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3年前率先在中国开展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术以来,到目前为止我院已为3万多例房颤患者完成了导管消融术。回顾23年来所走过的房颤导管消融历程,有时艰辛,有时彷徨,有时喜乐,但更多的是信心!这些年来有几个时间节点需特别提及:1,2010年我院首次房颤导管消融年例数超千例,这是中国第一家,这对当时房颤导消融术带来的是更光明的前景;2,2012年我院是国内第一个完成房颤导管消融过万例的单位;3,2020年我院是国内第一家完成房颤导管消融术超3万例的医院。这样的数据给患带好什么?首先是信心,上述数据极大提升了房颤患者的治疗信心;再者还是信心,目前我们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承诺保证给治疗好,否则免费。这个承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最后还是信心,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对持续性房颤,也承诺保证给治疗好。目前我们独创的"转子"消融技术已为持续性房颤的治愈提供了技术保证。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年龄房颤发病率高达5%。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个亿之多;房颤的危害主要有三大方面:1脑卒中;2心衰;3增加死亡率。所以,房颤是当前心血管疾病中最大的一个疾病群。 对于广大的房颤患者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房颤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治疗方法,首先要了解这个疾病的特点。房颤这个疾病有着与其它心脏病(冠心病)明显的不同: 1、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2、药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 达不到根治的目标; 3、要想治疗好房颤,唯一的办法(请记住)就是消融术。 房颤消融术到底是选择导管消融好是冷冻消融?我来告诉大家答案。国际上凡是 选择冷冻消融的医生都是水平低的医生。这样患者就对治疗选择有了明确方向。 目前我院房颤中心对阵发性房颤的治愈(请记住是治愈)几乎100%,对持续性房颤的治愈率达90%,是国际上最高水平。之的所以有这样高的成功率的,其原因是: 1、我院已完成房颤导管消融达3万例,国际上之最大; 2、我们对房颤的机制有创新性的研究,所提出的'转子学说'是国际上60年来房颤机制的重大突破。 门诊上房颤患者还经常问到,左心耳是否需要封堵?我们可以真诚的告诉患者,封堵左心耳不是治疗房颤,仅是预防房颤的并发症;而且仅仅只是预防一个并发症而已。请记住房颤还会导致心衰,还会增加死亡率等2个也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只有选择消融根治房颤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有的患者说房颤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既少受疼苦,而且还减少费用。这更是医生的一面之说。先说费用问题,一站式治疗要花费15万以上,如果分开治疗,仅仅多花几千元,减去医保的支付,根本不会多花钱;再说逻辑问题,既然消融术可以根治房颤,为什么还堵左心耳?医生说是为了防止复发。请广大房颤患者一定要记住,这完全是二种概念。房颤如果复发,可以选择再消融,左心耳封了就取不回来了,一辈子留在体内。;再说疼苦,这些治疗都是介入治疗,局部麻醉,没有多少苦吃。 在此,广大房颤患者在选择治疗上一定要进行慎重选择,你们的幸福是由你们自己来选择的。
所谓高效:目前随着一种特殊的消融导管(STSF)的临床应用,使过去认为最花时间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肺静脉隔离术变的极其简单。单圈消融肺静脉的隔离率近乎100%。这也正是时代抛弃你,绝不会打一声招呼的典型表现!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一定是患者的获益。 再说精准:目前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临床上的重要问题。怎么样解决?这是技术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到目前没解决,是因为持续性房颤的发生机制不清楚。2017年又是法国医生提出了"转子"消融方法,我们中心深受这个方法启示。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 1、房颤时间链,即房颤从阵发转为持续是时间依赖性的; 2、房颤从阵发转为持续是转子的出现的结果; 3、转子触发转子,转子再触发房颤是持续性房颤的维持机制; 4、持续性房颤消融的终点是术中房颤终止。这些学说为持续性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治疗方向。 目前我院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终止率高达80%。持续性房颤凡是在消融术中终止的,其成功率就很高。而且,我们对"转子"的标测和消融提出了"中国标准"。这些标准都发表在主要的国际学术杂志上。最重的是这些方法在国内的多家房颤中心,北京、大连、武汉、长沙、厦门、成都、济南、青岛等得到了复制。 从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已经非常肯定的证实:高效(SF导管)和精准(转子消融)是房颤导管消融的最高境界,我院房颤中心早已达到这个境界!
