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3岁到6岁,发展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不爱说话,内向,害怕和人接触,问我 “陈医生,孩子有点胆小怕事怎么办呢?”。那陈医生要告诉你其实也许孩子只是内向,是先天形成的气质(气质测评),但孩子却十分懂事听话,就不要有过多的担心,因为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乐观和悲观才会造成人心理上的改变,多尝试和他交流,即使内向,但内心快乐,他的心理也是健康的,不要因此而瞧不起他,因为孩子的自尊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前提。胆小怕事 听起来里面包含的情绪有担心、害怕、恐惧等情绪。恐惧心理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恐惧的东西,比如在婴儿的时候,可能因为一声关门声而吓哭,慢慢的害怕父母吵架或者分离,怕黑、怕狗、怕蛇、怕火、怕电闪雷鸣、洪水、地震,人类都是这样逐渐通过经验的积累,和现象的理解,学会面对恐惧的,但是比如同龄孩子对某件事都不怕了,但自家的孩子还是怕,家长要如何面对呢?方法/步骤1 首先,家长们要知道上述中所说的,这是成长中的一种现象,不必担心,随着时间,这种现象也会慢慢出现变化,不必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过早或者小题大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本来可能不会出现胆小,慢慢的被认为胆小也就胆小了。2其次,社交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在人群中独处,同龄的孩子早就不怕生了,那必要的时候,就要做他的伙伴,带着他多参加同龄孩子所少参加的社交活动,任何可能的社交活动,让他多些见识,所为见多识广,害羞的心理也就会逐渐消退。3再次,不要喝令他,或者要求他怎么做,当然如果他愿意这样做,也可以,如果在他对此已经产生逆反心理了,就需要父母的理解,循序善诱,告诉他的某些做法是不对的,但不要急于一时,不要给他造成紧张,太多的厌恶和太多的呵护都会让他以为自己在大人眼中就是这样的不成器,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家长:陈大夫,什么样的性格内向或胆小怕事什么时候需要改变呢?陈大夫回答:家长们有的也是第一次做家长,所以有很多需要学习。比如我们首先要学会知道恐惧是人正常的表现,包括当你看到孩子胆小害怕的时候,是不是自己也在害怕呢?积极正确的面对恐惧,拥有成熟正确的“恐惧”观是非常重要的。1、接纳孩子的内向,但仍希望孩子能够积极与孩子玩耍,可以更加主动的探索世界,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大于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找我通过绘画心理咨询看孩子的性格是否真的是内向,还是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安全感不足2、如果您发现孩子的害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那就尽量早一点寻求医生配合治疗。在我们身边,不少家长朋友都有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胆小、怕事,而且在这其中,男孩子占的比例比较大,因为胆小,怯场,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今天,就让我们分析一下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来找找改善的诀窍!造成胆小的原因一般的有以下几种:01家长保护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应,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对小儿限制过多,如小儿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小儿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小儿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其实正是这种“保护伞”导致了孩子的胆小。02心理阴影不少的家长,在孩子年幼时都会说以下类似的话语: 比如“你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坏人”、“不许到处乱跑,小心捡垃圾的把你骗了去”等等,这种“大灰狼”式的话语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孩子会认为外界环境危机重重,首先就产生了防备心理或者逃避心理。 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也会造成孩子胆小。03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也会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如何让孩子更加“放的开”呢?01别轻易给孩子下结论——“他缺少自信”千万不要总当着孩子的面数落他,这会导致孩子失去自信。