复能力下降,不利于症状改善,尤其是疼痛方面。每个人只有一副身体,一对颞颌关节,长期良好的颞颌关节功能需要自我温柔对待!
紧咬牙是颞颌关节紊乱发病的原因之一,紧咬牙可能是姿势习惯,可能是生活工作的压力导致的,持续的紧咬牙会导致颞颌关节压力大,挤压关节中的软骨和关节盘的“水分”,导致咀嚼肌的紧张和疲劳,使得关节或者肌肉疼痛,或者疼痛不易恢复,因此希望有紧咬牙习惯的朋友开始管理自己下颌下颌休息位
你是否也有下面人脸图中的红点区域疼痛呢?你是否会有咀嚼费力或者容易疲劳的感觉呢?你是否在做张闭口的动作时觉得费力呢?如果你在上述的问题,你可以尝试给自己做一做颞颌关节区域的按摩放松。下面有图有方法。1.咬肌的按摩放松当做咬牙动作时,可明显在脸部两侧触摸到,可用手指指腹在咬肌区域横向或者环转的按揉,轻微酸胀为宜,有较对侧酸胀的点可多按揉几次。 2.颞肌的按摩放松当咬牙动作时,可明显在太阳穴及耳廓上方触摸到,可用手指指腹在颞肌区域横向或者环转的按揉,可分为前、中、后部按揉,轻微酸胀为宜,有较对侧酸胀的点可多按揉几次。 3.翼外肌的按摩放松翼外肌在闭口时会被颧弓挡住,因此这个肌肉的按摩需要在张口的状态下才能按到。翼外肌在颧骨凸起到外耳道的中间偏后。用食指中指指腹在垂直于翼外肌上下按揉,轻微酸胀为宜,有较对侧酸胀的点可多按揉几次。4.翼内肌的按摩放松翼内肌的肌肉在下颌骨内部,和咬肌纤维走向接近平行。只能从下颌角的内壁点按到。可用拇指指腹朝同侧眼睛方向,斜向上点按,轻微酸胀为宜,有较对侧酸胀的点可多按几次。 5.颞下颌韧带的按摩放松颞下颌韧带在关节附近,用手指指腹在关节区域横向或者环转的按揉,轻微酸胀为宜,有较对侧酸胀的点可多按揉几次。 一般每个动作30秒到1分钟左右,总共5分钟左右,每天建议3~4次。不建议每天超过6次以上。最后,为了增加上述按摩手法的效果,可以在按摩之前做5~10分钟的热敷(用温热毛巾捂脸即可)。如果自我放松按摩尝试了1~2周,效果仍然不佳,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注:解剖图来自于网络下载)
对于颞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患者往往一头雾水,找不着道,看过一些医生后被疾病的终末期发展结果着实吓坏了,不由分说下了决心手术。那么这个病到底该怎么治疗,我们看看北大医院的两位在这方面治疗的权威是怎么说的吧。其中对于手术的适应症有着详细的描述,希望给各位急切要开刀治疗的和犹豫徘徊是否要开刀的患者一个参考。此文仅供参考,还是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不具备指导患者实际治疗的主要依据这篇文章发布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9月第40卷第5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循环历程张震康 马绪臣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痛诊治中心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口腔颌面外科在中国诞生成长。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的追求,莫过于能掌握开刀技术,如当时的下颌骨切除、上颌骨切除、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切除等手术。而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 TMD)几乎没有人感兴趣。即在此时,张震康教授开始进行TMD治疗的研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几十年来,我们伴随着TMD研究的一步步进展而成长。在诊治过成千上万例TMD 患者后,面对每一例患者我们都在苦思TMD的病因是什么,发病机制是什么, TMD 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哪一种疗法效果最好,为什么这一例患者反复发作,而另一例患者却长期稳定,能否找到根治的办法或为什么尚不能根治……。我们几乎用过了国内外所有的几十种疗法,而患者留给我们的是十分宝贵的对TMD治疗的经验、感悟和灵感。