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1、90%以上的普通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几乎没有效果; 2、药物能口服就不注射,能注射就不输液; 3、认识一般儿童常用的抗生素药物,能不用尽量别用: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四环素、磺胺、氯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其实 每次的小病就使用抗生素,无异于经常对致病菌的抗药能力进行“锻炼”,原因是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某些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它们一次比一次强壮并大量繁衍。 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药效越强的抗生素,制造出更凶险的超级细菌。 感冒后最好选择中医中药甚至多喝水都行,切勿乱使用抗生素
人们把0℃的水倒进37℃的胃里,可小便却是热的,人体的温度37℃,是誰把0℃的冰水转化成37℃的尿液呢?是脾胃,脾胃喝了以后受不了,就从肾里面调精华(元气)转成热能来给它煮成37℃,长此以往就把你的肾调虚了。老喝冰水和饮料,一定肾虚,影响记忆力,还会晚年坐轮椅,骨头坏死! 坚持喝热水,就是为了养肾,养阳气!记得多喝温水!!!
真武汤始见于《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5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肾阳虚衰、水湿泛溢之水肿、小便或利或不利、腹痛下利、肢肿、体颤、肉跳及心阳虚衰、水气上凌之心悸等症。临床中,疗效较好,现列几则验案如下。 眩晕案 患者,刘淑文,女,50岁,2014年2月18日初诊。主诉:旋转性眩晕5天。病史:平素自感体倦乏力,稍有不甚即伤风感冒,且持续时间较长。本次病发即感冒10天(基本痊愈)后,早晨起床时突感天旋地转,不敢睁眼,伴有恶心呕清水,头昏沉胀疼,心动悸汗出,不欲食,食入即吐,曾服西药及输液,病不见轻,才求服中药。症见舌淡胖有齿印,苔白稍厚微腻,脉沉尺部若无,四肢发凉。诊断为脾虚湿阻型眩晕,投以苓桂术甘汤加味,3剂后症状无改善。考虑病重药轻,即改用真武汤加减。药用制附子1袋,白术2袋,白芍1袋,茯苓1袋,泽泻1袋,半夏1袋,生姜1袋,葛根1袋。日二次冲服,1日l剂。服1剂后诸症均减。2剂后眩晕大轻,呕吐,动悸,汗出瘥。守原方又服3剂,欲食,肢温。前方共服5剂,病瘥。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水气不化,湿聚。脾主运湿,脾阳不振,湿气不运而停聚于中,湿浊中阻,清阳不升,元阳不充,脑失所养,故头目眩转;浊阴上冒,故呕吐清水痰涎;脾肾阳虚,则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药用附子温肾助阳以化水气;白术健脾以燥化水湿;茯苓、泽泻淡渗利湿可导水下行;半夏化水饮、降水逆;生姜行散水湿而暖脾;白芍酸苦微寒,配白术、茯苓、泽泻使渗湿而不伤阴,伍附子令其温燥而不伤血,白术与附子相合,补中而升阳气。诸药合力,脾肾健,阳气复,清阳升,眩晕停,水湿化,浊阴降,呕吐止。脾肾阳复,纳增,肢温,其病可愈。 头昏 崔德荣,男,65岁。高血压伴头昏6个月。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觉头目终日昏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经我院核磁检查考虑脑干梗塞,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症见舌淡胖,苔白稍厚腻,脉沉尺部若无,四肢发凉,自汗。用真武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药用制附子1袋,白术2袋,白芍1袋,茯苓1袋,泽泻1袋,半夏1袋,生姜1袋,葛根1袋,桂枝1袋。日二次冲服,1日l剂。服14剂后诸症均减。28剂后眩晕大轻,呕吐,动悸,汗出瘥。 药后偶头昏,每日1行。BP:120/90mmHg,脉弦,舌质淡,苔白微腻。守上方加人参1袋。7剂,日1剂冲服。药后,自觉已无明显不适,守上方继续服用,患者3个月后眩晕症状明显好转,除诉头昏外,余未诉其他不适,然而察脉观舌,可知头昏乃肾阳虚衰、水湿泛溢所致,随访1年未见复发。 讨论: 真武汤为温阳利水的方剂,主治少阴阳虚、水气内停泛溢之肢肿身重、小便不利、腹痛、心悸等症。临证如果能谨守病机,灵活加减化裁,大可扩大治疗范围,本文验案二则,症状不同,但病机均属阳虚水泛,只因罹患部位不同,演变各异。故症状有殊,治疗都用本方加减,皆获良效。
杨亚波主任医师门诊,出诊时间是每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上午,共计四个半天出诊时间。 杨亚波主任医师门诊,于2016.2.22日诊费更改为31元,故前来就诊的患者朋友,请自觉挂号排队。 为了患者朋友就诊顺利并且尽快就诊,考虑杨亚波主任医师门诊患者量比较大,请患者朋友一定要记住自己上一次的就诊日期(初诊患者一定要记住初诊日期,方便再次就诊)。 就诊患者朋友,为了节约您的就诊时间,尽早恢复健康,请保持空腹就诊(如需检查、化验等,一般需要空腹检查、化验)。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心脏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心脏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迁延不愈,影响生活和劳动,病死率亦高,随着传染病的控制,心血管病在人口死亡原因中所占地位更为突出。杨亚波主任医师师承吉林省名老中医董治中老先生,在临床治疗中以中医为主,个体化辨证论治,采用多样化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她以人为本,求得平衡为首要,形成了“阳虚百病生,攻补总相宜”的学术思想。 