要知道,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培养的。当孩子进步时,大人要及时对他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并鼓励他克服困难。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关键。02发现孩子拘胆小,不要犹豫,尽快引导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胆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长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进行教育干预,这样的家长缺乏敏感性。其实,如果不对孩子的胆小性格加以教育,发展下去,胆小的性格就会演变成回避型人格。这种人格,因害怕与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狭小圈子,而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长此以往,这种人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能力发展滞缓、性格内向、回避,是心理没有健康发展的标志。所以,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要加以警惕,进行及时的教育。03放手磨炼孩子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宝宝,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04放大孩子的“闪光点”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05树立正面的榜样经常跟孩子说说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列举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了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大声讲话承认错误等等。 还应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父亲多和孩子说笑玩耍,注重多与孩子谈论爸爸,让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06通过正确的训练,让孩子变得胆大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
2018年5月3日附上这两本书的购买地址,提供给不知道如何网络购书的家长们《生命的重建(心灵导师路易丝.海的成名代表作,献给你的改变生命之书。《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50周第1名,译成25种文字,全球销量2000万册!)》((美)露易丝·海 著)【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20104118.html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美)玛兹丽施 著)【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http://product.dangdang.com/24044642.html 2018年3月10日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做事拖延,一说就烦,怎么办?和孩子没法沟通,太不听话了,怎么会这样,大夫?在门诊上,从3岁到18岁都有碰上这样的孩子以及咨询的家长高峰期分别是3到6岁,8到10岁亲爱的家长们,不要着急,有些事情我们慢慢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前行者为我们找到了方法,只是我们不知道。转换一下方式,理解接纳信任,一切都会改变的~~~~和孩子沟通用心沟通学会情绪管理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孩子,陪伴孩子一起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爱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我把我看过的,并且经过我的门诊病人家长验证有效果的书推荐给大家哈~推荐书:1、推荐给家长看:五星★★★★★《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是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主要讲述了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2、推荐给8岁以上孩子和家长看,教会我们爱自己,只有我们爱自己了,才能去把爱给到比人《生命的重建 》[美] 露易丝·海 ★★★★★正如戴夫·布朗的评价:露易丝的书是上帝送给这个烦恼世界最好的礼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本书都具有你无法想象的价值!"