我们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20世纪60至70年代关节造影在我国开始应用于临床,对临床诊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对其中诸多造影图像却难以解释;而经手术探查,明确了这些难以理解的关节造影图像,使关节盘各种移位、关节盘穿孔或破裂等均直观地看到了。对于长期不愈的、有器质性破坏的病例,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了。这些进步鼓励着我们进行一个又一个手术,现在看来适应证肯定是扩大了。就这样,我们迎来了对TMD的第一个手术高峰时期。事实上这是重复国外TMD研究历史上出现过的手术高峰。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的随访中发现约20%的患者术后效果并不理想,只好再继续转向应用保守治疗。看来手术疗法对TMD 既无特效, 也不能根治。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和我国国内的情况一样,关节造影术完全可以确诊关节盘移位、破裂、穿孔等,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就有“理由”进行关节盘穿孔修补术和关节盘破裂硅胶盘置换术。这种手术,在手术室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当时认为,关节盘破了可修补,关节盘移位可复位,即使关节盘破裂不能修补也可以人工置换,实在有道理。又一次找到了进行手术治疗的理由。1983 年作者从国外带回了进行关节盘手术必要的器材,并立即开展对有疼痛的关节盘移位、穿孔和破裂的TMD患者,进行相应的关节盘复位术、关节盘修补术和关节盘摘除硅胶盘置换术。此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又开展了大量的手术治疗,现在看来,适应证肯定也是扩大了,使我们再一次被引入了TMD 手术治疗的高峰。遗憾的是,仍然与以前的手术疗法一样,约有20%的患者手术后症状不能消失。看来这一类手术仍然既不是特效,也不能根治,因而又转至进行保守治疗。在我们治疗的TMD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然我们已用尽了自己掌握的所有疗法,包括手术治疗,但是,其颞下颌关节区、咀嚼肌群区仍然有程度不等的疼痛和开口受限。有的患者显然已感到对这样的病症,只能忍着,也就不再复诊了。有趣的是,不知多少年后,这些患者到医院治疗牙病,因为是我们的“老患者”,还会顺便来看望我们,并告诉我们现在他的TMD已好了。当我们问及后来是经过哪些治疗好的,患者回答说是按照我们嘱咐的注意事项,没有再治疗,慢慢就好了。这使我们联想到文献上的一个词“自限性”( self2limiting) 。看来TMD确实有自限性这一特点。最近,国际上有不少文献和随访报告报道,经过简单治疗后, 6 个月至7 年随访,60%~90%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76%的不可复性盘移位患者,随访25年后症状消失或好转;90%的不可复性盘移位患者,随访18个月后明显好转; 30%盘移位患者无症状。这些报道与我们的临床经验完全一致。以上的经历直接导致我们对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手术高峰期手术适应证的反思。那时的手术适应证确实扩大了。由此逐渐形成了我们对手术适应证的看法,提出TMD的手术适应证应是:①证实关节盘移位、穿孔、破裂或其他关节结构的破坏,导致功能严重障碍; ②证实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上述病变造成的; ③上述病变曾经过合理的、程序性的综合保守治疗半年,已失败; ④上述病变已经使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⑤医患双方已经充分考虑到心理2社会因素、夜磨牙症、下颌副功能以及不良习惯等可能影响手术的效果; ⑥患者迫切要求手术,充分知情手术并在不能确保一定有效的情况下,仍同意手术。因此,目前TMD手术的适应证已显著地缩小了,外科手术治疗是有相当限度的,包括开放性手术及关节内镜手术。外科手术不是TMD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概念已被国际大多数TMD 专家所接受。