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的作用? ????腰椎穿刺术(腰穿)是脑神经外科常用的检查及治疗措施。通过腰穿可以测量颅内压力、判断颅内是否有炎症存在,进而可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使患者更快地康复;对于某些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腰穿可以释放颅内积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腰椎穿刺术很疼吗? ????腰椎穿刺术只是局部穿刺一针,穿刺前先局部麻醉,故多数腰穿不会很疼或仅有轻微疼痛。 ? 腰椎穿刺术的原理是什么?释放出的是什么? ????颅内的脑池与腰椎内的腰池是相通的,故腰穿释放出的即是颅内的脑脊液。脑脊液的成分是水,正常成人共有脑脊液约150毫升,每天新生成约500毫升,同时吸收500毫升,维持总量150毫升左右。腰穿每次释放脑脊液约5-20毫升,所以对患者没有任何影响。 ? 腰椎穿刺术有后遗症吗? ????腰椎穿刺术后可能有非常少数的人会出现腰腿痛,但逐渐都可恢复;所以患者及家属不必过分担心。
根据文献统计,患有泌乳素腺瘤的患者在怀孕期间肿瘤明显增长的比例,微腺瘤是1.6%—4.5%,大腺瘤是15.6%—35.7%。而若大腺瘤患者怀孕前接受过外科治疗,孕期肿瘤增长的几率下降到4.3%。患有泌乳素腺瘤的患者妊娠期间通常涉及4个问题:1. 如何维持月经及顺利怀孕2. 怀孕期间若肿瘤生长增速,如何处理3. 怀孕期间口服溴隐亭对胎儿是安全的么4. 溴隐亭对哺乳有没有影响 对于微腺瘤患者,手术和服用溴隐亭都可以帮助降低泌乳素水平,恢复月经和顺利怀孕(80% VS 85%)。此外,因微腺瘤患者怀孕期间肿瘤显著增长的几率较低,可以在确认怀孕后3个月时停止服用溴隐亭。但患者孕期需定期做视野检查,注意观察是否有新发的头痛症状及视力改变。若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复查磁共振,发现肿瘤明显增长后恢复服用溴隐亭。 对于大腺瘤患者,尤其是肿瘤与视交叉和海绵窦关系密切的患者,应采用治疗措施如外科手术或药物把肿瘤体积缩小后再考虑怀孕。而对于已经怀孕的大腺瘤患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1. 确认怀孕3个月后停用溴隐亭,但需密切观察视力视野情况。2. 怀孕期间持续服用溴隐亭控制肿瘤生长。3. 若溴隐亭控制肿瘤效果不佳可在妊娠后期采用经鼻手术切除肿瘤。4.怀孕期间肿瘤持续生长,在妊娠后期若胎儿条件允许可提前生产,生产后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溴隐亭在孕前和孕期服用是相对安全的,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溴隐亭能增加胎儿畸形和流产的危险,但还需要更长时期和更多病例的观察来评估其安全性和副作用,原则上在肿瘤稳定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溴隐亭的使用。哺乳对肿瘤生长通常没有太大影响,可在停止哺乳后复查磁共振评估肿瘤大小和检验血泌乳素水平决定是否恢复药物的应用,但在服用药物时,不能哺乳。 泌乳素腺瘤患者选择怀孕期间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治疗前肿瘤大小,泌乳素水平,患者对溴隐亭的副作用是否能耐受(比如溴隐亭会导致恶心呕吐,加剧孕早期呕吐),有无视力视野症状,先前是否接受过手术和放射治疗,产后哺乳的意愿以及全身健康状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门诊经常有病友咨询泌乳素腺瘤/高泌乳素血症服药问题,由于门诊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面详细解答,特将常见问题归纳如下。(如有未说明的问题,请在文章下面的评论中提出,我将不断完善这个文章,如有具体问题不要在评论里提出,因不能及时看到,请直接在网站咨询)1.适应对象:所有经神经外科医师诊断为泌乳素腺瘤/高泌乳素血症的认为可以服药治疗的患者(有急性视力下降明显的或意识障碍的患者首选手术,不适合药物治疗)。a.一般泌乳素大于100ng/ml(但微腺瘤或高泌乳素血症者大于正常参考值即可考虑服药治疗)b.鞍区磁共振证实为垂体瘤(一定要经神经外科医师看过片子,不能仅根据磁共振报告),有的肿瘤很小,片子报高正常,则为高泌乳素血症c.有临床症状: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停经泌乳,或月经不规律。必须注意:抽血化验T3,T4,TSH如果T3,T4都低于正常值,TSH异常增高,诊断为垂体增生,不能按垂体瘤治疗!