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死亡率高与肾脏病的进展及并发症相关,实用的饮食干预在改善CKD结果和预防或延迟开始透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那么,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注意些什么呢?让我来一一为肾友们答疑解惑。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脏功能的减退,使得营养过度会导致钠和容量超负荷、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以及蛋白质降解的有毒代谢物蓄积。另一方面,营养低下会加重营养不良和营养消耗的风险。什么样的饮食能让慢性肾脏病患者获得充分的营养,又能够有效避免那些风险成为了肾友们伤脑筋的事情。 一、蛋白质摄入 对于CKD患者的蛋白质摄入,推荐采用植物蛋白为主的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为0.6-0.8 g / kg 且植物蛋白占总蛋白的50%以上)。研究表明,轻度的蛋白质限制可延缓CKD进展,并且还有其他益处,包括降低血尿素氮、尿毒症毒素、酸负荷和磷摄入。对于CKD患者,富含植物来源蛋白质的膳食可能是有益的。所以对于CKD患者,我们提倡优质低蛋白饮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有鸡蛋、大豆、豆腐、牛奶、鱼肉、牛肉等,这些蛋白质容易被吸收且含有高比例的必需氨基酸。采用这种饮食方案仍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并非素食主义,仍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动物蛋白,鸡蛋和鱼肉是很好的动物蛋白补充剂。 2、对于CKD高钾血症的患者,在考虑植物蛋白膳食来源时应当注意避免含钾量高的食物,比如果汁、坚果以及水果和蔬菜的调味料,蔬菜在炒之前可以先用温水焯一遍有助于祛钾。 3、应当监测体重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每3-6个月1次),以评估热量摄入是否充分以及是否有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证据。 二、盐的摄入 我们通常所说的盐是指NaCl:1g盐含钠离子0.4g(17mEq)。限盐对CKD患者有诸多益处如:降低血压、延缓肾病进展至尿毒症及改善心血管结局,CKD患者应适当限盐(<3g/天)。日常饮食中除了饭菜中加入的盐以外,还应当注意调味料(耗油、酱油)、用盐炒制的坚果、罐头等也有一定的含盐量。 三、钾的摄入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DOQI)指南推荐,3-4期CKD患者(即eGFR为30-59mL/(min·1.73m2)),钾摄入量为2-4g/d,同时推荐对处于CKD更早期阶段的患者不进行限钾。然而,对于正在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的高钾血症患者,仍需要限钾,以维持正常的血清钾浓度。 四、钙和磷的摄入 CKD患者容易出现肾性骨病,这与钙磷代谢紊乱有关。CKD患者往往会有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因此需要补钙限磷,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补钙并非越多越好,建议将钙摄入量控制在1.5g/天,较高的钙摄入容易导致钙在组织中沉积,导致转移性钙化(如血管钙化) 2、磷酸盐限制针对的食物主要是加工食品和可乐饮料等,而不是高生物价值食品(如肉类、蛋类),加工食品的添加剂和药物是饮食磷酸盐的主要来源。建议将膳食磷摄入量控制在0.8-1g/天。 五、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研究表明,肥胖可促进CKD的进展。因此对于肥胖的肾友们应当注意控制体重,建议每日热量摄入控制在30-35kcal/kg,脂肪的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热量摄入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限制在热量摄入量的10%以下。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8g。 综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提倡以植物蛋白为主的优质低蛋白饮食,仍需要适当补充动物蛋白并注意在高钾血症时适当限钾饮食。在满足每日所需热量的同时,适当限盐、补钙、限磷,这样的每日饮食方案,才能在充分的补充营养的同时避免慢性肾脏病的相关风险。
人体的血液流经肾脏后,通过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将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并将葡萄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保留在血液中,从而维持人体水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尿液就像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尿液成分或性状的改变能及时反映肾脏的健康状态。 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正常成人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少于150mg,当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的滤过膜受损时,血液中的蛋白质会从受损的滤过膜孔隙中漏出,漏出的蛋白量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时,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会升高而形成蛋白尿。 蛋白尿会有哪些症状? 蛋白尿早期通常没有什么症状,细心的人会发现尿液中泡沫增多,蛋白尿形成的泡沫有个特点就是细小且经久不散。对于大且容易破裂消散的泡沫尿,我们不必太担心,在排尿过急、便池中残留清洁剂、尿液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泌尿道感染这些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发生变化会出现这样的泡沫尿。大多数肾脏疾病特别是较轻微的肾脏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很多人第一次就诊时就已经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了,所以肾脏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当持续有细小不易消散的泡沫尿,严重者有眼睑或下肢水肿时,就应当及时就医查尿常规看是否有蛋白尿以便早期干预治疗。 哪些情况下会出现蛋白尿? 一旦尿检提示尿蛋白阳性时,是不是就诊断为蛋白尿了呢?不是的,有部分人会在发热、寒冷或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后,直立平卧体位改变后等情况下会出现蛋白尿,称为生理性蛋白尿,一般是轻度短暂性的,肾脏无器质性损伤,在年轻个体中多见。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所导致的蛋白尿,称为病理性蛋白尿。原发于肾脏本身的疾病比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等会出现蛋白尿。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等的人,时间长了病变会累及肾脏,出现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也会出现蛋白尿。 蛋白尿怎么治疗? 对于初次发现有蛋白尿的人,应该去正规医院就诊,针对肾脏做相关检查,经过充分评估后,若蛋白尿为一过性,提示为生理性蛋白尿,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确定是由于肾脏疾病造成的蛋白尿,就需要明确肾脏病病因,对不同病因,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避免熬夜劳累,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 蛋白尿只是反映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仅蛋白尿一项指标不能反映病情的轻重,还应当结合其他检查比如肾功能,生化检查,泌尿系彩超等才能够系统评估病情。因此,一旦发现蛋白尿,应当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