一、临床上寒热辩治治疗心病 对于心病,杨亚波主任医师认为“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是心病的主要病机,她治疗心病重在调理脾肾功能。她在真心痛的治疗人群中,观察出寒热错杂证型居多的结果,并提出清上焦热温下焦寒的治则治法方药。对于心衰,她认为正气内虚是决定因素,心阳心阴内虚是本病的根本,痰与瘀是其标,痰瘀属实,故心衰属标实本虚之证;并且本病老年人多见,因年高者代谢失调,胸阳不振,津液不能蒸化,血行缓慢迂滞,易成痰浊血瘀。在临床上她善用中药协同西药治疗心衰,可减少利尿剂和地高辛用量;既可减少长期应用利尿剂引发的电解质失衡,避免低钾,又可避免洋地黄过量的负性反应,同时加强了扩张血管、利尿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改善心功能,减轻患者气短,疲乏无力的症状,延缓和逆转左室重塑,降低心衰患者住院率及病死率。对于胸痹,杨亚波主任医师认为证属上热下寒者居多,故临床治疗胸痹重在清上焦热温下焦寒,兼有痰瘀者,佐以化痰逐瘀。 二、善用扶阳理论,治病求本 在临床中,杨亚波主任医师认为人乃血肉之躯,全赖真阳运行其中而立命,阳虚生百病,所以在治疗中她非常重视扶阳,并且多从补脾肾阳气入手,治病求本,临床常用辛温扶阳的姜、桂、附,温阳扶正,益胃气保肾气。她认为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人的寿夭都要落实在阳气上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 三、善用张从政“以攻为补”立论 杨亚波主任医师认为张子和有关"以攻为补"之论述,别具一格,与中医学的主流学派认识有一定的差异.其说散见于中, "余取补法则不然,取其气之偏胜者,其不胜者自平矣.医之道,损有余,乃所谓补不足也.余尝曰:吐中自有汗,下中自有补.岂不信然;若其余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下药乃补药也.余尝曰,下法兼补法,良有此以夫!使阴阳两停,是谓平补;陈去而肠胃洁,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有将其理解为"邪去正安"并褒扬说:它突破了狭义的温补桎梏,超越了世俗的六补局限,把补法推衍为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她认为,应该对"以攻为补"有一个较客观的看法. 中医的治疗体系由上而下形成三个层次.一曰治疗目的,是从中医的健康观、疾病观而来的.健康即为阴平阳秘、动态平衡,而疾病即是相对平衡状态的破坏,治疗目的即当恢复阴阳平衡.由此推出下一层次,将治疗目的具体化.其法有三:补虚、泻实、调适,此为治疗大法;第三层次为具体治法,是治疗大法的具体化,也是治疗目的之细化.如温中、益胃等是补虚的具体化,清热、化痰等是泻实的具体化,固脱、止血等是调适的具体化. 在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杨亚波主任医师主张先攻痰淤水,后补脾肾心。她认为在心病的初始阶段,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量下降,腹胀,水肿,纳差,舌质淡暗苔白厚,脉沉滑等一派痰浊内扰的征象。在痰浊内扰的病理基础上,气机阻滞,淤血不行,脉络淤滞,痰淤互结。“血不利则为水”;水气内停,“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有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气化,而导致痰淤水内停,痰淤之邪与水饮胶结,构成了仲景所谓的“心水”,“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躁”。在此阶段,患者表现出一派痰淤水互结的证候,是因为病之初期,正气始衰,邪气盛实,邪正相争剧烈,故表现出一派邪实征象。在论治过程中,应以泻实为主要手段,治宜活血利水化痰为法。具体施治中,注意痰阻部位,水停与淤阻之间的主次辨证关系,肺脾肾三脏的轻重主次,或以祛痰逐水为主,或以活血利水为主,同时应注重调畅气机,正所谓“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方选葶苈大枣泻肺汤、五苓散、猪苓汤等加减,还应顾护脾胃之气,则可能在早期收功。随着心脏基础疾病的加重,或临床上过应用攻伐之剂后,正气大虚,大部分患者的证候特征便出现了虚实夹杂的趋势,一方面痰、喘、悸诸症并存;另一方面,畏寒,舌淡,自汗的阳虚气虚更趋明显。细察病因不难发现,一是早期的实证掩盖了某些虚证的迹象,二是过度的活血利水之剂耗伤了机体之真阴真阳,三是心脏病病人总是老年人居多,年长之人,肾气渐衰,五脏之阳气失去温养。基于此虚证病机,使原来的实证更加缠绵难愈。此期治疗中,应虚实兼顾,根据不同的病机,细查其中的虚实变化,详审病机的侧重,或以补虚为主,或以泻实为主。补虚时着重应温补阳气;阳气得温则运,水湿得以畅,淤水方可消利,泻实时应时时不忘补益正气,否则会犯虚虚实实之戒。谴方用药应以真武汤、四君子汤、肾气丸与五苓散加减。并随着病机实的转化及时调整补泻药品的比重。在失于治疗或基础疾病加重或调摄失当时,此种阳虚与痰瘀水夹杂的病机继续进展,阳虚日久,并发阴虚,且痰浊耗伤真阴。故在心脏病病人的后期,由于虚与实缠绵互滞,病情至重至深。在此阶段,治疗实难收功。泻实则病体更虚,补虚则邪实更甚。此时论治,应仔细分析病机,抓住病机中偏虚偏实中主要的一面,小心论治,细细体察,燮理五脏之阴阳虚实,或重用桂附之剂以壮真阳,或用大补阴丸以滋真阴,将衰败之阴阳渐复,使滞结之浊邪缓消。