患者为手术治疗所付出的代价和所担风险总是要比保守治疗者大。任何治疗对于患者来说都是要有付出的,包括时间、经费、忍受疼痛和精神压力、副作用、并发症、后遗症、组织或器官的损伤和丧失以及各种意外等。医师选择任何一种治疗,总是希望由此而使患者病症改善、好转、治愈甚至根治。因此,高明的医师选择的一定是让患者的付出尽可能最小,而让患者所得到的效果尽可能最大。这种比值愈大,愈是最佳选择。疗效最大化原则,这一概念是任何治疗方法选择,也包括TMD治疗方法选择的黄金定律。TMD的病因和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用至今发现的人类几千种疾病病因归类的排除法来思考: TMD不是病原体造成的感染性疾病; TMD不是外伤造成的疾病; TMD 不是肿瘤或肿瘤样疾病;TMD不是单一因素所致的疾病; TMD也不是先天性疾病; TMD更不是传染性疾病……似乎都不是。让我们再分析以下资料。1. 对TMD 发病率的分析: Agerberg ( 1975 ) 对1 106人进行调查, TMD 患病率为40%; Solberg( 1979 ) 对739 人进行调查, 患病率为76%。Weiborowicz和Makaworowa对4 229人进行调查,患病率为55%~80%;徐樱华(1985)对1 321人进行调查,主诉症状阳性者为13%,客观体征阳性者为75178%。邓雨萌(1992)调查3 105名年龄在3~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在乳牙期TMD 患病率为1413% ,替牙期为2012% ,恒牙期为2119%。调查结果显示,在成年人中有TMD体征者高达80% ~90% ,但其中大部分并无自觉症状,因此不就诊了。其中只有30%的人自觉有症状,但即使感受到症状,大部分也无明显功能障碍。因此,最终只有约5%的人因有功能障碍而就诊。换言之,是否可以说绝大多数TMD 患者只是一过性地出现症状或体征,是一过性的功能不适应,并不构成疾病。2. 对关节盘移位发病率的分析:关节盘移位等关节结构紊乱是TMD 中的一大类。Westesson(1989)经过大量MR I研究,结果表明约30% 的无症状个体存在关节盘前移位的影像表现。马绪臣、邹兆菊、张震康等( 1983)对TMD 追踪观察研究亦表明,多数病例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包括关节盘穿孔的病例。Katzberg(1996)采用MR I检查无TMD症状者,发现33% 的人( 25 /76)有关节盘移位。Pereira (1996)在检查69 具新鲜尸体的颞下颌关节时观察到,中青年组无关节盘移位,而老年组中41%有关节盘移位。Kuita (1998)对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40例患者,不经治疗随访25年后,发现其中43% 者无症状, 33% 症状减轻,只有25%的患者症状无改善或需要治疗。Sato (1997)对44 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不经治疗,随访结果6 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 12 个月后张口度明显改善, 18 个月后只有2例( 911% )有关节压痛。同样, Lundh对26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不经治疗随访12个月后,有1 /3患者疼痛减轻,只有占16%的患者症状加重。Kobayashi (1999)对保守治疗无效,经MR I和关节镜均证实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进行关节镜外科治疗,术后2年复查见其中28例(68% )疗效为优;11例(27% )疗效为良;只有2例(5%)仍有明显症状。在复查时经MR I检查的28 例无症状者中,关节盘复位者只有1例,部分复位者也只有1例, 1例为可复性盘移位,其余25例仍为不可复性盘移位。以上病例资料说明: ①健康人群盘移位比例较高;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盘移位的比例增加; ③盘移位虽然有症状,但大部分可自行减轻和消失; ④症状消失者并不说明关节盘已复位,其中大部分仍未复位。3. 