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搞清楚帕金森DBS手术风险问题#帕金森#帕金森手术#脑起搏器
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马翔宇 李卫国 李超 张鑫 徐淑军 李新钢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技巧。 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药物控制情况筛选出31例面肌痉挛患者,对以上患者全部行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 结果 31例患者中,HFS症状完全缓解者24例,明显减轻者6例,未缓解1例,术后出现轻度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头晕伴频繁恶心呕吐者1例,术后发热2例。无术后出血及小脑挫伤病例,无脑脊液漏及刀口愈合不良病例。 结论 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是在充分掌握神经解剖及熟练应用神经内镜的基础上,取得高效微创的治疗效果,而内镜手术的学习应循序渐进,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内镜操作经验积累,才能逐步实现显微神经外科由显微镜下操作向微侵袭内镜下操作的转变。【关键词】面肌痉挛;神经内镜;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through retrosigmoid key hole approach under neuro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XU Ran MA Xiang-yu,ZHANG Xin, LI Wei-guo, LI Chao, XU Shu-jun, LI Xin-g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of neuro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 spasm through retrosigmoid key hole approach. Methods 31 patients with hemifacial spasm were selected in our apartment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tuations after taking drugs . Then neuro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through retrosigmoid key hole approach was carried out in these patients . Result After surgery, the pain was disappeared in 24(77.4%) patients and was reduced in 6(19.4%) patients while 1(3.2%)patients showed no obvious ameliorat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mild facial parelysis in 3(9.68%)cases, hearing loss in 2(6.45%)case, headache with frequent nausea and vomiting in 1(3.23%) case, postoperative fever in 2(6.45%)cases. There was no patient occurred with postoperative bleeding ,cerebellum contusion.,leak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or blade poor healing. Conclusions Neuro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through retrosigmoid key hole approach is based on fully grasp the neuroanatomical and skilled application on neuroendoscope to achieve efficie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And the learning of endoscopic surgery should be gradual, only have a solid endoscopic operating experience can we gradually achieve the shift of neurosurgery from operating under the operating microscopeto to operating under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Key words]:Hemifacial spasm; Neuroendoscopic; Retrosigmoid key hole approach;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面神经支配的眼部及一侧面颊的面部表情肌不自主的阵发性抽搐,为神经科常见疾病[1]。该病多为单侧发病,起病后多逐渐加重,病因较为复杂,与局部微血管压迫、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挤压、面神经炎后遗症及蛛网膜粘连等有关。目前大多数学者公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的搏动性压迫是面肌痉挛的最常见病因[2, 3]。HFS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两种。其中针对该病因的MVD术是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4]。近年来,随着对微创理念的不断认识以及神经内镜技术的普及发展,使得单纯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成为可能。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06月至2014年12月实施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1例面肌痉挛患者,男14例,女17例;发病年龄32-63岁,平均47岁;病程1-7年,平均3年。