在临床中她一再强调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四、经方应用 杨亚波主任医师认为任何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机体阴阳气血失衡的结果,故治疗当以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为原则,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心病在其慢性病程的进展中,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影响着临床症状的变化,正如《内经》云:“人有逆气而不得卧而喘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而喘者”。十分形象地揭示了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与气血盛衰的关系。病之初期,痰、淤、水阴邪内盛,阳气未虚;病之中期,阳虚与痰浊水淤并见;病之晚期,阳损及阴,阴阳双虚,调补起来,则更难见效。晚清医家郑寿全在治疗心阳衰败时,用桂附以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实为独树一帜。正所谓叶天士之“治法宜惟理偏”,纠正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才能达到整体阴阳之平衡。扶正补虚之关键在于温补心肾,振奋阳气,酌情兼顾肺脾之气,同时配以培补心肺肾阴,滋养营阴以助阳,使阴阳协调而致阴平阳秘,治疗当以参附汤和生脉散为基本方,随症化裁。在对心病的论治中,历代先贤虽各发己见,治有专攻。但她认为均不离痰、淤、水内停,气血阴阳失衡的病机。临证时当详审病情,谨扣病机,辨证施治,甚至中西互参,注重饮食起居调摄,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她认为在治疗心病过程中,重视机体整体阴阳气血的平衡,知常达变,虚实兼顾,分阶段论治,重视早期调治;抓虚实主次,体现主要矛盾;使气血平衡,提高远期疗效。 在临床中,杨亚波主任医师主要运用经方辩证,方证对应治疗心病。1、主诉为前胸后背均疼的患者,以乌头赤石脂丸为主方随证加减;2、主诉为胸闷心悸、四肢麻木的痰淤互阻的患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随证加减;3、主诉为胸满烦惊,全身困重且伴口苦口干等柴胡证的患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随证加减;4、主诉为胸闷气短,起则头眩的患者,以桂甘龙牡汤为主方加减主之;5、主诉为胸闷心悸且走路时头晕加重者,以真武汤为主方加减主之;6、主诉为胸满喘促,平卧受限者,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苓散主之。杨亚波主任医师使用经方辩证极其灵活并且取得很好的疗效,在门诊她所开的95%以上是中药,绝对是一位铁杆中医。 五、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外敷法的治疗自古以来就有,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和观察,杨亚波主任医师认为中药外敷治疗心脏疾病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1)局部的刺激作用。即利用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因子,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2)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在体表给药,通过经络血脉或信息传递,通过不同的药物之性味作用,由经脉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病所,借以达到补虚泻实、协调阴阳等作用而达到脏腑调和全身性疾病的目的。(3)皮肤的吸收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的外围屏障,面积大、毛孔多,除了有抗御外邪外,尚有排泄和吸收新陈代谢的作用。本疗法就是药物的渗透性和皮肤的吸收功能的统一而进入体内,再通过经络、脏腑的调衡,输布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而起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阳微阴弦”是真心痛的发病机理,并载有用乌头赤石脂丸治疗治疗阴寒痼结、阳气衰微的胸痹心痛病的记载。近年来的证型研究表明,阳虚、寒凝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证型之一。用乌头赤石脂汤外敷心腧、足三里、内关、檀中穴治疗真心痛安全有效。 对于胸痹,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外敷。1、证属寒凝心脉者,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外敷潭中,足三里;2、证属痰浊闭阻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外敷潭中、足三里、心腧;3、证属心阳不振者,用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外敷阴腧、内关、足三里。 心衰是以心气不足,脾肾阳虚为本,水湿,痰浊,瘀血为标,外邪侵袭,房劳忧思,饮食所伤为诱因,临床用真武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外敷神阙穴和足三里能对心衰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杨亚波主任医师善于把经方运用到心脑血管急危疑难重症的抢救中,疗效满意,费用低廉,可操作性强,采取多途径、多方法用药,深受病人的接受和好评。她在临床中善于运用经方,采取“方证对应”、“寒热辩证”、“以攻为补”及“扶阳”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整理者:王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