爱是一剂神奇的药,‘爱自己’会让我们生命出现奇迹。 Love is the miracle cure. Loving ourselves works miracles in our lives." —Louise Hay (露易丝·海)2014年11月12日 周日 东区门诊 阴天有风今天上午碰到一个孩子,5岁9月,父亲反映孩子总是爱跑,他想让孩子能有节制的浪费体力,他想让孩子能跑五个小时,安静两个小时。再问原来如果孩子上午疯玩,下午会控制不住脾气,会闹一会。还有就是总是希望在大人后面小动作,上次把奶奶的腰弄伤了。我问宝贝:听爸爸说有次你把奶奶的腰弄伤了,你记得吗?宝贝:不记得了我:哦,原来不记得了。但是爸爸和妈妈可是记得呢。你说奶奶是谁的妈妈?宝贝想了想,最后说:爸爸的我:对啊,爸爸最能记得他妈妈的伤,可心疼你了,就像你,如果你爸爸的腰疼,你是不是也很心疼呢?心得:从孩子的描述中也许孩子是出于面子或者确实忘记了伤了奶奶的腰这件事情,但可以看出来当时家人可能没有向孩子说明事情的严重性,比如奶奶很疼,无法正常行动,爸爸妈妈很心疼,伤心了。可以把这些感受和情绪告诉孩子。我:你平常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多,还是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比较多?父亲:前者。我:那推荐你看看《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这本书,里面有你想要的答案。母亲:我知道这本书,我看过介绍,但一直没看过我:哦,很好,那建议你看看。你现在还有个5个月宝贝,肯定会比较忙,那你就和孩子爸爸一起看吧。心得:由于父亲工作很忙,所以一说让看书,爸爸就说让妈妈看,但是母亲也要照顾小宝贝,更重要的是宝贝是爸爸妈妈的宝贝,要一起学习哦。每天学习一章,10分钟-30分钟没问题的。后来给孩子做了PPVT得分114分。我告诉家长: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好,你知道吗?当孩子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特别认真,他喜欢挑战比他自己能力难的东西。所以你们平常如果想让他坐下来,就挑选他感兴趣,超越他能力的东西吧父亲:他喜欢和玩飞行棋我急忙高兴的说:对啊,你看,只要是他喜欢的,他喜欢挑战的,所以以后靠你们去发现的。2014年10月11日 优胜南路 门诊今天下午在门诊遇到一位ADHD家长,谈起来亲子关系,义愤填膺。目前他儿子11岁,母亲为了儿子辞去工作,父亲也是觉得儿子拖拖拉拉,不负责任,自己的房间不收拾,会说孩子没有能力。那么他的儿子真的如他口中所说的那样吗?我问他你想不想改变亲子关系?他:陈大夫,太想了。可能我三十几岁才有这个孩子,比较娇惯,现在孩子不听我的话我:那你想不想在孩子面前建立你作为爸爸的威信?他:陈大夫,实在太想了我无法描述当时看到家长脸上急切的表情我无法描述出家长回答想改善家长关系的时候的激动心情但是我知道,我心里一直想做的,有用武之地作为一名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我对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很感兴趣一方面是希望能帮助我门诊上有此需求的家长和孩子们一方面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我的朋友和家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是儿子女儿或者父亲母亲亲子关系是关系中第二重要的关系亲子关系好了,整个家族就好了这个文章会不定期更新。。。。。。推荐给家长看的书,这些书都是我看过的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实例多,应用性强,检测有效性很快的1、《解放父母,解放孩子》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作者),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作者),简介:《解放父母,解放孩子》内容简介:法伯与玛兹丽施在她们第一部饱含深情的著作里,通过分享她们和其他父母的经验,以感人而富有说服力的故事证明了她们的新颖方法,展示了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及责任感的沟通方式。爱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时,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父母不仅能运用这些技巧,还会赋予它们温暖而独特的风格。读过此书的数百万父母由此开始摆脱烦恼,解放自己,也解放了孩子。2、《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是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主要讲述了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内容简介: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睡惊症又称夜惊,一种常见于幼儿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出现的睡意朦胧的短暂惊恐状态,主要为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每次发作约持续1~10分钟。 