症状均为单侧,其中左侧15例,右侧16例。术前病人均尝试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其中29例患者服用药物可使症状得到缓解。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面神经MR 3DT1成像检查,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者27例,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者2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冗长综合征导致面肌痉挛者2例(图1 A、B)。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为单纯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面神经MVD。患者全麻后取“公园长廊椅”位或仰卧侧头位,沿乳突后发际内直形切口,长约75px(图1 C),逐层切开,暴露二腹肌沟及星点下缘(图1 D),在星点下方用磨钻成形上达横窦下缘,外达乙状窦内侧缘,直径约2 cm左右的骨窗,弧形剪开硬脑膜。采用0度神经内镜,术者一手持镜,一手使用显微吸引器沿小脑表面置入神经内镜,充分释放桥小脑角池脑脊液,使小脑半球自然塌陷(图1 E),小脑表面铺薄层明胶海绵,沿岩骨进入桥脑小脑角,全面观察面神经根部、背面及内听道,充分了解面神经周围动脉的走行(图1 F),显微剪刀剪开蛛网膜,圆头显微剥离子分离责任血管,用剥离子将Teflon垫棉置于面神经及责任血管之间并调整位置(图1 G),减压效果满意后,生理盐水冲洗术腔,撤除内镜,修补硬膜,依次缝合各层(图1 H)。结 果31例患者中,HFS症状完全缓解者24例,明显减轻者6例,未缓解1例。术后出现轻度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头晕伴频繁恶心呕吐者1例,术后发热2例。无术后出血及小脑挫伤病例,无脑脊液漏及刀口愈合不良病例。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单纯动脉者28例,其中11例动脉呈袢状压迫,动静脉同时压迫者为3例。本组病例均行电话和定期来院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27例患者HFS症状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的患者症状也于术后2个月明显减轻,无复发病例。面瘫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均缓解。讨 论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是在充分掌握神经解剖及熟练应用神经内镜的基础上,在直径50px左右开颅窗中进行操作,取得高效微创的治疗效果。神经内镜应用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4, 5]:①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可减少横窦乙状窦的暴露,开关颅迅速,在保证有效开颅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②显微镜为管状视野,对术野照明存在死角,对管状视野以外的结构显露不佳,神经内镜可以全方位观察神经、脑干及血管的关系,还可抵近观察,特别是角度内镜的使用,只要通过旋转镜头,就可消除视野死角不易遗漏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复发[6];③显微镜一般需先从小脑延髓外侧池释放脑脊液,以获得进入CPA的空间,神经内镜可以直接解剖CPA蛛网膜释放脑脊液,便于术中操作,减少对脑干、小脑、神经的牵拉及周围血管的骚扰,减少小脑梗死、水肿、听力丧失等术后并发症[7]。 相对于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面神经的解剖位置虽较三叉神经浅,但面肌痉挛的治愈率却远不及三叉神经痛,且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并发症,诸如面瘫、听力下降等功能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较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高。术中应仔细探查REZ区,绝大多数面肌痉挛都是由于责任血管压迫REZ区造成的。部分手术失败和术后复发的原因是术中未能识别责任血管或者减压不充分。在显微镜下,由于管状视野的限制,该区受到小脑阻挡,或者蛛网膜包裹,成为显微镜下的盲区。也有作者认为部分面肌痉挛减压失败是因为责任血管不在面神经REZ区,而是在内耳道处面神经外周段有血管压迫[8-10]。神经内镜能近距离观察小脑脑桥角及显微镜无法探及的盲区,准确辨别责任血管。笔者认为术中应对面神经全程行充分的蛛网膜松解及责任血管探查,自面神经根部开始探查责任血管,并延伸至神经远端,用显微剪刀锐性分离增厚粘连的蛛网膜,最大限度的避免使用双极电凝,完成分离后将血管游离推移,取适当大小Teflon棉垫置于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常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者椎动脉[4, 5, 11]。内镜凭借良好的照明和扇形视角,能伸入颅内近距离观察神经和血管之间的关系,辨别血管与神经之间是否存在接触,神经表面有无血管压痕,观察岩骨腹侧近内听道处,REZ区或者面神经脑池段的腹侧可能存在的责任血管。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主要的并发症有听力丧失、耳鸣、面瘫、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本组病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面、听神经功能损伤,这往往和手术过程中的面听神经牵拉损伤、面听神经周围血管损伤等有关。神经内镜下操作只需相当于镜身管身直径稍大的间隙,相比较显微镜下手术,神经内镜下手术可显著缩小骨窗面积,避免过度牵拉小脑和神经,避免过多分离蛛网膜,进入颅内后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双极电凝,以防止蛛网膜挛缩牵拉面听神经或热效应损伤营养神经的小血管。其他文献有报道脑脊液漏是MVD术后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4],该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引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本组病例中无脑脊液鼻漏及刀口愈合不良者,笔者均采用显微镜下6-0无创伤缝合滑线以“不透水”的方式严密缝合硬膜,并以耳脑胶配合人工硬膜或明胶海绵封闭骨窗乙状窦横窦交界处骨缘,以防止可能出现的乳突气房开放。