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螨是室内最常见的过敏原,易导致呼吸道和皮肤的过敏反应,常见的疾病有过敏性鼻-结膜炎、哮喘、特应性皮炎等。我们之前的科普从过敏原的特点及防护的角度都有讲到尘螨,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今天我们从治疗的角度来聊聊尘螨过敏了怎么办? 过敏原防护管理过敏性疾病的首要措施就是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查出了尘螨这个“罪魁祸首”,首先就是要防尘螨。床和床上用品是尘螨生长的理想环境,下图还显示了尘螨在房间内其他常见的藏匿位置,要引起注意。总的原则就是根据尘螨生长的周期及习性,破坏它的生长环境,减少室内环境中尘螨过敏原含量。具体措施可参考往期科普,点击下图直达。药物治疗尘螨过敏的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需要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症状和减少发作。针对过敏性鼻炎使用喷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哮喘使用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等;特应性皮炎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润肤剂等。具体的用药方法和剂量根据病情的个体差异会有所变化,例如:例如某些普通感冒病毒诱发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早期仅用鼻用激素可能症状并不会有多大的变化,此时适当抗病毒治疗和局部鼻腔冲洗才是关键。另外,抗过敏的药物种类繁多,每个药的药理作用和代谢途经的不同,有些药物装置使用方法需要正确学习使用,所以药物的使用和调整一定需要找专业医生咨询。脱敏治疗在做好环境中的尘螨防护后,部分人的鼻炎和/或哮喘症状可能会好转,但由于尘螨难以从室内完全清除,尘螨过敏人群的症状可能反复或持续。此时就需要了解下面介绍的对因治疗方法——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俗称“脱敏治疗”)。AIT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唯一可改变过敏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方法,兼具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意义。尘螨脱敏治疗的原理是让患者接受剂量和浓度递增的尘螨过敏原提取物并维持一定时间,以达到对尘螨产生免疫耐受,当再接触尘螨时,基本不发作过敏症状或过敏症状减轻,从而改变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的疾病进程。AIT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对症药物的使用。这种治疗方式是诱导机体产生耐受,但具体程度因人而已,称为“减敏治疗”可能更为合适。目前常用的有皮下和舌下两种给药途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也被多国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指南推荐应用于临床。当然,用于AIT的标准化和高质量的过敏原制剂也很关键。临床上需注意AIT的局部不良反应,不过全身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严密医学观察下进行可提高安全性。对于一些尘螨过敏导致的重症患者,如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还可使用新型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治疗,如Omalizumab、Dupilumab等。最后,在这个特殊的冬天,室内暖气刚刚开启的时期,大家防病毒感染的同时,再次提醒别忘了防尘螨、防过敏。
生病吃药乃人之常事,药到病除是每个病人最希望得到的结果,然而有时候却事与愿违,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一般会有哪些,哪些症状会是过敏了呢?今天付维医生就跟大家来聊聊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超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过敏反应科付维服用药物之后出现的反应都称为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反应(除了治疗目的之外的其他的药理效应)、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者长期在体内蓄积的危害)(1)急性毒性:短期内过量用药而立即发生的毒性。(2)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后遗反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巴比妥类催眠药物)、超敏反应、继发反应(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依赖性反应等等。这些不良反应有些药物的本身的药理作用导致,有些是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所致,有些是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所致,上述不良反应都有一定的可预见性,但有些药物在质量检验合格、临床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却出现了不良反应,这与服药者体质(遗传基因)有关的不可预见的反应,我们称为药物超敏反应。药物超敏反应是指临床上出现由药物的有效药及辅剂引起的过敏反应以及类似过敏的不良反应。