发作后对发作时的体验完全遗忘。 常见于4~12岁儿童(学龄前儿童多见),发病高峰年龄4~7岁,青春期后极少见。男略多于女。患病率从0.5%~3.0%不等。典型的睡惊症表现为:1、患儿在入睡后突然坐起尖叫、哭喊、双目直视或紧闭,表情非常惊恐。2、意识呈现朦咙状态,定向力障碍,对周围事物毫无反应,呼之不应,极难唤醒。有的坐在床上,有的下床行走,偶可有幻觉,甚至出现自伤或暴力行为。3、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心快,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大汗淋漓。4、一般发作持1~l0min,然后恢复入睡。5、次日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可频繁发作,多则一晚数次。6、发作时,脑电图为深睡波形,无异常波。夜惊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反复发作的在一声惊恐性尖叫后从睡眠中醒来,不能与环境保持适当接触,并伴有强烈的焦虑、躯体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出汗等),约持续1~10分钟,通常发生在睡眠初三分之一阶段;患者往往称无梦或只讲出零星片段。时候一望,即使能回忆,也极有限;对别人试图干涉夜惊发作的活动相对缺乏反应,经干涉几乎总是出现至少几分钟的定向障碍和持续动作;睡惊症与癫痫的区别 夜惊是指小儿在睡眠中突然喊叫,坐起,惊叫,两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动,或从床上跳下,表情紧张,气急,颤抖,意识模糊,不认识父母,数分钟后安静下来,继续入睡。多发于入睡后30分钟至2个小时内,学龄前儿童多见。 夜惊的孩子自己对发作的情况可有部分记忆,发作内容往往是过去恐惧感的体验,常有家族史。例如有的小孩因房屋失火,在火场中被救出,以后梦境中常出现失火的场面,反复发作夜惊。夜惊并不是癫痫发作,虽然精神运动性癫痫可有类似夜惊的夜游症表现,但有以下特点:(1)除夜惊外还伴有其它类型的发作,如失神发作,大发作等。(2)发作过程不能回忆。(3)脑电图颞叶有癫痫波。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出现夜惊,又担怕孩子是否是患了癫痫,不妨带孩子到医院去做一下相关的检查,医师会给您一个比较满意的解释。一般说来,夜惊症只要不是频繁发作,也没有去医院检查的必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夜惊症也就会慢慢地消失了。我建议:1、不影响白天精神,正常玩耍,所以家长要认识到这个对孩子生活没有影响,不要过于担心2、出现的时候不要去抱他,因为你也发现越抱他,他越反抗,时间更长。如果不抱,时间短。3、如果觉得频繁,建议去医院行脑电图检查排除某些癫痫引起的夜游。4、主要是心理因素、身体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系。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要看恐怖电视,注意休息,不要过于疲劳。
陈大夫从9月到现在,一直都有因为上幼儿园出现的分离焦虑的家长的咨询,在此向家长们说声辛苦了!对于小班入园的孩子来说却无疑是一场考验,入园焦虑将在这段时间上演。孩子初期入园因为焦虑导致会有各种症状出现,所以我们鼓励家长及老师在这期间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避免焦虑扩大范围。今天推荐一份3岁新生入园适应水平的自测表,分别从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独立能力、认知能力、安全能力等6大方面对孩子进行测试,建议家长和老师都要测一测,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调整,平稳度过焦虑期。注:6大项共58道题,每题为1分。一、交往能力准备自测(10条)1. 有兴趣与小伙伴交往2. 见面在家长提醒时能够向老师和同学问好3. 不经常推搡别人4. 不经常抢小朋友东西5. 不经常咬人6. 不经常打人7. 在需要时敢求助于成人8. 在一定熟悉的基础上,能够回答成人的问话9. 在大人的要求下,能够与其他小朋友进行简单合作10. 家庭中对家长的要求,80%以上能够配合执行二、语言能力准备自测(6条)11. 能完整地说:我想上厕所12. 能完整地说:我想喝水13. 能完整地说:我还想吃14. 能完整地说:有人打我(抢我东西)15. 大人讲话,有目光注视,学会倾听16. 大人问话,无论是否知道,都能用嘴巴表达,至少要用肢体动作点头或摇头三、运动能力准备自测(6条)17. 敢独自玩滑滑梯18. 能够用正确的方式玩滑滑梯19. 喜欢并能自己走10厘米左右宽的马路牙子或平衡木20. 自己能独立上下楼梯(可借助扶手)21. 能做青蛙跳22. 会在奔跑中转弯四、独立能力准备自测(共20项)(一)吃饭能力准备自测(4项)23. 能自己握勺子吃饭24. 不严重挑食25. 