术后肌肉、筋膜层、皮下组织及皮肤分层缝合,可有效防止脑脊液鼻漏、脑脊液刀口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部分患者术后症状虽有缓解但不能完全消失,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抽动频率和幅度的降低[9]。这是由于血管长期压迫导致面神经可能出现的脱髓鞘病变及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异常增高所致,MVD后虽然已解除责任血管压迫,但面神经根脱髓鞘病变的完全再生修复或面神经运动核过度兴奋性逐渐恢复平稳仍需要一段时间[12]。在国内一批优秀的神经外科专家的努力下,我国神经内镜工作已经从十几年的一片空白,逐步向多病种、高质量迈进,但神经内镜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内镜进入颅内后无法观察镜头后方或者两侧的结构,桥小脑角区域狭小,血管神经结构错综繁多[13-15],极易引起牵拉损伤,因此在变换观察位置或角度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以防止损伤周围结构。其次,常规内镜设备只能提供二维影像,图像信息缺乏深度感。第三,医师需要一手持镜,另一手进行单手操作,常导致操作困难。内镜手术学习曲线的初、中级阶段不可急功近利,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内镜操作经验,才能发挥神经内镜 “创伤小、看得清”的优势,逐步实现显微神经外科由显微镜下操作向微侵袭内镜下操作的转变。
马翔宇 徐淑军 李新钢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986)作者单位:25001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山东大学脑科学研究所(马翔宇、徐淑军、李新钢);通讯作者:李新钢xgli-sdu@163.com徐淑军xu-shujunql@163.comJuha教授在翼点入路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比标准翼点入路更加简单快速的改良入路方法,他们称这种入路为“眶上外侧入路”(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LSO)[1-3]。眶上外侧入路比翼点入路更偏额侧,其实质是利用了侧裂前方、额下外侧的颅底间隙[4],该方法开关颅简单,快速,创伤小,可替代Yasargil教授开创并推广经典翼点入路处理前颅窝底、鞍区及鞍上肿瘤,前循环动脉瘤等病变。为了更好的发挥LSO入路的优势,又快又好的开展这种入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引进了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这一概念。SOP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充分借鉴Juha教授LSO入路的特点,结合无头皮夹开关颅技术,根据国人颞肌及发际特点,立足国内现有条件,自2011年起开展了眶上外侧入路无头皮夹快速开关颅技术并初步制定并实践了该入路的SOP(图1),现将该入路优势和制定该手术入路SOP的意义其报告如下。一、眶上外侧入路相比较经典翼点入路及经眉弓锁孔入路的主要优势翼点入路和经眉锁孔入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图2):1、翼点开颅的主要缺点有切口长,骨瓣较大,需要广泛的磨除蝶骨嵴等颅底骨质及颞骨,无效开颅较多,且该入路步骤繁琐,开关颅时间长,出血多。该入路会造成颞浅动脉主干或分支的损伤及颞肌过度剥离,容易造成颞肌萎缩,术后影响美观及咀嚼功能。硬膜外血肿及面神经额支损伤的发生率高。2、经眉锁孔入路骨瓣过小,虽然对于显微操作熟练的高年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结合内镜及锁孔器械可以完成手术,但其到达视神经的距离比眶上外侧入路要长,过小的骨窗无疑会增加手术难度,增加对脑组织的牵拉,延长手术时间,并且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出血,处理起来不易。且经眉弓锁孔入路切口过小,颅骨钻孔及铣下骨瓣及骨瓣复位过程费时费力,由于骨窗偏内,大多数患者额窦开放,如硬脑膜缝合不严易出现脑脊液漏。对疤痕体质或眉毛稀少的病人,影响美观。眶上外侧入路的主要优点(图2):1、配合无头皮夹开关颅技术,该入路开关颅快速、简单(开颅阶段:切皮到打开硬脑膜15-20分钟;关颅阶段:开始缝合硬脑膜到订皮结束15-20分钟),出血量极少,术野干净整洁,从而极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2、眶上外侧入路颞部切口止于耳上颧弓上方3-100px,术中仅需剥离颞肌前部及上部,不必像翼点入路那样切口止于颧弓水平耳屏前方,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颞肌剥离及损伤,术中不会损伤损伤颞浅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避免了术后出现颞肌萎缩和咀嚼障碍,简化了手术步骤。3、皮肌瓣一同翻向面侧,从而避免了面神经额支损伤的可能。4、对发际正常的患者,切口位于发际以内,不影响美观。对发际过高的患者,切口内侧沿额纹横行走行,可在不增加额外创伤的前提下,满足患者美观需求。5、该入路只需在颞线下颅骨钻孔一个,不必在额骨额颧突处钻孔,简化了开颅步骤、避免了钻孔至眶内,节省了开颅时间。6、眶上外侧入路可最大程度减少无效开颅,额窦开放概率较小,配合术中严密缝合硬脑膜,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及感染的发生率。二、眶上外侧入路无头皮夹快速开关颅技术标准化操作流程(SOP)的意义以往外科医生的传统教育方式是以学徒形式跟随上级医生通过长时间学习与实践来实现的,但外科手术的步骤繁琐,如果只是依靠口头传授操作方法,往往更多的依靠外科医生的“悟性和天赋”,这种“学徒式”教学不利于控制外科医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其所实施手术的速度和品质。因此,采用学徒形式培训已不能适应现代外科医生的培训,必须以外科手术标准化操作流程统一各操作步骤及方法。SOP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的操作程序设计,其最早起源于现代化工业生产及企业运作。