对双板区改建的分析: 1999年Goldstein在文献综述中提到,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发生适应性改建,因此不一定导致TMD或只有一过性TMD症状。2001至2003年谷志远等对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的改建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观察到实验性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有类盘样组织改变,故得出与Goldstein相同的结论。王美青也观察到这种改变并直接称其为“关节盘第4带”。正常情况下关节盘双板区是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它不像纤维软骨那样能承受负荷。当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盘的后带前移,双板区也随之前移。换言之,双板区逐渐进入关节的负荷区。移位愈大负重也就越大。一旦双板区负重后,可能出现两大类改建:一类发生双板区组织的破坏性改变,即双板区退行性改变,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断裂消失。有的出现炎症反应,最后双板区变薄,甚至穿孔,失去其功能,临床上则出现TMD症状。另一类发生双板区的适应性改建,如上述实验报告那样,即疏松结缔组织向纤维软骨转变,而纤维软骨是关节盘的组成成分,可以承受压力和剪力。如果这种改建充分,有足够的纤维软骨,与关节盘的本体组织相近,关节盘双板区也就成为关节盘本体成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延长了关节盘的本体部组织,更能适应髁突的滑动运动,使髁突前后滑动时,可承受压力的范围扩大。表现在临床上则可能症状消失。临床症状的轻重很可能与关节盘适应性改建成功的程度有关。总而言之,在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颌骨缩小、牙体积缩小、牙量减少小于骨量的减少,结果是牙量大于骨量,造成智齿阻生,尤其是下颌智齿阻生以及错畸形。每一个人发生的程度不同,错畸形也各异。轻则无功能障碍,不能称之为疾病,不需要正畸。如果要正畸治疗,那也仅是患者希望把牙排齐,更为美观而已。重则发生功能障碍,形成疾病,需要治疗。在对TMD 近百年来的研究中, 对为什么TMD发生率如此之高的探索中,似乎也有类似智齿阻生和错畸形的现象,即在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直立使头颅的水平悬吊位改为垂直位。在张口运动中,下颌后荡受阻于颈椎及其相应软组织,于是下颌运动出现代偿,发生颞下颌关节的滑动运动。只有当髁突向前滑动,即张口运动时,可以不受颈椎及其相应软组织的阻挡。现代人类的进化使咀嚼器官结构变小变弱,相应的颞下颌关节韧带肌群也减弱。这种改变可适应颞下颌关节活动的灵活性,但同时这种关节的不稳性有时是颞下颌关节容易遭受损伤的潜在威胁。虽然咀嚼器官的功能已不再是作为觅食和防卫的武器,但是打哈欠、大张口啃咬食物等人类古老的动作仍是张口运动的极限运动,髁突和关节盘向前滑动的范围也将是最大,因而使盘2髁复合体最薄弱的解剖环节受到损伤,造成关节盘前移位,继之发生一系列改变。如果患者经改建适应而无症状,也无功能障碍,那就可以不必治疗。对关节半脱位及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TMD患者,如果无功能障碍,那就没有必要进行硬化剂治疗及关节镜缝合治疗,更无必要做关节囊缩紧术。假如一例在X线片上有髁突骨质改变的TMD患者,虽然从X线片上可以诊断骨关节病,但是若无症状也无功能障碍,那就没有必要做关节镜外科,更没有必要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我们提出这些看法,是为了与同道们一起来探讨TMD的性质,理解现代TMD防治的概念和原则。
