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医生在内分泌科门诊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体检发现甲状腺彩超提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或甲状腺回声不均/回声粗糙/网格样改变。化验甲功检测:TPOAb与TgAb升高明显,FT3、FT4、TSH正常。有以下几点想跟大家分享一下1.为什么出现甲状腺抗体升高?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关于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性抗体,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等,尤其是TPOAb明显升高更具有诊断意义。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外界的细菌病毒,并产生抗体,攻击外界“敌军”,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体内是没有或只存在非常少的甲状腺抗体的,但是,由于部分人受到某些特殊因素影响,例如遗传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如高碘摄入、病毒感染等,会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甲状腺相关抗体明显增加,就有可能把甲状腺当成敌人进行攻击破坏,出现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况。当甲状腺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甲亢或甲减的症状,以甲减为多见。一旦发现这两个甲状腺抗体升高,在人体内会长期存在,但是出现甲功异常的情况一般在几个月至几十年不等,所以只要定期监测甲功三项即可,如果甲功三项正常且没有相关症状,不必治疗,考虑一年复查一次即可,如果有甲亢或甲减症状随时门诊复查。2. 怎么治疗?不需要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必多度紧张焦虑,甲状腺抗体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甲功及甲状腺彩超(一般为一年一次即可)。3. 抗体高是甲状腺癌么?与甲状腺癌有相关性吗?单纯甲状腺抗体升高并不可怕,与甲状腺癌无明显联系。4. 抗体高是否意味着病情很严重?是否抗体越高病情越严重?否,我们判断病情是看甲功三项,而不是这两个抗体,如果抗体很高,甲功正常,意味着病情很轻,不需要治疗。5. 饮食注意事项?(1)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甲功正常期的患者,建议低碘饮食,海带紫菜虾贝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少吃。但一旦发现怀孕,需要正常摄入碘元素,因为胎儿需要碘合成自身的甲状腺素,孕妇需要摄入一定量的碘提供原料。(2)对于桥本甲状腺炎已经发展为甲减期的正在每日规律口服优甲乐的这些患者,饮食上限碘意义不大。(3)可适当摄入硒元素,如坚果、芝麻、芦笋、菌类、蛋类等6. 备孕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对于甲状腺抗体阳性,且准备近期怀孕的女性,即使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也还需要重点监测促甲状腺素(TSH)的指标,甲状腺激素对生育和胎儿神经智力等发展有一定关系,从优生学角度讲TSH最好控制在2.5以内,因此备孕这个阶段的女性,医生会给予更积极的治疗,一旦怀孕需要更加频繁的复查甲功调整药物剂量,且需要正常摄入碘元素,因为胎儿需要碘合成自身的甲状腺素,孕妇需要摄入一定量的碘为胎儿合成甲状腺素提供原料。
多户外光照,多晒太阳,每天晒太阳时间应在20-30分钟以上。科学补钙:多喝牛奶,多食含钙丰富食物。老年人最好每日摄入元素钙1000mg,每日正常饮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例如1瓶250ml纯牛奶含钙量约300mg钙,再加上日常饮食例如海鲜、鱼、肉、蛋等摄入,约100mg钙),因此每天另外需要补充600mg元素钙,市面上口服钙剂较多,但每片含元素钙多少大不相同,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选择含元素钙每日约600mg。适当补充维生素D,剂量每日800U;若无肝肾等基础疾病,可选择普通维生素D戒烟忌酒,低盐饮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慢跑、快走、广场舞、力量训练、跳绳、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
1、休息,避免劳累2、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包括糖、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例如牛奶、豆浆、瘦肉、鸡蛋、鱼、肝脏、各种糖类碳水化合物等)。出汗多,应保持足够的水分补充,不宜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3、禁食含碘食物(海带、紫菜、虾、贝类等海鲜),建议食用无碘盐。4、首次应用抗甲状腺口服药(例如赛治、丙硫氧嘧啶等)应注意每周复查肝功、血常规,如果服药期间出现发热、咽痛、皮疹、恶心呕吐、黄疸等不良反应,请立即门急诊就诊。此后每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病情平稳后,当药物减量至维持期剂量,可适当延长复诊时间至3个月左右5、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较长,平均约一年半左右,期间不能自行停药,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 分钟(如每周运动5 天,每次半小时)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研究发现即使一次进行短时的体育运动(如10 分钟),每天累计30 分钟,也是有益的。2.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较大强度运动包括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骑车上坡、足球、篮球等。3. 如无禁忌证,每周最好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 小时),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练部位应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训练强度为中等。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4. 运动项目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并定期评估,适时调整运动计划。记录运动日记,有助于提升运动依从性。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建议患者临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5.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活跃的生活方式,如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将有益的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6. 当空腹血糖>16.7 mmol/L、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忌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
控制目标维持健康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不推荐短期内减重过快。消瘦者应通过合理的营养计划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具体理想体重算法详见我的上一篇科普文章。营养均衡的膳食达到并长期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控制血脂异常及高血压原则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因人而异,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成人:达到并维持标准体重慢性疾病:适当放宽标准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还要保持营养平衡!每日需要具体能量的计算三餐热量分配每克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产热量4kcal,每克脂肪产热量9kcal,将热量换算成食品后定制食谱。三餐热量分配比例:早午晚1:1:1 或者早午晚1:2:2;建议 每餐定时定量。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入1、 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成人每日主食摄入量为250-400g,肥胖者可酌情控在200-250g。不同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不同,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主食,例如米饭、馒头、面食等,可以选择粗粮、杂粮、全麦,也可以选择细粮,粗细搭配。尽量少吃粥、疙瘩汤、藕粉等,由于它们极易被胃肠道吸收而容易引起餐后血糖高峰。另外要知道土豆、山药、地瓜、南瓜、紫薯等含淀粉比较多的食物计算热量的时候要归类为碳水化合物主食类,不要把它们和绿叶蔬菜等混为一谈。对于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不推荐食用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巧克力、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激凌、果酱、蜜饯、水果罐头、含糖类饮料等)2、 蛋白类占总热量15%-20%,尽量选择鱼肉蛋奶等优质动物蛋白,注意烹饪方法以蒸煮为主,少放油,少放盐,最好不放糖。