垂体增生极易被误诊为垂体瘤,可以表现为停经溢乳,泌乳素高,磁共振报告为“垂体瘤”,但是T3,T4都低,TSH异常增高。病人可有阴毛、腋毛等体毛减少,乏力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但早期症状不一定明显,尤其警惕!2。泌乳素化验值的单位问题:不同实验室化验的单位不同。最常见四种单位ng/ml=μg/L,μIU/ml=mIU/L。化验换算问题:1ng/ml=21.2mIU/L。比如一位患者化验结果为212mIU/L,换算就是10ng/ml泌乳素英文PRL(Prolactin的缩写)。有时化验报告为PRL.有的患者化验值超过实验室测量上限,化验报告为大于200ng/ml,应该重新抽血化验,请试验室稀释10倍或者更高倍数后化验,得出具体数值,以便于服药后随访对比化验结果,了解疗效。打个比方,现在有个体重秤,最大测量范围是200kg,那么所有的大于200kg体重的人使用此体重秤测量体重,得出的结果都是大于200kg,没有具体体重数。3.关于泌乳素化验值具体数值问题,化验值多少与病情轻重无直接关系,但与肿瘤大小成正相关,肿瘤越大,泌乳素值越高,反之则越小。不必过于担心。直径大于1cm的垂体泌乳素腺瘤,一般都大于200ng/ml。重要的是肿瘤对药物是否敏感,肿瘤对药物越敏感,口服药物的量就越少,数值下降的也越快。有的患者服用药物后,数值降得很低,那是好事,根本不必担心。说明肿瘤对药物敏感,减少药量后就可正常。如果超过1cm的垂体瘤,泌乳素值不超过150ng/ml,则很可能不是泌乳素型垂体瘤,服药有效的可能性小!当然可以服用,服用后泌乳素降到正常,但肿瘤不缩小,说明需要手术切除。4.泌乳素抽血化验时间问题:一天中可以随时抽血化验,可以进食饮水,相差不大。文献推荐上午10点抽血。5.服药总原则:为避免或降低药物副作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到泌乳素化验正常后,待肿瘤体积缩小后再逐渐减量,以最小有效量维持2-5年,根据泌乳素及磁共振复查结果决定能否试停药。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停药,停药后泌乳素值再次上升,出现临床症状,如停经泌乳、月经不规律等。6.服药方法:首选溴隐亭(每片2.5mg)(以下服用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根据医师意见调整)1次1.25或2.5mg,每天1次;每周增加一片,增加到每天3片服用一周后复查泌乳素;如果不正常,继续增加,一般增加到每天6片可控制后维持,服用每天6片维持一周后复查泌乳素,如果正常,继续维持,服药3个月后复查磁共振及泌乳素,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服药。有些患者服用每天6片仍然不能控制,可以继续每周1片加量,可加到每天15片。如仍然不能控制,考虑换药,改用卡麦角林(该药国内没有引进,需要从香港、其他国家购买。药物现在可以从网上买到,有人提供代购服务),或者考虑手术治疗。卡麦角林起始剂量,可每周2次,每次0.5mg。服用后每月复查泌乳素,不达标,逐渐加量,最大一般可达每周7mg。如仍然无效,考虑手术及放疗治疗。刚开始服药有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可从每天1/4片开始,一般几天后这些反应会消失。为减少副总用,需每天1片以上的剂量时,每天总剂量应该分次服用。比如需每天2片的患者,分2次服用,每次1片。7.怀孕有关问题希望怀孕的泌乳素控制在5-15ng/ml为宜,过低或过高均不易怀孕。垂体微腺瘤患者在证实怀孕后可直接停药。垂体大腺瘤患者也可继续原剂量服用,但需注意停药后垂体瘤有增大可能,因此需密切注意有无视力视野变化,如果有,应及时重新服药治疗。垂体微腺瘤患者,如果以前有流产病史,或者高龄怀孕,或者非常在意此次怀孕,在证实怀孕后,溴隐亭继续孕前剂量、服药到怀孕12周直接停药,否则易发生流产!怀孕期间不能根据泌乳素水平调整药物,因为怀孕本身会出现生理性的泌乳素增高,因此怀孕后没有必要复查泌乳素,检查出来的泌乳素增高没有意义。产后哺乳问题:正常生产后可以继续哺乳,不服溴隐亭。停止哺乳后1月重新检查泌乳素,垂体磁共振,评估后决定是否重新服药治疗。药物对胎儿影响:目前经过国内外大量临床经验证实未发现有不良影响!8.哪些患者可以考虑停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考虑试停药:a.泌乳素在正常范围;b鞍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显示肿瘤消失;上述a,b情况控制至少达2年.停药后仍然需要定期复查泌乳素和鞍区增强磁共振,因停药后肿瘤复发比例较高。9.手术和服药相比,服药控制泌乳素之后的怀孕成功率更高,因此首选药物治疗。10.