第13届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于2019年12月13-14日在上海银星皇冠大酒店隆重召开。大会一贯秉承“更新观点,推广新技术”的理念,邀请了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共同探寻未来房颤事业新的发展方向。本次大会不仅是一场心房颤动领域的国际盛宴,更是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诊治中心对房颤这一“珠峰”发起的冲锋! 主要内容回顾: 大会历时2天,共分为4个板块:中国房颤中心房颤学院培训班;大会开幕式;大师讲堂;大师面对面。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刘旭教授主持,黄从新校长、上海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郑宁书记为大会开幕致辞,并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迸发出进步的火花,本次大会以“攀登”为主旋律,以房颤这一“珠峰”为目标,中心凭借近30000例的手术实战经验为实力,以“房颤转子-胸科标测方法学”为方法,以《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为路线,在2019上海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现场,率先完成了对“珠峰”的登顶! 会议亮点如下: 亮点1: 十年一剑——《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 第三版》横空出世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第一版于2009年9月问世,作为国际上首部系统介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在行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大大促进了电生理事业的发展。2013年01月01日 第二版《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发布,在保留与继承第一版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凝练了更多中心的经验与成果,并获得了行业一致好评。 今天,《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第三版在万众期待中横空出世,第三版着重增加新技术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应用,并且将房颤转子(Rotor)标测及消融技术作为独立章节(第九章)进行系统阐述,使得广大对Rotor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兴奋不已。这本新书新在创新,第一版是行业内首部专著,第三版首次阐述的Rotor仍然是行业首次,可以说这本书引领房颤导管消融的发展! 亮点2:心系行业——中国房颤中心房颤学院培训班分享经验 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旭主任团队经过20余年的手术积累和研究探索,研发出了持续性房颤的肺静脉隔离和转子消融这一国际上最精准的术式,以及通过近3万例房颤手术实战淬炼出“肺静脉隔离及转子消融的胸科术式”和“房颤转子(Rotor)-胸科标测方法学”。更重要的是,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旭主任团队乐于分享中心经验,借此大会通过中国房颤中心房颤学院培训班向大家分享方法与技术,以促进行业的共同进步。 亮点3:众星闪耀——汇集国内外顶尖专家,为参会学者带来饕餮盛宴 Sunny Po与欧阳非凡等国内外大师带了各自最新的研究进展与观点,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Sunny Po教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详细介绍了房速的标测,让听众受益匪浅。欧阳非凡教授一直以来受到中国电生理界的尊敬,本次更是契合大会房颤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左心耳在房颤中的作用,现场反响热烈。 亮点4:中外连线——中外学者同台“面对面”交流 本次大会别出心裁,通过精心设计填补14000公里的距离,抹平13小时的时差,多位外国专家同时在线讨论,为听众带了别样的饕餮盛宴。法国圣约瑟夫医院(H?pital Saint Joseph)的Julien Seitz教授单独连线交流之后,Vivek Reddy,Roderick Tung,Atul Verma教授同时上线,与会场同屏交流。在同声传译的帮助下,达到了高效率,高质量,高收获的中外连线。 亮点5:登顶珠峰——Rotor技术加持,手术直播治疗成功率100% 应用Rotor技术,4例持续性房颤打停3台,另一台房颤周长延长30ms以上!打停率75%,治疗成功率100%,如此成功的效果世界首次!中心凭借近30000例的手术实战经验为实力,以“房颤转子-胸科标测方法学”为方法,以《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为路线,在2019上海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现场,率先完成了对“珠峰”的登顶! 结语 上海市胸科房颤中心自成立以来经历十年风雨变迁,一直潜心对房颤机制进行研究,对理论进行剖析深入,最终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心利用PentaRay星形标测导管结合“电位离散度”方法识别标测Rotor区域,干预肺静脉外的房颤维持机制,是上海市胸科医院近年以来主要研究方向,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借此大会的平台,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诊治中心通过手术直播的形式,向国内外的专家展示Rotor消融的重大突破,展示中心率先成功登顶“战胜房颤”这一“珠穆朗玛峰”。 最后,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诊治中心仍将保持孜孜不倦的勤奋耕耘的姿态,为更加辉煌和有创造力的明天而奋斗,请大家期待2020年第14届上海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