蛋白质每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0.8-1.2g;糖尿病肾病患者酌情减少,非透析患者建议减量至0.8g,已经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适当增加;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增至1.5-2.0g3、脂肪类占总热量25%-30%。低脂饮食,尽量选择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干豆类及其制品、蘑菇、香菇、坚果、葵花子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色拉油等食物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禽肉类、蛋类及其制品、橄榄油、茶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食物中。注意坚果类食物的摄入量,因为坚果的热量很高。胆固醇的摄入量要严格限制,每天摄入量不超过300mg。4、膳食纤维:豆类、水果、蔬菜和谷类均为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多食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增加饱腹感。25-30g/d。蔬菜、水果含有膳食纤维和丰富的维生素,在选择上可以交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每天蔬菜食用量用自己的双手捧一捧,大概在1斤。每天水果的食用量用自己的拳头举一举,大概相当于拳头大小,推荐的水果有:苹果、梨、柚子、柠檬、桃子、火龙果、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糖尿病患者如何吃水果呢?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人怕血糖升高而不敢吃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有一定的条件,在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时: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病情稳定(不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吃水果。吃水果的最佳时间为两餐之间。水果不能立刻在餐后吃,否则会使血糖水平更高5、盐:每日盐摄入量低于6g,低盐饮食。关于饮酒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 g,男性不超过25 g(15 g酒精相当于350 ml啤酒、150 ml葡萄酒或45 ml蒸馏酒)。每周不超过2次。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张薇医生总结:对于糖尿病患者乃至普通人群,日常的饮食应按照饮食金字塔选择,脂肪油类和糖类因属于高热量食品应少吃,肉类豆类、海鲜等富含蛋白质可适量吃一些,而绿叶菜、水果之类则应在不影响血糖的情况下适当多吃些,谷类等粗粮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应为每天吃的量最多的食物,但应在控制总热量摄入的前提下摄入。通过饮食金字塔的调整,可以让我们获得比较均衡的营养摄入。
建议您诊后按照医嘱用药,于当地药房购买正规品牌的血糖仪(经典指尖血糖仪、瞬感血糖仪、动态血糖监测等设备均可),监测每天早空腹、早午餐后2小时、晚上临睡前的血糖例如指尖血糖早空腹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临睡前2021-4-92021-4-102021-4-112021-4-122021-4-132021-4-14您可以将血糖监测情况反馈给我,根据您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若血糖控制不佳或出现低血糖情况请及时就诊。若血糖控制达标且平稳可每周选择两天监测日四次血糖,每三个月来我的门诊就诊,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等异常指标。病情变化随诊。
1、1型糖尿病2、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者慢性并发症3、手术、妊娠和哺乳期4、2型糖尿病伴有严重高糖毒性(空腹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9.0%)5、2型糖尿病合并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6、2型糖尿病同时应用3种及3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血糖仍不达标者7、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
1、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1) 甲状腺彩超检查:明确TIRAD分级,初步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2) 甲功检测:明确甲状腺结节是否有功能2、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借助超声检出率高达20-76%。3、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甲状腺彩超:TIRAD分级1-3级提示良性可能性大4a级恶性率约4-10%,4b级恶性率约10-50%,4c级恶性率约50-85%5级恶性率约85-100%当良恶性通过彩超难以鉴别时可以应用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4、为什么会患甲状腺结节?形成原因是什么?甲状腺确切形成原因不明,但是有研究发现与以下因素有关:甲状腺结节家族史,家族遗传;精神状态:长期消极情绪、愤怒紧张焦虑,会增加患甲状腺结节风险;碘摄入不合理:摄入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使患病率增加;有辐射接触史4、甲状腺结节平时饮食注意什么?(1)单纯良性甲状腺结节且甲功正常:正常饮食,只需注意不要长期的大量的进食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等。(2)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根据病情,建议低碘或禁碘饮食。(3)甲状腺结节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建议低碘饮食,多食用富含硒的食物(如坚果、芝麻、芦笋、菌类、蛋类、鱼类等)5、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结节,若无压迫等症状,一般无需用药,无需手术,定期复查甲状腺彩超即可。5-15%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的,需要手术治疗。
1、 关于已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备孕应慎重:妊娠可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经治疗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不建议怀孕。妊娠可加重已有的肾脏损害,妊娠可对部分患者的肾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肾功能不全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糖尿病大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变:有怀孕意愿的糖尿病妇女心功能应该达到能够耐受平板试验的水平2、 备孕期间需要停用除二甲双胍以外的所有口服降糖药物。单用二甲双胍而血糖无法控制达标的患者应及时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3、 孕前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可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餐前或空腹血糖3.9-6.5mmol/l,餐后血糖小于8.5mmol/l4、 若有妊娠计划而血糖不达标的患者请至张薇医生门诊进行产前咨询,我会全力为您的血糖保驾护航。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1、 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2、 新诊断的无并发症的非老年患者: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1-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3、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同时伴有稳定心脑血管疾病、正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6.1-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4、 75岁以上老年人、严重并发症、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或智力障碍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恶性肿瘤晚期、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空腹血糖7.8-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0%5、 妊娠糖尿病孕妇:餐前小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餐后2小时小于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5.5%。注意尽量避免低血糖发生,各个时间点血糖不低于4.0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