侵犯包绕周围结构的垂体泌乳素腺瘤首选药物治疗,因为手术无法做到全切,术后还需服药治疗。而单独药物治疗可使不少泌乳素腺瘤完全消失。下图为一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的病人,服溴隐亭药物1月后肿瘤完全消失,泌乳素正常,目前仅需每天半片药物维持,随访已经超过10年,如正常人一样生活。11。关于磁共振复查问题,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一般生长非常缓慢,甚至10多年无明显变化。因此如果泌乳素服药后正常,无视力下降头痛等明显不适,不需要频繁检查磁共振。泌乳素微腺瘤本身很小,不必纠结于每次磁共振检查测量数值的变化(测量角度的问题出现相差几个毫米误差)12.垂体大腺瘤患者,泌乳素高,泌乳素正常后继续服药后3月,复查肿瘤无明显缩小者,需要考虑手术,估计肿瘤不止一种成分,泌乳素型的细胞已经萎缩,非泌乳素型的肿瘤成分无变化。另一例侵袭性垂体瘤,包绕颈内动脉,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服药11月基本消失。13.关于手术与服药方案的选择问题巨大的,包绕血管明显的,首选服药治疗,因为手术风险大,不易切除干净,术后还需继续服药治疗。年轻未生育的微腺瘤,首选服药。肿瘤无明显包绕血管的,预计可以全切的,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因为术后如果泌乳素降到正常,磁共振显示肿瘤无明显残留,不需要服药治疗,更经济;如果术后泌乳素未降到正常,但术后服药剂量比不服药要减少。服药副作用大,无法耐受的,考虑手术治疗。本文系夏成雨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脑膜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约占15%-24%),常表现为良性单发,偶可多发。成年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其病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外伤、放射线等。该肿瘤好发部位常见于颅内动脉、静脉及神经附近等,由于不同的生长部位,从而导致了脑膜瘤患者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对于体积较小的脑膜瘤以往的观点是无需处理或者定期观察,但近年来的临床随诊观察表明小体积脑膜瘤会逐渐长大,而且影像学中显示钙化的肿瘤,在术中所见并非完全硬化,仍以肿瘤组织为主,所以仍会逐渐长大。我们人体的脑组织是左右对称结构,而相当部分的脑膜瘤靠近中线处生长,一旦肿瘤侵破大脑镰长入对侧或者累及颅骨导致播散,这将会对手术带来极大困难;有些肿瘤与重要的血管关系密切,如若放任不管,肿瘤逐渐生长包绕血管,导致多次复发,多次手术,最终患者将出现各种各样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有一男患,42岁,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脑膜瘤,大小约1.1cm×1.5cm。术中见此肿瘤已突破同侧大脑镰,如不及时切除,那么它将会侵入对侧脑组织变成双侧脑膜瘤,对治疗造成极大困难。由核磁影像可见,虽然这个脑膜瘤很小,但是它与颅内血管(上矢状窦)紧密相连,若逐渐长大后将包绕该血管,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肿瘤,因而反复复发,病人将进入反复手术这一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脑膜瘤虽小但由于其会逐渐长大,如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反复复发等严重后果,故应及早切除。作者:孟祥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神经外科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报到,即可以与我直接取得联系。