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一般主要症状是疼痛、张口受限、弹响。为了方便医生了解您的病情,最好能提供以下信息:1、主要的症状是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的其中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多长时间了?2、自己觉得近期疾病的发生或者变严重是由于什么原因?3、已经做过什么评估或者治疗?结果如何?效果如何?4、提供近日下颌张闭口、左右侧偏的正面视频;侧面张口到最大的视频(头面部都要显示)5、如果有的话,提供近期的影像学清晰的片子图片6、想让医生提供什么帮助和答疑?提示:网上问诊信息和评估有限,只能给大致就医和治疗方向的建议,疾病有很多个体化特征,最终还是建议去门诊具体评估看诊。目前范帅医生首诊病人是与孙邵丹医生周二周四上午看联合门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公众号)》预约挂号》康复科》颞颌关节疾病康复号
颞颌关节关乎着咀嚼、吞咽、情绪表达等功能,甚至与面部的对称度可能有关联。现在人类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意味着颞颌关节需要“工作”的时间也变长了。不像机器的零件,坏了就可以换一个。按目前的科技和临床技术,大家都只有左右一对“出厂原装”配置,所以关注颞颌关节的状态,健康的使用和管理关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中,我也经常被病友问及“医生,我的颞颌关节是不是在磨损?”“医生,怎么样能让它不磨了”“它会不会导致我脸歪”……一、颞下颌关节骨质改变,身体会有什么信号?可能在张闭口过程、咀嚼过程听到“沙沙”的摩擦音,;或者张闭口时候,触摸髁突附近,能摸到类似“捻发”的摩擦音。甚至伴随疼痛出现,主要疼痛区域在耳部、耳前区、颞部。如果有类似现象,尤其伴随疼痛出现,可以找专业医生面诊评估后,决定是否做影像学检查或者治疗干预。二、做哪个医学检查能判断关节磨损状态?进行医学检查,主要是为了判断关节退变或者骨折改变的程度如何?是在稳定期还是活跃期。判断骨质改变或者关节退变常见的医学检查方式有CBCT、CT、核磁共振。在影像上可以看到软骨下囊性变、骨质破坏、骨质硬化或者骨赘形成等情况出现。三、骨质改变,能做点什么缓解?通过医学检查若是出现了骨质改变,也希望大家不要太过于恐慌和焦虑。需要知道几点:虽然我们的颞颌关节不像零件随意更换,但关节本身具有一定自我修复和重塑的能力;颞颌关节紊乱病属于一类“自限性”的疾病,自限性意味着大多数人,疾病到了一个阶段,会停止或者非常缓慢的进展。人体细胞在持续更新换代,只要你对关节友好一点,自身修复能力能够跟上“磨损”的速度,就没问题了。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0不治疗计划》书中建议:1、避免对颈椎和颞颌关节施加过大压力做好下颌休息位(安静状态保持上下牙分开,嘴唇放松合拢,肌肉保持放松)不要经常在牙齿之间夹着东西(如咬笔、手指、乐器……)避免过度咬、咀嚼或者舔东西避免下颌过度受到外部压力(如趴着睡、托腮)2、防止过度使用下颌,让下颌疲劳不良的头颈姿势,下颌姿势平时唱歌、讲话时间特别频繁孕期呕吐3、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冲撞多的,需要戴必要的防护装备4、对关节友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经常吃特别硬,或者耐咀嚼的食物避免经常偏一侧咀嚼,如果因为牙齿缺列的需要及时补牙避免经常很大口的吃东西。
一、儿童常见异常足踝腿型步态二、站立位姿势拍照标准参考下图:患者取站立位穿紧身衣裤,充分暴露骨性标志,便于观察,自然站立,双上肢自然放置于两侧,双下肢站立于30cm的平台上,双腿打开与肩同宽,分别拍取前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全身照以及足踝部照片,要求照片背景清晰,光线明亮,复查患者请保持与第一次拍照同样角度。拍摄者要求1、全身前面观:拍摄者位于患者正前方约2~3米处,手机放在拍摄者胸前15~20厘米处,将患者整体放在手机摄影的正中央,画面保持稳定,拍取前面全身照2、全身侧面观:拍摄者位于患者正侧方约2~3米处,手机放在拍摄者胸前15~20厘米处,将患者整体放在手机摄影的正中央,画面保持稳定,拍取侧面观全身照3、全身后面观:拍摄者位于患者正后方约2~3米处,手机放在拍摄者胸前15~20厘米处,将患者整体放在手机摄影的正中央,画面保持稳定,拍取后面全身照4、足部前面观:拍摄者位于患者正前方50厘米处,将患者膝盖和足部放在拍摄的正中央,拍取膝足部前面观照片。