如果心脏失去正常的律动,生命也必将受到威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便是这样最常见的心率失常之一,发病时心房率能达到惊人的350-600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100次/分)。房颤会引起脑梗死及其它血栓事件,使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由此可见,对于房颤的治疗可谓箭在弦上,但是房颤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性难题,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更是被比喻为医学上的“珠峰”。但令人振奋的是,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旭主任团队凭借二十余年孜孜不倦的勤奋探索,凭借对于房颤发病机制的深入挖掘,凭借对最先进术式的不断追求,终于在2019上海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的舞台上,率先完成了对“珠峰”的登顶。 一、钻研机制——深挖房颤发病真正的“元凶” 对于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早已开始,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房颤维持过程中,心房中有一些位点的频率和位置往往在很长时间保持稳定。之后通过Davidenko和Narayan的研究,提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转子学说。 转子学说提出后,世界上众多医学中心并未深入挖掘,但是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旭主任看到了其中的价值并果断对其开展长期研究,这条自主研究的路一走就是20多年。在这段创新之路上刘旭主任带领团队经过20余年的手术积累和研究探索,研发出了持续性房颤的肺静脉隔离和转子消融这一国际上最精准的术式,以及通过近3万例房颤手术实战淬炼出“肺静脉隔离及转子消融的胸科术式”和“房颤转子(Rotor)-胸科标测方法学”。利用PentaRay星形标测导管结合“电位离散度”方法识别标测Rotor区域,干预肺静脉外的房颤维持机制,是上海市胸科医院近年以来主要研究方向。刘旭主任团队为此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研究突破和技术创新,为登顶房颤这一“珠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率先登顶——闪耀2019上海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 2019上海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是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旭主任团队牵头主办的国内最大的房颤专题大会,今年已经是第13届。本次大会以“攀登”为主旋律,以房颤这一“珠峰”为目标,中心凭借近30000例的手术实战经验为实力,以“房颤转子-胸科标测方法学”为方法,以《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为路线,在2019上海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现场,率先完成了对“珠峰”的登顶! 本次大会手术直播的环节安排了4台最高难度的持续性房颤,刘旭主任应用Rotor技术,4台病例术中直接打停3台,另一台房颤周长延长30ms以上!打停率75%,治疗成功率100%。如此卓越的效果乃世界首次,直接打破了持续性房颤难以治愈的固有思维!在这一精彩绝伦的手术直播中,中心凭借近30000例的手术实战经验为实力,以“房颤转子-胸科标测方法学”为方法,以《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为路线,在2019上海心房颤动国际高峰论坛现场,率先完成了对房颤这一“珠峰”的登顶! 三、治愈房颤——医患互信,共登珠峰 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2 个方面: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由于房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患者各自的身体状况存在差异,目前市面上供选择的药物却并不多,所以使得药物治疗这种方法针对性差而且效果不佳,而且无法根治。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的方法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案。导管消融治疗不仅仅可以根治房颤,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和高达正常人2倍的死亡率。 最后,能通过了解和预防房颤,从而远离房颤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如果发现自己有类似房颤的症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如果您正遭受房颤的困扰,请您要有信心战胜房颤,因为我们国内的中心已经率先登顶房颤这一“珠峰”!让我们一同携手出击,战胜房颤,守护健康!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房颤中心是国家级房颤示范中心。1998年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到目前已对近3万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导管消融治疗。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对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已达到国际上最高的成功率,近乎100%;因持续性房颤的发生机制不明确,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率需进一步提高。为解决这一国际性的难题,由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中心牵头,联合了国内的10余家顶级的房颤中心,于2019年7月20号成立了房颤转子(Rotor)消融俱乐部,其目的是共同联合起来,探讨持续性房颤的发生机制,进一步提高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造福于广大的房颤患者。
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好大夫在线联合发布「2018年度好大夫」榜单。 本次评选由好大夫在线提供数据支持,过去一年中,20余万名医生在好大夫在线平台上为患者提供了超过3257.9万次图文咨询服务、77.5万次电话咨询服务、82.5万次门诊会诊服务。 评选综合考虑了医生提供线上服务的数量、回复的及时性、线上服务的患者满意度、患者就诊后的口碑评价等多个维度,严格按照评选规则,经过严谨的数据计算,从20余万名医生中评选出年度好大夫304名、青年榜样80名、县域明星10名。 这份榜单既是患者认可与信赖的真实体现,也是对医生们一年来辛勤耕耘的回报!