典型的速发型的临床表现为用药1-6小时后出现黏膜和皮肤风团、红、肿、痒。严重时伴支气管痉挛,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类型的黏膜和皮肤损伤(简称药疹),皮肤损害复杂多变,严重时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等。如果是用药之后(大约是1-6小时内)的速发反应,人们很容易识别。而引起迟发反应的致敏药物则很难被人们发现,因为很多以红斑、丘疹、大泡或脓疱疹为表现的皮肤过敏损害的患者可能需要提供近一个月的用药史。虽然有些药物超敏反应会导致严重过敏反应、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皮肤损害危及生命,但大多数患者在找到致敏药物停药后会逐渐好转。所以找到原发致敏药物非常非常的关键。那下一期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寻找原发致敏药物。
鸡蛋过敏可以打流感疫苗,鸡蛋过敏可以打流感疫苗,鸡蛋过敏可以打流感疫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原理已经在上篇文章讲的非常透彻了, 目前我们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一些市级3甲医院的预防保健科医生的“鸡蛋过敏不能打预防针”的理念和知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医学认知和医药制造工艺在后面的五/六十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革新。知识需要更新。
继上期“过敏大侦探”之离奇晕倒事件被报道后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我们将陆续跟踪报道“过敏大侦探”系列事件。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孕妈妈梅梅正坐在办公室里埋头赶工作,渐渐地她感觉自己的四肢发麻,头昏脑胀和乏力、手心脚心和颈部皮肤剧烈瘙痒,数分钟后出现喉头发紧、呼吸急促伴喘鸣,警觉的她意识到自己出现了严重过敏反应,这时腹部发硬,阵发疼痛,腹中的胎儿开始躁动不安,自己也渐渐失去意识。旁边的同事立刻发现了她的异常。急忙拨打120,将她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紧急处理,她和腹中宝宝终于转危为安。因为既往的病史和医生的诊治,梅梅知道自己有食物过敏,所以平时在饮食中一定会尽量避开花生、虾、蟹这些过敏的食物。特别是怀孕后,由于体质的变化,对这些食物敏感阈值越来越低,她就更加注意了。但她今天没有吃这些这些食物啊,而且经常在学校食堂吃热干面也没有什么反应啊,难不成这家店的热干面是花生酱做的?上次报道的小麦也会引起过敏,或者她对小麦也过敏了?小麦OR花生?细思极恐,看着那碗没吃完的热干面陷入了沉思..........谜底揭示梅梅再次来到中南医院过敏反应科,血液特异性IgE检测花生、虾、蟹的高于正常水平,小麦f4-sIgE阴性,小麦的水溶面粉和醇溶面粉的点刺试验结果阴性。而后来卖早点的老板也跟梅梅坦诚交代了他家的热干面就是用花生做的。结合梅梅的病史,F医生告诉梅梅她应该是花生过敏引起,跟上期杨老师的“惯犯”不一样。花生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营养美食,但也是主要的致敏物质,目前已研究发现花生含有16种致敏蛋白组份。这些不同的致敏蛋白组份在不同的温度下致敏性不同。也就是说花生在经过加热处理如煮、油炸或烤后,其过敏原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影响其过敏原性和IgE结合能力。通常情况下花生在烘烤后的致敏性是增高的,而水煮和油炸都可以降低花生的致敏性。注意但不论哪一种做法都不能完全消除花生的致敏蛋白成分。所以对花生严重过敏的患者一定要避免接触花生过敏原。那么,如何预防避免接触花生呢????首先那些明显是由花生做的食物可以尽量避免。有食品标签的包装食物,一定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外出就餐仔细询问食物中是否含有花生成分。对于花生严重过敏的儿童,一定要让孩子随身携带过敏标识:例如手环标识和警示牌,并告知儿童所在的班级负责人。另外还应当注意花生的交叉过敏,花生属于豆类,它的主要致敏蛋白成分之一Ara h8与桦树致敏蛋白Bet v1同源,所以花生过敏的患者还要注意自己是否同时存在大豆、榛子或其他与桦树类同源的食物过敏。熟知常见含有花生的食物例如:牛轧糖、凉面或凉皮、还有花生酱做的热干面。等等,那花生榨的花生油能不能吃呢?貌似花生油在我国食用挺常见,但也没有报道有人食用花生油之后有过敏的。其实呀,花生油主要是油脂,不含花生蛋白,当然就不会过敏啦。和小麦或其实所有食物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治疗一样,紧急治疗首选肾上腺素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笔使用方便,但该笔还尚未在我国上市,现小编可以推荐一个方案给严重过敏患者:随身携带一个眼镜盒大小的盒子,且盒内备用一支1ml的注射器,1ml的肾上腺素的安剖瓶,和一个小的砂轮片,以备不时之需。关于花生的脱敏治疗目前有两种方式:口服免疫治疗和皮下免疫治疗,以上这两种治疗方式都还在科研层面,这两种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待进一步的验证。所以总的来说对花生过敏的患者最好预防措施就是不接触花生。参考资料:Peanutallergens.Mol Immunol.2018Aug;100:58-70.OralImmunotherapyforPeanut Allergy.N Engl J Med.2019 Feb 14;380(7):690-1.Epicutaneous immun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anut allergy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JAllergyClin Immunol.2017 Apr;139(4):1242-1252.e9.