外科手术SOP正是基于以上概念,提出的针对某种特定术式的SOP,理想的外科手术SOP提供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将手术操作步骤进行优化、细化和量化,给所有进行该手术的外科医生提供最佳的技术指导,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提高该手术的速度与质量。那么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如果我们提出外科手术的SOP,是不是意味着和个体化治疗之间存在冲突呢?我们首先看一下个体化治疗的定义,个体化治疗(individualized drug therapy),就是药物治疗“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在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遗传因素(即药物代谢基因类型)、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病理特征以及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等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因此,个体化治疗概念的提出更多的强调内科用药。外科操作的基础是外科手术学技术及人体局部解剖,应该说,大多数情况下的外科手术对不同患者来说是共性大于个性,即便是受到病变位置,性质和体积的影响,手术方式有所不同,我们也可以将手术过程中共性的部分(比如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开关颅脑环节)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目前神经外科适于指定SOP的手术方式或手术步骤:1、无头皮夹快速开关颅技术;2、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植入术;3、迷走神经刺激系统植入术;4、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5、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术(鼻腔期、蝶窦期)6、三脑室底造瘘术;7、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我们设想制定的神经外科手术SOP、不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像规章制度那样必须要求所有医生必须遵守,神经外科手术SOP只是一个初步尝试,给广大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可供参考的手术流程方案,各家医院可以根据我们提出的草案,结合各自医院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SOP方案。综上所述,眶上外侧入路无头皮夹快速开关颅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神经外科动力系统,头架,电动床,显微镜等设备,在满足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处理病变的同时,减少了无效开颅,且该技术快速、简单,出血量极少,术野干净整洁,可极大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入路技术。鉴于目前国内广泛使用基于头皮夹止血的开关颅现状以及头皮夹止血的种种缺点[5],假设我们应用SOP的理念推广该技术,如果可以使大部分神经外科手术时间节约1-2个小时,出血量减少200-300ml,术后刀口愈合不良等开关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基本降至0,这样便可以极大提高我国神经外科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整体手术质量。建立无头皮夹开关颅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在国内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和推广,将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开关颅质量,缩短开关颅时间,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从而更好的落实现代神经外科微创理念,节省医疗资源,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既符合“卫生经济学”的原理,也符合国家提出的“三好一满意”医疗服务宗旨。【参考文献】[1] Romani R, Laakso A, Kangasniemi M, et al.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applied to anterior clinoidal meningiomas: experience with 73 consecutive patients. Neurosurgery, 2011, 68: 1632-1647; discussion 1647.[2] Romani R, Laakso A, Kangasniemi M, et al.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applied to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 experience with 52 consecutive patients. Neurosurgery, 2012, 70: 1504-1518; discussion 1518-1509.[3] Romani R, Lehecka M, Gaal E, et al.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applied to olfactory groove meningiomas: experience with 66 consecutive patients. Neurosurgery, 2009, 65: 39-52; discussion 52-33.[4] Hernesniemi J, Ishii K, Niemela M, et al.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lassical pterional approach. Acta Neurochir Suppl, 2005, 94: 17-21.[5] 马翔宇, 徐淑军, 李新钢. 去头皮夹无血快速开关颅技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 939-940.