这一颤 小心要了命 关注无形的杀手 房颤 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过去二十年,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从无到有,取得较大突破,其适应证也不断被拓宽,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 今年,是中国房颤导管消融临床应用20周年,本公号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房颤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旭教授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倡导者以及积极参与者。他个人完成的射频消融病例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和世界都名列前茅,他还勇于向常规房颤诊疗路径进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诊疗途径。 在刘旭教授的带领下,上海市胸科医院已对两万逾例房颤患者施行导管消融治疗,连续多年保持年房颤射频消融术数亚太地区领先。 刘旭教授在这一领域还创造了许多个领先:2010年成为国内第一个年房颤消融例数过千的中心,2012 年成为国内首个房颤消融总例数过万例的中心。到目前为止房颤消融总例数达2.3万例,全国领先。这些病例中95%%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与房颤“告别”。 数据背后,刘旭教授所关注的,却是怎样提高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众所周知,持续性房颤较阵发性房颤来讲,病情更重,发生心衰和脑梗的机率更大,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的难点在于其发生及维持机制尚不清楚。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一次成功率呢? 刘旭教授团队从2万余例的房颤导管消融这一国际上较大的病例群中,凝炼出国际上先进的理念:房颤转子消融。 转子消融,让病灶无处遁形 房颤转子(Rotor)是近年国际上房颤领域的热点,目前被认为是产生持续性房颤的关键病灶。 刘旭教授率先在国内引入这一理念并提出了“房颤转子-胸科标测方法学”,通过明确病灶位置,运用新的标测技术,更加精准地实施射频消融术。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消融术则是十分复杂的房颤治疗策略,该技术可以突破单纯心外膜或心内膜消融的局限,就像在心脏的“内墙”和“外墙”上同时搜寻目标病灶,让这些坏家伙无所遁形。 刘旭教授表示,房颤转子消融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首先是持续性房颤的机制重大发现,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转子是阵发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的启动因子;其次是持续性房颤的导管精准消融,以往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都是推测性消融,不精准。转子技术为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提供了精准的理论基础;最后是对持续性房颤传统理论的深化,甚至是对传统理论的颠覆,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深化。 在过去,持续性房颤的机制是60年前国外学者所提出的,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观点和理论对其进行突破。而转子理论就是对传统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上海交通大学房颤中心的这一研究已发表在国际知名的杂志上(IJC),一石击起千层浪,这一技术的应用很快得到其它医院的跟进,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刘旭教授也被喻为中国房颤“转子”消融第一人。 房颤有哪些危害? 你是否会时常感到心悸、气短、胸闷、忧虑不安,甚至有时会晕厥,注意了,这可能就是房颤的表现。 “当人们一开始有房颤的时候,往往不重视它,因为发作的时候比较难受,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而且普通民众对于房颤的危害性并不太了解,它并不像某些心脏疾病会让人晕厥或猝死,房颤只能说是一个‘温柔杀手’,它的危害是一点点加剧的,慢慢地来损害你的健康。这种常见疾病,可导致中风,心功能减退,以及生活质量下降。”刘旭教授和房颤打了二十多年交道,他深知这一疾病的危害。 所谓的房颤,顾名思义就是心房颤动,也就是说心脏跳的节律、频率都不正常了。它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体来说是个缓病,一般不会立刻致命,但这个疾病是进展性的,它一定会越来越重。如果拖到持续性房颤或者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就容易错失治疗的良机乃至致命。房颤发作的时候确实能忍过去,而且有的时候患者发现忍了几次之后,症状减轻了,他们会侥幸地以为是好转了。 