鸡蛋过敏是食物过敏中最常见的一类过敏,众所周知,流感疫苗是在鸡胚细胞(卵黄囊)中培育的,那鸡蛋过敏还能打流感疫苗吗?答案是肯定可以打流感疫苗的,下面来给大家解解谜团。专家解读:鸡蛋蛋白中含有超过20种不同的蛋白质和糖,其中卵粘蛋白,卵白蛋白,伴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溶菌酶是鸡蛋清中主要的致敏蛋白。除卵粘蛋白致敏性强、热不稳定外,其他蛋白均不耐高温、消化酶易分解,致敏性弱。日常生活中,我们吃了熟鸡蛋后出现的过敏反应多是卵粘蛋白所致,我们熟知的流感疫苗则主要是从含有卵白蛋白的卵黄囊(鸡胚细胞)培育而来,而疫苗中含的卵粘蛋白和卵白蛋白又都极少,所以鸡蛋过敏是可以打流感疫苗的。健康小贴士:2018年我国《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指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我国流感诊疗方案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孩子过敏可以是很对多种类的过敏原过敏,不同阶段的孩子过敏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婴幼儿时期可能表现为皮肤过敏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逐渐表现为呼吸道粘膜过敏的症状。如果孩子是对螨虫和猫狗类毛发过敏,不建议养的带毛的宠物,如果是对霉菌类的过敏,不建议养水生宠物,实在要养,建议把喂养器具打扫干净。如果仅仅是花粉类的过敏症状,且仅有皮肤表现,在皮肤保湿良好的情况下,养猫狗类的宠物没有关系。如果孩子是食物过敏,且仅是胃肠道的症状,是可以养宠物的。所以检查过敏原非常重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健康小贴士:养宠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陪孩子玩耍,让孩子尊重生命,还能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帮助维护亲子关系。但不同种类的宠物携带不同类型的致敏蛋白,过敏的孩子在养宠物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宠物。
近年来,“过敏”一词非常流行,大家耳熟能详。那究竟什么才是过敏呢?有人会说我皮肤突然红肿是过敏了,鼻子突然打喷嚏是过敏了,那过敏还有哪些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过敏的临床表现。过敏的学名又叫变态反应,是指身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在专业的免疫教科书里,过敏反应分四型。ⅠⅡⅢ型都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介导,Ⅳ型是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介导。临床实际情况很复杂,常常两型或三型过敏反应并存。并且因为同一种抗原在不同的体液环境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所以过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凡是累及粘膜或皮肤中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活化脱颗粒或增值的都会引起我们所说的过敏反应。下面来给大家列一个表格。
敏感性肌肤是指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多发于面部。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和精神压力增加等,其发生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敏感性皮肤的发生是一种累及皮肤屏障- 神经血管- 免疫炎症的复杂过程。治疗原则:1、应尽可能避免各种触发因素,如日晒、进食辛辣食物、饮酒、情绪波动、密闭的热环境等,避免含有防腐剂、香精、色素的化妆品。2、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是治疗敏感性皮肤的重要措施。合理护肤要遵循温和清洁、舒缓保湿、严格防晒的原则。宜选用经过试验和临床验证,安全性好的医学护肤品。禁用祛角质产品,宜用温水洁面,每日洁面次数不宜过多。根据季节变化选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作用的医学护肤品。3、各种红光、黄光、冷喷、冷膜等物理治疗。4、症状严重者可酌情配合药物治疗,对于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显著者可选择抗炎、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者可酌情使用抗焦虑和抑郁类药物。