吃饭时不会离开座位26. 不含饭(二)睡觉能力准备自测(3项)27. 睡觉时不会嚎啕大哭28. 睡觉时不用大人抱或者必须搂着大人29. 睡午觉不会尿床(三)上厕所能力准备自测(4项)30. 能自己脱裤子31. 能蹲下并有扶手的情况下起来32. 能自己拎裤子33. 知道上完厕所后要擦屁股(四)洗手(3项)34. 知道从外边玩回来,吃饭前、上厕所后要洗手35. 知道大致的洗手流程,打开水龙头——弄湿手——涂香皂——搓手——冲水——擦干36. 穿长袖的情况下知道捋袖子,并能高于手腕(五)喝水(3项)37. 不特别排斥白开水38. 能用广口杯喝水39. 会用双手端杯子(六)穿衣服(3项)40. 穿自己穿粘扣的鞋子41. 能自己套短袜42. 在老师协助下分清衣服和裤子的前后,能自己套上裤子或衣服五、认知能力准备自测(10条)43. 知道自己的大名44. 能点数1-3,能顺数到5以上45. 会玩积木46. 会简单的撕纸47. 会简单的涂色48. 喜欢儿歌,并愿意跟唱或跳49. 知道幼儿园有谁50. 知道自己住在哪里51. 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名字,并能说出其中一个的电话号码52. 知道去幼儿园做什么六、安全能力准备自测(6条)53. 不是在学步车里学会走路,摔倒时能够手撑地54. 外出时能够在大人周边跑,大人喊就会回来55. 不玩门56. 不经常摔跤57. 没有塞下东西进耳朵鼻子等习惯58. 被别的小朋友侵犯时知道用手去挡测试结果:① 如果分数18分以下,说明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能很差,家长要严重重视,努力与老师配合。如果孩子是过度依赖家长,建议家长平时可留下自己的小物件在幼儿园,给予孩子在陌生环境里的一丝熟悉感。此外,也需要积极引导孩子在幼儿园交朋友,友谊可以让孩子快速融入到园区环境内。② 分数在18-28分,要特别重视,父母送孩子去幼儿园,千万不要做出伤感或紧张等情绪,要潜意识的引导孩子去想象幼儿园的快乐与自在。③ 分数是28-38分,比较容易适应,父母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和小伙伴相处的情况。④ 38-48分,能很好适应,这说明孩子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且独立能力也很优秀,父母可继续默默培养。END在分离焦虑这件事上,我看过很多父母比孩子更焦虑的,有些孩子因为父母表现的过于紧张与不舍,因而才导致焦虑的产生。所以为了孩子能更好的融入幼儿园,真心建议一些粑粑麻麻们一定要心灵强大,不要让自己的情绪隐形的带给孩子压力。在面对孩子新生入园时,家长要做好孩子可能会哭1周到1个月的心理准备,你们需要面对孩子可能会说不想去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可能会受点小伤、孩子可能会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等情况,而你们需要做的是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安排是怎么样的,以及尊重园方。幼儿园是孩子开始融入集体生活所遇到的第一次挑战,做父母的的,最需要的便是要保持健康的心态陪伴他们走过,未来,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跟着他们接受更多的成长体验,所以,加油吧!在分离焦虑的路上,幼儿园老师也是帮助我们减轻焦虑的必备良友!分离焦虑是以孩子为主体,家长和老师为辅助和导向的一个关系发展体!分离焦虑!不是虎小孩长大必备路!
一直有妈妈问:宝宝出生不久,每天晚上都会哭闹不止,怎么都哄不好,常常表现的很痛苦,脸色涨红,有时还放屁,安抚不了。一般折腾2个小时后,孩子哭累了就入睡了。其它时间孩子表现的很好。很多妈妈不解宝宝为什么无故啼哭,其实这是典型的新生儿肠绞痛症状。有多达26%的婴儿被诊断为婴儿绞痛,这也成为新生儿父母拜访儿科医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尽管对于婴儿绞痛病因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但是结果仍然是个迷。什么是肠绞痛?肠绞痛,又称肠痉挛。临床上我们将肠绞痛定义为在生长发育和查体都正常宝宝中,无缘由的哭闹每天大于3小时,每周哭闹多于3天,持续3周及以上(333原则)。肠绞痛多发生在晚上,孩子哭闹不止,不得安慰。最常见在孩子出生后2~4周的时候,一般生后6周达到高峰,可以哭闹达到3小时,到3~4个月发作时间有所缩短、逐渐缓解。肠绞痛哭闹的特点肠绞痛宝宝的一些哭闹特征表现有:1.阵发性发作。宝宝总是一阵一阵的突然间发作烦躁,激惹,大哭;2.与正常哭闹相比声音更响亮,音调更高,音调起伏更大,更可能出现哭不出声;3.肢体张力高,哭的很使劲。出现握拳,面部涨红,腹部肌肉紧张,背拱起,四肢蜷缩等表现;4.很难哄。这一点也是妈妈们最害怕的,无论妈妈们怎么安抚,用过各种方法去哄孩子,都没有用。往往等宝宝排完大便或者放屁后情况似乎会好点。引起肠绞痛的原因:肠绞痛不是一种疾病,宝宝生长发育不会受影响,医生查体也不会有异常。认识这点很重要,尽可能的消除妈妈的焦虑恐惧心理。1.前奶吃多所致有些宝宝吃的太快,妈妈交替乳房过于频繁,导致宝宝只吃到了过多的前奶。前奶富含大量的乳糖,摄入乳糖量超过了宝宝肠道消化能力,多于消化不掉的乳糖在肚子里发酵,产生气体,所以导致胀气发生。2.吃奶过程中吃入空气所致奶阵来时宝宝大口吞咽吸入空气,或者衔乳不紧吸入空气,造成腹胀。