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误区! 房颤患者在阵发性阶段,发病时心跳一会快,一会慢,症状十分明显。当房颤从阵发转变为持续性房颤时,因患者对这个情况的长期耐受和持续性房颤时心跳相对缓慢,所以患者自己感觉好了,但其实当阵发房颤转为持续性房房颤时,说明病情加重,更需要及时治疗。 房颤的危害不容小觑,这个“温柔的杀手”从不同方面威胁着患者的生活,其最常见的危害有四个方面: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导致血栓形成与栓塞、导致心功能不全、增加死亡率。 房颤危害之一: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 一般房颤患者会有心悸、头晕、气短等,因而感觉不舒服,生活、工作质量均会受影响。特别是心功能比较差的,日常生活不能胜任。部分房颤患者症状严重,如乏力、呼吸困难、晕厥等,有潜在心功能不全者则可引起急性肺水肿。 房颤危害之二:血栓形成与栓塞 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可引起肾、肝、肠血管动脉等栓塞,更严重且常见的是导致脑栓塞(即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房颤危害之三:致心功能不全 房颤时心跳不规律,一方面伴快速心室率反应时心跳大于100次/分,时间长了会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致心功能不全;另一方面因心房心室之间收缩的不协调,可致心脏的射血能力降低30%。如原来就有心功能不全,病情就会明显加重,乃至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又使心房压力升高及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进心房纤维化,促使了房颤发作,形成了房颤与心衰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房颤危害之四:死亡率增加 许多研究表明:房颤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在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房颤可使死亡率增加。合并心衰时,房颤者比没有房颤者死亡率也会增加。 目标对象 目前研究发现房颤的六大诱因,其中年龄因素是最重要的。年纪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心肌疾病以及家族遗传的人都是房颤的“目标对象”。 房颤的疾病特点决定了患者往往能有时间充分了解疾病,并且通过详细地比较,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但是,也不能拖太久。从这个意义上说,房颤应该和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纳入慢病管理的范畴。 [关于房颤的常见问答] ■房颤患者什么时机做消融治疗? 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一旦发现就应及时进行消融治疗;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如果平均每月一次发作,就应选择消融治疗。 ■房颤消融术有风险吗? 房颤消融术是一微创治疗,国内外的数万例消融结果显示,安全性非常高,并发症很低。尤其是让患者担心的肺静脉狭窄,上海交通大学房颤中心的房颤消融术患者目前未出现这个情况。 ■房颤消融术中有痛苦吗? 房颤消融术是创伤性极小的治疗过程,但患者在消融中可能会有疼感。主要是在消融心房后壁出现,尤其是后下壁时。但患者仅仅有1~2分钟的时间而已,绝大多数患者能忍受。 ■房颤消融的复发率高吗? 房颤消融术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请注意,如果因为担心复发而不选择治疗,那么房颤就没有治好的可能。患者应综合分析,权衡选择。 ■房颤患者消融年龄有限制吗? 房颤是老龄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病。70岁以上的老人是没有问题,80岁以上的老人要进行身体状况的评估。 ■房颤消融术住院时间长吗? 房颤是一种微创手术,其技术特点就创伤小,康复快。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康复,住院3-4天就可以出院。 ■房颤消融术有什么可怕的吗? 一部分患者听到医生讲房颤要通过消融术治疗,就害怕。原因是对消融术不了解所导致的。其实房颤导管消融术是一个微创治疗,是通过股静脉送一根直径2mm的导管,沿着血管到达心脏,对心脏的异位兴奋灶进行消除。手术结束后再把导管撤出来,不留任何的东西在心脏内。所以,患者不必有什么担心害怕的。 刘旭 上海交通大学房颤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徐汇区十六届人大代表,中国房颤学院副院长。 临床特色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房颤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已完成3万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过2万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奖项5项;是国内心律失常领域的知名专家。 晁玉萍 尹本停 报道 发表评论 返回列表页 Copyright ?2018 山东健康咨询网