一、真实的故事冯大爷,67岁,平日里喜欢在公园里溜弯,随着年龄增长,双眼越来越花了,以为是老花眼也没当回事。可最近几个月视力愈发下降得明显,甚至走路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到眼科医院全面检查了一遍,可结果都提示双侧眼球并没有任何问题。于是眼科医生建议其前往脑神经外科就诊,以排除颅内肿瘤,结果冯大爷做了头部检查真的发现脑袋里长了垂体腺瘤。经过手术治疗后,冯大爷视力逐渐恢复。 二、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受损及头痛垂体是分泌多种激素的腺体,因此垂体腺瘤分泌不同种类的激素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也变化多样。当患垂体腺瘤的病人身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均未见明显异常升高时,临床上将此类垂体腺瘤称为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因为其不分泌特定激素,所以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以局部占位、压迫效应为主,患者常常因视力、视野受损及头痛就诊。 三、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危害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往往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大腺瘤甚至是巨腺瘤,因其体积巨大而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约占2/3)、视力及视野障碍(典型表现为视力下降、双颞侧偏盲)、颅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癫痫、脑脊液鼻漏,甚至是因正常垂体组织受压迫继而出现垂功低下(乏力、怕冷、低血糖)、尿崩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四、治疗那么如何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呢?1、目前临床上首选神经内镜下微创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若瘤体过大则可能需开颅手术;2、如若出现垂体功能低下表现,需辅以激素替代治疗;3、放射治疗一般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疗法。 一般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等方法,多数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当出现“视力、视野受损”时,应考虑到是否有颅内垂体腺瘤的可能!!作者:孟祥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神经外科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报到,即可以与我直接取得联系。
一、真实的故事李女士,24岁,刚刚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还没交往过男朋友,可近两个月没来月经,而且按压双侧乳房时偶有稀薄的乳汁溢出,于是前往医院检查发现泌乳素异常升高,做了核磁共振提示脑袋里长了垂体腺瘤;虽经口服药物治疗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后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她的月经周期变规律了而且再无乳汁分泌。二、临床表现--闭经、泌乳、不育泌乳素(PRL)型垂体腺瘤是常见的垂体瘤,会导致患者体内泌乳素异常升高,多发病于青年女性。女性患者常以月经紊乱就诊,如月经过少、延期,严重者可闭经、溢乳、不育同时存在,少数者可有肥胖及面部阵发潮红;男性患者较少见,常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房发育、体毛稀少;青春期患者,可有发育延迟。三、危害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生育方面,如女性不孕、流产,男性不育、生殖器萎缩;而长期高PRL可导致骨质疏松、早衰;同时垂体腺瘤逐渐长大后会压迫周围脑神经等组织,引发头痛、视力视野障碍、颅神经麻痹、癫痫、脑脊液鼻漏,甚至是因正常垂体组织受压迫继而出现垂功低下等临床表现。四、治疗那么如何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呢?1、目前临床上首选药物治疗(国内多选择溴隐亭),除降低激素水平外,还能缩小瘤体并限制其生长,可长期服用;也可为后期可能的手术创造条件。2、手术切除为当前根治肿瘤的主要手段,首选微创、神经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3、放射治疗(如伽马刀)一般作为手术或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作者:孟祥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神经外科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报到,即可以与我直接取得联系。