不正确的喂养方式也会造成宝宝肠绞痛。3.异种蛋白所致乳汁中外援异蛋白也会造成肠绞痛,一些有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中,肠绞痛发生率更高,所以妈妈自己吃奶制品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映情况。4.肠道菌群的改变宝宝这个阶段肠道菌群会逐渐成熟稳定,这个过程中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是肠绞痛原因之一。有研究用益生菌治疗肠绞痛有一定缓解效果。5.肠胃发育不成熟4个月之前的婴儿肠壁神经发育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容易蠕动过快或者纠结在一起,导致痉挛疼痛。6.过度喂养尤其是瓶味的婴儿,无论是瓶味奶粉还是母乳,很多都是过度喂养。甚至月子里的婴儿被喂到120ml以上的比比皆是,宝宝撑得不消化肚子疼,还要继续灌,实在可怜。新手父母尤其要牢记婴儿的胃容量。肠绞痛的缓解方法肠绞痛的宝宝非常难哄,可能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和耐心去哄宝宝,仍然有可能没有很好的效果。不是因为你不会照看小孩,更不是宝宝故意排斥你,而是这个阶段宝宝肠道发育的一个常见过程,认识这点非常重要。1.竖抱,常见的拍嗝方法一手托住宝宝的头,另一手支撑宝宝的屁股,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调整好位置,让宝宝的脸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手掌略为拱起,呈半圆弧,用空掌的方式轻拍宝宝背部,从背脊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动原理,慢慢地将宝宝体内的空气拍出来。2.飞机抱或者让宝宝趴在腿上将宝宝面朝下放在你前臂上或者腿上,轻轻摇晃。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通常面朝下,平时妈妈在活动时,子宫里的宝宝也会感受到轻轻的晃动,和这个动作的感觉比较相似。注意宝宝刚吃饱不要飞机抱,动作尽量稳一些。3.适当的摇晃可以将宝宝放到婴儿车或者摇篮里,轻轻摇晃。不断换换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可以到窗户旁,或者阳台上,甚至户外转一圈,给宝宝小小的视觉刺激。4.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揉宝宝的小肚子,有助于肠道活动和排除肠道内的气体。5.吮吸吮吸母乳是最容易让宝宝平静的方法之一,同时也能除外宝宝因为饥饿原因引起的哭闹,往往有时你给少量的奶,可能就能缓解了,但要注意喂养方法。肠绞痛有哪些辅助治疗1.促排气药:西甲硅油,这种药一般在药店都可以买到,西甲硅油主要作用是帮助宝宝放屁,排出肚子里的气体,这个药物对于儿童使用是安全的。但是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宝宝,正口服这甲状腺素片的宝宝不建议使用,因为西甲硅油有可能干扰甲状腺素的吸收。2.益生菌:大量权威临床实验研究显示给宝宝服用益生菌,会对肠绞痛宝宝有一定的益处。临床研究发现一种叫罗伊氏乳酸杆菌DSM 17938(Lactobacillus reuteri)的益生菌能够显著减少宝宝肠绞痛症状。而且有对比研究试验证明罗伊氏乳杆菌对于有效降低由于肠绞痛而引起的哭闹时间,效果要好于西甲硅油,尤其是母乳宝宝。IPDMA证实了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对于减少肠绞痛婴儿的哭闹时间效果显著,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IPDMA是什么呢?它是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的首字母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单病例荟萃分析”,单病例荟萃分析是循证医学里面档次最高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由于儿童的发育尚未完善,其心理状态的表达就不如成年人明确。因此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儿童,其内心可能并不平静,甚至于“翻江倒海”。下面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警示符号:1、突然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往。2、经常恐惧、焦虑不安、烦躁、担心、恐惧。3、情绪不稳,冲动。4、容易生气、产生敌意或爱发脾气。5、无兴趣或总不愉快。6、生活懒散、不愿上学。7、注意力不集中。8、睡不着或睡不好。9、学习成绩下降。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率低,诊断难度大临床表现有其特点:1、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成年人抑郁症常见的表现如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卑和自责罪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却不常见,相反,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却十分常见。