现在正直严夏,又是一年吃小龙虾的热季,临床上常常碰到这样的患者询问:“医生啦,我已经严格做防尘螨措施了,为什么我吃了几只小龙虾就鼻炎又开始加重了呢?”为什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为什么。虾过敏的主要过敏原是原肌球蛋白,它存在于许多无脊椎动物体内,例如甲壳冈动物(虾蟹)软体动物(牡蛎、扇贝、蜗牛、鲍鱼、蛏子等),蟑螂和螨虫。原肌球蛋白对热稳定,在肌肉和非肌肉中都含有,在肌肉中调节收缩。在甲壳动物中,组成原肌球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似程度高达99%,这种相似的氨基酸排列程度导致相同的致敏成分。螨虫和虾、蟹存在许多相似的致敏蛋白成分,所以螨虫过敏最好别吃虾和蟹。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的肌肉中也有大量的原肌球蛋白,但无脊椎动物体内的原肌球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与脊椎动物的相似程度较低,也就是说我们人的肌肉中的原肌球蛋白与无脊椎动物差异很大,如果我们对小龙虾过敏,但绝不会对自己的肌肉过敏。当然虾体内还有其他致敏成分如:精氨酸激酶,也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体内,由于热稳定性差,加热可破坏其致敏成分,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是鼻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问“医生,昨天还好好的呢,怎么今天就突然严重感冒了”,而患者口中的感冒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呢?临床表现:过敏性鼻炎4个主要症状:鼻痒、鼻塞、喷嚏、水样鼻涕。可伴眼痒、结膜充血、眼睛红肿等眼部症状,合并哮喘患者可伴咳嗽、喘息呼吸道症状。一般呈现早晚加重,并且大部分患者可能最开始的症状仅仅表现为鼻痒,根据过敏原的类型和接触的浓度不同表现为数天、数月、或者数年进展为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最后出现鼻塞。体征:双侧鼻腔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肥大,鼻腔大量水样分泌物。结膜充血、水肿。合并哮喘患者肺部听诊可有哮鸣音。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常出现在春、秋季。而螨虫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则在夏季较重。普通感冒早期也是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除了鼻塞、喷嚏水样鼻涕外,鼻咽部及咽部疼痛、烧灼感明显,而黏膜痒不明显,全身症状较轻,部分伴发热,部分可因咽鼓管堵塞引起耳朵症状,也可有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和少量咳痰。始于感染后10-12小时,2-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7-10天。部分患者可持续3周甚至更长; 婴幼儿往往鼻、咽部卡他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较重,可骤然起病,呈高热、食欲减退、然后出现打喷嚏、流涕、咳嗽,可伴腹痛、呕吐、腹泻、烦躁等,少数伴惊厥。诊断要点:过敏性鼻炎:1>上述症状、体征至少两个以上。2>变应性原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和皮肤点刺试验2项中至少有1项阳性结果。普通感冒 :多为病毒所致,是一个排他性诊断,多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除了鼻部卡他症状外,鼻腔和咽腔黏膜可轻度充血,但需排除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前驱症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普通感冒为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过敏性鼻炎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有效控制,并改善生活质量。文献报道,4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合并支气管哮喘、咳嗽、气急和胸闷等症状。普通感冒预后良好。 本文系付维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