去头皮夹无血快速开关颅技术马翔宇 徐淑军 李新钢开关颅是颅脑外科手术的基础,是神经外科疾病开颅手术治疗的必经步骤,头皮夹作为神经外科颅脑幕上手术头皮常用止血工具之一,使用频率极高[1]。开颅止血经历了单极电凝止血、血管钳止血及头皮夹止血等阶段后,由于高频双极电凝的广泛应用后,头皮局部浸润麻醉配合双极电凝止血成为可能(图1)。目前使用头皮夹止血开关颅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切开后上夹过程需主刀、助手及器械护士多人配合,过程较繁杂,效率低,配合不熟练会延长开颅时间。(2)开颅过程中应用头皮夹,如操作不当,可破坏保护膜的贴覆性,降低了隔菌保护作用;(3)缝合头皮时撤掉头皮夹后活动性出血点多,止血较困难,对神经外科医生尤其是年轻医师来说不易处理,往往是“浴血奋战”,容易造成关颅过程出血较多,模糊的术野严重影响缝合速度和质量,出现皮缘高低不一、皮缘内翻或外翻等对合不良;(4)头皮活动性出血处理不彻底,如硬膜缝合不严密,头皮出血会向下渗入术腔,且容易造成术后皮下积液(积血),引起术后发热,增加住院时间;(5)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长时间头皮夹卡压头皮,易导致头皮缺血,出现刀口愈合不良;(6)操作头皮夹过程中,由于术者操作习惯、熟练程度以及患者头皮组织薄厚不同,易造成头皮夹飞离术野,且头皮夹撤除时清点过程繁琐,一旦出现清点数目不符或遗落于术野难以寻找。笔者在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的经验体会和国外学习所得,采用头皮拉钩辅助下去头皮夹无血开关颅技术,可有效改良开关颅流程,缩短手术时间,改进开关颅医疗质量,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无头皮夹开颅技术具体操作过程为:(1)术区贴保护膜,皮内、皮下及帽状腱膜下分层注射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副肾素生理盐水局麻。(2)无颞肌的切口部分,可以直接切至颅骨,头皮拉钩快速勾起皮瓣以防止切口皮瓣侧皮缘出血,然后以双极电凝电灼对侧皮缘出血点。(3)有颞肌的切口,切至颞浅筋膜深层,部分游离颞浅筋膜深层,以头皮拉钩勾起皮瓣,双极电凝处理切口下缘出血点,游离电灼并切断颞浅动脉后,再切开颞浅筋膜深层和颞肌。无头皮夹开颅的技术要点:(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局麻配方为20ml 2%利多卡因+10ml 75mg 罗哌卡因+0.5mg肾上腺素+30ml生理盐水。(2)分层并充分局麻手术切口是减少皮缘出血的关键步骤。(3)切开头皮全层后迅速以干纱布配合骨膜剥离器游离皮瓣,并用头皮拉钩拉起。(4)充分利用显微神经外科的技术优势,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优化刀口,尽可能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无效开颅。(5)术前摆放手术体位时,患者上半身务必抬高15-30度,使患者头部高于心脏15-500px,并且避免患者颈部的过屈和过度旋转,保证良好的静脉回流,控制静脉压力,可明显减少术中静脉出血。(6)麻醉科医师术中配合控制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也是减少术中出血的重要因素。无头皮夹开关颅的优点(图2):(1)改良并简化了开颅流程,极大的加快了开颅速度。(2)开颅时即确保皮缘止血完好,手术过程术野清晰;避免了关颅过程中的因拆除头皮夹引起的大量出血与缝合过程的忙乱,极大加快了关颅速度与缝合质量。(3)手术过程中保护膜的贴覆性完好,隔菌保护作用强;(4)避免了头皮夹对头皮造成的缺血、机械性损伤及皮肤对合不良;根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的经验,使用无头皮夹开关颅技术的病人,术后刀口愈合良好,双侧皮缘高低不一、皮缘内翻及外翻的发生率低。(5)从根本上杜绝了因为使用头皮夹止血带来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可能。(6)关颅后无活动性出血,为术后不常规放置硬膜外引流,减少颅内感染[2],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缩短住院周期,杜绝因拔除引流管困难造成医疗事故的可能奠定了技术基础。快速且高质量的开关颅是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神经外科医师成长的必经阶段。本文介绍的方法虽然并非作者原创,但是目前尚没有查到国内外相关对无头皮夹开关颅技术细节的描述。作者根据现有方法结合自身手术室条件摸索出了一种适合我国推广的不用头皮夹止血的无血快速开关颅方法。使用和推广无头皮夹快速开关颅技术,对缩短神经外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希望将来可以录制去头皮夹无血开关颅技术手术视频,以便更好的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服务。 参考文献:[1] 张彦龙,赵世爱,王成. 巧用头皮夹,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 14:59[2] Kourbeti IS, Jacobs AV, Koslow M, 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craniotomy meningitis. Neurosurgery. 2007,60:317-25; discussion 325-6.致谢:衷心感谢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神经外科Kuo S. Han医生给予的技术指导。
帕金森病七年,僵硬运动迟缓,异动明显,脑起搏器手术开机#帕金森#帕金森病
梅杰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细节决定康复效果#梅杰综合征#眼睑痉挛#肌张力障碍
梅杰综合征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脑起搏器手术设备长什么样,原理是什么?#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脑起搏器手术
帕金森病药物疗效变差,维持时间变短,提示要做脑起搏器手术#帕金森#帕金森手术#脑起搏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