《射频消融术后三个月的经历、感受和体会》 我叫张** ,男、今年66岁,因持续性房颤发作半年多于2018.8.17经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刘旭专家接诊入住房颤中心病房。 入院诊断为: 1.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持续性房颤CHADS _VASC 5分;HAS _BLED 4分) 2.冠心病、PCI 术后; 3.高血压病; 4.心功能I I 级; 5.2型糖尿病。 应该说清楚的是,我是有近二十年房颤病史的病人,始发1999年底,从开始的偶尔发作、渐次到数月发作、直到一个月、一个星期发作数次,症狀也从刚开始发作时时间短、心慌气短、全身无力,原地休息后能自主复率,逐步加重到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需要到医院通过药物静脉滴注才能复律,因此,曾在2008年8月也是刘旭专家接诊入院,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出院后直至2014年七月,整整六年没有发生房颤现象,之后,因右肺感染引发急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入住同仁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好转出院。 今年以来,因持续性房颤曾3次入住同仁医院心内科实施药物复律不成功再次入住胸科医院并于8月20日上午施行射频消融术,手术经过顺利,对于有过一次射频消融手术的我来说,应该说思想上并不是很紧张,手术前医生该讲的都已经讲清楚了,手术中,听着操作医生低声的“向右、向右”和“咔哒、咔哒”的像是鼠标点击声,我平静的、配合的接受着治疗,期望手术能获得成功!与2008第一次射频消融术相比较,感受最大的就是电击病灶时的疼痛感减轻很多,其他的我也不很清楚了,比如三维精准定位等等,那是医生的事了! 手术虽然顺利,术后病情还是有反复,术前心电监测仪原本显示持续性房颤的心率约为100/分次左右,术后骤降至50/分多次,成功复转窦性心律。 第一次情况就出现在术后的第二天晚上7时许,我和同室病友在病房中谈笑聊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感心前区疼痛、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率飙升到130/分多次,经治疗后于8月22日下午出院,出院时经住院部医生心电图确认复转窦性心律。这次术后房颤的发作,给同室另一名准备二天后做射频消融手术的病友带来了负面影响,说是坚决不做手术了,这是这位病友的失误,这样的失误是要以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付出代价的! 第二次是今年9月25日上午在术后例行的专家门诊随访中,刘旭教授听诊后让我先查了一个心电图,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从自己的感受来讲,还真没有什么大的感觉,我告诉偶有几次一过性的难受,刘旭教授没有更多的话,就是一句“坚持服药”。 第三次是在今年的10月15日因为服用的药物有缺项,就近方便的原则来到同仁医院心内科就诊被发现还是房颤心率,心电图确认心电向量图符合房颤诊断,从感觉上来说没有太大的不舒服,这种感觉从现在来看实际上就是一种错觉,是术后与术前的比较!我将同仁医院的心电图诊断报告通过微信上传到刘旭教授的网上工作室,刘旭教授很快回复在10月16日专家门诊满额的情况下给我加号接诊,这次门诊刘旭教授依然是一句“坚持服药”追加了一句“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观察” 其实我一直没有埋怨过胸科医院房颤中心的任何医生,即便是不成功,我也是认为自己是手术不成功的百分之三十之内的病人而已,我清楚知道自己持续性房颤病程和病情。 事实证明了房颤中心的精湛的医疗技术!我大约在10月下旬的后期11月初,有一种突感,感觉自己的心率搭脉能搭清楚了,房颤时总搭不清楚,11月6日经同仁医院心电图确认心电向量图符合窦性心律。 术后的心功能也有所改善,有比较才有鉴别,仅以心衰指标(BMP)、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来说,手术前后的对比,术后有了明显的向好趋势。 心衰指标:(正常值0—100)由入院时的396pg/ml至9月1日226pg/ml至10月15日138pg/ml至11月13日141pg/ml,呈连续下降的趋势,稳定在目前的情况下,该指标曾在今年5月4日553pg/ml(危急值)。 左室射血分数:由入院时38%至11月13日48%,是年内几次心超测定最高的一次; 肺动脉收缩压(参考值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律失常分会,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学分会和中国心脏联盟四家学会联合命名的中国房颤中心大会上,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中心获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和“中国房颤中心优秀示范基地”的国字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