2、部分儿童还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愤怒和沮丧等;有些则在表达认知症状时,如绝望和自卑还存在困难。3、不同的年龄段各有特点:研究发现3~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特点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卑自责、自残和自杀表现;6~8岁的儿童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9~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12~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三、抑郁症典型表现的“三无、三低、三自”“三无”1.无助就像自己就像掉在大海中间,或者掉进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里,不仅出不来,连别人也救不了自己,有深深地无助感,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全宇宙最倒霉的人。2.无望喜欢天天躺在床上,觉得自己的一切都糟透了,自己名校毕业糟透了,工作稳定糟透了,连北京有5套房也糟透了,看不到光明和希望。3.没有自尊和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能,什么都不是。甚至嫌弃自己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三低”1.情绪低落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一点兴趣都没了,这是情绪低落。比如,原来是个吃货,现在看到小龙虾就想吐。2.思维减低抑郁症的人,好像整个人从“根”上坏了,什么也记不得,没有思考能力,“连想都不会想”,脑子里空空洞洞的。3.行动减少行动力低,表现是“懒”,这种懒超乎寻常,是什么也不想干,连起床,刷牙的小事儿都做不了。“三自”1.自罪自罪严重的人,回顾过去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罪孽深重,觉得自己是个罪人。2.自责为什么会自责呢?因为虽然患抑郁症的人从心里很感激家人和朋友的好意,但是看到自己没有一点好转,便很容易觉得惭愧和内疚。3.自杀抑郁症的病人往往有想死的念头,甚至有过自杀的计划或尝试过。据报道,崔永元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如何缓解抑郁情绪寻找原因。竭尽全力找出导致你抑郁的所有原因,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尽早纠正抑郁情绪对自己的认识与情感造成的曲解。不要凭自己的主观判断下结论。每想一件事,首先要给自己信心,有信心便有动力,进而也就可以变消极为积极了。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化压力为动力,将自卑消解转化成自信,从心灵深处迸发出能动性和内驱力。适当宣泄压力。当你把忧伤、苦恼、委屈等消极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时,心理负担便会大大减轻。坦诚的倾诉是一种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它能使人感到轻松,同时也可以从亲友的安慰、理解和帮助中得到温暖。换一个角度看待事情。当人的思想出现问题时,感觉也会是荒谬的,只要能理智地面对现实,消极情绪就会大为减轻。面对不如意的事,要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乐观面对现实,保持豁达的胸怀。运动让人更快乐。当我们运动的时候,大脑会产生内啡肽,它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故被称为“快乐激素”。运动还可以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也是可以让我们快乐的脑内化学物质。因此,我们运动过后会感觉心情好一些,人们在运动后也会产生一种具有掌控力的感觉。
伟大的心理学家萨提亚说: 如果可以让孩子有以下五种自由, 第一,有看他们自己想看的,而不是父母认为应该看的。 第二,有他们自己想听的,而不是父母认为应该听的。 第三,有让孩子想他们所想的,而不是想父母认为应该想的。 第四,有让孩子感受他们所感受的,而不是感受父母觉得应该感受的。 第五,要他们所要的,而不是父母认为他们应该要的。 如果孩子有这五种自由,就有机会去体验和发现自己独特的灵魂。 可以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尊重自己的内心 ,来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命和使命。 孩子就能保有自己的灵性与非凡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