一、真实的故事王女士,35岁,工作稳定,家庭幸福,日子过得十分美好。近年来发现自己手和脚变得有些粗壮,还时常有酸胀感,但她并没有特别在意,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还常打趣说手指快比丈夫的还粗了;可这两个月,她发现自己原本秀气的脸也变得粗犷起来,一时间慌了神,就来到我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是脑袋里长了垂体腺瘤;不过我们给予她手术治疗后,她的手足都逐渐缩小了,面容也恢复了,垂体腺瘤被成功治愈。 二、临床表现——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垂体腺瘤临床表现多样,像王女士这种成年人以“肢端肥大症”(呈手足掌肥厚、指增粗、口唇变厚、鼻梁宽平等外貌)为特征表现的是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如果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发生在青春期骨骺闭合以前则表现为“巨人症”(一般在15岁以前出现生长极度迅速,身高甚至可达2m以上,体重远超同龄人)。 三、危害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对内分泌的影响除了样貌改变之外,还会使身体内的脏器过度生长(心肌肥厚、血管壁增厚、气道狭窄等),导致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疾患,亦可引起血糖、血脂、钙、磷升高而发生糖尿病、泌尿系结石等病症。同时生长激素型垂体腺逐渐长大后会压迫周围脑神经等组织,会引发头痛、视力视野障碍、颅神经麻痹、癫痫、脑脊液鼻漏,甚至是因正常垂体组织受压迫继而出现垂功低下等临床表现。 四、治疗那么如何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呢?1、目前临床上首选神经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若瘤体过大则需开颅手术;2、对于那些拒绝手术或者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3、放射治疗一般作为手术或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发病率较高,危害大,但会引起患者外观改变,如老百姓了解上述“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的表现,发现手足、面容异常,及时就诊,就可大大减少“危害”的发生,通过及时治疗往往有较好的预后。 作者:孟祥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神经外科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报到,即可以与我直接取得联系。
有些脑瘤患者在得知需要手术治疗后,由于对开颅手术缺乏了解,根据道听途说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导致血压增高、睡眠障碍等临床表现,影响术后的恢复。现就神经外科经常采用的冠状切口右额开颅为例,介绍一下开颅手术的操作过程,让大家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首先,主管大夫需要在头皮上画出切口的标记线,这样才能做到切皮时胸中有数。头皮消毒后需要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防止术中污染物落在头皮上。然后需要在切口局部进行浸润麻醉。然后切开头皮,皮缘使用特制的塑料头皮夹进行止血。再将头皮在骨膜外进行分离,翻向一旁,显露颅骨。这是分离好的皮瓣,可以见到颅骨表面仍然覆盖着一层骨膜。在需要打开的颅骨表面将骨膜切开,翻向一侧。这是开颅术中重要的工具-气动开颅钻。下面就是手术大夫在颅骨上打孔打孔完成后,大夫要将高速切割刀-铣刀伸入打好的孔中,铣下骨瓣。现在就是打开颅骨后的样子,脑组织被硬脑膜严密的保护着。进一步切开硬脑膜,就可以见到脑组织了,大夫们可以完成各种手术操作。虽然开颅有这么多个步骤,但是出血一般是很少的,这是回收血液的储罐。肿瘤切除后,硬脑膜将被严密缝合,颅骨也被应用钛夹固定回原位。现在,连骨膜都被缝合了。最后要拆除头皮夹,并缝合头皮。 掌握的开颅手术的一般知识,就会发现神经外科手术没有太多的神秘,患者、家属要和医生一道并肩作战,争取早日战胜病魔。