5、足部后面观:拍摄者位于患者正后方50厘米处,将患者膝盖和足部放在拍摄的正中央,拍取膝足部后面观照片。6、足部侧面观(左、右两侧):拍摄者位于患者侧面50厘米处,手机与对侧足部约取45°拍摄角,将患者对侧内踝与对侧足底放在拍摄的正中央,拍取左右两侧的内踝与足底照片 三、走路步态拍摄标准参考下面视频,患者取穿紧身衣裤,充分暴露骨性标志,便于观察步态,选取一个5~10米长60厘米宽的空阔环境,光线充足,背景清晰,道路无阻碍物,走一个来回。 1、前后面走路视频:拍摄者站立于患者正后方约1米起始处,拿住手机固定保持不动,手机放在拍摄者胸前15~20厘米处将患者整体放在手机摄影的正中央,让患者走一个来回即可,时长控制20秒以内。2、侧面走路视频:拍摄者位于患者侧方约1米处,手机保持不动,患者需整体出现在视频的画面,让患者来回走一圈即可。【结果上传线上评估治疗建议】扫下面温智慧医生好大夫网、上传上述照片和视频、相关病史和临床检查报告、医生给与相关建议、康复处方。有必要的转线下就诊。【线下就诊流程】关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公众号➩预约挂号➩康复科门诊➩李旭红、严文广、孙绍丹、侯巧、周罗治非、石汝婷➩就诊后开足踝步态相关评估检查➩门诊楼4楼儿童康复室找温智慧评估➩拿报告开康复处方进行相关治疗。门诊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00--11:00、下午2:30--4:30 周六上午8:00--11:00
很多病友会因为“大小脸”来找我问诊,其实大小脸的原因非常之多。按我个人经验,将它们分为静态的原因、动态的原因,而这些原因也可以同时存在,那就更加复杂了。物理治疗师主要是通过放松肌肉紧张,强化肌肉运动控制,调整关节位置,教育姿势管理来处理的不对称的问题。 牙列的不对称应该看正畸科等相关科室下颌骨的不对称、颧骨的不对称应该咨询口腔外科或者口腔颌面科等相关科室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可能[一R]患侧关节、肌肉疼痛废用性肌肉萎缩,导致肌肉不对称[二R]可能下颌髁突运动受限或者不对称,导致张口轨迹偏斜[三R]可能长期的颈椎姿势不良,导致从颈部就开始偏[四R]偏侧咀嚼导致肌肉不对称……这些都需要面诊后,去分析主要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没有什么招式一招鲜就能解决大小脸。有些因素需要动大刀子,有些靠手法和运动可调整。大部分是只需要观察,只要不影响功能,不会持续发展就可以。大小脸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劝各位病友擅长发现自己的美。过度的焦虑,把太多精力放在小的瑕疵上,放大缺点,你会忘记整块“颜如玉”。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学会化妆与p图,或者找一个擅长拍你优点的摄影师。或者多学多见,提高认知,发现更多世间美好!本人主要看颞颌关节紊乱和颈椎功能受限与不适,其他原因我看不了,谢绝仅因“大小脸”找我看诊
拔智齿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出现,大多数人一般一两周就基本能正常张口生活了,但有些人却会一两个月还张口受限!![汗颜R]那这个时候还是要积极的去找医生看,查找原因,才能快速恢复!首先如果超过两周仍然局部红肿热,剧烈疼痛,那要去排除局部感染等问题[爆炸R],轻则口服点滴抗感染药,重则切开创口排脓,感染处理后,再解决张口受限的问题。排除了感染问题后,可能是局部的肌肉拉伤,疲劳等,那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调整肌肉紧张程度,通过运动训练,让肌肉重新学会用力。还可以通过压舌板的练习(可看我张口受限那个居家练习视频)还有些人可能拔牙前多少有点颞颌关节紊乱病的潜在因素,导致拔牙过程,或者拔牙后激发出来了,那就要对颞颌关节进行相应的处理(这个下回另说)[打卡R]那如果担心拔牙导致关节、肌肉出问题怎么办!如果牙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建议一次拔太颗牙,因为张口时间太长越容易出问题。如果牙科医生预计操作时间会比较长,跟医生示意,拔牙过程多闭口休息几次。拔牙后当天做几次冰敷,降低局部肿胀程度,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